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心电学杂志

临床心电学

临床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림상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272
  • 国内刊号: 34-11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心电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郭继鸿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应用心电图"镜像"改变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

    作者:赵玉萍;张炜平;李金泉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呈"镜像"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定.方法 根据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侧壁导联心电图有无"镜像"改变,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 I,aVL导联出现"镜像"改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分别为63.0%和94.5%,特异性分别为76.9%和61.5%(p<0.05),aVL导联无镜像改变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的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93.2%.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I和aVL导联呈"镜像"改变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由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镜像"改变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 无人区电轴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弢

    目的 观察无人区电轴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方法 2256例健康体检者和4496例住院人群的心电图资料,用目测法测定额面心电轴.结果 健康体检组和住院人群组无人区电轴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04%.健康组中男、女性的无人区电轴发生率分别为1.35%和0.32%.住院组中男、女性的无人区电轴发生率分别为1.61%和0.45%.无人区电轴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无论是健康组还是住院组,男女构成均是以男性为主.结论 无人区电轴在人群中发生率较低,男性略多于女性.

    关键词: 无人区电轴 心电图
  •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高耸T波的意义

    作者:卢喜烈;石亚君;帅莉;卢亦伟;赵立朝;王书

    目的 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诱发的一过性高耸T波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100例接受平板运动试验者中,12例运动中及运动后发生的一过性巨大高耸T波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运动中发生高耸T波患者中,10例开始于运动中1~8(平均5.17)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3min.高耸T波持续2~6(平均3.8)min.高耸T波出现在V2、V3导联11例(91.7%)、V4导联9例(75%),下壁Ⅱ、Ⅲ、aVF导联3例,V1导联1例.T波幅度V2导联1.0~2.3(平均1.55)mV,V3导联0.5~2.0(平均1.52)mV,V4导联0.8~1.6(平均1.0)mV,下壁Ⅱ、Ⅲ、aVF导联0.5~0.9(平均0.7)mV,运动中发生心绞痛9例,1例于T波高耸2min时突发心室颤动,经电击复律.分析1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前降支病变8例(66.7%),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及三支病变各1例.行PTCA术10例,支架植入术8例.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巨大高耸T波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的阳性标准.

  • 运动试验评价心肌梗死恢复期PCI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赵云鹤;崔丽芳;沈卫峰

    目的 评价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患者近期及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首次心肌梗死患者,平均于发病5.8+2.7周行PCI,并于术前(3.0±2.9天)、术后(4.8 ±2.5天)及随访期(术后6.2 ± 1.7月)进行平板运动试验,以观察PCI对运动耐量的作用.结果 PCI组术后早期运动耐量、运动持续时间、大心率及心率-血压乘积明显增高.PCI后随访期患者运动耐量、运动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增高,但大心率及心率-血压乘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心肌梗死恢复期,PCI能改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左室功能及提高运动耐量.

  • 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电图SⅠQⅢTⅢ的临床意义

    作者:裴国勇;周达新;管丽华;葛均波;傅奇

    目的 探讨心电图SⅡQⅢTⅢ在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心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经右心导管确诊为肺动脉高压的50例患者,收集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SⅠQⅢTⅢ在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将患者按有无典型的SⅠQⅢTⅢ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肺动脉高压的程度、肺动脉高压功能评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 ①有23(46%)例出现典型SⅠQⅢTⅢ改变,9(18%)例出现不典型的SⅠQⅢ、SⅠTⅢ、QⅢTⅢ改变;②A、B两组肺动脉高压程度无明显差别,A组肺动脉高压功能评级高于B组(2.39±1.03 vs 1.78±0.64,P<0.05),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低于B组(325.45±126.62 vs 475.84±165.23 m,P<0.001).结论 ①对心电图出现SⅠQⅢ患者,在排除急性肺栓塞后应考虑存在慢性肺动脉高压可能;②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者的心肺功能损害较无SⅠQⅢTⅢ者差.

  • 16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文瑛;刘霞;Sophia Zhou;吴立群;郭芳

    目的 探讨16导联心电图中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原有标准12导联的基础上,增加后壁导联(V7和V8)和右胸导联(V4R和V5R),观察附加导联中ST段改变,是否可提高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 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6.0%;12导联+后壁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5.0%;12导联+右胸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84.5%;12导联+后壁+右胸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83.7%.结论 增加后壁和右胸导联可提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而特异性并无显著降低.

  •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作者:高敏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85例甲亢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8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76例(89.41%),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16例(18.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亢患者心电图改变以窦速、ST-T改变、房颤为主.结论 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速、ST-T改变、房颤.

  • 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陆润平;程久配;朱正芳;周杰;黄多新

    目的 探讨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照分析20例成功进行单支或多支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及24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 PCI组治疗前后QTcd分别为62.25±7.15ms和44.75±6.12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照组QTcd为63.50±7.05ms和63.15±6.12m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有效PCI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cd,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度,从而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 直立倾斜试验后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特点初探

    作者:李莉;严松彪;郑平榆;张红;张萍;沈毅

    目的 通过倾斜试验前后心率变异的变化探讨倾斜试验以及倾斜试验过程中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对自主神经有无较持续的影响及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对64例有晕厥史或晕厥前兆患者进行倾斜试验,分为基础倾斜试验(basic table table test,BTTT)阳性组5例和阴性组59例,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sopmterenol tilt table test,ITTT)阳性组31例和阴性组18例.选择倾斜试验前5min及倾斜试验结束后1h 5rain进行心率变异频域法分析,提取tatol、ulf、vlf、lf、hf、lf/hf 6项参数.结果 全部病例倾斜试验前后6项参数对比,除vlf外(p=0.011),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1.BTTT阳性组倾斜试验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8;BTTT阴性组倾斜试验前后对比,除vlf外(p=0.03).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1.ITTT阳性组倾斜试验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1;ITTT阴性组倾斜试验前后对比,除hf外(p=0.013),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1.BTTT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4..ITTT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 提示倾斜试验前与倾斜试验结束后1h时,心率变异分析除个别参数外,无显著性差异和规律性变化.倾斜试验结束后1h,自主神经的活动已基本恢复到原来状态.倾斜试验以及倾斜试验过程中应用药物(isoproterenol)对自主神经的影响是暂时的,检查后的安全性较好,对检查程序、病人检查后的留观时间有指导意义.

  • 室速与室速风暴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婵;白梅;马锋

    目的 探讨室速与室速风暴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伴室速患者(室速组73例、室速风暴组47例)与60例正常对照者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以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室速组、室速风暴组与正常组比较,HRT和HRV均异常,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室速组和室速风暴组之间HRT无显著性差异,而HRV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速阵次与TO负相关(r=-0.099,p>0.05),与TS正相关(r=0.068,P>0.05),与HRVI正相关(r=0.317,p<0.05).结论 室速组和室速风暴组患者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两组之间比较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室速的阵次受外源性影响更加明显.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检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Wang li;王莉;华潞;王树贤;庞会敏;陶永康;樊朝美;谢爽;李一石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律、心率与心率变异性.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Hoher)评价331例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并分析202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331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心律失常检出率达93%.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87%)远高于室性心律失常(50%).房性早搏≤100个/24h占全部房性早搏者的95%,室性早搏≤100个/24h者占全部室性早搏者的85%,10%的患者合并有短暂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0.9%,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各项时域参数值较正常参考值低,高频(HF)、低频(LF)成份亦低于正常参考值,而LF/HF则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律失常具高发生率且广谱的特性,房性心律失常为多见,HRV明显降低.

  • 严重冠脉病变的心电图分析

    作者:刘戎;邵波;孟祥飞;刘广安

    目的 分析左主干、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13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左主干、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的患者,对其静息时、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无avR、V1导联的ST段抬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痛发作时11例出现了aVR、V1导联典型改变,静息时2例avR、V1导联改变.结论 心电图aVR、V1导联ST段抬高,尤其STaVR>STv1,V4~V6导联ST段下移,合并Ⅱ、Ⅲ、avF导联或Ⅰ、Ⅱ导联ST段下移与冠脉左主干、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及三支病变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
  • 束支折返性室速伴左、右束支阻滞交替1例

    作者:刁青;杨延宗;孙英贤;董哲育;刘兆军;李淑杰

    患者男、39岁.以阵发性心悸10年,再发1h入院.既往曾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折返性室速,室内阻滞,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经全面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 临时心脏起搏感知不良致多形性室速1例

    作者:李强;潘明;彭瑜;张钲

    患者男、65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伴大汗5天"入院.人院后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阻滞、心功能Ⅳ级.因心动过缓行临时心脏起搏术,起搏参数:R波感知灵敏度2.5mV,电压5V,VVI模式.

  • T波电交替预警心脏性猝死的机制

    作者:黄织春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T波电交替(TWA)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是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有力预测因子,其预测价值优于心室晚电位、射血分数、QT间期离散度等无创指标,等同甚至优于经典的心内电生理检查.

  • T波电交替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2008 AHA/ACC/HRS

    作者:

    1994年,Rosenbaum等首次证实T波电交替与电生理检查发现的心脏性猝死(SCD)高危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可能性增加有关.T波电交替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复极交替,可能出现在心率加快时,这是由于过快的心室率超过了肌细胞转运细胞内钙离子的能力,从而引起复极交替.

  • T波电交替的分子学机制及药物影响

    作者:张海澄

    T波电交替的详细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研究集中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钙和钾离子流以及细胞内钙循环等环节.抗心律失常药物对TWA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

  • T波电交替与心肌梗死猝死

    作者:齐国先

    心肌梗死患者易于伴发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室颤、室扑及持续性室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原因.简单有效的预测心脏性猝死的方法对于预防心肌梗死后猝死、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

  • 动态心电图检测T波电交替

    作者:方丕华

    T波电交替是心室复极不一致的表现,提示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是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指标.在常规心电图上观察到的T波电交替幅度为毫伏级(mV),又称显性T波电交替.

  • T波电交替概述

    作者:李为民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SCD).2006年中国SC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SCD发生率为0.04%,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总人数约为54.4万/年.

  • T波电交替在心脏性猝死预警中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周胜华

    心脏性猝死(SCD)迄今仍是威胁人类的重大健康问题,估计全球每年约300万例SCD发生.近期一项"十五"攻关项目研究推测,在中国每年发生54万例以上的心脏性猝死病例.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SCD常见的原因.

  • 平板运动试验检测T波电交替

    作者:张钲

    T波电交替(TWA)是指心律规整时体表心电图上同一导联T波形态、振幅、周期性出现逐搏交替变化,伴或不伴QT间期延长.心脏电交替是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的表现,经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T波电交替与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联系.

  • 应用T波电交替预警心脏性猝死在中国势在必行

    作者:曹克将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一个威胁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CD是仅次于各种肿瘤所致死亡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 缺血心电图拇指法则(52)

    作者:刘元生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电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心电图的表现有时十分隐袭,可引起漏诊.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拇指法则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和心电学者Marriott HJ于2008年提出的一种快速识别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新方法.

  • 尼加拉T波(51)

    作者:郭飞

    尼加拉T波是尼加拉瀑布样T波(Niagara falls T wave)的简称,因该T波的形态酷似美国尼加拉瀑布的马蹄形外观,2001年由哈佛医学院著名的Hurst JW教授为之命名.

  • 左房室间期

    作者:郭继鸿

    心脏同步性是保障良好心功能的重要因素,其包括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但以房室同步更重要,相关的研究更多.房室同步的心电图表现为心房P波与心室QRS波之间保持着良好的1:1传导关系及适宜的传导间期,房室之间这种电功能的良好同步性能转化为机械功能的良好同步性,终将能充分发挥心房在心室舒张期的机械性辅助泵作用.

  • 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15)

    作者:

    离子通道存在开放与关闭两种状态,由控制闸门决定,闸门的变化使通道开放或关闭的过程称为门控.一般情况时,离子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开放.由关闭转为开放的过程称为激活,由开放转为关闭的过程称为失活.

  • 离子通道(14)

    作者: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种特殊的亲水性蛋白质结构的微孔道,其跨越细胞膜的双层脂膜结构,进而能够沟通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流,是神经、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物质基础.

  • 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林荣;王凌;吴兵;洪美满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梗再灌注后心电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夹闭左室支方法制作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然后分为对照组和后适应组,观察两组家兔于再灌注前至再灌注2h期间的心电变化,并测定缺血前、再灌注前、再灌注结束时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缺血后适应组兔再灌注2h末Ⅱ、Ⅲ、aVF导联ST段平均抬高值低于对照组,而心肌再灌注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再灌注3h末CK-MB及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1h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而再灌注3h两组间MDA、SOD、GSH-PX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心律失常等心肌损伤指标,对心肌梗死起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再灌注早期氧自由基的活化,减轻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 Brugada综合征猝死预警新指标:碎裂QRS波

    作者:刘刚

    1992年,西班牙的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了Brugada综合征,该综合征多见于东南亚地区无心脏结构异常的年轻男性,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右胸导联(V1~V3)穹窿样ST段抬高(Ⅰ型Brugada波),其机制是由于编码钠通道的SCN5A基因异常使部分右室外膜细胞复极1相末INa+减小,Ito电流的相对增加,复极2相平台期全部或部分丢失,进而该部位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复极离散度增加,电位差异常增大而产生的.

  • 复杂双束支主干阻滞心电图精读

    作者:刘仁光

    双束支主干阻滞依双束支传导速度、阻滞程度、传导比例、是否同步可产生多种复杂的心电图表现;同一心电图表现可以是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不同程度的阻滞:同一双束支阻滞可由于心率变化或逸搏干扰出现不同的心电图表现.上述情况常给诊断带来困惑.现结合临床心电图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 双腔起搏器计时间期与心电图

    作者:许原

    双腔起搏器是在心房、心室各放置一根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和感知心房、心室的功能.因此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增加了一些间期,其功能也比单腔起搏器相对复杂.尽管不同厂家起搏器间期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功能类似,以下介绍双腔起搏器的几种主要间期及相关的心电图表现.

临床心电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