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전염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680
  • 国内刊号: 31-136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5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翁心华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凝集素样黏附素3基因表达水平与小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可可;邓琦;张坚磊;陈锦艳;江嫣雨;邢艺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黏附素3(als3)基因表达水平与小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送检的白念珠菌55株,依als3基因表达水平分为高、低als3基因表达组.C57小鼠3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表达组15只、低表达组10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采用腹腔埋置静脉导管和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动物模型;饲养2周后取出导管,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成膜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导管冲洗干净后观察其生长情况;实时定量PCR法分别于导管取出后12、24和48 h时检测als3基因表达情况.计量资料行t检验,率的计较行卡方检验.结果 体外实验高表达组菌株有11株(11/15)形成生物膜,低表达组仅有1株(1/10)形成生物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5).小鼠体内实验,als3基因高表达组2只小鼠死亡,8株(8/13)形成生物膜,低表达组仅2株(2/10)形成生物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 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高表达组白念珠菌细胞膜增厚、线粒体增多.als3基因高表达组导管取出培养,9株(9/13)有菌落生长,低表达组5株(5/10)有菌落生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 P>0.05). als3基因高表达组的白念珠菌als3基因表达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逐渐下降,而低表达组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两组各时间的als3基因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7、10.3和9.2,均P<0.01).结论 als3基因高表达的白念珠菌更易于体内形成生物膜.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原发耐药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刘敏;李奇穗;谭顺;袁婧;刘原杰;陈耀凯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常见抗结核药物原发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19例临床资料,根据抗结核治疗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抗结核药物原发耐药发生率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初治/复治、肺结核分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9例患者完成药物敏感试验,38例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象,占31.9%;其中单耐药14例(11.7%),多耐药9例(7.6%),耐多药8例(6.7%),广泛耐药7例(5.9%).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耐药率高(22.7%,28/119),二线抗结核药物中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耐药率高(11.0%,14/119).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与>50/μL比较,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461);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与>100/μL比较,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2,P=0.420).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总体耐药率为64.0%,高于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的27.6%.结论 重庆地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发生率较高,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率高于继发型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耐药无相关性.

  • 郑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陈昭云;吴孔菊;孙燕;赵清霞;李超锋;徐丽霞

    目的 评价郑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二线抗病毒治疗效果,为长期开展艾滋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接受二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228例,按分层等比例抽样法随机抽取同期实施一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 RNA载量进行分析.采用x2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线抗病毒治疗组228例,男137例,女91例;对照组248例,男176例,女72例.二线抗病毒治疗患者平均治疗(39.5±18.8)个月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由治疗前的(274±200)/μL上升到治疗后的(476±261)/μ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35.7±14.7)个月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由治疗前的(251±199)/μL上升到治疗后的(470±233)/μ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0,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和0.26,均P>0.05).治疗期间,实施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免疫学失败发生率为9.6%(22/228),对照组为12.9%(32/2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1,P>0.05).实施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病毒完全抑制率为83.3%(190/228),对照组为88.7%(220/2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881,P>0.05).结论 二线抗病毒治疗和一线抗病毒治疗具有同等疗效,一线治疗失败后及时更换二线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抗病毒治疗成功的关键.

  •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俊利;尚佳;李威;宁会彬;何佳;吴亚男

    目的 比较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PIVKA-Ⅱ和AFP检测试剂盒,分别对72例治疗前的HCC患者(HCC组),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CHB患者(CHB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PIVKA-Ⅱ和AFP的检测效能,并确定PIVKA-Ⅱ检测HCC的临界值.比较 PIVKA-Ⅱ和AFP 检测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HB组、肝硬化组及HCC组的 PIVKA-Ⅱ水平分别为14.36、11.21和329.88 mAU/mL,HCC组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U=342.50,P<0.01),肝硬化组和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81.50,P>0.05).HCC组患者PIVKA-Ⅱ在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B期、C期的水平分别为22.13、345.46、13 057.72 mAU/mL,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期比B期:U=119.0,P<0.01;B期比C期:U=158.0,P<0.01).以约登指数确定PIVKA-Ⅱ的阈值(cut-off)为30.01 mA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和1.000;PIVKA-Ⅱ和AF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0和0.964,ROC曲线下面积(AUC)大(0.930,95%CI为0.852~0.974),明显高于单一应用PIVKA-Ⅱ的0.892(95%CI为0.834~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3,P<0.01).结论 血清PIVKA-Ⅱ的检测效能明显高于AFP,在临床工作中联合AFP检测可以提高HCC检出率,且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关键词: PIVKA-Ⅱ 肝细胞 诊断
  • 甲磺酸莫非赛定抑制HepAD38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转录活性的研究

    作者:董晓琴;张英俊;任青云;李静;李勇;陈允甫;王贵强;赵鸿

    目的 初步探索HBV核心蛋白抑制剂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JHS)抑制HBV复制的机制.方法 以HepAD38细胞为研究模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浓度GLS4JHS,作用下细胞内前基因组RNA(pgRNA)和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水平的变化;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cccDNA微染色体上招募的核心蛋白及宿主组蛋白的变化.结果 随着GLS4JHS浓度的增加,cccDNA和pgRNA的量依次减少;当药物浓度为400 nmol/L时,两者分别下降了94%和84%.同时,GLS4JHS可以降低结合于cccDNA微染色体的核心蛋白量以及乙酰化组蛋白量.结论 GLS4JHS通过抑制cccDNA微染色体与HBV核心蛋白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结合,降低cccDNA的转录活性,减少转录生成的pgRNA,从而降低HBV DNA的合成.

  •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自然史阶段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作者:陈明胜;欧旸;甘巧蓉;吕旭江;李孝楼;陈立

    目的 探讨CHB患者在不同自然阶段时血清HBsAg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建立一种基于HBsAg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接受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145例,其中HBeAg阳性73例.比较在不同自然史阶段以及不同HBeAg状态下患者HBsAg和HBV 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评价基于HBsAg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肝纤维化判别函数的预测价值.统计学处理采用ANOVA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CHB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激活期的血清HBsAg分别为(4.29±0.69)、(3.56±0.61)、(3.22±0.64)和(3.54±0.50) lg IU/mL(F=16.72,P<0.01);HBV DNA分别为(8.48±0.58)、(6.69±1.44)、(3.80±0.59)和(6.21±1.06) lg拷贝/mL(F=76.73,P<0.01).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G1、G2、G3、G4时的HBsAg分别为(4.44±0.65)、(4.00±0.72)、(3.74±0.62)和(3.28±0.50) lg IU/mL(F=9.198,P<0.01);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S1、S2、S3、S4时的HBsAg分别为(4.55±0.54)、(4.04±0.89)、(3.59±0.63)和(3.34±0.50) lg IU/mL(F=10.66,P<0.01).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91,95%CI:1.013~1.175)和HBsAg(OR=0.190,95%CI:0.066~0.542)是HBeAg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肝纤维化判别函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高于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0.749)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0.763).结论 血清HBsAg水平在CHB不同自然史阶段存在明显差异,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而降低,以HBsAg定量建立的无创肝纤维化模型可以初步判断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恩替卡韦治疗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

    作者:徐云芳;刘兴祥;赵云;王莉娟;堵妍;苏兆亮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治疗的基因C型CHB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对早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 91例HBV DNA≥1×105拷贝/mL的基因C型CHB者服用ETV 0.5 mg/d 10~13 d.选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PLR及其他单个因素与病毒降低幅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病毒学应答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PLR对ETV治疗的基因C型HBV感染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 ETV治疗10~13 d后,91例CHB者的病毒载量较基线下降幅度≥1×lg拷贝/mL的有89例,下降幅度≥2×lg拷贝/mL的有65例,HBV DNA<500拷贝/mL有4例;病毒载量下降幅度与基线PLR水平呈正相关性(r=0.235 09, P<0.05),调整了年龄、性别、HBeAg和治疗天数的影响后,病毒载量下降幅度与基线PLR水平仍存在相关性(r=0.220 26, P<0.05).包含年龄和基线AST、HBV DNA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95%CI为0.660~0.859, P<0.01),加入PLR后模型AUC为0.780 (95%CI为0.685~0.875,P<0.01).结论 PLR对基因C型CHB者使用ETV抗病毒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高基线PLR水平预示着较好的病毒学应答.建议临床在CHB抗病毒治疗中增加PLR指标的监测.

  • 2006年至2010年天津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邵丽丽;展小飞;孔杰;赵乐然;齐蔓莉;王惠平;王树椿;刘全忠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药的治疗效果及其5年的变化.方法2006年至2010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确诊的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经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治疗后并完成3次随访的患者2 809例,用科克阿米蒂奇趋势检验方法分析4种抗菌药物随着时间推移治疗效果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6至2010年,阿奇霉素的治愈率分别为76.70%(79/103)、74.19%(92/124)、74.13%(106/143)、71.43%(100/140)和70.77%(92/130);米诺环素分别为75.31%(61/81)、64.67%(97/150)、66.53%(159/239)、65.05%(188/289)和63.03%(104/165);莫西沙星分别为88.82%(167/188)、86.23%(119/138)、82.96%(185/223)、81.19%(233/287)和81.03%(158/37);克拉霉素分别为82.93%(34/41)、80.49%(33/41)、79.25%(42/53)、78.18%(43/55)和75.00%(18/24).科克阿米蒂奇趋势检验示莫西沙星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治愈率呈明显逐年下降趋势(P<0.05),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和克拉霉素的下降趋势不明显(均P>0.05).结论 莫西沙星的治愈率较高,但有逐年降低的趋势;阿奇霉素次之,米诺环素治愈率较低,但较稳定.克拉霉素病例数少,尚待观察.

  •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的影响

    作者:沈华江;丁丰;王志炜;孙芳;俞亚峰;王剑钢;周建康;许文芳;李水法

    目的 通过开放、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替比夫定(LDT)及恩替卡韦(ETV)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绍兴市立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确诊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70例患者以1∶1分为LDT治疗组85例(600 mg/d)和ETV治疗组85例(0.5 mg/d),疗程36个月以上.LDT治疗组按照路线图优化管理,两组应答不佳或耐药患者采取加用口服ADV 10 mg/d优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前后临床效果、血清肌酐、eGFR变化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36个月时,LDT组和ETV组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情况相似.LDT组患者治疗24个月和36个月时血肌酐分别为(74.25±22.98) μmol/L和(70.72±24.75) μmol/L,较基线的(83.09±17.68) μmol/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1和3.145,均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36个月时,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1,P=0.001).LDT组治疗12、24和36个月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76、8.297、10.629,均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24和36个月时,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84和15.019,均P<0.01).64例患者基线时肾功能轻度受损,其中LDT组34例,ETV组30例;LDT组基线时肾功能轻度受损患者治疗后12、24、36个月eGF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98、10.191、14.378,均P<0.01);而ETV组治疗36个月eGF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8,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和36个月时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优化治疗组在治疗24个月和36个月时eGFR与ETV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DT和ETV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LDT相比于ETV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肝硬化患者腹水中检出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一例

    作者:姜飞;王霞;王莹宇;康海全;张丽;杨荣胜;顾兵;邓丽华

    患者男,52岁.因"发现HBsAg阳性19年,腹胀2个月余"入院.2年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肝硬化、腹水,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肝Ⅶ段异常强化灶,考虑肝癌可能,后多次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自体细胞免疫治疗(CIK).3个月前出现反复发热、腹泻,予保肝、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近2个月患者感腹胀.体格检查:体温35.8 ℃,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左侧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关键词:
  • 布鲁菌病合并多种泌尿系统表现一例

    作者:刘培;张凤娟;牛庆慧;杨玉玲;张晗;边城

    患者男,山东青岛胶州人,54岁,因"反复发热伴腰痛、尿频4个月",于2014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39.6 ℃,伴寒颤、腰痛、尿频,伴全身酸痛、乏力、多汗,无头痛、腹痛、咳嗽.服用退热药物体温可下降,后又复升,患者多次于当地诊所及当地中医院治疗,症状无改善,3个月前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尿蛋白++,不除外肾炎,给予相关治疗(具体不详),患者仍反复发热,2个月前患者尿频加重,并出现右侧阴囊肿胀,右侧睾丸疼痛,于当地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查血常规无异常,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40.44 mg/L,红细胞沉降率44 mm/1 h.

    关键词:
  • 丙型肝炎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后发生溶血性贫血一例

    作者:李旭;郭晓林;季慧范;牛俊奇;高普均

    患者女,63岁.因发现HCV RNA阳性8个月,乏力、面黄、目黄十余天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体格检查时发现丙型肝炎病原学阳性,病毒载量升高(1×105 IU/L),分型不详,后规律应用α干扰素300万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 000 mg/d口服,约2个月前常规复查时发现Hb下降,利巴韦林减量至800 mg,1周后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改善,Hb下降至80 g/L, 停用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后未复查血常规,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双下肢乏力,活动后明显,门诊以慢性丙型肝炎、乏力待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

    关键词:
  • 阿德福韦酯连续7年治疗中达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乳腺癌化疗致病毒再激活一例

    作者:陈正言

    患者女,45岁,农民.因乏力,食欲不振于2008年5月来院就诊.体格检查: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检查正常;腹平坦、软,肝肋下2 cm,质Ⅱ度,脾脏不大.白细胞、红细胞计数,Hb,血小板计数均正常.TBil、白蛋白、球蛋白正常,ALT 245 U/L,AST 150 U/L,γ-GT 95 U/L.甲胎蛋白(AFP)阴性.B超提示慢性肝病.HBsAg>225 μg/L(正常参考值0~0.5 μg/L)、抗-HBs 0、HBeAg 3.05 IU/mL、抗-HBe 0、抗-HBc 2.92 IU/mL,HBV DNA 4.9×105拷贝/mL.考虑为HBeAg阳性CHB,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因家庭经济拮据,根据患者本人及家属意见,应用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抗病毒(10 mg/d)治疗配合甘草酸制剂口服.

    关键词:
  • 母婴乙型肝炎垂直传播影响因素与孕期抗病毒治疗进展

    作者:何京;陈友鹏

    全球约有2.4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20%~30%进展至肝硬化、肝癌等相关并发症,每年约有超过65万人因此而死亡[1].我国是HBV感染的中度流行区,2006年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即约有9 300万人[2],其中CHB患者约有2 000万[3];2014年全国1~4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32%[4].CHB患病率与感染年龄呈负相关,6岁以下感染HBV儿童为CHB危险人群;在婴幼儿患者中,在出生第1年内感染HBV的患儿有80%~90%的发展为CHB,约有1/4的慢性HBV感染者发展至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而死亡[1].HB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依然紧迫.本文就近年来母婴HBV垂直感染发生、影响因素及其抗HBV治疗策略和药物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EB病毒DNA检测应尽早实现标准化

    作者:高卓;王旖旎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4型疱疹病毒,除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EBV-LPD)、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外,还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 syndrome,CAEBV)、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和EBV相关T淋巴细胞淋巴瘤(Epstein-Barr virus genome-positive T-cell lymphoma)、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有关[1].此外,有研究表明,EBV DNA<1×105拷贝/mL的患者和EBV DNA>1×105拷贝/mL的患者相比,高拷贝数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有研究显示,EBV DNA水平的下降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而儿童EBV感染具有自限性,部分EBV DNA阳性的儿童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可以转阴,定量检测EBV DNA对儿童患者也不可缺少.因此,EBV检测对于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监测和不良预后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吕荣菊;王厚伟;吴清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cial virus, h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是一种中等大小,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15 222个核苷酸组成,主要编码10种蛋白.hRS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婴幼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hRSV感染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降低[1-2].hRSV感染季节性特征显著,主要在冬、春季暴发.全球每年约有16万婴幼儿死于hRSV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到目前为止,hRSV感染仅限于支持治疗,尚未研发出有效的抗hRSV疫苗和治疗药物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 热休克蛋白65及16S rRNA基因在一株盖尔森基兴奴卡菌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陈蕾;顾云峰;詹爱霞;上官宗校;钱定良;李克诚

    奴卡菌是广泛分布于土壤的需氧性放线菌,可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奴卡菌病,属于多源性感染.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奴卡菌常见的是星形奴卡菌和巴西奴卡菌,而盖尔森基兴奴卡菌国内外鲜见报道.因其生物化学反应不典型,临床少见,鉴定比较困难.有些奴卡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容易造成误诊[1].然而,通过表型和生物化学鉴定菌种的传统方法耗时、费力,且很难鉴定到种,不能满足临床准确、快速鉴定病原菌的需要.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PCR和DNA测序技术为奴卡菌快速菌种鉴定技术提供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 小儿严重恙虫病48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美芬;陈韬;王明英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是多脏器均可受累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而焦痂或者溃疡是诊断恙虫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2].近年来,恙虫病在国内发病率高[3],且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情严重.严重恙虫病符合下列指标之一:并发间质性肺炎或呼吸困难,肾功能衰竭,伴意识改变的脑膜脑炎,休克,心肌炎,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4].儿童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器官发育不完善,儿童恙虫病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5],早期诊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住院的48例严重恙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