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 중화행의학여뇌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6554
  • 国内刊号: 37-1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15
  • 曾用名: 中国行为医学;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志寅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卒中后失语患者脑功能成像与失语商的相关性

    作者:李春星;李华;卓兵芝;高磊

    目的 通过研究失语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的低频振幅变化及其与失语商的相关性,以探讨失语症的发生及恢复机制.方法 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算法的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技术,运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对12例卒中后失语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扫描获得静息态数据,采用DPARSF软件对静息态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运用低频振幅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REST软件行两样本t检验,并对失语组ALFF减低的脑区与失语商做相关分析.结果 失语组ALFF减低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左侧前额叶内侧回和右侧小脑.3个脑区失语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Roi1=0.48,rRoi2口=0.36,r Roi3=0.28.失语组ALFF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脑区有左侧枕叶、中央前回、岛叶及右侧楔前叶.结论 失语组ALFF明显减低且与失语商呈正相关的脑区,可能是失语发生机制之一;失语组ALFF明显增高的脑区,可能参与语言功能的恢复.

  • 口腔颌面部畸形患者手术前后自我效能感与体像障碍的研究

    作者:李克义;许凯;张彬

    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术后自我效能感及体像变化的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及体像障碍自评量表(SSBI),对183名口腔颌面部畸形患者及200例对照组进行测量,应用间隔尺度的态度测量方法对受术者术后满意度进行评分,对术前、术后GSES与SSBI评分、术后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患者组GSES评分[(26.79±5.26)分]低于对照组[(29.69±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BI评分[(24.35 ±8.59)分]高于对照组[(11.04±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SES评分[(29.52±3.80)分]显著高于术前GSES(P< 0.05).术后SSBI评分[(18.88±8.19)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前GSES≥32分且SSBI≥36分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低.结论 手术可增强口腔颌面部畸形患者的自我效能;也可减低患者体像障碍倾向者的发生率.

  •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

    作者:李倩倩;汪凯;Jimmy Choi;董毅;朱春燕;杨丽达;刘勇;赵子丛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损害及其与心理理论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分裂症内部动机量表(IMI-SR)和心理理论故事图片任务(ToM-PST)对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60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结果 患者组IMI-SR总分[(88.43±22.42)分]、兴趣性因子分[(29.11±8.31)分]和选择性因子分[(29.71 ±8.82)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7.77±27.31),(32.03±8.29)和(35.33±9.85)分,P<0.05 ~0.01].患者组ToM-PST总分[(36.59±11.8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7.17±2.08)分,P<0.01],各因子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IMI-SR总分与PANSS总分(r=-0.255,P<0.05)、阴性症状分(r=-0.361,P<0.01)和阳性症状分(r=-0.298,P<0.05)呈负相关.患者组IMI-SR总分与ToM-PST总分(r=0.345,P<0.01)、理解初级信念(r=0.296,P<0.05)、理解初级错误信念(r=0.243,P<0.05)、初级信念总分(r=0.311,P<0.01)、理解次级错误信念(r=0.254,P<0.05)、次级信念总分(r=0.284,P<0.05)和理解欺骗(r=0.286,P<0.05)呈正相关.控制症状评分后,患者组IMI-SR总分与ToM-PST总分及其理解初级信念分、初级信念总分、理解次级信念、次级信念总分和理解欺骗分的相关性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内部动机和心理理论损害,患者内部动机障碍和心理理论缺陷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肺性脑病的Meta分析

    作者:戚迪;何靖;叶媛;罗曼;冯龙华;王导新

    目的 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肺性脑病(PE)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并发PE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初步入选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有效数据并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RCT文献,包括697例患者(试验组353例,对照组343例),系统评价结果表明: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有助于提高AECOPD合并PE患者的PaO2[WMD =4.10,95% CI (2.83,5.38),P<0.00001]、pH值[WMD =0.04,95% CI (0.02,0.05),P<0.00001]及临床有效率[OR=3.58,95% CI(2.22,5.76),P<0.00001],降低PaCO2[WMD=-5.78,95%CI(-6.87,4.69),P<0.00001]、再插管率[OR=0.19,95% CI (0.11,0.35),P<0.00001].但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OR=0.38,95% CI(0.11,1.34),P=0.13].结论 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并发PE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再插管率,但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 双相障碍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研究

    作者:郑开梅;刘建新;王永军;谢筠;王小丽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是否存在心理推理(ToM)能力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被试80名被分成双相障碍组(BD,27人)、精神分裂症组(SZ,27人)和健康对照组(HC,26人).全部被试以失言觉察任务测量心理推理能力,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定智力;以PANSS量表判定两个患者组的精神病性症状.结果 3组失言觉察任务分(ToM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13.686,P=0.000),BD组ToM分[(13.81 ±5.66)分]低于HC组[(17.04±3.79)分],高于SZ组[(9.44±6.13)分],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48,0.024).BD组ToM分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男(13.20±6.07)分,女(14.58±5.26)分,t=-0.623,P=0.539];ToM分与年龄、受教育年限、发病年龄、病程、PANSS阴、阳性和一般精神病量表得分及IQ分(>70)均不相关;对PANSS量表中各具体症状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ToM分=21.79-1.53G12-3.16N6;调整R2为0.46.结论 双相障碍患者存在ToM能力的损伤,这种损伤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轻,受到PANSS中的G12和N6的影响,可解释46%的变异来源.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翠萍;王共强;孙岚;陈慧;韩咏竹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离子在肝、脑、角膜等组织脏器中沉积,患者可出现肝硬化、神经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临床表现[1].目前该病经过系统治疗大多数能延续生命,但因其病程迁延、不能根治导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述情障碍又称情感表达不能,指患者不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心理体验及躯体感受,以缺乏言语描述情感能力、缺乏幻想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僵化为主要特征,是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常见的心理特征或继发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且常影响疾病疗效和预后[2].目前国内尚未见HLD述情障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以87例HL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早期心理干预和护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恶性肿瘤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及家庭功能特征研究

    作者:孙玉倩;孙秉赋;温颖娜;崔颖;郝晶;张小丽;丁焕然;王凤玲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家庭功能特征.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2年6~ 12月在北京市4家、唐山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就诊的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儿的母亲或父亲2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和Feetharn家庭功能量表(Feetham Family Functioning Survey,FFFS)进行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4%,高于国内常模(12.97%)(P<0.05);患儿的FFFS总均分[(1.41±0.75)分]、家庭与社会关系[(2.21±1.08)分]和家庭与个体关系[(1.25±0.89)分]高于正常儿童家庭(P<0.05);患儿为男孩、患病时间>3年、家庭与个体关系低下的患儿容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功能低于正常家庭,医护人员应积极协助患儿父母改善家庭功能,促进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健康.

  • 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归因风格的关系

    作者:高晓寒;尹训宝;孙宏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归因风格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幽默风格问卷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19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其中男生94人,女生99人;低年级组78人,高年级组116人;城市105人,农村86人;文科108人,理科95人;独生子女99人,非独生子女94人.结果 (1)自强型幽默与归因风格的内控性、可控性及不稳定性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3,0.308,0.172; P<0.01);亲和型幽默与归因风格的各维度相关不显著;嘲讽型幽默和自贬型幽默与内控性(r=0.146,0.167; P<0.01)、外控性(r=0.402,0.339; P<0.01)、稳定性(r=0.286,0.306; P<0.01)和不稳定性(r=0.296、0.227; P<0.01)均显著正相关.(2)自强型幽默对内控性、可控性归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嘲讽型幽默和自贬型幽默对稳定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内控性归因和外控性归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幽默风格与归因风格存在相关,幽默风格对归因风格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内地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康育文;李传召;谢胜军;马明;刘伟

    目的 探讨内地来自西藏的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内地2所高校分年级整班随机取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查370名藏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并与大学生常模、异地求学的汉族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内地藏族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5个因子显示症状得分.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3%,其中轻度心理问题为42.0%,中度心理问题为3.3%,未检出重度心理问题.其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汉族大学生,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得分与汉族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族大学生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汉族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尊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低于汉族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消极应对方式、自尊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结论 内地藏族大学生存在较多的轻度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与其应对方式、自尊存在密切关系.

  • 青少年抑郁与性别角色及性别特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波;姚萍

    目的 探讨性别角色及性别特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为减少青少年抑郁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及性别特质量表对7省市的133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7.1%;男生的抑郁得分为(10.04±8.38)分,女生的抑郁得分为(10.33±8.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及未分化这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被试抑郁得分分别是(9.51±7.66)分、(12.30±8.81)分、(9.14±8.10)分、(10.72±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女性化被试抑郁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化被试(P=0.002)和双性化被试(P=0.000),未分化被试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双性化被试(P=.027);回归分析显示,男正性特质得分越高越不容易抑郁(t=-4.966,P<0.01),男负性特质(t=2.574,P<0.01)和女负性特质(t=10.566,P<0.01)得分越高越容易抑郁.结论 性别角色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更大;男正性特质对抑郁具有保护作用.

  •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情绪关系中自尊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斌;谢静涛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情绪关系中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对2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呈正相关(r=0.54,P<0.01),与自尊呈负相关(r=-0.55,P<0.01);适应完美主义与抑郁不相关(r=-0.09,P>0.05),与自尊呈正相关(r=0.36,P<0.01);自尊部分中介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抑郁情绪的关系,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0.05),中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良好(GFI=0.986,CFI=0.988,NFI =0.981,TLI=0.970,RMSEA=0.075).结论 自尊在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乐观主义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

    作者:赵久波;姜美俊;赵静波;肖蓉;杨雪岭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乐观主义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为进一步采取自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生活取向问卷(修订版)(LOT-R)、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风险、乐观主义和生命意义感的得分分别为(5.04±2.28)分、(11.22±2.07)分、(37.22±5.22)分.乐观主义与自杀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P<0.01),乐观主义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8,P<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杀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r=-0.18,P<0.01).生命意义感在乐观主义与自杀风险间调节效应不显著(P>0.05),生命意义感部分中介乐观主义与自杀风险的关系(P<0.01),效应值为0.0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结论 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乐观主义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不存在,而是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心内科住院患者陪护者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陈侃;王长谦;解玉水;殷兆芳;许左隽;范虞琪;张绘莉

    目的 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陪护者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SQ-25)对4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陪护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SHSQ-25评分≥35分判定为亚健康状态,以100例体检者为对照,分析亚健康在住院患者陪护者中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1)陪护者组与对照组平均SHSQ-25评分分别为(36.9±8.6)分、(27.5±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者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9%比39.0%,P<0.05).(2)女性与男性陪护者SHSQ-25评分分别为(37.9±9.0)分、(34.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Q-25评分与年龄(r=0.578)、陪护时间(r=0.507)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住院患者的Ⅰ级亲属(父母、子女或配偶)平均SHSQ-25评分为(38.1±8.1)分,非Ⅰ级亲属平均(31.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HSQ-25评分≥35分的陪护者中10.9%的人意识到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 亚健康在住院患者陪护者中的发生率可能高于普通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陪护时间及与患者亲属关系的远近都可能对陪护者的亚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陪护者的健康状态.

  • 大学生正念水平对知觉压力与睡眠问题的中介作用

    作者:徐慰;张倩;刘兴华

    目的 探讨知觉压力、正念和睡眠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念水平在知觉压力和睡眠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17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知觉压力量表(CP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施测.结果 FFMQ的平均得分为(120.43±11.23)分,CPSS的平均得分为(40.17±6.86)分,AIS的平均得分为(5.28±4.0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知觉压力与正念水平显著负相关(r=-0.602,P=0.000)、与睡眠问题显著正相关(r=0.459,P=0.000),正念水平与睡眠问题显著负相关(r=-0.427,P=0.000);多层线性回归分析对中介作用的检验表明正念水平在知觉压力与睡眠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知觉压力通过正念水平来影响个体睡眠问题.

  • 赛前情绪和应对方式对特战队员射击绩效的影响

    作者:杨颖;李永娟

    很多学者对影响射击成绩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警察在高焦虑情境中射击的准确率会下降[1];来福枪射击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受其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水平的影响[2].大量运动心理学研究也证实,赛前情绪各因子及临场应对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3].特战队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解救人质等作战中要求他们在临战状态下必须情绪稳定,果断出手,一枪毙敌,对其射击的速度、精准度要求甚至高于运动员.本研究针对当前关于特战队员赛前情绪、应对方式与作战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的客观实际,借鉴运动心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射击成绩作为绩效指标,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特战队员提高作战绩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额前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云;郭旭;李永刚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额前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方法造成PSD动物模型,并与正常对照组、脑卒中组及抑郁组作比较.每组6只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大脑额前皮质BDNF和TrkB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 PSD组额前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少[(21.00±12.41)个/视野];但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大鼠额前皮质TrkB阳性细胞数少[(20.78±7.20)个/视野],抑郁组次之[(21.00±5.61)个/视野],脑卒中组多[(31.67 ±7.38)个/视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SD组和抑郁组与脑卒中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大鼠额前皮质TrkB蛋白的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直接相关.

  • 孕前慢性应激对母鼠及其子代行为学和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作者:刘彬;王克;董继承;郑占杰;姜桂兰

    目的 通过母鼠孕前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探讨母鼠及其子代行为学和海马区神经元再生的变化.方法 取2月龄性成熟期的雌性Sprague dawley (SD)大鼠,21 d慢性应激之后,使大鼠生产繁殖,分别取哺乳后母鼠、2月龄的子鼠进行行为学实验,取2月龄子鼠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用BrdU标记法检测子代鼠大脑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结果 ①开场实验:母鼠哺乳期过后应激+妊娠组[(720.52±238.99)cm]、应激+非妊娠组[(995.62±191.77)cm]、非应激+妊娠组[(464.95±210.11) cm]和非应激+非妊娠组[(740.76±281.48)cm]各组总路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龄子鼠应激+妊娠组雌鼠总路程[(1281.10±247.89) cm]、周边路程[(1153.20±238.19)cm]与雄鼠的[(1074.70±263.35)cm]、[(957.28±282.94)cm]相比增加(P<0.05).②蔗糖水消耗实验:母鼠哺乳后,应激+妊娠组蔗糖水消耗量(13.00±3.46)g和蔗糖水消耗百分比[(87.00±9.01)%]多于应激+非妊娠组[(8.13±3.36)g、(79.06±6.45)%](P<0.05);非应激+非妊娠组蔗糖水消耗量[(12.43±3.31)g]和蔗糖水消耗百分比[(86.90±5.80)%]多于应激+非妊娠组[(8.13±3.36)g、(79.06±6.45)%,P<0.05];非应激+妊娠组糖水消耗量[(14.71±4.39)g]和蔗糖水消耗百分比[(91.54±1.89)%]明显多于应激+非妊娠组[(8.13±3.36)g、(79.06±6.45)%,P<0.01].③免疫组化实验应激组雌鼠[(1.18±0.37)个]、应激组雄鼠[(1.24±0.41)个]、非应激组雌鼠[(1.38±0.47)个]、非应激组雄鼠[(1.41±0.35)个]4组相比较脑组织单位海马齿状回面积内BrdU阳性细胞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孕前应激可致母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并且哺乳能够减弱孕前应激所致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②未发现孕前应激对2月龄子鼠的行为学和海马神经细胞再生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在焦虑样行为中会表现出雌雄差异.

  • 尼莫地平对戊四氮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影响

    作者:贾丽景;李世平;谢涛;甄军丽;李周平;王维平

    目的 观察戊四氮点燃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部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ERK1/2)的变化规律及尼莫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 7~8周龄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35只、持续癫痫发作组(SE) 40只和尼莫地平干预组(NIM) 40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作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尼莫地平组大鼠在腹腔注射戊四氮前15 min给予尼莫地平腹腔注射(2.5mg/kg),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海马部位ERK的变化规律.结果 尼莫地平干预后,大鼠癫痫发作程度减轻,发作持续时间缩短.SE组大鼠海马部位p-ERK1/2表达存在动态变化.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部位P-ERK表达较癫痫组明显升高(3.26±0.95,2.56 ±0.82,P<0.05).结论 L型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能够减轻戊四氮点燃大鼠的癫痫发作程度,其抗癫痫作用可能与海马部位ERK信号通路有关.

  • 青年与老龄昆明小鼠焦虑动物模型结构维度比较

    作者:王丽娜;郭小兵;马金芳;杜明君;潘飞

    目的 比较青年与老龄昆明小鼠焦虑动物模型结构维度的不同.方法 青年与老龄雄性昆明小鼠依次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EPM)和明暗箱实验(light/dark box,LDB),实验间隔1周,摄像系统记录5 min的行为变化,实验参数包括:OFT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率、中央区水平运动百分率(Ccross%)、总水平运动(Cross)、总垂直运动(Rear),EPM开臂区停留时间百分率(Otime%)、开臂区进入次数百分率(Oentries%)、两臂总进入次数(Entries),LDB明箱区停留时间百分率(Ltime%)、明箱区水平运动百分率(Lcross%)、明箱区垂直运动百分率(Lrear%)、穿梭次数(Transition)、总水平运动(Cross)、总垂直运动(Rear).结果 老龄组与青年组相比,OFT焦虑因子参数(Ctime%,t=3.12,P<0.01;Ccross%,t=2.37,P<0.01)、EPM焦虑因子参数(Otime%,t=1.31,P<0.05;Oentries%,t=1.57,P<0.05)、LDB焦虑因子参数(Ltime%,t=4.15,P<0.01;Lcross%,t=3.28,P<0.01;Lrear%,t=2.73,P<0.01)均升高,而OFT运动探索因子参数(Cross,t=2.05,P<0.01)、EPM运动探索因子参数(Entries,t=2.09,P<0.05)、LDB运动探索因子参数(Transition,t=2.51,P<0.01;Cross,t=3.02,P<0.01)均降低.结论 青年与老龄昆明小鼠焦虑动物模型具有相似的结构维度,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焦虑情绪增加,运动探索活性降低.

  • 迷迭香酸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怡环;吴迪;陈冠婕;彭正午;王化宁;王莹;谭庆荣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早期干预对增强型单次延长应激(enhanced single prolonged stress,ESPS)模型大鼠行为和海马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RA低剂量组(Control+RA (L)),RA高剂量组(Control+RA (H)),模型组(ESPS),模型+RA低剂量组(ESPS+RA(L))和模型+RA高剂量组(ESPS+RA(H)),每组8只.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大鼠行为表现,并且在行为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海马中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 (1)旷场实验:ESPS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7.63±5.32)次]和中央区的探索时间百分比[(14.88±7.35)%]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分别为(18.13±10.15)次,(26.68±10.06)%]和ESPS+RA (H)组[分别为(16.88±8.81)次,(25.08±8.5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ontrol+RA(L)、Control+RA(H)组与Control组之间,以及ESPS组和ESPS+RA(L)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Control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37.38±8.24)%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17.63±4.74)%相比,ESPS组有显著降低[分别为(21.92±6.82)%,(10.01±3.8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SPS组比较,ESPS+RA(H)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3.72±9.49)%,(16.99±4.2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SPS组和ESPS+RA(L)之间及Control+RA(L)、Control+RA(H)组与Control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ELISA结果显示:ESPS组大鼠海马中IL-1β和IL-6的含量[(4.91±0.77)pg/mg,(38.31±9.44) pg/mg]高于Control组[(3.14 ±0.96) pg/mg,(27.15±8.03) pg/mg]和ESPS+RA (H)组[(3.48±0.86) pg/mg,(28.55±9.07) pg/mg],均P<0.05.而Control+RA (L)、Control+RA (H)组与Control组之间,以及ESPS组和ESPS+RA(L)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进入中心区次数、中央区的探索时间百分比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大鼠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比与海马IL-1β的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5,r=-0.316,r=-0.311;均P<0.05),但未发现大鼠海马IL-6的水平与大鼠的行为学结果存在关联.结论 迷迭香酸能改善PTSD动物焦虑样行为,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ESPS模型大鼠海马中IL-1β、IL-6的水平实现的.

  • 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偏向性

    作者:左翔;缪绍疆;童俊

    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格障碍治疗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了许多进展.张天宏等[1]研究显示,3个人格障碍群都与童年期创伤有着相关性,其中B型人格障碍的相关性为突出.而石振宇等[2]指出,婴儿期虐待对反社会人格障碍也有预测作用,说明如果在婴儿期受到虐待,会对人格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增加患病的几率.但同时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人格障碍治疗上,药物的作用有限.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虽然发现精神药物在某些人格障碍的治疗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3-4],但同时Kendall等[5]指出,在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时,除了在危机期的短期治疗或者存在共病的诊断,其他情况并不推荐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关键词:
  • 5-羟色胺系统与酒依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凤;胡建

    酒依赖是主要表现为对酒精渴求,酒精摄入失控及停止饮酒后将产生一系列身心症状的慢性、复发性的精神疾病,也是当今社会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的发生和发展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酒精消耗量和酒依赖的患病率逐渐提高,在广西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酒依赖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而且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会造成住院患者严重的经济负担[2].目前酒依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多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酒依赖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机制对酒依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许多研究表明中枢5-羟色胺(5-HT)系统在酒依赖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HT系统与酒依赖的关系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关键词:
  • 病理性赌博的生物学相关因素

    作者:邹志礼;蒙华庆;周波

    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PG)目前归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之中.它是指患者有难以控制的赌博行为和对赌博的浓厚兴趣,并存在赌博前的紧张感和赌博后的轻松感,赌博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病理性赌博的患者在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频繁反复发作的赌博行为,该行为往往会置工作于不顾,债台高筑,为得到金钱而撒谎、违法,或躲避偿还债务.这不但影响了患者本身的社会功能,还对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严重的损害.近年来,病理性赌博在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显示美国病理性赌博的终身患病率为2.3%[1],在加拿大为2%[2],且呈逐渐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青少年中[3-5].因此,引起了精神病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并从多方面对病理性赌博进行了研究分析.然而国内关于病理性赌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笔者从病理性赌博的生化、遗传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4种量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效能

    作者:徐向东;吕淑云;夏叶玲;贾丽娜;张莉;李月娥;陈亮;陈晓英;马瑞晨

    目的 比较乌鲁木齐市突发群体事件后4种量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预测效能.方法 突发群体事件受伤住院伤员共161名在受伤第3,4周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事件影响量表(I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测评,完成测查155例.受伤2个月后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对128名伤员(失访27名)进行检查和精神科诊断.结果 4种量表Youden指数高的临界值是PTSD7总分4、SRQ20总分10、IES总分23和SCL-90总分158.分别对其灵敏度[62.0%(31/19);68.0% (34/16);77.6% (38/11);69.6% (32/14)]、特异度[78.7% (13/48);78.7% (13/48);65.6% (21/40);62.5% (21/35)]进行比较,经x2检验,4种量表的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2.86和6.38(均P>0.05).4种量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77,0.756,0.775(均P<0.01).结论 4种量表均能较好地预测PTSD,PTSD7因简单易用是心理创伤性事件后筛查预测PTSD的理想工具.创伤性事件对心理的影响是全面的,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可能是PTSD重要的预测指标.

  • 骨髓间质干细胞侧脑室植入对脑血管痉挛大鼠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作用

    作者:郝广煜;蔡志平;霍东升;方刚;石素琴;李朝晖;张明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植入后能否改善血管痉挛大鼠的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功能.方法 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干细胞培养液组和干细胞移植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利用SD大鼠自体尾动脉取血注血造模,第2次注血后2d,传代后的大鼠间质干细胞侧脑室植入.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组)不植入干细胞,培养液组仅注入干细胞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组(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组)注入30μl干细胞悬液.利用水迷宫实验和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测量各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及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干细胞植入后7d时对照组、SAH组、DMEM组和干细胞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95±2.51)分、(7.20±1.03)分、(7.23±1.79)分和(5.81 ±1.11)分,与前2组相比,干细胞组神经生物功能评分明显减低(P=0.017).干细胞移植后14 d时对照组、SAH组、DMEM组和干细胞组平均跨越平台次数为(7.38±1.73)次;(4.52±0.90)次;(5.11±1.93)次和(7.32±2.16)次,其中与SAH组和DMEM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跨越平台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相比,跨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结论 大鼠脑血管痉挛后间质干细胞植入对感觉、运动功能及学习记忆功能都有一定的改善.

  • 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继伟;李林;吕维忠;韩自力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采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和B等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12周后,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的PANSS总分分别为(44.7±6.7)分,(45.2±7.4)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患者组WMS-RC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记忆商(QM),WCST的持续错误数(Rpe),持续应答数(Rp),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1st)和完成分类数(Cc)及TAT-A,TAT-B受损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12周后,患者组WMS-RC的再认,联想,理解,背数,记忆商(QM),及TAT-A,TAT-B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均P>0.05);患者组WCST的Rpe,Rp,R1st,Cc评分[氨磺必利组分别为(20.63 ±13.06)分,(28.75±15.72)分,(43.17±22.13)分,(3.62±2.21)分.利培酮组分别为(20.41±13.82)分,(29.31±16.12)分,(42.78±21.42)分,(3.67±2.32)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与利培酮相当,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缺陷有改善作用.

  • 不同剂量地卓西平马来酸盐诱导雄性大鼠再认记忆缺陷的比较

    作者:王栋;刘卫青;陈晓岗

    目的 观察成年期大鼠急性注射中低剂量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诱导的行为学变化,寻找塑造精神分裂症再认记忆缺陷模型适宜的药物剂量.方法 192只成年雄性大鼠以体质量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MK-801腹腔注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独立进行旷场实验、前脉冲抑制(PPI)、新异物体识别实验.结果 1.给药后自发活动明显增加,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行为学效应,其中0.3 mg/kg组自发活动总距离[(127.04±32.35)m]在给药后显著高于对照组[(35.34±12.81)m,P<0.05].2.MK-801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PPI的水平(P<0.01),0.1 mg/kg剂量组[(103.45±68.04)%]、0.3 mg/kg剂量组[(41.55±62.93)%]与盐水组[(200.39±3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3 mg/kg剂量组分辨指数[(15.78±6.23)%]、0.1 mg/kg剂量组分辨指数[(22.42±3.85)%]显著低于盐水组[(39.42±3.86)%,P<0.05].结论 不同精神分裂症内表型需要选择恰当的MK-801剂量来模拟;0.03 mg/kg是模拟精神分裂症再认记忆缺陷模型相对适宜的剂量.

  • 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特征-整合工作记忆的动态观察

    作者:刘中华;袁小敏;曾进胜

    目的 探讨单一病灶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分别从事特征工作记忆和整合工作记忆时的认知行为特点.方法 28例单一病灶皮层下脑梗死患者,25名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在实验期间进行一次相同任务测试.在发病基线(W1)、发病3个月(M3)以及发病6个月(M6)分别从事颜色、空间和颜色-空间整合3种工作记忆延迟匹配样本任务,计算机记录其行为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W1与M3比较,3种记忆任务的正确率[(61.06±7.78)%,(64.92±5.47)%;(90.59±2.95)%,(92.88±2.98)%;(77.06±5.58)%,(82.35±7.44)%]均有提高,其反应时间[(914.02±110.53) ms,(868.31±118.91) ms;(859.89±139.94)ms,(833.37±120.99)ms;(1150.17 ±92.02) ms,(918.72±101.28)ms]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6与M3比较,空间任务的正确率[(93.91±2.86)%;(92.88±2.98)%]进一步提高,反应时间[(813.24±119.54)ms;(833.37±120.99) ms]缩短,而颜色任务的正确率[(64.50±4.49)%;(64.92±5.47)%]和反应时间[(866.47±123.87)ms; (868.31±118.91)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任务的正确率[(78.49±7.85)%;(82.35±7.44)%]却有显著性下降(P<0.05),几乎降至发病基线水平[(77.06±5.58)%];与对照组相比,除M6时空间记忆指标[(93.91±2.86)%;(813.24±119.5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一病灶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特征及整合记忆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半年时空间记忆基本恢复至正常,但整合记忆存在继发性损害,这可能与脑梗死后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有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196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翟金国;李君;陈敏;赵靖平;王克勤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2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2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BDNF基因G196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连线测验(CP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BDNF基因G196A基因型G/G、G/A、A/A和等位基因G和A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BDNF基因G196AA/A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4.558,P<0.05).③G/G、G/A、A/A三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完成分类数、持续错误数和两种连线测验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认知功能不相关,但与阳性症状相关.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持续注意的行为学与时间进程特征

    作者:任艳玲;蔡婧;王苏弘;马岭;高鹏;张毅力;董选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C型)和注意缺陷型(Ⅰ型)儿童的认知受损特点及时间进程变化特征.方法 混合型24例,注意缺陷为主型20例,正常对照儿童24例,3组儿童分别完成2个Block时间段的持续性操作测试任务,分别对3组及block1和block2的行为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组比较:C型和Ⅰ型击中数[(64.37±5.29)个,63.55±5.28)个]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7.04±2.03)个];Ⅰ型反应时间[(540.33±90.33)ms]长于正常对照组[(470.56±95.39)ms];C型和Ⅰ型反应时间变异性(ⅡⅤ)[(174.24±56.35)ms,(201.12±50.79)ms]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144.72±37.17)ms];C型1后其他数字虚报数高于Ⅰ型;Ⅰ型总虚报错误反应时间[(701.34±311.54) ms]显著长于C型[(512.57±279.22)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进程比较:击中数、遗漏错误数、ⅡⅤ的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2,65)分别为3.08,3.08,6.87,P<0.05);击中数、遗漏错误数、反应时间、ⅡⅤ的时间进程主效应显著(f(1.65)分别为12.60,12.60,12.30,30.46,P<0.01);C型和Ⅰ型Block2的反应时间[(501.82±112.47)ms,559.33±90.73)ms]显著长于Block1[(473.19±106.43)ms,523.45 ±99.86) ms](P<0.05),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型ADHD存在注意缺陷和冲动及反应抑制缺陷;注意缺陷型ADHD为注意缺陷及信息加工速度慢;ADHD的反应速度更易受时间进程影响,ADHD两亚型儿童的认知损害模式不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3 04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