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중경의과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626
  • 国内刊号: 50-10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雷寒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树民;孙艳霞;冉华全;孙玉鸿;王泽宇

    目的:探讨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 roteinase 2,TIMP-2)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选择49例持续性(持续时间大于7d)房颤患者和47例窦性心律患者,分为房颤组和窦律组.采用ELISA测定两组血清MMP-2、 TIMP-2水平,并用彩超测量两组患者左房内径的大小.结果:(1)房颤组血清MMP-2水平明显高于窦律组(P<0.05), 且与左房内径大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345,P<0.05).TIMP-2水平在房颤组与窦律组间无差异(P>0.05).(2)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水平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结论:房颤组患者的MMP-2水平较窦律组高,且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可能是导致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扩大的原因之一.

  • DSA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遵燕;杨晓秋;刘小男;吴彬;刘茂林;闵苏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DSA引导定位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术后1 d、3 d、1周VAS评分分别为2.12±0.64、1.04±1.02、0.46±0.31,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优良率分别为55.6%、74.1%、92.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1年随访22例,优良率86.4%,1例复发,占4. 5%.结论:DSA引导定位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急性根尖周炎首诊预备封药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亚平;姬爱平

    目的:研究急性根尖周炎首诊封药后疼痛的缓解情况,为急性根尖周炎的首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单根管急性根尖周炎患牙303例,随机分为A组(根管开放组101例)、B组(标准法"H"锉预备封药组99例)、C组(冠下法、大锥度镍钛锉预备封药组103例),A组常规开髓拔髓、根管简单清创后开放;B组使用"H"挫预备后封樟脑酚;C组采用大锥度旋转镍钛锉预备、超声荡洗等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和药物首诊完成根管的机械化学预备并封氢氧化钙,观察各组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情况.结果:A组疼痛不缓解的发生率为1.0%,B组19.2%,C组8.7%,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锥度镍钛旋转器械、超声器械、氢氧化钙的使用可显著降低急性根尖周炎首诊封药后疼痛的发生率.

  • 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在矫治复发性漏斗胸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亮;喻风雷

    目的:探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手术)矫治胸骨抬举术后复发的漏斗胸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应用Nuss手术治疗8例复发性漏斗胸患儿.在胸腔镜下将塑形矫正板由一侧胸腔经胸骨后心包裸区穿至对侧胸腔,翻转后固定于胸壁.结果: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70 min (平均45 min),术中损伤心包1例.无术后并发症.均术后5 d出院,随访6~8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是矫治抬举术后复发的漏斗胸的有效方法.

  • 重庆地区扁桃体炎患儿GAS分离株emm分型、红霉素耐药基因与超抗原基因关系研究

    作者:黎敏;罗征秀;何国琴;符州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扁桃体炎患儿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分离株emm分型、红霉素耐药基因和超抗原基因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7年重庆地区扁桃体炎患儿GAS分离株44株.对44株菌株进行emm分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ermTR和mefA以及8种超抗原基因(ssa、SMEZ、speA、speC、speG、speH、speI、speJ)检测. 结果:儿童扁桃体炎GAS分离株emm分型以emm12多见,共26株(占59.1%);其次为emm1,共7株(占15.9%);少见的emm型为emm22有2株,emm6有2株,emm3有2株,emm80、emm63、emm102、stG485和st1815分别各有1株.44株GAS菌株均检出耐药基因ermB(100%),33株检出耐药基因ermTR(75.0%),3株检出耐药基因mefA(6.8%).44株菌株均检出ssa、SMEZ和speH超抗原基因,其余5种超抗原基因检出率依次为speG37株(84.1%),speC36株(81.8%),speI28株(63.6%), speA22株(50%),speJ7株(15.9%).7株emm1菌株有6株检出speA基因(占85.7%),26株emm12菌株有7株检出speA基因(占26.9%),speA基因分布在emm1、emm12分布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耐药基因ermB、ermTR和mefA在不同的emm型中分布是随机的,emm分型和耐药基因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重庆地区儿童扁桃体炎GAS分离株emm分型以emm12和emm1为主;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以ermB编码为主的23Sr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为主;emm型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分布无明显相关性;speA超抗原基因分布主要与emm1相关.

  • 6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蒋金伟;黄国强;唐勇;刘长安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施行6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者24例,发生率为35.3%,死亡4例,病死率为5.9%.经分析确定5个与早期并发症相关的因素:未留置胆肠支撑管(OR=12.841)、术前高胆红素水平大于等于171.1 μmol/L (OR=8.990)、胰肠吻合采用端端吻合方式(OR=8.542)、未留置胰肠支撑管(OR=8.522)、术中输血量大于等于1000 ml (OR=8.358).结论:胰瘘、胆瘘及出血仍然是PD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吻合采用端侧吻合方式,胆肠、胰肠吻合口留置支撑管,术后密切观察和及时积极的处理、配备有经验丰富人员的专业团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曾丹;李光勤

    目的:观察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单侧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波幅比分为≥30%和<30%两组,其中波幅比≥30%组44人,波幅比<30%组16人,两组内再随机分为药物加针灸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均在发病第二周开始加用针灸治疗.按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系统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月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2月后波幅比≥30%组内治疗组痊愈18例(81.82%),显效2例(9.09%),有效2例(9.09%),无效0例(0%);对照组痊愈15例(68.18%),显效4例(18.18%),有效1例(4.55%),无效2例(9.09%).两组治疗效果无显着性差异.波幅比<30%组内治疗组痊愈1例(12.5%),显效6例(75%),有效1例(12.5%),无效0例(0%);对照组痊愈0例(0%),显效1例(12.5%),有效5例(62.5%),无效2例(2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波幅比≥30%面神经炎患者,针灸并不增加疗效;波幅比<30%者,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

    作者:余钦其;魏蓉;易笃友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接受激光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52例DR患者共75眼,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并于光凝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视网膜血流动力学,随访3~5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视网膜的血流灌注有明显的改善,PSV(t=3.541,P=0.012)、EDV(t=2.62,P=0.027)、PI(t=3.321,P=0.019)和Vm(t=3.002,P=0.021)均下降,而RI增高(t=4.002,P=0.007).随访3~5个月,66眼视力改善,有效率88.0%.术后视力提高值和患眼的PSV(r=0.784,P=0.018)、RI(r=0.801,P=0.008)及Vm(r=0.752,P=0.031)的变化相关.而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改善则是影响光凝术后视力提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8).结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患者的视网膜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和术后患者视力预后的改善密切相关.

  • IL-2与IL-10浓度变化对Graves病治疗效果的预测

    作者:李春北

    目的:探讨IL-2和IL-10变化对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GD患者7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月检测IL-2和IL-10及甲状腺素水平,评价IL-2和IL-10水平与治疗转归的关系.结果:72例GD患者甲亢未控制者21例,甲亢控制者35例,早发性甲减者16例.IL-2在甲亢未控制者水平高,甲亢控制者次之,而早发性甲减者低(P<0.05);IL-10水平则成反变趋势(P<0.05).治疗后甲亢未控制者治疗后IL-2升高,甲亢控制者IL-2基本不变,而早发性甲减者IL-2下降(P<0.05);IL-10水平也成反变趋势(P<0.05).IL-2/IL-10水平在甲亢控制者水平高,甲亢控制者次之,而早发性甲减者低(P<0.05);而治疗前后IL-2/IL-10水平基本相当(P>0.05).结论:IL-2/IL-10比值越高甲亢越难控制,比值越低越易产生甲减;IL-2/IL-10是较好的GD治疗效果预测指标.

  • 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对冠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梁文华;丁继军;林飞;唐亮;李解贵;彭寒林;周炜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脂质载体前列腺素E1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74例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入选后给予PGE1 20 μg+生理盐水40 ml静脉注射,Bid×3 d,对照组患者则不给.其余基础治疗措施相同.于PCI术前1 d、术后2 d、术后5 d、术后4周查CRP、IL-6、TNF-α,并观察观察术后60 d内早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PCI治疗后1 d,CRP水平有所上升,与同组术前1 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有差异(P>0.05).术后5 d~4周,实验组的水平已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较术前亦有下降(P<0.05),并且实验组CRP的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炎症因子IL-6、 TNF-α和CRP表现出一样的变化趋势.并且,用药期间2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在PCI术后早期CRP、IL-6和TNF-α可有升高,但早期应用Lipo-PGE1后,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

  • 安博诺和海捷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作者:邓国兰;陈泓颖;罗素新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评价安博诺(每片含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塞嗪12.5 mg)和海捷亚(每片含氯沙坦钾50 mg/氢氯塞嗪12.5 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停服各种降血压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坐位3次平均血压符合SBP 140~180 mmHg和DBP 95~115 mmHg.按患者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24例,治疗组安博诺每天1片治疗4周,对照组海捷亚每天1片治疗4周,服药时间统一为上午7∶00~8∶00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用药后2周、4周血压明显降低(P<0.01,P<0.05);组间比较安博诺组2周、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海捷亚组治疗后(P<0.05有显著性差异);安博诺组治疗后2周与4周 SBP、 DBP的降压幅度分别大于海捷亚组治疗后(P<0.05有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心率、生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明显不良发应,组间不良发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降压疗效明确,安博诺组降压幅度大于海捷亚组,安全性与耐受性同海捷亚.

  • 糠酸莫米松吸入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作者:江程澄;吴亚梅

    目的:为探明糠酸莫米松吸入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将澳大利亚皇家王子爱费尔德(Royal Prince Alfred)医院呼吸内科的2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先单一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50 μg/250 μg(英文名:Seretide)治疗,每次1吸,每天2次,3月后,然后加用糠酸莫米松鼻腔喷雾剂50 μg(商品名:内舒纳)(英文名:Nasonex)治疗,每次每侧鼻腔1喷,每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以及加用糠酸莫米松治疗3月后观察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日间哮喘评分及夜间憋醒次数的变化,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加用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后,患者的FVC、FEV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应用次数、日间哮喘评分及夜间憋醒次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后颅窝扩大成形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张云东;谢家洪;周济;沈光建;任明亮;顾小红

    目的:探讨扩大重建后颅窝不同大小减压骨窗对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87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人行枕大池成形术,其中51例行后颅窝大骨窗减压与36例行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大骨窗减压51例患者中,22(43.1 %)例症状改善明显,10例症状无明显变化,5例病情加重;小骨窗减压36例患者中,28(77.8 %)例症状改善明显,3例病情稳定.小骨窗减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远期效果稳定.结论:后颅窝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术是治疗Chiari的有效方法,小骨窗减压具有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和疗效稳定的优势.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

    作者:陈焕文;杜铭;吴庆琛;杨双强;张主旺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可行性.方法:2008 年6 月至2009 年12月, 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22 例.病种包括肺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仅需要作肿瘤切除).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长约1.5~3.0 cm,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长约1.0~1.5 cm.结果:无胸部中转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为30~100 min, 平均55 min;术中出血10~180 ml,平均60 ml,术后住院5~7 d,平均5.5 d.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进一步减小创伤,可行、安全.

  • 老年人增龄、性别差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莹;陈庆伟;吴庆;柯大智;邓玮;姚武位;李桂琼

    目的:探讨老年及高龄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老年人增龄、性别差异与CHD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2年4月~2007年12月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733例患者,比较非冠心病组(306例)、单支病变组(211例)、双支(126例)和多支病变组(90例)的年龄和基础临床指标,采用四分位法对Gensini积分进行分级,对不同Gensini积分水平患者的年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比较,所有对象分为4个年龄组:<60岁组(116例)、60~69岁组(200例)、70~79岁组(315例)、80岁~89岁组(102例),分析年龄、性别构成比对冠心病发病风险、病变范围和程度的影响,后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Gensini积分与年龄及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4个年龄组(<60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89岁组)CHD的发病率分别为47.41%、50.50%、64.40%、68.30%,与60岁以下的人群相比,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CHD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12.70%、24.20%、31.70%.各年龄组男性CHD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性CHD发病风险为女性的1.39倍 (P<0.01).年龄(P<0.01,P<0.01)、纤维蛋白原(FIB,P<0.05,P<0.01)、尿素氮(Bun, P<0.05,P<0.05, P<0.05)、肌酐(Cr, P<0.01,P<0.01,P<0.01)伴随冠脉病变的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上升,且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un、Cr 和FIB都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随增龄,CHD的发病风险逐渐上升,病变范围和程度也逐渐增加;男性为CHD的易患因素,与女性相比,男性CHD患者病变程度更重.

  • 新洁尔灭自身消毒印模材料的抑菌效果及其对复制精度的影响

    作者:杨永帆;胡常红;彭明勇;吴恙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的新洁尔灭溶液调合藻酸钾印模材料对口腔内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以及对印模材料复制精度的影响,寻找理想的新洁尔灭调合消毒浓度.方法: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用0.05%、0.10%、0.20%、0.40%、0.60% 浓度的新洁尔灭调拌印模材料,测量各组印模片抑菌环的大小来评价其抑菌效果.各组浓度随机选取印模灌制模型,印模相应标志点尺寸的变化采用测量显微镜测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随新洁尔灭0.05%~0.40%浓度的增大,抑菌环的直径变大,但浓度大于 0.40%,抑菌环大小无明显变化,各组浓度的新洁尔灭对绿脓杆菌均无效.(2)各浓度条件下的印模复制精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40%新洁尔灭调合消毒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除绿脓杆菌外),且对印模复制精度无明显影响,是临床上较理想的印模消毒法.

  •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冬;周琦;姜青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临床病理分期均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Ⅲc期,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呈阳性表达.病例1手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于手术后5月死亡;病例2手术后立即给予化疗和盆腔大野放疗,已无瘤生存2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腹腔内修补术(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余向锋;刘雪琴;王静波;顾敏;赵渝

    目的:探讨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期间收治的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52~71岁,平均63岁.发病5~22月,平均12月.疝环缺损直径12~20 cm,平均15 cm.合并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高血压、高心病、多囊肾及肾功能不全1例,慢支炎、肺气肿并腹股沟巨大复发疝1例,高血压并糖尿病1例,前列腺增生症1例,低蛋白血症1例.6例均行开放手术用复合补片Composix行腹腔内修补(Underlay),1例合并腹股沟巨大复发疝者加用超普(Ultrapro)网片行腹股沟区腹膜前修补.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度过手术期,经随访8个月~3.5年,无1例出现复发、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处理甚为关键,主要包括控制基础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和防止腹内压改变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复合补片腹腔内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16年1 82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回顾分析

    作者:张凡;王涛;郭东阳;程悦;张光明;郑宇;莫立稳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以及决定手术成败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分析16年前后2个阶段原发病的变化、患者术前血管条件的不同、术中采取不同术式及术后采取不同处理方法与手术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的关系并做相关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二阶段继发性肾脏病的比例明显上升,与第一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因素为原发病、术前上肢外周血管保护好坏、内瘘建立时机、吻合方式及术后处理措施;血流量与手术方式有关,采取钛轮钉吻合的瘘成熟后的血流量为(210.20±45.42) ml/min,端端缝合吻合的内瘘成熟后血流量为(281.10±27.57) ml/min,端侧吻合血流量为(323.40±52.45) ml/min,3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代的变迁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原发病发生变化,继而导致造瘘患者血管条件和内环境的变化,因此要提高手术成功率不能单纯强调手术技巧,而应从围手术期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包括术前血管的保护、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式选择、术中操作要点及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 不同剂量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根治术后胰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禹旭平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和小剂量吉西他滨对根治术后胰腺癌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以疾病相关症状改善、生存分析及毒副反应为结局终点指标,比较标准剂量(1 000 mg/m2)和小剂量(500 mg/m2)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根治术后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间符合标准的患者共83例,随机分组后患者性别、年龄等具有基线可比性(P>0.05).意向性治疗分析和方案分析均显示标准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疾病相关症状改善及术后生存均相当(P>0.05),而毒副反应,尤其是血液系统毒性在标准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小剂量吉西他滨对根治术后胰腺癌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标准剂量相当,而毒副反应减少.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蒋桂明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以DSA结果为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ELISA法测IGF-I水平,应用ROC及评价预测价值,以Youden指数确定诊断界点.结果:随着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增高,患者血清 IGF-1水平逐渐增高(P<0.05).IGF-1水平和ABI (r=0.761, P=0.014)、彩超(r=0.796, P=0.021)及DSA检查(r=0.856, P=0.008)的血管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IGF-1对DM下肢血管病变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AUC=0.734, P=0.001),95%的CI为0.621~0.846.诊断界点为180.0 ng/mL时,其诊断效能高.结论:IGF-1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血清β-HCG联合VEGF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破裂的评价

    作者:孙琪;杨爱宏;彭芸花

    目的:评价妊娠6周左右血清β-HCG、VEGF水平在输卵管妊娠破裂、输卵管妊娠流产、自然流产妇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63例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症状的妇女,全部由诊断金标准确诊,其中输卵管妊娠(Tubal pregnancy,TP)破裂组21例,输卵管妊娠(TP)流产组14例,自然流产(SA)组27例,正常宫内妊娠1例被排除.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β-HC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水平.结果:①TP破裂组、TP流产组血清β-HCG 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分别为3 070.70±1 069.68、2 632.21±840.60、1 674.05±727.88 mIU/ml,P<0.01,P<0.01),以血清β-HCG>1 880 mIU/ml为诊断界点,鉴别TP与SA的灵敏度88.6%,特异度66.7%,阳性预测值77.5%.②TP破裂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TP流产组、SA组(分别为254.87±78.52、105.81±38.11、118.32±52.94 pg/ml,P<0.01,P<0.01),在串联检测血清β-HCG基础上,以血清VEGF>179 pg/ml为诊断界点,鉴别TP破裂与TP流产的灵敏度85.7%,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结论:妊娠6周左右血清β-HCG串联VEGF检测是鉴别诊断输卵管妊娠破裂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伟;赖俊谕;代远斌

    目的:探索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及其特异性抗原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中的表达.方法:TAO组23例,动脉硬化闭塞组(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25例,健康组2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3组中ANC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 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TAO组和健康组ANCA抗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LE) 、乳铁蛋白酶(LF)、组织蛋白酶G(CG)、杀菌/渗透性增高蛋白(BPI)抗体.结果:(1) 23例TAO组患者中有12例ANCA阳性,检测率为52.2%.25例ASO组患者有1例ANCA阳性,检测率4%.健康组未检测出ANCA阳性.(2) TAO组重度患者ANCA的临床检出率(66.7%;10/15)及ANCA滴度均要高于中度患者(25%;2/8).(3)12例ANCA阳性血清中有5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为阳性,有3例抗乳铁蛋白酶(LF)抗体为阳性,1例抗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LE)抗体为阳性,1例抗杀菌/渗透性增高蛋白(BPI)抗体为阳性,抗蛋白酶3(PR3)抗体,抗组织蛋白酶G(CG)抗体均为阴性.(4)4种阳性抗体均发现于严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结论:ANCA的检测率和抗体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ANCA的检测对临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1个有效的血清学检查.

  •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IL-12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超;张婷;周向东

    目的:测定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rcrophage,AM)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IL-10、IL-12的水平,了解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为IL-12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57名肺癌(Lung cancer,LC)患者、33名良性肺病(Benign pulmonary disease,BPD)患者、12名健康者(Normal control,NC)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oalveolar larage,BALF)及外周血中分别获取AM和PBMC,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的水平.结果:(1) LC组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NC、BPD组,IL-12则比NC、BPD组显著降低.(2) LC组IL-10与IL-12的水平呈负相关.(3) Ⅲ、Ⅳ期患者IL-10水平比Ⅰ~Ⅱ期显著升高,Ⅳ期患者IL-12水平比Ⅰ~Ⅱ期显著降低.(4)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及鳞癌组,而PBM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腺癌组,AM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腺癌组及鳞癌组.结论:(1) LC患者全身及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2) IL-10、IL-12基础水平与LC的分期、恶性程度有关.

  • siRNA介导的Plk1表达沉默对COS-7细胞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江;洪苏玲;柯霞;兰欢;卜友泉

    目的:研究(Polo-like kinase 1,Plk1)表达被抑制后对COS-7细胞的影响,探讨Plk1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方法:化学合成法合成特异性的短链Plk1 siRNA,脂质体转染法将短链siRNA分别导入COS-7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RNA对Plk1表达的抑制效果;采用胎盘兰染色结合细胞计数法、FACS分析siRNA介导的Plk1表达抑制对COS-7癌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特异性短链Plk1 siRNA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能高效、特异性地抑制COS-7细胞中Plk1的表达.细胞生长分析结果表明,siRNA介导的Plk1表达沉默导致COS-7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显著抑制.FACS分析结果表明,Plk1表达被抑制后,出现细胞周期停滞,大量细胞呈现sub-G1期时相.结论:siRNA介导的Plk1表达沉默显著抑制COS-7细胞生长增殖,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 他克莫司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实验性治疗

    作者:石海波;王顺和;郑娟;李晗宇;姜蓉;唐艳;陈舜琦;张凌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并与已论证的传统治疗方法甲基泼尼松龙对EAE实验治疗做临床对比其疗效.方法: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的混合液诱导SD大鼠建立EAE模型,免疫10 d后将FK506分别以1 mg/kg,0.5 mg/kg剂量给予每日腹腔注射EAE大鼠,连续给药10 d,观察其发病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比率,免疫后30 d,观察脑、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显示神经再生的形态学证据.结果:FK506能减轻EAE的临床症状,促进EAE的临床缓解和恢复;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浸润;减轻髓鞘和轴突损伤,促进轴突再生作用,且停药后未见动物复发.结论:FK506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有一定的实验性治疗作用.

  • 豚鼠和新西兰兔变应性鼻炎模型建立及比较

    作者:张丽;杜经纬;王丽洪;谭毅;龚晓波;江鹏;王智彪

    目的:旨在比较不同动物在不同剂量致敏原诱导下形成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特点.方法:采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致敏豚鼠和新西兰兔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在豚鼠和新西兰兔组中又各自使用高低两种TDI剂量.记录建模过程中动物症状体征评分,典型表现;末次激发后行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组胺含量测定;记录动物死亡率和建模成功率;对死亡动物行呼吸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探索死亡原因.结果:豚鼠和新西兰兔均能在TDI诱导下形成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体征,模型组动物鼻黏膜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炎症细胞浸润且组胺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但不同动物之间,以及相同动物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其症状体征出现的时间、典型表现、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鼻黏膜组胺含量高低、建模死亡率、成功率等均有较大差异.动物死亡原因与药物剂量和变态反应均有一定关系.结论:豚鼠和新西兰兔在不同药物剂量下均可成功建模,但成模特点差异较大,应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取所需模型.

  • 大肠癌细胞PARG、PARP 与AKT磷酸化状态的关系

    作者:李巧转;王娅兰;李娴

    目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 glycohydrolase,PARG]可通过影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在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肿瘤中的作用却不清楚.本研究则对大肠癌细胞系LOVO中PARG、 PARP、NF-κB和AKT磷酸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LOVO细胞PARG、PARP、NF-κB、AKT和PI-AKT473的蛋白表达.以丹宁酸为PARG抑制剂. 结果:PARG抑制剂丹宁酸处理组LOVO 细胞PARG、PARP、NF-κB表达降低,而PI-AKT473表达则增强,较对照组(无丹宁酸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6 8,P<0.000 1,P <0.05,P=0.000 8).且PARG和PARP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3 8,P<0.05),PARG和PI-AKT47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19 0,P<0.05). 结论:在大肠癌细胞株中,抑制PARG可以下调PARP和NF-κB,并可增强AKT的磷酸化.其在肿瘤浸润转移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牛蒡子对运动大鼠糖代谢、血睾酮及运动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赖学鸿

    目的:建立运动动物模型,探讨补充牛蒡子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将其用于运动员的膳食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4只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分成安静组、训练组和服药组,通过跑台力竭实验,采用轻度麻醉后眼眶采血,制备血清测ALT、AST、LDH活性和BUN、Glue含量及全血测Hb值.结果:服用牛蒡子药液组的大鼠力竭时间延长24. 43%,可以仰制体重下降趋势,肌糖原(P<0.05)、血糖(P<0.05)和血睾酮(P<0.01)的变化较安静组、训练组有显著性上升.结论:本试验的数据表明大强度的训练可导致血清睾酮水平下降,而服用牛蒡子提取物可以升高血清睾酮的含量,从而增加了肌糖原的储备,延长大鼠的运动至力竭的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能提高运动能力,可作为运动保健食品.

  •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子小鼠体内的表达分析

    作者:王增产;张小花;万涛;王李英;刘湘;汤华

    目的:分析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子(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tizyme inhibitor, AZI)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RT-PCR,North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RT-PCR,Northern blot揭示AZT基因(Oazin)的表达是全身性的,即各器官都表达.特别是脑,心,肾脏,肌肉,胸腺,睾丸.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ZT蛋白在心瓣膜细胞,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以及肝细胞的间质细胞中高表达.结论:用RT-PCR,North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揭示了AZT在RNA和蛋白水平小鼠体内中的表达情况.

  • 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促进人MxA基因在小鼠肝脏转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爱平;赵瑞秋;蔡丽君;周方;冉海涛;任红;许红梅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基因和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皮超声辐照肝脏的方式是否能增强外源MxA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定位表达,并探讨不同辐照参数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不同转染方法对转染效率的影响:采用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质粒转染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和微泡+超声+质粒组.7 d后分别取肝、心、脾、肾、肺和骨骼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MxA蛋白的半定量检测.(2)不同辐照参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按转染不同超声辐照声强分为0.25 W/cm2组、0.5 W/cm2组、0.75 W/cm2组和1.0 W/cm2组.7 d后分别取肝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MxA蛋白的半定量检测.结果:(1) 肝脏每高倍视野表达阳性细胞数在微泡+超声+质粒组高,其次为超声+质粒组,再次为微泡+质粒组,表达少的为质粒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超声+微泡+质粒组中检测发现,脾组织偶有MxA表达阳性细胞,其余各组仅在肝组织存在MxA表达.(2)肝脏每高倍视野表达阳性细胞数0.5 W/cm2组高,其次为0.75 W/cm2组,再次为1.0 W/cm2组,0.25 W/cm2组表达少;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超声微泡破碎技术能显著增强外源MxA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靶向性表达;超声辐照频率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声强,能促进外源MxA基因在小鼠肝脏表达;当声强为0.5 W/cm2时,转染率高;该技术生物安全性好,为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项高效、安全的转染技术.

  • SHH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小鱼;吴钊;王子卫

    目的:探讨人类刺猬因子SHH(Sonic hedgehog)的表达与胃癌(Gastric carcinom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SHH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HH阳性表达率为68.3%(41/60).SHH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SHH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升高,并与胃癌发生、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或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杰;高小青;陈波;杨朝鲜;先雄斌;袁琼兰

    目的:观察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移植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分布,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NSCs,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用脑立体定位仪分别经脑室移植生理盐水、NSCs和GDNF/NSCs.各组移植前及再灌注1~7周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后NSCs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NSCs经GDNF基因转染后2 d发绿色荧光,抗nestin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GDNF/NSCs组与NSCs组NSS评分比较,在再灌注2周和3周显著降低(P<0.05).移植的NSCs分布于缺血侧皮质、纹状体,移植后3、5、7周,阳性细胞数分别较1、2周显著增多(P<0.05).GDNF/NSCs组与NSCs组比较,第2、3、5、7周纹状体、皮质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从病理学上观察,GDNF/NSCs组神经毡较NSCs移植组致密.结论:移植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对脑缺血所致的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

  • 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抑制小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闻颖;邓锋;王豫蓉;陈允嘉;胡辉

    目的:研究供体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 imDC)对小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运用50 U/m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诱导出小鼠骨髓来源imD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并于同种异体牙移植前1周以2×106个/只回输入受者体内,组织病理切片观察imDC对小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结果:imDC回输组与未回输imDC的同种异体牙移植组相比,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结论:imDC可以减轻同种异体牙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 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过程中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作用

    作者:朱鹏;张剑波;王继见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过程,研究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nti-sens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ti-sense VEGF-C)基因转染胃癌细胞后对其在裸鼠的成瘤性和肿瘤脉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将转染了anti-sense VEGF-C基因、转染空白质粒及未转染质粒的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 3种细胞的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3组裸鼠皮下,使之在裸鼠皮下产生肿瘤结节,观察肿瘤生成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及微血管进行检测.结果:转染anti-sense VEGF-C基因裸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瘤体较小(P<0.05).第1、2、3周,转染anti-sense VEGF-C组肿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较其他2组明显减少(P<0.05):转染anti-sense VEGF-C组分别为4.0±2.2/HF、6.0±3.1/HF和9.0±2.7/HF;转染空白质粒组分别为6.0±8.7/HF、9.0±3.5/HF和18.0±7.2/HF;未转染质粒组分别为7.0±4.9/HF,9.0±6.4/HF和19.0±6.5/HF.但新生血管生成的数量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sense VEGF-C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成瘤性及肿瘤淋巴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不大.VEGF-C可能参与了胃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过程.

  • 细胞色素C对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模型的作用

    作者:李劲松;兰志红;方红雁;高明华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C对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SAS)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老年SD大鼠40只,分为模型组、0.2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0.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动物生命体征;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大脑皮层,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动物生命体征较模型组平稳,较正常对照组差;模型组动脉血pH值、PO2、SaO2低,PCO2高,依次为0.2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0.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到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在模型组中低,在0.2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0.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依次增强(P<0.05),而Bax表达在模型组中强,在0.2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0.5 mg细胞色素C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依次减弱(P<0.05).结论:细胞色素C可提高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脑组织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血氧含量、保护脑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有关.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免疫小鼠后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作者:周必英;陈雅棠;李文桂;杨梅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小鼠后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变化.方法:将5×108克隆形成单位(CFU)和5×105CFU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2、4、6、8、10、12、14、16、18和20周各剖杀4只小鼠,收集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无菌取脾,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口服免疫组小鼠血清IgG、IgG2a 、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10周、2~20周、2~20周、4~8周、6~12周和10周显著升高,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16周、2~12周、2~6周和4~12周显著升高;鼻腔内接种组小鼠血清IgG、IgG2a 、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10周、4~20周、2~20周、2~12周、4~12周和10~12周显著升高,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8周、2~12周、2~8周和6~16周显著升高.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1个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口服免疫和鼻腔内接种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且前者优于后者.

  • 雷公藤甲素对EAE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谭蔚;李平华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EAE组、TP组.豚鼠脊髓全匀浆加完全福氏佐剂免疫SD大鼠建立EAE模型,TP组于免疫当天至第14 d雷公藤甲素0.1 mg /kg每日腹腔注射,分别于EAE大鼠发病后第1 d(初期)、7 d(高峰期) 、14 d及30 d (恢复期),观察各个时间段大鼠视神经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1,MCP-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的表达, TUNEL法检测RGCs凋亡.结果:EAE大鼠在发病后第7 d左右达到高峰,MCP-1发病初期出现在EAE大鼠视网膜上,发病后第7 d开始明显下降,病理改变视神经可见炎性细胞侵润及脱髓鞘,TP组大鼠MCP-1及GFAP表达较EAE组降低(P<0.01),神经节细胞凋亡数量与EAE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减轻视神经的炎症反应,下调视网膜MCP-1及GFAP的表达,但不能直接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 脑发育不同阶段甲醛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的影响

    作者:廖双;蒋莉;张晓萍

    目的:研究低浓度甲醛吸入对脑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生长发育及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生后3 d、14 d、60 d(相当于新生儿期、幼年期、成年期)Wistar大鼠,每年龄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各8只,采用吸入方式染毒(甲醛浓度为0.5 mg/m3),2 h/d,连续28 d;监测大鼠体重,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结果:所有染毒组大鼠较同龄对照组均出现体重增长落后(P<0.05);新生鼠染毒组和幼年鼠染毒组在Morris水迷宫中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比同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试验穿越平台次数也明显少于同龄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较同龄对照组下降(P<0.05);而成年组除染毒组体重增长落后外,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醛吸入染毒可能影响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发育早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 对甲醛的神经毒性更为敏感;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下降可能是甲醛影响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

  • 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试剂盒的研制与初步评价

    作者:彭丽;沈小兵;罗永艾;王国治

    目的:研制能快速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噬菌体试剂盒,并对之在临床上的应用做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对噬菌体的生产和保存工艺进行探讨,并且观察该方法中所用试剂的稳定性.建立噬菌体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分别用噬菌体法与传统培养法检测34份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以培养法作为金标准观察噬菌体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①在37℃环境中采用琼脂双层法进行噬菌体扩增生产,48 h后采用孵育-过滤法收集,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且简单易行.②噬菌体以液体形式4℃保存或以噬菌体宿主菌的无细胞菌苗作为保护剂进行真空冻干后4℃保存,28周后效价下降不足10的一个数量级.③噬菌体法中的重要试剂:辅助细菌和杀病毒剂,4℃保存40周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④34份痰标本培养4周,其中 2份污染,29份阳性,3份阴性;噬菌体法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6.2%(25/29)、66.7%(2/3)、84.4%(27/32).结论:噬菌体法在48 h内可以快速检测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活菌,并且具有以试剂盒形式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将有助于临床结核病的快速诊断.

  • 人表皮光老化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

    作者:李文静;李惠;黄欣;陈爱军;龙亭

    目的:以老年人正常皮肤为研究对象,分析曝光部位及非曝光部位的表皮差异蛋白,筛选出表皮细胞中与皮肤光化相关的蛋白.方法:从分离所得的不同部位老年人表皮中提取蛋白质,并进行2-DE分离,PDQUEST软件分析凝胶上差异蛋白点,进一步采用MALDI-TOF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在蛋白质水平进行Western-blotting验证差异候选蛋白.结果:通过分析比较两组表皮双向电泳图谱,确定了15个差异蛋白点,经MALDI-TOF分析及数据库查询,成功鉴定了其中5个差异表达蛋白,发现热休克蛋白B1(Heat shock protein B1,HSPB1)、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角蛋白80(Keratin,typeⅡ cytoskeletal 80,K2C80)、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3(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K03)在老年人曝光部位的表皮中高表达,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A2(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2,GSTA2)在非曝光部位表皮中高表达.结论:老年人正常皮肤曝光部位和非曝光部位的表皮存在差异蛋白,经分析和鉴定的5种蛋白质与皮肤的光老化有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表皮细胞在光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不同细菌浓度及离心条件对大肠杆菌透射电镜观察的影响

    作者:王红;范京川;徐晨;曾庆;肖虹

    目的:探讨不同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离心速度及时间对大肠杆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超微结构观察的影响.方法: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则,将不同OD600值的大肠杆菌分成9个不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组,比较各组制样难度及电镜下超微形态及纵、横切面比的变化.结果:各种OD600值和离心条件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影响不大,但OD600值为0.8,离心时间为15 min时,样品中细菌多呈纵切形态而更适宜观察分析.结论:离体培养大肠杆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观察的佳OD600值为0.8,离心时间为15 min,离心速度为5 000~12 000 r/min.

  • 葡聚糖修饰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稳定性检测

    作者:李梦雅;文明;李少林

    目的:研究共沉淀法制备葡聚糖修饰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的稳定性.方法:参照一般注射试剂的基本要求,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葡聚糖修饰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液体,分别进行强化实验和长期实验,观察或测定样品的性状、pH值、铁浓度、粒径、饱和磁化强度及T2磁豫率等参数.结果:与实验前所检测的数据比较,实验后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葡聚糖修饰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稳定性好,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及靶向基因载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 新型扩张皮肤面积测量法——薄膜涂色法的实验评价

    作者:谭子明;沈为民;彭旦生

    目的:探讨一种精密、准确、简便、高效且适用于临床的扩张皮肤面积测量新技术方案.方法: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分别获得薄膜涂色法、传统方法及金标准方法3组数据.其中薄膜涂色法依据技术流程通过三维模转换为二维数字图像,结合IPP 6.0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得面积资料.各组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做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分别比较新方法、传统方法与金标准方法的统计学差异.以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度量技术方案的精密度;以各组测量均数与金标准测量均数之间的差异度量技术方案的准确度.结果:t检验t1,3=0.107,P>0.91,薄膜涂色法与金标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19.150,P<0.01,传统方法与金标准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V1=1.97%,CV2=2.52%,CV3=0.04%,各组精密度均符合CV<5%的标准; x1=71.217 cm2, x2=79.779 cm2, x3=71.183 cm2,薄膜涂色法测量均数与金标准测量均数相差0.05%,准确度符合标准;传统方法测量均数与金标准测量均数相差12.08%,准确度不符合标准.结论:薄膜涂色法是一种精密、准确、简便、高效的扩张皮肤测量方法,适于在临床及科研领域中推广.

  • 探讨不同浓度 SPIO 对人成纤维细胞标记率和细胞活力影响及其MRI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娟;王顺和;文明;黄铀新;李必波;李晗宇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体外标记人成纤维细胞 (Human fibroblast cells,Hfbs) 的磁性标记率、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以及体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成像的特征.方法:将单纯 SPIO(铁浓度为 200 μg/ml )、不同浓度的SPIO-多聚赖氨酸复合物分别与培养基混合( 铁的终浓度分别为 150、100、50、25 μg/ml,PLL 终浓度为 7.5 μg/ml ),加入 Hfbs 共同培养 12、24、48、72 h 后收集细胞.采用台盼蓝排除试验检测细胞活性和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铁分布.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铁颗粒在细胞内的位置、计算其标记率;MR 扫描观察细胞信号强度变化情况.结果:SPIO-多聚赖氨酸复合物组细胞标记率显著高于单纯 SPIO 标记组 (P<0.05 ), 台盼蓝排除试验显示,100 μg Fe/ml 及其以下浓度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每个标记细胞胞质内可见多少不等的蓝染铁颗粒,电镜显示铁颗粒集中于内涵体和溶酶体中;含量在 25~50 μg Fe/ml 的培养液是 SPIO 标记干细胞的安全浓度,在此浓度阈值标记后孵育 18~24 h 即可有效标记细胞 95%~100% ;MR扫描显示标记细胞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结论:自制合成的 SPIO-多聚赖氨酸复合物可以简便、安全的标记人成纤维细胞.并且在适当浓度 25 μg Fe/ml 标记细胞不仅标记效率高,而且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SPIO 标记细胞明显降低MR扫描下的细胞信号强度.

  • 尿胰蛋白酶原-2电流型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作者:郑军;马霄;刘成桂

    目的:研制一种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 (Urinary Trypsinogen-2,TSG-Ⅱ)的新型电流型免疫生物传感器.方法:将Nafion吸附到玻碳电极表面,并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和纳米金进行层层自组装,然后通过形成的纳米金单层吸附TSG-Ⅱ抗体,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吸附位点.结果:该免疫生物传感器对TSG-Ⅱ的响应特性良好,其线性检测范围为6.0~100μg/L;检出限为3.5μg/L.结论:该电流型免疫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为建立一种检测TSG-Ⅱ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235例临床分析

    作者:母存富;向家勇;张文林;杨晋平

    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食管癌切除术116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48 h心电监测,共发生心律失常235例.现结合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钟华;王滨;张雪梅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地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并通过显示病变血管的数目和程度来判断预后,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见,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本文抽取我院277例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

  •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1例报告

    作者:丁雪勇;丁煜恒;陈波涛;解庆骐;陈静;伍建平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1],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构成,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软组织和内脏的肿瘤(ICD-O编码:8825/1).但患者的年龄范围可为整个成人期,平均年龄10岁,常发生于20岁以内,女性稍多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