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중국의료기계신식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 影响因子: 0.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256
  • 国内刊号: 1006-6586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18号楼1101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部分项目检测中实际操作情况的分析

    作者:张志清;王建功;赵军辉

    本文对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部分项目检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了论述,并提供了一些实测经验.

  • 东软医疗乳腺CAD产品通过SFDA认证依靠自主创新再次打破垄断格局

    作者:

    2008年新年伊始,由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乳腺CAD(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产品获得了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认证,该产品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有能力研发、生产、销售更适合亚洲人特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AD产品.本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腺CAD--MammoCAD2.0产品通过SFDA认证对于东软医疗来说,还仅仅是个刚刚开始.

  • 生物芯片在聋病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赵智贤

    1 什么是生物芯片?在20世纪科技史上有两件事影响深远:一是微电子芯片,它是计算机和许多家电的"心脏",它改变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并已进入每一个家庭;另一件事就是生物芯片,它将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极大地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这是美国<财富>杂志对生物芯片的评价.什么是生物芯片,它为何一诞生就被赋予如此高的评价?它是如何制作的?它又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走近聋病患者的身边?

  • CMET2008直击医疗电子技术热点

    作者:

    全球领先半导体厂商现身CMET2008,凸显医疗电子半导体市场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疗超声系统正向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多功能,便携化发展,对模拟前端的接收电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系统对模拟前端的要求,从系统层面对相关的参数进行优化,集成VCA和ADC,降低VCA的参考输入噪声,集成CW切换矩阵功能,提供高性能的采样时钟,从而很好的满足系统需求,TI的技术专家将在CMET2008上就"医疗超声系统的优化与实现"进行精彩论述.

  • 西门子Artis zeego介入手术中的机器人血管机家族再添新成员

    作者:

    血管造影就是利用X射线技术和造影剂,清晰显示血管影像.西门子医疗07年底在北美隆重推出的全新Artis zeego血管造影系统为介入室和手术室开辟了全新的视角.Artis zeego系统采用了现代机器人技术,带来了空前灵活性,医师在术中将机架轻松定位显示复杂解剖结构.例如诊断肿瘤或血管疾病.慕尼黑大学医院在全球率先采用西门子这套全新的血管造影系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结构和选购

    作者:李延斌;孙志华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相互渗透,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分类也逐渐细化,而技术含量则各有特色,给医院选购带来困难,所以,要选择性价比高的仪器,必须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熟悉仪器的分类和结构,掌握仪器的核心技术和主要技术参数,综合分析,科学决策,才能选购到性价比高新机型.本文试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结构和选购作一简要论述.

  • 技术成果转化喜结硕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已在多个临床领域投入使用

    作者:严晓璐;叶慧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课题组经过长期研究和开发,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值得业界关注的是,该仪器将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用于强散射的人体组织,实现了组织氧饱和度绝对量、组织中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量的无创、连续、实时检测,使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3个生产此类产品的国家,基本上占领了国内市场.

  • 医工结合深入开展新生儿脑组织血氧检测的研究

    作者:刘云峰;腾轶超;李岳;周丛乐;丁海曙

    为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深入研究正常与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组织血氧变化问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密切合作十余年.自2005年起,合肥安恒光电有限公司又将这一技术转化为产品.本文介绍在医工结合、产学研结合的环境下,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化临床医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

  • 智能呼救器设计制作

    作者:张怀文;胡博

    本文设计制作了智能呼救器,用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需要紧急救助的高危人群,具有报警呼救和无线电发射功能.论文详细介绍了多功能智能呼救器的组成及软硬件没计.当携带者发病跌倒超过一定时间(1分钟)还未得到救助时,电路会自动示警,并向路人发出语音求助信号,同时向社区救助中心发出FM无线电求救信号,中心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就可及时前往抢救.

  •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实现及其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丹丹;丁海艳;刘云峰;周丛乐;丁海曙;叶大田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为脑功能监护仪(CFM)的输出结果,是连续脑电图记录的简化形式.aEEG操作方便,图形直观,容易分析,在临床上特别是新生儿脑功能监护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外从1969年起开始有商品机上市,而至今国内还未出现相关产品.本文介绍了aEEG的原理及其分类标准,并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在该方面的相关工作为基础,举例说明了aEEG在临床上的应用.

  • 多排螺旋CT的低对比度检测方法

    作者:陶颖;彭明辰;白玫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排CT比单排CT能根据我们的需求做出更多可能的图像,并可以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得到合适的图像质量,床速和病人X线剂量.这项研究,就是通过一个低对比度模块进行测试,比较图像质量,找到合适的扫描参数.我们发现图像的CNR的检测与图像的主观检测分数,即小对比度模块的清晰度有很大关联,当CNR为1.0、0.8、0.6时分别对应100%检测出5mm、7mm、9mm模块.并且,pitch值与重建层厚也与图像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 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体外反搏改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

    作者:朱苏航;贾连旺;杜永远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另4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缺血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两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反搏后,伴随的室性早搏亦随之减少(P<0.01),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能减少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及其持续时间,是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 第12届亚洲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议纪要

    作者:常永亨;韩德辉

    第12届亚洲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议(AHWP)于2007年10月26~27日在中国成都举行.有来自14个成员经济体的253位政府与企业代表、以及10个非成员经济体的52位代表,共计503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GHTF主席Larry Kessler先生及WHO技术官员John Fahlgren先生.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敬礼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医疗器械司司长王宝亭、王兰明等也出席了开幕式.在会议开幕式上,大会主席、来自马来西亚卫生部的Dr.Pillay博士欢迎并感谢所有参会代表,尤其感谢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会议在中国召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还感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及国药励展对本次会议的赞助和成功的组织举办.

  • 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四)

    作者: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

    5 对解决我国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问题的建议解决上述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受到现实和法规双方面的制约,而且缺乏器械使用以及相关的客观数据,这些制约在世界各国都同样存在.比如,美国FDA的CDRH小组在一个上市后医疗器械安全问题报告中,也提到美国同样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制约以及缺乏客观数据,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纵观相关文献以及重要报告,针对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建议都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国内如此,国际上如美国、英国、欧盟等也并非例外.

  • 介入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刘道志;罗七一;常兆华

    介入医疗器械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医疗器械领域,采用介入医疗器械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代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心脑血管介入器械方面,以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为代表的介入器械已经在全世界获得广泛应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医学界认可,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发展迅速.在电生理介入导管方面,以射频消融导管治疗各类心动过速的技术也正得到普及.本文综述了以心脑血管介入器械为主的器械技术发展现状,对主要器械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不同起源部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及导管消融

    作者:孙育民;刘旭;王新华;施海峰;周立;顾佳宁;方唯一

    目的:评价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内不同起源部位的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精确定位17例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并回顾性分析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点,探讨二者的联系.结果:17例房速起源部位均获得精确定位并成功行导管消融.9例右心房起源房速包括上腔静脉房间隔侧1例,中上部界嵴1例,房间隔右侧3例,冠状静脉窦口内1例,希氏束旁2例,右心耳1例;8例左心房起源房速包括左上肺静脉2例,右上肺静脉1例,二尖瓣环2例,左心耳1例,房间隔左侧1例,无冠窦1例.V1导联P波负向者房速多起源于右心房;P波正向者,房速除起源于左心房外,尚可能起源于右心房上部、后部;P波等电位线者,房速多起源于Koch三角附近的相关解剖结构,如冠状静脉窦口、房间隔以及希氏束.结论局灶性房速常起源于肺静脉附近、瓣环、房间隔等心房内有特殊解剖结构的部位,心电图P波形态,尤其是V1导联可初步定位房速起源部位,而三维标测系统可快速对此作进一步精确定位,缩短导管消融及放射线透视时间.

  • 神经介入器具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建民;黄清海

    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一大疾病.微创的神经介入治疗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学更新极大的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本文对神经介入器具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 颈动脉支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赵振心;刘道志;罗七一

    颈动脉支架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疾病的主要有效手段,并得到了大规模的临床应用.本文对颈动脉支架的治疗方法、产品设计特点、研究现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 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9月随访研究

    作者:阴赪茜;李志忠;张京梅;王苏;刘彤;陶英;孙涛;阙斌;赵战勇;刘巍;宋艳东;卢辛;王茜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及主支及分支血管均植入药物支架(Stent/Stent)和主支血管植入药物支架、分支血管球囊扩张(Stent/PTCA)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我中心因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自身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242例,248处病变.分叉病变的标准根据Lefevre的标准进行分类,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直径均大于2.5mm.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105例(42.3%),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70例(28.2%),回旋支/钝缘支42例(16.9%),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31例(12.5%).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28例, "T"型支架置入23例;Reverse T支架置入25例,改良"Y"型支架置入3例;对吻支架置入11例:"V"型支架置入1例和Culotte技术置入5例.其余152例(64.7%)使用cross over技术,共植入药物支架384枚,其中Firebird支架(上海微创公司)327枚,占84.5%.术前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及波力维,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用药氯吡格雷75 mg/d至少服用6个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及9个月内的MAcE事件(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靶血管重建术).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无死亡,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所有病例均完成了9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心源性死亡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例,再发心绞痛13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7.4%.118例完成9个月的造影随访,随访率为44.5%,其中双药物支架组51例,主支支架组67例.11例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双药物支架组5例,主支支架组6例,发生率分别为9.8%和9.0%,P>0.05,总再狭窄发生率为9.2%.其巾2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成功实施再次行介入治疗.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支口径≥2.5 mm的分叉病变,采用DES治疗是安全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满意.两组即刻效果、长期再狭窄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进展与覆膜支架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聂红林;刘道志;罗七一

    回顾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手术的发展,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总结腔内修复术仍然存在的临床问题,提出未来腔内修复术器械的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国产化机会与挑战

    作者:刘道志

    微创介入医学技术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微创介入医学技术是20世纪末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这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尤为突出.微创介入手术及相关精密医疗仪器的出现,使2001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1980年下降了40%,是医学的巨大进步."微创、无痛、舒适"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的医疗理念,而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符合这种医疗理念,成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因而微创介入医疗作为一种崭新的手术方法,以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手术范围几乎涵盖了心血管、脑血管、癌症、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等学科.微创介入技术一方面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疾病,提供一种创伤较小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使一些传统手术难以处理的疾病得以完满解决,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因而专家预测21世纪微创介入技术会取代外科手术,在很多领域成为一项主要治疗手段.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