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心电学杂志

临床心电学

临床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림상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272
  • 国内刊号: 34-11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心电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郭继鸿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中的应用

    作者:王锐;郝应禄;郑丽凤;管洪;顾红梅;曾雁云;曹洪浩;刘建平

    目的 探讨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S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纳入342例经体检及门诊诊断为SB的患者,依据心率<50bpm(68例,占19.8%)及≥50bpm(274例,占80.0%)而分为二组,并按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症状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检查(DCG)、药物前后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 342例患者中检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58例,占16.9%,275例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占80%,窦房结伴房室结功能低下者9例,占0.02%.心率<50bpm及≥50bpm在窦房传导时间(SACT)无差异,而在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50bpm组迷走神经张力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随年龄增长,SACT、SNRT、CSNRT值越大,迷走神经张力渐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组其SNRT、CSNR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B中年龄越大,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年龄越轻,则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仍然是SB的主要原因.单纯SB的程度对于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无明显临床价值,需结合患者年龄,通过食道电生理检查评价,此检查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临床价值,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心率减速力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作者:吴丽华

    目的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心率减速力的检测对于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正常组:50岁~70岁无糖尿病患者100例,糖尿病组:50岁~70岁有糖尿病但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100例,全部做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集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的低频(LF)、高频(HF)、总体标准差(SDNN)、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夜间心率(NH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比:DC、AC、LF、HF、SDNN的均值均显著减低.结论 糖尿病患者随着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心率逐渐减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较非糖尿病患者机率增高.

  • 妊娠期妇女出现PR间期缩短的心电图分析

    作者:张妍;朱春宏;张渊;徐玉妹;陈明;贺亚玲;祁玉珍;赵莲蒂

    目的 比较初产妇和经产妇妊娠期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并探讨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71例妊娠期妇女,其中初产妇647例,经产妇424例,对其晚期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初产妇中39例出现PR间期缩短,经产妇中26例出现PR间期缩短,且孕中晚期的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结论 妊娠期妇女出现PR间期缩短为生理性改变,与年龄和妊娠次数没有关联,产后多恢复正常.

  • 162例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李春芳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变化的相关原因.结果 162例分别诊断为冠心病45例、糖尿病31例、脑血管疾病10例、高血压病28例、病毒性心肌炎29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心肌梗死9例、心肌病3例.患者长RR间期主要与房颤伴长RR、房早未下传、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室性逸博有关,房颤伴长RR是长RR间期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及时探查长RR间期的原因,可为临床诊治长RR间期患者提供参考.

  • 交替蝉联现象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张克宁;方爱娟;彭钰;张苏民;刘莹;胡华平

    目的 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更好地分析交替蝉联现象发生机制、条件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心电图47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交替蝉联现象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1例(45%)为窦性心律、26例(55%)为心房颤动、扑动.房性早搏二联律诱发交替蝉联12例(26%),短阵房速、心房颤动、扑动诱发交替蝉联35例(74%).在房颤、房扑组发作的心率、左房直径和房速组的比较无临床差异,而这两组分别和房早二联律组比较时发作心率、左房直径都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差异.结论 交替联蝉现象多发生于心率较快时.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多发现和分析诊断交替联蝉现象,掌握这种心电现象的机制,有助于准确诊断,避免误诊.

  • aVR导联ST段及QRS波时限改变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武求花;龚春;郭云霞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 aVR导联ST(STaVR)抬高及QRS波时限增宽对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探讨STaVR抬高(≥0.5mm)及QRS波宽度≥0.11s与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包括单支病变102例,左主干或多支病变63例.STaVR抬高及QRS时限增宽中,多支病变组发病率分别为82.54%、77.78%,单支病变组分别为17.65%、23.5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STaVR抬高及QRS波增宽对于预测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分别为82.53%、77.78%,83.35%、76.47%,以及82.42%、76.97%.结论 综合STaVR抬高及QRS波宽度的改变,有助于NSTE-ACS患者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初步诊断.

  • Lp-PLA2预测急性心梗患者PCI预后的价值

    作者:张振;王海斌;王国龙;陈月婷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0例.入院根据PCI术前检测Lp-PLA2水平分为高、低水平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高Lp-PLA2组在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分级比例、血肌酐(Cr)水平及冠脉病变支数高于低Lp-PLA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低Lp-PLA2组,6个月内预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行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 481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IS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博;徐宁;周纬;吴立荣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房颤(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IS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481例NVAF患者IS发生率14.55%,华法林使用率23.07%,INR达标率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龄(OR=3.003,p =0.003)、高血压(OR=1.953,p=0.016)、糖尿病(OR=2.153,p =0.007)、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OR=2.201,p=0.005)、左房增大(OR=2.128,p=0.007)、持续性房颤(OR=2.309,p=0.014)是IS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NVAF合并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左房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持续性房颤增加IS的发生率.本地区INR达标率极低.

  • 室早后心房起搏脉冲引起安全起搏1例

    作者:王永军;王竞

    患者男、85岁,因病窦植入起搏器6年,近期随访时的心电图可见频繁室性早搏(室早),室早后可见连续3个起搏脉冲信号(图1),患者并无不适感觉.随后将基础起搏频率从65ppm降到60ppm,原来室早后的3个连续起搏信号的现象消失(图2).

  • 一度房室阻滞合并房室干扰酷似三度房室阻滞

    作者:吴微;李亚林

    三度房室阻滞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部的传导能力异常降低,所有来自心房的冲动都不能下传引起房室分离.一度房室阻滞可能由于心房、房室结、希氏束或束支-浦肯野系统内的传导延迟,也可能由于一处传导延迟的组合引起[1].当一度房室阻滞发生房室干扰后图形千变万化,常常未引起心电图工作者的注意.本文就一度房室阻滞合并房室干扰酷似三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报道如下:

  • 成功抢救起搏电极导线拔除术后猝死患者1例

    作者:庞梦端;王宁;陈琦玲;李学斌

    患者男性,7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9年,发现囊袋感染4d入院.9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型起搏器,半月前因电池耗竭于外院行更换术,4d前发现起搏器囊袋突出体表,伤口渗液,无发热.既往史: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年.入院查体:心率64bpm,血压100/60mmHg,心界左大,心律不齐,无杂音,肺部、腹部未见异常.入院后检查:BNP 294 pg/ml,肌酐128umol/L,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肝功能、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 房室不良同步

    作者:郭继鸿

    传统心电图概念中,房室同步有着全或无的特点,或呈房室同步或呈房室分离.近年来对房室同步病理生理的新认识产生了房室不良同步的新概念.[定义]房室不良同步是指房室之间虽然处于同步状态,即每个心动周期中都是P波在前QRS波在后(房前室后),但要达到良好同步还需二者间有一良好的时间间期.当PR间期为120~200ms时佳,属于良好同步,其使心房辅助泵的作用达到佳状态(图1A).相反,当PR间期太短(<120ms)或太长(>200ms)时,将使心房辅助泵的作用部分丧失而称为房室不良同步.

  • 无辜性旁路

    作者:刘元生

    根据预激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心动过速发生的类型,存在着多种类型和多种名称的预激旁路,无辜性旁路则属其中一种.[定义]无辜性旁路(innocent bystander bypass tract)是指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时,该旁路仅仅参与房室间的前向传导,使部分心室肌“预先激动”,心电图存在有心室预激的表现,但该旁路并不参加心动过速发生时的折返环,旁路不是折返环的一部分.当旁路仅参与房室前传,而未参加折返环时称为无辜性旁路,其与旁观者旁路(bystander bypass tract)不同.

  • 负荷量:临床用好胺碘酮的关键

    作者:郭继鸿

    我在做学生时,很难记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因为它们有几十种.而现在我只把它们分为胺碘酮与非胺碘酮两类.——英国心脏协会主席Camm(图1)众所周知,胺碘酮做为一个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已30年.在30年的应用中胺碘酮不仅久盛不衰,而且还在不断推出应用的新特点、作用的新机制.在欧美国家,胺碘酮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量的1/3,而拉美国家竟高达70%.

  • 早复极的生理性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作者:但晴

    心电图早复极(又称早复极图型,Early reporlorization pattern,ERP)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15%,绝大多数都属于良性的心电图改变[1,2].早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rlorization syndrome,ERS)是指患者基础心电图有ERP,且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经常遇到心电图有ERP而无任何相关临床症状者,掌握早复极的生理性影响因素,初步识别良性早复极,是进一步进行ERS危险评估的基础.本文对ERP的生理性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加以简述.

  • 拜见久仰的大师:Scherlag教授

    作者:郭继鸿

    当我还是寒窗苦读的学子,也是我步入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初期,我就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Scherlag教授的崇拜者和粉丝了(图1).通过读他的文章我对希氏束电图有了初了解,并从此走进了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大门,还按照他指出的方法,我成功记录了希氏束电图,并完成了硕士及博士论文.他是我心中的指路明灯,是未曾谋面却又是真正的启蒙老师,他教会我如何做心脏电生理检查,是我崇拜的导师.从那时起,我心中为他树起了一座丰碑,也同时拥有了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着有一天我能亲眼见到让我膜拜的老师、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先驱与奠基者Scherlag教授.

    关键词:
  • 心肺复苏2015年指南与解读

    作者:刘元生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心肺复苏,患者就会死亡.我国心脏性猝死病例每年约54.5万.约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其中80%的猝死原因为室颤.心跳停止4 min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初级心肺复苏),并于8 min内进行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高级心肺复苏),则病人的生存率43%.因此,强调黄金4 min,通常4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 min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表1).

  • 心电轴新视野

    作者:鲁端

    心电图中的心电轴(cardiac electrical axis,CEA)系指某部位心肌(如心房肌、心室肌)除极或复极时总体综合向量和/或大向量的所在方位.在日常心电图检查时,QRS波的额面心电轴是一项重要的常规分析指标之一,该指标由Einthoven于1912年创立双极肢体导联和艾氏三角时期提出.近年来,如何拓宽心电轴的临床应用受到关注.

    关键词: 心电图 心电轴 P波律
  • 希氏束电图的记录与希氏束起搏

    作者:Benjamin J.Scherlag;李强

    希氏束电图的导管记录技术的问世奠定了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成为心脏病学一门新的亚学科的基础,本文将回顾希氏束电图记录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该技术的基础上,直到近出现的希氏束起搏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进展.这些新技术基于良好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基础,因应用导管技术实现永久性希氏束起搏是可行的.

临床心电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