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 중화행의학여뇌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6554
  • 国内刊号: 37-1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15
  • 曾用名: 中国行为医学;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志寅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量子共振检测幻觉症状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芝芳;师建国;刘飞虎;罗园园

    目的 评价量子共振检测幻觉症状的诊断价值及量子医学对精神症状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精神科医师临床检查出的幻觉与量子共振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量子共振检测听幻觉具有较好的敏感度(97.6%)和准确度(89.0%),差异有显著性(x2=19.42,P<0.01).视幻觉差异无显著性(x2=0.89,P>0.05);味幻觉差异无显著性(x2=0.53,P>0.05);体感幻觉差异无显著性(x2=0.22,P>0.05).结论 量子共振检测仪将为幻听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对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整形美容受术者焦虑、抑郁、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作者:刘通;张福奎;耿传卫

    随着我国整形美容外科的迅猛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学问题也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观察发现,整形美容受术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但此类研究报告较少.本研究对90例进行整形美容受术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自尊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了解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状态.

  • 多巴胺受体基因与强迫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薇;张一;施梅;卢艳华;金萍;袁丽娟

    目的 探讨北方汉族人群中多巴胺2受体(DRD2)和多巴胺3受体(DRD3)基因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164例强迫症患者与175名正常对照的DRD2与DRD3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 在DRD2和DRD3两个位点上强迫症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性别分组后比较结果在DRD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女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6,P=0.021).比较共病组与对照组两个位点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三种基因型分别为(I/I:52例,I/D:7例;S/S:21例,S/G:31例,G/G:9例),对照组三种基因型分别为(I/I:102例,I/D:65例,D/D:8例,S/S:98例,S/G:67例,G/G:10例);无共病组与对照组在两个位点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发组在DRD:位点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三种基因型分别为(I/I:67例,I/D:18例,D/D:1例),对照组三种基因型分别为(I/I:102例,I/D:65例,D/D:8例);不同临床表型比较发现,DRD2位点在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行为这个亚型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7.671,P=0.022;x2=6.197,P=0.013),DRD2位点在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行为和仅有强迫行为和仅有强迫行为这两个亚型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01).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行为组的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结论 DRD2多态性与强迫思维合并强迫行为的OCD亚型、早发型OCD的发病及OCD共病存在关联;DRD3基因多态性与OCD共病、女性OCD发病及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行为和仅有强迫行为这两个亚型有关联.

  • 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杜斌;李绍波;李耀东;宋志文

    目的 调查使用抗精神病药所导致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测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结果 调查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障碍患者365例,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者为96例占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因素为药物种类、家族史、年龄、运动程度、腹部肥胖,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5.7857,4.5728,3.7643,-2.2534,1.5762.结论 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是药物种类、家族史、年龄、腹部肥胖等,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应注意防治代谢综合征.

  • 改良森田疗法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银娣;汪作为

    目的 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门诊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组,研究组给予抗抑郁药物和森田疗法,对照组仅给予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2周末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婚姻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以及治疗前HAMD和SF-36各项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SF-36各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研究组HAMD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研究组(7.60±5.76)分,对照组(13.70±8.46)分,P<0.01],健康状况的一般健康[研究组(68.13±15.77)分,对照组(59.00±17.12)分,P<0.05]、精力[研究组(68.83±18.67)分,对照组(47.17±18.18)分,P<0.01]、社会功能[研究组(86.23±18.67)分,对照组(77.03±12.28)分,P<0.01]、情感职能[研究组(74.44±35.76)分,对照组(51.12±41.74)分,P<0.05]和精神健康[研究组(75.47±16.16)分,对照组(61.73±15.75)分,P<0.01]等5个分量表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改良森田疗法能增加抗抑郁剂疗效和改善疾病预后.

  • 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和社会支持的地区分布特点

    作者:薛云珍;卢莉;侯玉英;王卫平;赵淑芳;景雅;赵媚鲜

    糖尿病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0%.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

  • 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冯士娟

    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多遗留社会功能缺陷.为改善病人的生活技能,促进康复,延缓其衰退,发挥开放式管理在其康复中的作用,本研究于2006年对精神分裂症实施了开放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海马代谢物水平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李进;况伟宏;邹可;邓伟;李涛;龚启勇;孙学礼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代谢特点.方法 应用1H-MRS成像系统检测24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双侧海马N-乙酰天冬安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肌酸(Cr)等4种代谢产物,分别计算海马双侧NAA/Cr、Cho/Cr以及mI/Cr比值,作为反映NAA、Cho和mI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性;利用组内代谢指标双侧比较,结合单侧化指数分析海马代谢的左右对称性.结果 自杀未遂抑郁症组左侧海马NAA/Cr(1.50±0.2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1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左侧海马NAA/Cr明显高于右侧(1.45±0.1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自杀未遂抑郁症组左右两侧海马NAA/Cr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化指数分析显示,对照组双侧海马NAA/Cr具有不对称性(LNAA/Cr=1.09±0.03,P<0.05),自杀未遂抑郁症组双侧海马NAA/Cr不对称性(P>0.05).自杀未遂抑郁症组任何代谢指标与疾病病程、发作次数、疾病严重程度(HAMDl7评分)和药物使用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自杀未遂抑郁症左侧海马代谢下降,双侧海马代谢不对称性消失.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血胃饥饿素、瘦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研究

    作者:韩自力;胡三红;付燕;张晋碚;黄兴兵;彭红军

    目的 观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糖、血脂、血胃饥饿素及瘦素的水平变化,以探讨胃饥饿素和瘦素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质量增加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组分为奥氮平组,奎硫平组,利培酮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单独治疗达6周,检测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的水平.结果 (1)治疗后总患者组体质量由(56.64±8.76)kg增加至(60.80±9.18)kg(t=0.944,P=0.000)、胆固醇由(4.49±0.91)mmol/L增加至(5.34±1.43)mmol/L(t=0.697,P=0.000)、甘油三脂由(1.39±1.21)mmol/L增加至(2.06±1.26)mmol/L(t=0.378,P=0.012)、瘦素由(3.01±4.36)μg/L增加至(7.50±10.84)μg/L(t=3.894,P=0.000);但胃饥饿素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三组患者体质量、胆固醇及瘦素均明显升高(P>0.05);(2)治疗后体质量增加>7%和<7%的2组患者间,治疗前甘油三酯(t=2.119,P=0.030)、胃饥饿素(t=2.333,P=0.029)水平有显著性差异;(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后体质量与瘦素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440,P=0.008).结论 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早期,出现体质量增加和脂代谢紊乱,但血糖未出现明显变化;瘦素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对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和脂代谢异常有一定控制能力,但已处于失代偿状态;奥氮平可能对胃饥饿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从而更大程度的引起食欲和体质量的增加.

  • 帕罗西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喜山;董平栓;杨旭明;王绍欣;李志娟;王可;汪砚雨

    帕罗西汀属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1],本研究探讨帕罗西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伴抑郁情绪心功能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 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首夜效应的研究

    作者:杜好瑞;赵洪祖;李冲;郑华

    心理生理性失眠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失眠症,是一种因躯体紧张和预料妨碍睡眠的联想引起的失眠,这种预料联想可为内部感受或外部刺激引起[1],易受睡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在睡眠脑电图检查中存在明显的首夜效应(first night effect,FNE),国内外临床和多导睡眠图资料较少[2],有关多导睡眠图检查中首夜效应,争议较多[3,4].

  • 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晓江;葛衡江;李训军;姚国恩;刘娟;阎红;胡银;张园

    目的 探讨麻醉睡眠平衡术对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2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患者自愿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后给予异丙酚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临床疗效采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涨落(ET)及里兹睡眠评估问卷(LSEQ)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与正常期望值相比较:治疗前患者大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活动明显增强(17.2±5.6),高于期望值(12.5±1.8),差异具有显著性(t=2.92,P<0.01),深抑制神经递质活动明显减弱(4.3±1.9),低于期望值(5.8±1.7),差异具有显著性(t=2.81,P<0.01),治疗后兴奋性神经递质活动较治疗前明显减弱,分别为(12.7±5.5、17.2±5.6),差异具有显著性(t=2.63,P<0.05);LSEQ评分在入睡情况、睡眠质量、警觉行为和总分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分别为(54.12±11.57)分,(53.92±17.82)分,(47.17±16.58)分],高于治疗前[分别为(43.73±12.89)分,(31.92±10.88)分,(32.29±11.04)分,(380.00±107.0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安全、有效,是短时间内纠正睡眠债务行之有效的方法.

  • 英语考前心理健康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的影响

    作者:王白山;马申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两次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一块心病.

  • 大学生自我和谐、自我接纳与信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晓燕;张凯;高凌云

    大学时代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我接纳与信任等相关问题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1-3].本研究试图对大学生自我和谐、自我接纳与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各种相关因素,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广西4575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廖庆兰;韦波;胡世红;林丽;苏莉;李贞

    目的 了解广西医护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方法,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4575名广西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西医护群体在SCL-90阳性项目数和9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单位等级、单位所在地、职业、工作科室、参加工作时间、婚姻现状是影响医护群体心理健康的关联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工作科室、婚姻现状是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220~0.118).结论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正常人群,应对其实施心理卫生三级保健工作.

  • 自尊量表对湖南中学生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许新赞

    目的 检验Coopersmith的自尊量表(SEI)对湖南中学生的适应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南岳阳、长沙以及衡阳三个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对湖南被试资料的因素分析得到6个因素,家庭自我、自我满意感、能力自我、社会-同伴自我、情感自我以及学校自我,信度分析中6个因素信度在0.4255~0.7268之间,总量表信度为0.7567;内部一致性效度分析中6个因素间相关系数为0.007~0.313,各因素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54~0.658,除了家庭自我与学校自我分量表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其他因素间以及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都非常显著(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SEI对湖南中学生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对该量表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以便编制更适合我国中学生的自尊量表.

  • 表演艺术类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个性及心理健康相关性

    作者:郑慧

    在国内临床和心理咨询实践中,很多学者观察到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1],而国外一些临床心理学家也发现,神经症患者父母较正常人父母对子女缺乏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却有过多的拒绝和过度的保护[2-5].

  • 服刑人员人际敏感性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作者:马欢;刘利;钱丽菊;汤艳清;刘盈

    目的 探讨服刑人员的人际敏感性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自我接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接纳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及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对410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结果 1.服刑人员的人际敏感性与解决问题(r=-0.15,P=0.00)、求助应对方式(r=-0.12,P=0.02)及家庭内外社会支持(r=-0.22,P=0.00)和自我接纳(r=-0.36,P=0.00)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r=0.26,P=0.00)、退避(r=0.19,P=0.00)及合理化应对方式(r=0.18,P=0.00)呈显著正相关;2.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倾向于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及家庭内外社会支持和自我接纳,而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则倾向于自责、退避及合理化应对方式;3.影响人际关系敏感性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自我接纳、求助和家庭内社会支持.结论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自我接纳是影响服刑人员人际敏感性的重要相关因素,服刑人员人际敏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重庆市某老年公寓与社区老人睡眠质量对比分析

    作者:张皑频;杨德兰;杨艳;郭俊伟;曾宪祥

    有关睡眠问题的电生理检查报告较多[1],但针对老年公寓与社区老人的睡眠质量对比分析尚不多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重庆市某老年公寓老人的睡眠状态与社区老人(同地区某小区居住的≥65岁的老人)进行比较,探讨老人睡眠情况,为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 城市初中学生身体活动量与体质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作者:柯遵渝;王岚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体活动日趋减少,运动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是提高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时期,适量身体活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T182C与重性抑郁障碍在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后的关联

    作者:王彦芳;徐勇;孙宁;刘志芬;彭菊意;张克让

    目的 探讨在控制社会心理因素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T182C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MD)的关系.方法 选取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52例,检测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T182C基因多态性,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的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前:以TT为参照,CC基因型(OR=2.23),差异无显著性(P=0.07).在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后:以TT为参照,CC基因型(OR=6.23),差异有显著性(P=0.02);以TC为参照,CC基因型(OR=5.33),差异有显著性(P=0.03).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T182C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MD)的关联性.CC基因型可能是罹患重型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其患病危险是TT基因型的6.23倍,是TC基因型的5.33倍.

  • 知母对阴虚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

    作者:崔瑛;刘菊;代永霞;冯静;靖慧军;尚立芝

    目的 观察知母对阴虚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筛选活性物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320 mg/kg甲状腺片混悬液对小鼠连续灌胃9d造阴虚模型,以高架十字迷宫和明暗箱装置观察阴虚模型小鼠焦虑行为状态.行为学测试结束后,立即断头处死,取脑,左右脑分别测定GABA和Glu的含量以及GABAAR1和NMDAR1表达.结果 ①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臂的时间比和次数比,阴虚模型组[(28.83±7.5)%,(24.1±4.0)%,n=10]较地西泮组[(40.6±4.9)%,(33.8±4.2)%,n=10]和醇提物中剂量组[(40.4±0.4)%,(35.0±3.3)%,n=10]显著减少(P<0.05);在明暗箱实验中,阴虚模型组穿箱次数[(17.5±1.6)次,n=10]较地西泮组[(18.7±0.8)次,n=10]和醇提物中剂量组[(18.6±1.4)次,n=10]显著减少(P<0.05).②小鼠脑内GABA含量,阴虚模型组[(24.45±4.96)μg/g,n=10]较地西泮组[(46.59±11.85)μg/g,n=10]和醇提物中剂量组[(48.97±9.14)μg/g,n=10]显著降低(P<0.05);Glu含量,阴虚模型组[(440.6±108.8)μg/g,n=10]较地西泮组[(208.5±77.88)μg/g,n=10]和醇提物中剂量组[(255.6±77.01)μg/g,n=10]显著升高(P<0.05).③与阴虚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和醇提物中剂量组小鼠脑内GABAAR1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NMDAR1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知母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脑内GABA含量和GABAAR1表达,降低Glu含量和NMDAR1表达有关.

    关键词: 知母 阴虚 焦虑
  • 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胃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夏静;邵云;李艳辉;王旭梅;金魁和

    目的 研究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胃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青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氟西汀组各8只.应激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每笼1只喂养,实验第1-21天,接受各种不同的应激.氟西汀组大鼠每天给予氟西汀水溶液灌胃.对照组大鼠群养不给任何刺激.实验第22天杀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皮质醇、TNF-α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蛋白ICAM-1表达,进行图像分析,测定光密度平均值.结果 应激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皮质醇含量[(77.12±9.76)μg/ml,(44.96±6.25)μg/ml,t=7.85,P<0.01]、TNF-α含量[(69.66±6.68)pg/ml,(39.21±3.57)pg/ml,t=11.37,P<0.01]、胃黏膜ICAM-1表达的光密度平均值[(53.87±6.84),(30.26±3.68),t=8.59,P<0.01]有明显增高;与应激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58.82±6.56)μg/ml,t=4.40,P<0.01]、TNF-α含量[(50.18±3.23)pg/ml,t=7.43.P<0.01]、胃黏膜ICAM-1表达的光密度平均值(36.61±4.39,t=6.00,P<0.01)明显下降.结论 慢性应激可引起大鼠血清皮质醇、TNF-α含量增高,胃黏膜ICAM-1过表达,而氟西汀可以部分的逆转这些改变.

  • 慢性应激对大鼠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茹;肖云;冯小红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前额叶神经元细胞活性变化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同孤养结合制作抑郁症模型,实验第22天杀死所有大鼠,采取灌注取材与切片的方法制作脑冠状切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切片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上分别测量双侧前额叶BDNF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明显下降[(225.80±6.16)g vs(249.00±9.93)g,t=2.915,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10.20±3.82)s vs(5.60±2.70)s,t=2.388,P<0.05)]、水平穿越格数减少(t=6.245,P<0.01)、直立次数减少(t=2.693,P<0.05)、修饰次数减少(t=2.685,P<0.05)、粪便粒数增多(t=3.846,P<0.01).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多数细胞呈空泡状,胞浆着色很浅.其中以右侧区明显.左右PFC区正常组大鼠BDNF的光密度均高于实验组.经过21 d应激后,实验组左右PFC区的BDNF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右PFC区显著,同应激后左PF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BDNF在正常大鼠左右PFC区分布无明显差异.经过慢性应激后,大鼠左右PFC区的BDNF表达均明显下降,右侧区受损严重.

  • 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对小鼠的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影响

    作者:周赛君;何金彩;陈江帆;舒丹;朱美娥

    目的 观察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过程的影响,探讨腺苷A2A受体与空间学习记忆的关系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选用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模型(A2ARKO组,n=13)和同窝野生型小鼠(WT组,n=15).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八臂迷宫两种实验方法分别检测其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结果 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在八臂迷宫训练中工作记忆错误数显著少于野生型(RANOVA组间效应:F=146.11,P<0.01);在Morris水迷宫重复获得试验中工作记忆成绩显著优于野生型(trial4/trial1指数组间效应:F=6.17,P=0.026),而八臂迷宫训练空间参考记忆错误数(组间效应:F=0.083,P=0.777)及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组间效应:F=2.552,P=0.132)和空间探索试验成绩(A2ARKO:4.50±2.27;WT:2.50±1.93;t=1.901,P=0.078),2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空间工作记忆增强,可见脑内腺苷A2A受体参与空间学习记忆的调节,它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更为显著.

  • 抑郁症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艳艳;袁勇贵;李晶晶;张志珺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以情感低落或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认知、行为、生物学紊乱和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5%~17%,年患病率6%~7%,全球患者高达3.4亿.

  • 参战护理人员心理选拔量表的编制

    作者:戴琴;冯正直

    目的 研制参战护理人员心理选拔量表.方法 运用量性和质性研究方法确定参战护理人员的心理选拔成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初始问卷编制,经调查、分析后得到正式问卷,并对参加重庆市抗洪抢险的977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试,对量表进行了题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得到责任心、信心、爱心、机敏性、勇敢性、顽强性和沟通力七个成分,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参战护理人员心理选拔量表.该量表题忖目鉴别力≥0.2的项目达90.91%,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719,各因素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6753~0.8654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7,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462~0.8344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126~0.5409之间.结论 参战护理人员心理选拔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对参战护理人员的心理选拔和培训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取向量表的修订及中学生价值观发展特点的研究

    作者:刘锋;赖建维;郑钢

    目的 考察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取向量表(COLINDEX)的因素结构及修订的价值观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中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修订的价值观量表对58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及其他统计分析.结果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OLINDEX量表的两因素模型不能拟合数据,三因素模型拟合指数达到标准;修订的价值观量表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可以提取四个因素,量表构想效度良好,分量表和总量表信度指标合格(责任权利、刺激变化、公共安全和传统和谐四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84,0.76,0.84和0.74,总量表信度为0.90);中学生在责任权利、刺激变化、公共安全和传统和谐四个因素上的平均分依次为4.15,3.60,4.18和3.91;以修订的价值观量表的各分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各自的主效应显著.结论 我国中学生价值观体系中,集体主义、个体主义两个维度不是互相独立的;修订的价值观量表信度、效度合格,可供进一步研究使用;中学生对集体主义价值观认同程度较高,同时也很重视个性自由;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

  • 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研究

    作者:阳锡洲;王志平

    网络影响与日俱增,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无法自拔.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高发人群多处在20~30岁、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 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

    作者:王晔;高文斌

    目的 了解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方法 30名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和43名对照组青少年,使用网络成瘾量表、EPQ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目的 测验、感觉寻求量表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网瘾组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量表得分、生活目的 测验得分及感觉寻求危险冒险分量表得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依次为:(34.60±6.90)分Vs(39.60±6.30)分(P<0.01);(9.33±3.59)分Vs(9.09±3.09)分(P<0.01);(88.40±12.69)分Vs(96.14±12.56)分(P<0.05);(6.33±2.86)分Vs(7.58±2.21)分(P<0.05).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客观支持分量表得分及感觉寻求总分对网瘾组的网瘾程度有预测作用.网瘾组的EPQ掩饰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46.50±8.53)分Vs(53.40±8.28)分,(P<0.01)],同时网瘾组的神经质得分和感觉寻求得分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社会支持度低、生活目的 感低、冒险特征低的心理特点;感觉寻求和社会支持对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网瘾程度有预测作用;神经质分低的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高感觉寻求的特点.

  •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状态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斌;王延松;李望舒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1-3],因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不佳、社会功能受损并且反复使用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被称为网络成瘾,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现象受到诸多研究者的关注[2],Kraut等[1]对73个家庭的169人的第1、第2年的网络使用情况研究认为,过度使用网络可以使人的社会卷入减少,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独感和抑郁感增加,也有研究认为,自责、幻想、回避等不良应付方式与网络成瘾有关[4,5],但网络成瘾者孤独、抑郁情绪及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尚无报告.

  • 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黄国秀;陈志恩;尚小英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1.44亿的网民当中,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其中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以在校学生网瘾现象为严重[1],网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2].本研究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为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参考.

  •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及其父母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国富;周振和;张云彪;朱建中;陆志新;张梓威;陆蘅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完成.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55.67±8.63)分]、神经质[(55.62±12.55)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38±6.79)分,(46.58±14.12)分]得分(P<0.01),外向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42.82±10.28)分,(48.52±10.44)分](P<0.05);研究组母亲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11.06)分,(47.98±8.36)分](P<0.01).研究组在孤独、羞涩、自尊、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父母教养方式评定显示,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母亲的人格存在缺陷,对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的影响较大.

  • 网络成瘾研究的热点、盲点及相关问题

    作者:张作记;冯学泉;戚厚兴

    网络成瘾有人戏称为"电子海洛因",近10余年我国期刊发表的有关网络成瘾的文献初步统计达900篇以上.

  •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矫治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军;马永亮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中国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新宠.据200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我国的网民中,35岁以下的占83.84%,其中18~24岁的网民占41.18%,学生网民占20.92%,也就是说超过1/5的网民是学生,而学生中又以青年学生居多.

  • 网络成瘾综合戒治的经验体会

    作者:杨永信;吴绍兰;刘召英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之相伴随的网络游戏泛滥已成为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作者:高宇;柏毅;李雪松;夏小俊;杨洋;马佳

    目的 了解目前有网络成瘾倾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探讨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版(CI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某大学90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CIAS-R量表判断标准,其中27人(3.7%)被定义为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学生,称为高危险组,其他则为对照组.男生在CIAS-R量表上的得分[(35.3±9.7)分比女生(31.4±7.0)分]要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x2=74.649;P<0.01);高危险组在SAS、SDS、SCL-90上的得分[(47.4±9.8)分,(48.4±12.1)分,(184.8±72.5)分]与对照组得分[(40.1±6.7)分,(42.5±9.9)分,(133.0±34.2)分]差异有显著性(x2=-3.881,P<0.01;x2=-2.471,P<0.05;x2=-3.850,P<0.01);CIAS-R量表与其他几个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影响CIAS-R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是SAS总分(t=3.699,P<0.01)、SDS总分(t=2.356,P<0.05)、强迫因子(t=2.023,P<0.05)、焦虑因子(t=2.046,P<0.05)和敌对因子(t=2.669,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181,-0.113,0.196,-0.187,0.161.结论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网络成瘾倾向;高危险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因子症状均比对照组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受到众多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

  • 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作者:丁道群;吴岚

    目的 探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长沙市5所大中专学校的40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有恒性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总分(标准回归系数为-0.168,t=3.18)、戒断退瘾反应因子(标准回归系数为-0.216,t=4.17)、耐受性因子(标准回归系数为-0.139,t=2.64)和时间管理问题因子(标准回归系数为-0.158,t=3.01)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幻想性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总分(t=2.47)、人际及健康问题因子(t=3.08)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乐群性人格特质对强迫性上网行为因子(t=2.14)、时间管理问题因子(t=2.41)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敢为性对人际及健康问题因子(t=2.42)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倾向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人格特质 网络成瘾
  •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应激相关的社会支持应付方式、认知评价和个性因素研究

    作者:阎楠;孙月吉;马芳;耿玲;魏晓鹏;林媛;宁树娥

    目的 通过对网络成瘾者应激相关变量:社会支持、应付方式、认知评价和个性因素进行分析,对网络成瘾的可能诱因进行探讨.方法 对大连市初中网络成瘾学生129名,非网络成瘾学生129名及不上网学生129名,应用自制一般状况调查表、陈氏网络成瘾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付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动思维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人格:3组在神经质[(54.11±11.45)分,(49.53±11.28)分,(48.91±12.10)分]、精神质[(50.70±12.08)分,(46.98±11.40)分,(45.54±10.16)分]及掩饰性[(47.05±9.11)分,(51.05±8.92)分,(52.33±8.59)分]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2)自动思维:3组在自动思维总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3)应付方式:3组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者在求助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4)领悟社会支持:3组在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的应激中间变量各个方面均有差异.

  • 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孔祥军;宋广文;李建伟

    目的 探讨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400名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职业与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r=0.195,P<0.01;r=0.163,P<0.05);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家教方式与人际及健康、强迫性上网行为、时间管理维度有显著相关和预测(P<0.05,P<0.01),而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各维度没有显著相关和预测.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 网络成瘾青少年应对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房山海;陶然;张英;卢子丽;贺峰

    目的 通过网络成瘾青少年应对方式与健康对照组青少年的应对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网络成瘾青少年应对方式特点,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78例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瘾组)和9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录入及统计用SPSS10.0软件,2组间数据比较用x2检验.结果 网络成瘾青少年组积极应对的各因子的均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网瘾组的消极应对的8个因子均分及总分都高于对照组,其中5个因子差异存在显著性.网瘾组与对照组的均分对比如下,生活中遇到不愉快事时易迁怒于别人而经常发脾气[(2.95±1.00)分Vs(2.17±1.10)分,P<0.01];遇烦恼事很容易想悄悄哭一场[(2.32±0.96)分Vs(2.23±1.29)分,P<0.01];如果与人发生冲突宁可长期不理对方[(2.71±1.22)分Vs(2.19±1.35)分,P<0.01];在很长时回忆遇到不愉快事[(2.55±1.00)分Vs(2.41±1.26)分,P<0.01];遇苦恼事喜欢一个人独处[(3.13±1.18)分Vs(3.01±1.45)分,P<0.05].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中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 网络成瘾的病因及其影响

    作者:阎楠;孙月吉;耿玲;魏晓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它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行为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1].作者围绕成瘾的概念、成瘾机制和成瘾影响3部分对于网络成瘾进行论述.

  • 网络成瘾初中生焦虑和抑郁及其共存的现状调查

    作者:郎艳;贾福军;李恒芬;李幼辉

    随着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网络成瘾症(IAD)已成为近年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1],虽然国内外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青少年与其他精神障碍有较高的共病率及存在广泛的身心症状[2,3],但对初中生IAD者的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涉及不多.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3 04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