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전염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680
  • 国内刊号: 31-136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5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翁心华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的胃黏膜病理改变

    作者:黄磊;周先志;赵景民;吴昊;金瑞;孟昕;潘登

    目的 评价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HIV感染者36例,根据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HIV感染无症状者和AIDS患者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在胃黏膜中的表达,以直线回归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随着疾病的进展,HIV感染者胃黏膜腺体萎缩和间质增生逐渐加重,而黏膜中浸润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并普遍存在淋巴细胞噬黏膜腺体现象.HIV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胃黏膜内CD4~+T淋巴细胞呈负线性相关(r=-0.336,P=0.01),全血CD4~+T淋巴细胞与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762,P<0.01).结论 HIV感染后,患者胃黏膜组织出现多种病理改变,并随着病程阶段的进展而加重,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即是这种改变的具体体现.

  • 小儿伤寒合并瑞氏综合征十例报道

    作者:李传秀;郑铁兵

    伤寒并发症增多及种类不断增加已成为近年来伤寒的一个特点.国内报道伤寒并发症发生率为24%~88%,且种类多达36种 ~[1],许多患者以并发症为主要症状.瑞氏综合征是伤寒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早期积极综合治疗预后较好.现将我们于1997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0例小儿伤寒合并瑞氏综合征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李凌华;唐小平;贾卫东;蔡卫平;陈万山

    目的 探讨影响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预后的因素.方法 165例经病原学确诊的AIDS合并PSM患者.根据预后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5个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AIDS合并PSM患者中,生存组121例,死亡组44例,病死率为26.7%.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AIDS合并PSM预后的因素包括皮疹、细菌和(或)其他真菌性肺炎、CMV感染、败血症、肾功能损伤、PLT减少、Hb、CD4~+T淋巴细胞计数、Alb、伊曲康唑(ITR)序贯疗法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多因素分析显示,去除各因素之间相互混杂的影响,筛选出细菌或其他真菌性肺炎(OR=6.539;95%CI 2.312,18.498)、败血症(OR=15.307;95%CI 1.473,42.462)及PLT减少(OR=7.763;95%CI 2.658,22.675)是AIDS合并PSM死亡的危险因素,而ITR序贯疗法((OR=0.088;95%CI 0.013,0.611)与HAART(OR=0.084;95%CI 0.026,0.269)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合并细菌或其他真菌性肺炎、败血症与PLT减少是AIDS合并PS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ITR序贯疗法和HAART则可减少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 591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实验室分析及分类管理治疗

    作者:郑礼林;潘家华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在4至7月份发生,多发生在婴幼儿.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CoxA)16型为常见 ~[1].196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首次分离出EV71且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 ~[2],EV71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十多次暴发与流行 ~[3-6].我国1981年在上海先发现本病,此后各省市均有报道 ~[7].

    关键词: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及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沈军;朱启镕;俞蕙;王晓红

    目的 了解上海部分地区全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原谱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933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1月至12月ALRTI住院患儿,负压吸取咽部以下深部痰液1~2 mL,作细菌培养,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A、B型流感病毒(IFV),1、2及3型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偏肺病毒(hMPV)RNA及支原体和衣原体DNA.结果 992份ALRTI儿童痰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225份,病毒检测阳性316份,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分别是74份与31份,混合感染标本118份,总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53.9%.RSV阳性标本268份,为重要的感染病原,冬季为RSV感染高峰,3月龄以下儿童检出率为36.4%,3足月到6月龄以下儿童检出率为49.5%,2岁以下儿童占92.5%.RSV阳性标本中,79.5%的患儿有喘息表现.330份7种常见病毒检测阴性标本中,hMPV检出率为2.1%,患儿均无喘息表现.检出大肠埃希菌40株、肺炎克雷伯菌33株、肺炎链球菌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分别为17株和16株、卡他莫拉菌布兰汉亚种16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为主要的致病菌.975份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6%和3.2%.结论 RSV仍为儿童ALRTI主要的病原,尤其在2岁以下儿童.RSV感染易表现为儿童喘息发作,冬季为流行高峰.2007年hMPV流行强度较弱.上海部分地区仍有40%以上ALRTI患儿感染病原未明.

  • 胸腺肽序贯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张长;刘雪峰;凌乔;毛文忠;颜鸣鹤

    近年来联合、序贯抗HBV治疗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1-4].自1999年起,我们观察了单用拉米夫定和联用胸腺肽抗HBV的疗效,发现序贯治疗效果较好 ~[5],为整体评价拉米夫定的长期疗效,现将停药后随访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婴儿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家骅;黄瑛;周水珍;俞蕙;王晓红;李莉;纪元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osis marneffei)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在我国,由邓卓霖于1984年首次报道 ~[1],此后在广西、广东、湖南、香港共有几十例的报道.由于该病文献报道较少,婴幼儿病例尤其少见,许多医务人员对此病缺乏认识,常造成误诊,现将确诊的1例婴儿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介绍如下.

    关键词:
  •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沛;何永贵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之一,虽表皮葡萄球菌等机会致病菌近年有上升趋势,但国内大多数报道新生儿败血症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且其病死率达12.0%~20.5% ~[2],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诊断金标准是血培养,但阳性率低,报告等待时间长.本研究通过原位杂交法检测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吞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针对细菌核糖体16S rRNA,设计特异性DNA探针,8 h内可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 低水平病毒载量长期不进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遗传分析

    作者:陈伟烈;唐小平;唐漾波;魏绍静

    目的 分析低水平病毒载量长期不进展(LTNP)HIV-1感染者HIV-1的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套式PCR、终点PCR和序列确证分析等技术对5例低病毒载量LTNP HIV-1感染者不同随访时间点HIV-1前病毒enw基因c2-v3-c3区域和gag基因p17区域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点内以及不同时间点与用于分析的早时间点之间上述两个基因区域的基因多样性和基因离散率,依据基因离散率计算基因的进化率,统计学分析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结果 5例患者在21个随访时间点共获得115条c2-v3-c3序列和173条p17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不同患者的序列分开,同一患者的序列特异地聚集,序列质量可靠.5例患者env基因c2-v3-c3区域不同时间点基因多样性为0~6.38%,平均为2.1%,病例1、3和5基因多样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r=0.7257、0.4954、0.3288),病例2和4基因多样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r=-0.3759、-0.5028);基因离散率为0.1%~6.5%,平均为2.9%,除病例1外,基因离散率均随感染时间间隔的增加逐渐升高,进化率分别为每年每位点-0.13%、0.81%、0.09%、0.14%和0.16%,平均为0.21%.gag基因p17区域基因多样性为0~2.5%,平均为1.2%,基因离散率为0.2%~2.7%,平均为1.4%,除病例3基因多样性和基因离散率随感染时间或时间间隔的增加下降外,其余病例均随感染时间或时间间隔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进化率分别为每年每位点0.087%、0.064%、-0.014%、0.081%和0.087%,平均为0.061%.结论 低水平病毒载量LTNP HIV-1感染者HIV-1有复制能力,病毒基因维持较低水平的进化;HIV-1 env基因变化的程度大于gag基因.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年随访结果

    作者:邓俊;王娟华;陆忠华;秦菲;黄利华;陈卫

    目的 了解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转归情况.方法 对168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组织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的动态观察研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5年随访期间.168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有23例出现乙型肝炎活动,占13.7%,其中肝脏病理有明显炎性反应(≥G2)者乙型肝炎活动率为24.1%(21/87例),而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为G0~G1者活动率为2.5%(2/8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8,P<0.01).43例感染者行2次肝组织活检,原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病理炎性反应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在小范围内波动.45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HBeAg年转阴率为5.4%.14例HBsAg转阴,年转阴率为1.67%.结论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活动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密切相关.

  •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

    作者:韩国荣;方之勋;赵伟;王根菊;王翠敏;唐迅;岳欣

    目的 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 拉米夫定组57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6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个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数据行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3.3%,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7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DNA均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10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

  • 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定量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疗程的关系

    作者:李菲菲;任万华;主余华;张娇

    细胞外HBV 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rcDNA)分子,其两条链均不闭合.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是一种不断折叠而形成的超螺旋结构DNA分子,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 ~[1].在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单纯依靠监测外周血HBV DNA远不够.本研究对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定量分析肝组织中HBV cccDNA,同时检测肝组织及血清HBV DNA,探讨其相互关系,为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确定治疗终点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福氏志贺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qnr基因的检测

    作者:熊自忠;李睿;王鹏

    目的 了解福氏志贺菌中qnr基因的分布.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26株福氏志贺菌的qnr基因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qnr基因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随机引物PCR法(ERIC-PCR)进行qnr基因阳性菌株同源性检测.结果 26株福氏志贺菌中,qnrAl、qnrS1和qnrS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30.8%、11.5%和3.8%;qnr基因阳性菌株对氯霉素、奈啶酸耐药.对诺氟沙星、哌拉西林耐药或中介;部分菌株对头孢唑啉、阿米卡星、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ERIC-PCR电泳图谱型显示.2株qnrAl基因阳性菌株属于同一谱型.结论 福氏志贺菌中存在qnr基因阳性菌株,部分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现象,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 依达拉奉对朊粒蛋白106-126诱导分化后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永惠;张黎明;张维娜;张宁

    目的 从细胞凋亡改变程度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朊粒蛋白(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寻找更有效的朊粒病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表达,caspase-3/CPP32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3活性.不同剂量依达拉奉组和各对照组同一时间点采用t检验.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空白对照组中,94.5%为正常细胞;经100μmol/L PrP106-126处理后.损伤细胞达82.1%,其中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占21.2%,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占60.9%;给予30及60μmol/L依达拉奉处理后,凋亡、坏死细胞分别下降至31.8%和15.2%.当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PrP106-126肽段处理72 h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36.1%.而加依达拉奉则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15、30、45和60μmol/L依达拉奉作用下,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对照组的47.3%、73.3%、94.1%和97.3%.依达拉奉能增强Bcl-2的表达,但抑制Bax的表达.PrP106-126肽段感染分化后的PCI2细胞,Caspase-3活性增至空白对照组的(397.21±5.63)%,15、30和60 μmol/L依达拉奉处理后,Caspase-3活性分别降至(170.12±5.01)%、(120.67±6.02)%和(100.21±8.04)%;Western印迹也证实依达拉奉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aspase-3活性.结论 依达拉奉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细胞凋亡.

  • 突变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克隆及表达

    作者:张洪勤;李佩珍;应俊

    目的 克隆并表达发生长片段缺失的HBV核心蛋白(HBV-C)基因,并对其进行DNA序列、蛋白质结构和抗原性分析.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1株野生型HBV基因组中扩增得到发生长片段缺失的HBV-C基因,克隆至pUCm-T质粒,进行测序、同源性比较和蛋白质结构分析;再将基因编码区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含HBV-C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并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PCR扩增出的HBV-C基因长度经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缺失了220 bp至317 bp之间的98个碱基,造成从第74个氨基酸起发生移码突变并失去了抗原性.结论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发生长片段缺失的HBV-C基因.

  • 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检测方法的进展

    作者:杨松;成军

    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的不断推广应用.变异导致NA耐药问题日渐凸显.基因型耐药是指在应用NA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体内检测到经表型分析证实与NA耐药相关的基因变异;而表型耐药是指通过体外病毒复制系统证实变异HBV对NA敏感性降低 ~[1].NA耐药患者会出现病毒学突破以致病情恶化,如何早期准确地检测HBV耐药变异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NA耐药检测方法进展迅速,现就基因型与表型耐药的检测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西尼罗病毒病研究进展

    作者:方美玉;任瑞文;刘建伟

    西尼罗病毒病是由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虫媒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皮疹,同时伴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表现为头痛、高热、眩晕、严重肌肉乏力、震颤、麻痹、惊厥、意识障碍、昏迷等.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又添新成员——《中国临床营养》更名为《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作者:

    关键词:
  • 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胆道曲霉病一例

    作者:宗晓福;刘云霞;王琴;王轩;李桂梅

    患者男,55岁,因反复疲乏、纳差、尿黄2年余,加重2个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Hg(1 mm Hg=0.133 kPa).皮肤重度黄染,见皮疹、皮下出血点及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及,莫菲征阴性,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入院时血WBC 3.6×10~9/L,中性粒细胞0.801,T Bil 561.0μmol/L,DBil 364.2 μmol/L,Cr 329μmol/L.入院后经抗感染、支持治疗无效.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入院第29天在我院肝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术后予以抗感染、抗排异、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病情渐缓解.移植后19 d肝穿刺活检病理示正常肝组织.

    关键词:
  • 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无菌性跟腱炎一例

    作者:黄梅竹

    患者女,43岁.因发热、腹痛、脓血便3 d入院.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体格检查:体温37.8℃,心肺无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5~7次/min.血W13C 14.7×10~9/L,中性粒细胞0.803,淋巴细胞0.280;粪常规:黏液脓血便,脓细胞10~12/高倍视野,红细胞4~6/高倍视野;粪培养有志贺菌生长.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入院后给予环丙沙星0.4 g静脉滴注,1次/d.次日体温正常,腹痛消失,大便次数减少且外观呈黄色软便.入院第3天,在患者右侧手臂静脉滴注环丙沙星约15 min时,体温逐渐升高,达37.6℃,未做特殊处理.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