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림상아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影响因子: 1.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06
  • 国内刊号: 31-137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圣楣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型肾脏髓质囊性病7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洪军;王伟

    儿童型肾脏髓质囊性病(MC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肾脏疾病,比较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文对1991年~1999年住院确诊为MCD 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10岁~15岁,平均年龄11岁。7例均无任何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夜尿量增多,食欲不振,全身无力,面色苍白,发育落后,智力低下。经常嗜睡4例,因先天性视网膜发育障碍、出生后即双目失明1例,色素性视网膜炎致失明1例,鼻衄、齿龈出血3例,手足搐搦3例,持续以惊厥为主要症状1例。家族史:1例患儿的叔父在17岁时死于尿毒症,3例患儿其兄弟、姐姐均有多饮、多尿症状,并先后患尿毒症;1例患儿同胞6人中1姐1兄死于尿毒症。

  • 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附12例报告

    作者:高伟;周爱卿;黄美蓉;王荣发;杨建萍;余志庆

    通过对少见的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病例总结,提高认识其临床特征及内、外科诊断与治疗。12例病儿中除1例放弃治疗外,另11例均作心导管造影检查及外科手术,方法为肺动脉整形和/或用自体心包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结果显示11例术前、后诊断一致。其中10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果表明,通过及时的诊断与治疗,该病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T3、T4水平及其对激素疗效影响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秀琴;刘桂琴

    肾病综合征(NS)由于病因复杂,病理类型繁多,给予强的松治疗效果往往不够满意,目前仍是肾病领域一大难题。故探讨可能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并对其加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甲状腺和肾脏关系密切,当甲状腺激素过多过少时,肾脏与肾功能可发生多种改变,反过来肾脏对甲状腺激素亦有影响。为此,我们对52例NS患儿进行了血T3、T4、TSH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并对其中32例给予甲状腺片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 出疹性感染性疾病与早期肾小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邹慧承;郭十庆;徐虹

    皮疹是儿童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体征,但临床上大多数皮疹患儿尿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内,故皮疹患儿是否有肾功能受损往往被临床医师忽略,国内外有关报道甚少。为此我们测定了60例皮疹伴发热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与80例上感发热儿作对照,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为1996年11月~1998年4月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皮疹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月~14岁,平均年龄5.38岁。根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其中风疹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猩红热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7.8岁;幼儿急疹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0.7岁;手足口病8例,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水痘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7.3岁。对照组80例,为随机同时间门诊及住院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3岁。两组患儿1个月内均未用过氨基糖甙类及其它肾毒性药物。心电图、胸片及尿常规检查全部正常,其中皮疹组21例作血尿素氮及肌酐测定,结果均正常。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

  • 肥胖儿童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曾春华;卓美瑛

    为了解肥胖儿童糖耐量低减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情况,检测10例肥胖儿童的空腹胰岛素、血脂常规并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10例肥胖患儿中,糖耐量正常者4例,糖耐量低减者4例,Ⅱ型糖尿病2例。肥胖组空腹胰岛素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空腹血糖也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甚至发生Ⅱ型糖尿病。研究肥胖儿童和Ⅱ型糖尿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变化的相关机制,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控制儿童Ⅱ型糖尿病。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糖耐量
  • 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作者:梁爱斌;谢晓恬;石苇;邵越霞;刘兴元;傅晓燕;王耀平

    为探讨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ALCL)临床特点、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对4例儿童间变型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免疫分型、治疗、随访及疗效总结。结果:4例CALCL患儿中,CD30+3例,T细胞型3例,B细胞型1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3例,其中1例CR 7月后脑膜复发。结论: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ALC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恶性淋巴瘤相比恶性程度稍低,较少累及骨髓,预后较好,但与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 茶多酚对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凌;麦根荣;李祥民

    将64只8周龄SD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环孢素A(CsA)组、茶多酚(TP)保护组、VitE保护组,连续处理7天后发现CsA组血清肌酐(Scr)、血清及肾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TP保护组(P<0.05),血清、肾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低于TP保护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CsA组肾组织病变较TP保护组严重。结果证实CsA致肾组织内氧自由基(OFR)及其反应性氧代谢产物(ROS)增加介导急性肾毒性发生,TP可通过清除OFR及ROS对其急性肾毒性起保护作用。

  •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小儿难治性ITP12例报告

    作者:李雁恩

    我们于1992年10月~1997年10月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方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2;年龄8岁~14岁,平均年龄(11±2.06)岁。发病时间6个月~3年,平均(26.4±3.6)月。所有病例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1mg~2mg/(kg*d)治疗3个月无效或减量后复发。6例加用长春新硷2mg/(m2*w)。5例于血小板<20×109/L时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80mg/(kg*d)×(2~3)次,暂时BPC上升,停药后1月下降至治疗前水平。BPC14~35×109/L,全部患儿都有出血倾向。脾略大者1例。栓塞前查肝、肾功能,肝脾B超,血象及骨髓象。以Selding法局麻下行右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将医用明胶海绵剪成0.8cm长,宽、厚各0.2cm的细条状,用5ml注射器将栓塞物连同造影剂及8万U庆大霉素制成混合液注入脾动脉分支内,造影显示栓塞范围约30%~70%左右,脾栓塞即为成功。术后24小时、7天、14天、1月、半年、1年、2年分别检验血小板,12例患儿于术后24小时血小板开始上升,临床出血症状改善,1月后骨髓象发生变化。根据第3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拟定的ITP疗效标准,显效8例,疗效良好4例,有效率100.0%。栓塞前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主要并发症为脾区疼痛、低热、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1周后消失。

  • 应用大剂量氨甲喋呤化疗时血、尿β2-微球蛋白变化

    作者:周剑峰;张敏;秦一鸣;陈科

    我们前瞻性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在应用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化疗时的变化。  临床资料 1997年10月至1998年11月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年龄为3岁、4岁、12岁。均处于完全缓解(CR)期,CR时间1年~2年。3例共进行9次HDMTX化疗,分别进行4次、3次、2次。HDMTX方案:每3个月1次,剂量为3.0g/m2,按标准化化疗(中华儿科杂志1993,31:285)于开始用MTX后36小时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于化疗开始前1天碱化和水化尿液,共6天,液体量2000ml~2500ml/(m2*d),5%碳酸氢钠5ml/(kg.d)。于化疗同时服用6-巯基嘌啶7天。方法:于化疗1天、3天、7天、14天清晨送检尿β2-MG,于1天、3天、7天清晨送检血β2-MG。Β2-MG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药盒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产品,血、尿β2-MG正常参考值为1.615mg/L±0.335mg/L和0.091mg/L±0.068mg/L。

  • 小儿败血症临床流行病学及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蒋福明;王润田;范亚可

    败血症是细菌感染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解目前小儿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用药,作者将近几年临床观察作一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的小儿共105例,不包括新生儿,男60例,女45例;<2岁66例,~6岁22例,~12岁17例。本组病例原发病为肺炎50例,免疫功能低下10例,白血病和腹泻病各8例,尿路感染6例,中枢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各5例,原发性腹膜炎,CMV感染各1例,原发疾病不明确11例。血培养结果示G+球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35株,链球菌属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腐生性葡萄球菌6株,微球菌属和赛氏葡萄球菌各1株。G-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11株,克雷伯氏菌和枯草杆菌各4株,绿脓杆菌3株,鲁氏不动杆菌、坂崎氏杆菌、巴斯特菌属、洛菲氏不动杆菌、荧光、恶臭假单胞菌各1株。对阳性血培养均做药物试验,前4种菌株耐药情况见表1。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5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亚非

    2000年5月份始流行性腮腺炎在我市大面积流行,我院于5月份~7月份共收治61例,男45例,女16例,61例中有15例曾疑及并发胰腺炎(体温骤升、伴恶心呕吐、左上腹持续腹痛、血淀粉酶升高),现将其中脂肪酶测定异常拟诊并发胰腺炎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小4.5岁,大11岁,4岁~6岁2例,~11岁3例,平均年龄8岁。发病季节5月份1例,6月份3例,7月份1例。同时合并脑炎、脑膜炎2例。发热5例,其中体温骤然升高39℃以上4例;恶心呕吐5例;腹痛5例,表现为左上腹持续性疼痛,其中有4例较剧烈,无放射痛,临床无休克表现。体检左上腹明显压痛5例,无肌紧张及包块。腮腺肿大3例,单纯颌下腺肿大1例,无腮腺及颌下腺肿大1例。头痛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例。胰腺炎症状发生于腮腺肿大后的3天~8天,平均4天。血、尿淀粉酶全部升高,血清淀粉酶为(375~1970)U/L,平均680U/L,尿淀粉酶为(550~8350)U/L,平均1750U/L。5例测定脂肪酶均异常,分别为1069U/L、3201U/L、560U/L、1008U/L、878U/L(正常参考值0~190U/L)。4例外周血WBC<8.0×109/L,1例WBC为14.6×109/L,5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均正常。腹部B超改变3例:1例回声普遍减弱,1例回声不均匀,1例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正常。2例脑电图为轻度~中度异常,1例脑脊液异常(另1例家长拒查)。常规予以板兰根、病毒唑或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低脂半流质以及补液支持对症治疗,重症者予以禁食及抑肽酶静脉用药:5万U/d加入10%GS3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天,治疗后2天~3天腹痛呕吐症状缓解。全部病例治愈,平均住院7天,无后遗症。

  • 早产儿颅内出血43例影像检查与临床分析

    作者:张国华;张荣珍;程波

    1996年2月~1999年4月我院共收治早产儿颅内出血43例,男24例,女19例;胎龄28周~37周,平均33周;出生体重1.25kg~2.70kg,平均2.1kg±0.35kg。自然分娩32例,剖宫产6例,臀牵引产3例,急产2例,其中单胎35例,双胎8例;单纯宫内窘迫12例,单纯生后窒息8例,两者同存23例;绕颈6例。并伴缺氧缺血性脑病、吸入性肺炎、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临床表现:以抑制症状为主者28例,表现为拒奶13例,反应差16例,嗜睡9例,肌张力低下6例,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21例;以兴奋症状为主者9例,表现为激惹3例,惊厥4例,呻吟6例和尖叫2例。另6例出生时有不同程度窒息,但经一般处理后迅速好转,未再现病态症状。全部病例均经头颅B超及CT证实:经头颅B超诊断脑室内出血(IVH)28例,硬膜下出血(SDH)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例,脑实质出血(IPH)3例,IVH合并IPH2例,IVH合并SAH 1例;SAH仅检出2例,漏诊5例;IVH合并IPH与SAH者诊断不全;CT对SAH敏感性较高,无1例漏诊。本文资料提示,早产儿颅内出血以IVH为主,且多与其它疾病并存,临床上主要以抑制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表现。颅脑B超检查敏感性优于CT,但对SAH则以CT检查较为可靠。因此对早产儿特别是窒息者,应结合临床特点常规进行颅脑B超检查,以提高颅内出血的诊断率。

  • 口服硫酸钡后再发性腹痛消失6例报告

    作者:李侠;王茂贵

    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现将口服钡剂1次后再发性腹痛消失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11岁2例,7岁3例,1(7)/(12)岁1例。临床表现:1(7)/(12)岁幼儿经常食后5分~10分钟剧烈哭闹,随之呕吐胃内容物;另3例以持续性腹部钝痛为主,偶有腹痛加剧时伴呻吟、大汗、恶心,甚至呕吐;其余2例为间断性腹部钝痛,可以耐受。腹痛位置不固定者2例,脐周痛2例,上腹部剑突下痛2例。6例体检均无明显阳性体征。疑有癫FEC3者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经纤维胃镜检查仅1例为浅表性胃炎。6例均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无异常发现。结果:以浓度为160%~200% 硫酸钡干悬浮剂60 ml~100 ml行消化道造影,腹痛均于检查后1天~2天内消失,其中1例当日腹痛即止,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讨论小儿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尤以学龄儿童多见,本病病因不明确,多认为系小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或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如环境寒冷、精神紧张、饮食习惯不良、便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在治疗方面国内报道主要为控制可能存在的感染、解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粘膜保护剂及中药等。硫酸钡治疗作用仅在本组诊断性检查后偶然发现,其确切治疗效果有待积累更多病例再作进一步探讨。

  • 16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吴绿仙

    我科8年来共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165例,男125例,女40例;年龄1岁~3岁5例,~6岁58例,~14岁72例;病程4天~3年;初发105例,复发60例。临床分型:单纯型110例,肾炎型55例。共发生并发症302例次,其中感染性并发症220例次(72.8%),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81例次,支气管肺炎30例次,尿路感染69例次,胃肠道感染18例次,原发性腹膜炎8例次,败血症6例次,蜂窝组织炎3例次,皮下脓肿2例次,心内膜炎2例次,坏死性骨髓炎1例次;非感染性并发症82例次((27.2%),其中低钠血症23例,代谢性酸中毒21例,低血容量休克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高血压脑病7例,肾静脉血栓5例,股静脉血栓2例,股动脉血栓1例,肾上腺皮质危象1例。NS易并发各种感染原因主要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以IgG降低为主。本组IgG低下102例,IgA低下68例,IgG和IgA均低下65例。69例并发尿路感染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25例)和金葡菌(19例),耐药病人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后,皮质激素转为有效应。在非感染性并发症中,以低钠血症和低血容量休克多见,高凝状态与血栓栓塞为NS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与长期应用激素、强力利尿剂、长期忌盐、进食少有关。影响NS的疗效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重视和防治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

  • 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病24例分析

    作者:谢红玲

    我科1995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急性肾小球肾炎82例,其中24例合并高血压脑病(29.2%)。本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7岁~14岁;症状:抽搐24例,头痛22例,呕吐20例,浮肿22例,头晕8例,意识障碍6例。血压在(142~180)mmHg/(90~128)mmHg。所有病例均予利尿、降压、止痉、吸氧、抗感染等处理,反复惊厥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脱水。结果24例均在24小时内惊厥控制,意识恢复,头痛减轻,出院时血压正常,尿常规6例完全正常,8例蛋白转阴,潜血+~++;10例尿蛋白及潜血较入院时减少。平均住院天数9天,均无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症在肾性水肿症状不明显时极易误诊,在儿童无热惊厥时应作鉴别,并及时监测血压,本组有6例在入院前误诊为癫FEC3或脑炎等疾病,以致病情加重。肾炎所致高血压,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所致,因此治疗高血压脑病,在给予止痉、降压等治疗的同时,应选用强效快速利尿剂如呋噻米静注。随着尿量增加,血压多可下降,抽搐停止;如症状不缓解,降压效果不明显者可考虑硝普钠静滴。本症经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 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100例随访调查

    作者:林丰;陈芳;危虹;陈琅

    自从创办爱婴医院,母乳喂养的优点已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母乳喂养率不断提高。我院儿科通过1年来动态观察婴儿的身高、体重的增长情况,常见病(上、下呼吸道感染,腹泻病)的发病情况,更直观地阐明母乳喂养的优点,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97年~1998年间在本院儿保门诊体检,足月出生的正常婴儿。分母乳喂养组与出生即予人工喂养组,两组各50例,男女各25例,辅食的添加均按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单一到多样的原则,根据不同月龄的需要分别予以指导[1],并通过电话、信访、来院咨询等予以督促落实,分0个月~6个月、~12个月两个阶段予以对照比较。分别计算出每例婴儿0个月~6个月、~12个月身高、体重增长值及发病次数,结果以±s表示,采用t检验。

  • 血液病患儿57例智力与心理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作者:周志英;王耀莉;刘爱华;谈均佩;华炳春

    近年来我国小儿血液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已有长足进步,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DSF)率达7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DSF率也达40%[1]。为了了解血液病患儿在较长期患病和治疗过程中的智力与心理行为问题,我们对部分血液病患儿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病例组取2000年1月~6月因血液病住院患儿共57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7例;年龄6岁~11岁34例,~16岁23例,平均年龄10.79岁。患急淋(ALL)25例,急非淋(NALL)11例,慢粒2例,再障7例,霍奇金病4例,非霍奇金病6例,血友病1例,慢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病程长12年,短1月,平均病程2年~3年。对照组随机取正常在校生59名,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6岁~11岁36例,~16岁23例,平均年龄10.21岁。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

  •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37例临床分析

    作者:曾峰;徐旭东

    随着卡介苗(BCG)普种政策在我国实施,BCG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已不罕见。自1990年3月至1999年9月,本院和市卫生防疫站共收治37例,现将其临床特点、防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为足月顺产儿,体重>3.0kg,无结核病接触史。男20例,女17例。均在生后24h~72h按常规接种BCG。菌苗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 小儿结核病的防治

    作者:张廷熹

    近20年来由于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使结核病流行重新加剧,使这一古老的传染病又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与我国结核病的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目前全球有1/3人群(约20亿)感染了结核杆菌,其中70%在亚洲。现有20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每年有800万~1000万新增病例,大多为20岁~49岁青中年人。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平均每分钟有6人因结核病死亡,其中有30万为儿童病例。 我国属于世界上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约有5亿以上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1]。现有活动性结核病患者600余万,其中200万为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每年死于结核病者约25万人,比其它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高2倍以上。青壮年活动性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57.9%和69.3%,青壮年结核病死亡者占结核病总死亡人数的48%。0岁~14岁儿童结核感染率为6%~9%。

  • 先天性无症状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观察

    作者:钱继红;敖黎明;陈冠仪;吴圣楣

    为观察先天性无症状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儿近期生长发育情况,对12例感染婴儿及12例对照婴儿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检查内容包括体格测量、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头颅B超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结果显示感染组婴儿体格发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智能发育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组3个月时的头颅B超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4);12个月时的头颅B超异常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感染组BAEP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3)。提示先天性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及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应普及孕妇HSV-Ⅱ感染的筛查,对感染者及早予抗病毒治疗。

  • 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王建设;朱启

    为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相关因素及机制,对624名儿童随访了(6.34±1.71)年。结果发现慢性HBV感染89例,其中82.0%始于6月龄前。HBeAg同时阳性母亲的婴儿慢性HBV感染率高于单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用疫苗,P<0.005;HBIG+疫苗,P<0.05),且在6月龄内出现HBsAg阳性时,慢性化率也高(单用疫苗,P<0.025)。联合使用HBIG和疫苗可进一步减少慢性HBV感染率(单阳性组,P<0.025;双阳性组,P<0.005)及在1月~6月HBsAg阳性婴儿慢性化率(双阳性组,P<0.025)。提示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主要发生于宫内或产程中,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更易形成慢性HBV感染,HBIG联合疫苗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疫苗。

  • 小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兰珍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对原治疗反应差异较大,尤其在小儿临床上易与结脑、病毒性脑炎相混淆,死亡率高。现就我院1987年3月至1998年8月收治经病原学证实的23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报告如下。

  •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T细胞亚群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林丽星;尤苓

    为预防结核病,我院对出生的新生儿普遍进行了卡介苗(BCG)接种,并于3个月后在儿保门诊行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以此来判断BCG接种是否成功及抗结核的免疫力。为了解PPD未阳转的原因我们进行了T细胞亚群及结核抗体的测定,并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997年8月~1999年5月,对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于1周内初次接种BCG,并于接种后3个月在儿保门诊复查PPD试验,共检测3113例,PPD阳性2438例,阴性675例,阳转率为78.31%。随机选择其中PPD未阳转者114例作为观察组,PPD阳转者65例作为对照组。均为健康儿,男100例,女79例;足月儿148例,早产儿31例;顺产118例,剖宫产61例;母乳喂养105例,牛奶或奶粉喂养38例,混合喂养36例。两组间胎龄、性别及喂养方式均无显著性差异。

  • 重视国内儿童中沙眼衣原体的感染

    作者:吴仕孝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性病。国外报道20%~70%的盆腔炎与CT有关,我校附属医院盆腔炎患者的宫颈拭子培养CT阳性率高达52.0%(234/450例)。国外报道孕妇宫颈CT阳性率2%~47%、垂直传播率23%~70%、其婴儿18%~50%发生CT结膜炎、3%~20%发生CT肺炎,我院分别为14.0%(39/278例)、55.5%(11/20例)、27.3%(3/11例)、18.2%(2/11例)。国外6个月内婴儿的下呼吸道感染1/4为CT所致,我院2周~3月肺炎患儿20.9%(40/191例)鼻咽拭子培养CT阳性,表明CT也可能是国内小婴儿肺炎的重要病原菌。1993年~1994年我院新生儿肺炎CT阳性率22.9%(25/109例),1997年为25.4%(15/59例),说明新生儿CT肺炎在重庆有增加趋势。新生儿或小婴儿肺炎,如病程>1周,感染中毒症状不很严重,体温<38℃,用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无效时,应考虑为CT肺炎。决不能将周围血嗜酸性细胞>300×106/L作为重要诊断指标,因为我院191例患儿的嗜酸性细胞平均为118×106/L(66×106/L~198×106/L),无1例>300×106/L。

  • 恙虫病患儿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雷文芬;雷后兴;兰陈福;管丽华

    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连蛋白(LN)在肝病中的意义,临床上屡见报道[1]。但恙虫病患儿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18例恙虫病患儿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探讨其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观察组18例,均为住院患儿,全部来自农村。男10例,女8例;年龄5岁~12岁,其中~7岁5例,~12岁13例,平均年龄8.25岁。发病季节:5月份~9月份均有发病,以7月份~9月份多,共13例(72%);18例患儿均有在疫区草丛中玩耍或野外活动史。患儿发热18例,体温38.5℃~41℃;均有皮疹、焦痂;肝、脾肿大18例,淋巴结肿大17例。实验室检查:血WBC<4×109/L12例、(4~10)×109/L6例;分类:N<0.70 16例,>0.70 2例;尿常规均正常;血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效价均大于1∶160;肝功能异常2例(1例ALT83U/L、1例72U/L);腹部B超提示肝回声改变18例;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均正常。全部患儿均排除原发性肝、肾、脾、淋巴结和结缔组织疾病。对照组15例,均为健康体检儿童,男8例,女7例;年龄4岁~12岁,其中~7岁6例,~12岁9例,平均年龄8.18岁。

  •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姜蔚

    为了解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前期(1984年~1989年)3010例新生儿与后期(1994年~1999年)2575例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PPD试验的结果。前期接种者阳转率85.12%,阴性率14.88%,未种者阳性率0;后期接种者阳转率87.57%,阴性率12.43%,后期未接种者例数增多,阴性率91.67%,阳性率增至8.33%。两期合计:已接种者阳转率86.24%,阴性率13.76%,未种者阴性率92.19%,阳性率为7.81%,已种者阳转率显著高于未种者。资料显示新生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在未取得新的菌苗代替前,对控制结核病仍有应用价值。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接种的作用及效果。

  • 儿童结核病短程化疗中的药物毒性观察

    作者:周玲;贾劬;陈钟;楚治群;丁传刚

    为探讨儿童结核病短程化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儿童的耐受性,对61例结核病患儿采用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尿常规,脑干测听或听力测定,观察(6~9)个月。结果显示年龄在7个月以上小儿毒副作用发生率小于2%,治疗期间无严重毒副作用发生;7个月以下患儿7例儿童中5例出现ALT、AST改变。提示严格掌握多药联用剂量的情况下,一般患儿对短程化疗能很好耐受,年龄在7个月以下婴儿加用保肝治疗仍然能接受短程化疗。

  • 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芝兰

    1999年11月,本县一乡初级中学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共97人发病。现将20例在本科住院患者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儿均系群体生活,来自农村无自来水地区,有饮生水习惯,当地一直使用露天厕所。20例均确诊为甲型副伤寒,诊断标准均为血培养阳性。男11例,女9例;年龄11岁~15岁。

  • 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郊区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建元;薛英;许春娣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否影响,对上海郊区一所公立小学的576名儿童,作幽门螺杆菌(Hp)的血清流行病学检测,同时测量学生的血色素、身高、体重和腹壁皮下脂肪,并作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提示郊区儿童Hp平均感染率为49.8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Hp感染率逐年递增,与家庭的生活条件和习惯密切相关;对Hp阳性儿童与Hp阴性健康儿童作上述4项指标的对比研究,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但Hp感染是一慢性感染,长期滞留体内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或营养,还需作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 轮状病毒肠炎病原学三种检测方法对比与临床关系的分析

    作者:云鹰;马青山;石军;范忠纯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重要病原。为观察RV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对临床诊断为RV肠炎的73例患儿进行了3种不同方法的病原学检测以及与临床关系的分析。资料与方法一、对象门诊和病房收治的RV肠炎患儿,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其中男45例,女28例;年龄<6月6例,~1岁30例,~2岁32例,>2岁5例;病程<1天12例,~1天30例,~2天18例,~3天13例。

  • 小儿腹泻病药物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方鹤松

    按照中国腹泻病控制规划的要求,1992年4月卫生部委托中华儿科学会及首都儿科研究所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在全国实施后对提高我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方案”的重要实质是改变了旧观念,废弃了旧的治疗方法,包括:①禁食;②过多应用静脉输液;③滥用抗生素。树立了新观念,建立了新的治疗方法,包括:①继续饮食;②大力推广口服补液;③合理用药,纠正滥用抗生素。

  •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探讨

    作者:韩红芬;沈小明;华英;许春娣;陈舜年

    为探讨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对289例腹痛患儿采用日产富士能EG-410PE电子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部粘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其病变检出率100%,Hp平均感染率38.8%;~4岁、~7岁、~10岁、~14岁各年龄组Hp感染率分别为20.0%、33.3%、37.5%、42.0%,Hp在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中感染率分别为73.1%、36.0%、31.0%。说明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同时,Hp感染又是导致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动素分泌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安丽;朱薇薇;李彤彤

    胃动素(Motilin, MTL)是胃肠激素之一,其含量变化对消化道动力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38例经食管钡剂造影X线透视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GER)的足月新生儿及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空腹状态下血浆MTL浓度并对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进行对比,研究新生儿GER与MTL分泌异常的相关性,对GER做进一步的病因学探讨。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与评价

    作者:许春娣;陈舜年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内成功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以来,来自成人和儿童的大量研究证实Hp和许多上胃肠道疾病相关。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消化性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Hp的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根除Hp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率,还可使胃MALT淋巴瘤病程发生逆转,甚至消失;并可改善一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的顽固性消化不良症状。可以说Hp的发现和研究,把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是Hp感染的高发地区,儿童又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何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小儿Hp感染的诊断技术,掌握治疗Hp感染的适应证及准确应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医师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介绍与初步评价,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作者:黄开宇;许春娣;陈舜年

    应用电子胃镜进行胃窦粘膜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另做血清Hp-IgG抗体测定,调查5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儿童的Hp感染情况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与同期胃镜检查的80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NRG)作对照。结果显示56例BRG中Hp阳性率为28.57%,80例NRG中Hp阳性率为52.50%,提示BRG组Hp感染明显低于NRG组(P<0.01)。BRG组织学特点:炎症反应轻微,固有腺体萎缩多见。提示BRG的致病原因与胆汁酸等化学刺激因子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密切。

  • 胃十二指肠溃疡儿童的个性特征初探

    作者:何炳勇;康宏庄;范洲际;李冰冰

    为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儿童患者的个性特征,对215例(平均年龄10.14岁,男女比例1.4∶1)因反复发生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的患儿作内窥镜检查,并将其分成溃疡组(35例)和炎症组(180例),均使用儿童艾森克个性测试问卷进行个性特征评价。结果表明,溃疡组低P分率为68.57%、中P分率为22.86%、高P分率为8.57%;炎症组低P分率为42.22%、中P分率为42.78%、高P分率为15.0%,经统计学处理,溃疡组低P分率对其余各P分率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作者推测个性软弱、依赖性强或过度富于同情心等,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典型的个性特征。

  •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解启莲;胡皓夫

    急性脑损伤是指各种损伤因子(感染、缺氧缺血、外伤、中毒等)所引起的急性脑细胞功能异常或死亡,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现代医学揭示,无论何种损伤,其病理基础均出现异常的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钙离子内流、自由基产生、炎症介质的表达、过度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等一系列级联反应[1~2]。由于神经元细胞死亡后再生困难,故如何有效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发现亚低温(轻微低温)即有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害的作用,避免了深低温的诸多副作用,因此人工降温保护脑细胞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亚低温保护急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 横纹肌肉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信明军;施诚仁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儿童期常见的软组织肉瘤。RMS的光镜诊断基于识别横纹肌母细胞,但其表现可呈从原始间充质细胞到胚胎型肌小管的不同分化状态,低分化类型非常多见,约占20%~60%,不仅难以与其它小圆细胞瘤相鉴别,而且也难以进行分类及估计预后。近年来,有关RMS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对解决上述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介绍如下。

  • 感染性疾病时检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詹建英;张灵恩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重要的炎症因子之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是TNF的天然拮抗剂,STNFRs与TNF在体内的平衡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感染过程中,机体针对外来病原产生防御与损伤反应,TNF是重要的介质,它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起作用,STNFRs则对TNFR起调节作用,随感染的发生及控制而变化,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体液中STNFRs的含量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小儿慢性胃炎

    作者:祝益民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小儿慢性胃炎并不少见,近年来大多数医师已有认识,然而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诊断标准争论颇多,治疗效果缺乏客观研究。加强慢性胃炎的小儿流行病学调查,搞清我国的发病情况及与成人的关系,对本病的防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病因一、易患因素确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以下方面是小儿慢性胃炎的易患因素。(一)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偏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和刺激性食物等易刺激胃粘膜形成炎症;饮食质量差,缺乏蛋白质、B族维生素、铁质等也可使胃粘膜发生炎症。

  • 临床病例讨论——胸痛3月、下肢瘫20天

    作者:李萍;任玉波

    病史摘要男,13岁。因胸痛3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20天就诊。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胸痛,呈持续性钝痛,间有阵发性刺痛。无咳嗽、发热,口服止痛片无效,在当地行肋间神经封闭后减轻。1个月前行走时跌倒,此后胸痛又加重,20天前开始双下肢麻木,渐由大腿向足部发展,伴下肢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近10天已不能独立行走。无呕吐、头痛、昏迷、抽搐和大小便失禁。自发病以来经常便秘,但无发作性无力史。出生于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既往体健,无结核病接触史,亦无特殊嗜好和遗传病家族史。体检:T36.8℃,P86次/分,R20次/分,BP105/68mmHg。发育正常,面色红润,浅表淋巴结不大,面容无特殊,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减弱,双乳头下平面痛温觉减弱,右侧为重。两上肢肌力正常,两下肢肌力Ⅱ级,2例腱反射亢进。脊柱未见畸形,胸椎2~4椎旁略压痛。双侧巴氏征阳性。

  • 骨髓活检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正华;朱志颖;蒋慧

    通过骨髓病理改变来诊断一些病因复杂、表现多样的疾病,可为临床提供帮助;骨髓病理变化又可以全面了解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效果。我院血液科从1990年起,应用骨髓活检技术,对105例诊断不明和血液肿瘤患儿进行了122例次检查,兹分析如下。资料及方法一、一般资料 105例患儿中男61例,女44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8岁)。入院诊断:①发热伴肝脾肿大原因不明者(A组)28例;②外周血二系以上减少(B组)34例(行骨髓活检40次);③恶性肿瘤(C组)15例,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病(NHD)7例,神经母细胞瘤(NBT)2例,肾母细胞瘤(WT)1例;④急性白血病治疗缓解(D组)26例(行骨髓活检36次);⑤骨髓增生性疾病(E组)2例,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血小板增生症1例。

  • 强力宁、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4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衍杰;张萍

    近4年来,我科应用强力宁、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AP)40例,并与激素治疗组对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1995年1月~1998年10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79例,均按《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标准进行诊断及分型[1]。根据临床类型选择性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岁~13岁,平均6.6岁;首发25例,复发15例;关节型6例,肾型18例,腹型5例,混合型11例。对照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4岁~14岁,平均7岁;首发27例,复发12例;关节型4例,肾型16例,腹型6例,混合型13例。两组临床表现及发病天数相似,具有可比性。

  • 疑难病例分析——间歇性发热、颈部活动受限1月伴四肢活动明显减少5天

    作者:陈惠金

    病史简介男,10月。就诊前1月出现间歇性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伴颈部强直,头部活动受限,触碰其颈部即哭吵。热退时颈部强直状况似稍有缓解,可自行转动头部,但仍拒绝他人触碰。就诊前半月发现患儿双眼大小不等,右眼裂偏小。就诊前5天出现四肢活动减少,两手能甩动,但不肯抓物,两下肢踢动较前明显减少。发病以来,食纳、睡眠尚好。曾在几家市级儿科医院就诊及住院,疑为咽喉炎、颈椎半脱位,先后给予“希刻劳、先锋Ⅵ号、病毒唑”等抗感染及退热等处理,但患儿发热、颈部活动受限及肢体活动减少等症状均无任何缓解,于日前来疑难门诊求诊。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因“胎心不好”足月剖腹出生,Apgar评分9分,出生体重2300g。人工喂养为主,约3月龄会抬头,6月龄能扶坐,尚不会爬。体检发现患儿神清,前囟已闭,左眼裂>右眼裂,两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颈部强直,不能抬头。心肺无异常。腹软。双下肢肌张力稍低,四肢肌力下降,分别为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Ⅲ级。双膝反射存在,克氏征阴性,双巴氏征阳性。颈部X线摄片提示颈曲显僵直,未发现明显病变。又予头部及颈部磁共振扫描,提示在C4~T3髓外硬膜外间隙见梭形T1、T2高信号,脊髓明显受压和移位,诊断为髓外硬膜外占位性病变,血肿或表皮样囊肿伴感染可能(图1),予收住院。择日在全麻下行C4~T3硬膜外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硬膜外背侧及左侧,大部与硬脊膜粘连,部分进入C4~T3左侧椎间孔内,将脊髓压向右下方。肿块呈暗红色,内含少量暗红色血。将肿块完整切除后,脊髓回位。肿块送检病理科,报告显示大部分肿块为纤维囊壁样组织,部分粘液变性,部分出血,并见少量较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及少量扩张的血管。术后患儿脊髓压迫症状消失,颈部转动自如,双手恢复持物,四肢肌力恢复,双眼裂恢复等大。复查磁共振示脊髓压迫解除,于术后10天出院。出院诊断:脊髓压迫,硬膜外C4~T3占位。目前术后已5月余,随访无异常发现。

临床儿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