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微循环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微循环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icrocirculation 중국미순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科委
  • 主办单位: 江苏省微循环学临床应用实验培训中心(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微循环学会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8568
  • 国内刊号: 32-14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97
  • 曾用名: 微循环技术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曹克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一侧指固有动脉损伤与修复伤指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作者:赵风林;李宗宝;周翠娥;王文德;李强

    目的探讨一侧指固有动脉损伤与修复对伤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38例,42指一侧指固有动脉损伤的患者,在修复动脉前及修复后24 h内对伤指及对侧健指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动脉吻合前伤指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均高于健侧(P<0.01,P<0.05),动脉吻合术后伤指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对侧健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侧指固有动脉损伤对伤指的微循环有明显影响,及时修复损伤动脉是非常必要的.

  • 葡多酚对长跑运动员血小板聚集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作者:王梅蓉;钟进义

    目的探讨葡多酚(Grape Procyanins GPC)对长跑运动员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22名男性长跑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口服GPC每天200mg,对照组口服淀粉胶囊,连服10 d.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制备血小板,检测血小板1、3、5 min及大聚集率.体外实验:采5名男性长跑运动员清晨空腹静脉血加GPC及不同浓度H2O2,测血小板大聚集率.结果体内实验: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血小板大聚集率分别为66.09±7.71,49.09±19.03.体外实验:GPC对照组血小板大聚集率为13.6±6.80,正常对照组为60.20±12.4;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GPC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均能降低长跑运动员血小板的聚集率,对改善长跑运动员血液流变状况有重要作用.

  • 改良下腹横切口在妇科手术的应用--附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荣妹

    目的观察改良下腹横切口妇科手术与传统下腹纵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对比.方法将本院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施行的妇科手术共280例,随机分成横切口组112例(观察组),纵切口组168例(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进腹时间、切口出血情况、术后疼痛、术后病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改良横切口妇科手术,进腹时间短,对局部神经血管影响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好,较传统下腹纵切口手术有一定优越性.

  • 银屑病患者检测血小板指数及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桂芹;常曼丽;王秀云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银屑病患者测定血小板指数,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指标.结果银屑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指数及血流变改变.

  • 脑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变化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王沁;张爱华

    目的探讨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测定100例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并进行临床多项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血液黏滞度升高.男性,发病3d以内,多次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或慢阻肺时血液粘滞度升高.结论脑梗死血液粘滞度升高程度与临床多种因素有关.

  • 小儿热性惊厥球结膜微循环监测的意义

    作者:李德庚;何晓玲;李正民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后微循环微血管形态、血液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裂隙显微镜观测热性惊厥后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经计算机统计加权积分值,并与健康同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微循环细动脉收缩变细、细静脉舒张,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增加、少量白色微栓,局部少量出血、水肿、渗出,惊厥组、对照组加权积分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性惊厥后球结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变,微循环为轻度障碍.

  • 高压氧早期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作者:季惠君;蒋云召;陆华;周建宏;唐志放;陆爻忠;王泳

    目的探讨高压氧早期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4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和高压氧治疗组25例,观察GCS评分平均值的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高压氧治疗组CCS评分平均值曲线抬高,死亡率下降,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高压氧早期辅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参附注射液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缪旭东;管卫群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配对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放射治疗,每次2 Gy,每周5次,共6周.治疗组30例予放疗联合SF治疗,每日1次,每次50ml,每周5次,共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肿瘤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以血管囊状扩张、毛细血管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等改变显著,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流态积分、综合积分(P<0.01),从而改善微血管状态;肿瘤患者存在全面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中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E)、纤维蛋白原(Fg)明显增高,SF可显著降低全血低切黏度、RE及Fg(P<0.01),改善血液流变性.结论 SF可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肿瘤防治开辟了前景.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海臣;姚新华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疏血通针6ml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对照组用川芎嗪针320ml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均为每日1次,连续用14 d.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定,观察临床症状、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x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疏血通 急性脑梗死
  • 丹参配合降糖治疗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作者:蒋银香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的变化.方法应用R80血黏度仪检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各100例的全血黏度.50例糖尿病常规治疗;50例同时应用丹参改善血黏度,治疗一个月后两者比较.结果经降糖及丹参治疗后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配合丹参治疗能改善血黏度,增强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丹参 血流变
  •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中血小板CD62P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白秀平;赵宝珍;李兴;荣青峰

    目的探讨血小板CD62P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形成胰岛索抵抗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诱导形成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在胰岛素抵抗期、糖尿病成模12周、2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小板CD62P的表达、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①胰岛素抵抗期,血小板CD62P已有增高趋势,但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此时肾脏形态学、尿白蛋白排泄率无明显变化;②糖尿病成模12周时,血小板CD62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尿白蛋白排泄率无明显变化,光镜下肾小球系膜基质明显增多;③在糖尿病成模22周时,血小板CD62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肾小球形态学改变表现为弥漫性硬化和纤维化.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过程中,血小板CD62P的表达可能与病变的不同阶段有关.

  • 丹参注射液对颈椎病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林垂聪;沈权;吕存贤;李建策;黎金林;叶澄宇

    目的观察家兔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血液流变性变化和丹参注射液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破坏家兔颈椎动、静力平衡,建立家兔颈椎间盘退变的模型.60只兔子,随机分成3组,颈椎间盘退变组(A)40只,分4个亚组(A1、A2、A3、A4),即为造模后1、3、5、7月组,每组各10只;退变加丹参治疗组(B)10只,造模后饲养6个月后,每日腹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2 ml,1个月后处死;正常对照组(C)10只.通过测定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7月组(A4)家兔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与正常对照组(C)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红细胞比容同正常组比较P<0.05;丹参治疗组(B)家兔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沉与A4组比较P<0.01,红细胞比容同A4组比较(P<0.05),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能改善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灌注,促进组织的修复,阻止椎间盘的进一步退变.

  • 甘油致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血黏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作者:赵自刚;牛春雨;侯亚利;张静;樊贵;姜华

    目的观察肌注甘油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血流变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血液流变性异常在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0%甘油分别以5.6、10ml/kgg·bw剂量于家兔后腿单侧肌肉注射作为甘油Ⅰ、Ⅱ组(n=15),分别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甘油作为对照Ⅰ、Ⅱ组(n=15).24h后检测血清BUN、Cre水平,作为判断ARF的指标;以LG-R-80型锥板式黏度计和CAl500型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甘油Ⅱ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高于甘油Ⅰ组及对照Ⅰ、Ⅱ组(P<0.05),甘油Ⅰ组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Ⅰ、Ⅱ组(P<0.05);甘油Ⅱ组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显著短于甘油Ⅰ组及对照Ⅰ、Ⅱ组(P<0.05),甘油Ⅰ组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短于对照Ⅰ、Ⅱ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注大剂量甘油可引起家兔血浆黏度增高、Fib含量增多,它们在ARF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 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满清;陈景开;周辽军;赵秋良

    目的观察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同型半胱氨酸组腹腔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100mg·kg-1·d-1);叶酸组先以含叶酸(100mg·kg-1·d-1)饲料喂食一周,余同同型半胱氨酸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6周末,测血清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扫描电镜检查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并测定离体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叶酸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低于同型半胱氨酸组(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叶酸组内皮细胞表面收缩减轻,血管内皮依赖的舒张反应损伤减轻.结论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低密度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表达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作者:胥学伟;李小鹰;郑延松;詹晓蓉

    目的观察低密度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细胞表达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方法用低密度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培养的ECV-304细胞,24h后分别收集培养液及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上层培养液中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细胞总TM含量.结果两者均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TM的表达和sTM的分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明显强于低密度脂蛋白,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低密度脂蛋白有氧化修饰作用.结论 TM表达及sTM分泌增加可能是脂蛋白损伤细胞的结果,但具体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后肢接振对家兔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林立;张强;曾晓立;张璟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对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不同接振强度组进行振动负荷试验,于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脑及肾组织中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随接振强度的增大,ET、AnⅡ呈显著增高、NO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P<0.01).结论局部振动所致的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变化,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功能紊乱有关.

  • 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富国;董果雄;张社华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分为三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先缺氧处理1 h,再复氧1 k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12 h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各组均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结果①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NO含量降低(P<0.01)、ET含量升高(P<0.01).②黄芪注射液组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在浓度5~40tg/ml范围内该效应与黄芪注射液星剂量依赖效应,但当浓度大于40μg/ml时,该效应无明显改变(P>0.05);NO含量升高(P<0.01)、ET含量降低(P<0.05或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随着黄芪注射液预处理浓度增加,培养液中NO的生成量升高(r1=0.93,P<0.05),ET含量降低(r2=-0.97,P<0.05).结论缺氧复氧过程造成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内皮功能紊乱.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加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对缺氧复氧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及NO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斌;管思明

    目的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rotein,ox-LDL)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表面ICAM-l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免疫组化法结合图象分析测定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含量.结果 ox-LDL可明显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l的表达,并减少NO及NOS的表达,且有浓度依赖性,但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ox-LDL可损害内皮细胞的功能,减少内皮细胞NO、NOS的表达并增加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这可能为ox-LDL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 三七总皂甙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kappaB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庞荣清;潘兴华;吴亚玲;覃敏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兔VSMC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和NF-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药理机理.方法胎牛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兔VSMC使其快速增殖生长,加入不同浓度的三七总皂甙作用一定时间后,通过MTT法测定三七总皂甙对VSMC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和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甙能明显抑制胎牛血清刺激的VSMC的增殖(IC60为14.8μg/ml).三七总皂甙还以浓度依赖方式减少S期细胞,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下调NF-κB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能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生长,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控VSMC的NF-κB活性来实现的.

  • 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参与缺氧/复氧损伤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金荣;王宝娃;石增立;王国祥;刘丽;董晓青

    目的研究促炎因子IL-1参与缺氧/复氧损伤的可能机制,探讨保护缺氧/复氧损伤的方法.方法 ECV304细胞株接种于培养瓶中,随机分为A、B、C、D四组,D为正常对照组,A组为实验组,行缺氧(60min)/复氧(240 min)培养,B、C组分别与IL-1和IL-1α受体拮抗剂共孵育.测定各组细胞的成活率,并应用细胞免疫组化分析ECV304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经不同试剂培养后,各组细胞的成活率明显不同,A、B组显著低于D组,尤以B组为;细胞形态学也发生相应改变;H/R孵育后ECV304细胞株表达ICAM-1和E-selectin增加,外源性IL-1可以进一步上调I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而IL-1受体拮抗剂则可明显抑制这种增多现象.结论缺氧/复氧损伤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性IL-1在调控ICAM-l和E-selectin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黏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取措施降低IL-1的生物学活性,可能为临床治疗缺氧/复氧损伤提供新的途径.

  • 银杏叶制剂和丹参对急性肾衰兔肾皮质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刘久波;吕军;张珍;陈林;杨青山;易建华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兔肾皮质局部血流量(regional renalblood flow,rRBF)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以及银杏叶制剂(Ginkgo Bilobal Extraction,GbE)、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用50%的甘油10 ml/kg行兔后肢肌肉加压注射,建立ARF动物模型,观察血液流变学、rRBF的变化,并给予GbE、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结果 ARF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rRBF明显下降.ηb、ηb、EAI、HCT等与rRBF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GbE组、丹参组动物血液流变学、rRBF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ARF时血液流变特性恶化和肾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造成rRBF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GbE、丹参对甘油所致ARF家兔的血液流变特性及肾组织缺血性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玄参提取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凝固性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作者:倪正;蔡雪珠;黄一平;王殿俊;卞慧敏

    目的探讨玄参提取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凝固性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观察玄参的石油醚、乙醇、水提取物灌胃12 d后,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血液黏度、血液凝固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玄参醚、醇、水提取物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性、降低PAI-l的作用.结论玄参醚、醇、水提取物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作用.

  • 细胞凋亡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

    作者:严富洪;周同;陈楠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性的程序性死亡,并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共同维持正常组织的内稳态.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疾病,是肾脏疾病的急症,病程进展凶险,许多症状和体征均非特异性,可以隐藏在其他疾病的表象下,如果得不到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将进展至不可逆的器官损害,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

  • 糖基化终产物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

    作者:窦毓;刘乃丰

    糖尿病不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它又是多脏器疾病并累及多数脏器,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休克研究新进展

    作者:金建秋;赵克森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是一组具有降低O2水平以及调节炎症反应作用的金属酶,对于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所产生的活性氧家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 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仪诊断早期老年黄斑变性价值探讨

    作者:李卫;孙建初;刘国英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我国习称为老年黄斑变性.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人口逐年增加,AMD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自2000年1月起开始对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有细小色素颗粒或斑点状色素脱失及玻璃膜疣的患者采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仪检查,结果证明对诊断早期AMD有较高价值.

  •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周建宏;陆爻忠

    我科从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国微循环学会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纪要

    作者:张坚;杨小杰

  • 简讯

    作者:马布仁

    关键词: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致血流变异常伴阴茎持续勃起1例

    作者:牛晓静;郭继龙;刘德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ic mylogenous leukemia,CML)是骨髓粒细胞系统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起病隐袭且并发症的发病率极高,其中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发生率可达30%,本病例就是因作血流变检验时发现全血黏度明显增高,白细胞压积层增高,进一步做相关检查而作出正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中国微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