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心电学杂志

临床心电学

临床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림상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272
  • 国内刊号: 34-11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心电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郭继鸿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急性心肌梗死伴碎裂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古萍;梁芳;张伟;谭念玲;沈春莲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QRSf)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AMI者,根据其入院3天内心电图有无QRSf,分为QRSf组(A组)和无QRSf组(B组),对比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各类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结果 A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RSf者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密切相关,QRSf可作为AMI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

  • 正常青年人心房除(复)极立体心电向量图分析

    作者:王庆茹;朱明星;刘仁光;张小霞;任淑珍

    目的 观测正常青年人心房除(复)极立体心电向量图特点,为立体心电向量图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例正常青年人(男、女各100例),按性别分两组,行心电图、向量图、立体心电图检查,并对立体心电向量图和平面向量图心房除极大向量振幅、心房复极Ta向量振幅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①青年人立体p环大向量振幅正常范围男性0.045~0.15mV、女性0.041~0.119mV,立体Ta向量振幅正常范围男性0.006~0.049mV、女性0.004mV~0.044mV,性别间均有显著差异(男性>女性,P<0.05);②立体p环大向量和Ta向量均大于各平面值,其中与H面差异有显著性(立体>H面,p<0.05).结论 立体p环大向量较平面向量图准确、简便,对心房肥大诊断优于向量图,在应用时应注意性别差异.

  • 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电图分析

    作者:马琼芬;潘懿坤

    目的 探讨2:1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2例2:1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酷似三度房室阻滞的12例心电图,根据三度房室阻滞诊断标准"房室分离且RR间期>2倍pp间期,心室率<50bpm,心房率<135bpm"均可明确诊断为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交界性逸搏;伴发室性早搏8例,房室早搏2例,ST-T改变4例.结论 伴有逸搏干扰的房室阻滞常使心电图复杂化,造成阻滞程度加重的伪象,易造成误诊,认真分析动态心电图有助于鉴别诊断.

  • 早复极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葵香;冯应君;张翠霞;吴丽华;王石英;王倩敏

    目的 了解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心率、导联分布、机体有氧活动量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5000例年龄在20~60岁的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ERS 169例,发生率3.38%a,其中男160例,发生率4.86%,女9例,发生率0.53%.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心率的增快ERS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轻度劳动强度者发生率2.33%,中度以上劳动强度者发生率4.90%,胸导联ERS发生率高于肢导联及肢导联+胸导联.结论 ERS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心率的增快而逐渐降低,劳动强度大者发生率也有增加趋势,ERS常见于胸导联.

  • 冠脉评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的相关性

    作者:林财威;张海澄;田江华;卢明喻;刘健;王伟民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种冠状动脉评分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007~2010年收治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探讨3种评分方法间的相关性.结果 301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Gensini评分和Leaman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56,ACC /AHA评分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13,ACC /AHA与Leaman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554,p<0.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种评分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心房复极波增大诱发房早与阵发房颤的关系

    作者:罗素群;李平;韦兴来;罗宇萍

    目的 探讨心房复极波增大诱发的房性早搏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对频发房早患者进行随访,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早前有心房复极波增大的为观察组,反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阵发房颤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发作时的临床诊断和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阵发房颤的发病率较高、发作阵次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分别为31.13% vs.18.92%,457 vs.376阵、(1967.34±1372)vs.(1251.28±1715.97)s;观察组患心肺脑疾病、高血压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较多,且多种疾病共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而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时的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房复极波增大预示心房电不稳定,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作者:徐梅;郝建华;陈静;魏兰萍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特点及其产生的机制.方法 1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手术前3天和手术后24h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测,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特点.手术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结果 125例先心病术前心律失常检出64例(51.2%),手术后心电图新发心律失常31例(24.8%),右束支阻滞及ST-T改变明显多于术前(p<0.01).结论 手术对心脏有一定损伤,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前增高;各类型先心病手术前后心律失常有各自特点;应充分认识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变化特点及其产生机制,以便能及时诊断和处置.

  • 正常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作者:杨晓云;左萍;刘鸣;樊静静;王铁锚;余彦;李莉;曾艳;吴杰

    目的 观察健康人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加速力(AC)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健康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其时间段不同而划分为昼间(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两个时间段.计算机自动测定其昼夜24h的DC、AC值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与频域指标(LF、HF);比较昼间和夜间不同时间段的DC和AC值,并观察昼夜24h的DC及 AC值与HRV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夜间的DC值与昼间相比明显增大(7.98±3.14ms vs.5.70±2.28ms,p=0.0004);夜间的AC值与昼间相比也有明显的差异(-6.88±3.32 ms vs.-8.85±3.90ms,p=0.0184).24h的DC值与心率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SDNN、RMSSD、LF和HF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4h的AC值与心率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SDNN、RMSSD、LF和HF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正常人的DC与AC值存在着昼夜变化规律,但两者的变化程度并不对等,主要以DC变化为主.DC可以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是一项可靠的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

  • 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及性别差异

    作者:李琦

    目的 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P波形态差异及变化规律.方法 测量900名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对半,分析P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 右胸导联心电图P波以直立和正负双相P波为主.V1导联直立P波的发生率明显多于正负双相P波的发生率(P<0.01).从V1~V6R直立P波的发生率依次减少,正负双相P波的发生率依次增多至V4R时,平坦、倒置P波的发生率逐导增多.从V1至V6R P波形态变化以均直立、均正负双相及由直立向正负双相的居多.直立P波振幅及正负双相P波的正相波振幅依次减小并变窄,负相波振幅依次增大并变宽,可直至出现平坦或倒置P波.性别差异:P波电压男性高于女性.男性直立P波发生率多于女性、女性正负双相P波发生率多于男性.V4R~V6R平坦及倒置P波的发生率女性多于男性(P<0.005).从V1至V6R导联P波形态变化均直立及由直立向正负双相的男性多于女性.由正负双相向倒置及由直立、正负双相、平坦向倒置趋势变化的女性多于男性.结论 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特征及性别差异,是常规18导联心电图应用必须掌握的一部分.

  • 心包囊肿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张蓉;杜丽珍;李顺琴

    患者男,20岁.因"胸部疼痛伴胸闷、心慌15天"入院.既往有肝包虫病史.入院体检:T36.4℃,R21次/分,P84bpm,BP120/80mmHg.入院查体: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正常,双肺语颤和语音传导正常,胸壁和肋骨无压痛.心界不大,心率:80bpm,心律齐.

  • 儿童阿米替林中毒致一过性Osborn波1例

    作者:黄志英;程宝金

    患儿女、5岁,因"误服阿米替林6h后抽搐4次"入院,入院时查体:T:37.6℃,脉搏:145bpm,呼吸:32次/分,血压:100/50mmHg,神志不清,颈软,无抵抗,呼吸促,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迟钝,唇周紫绀,轻度吸气三凹征,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降低.

  • 胺碘酮致获得性长QT及T波电交替1例

    作者:王涣超

    患者女、63岁,既往心房颤动伴脑梗12年,本次因失语2天入院.入院后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部分软化灶;心脏超声示:左室扩大,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给予20%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入院第20天,患者突发昏迷伴大汗,血压120/80mmHg,血糖7.3mmol/L,心电图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180hpm(图1A).给予胺碘酮150mg静推后继续静滴维持(剂量不详),12h后心电图示:交界性心律,心率58bpm,T波电交替,QT间期700ms(图1B);停用胺碘酮48h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2bpm,QT间期560ms.

  • 类左主干病变心电图患者猝死1例

    作者:陈琪;王禹

    患者男、67岁,因"活动后胸闷半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于半月前出现阵发性胸闷,每次发作持续2min,休息后可缓解,入院前3天每天凌晨5点左右出现胸痛,入院当天胸痛间断发作5h,胸痛完全缓解后查心电图(图1)示:Ⅰ、Ⅱ导联ST段水平下移0.05mm,aVR和V1导联ST段抬高0.05mV,V3~V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1mm,T波直立.

  • 左前分支阻滞伴右束支阻滞反文氏现象1例

    作者:廖耀云;陈建中;梁娟凝

    患者男、78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气促半月并晕厥1次"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图1为患者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R1~R5之间,PP间期620ms,频率97bpm,RR间期基本匀齐1160~1180ms,频率52bpm,QRS波时限140ms,呈左束支阻滞型,P波与QRS波无关,R6明显提前,其前有窦性P波,为心室夺获,随后激动在房室间呈2:1下传,周期性出现QRS波脱漏,R6~R8,P波规律出现,下传PR间期130ms,V1导联中R6呈rsR型,时限140 ms,电轴左偏-45°,R6呈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型,V1导联中R7呈rsR型,时限110 ms,电轴左偏-50°,R7呈不完全性右束支+左前分支阻滞型,V1导联R8呈rS型,时限80ms,电轴左偏-45°,R8呈左前分支阻滞型.

  • 婴儿巨大P波

    作者:赵笑春

    婴儿巨大P波是婴儿(包括胎儿)心电图P波的一种改变.[定义]婴儿巨大P波(giant fetal P wave)是指婴儿心电图P波振幅≥正常P波振幅的2倍,或P波时限≥120ms.[心电图特征]婴儿出生前或出生后,其心电图P波的振幅明显增高,增高的P波振幅≥正常婴儿期P波振幅上限的2倍,或≥同导联R波振幅的1/5,以及P波时限增宽≥120ms.

  • 阵发性房室阻滞

    作者:郭飞

    阵发性房室阻滞又称特发性、阵发性三度房室阻滞,是近年来临床及心电图新确认的一个独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这一病征的揭示将使更多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得以确诊.[定义]特发性、阵发性房室阻滞(Idiopathic parox-ysmal AV block)属于不伴结构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不详的特发性三度房室阻滞,因发生时心室率缓慢而常伴晕厥,并呈阵发性发作,给予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后可获根治.

  • 骞翮远翥共享盛筵——中国心律学会三十年华诞大会学术总结

    作者:田芸;吴寸草;高英;李学斌

    盛大隆重的"第十五届中国心律学大会暨中国心律学会成立三十年庆典"于2011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广大心律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企盼已久的心律学学术盛宴,来自国内外3000多位心血管病学者和专家出席了盛会.

  • 急性肺栓塞与急性右室梗死心电图分析

    作者:刘仁光

    急性肺栓塞是呼吸科常见急症.由于肺动脉栓塞程度、速度和肺小动脉痉挛情况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大,心电图表现多样是造成临床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当心电图表现有右胸导联ST段抬高,临床有胸痛和低血压(休克)时易误诊为右室梗死.现结合急性肺栓塞和右室梗死临床心电图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 QT间期动态性指标预测猝死

    作者:林治湖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心脏病引起、发生于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医院外或急诊室或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的死亡,其原因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心脏停搏或非心律失常性原因.北美和欧洲年SCD发生率为50~100例/10万人,美国年SCD人数达25~30万.

  • 急性心肌梗死按ST段改变分类有无临床意义

    作者:黄永麟

    长期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根据ST段抬高及ST段压低分成两类,并以此设计了多种临床研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影响深远.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著名的GISS及ISIS试验提出以ST段抬高与否作为溶栓疗法是否有效的临床依据,结论为ST段不抬高的用溶栓疗法预后不良,而对ST段抬高的病例有效.

  • 迷走神经干预对犬心房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杨春华;郁华;冉华中

    目的 心房电重构可导致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通过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来研究迷走神经对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10只成年犬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和阿托品阻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别测量心房电重构前后基础状态及迷走神经刺激下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和房颤易感窗口(VW).结果 ①阿托品应用前后基础状态下的ERP无变化.阿托品应用前后迷走神经刺激下的ERP变化明显;②心房电重构后ERP:基础状态及迷走神经刺激下,无论右心房还是冠状静脉窦远端测得的ERP与重构前(阿托品应用后)ERP相比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③VW的变化:阿托品应用前,迷走神经刺激下容易诱发房颤.阿托品应用后,心房电重构前后无论基础状态或迷走神经刺激均不能诱发房颤.结论 迷走神经阻滞能减轻心房电重构所导致的心房不应期缩短,从而抑制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诱发.

  • 窦缓伴长RR间期9.46秒1例

    作者:侯亚芹;雷丽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头昏、黑朦8个月"就诊,安静状态下易出现,持续数秒钟后好转,数天发作一次.曾于当地镇医院反复就诊,未明确诊断.静息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肥大.在我院门诊申请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窦缓伴全心停搏,阵发房颤伴长RR间期,窦房阻滞(二度Ⅱ型-高度),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频发房早伴短阵房速,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动态ST-T改变(大绝对ST变化是-3.3).

临床心电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