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 결직장항문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西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0491
  • 国内刊号: 45-134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8-116
  • 曾用名: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结直肠肛门外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西
  • 主编: 高枫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适应证选择及预后分析

    作者:董文广;王天宝;詹文华;韩方海;王天宝

    目的: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选择标准.探讨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选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04年12月721例直肠癌外科治疗经验,肿瘤部位:直乙交界69例,直肠上段141例,直肠中段199 例,直肠下段312例.经腹会阴切除手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227例,保留肛门括约肌(sphincter preservation operation,SPO)手术481例,其中Dixon手术449例;拖出保肛手术12例;"J"Pouch 20 例,Hartman 手术13.SPO组与APR组比较:性别、年龄、肝脏转移、肿瘤长径、浸润深度、Dukes分期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有无合并低位肠梗阻、癌肿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侵犯周径、淋巴结转移以及根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治性切除660例,根治性切除率为91.54% ,SPO481例,保留肛门率为66.71%,低位直肠癌中SPO为13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率43.69%(135/309).手术死亡率0.42%(3/721),并发症发生率4.2%(30/721).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41%(39/721),SPO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5.00±6.87)个月;5年生存率为59.26%;AP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2.23±5.63)个月,5年生存率为42.3%.Long rank 检验Chi-Sqare为18.14;P<0.001,Overall comparisons检验Wilcoxon为22.42 ;P<0.001.结论:直肠癌在确保根治前提下首选SPO,低位直肠癌根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手术者经验选择SPO适应证.低位直肠癌中选择部分病例进行SPO是可行的.

  • 43例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诊治分析

    作者:尹志强;叶应生;张少锋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结直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 MPCC)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MPC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手术类型以及预后.结果:MPCC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总数的的7.6%(43/563),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synchronous carcinoma, SC)32例,共计67个癌灶;异时性多原发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 MC)11例,共计24个癌灶.癌灶间相距小于10 cm者28例,大于10 cm者15例,癌灶位于同一根治性切除范围内26例,不同切除范围内17例.32例SC患者中,29例施行根治性切除术, 2例行结肠造口术,1例确诊后放弃手术.11例MC患者中,9例先后共施行20例次手术,另2例结肠造口术.结论:在诊治结直肠癌时要考虑到MPCC可能,避免漏诊和误诊,一经明确诊断MPCC,应尽量手术切除,在遵循大限度地切除癌肿的前提下,兼顾保留脏器功能和维护术后生存质量.

  • 奥沙利铂联合5-Fu/LV的新辅助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作者:张建明;苏艳军;程若川;刘其雨;刁畅;黄勇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5-Fu /LV的新辅助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方法:2003~2005年收治的57例估计可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于术前1周行奥沙利铂联合5-Fu/LV的方案化疗1疗程,奥沙利铂,130 mg/m2(体表面积),2 h静脉滴注,第一天用;亚叶酸钙,200 mg/m2,2 h静脉滴注,连用5 d;5-Fu,300 mg/m2,4~6 h静脉泵入,连用5 d.对照组不作任何放化疗.结果:实验组78.26%(18/23)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变软.实验组手术根治率、保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奥沙利铂联合5-Fu/LV的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根治率和保肛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 盆底肌电图和肛肠压力测定对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张波;王凡;陈文平

    目的:分析盆底肌电图和肛肠压力测定对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接受盆底肌电图和肛肠压力测定的104例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其中67例经临床综合诊断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统计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指数.结果:盆底肌电图和肛肠压力测定诊断盆底痉挛综合症之间的诊断价值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联合两种方法对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诊断率可提高到81.73%,与任一单种方法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将盆底肌电图和肛肠压力测定结合起来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才能提高其诊断价值.

  • TGF-β1在结直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作者:王金穗;成琼;郭应芳;党雅梅;张艾莉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结直肠腺瘤、36例非肿瘤性息肉、13例腺癌和11例正常黏膜组织中TGF-β1和Ki-67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mRNA.结果:TGF-β1蛋白及其mRNA和Ki-67在结直肠腺瘤组的表达均高于非肿瘤性息肉组(P<0.05);结直肠腺瘤组PI值与TGF-β1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 = 0.557,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TGF-β1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TGF-β1在腺瘤的高表达和非肿瘤性息肉的低表达可能是二者恶变趋势差异的重要分子机理之一.

  • 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型肛瘘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义锋;杨玉贵;马玉香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切开挂线术治疗患者4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出血情况、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渗血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皆缩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较切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68例报告)

    作者:侯佩国;王春祥;王培林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医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68例临床资料.结果:68例均行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术后并发症13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肠梗阻,选择合理术式,同时重视老年合并症的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 改良松解术式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观察(附31例报告)

    作者:黄德铨;代述东;康健;陈富军

    目的:观察改良松解术式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2005年采用肛门后横切口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31例.结果:手术总有效率为96.8%.平均住院时间(10.58±2.35)d,平均切口愈合时间(12.16±2.08)d.结论:采用肛门后横切口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断术的方法疗效确切,具有并发症少、切口愈合时间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结直肠腺瘤及腺癌中P73表达与VEGF的关系

    作者:唐迎春;严群;俞立民;胡元龙;杨传永;龚建平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P73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抗体与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瘤中18例P73表达有17例(94.4%)阳性反应,与结直肠腺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癌旁正常组织间存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标本中,癌组织中P73的染色强度均大于其癌旁组织(P<0.01).腺癌各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瘤(P<0.01), 整个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84.1%∶33.3%,χ2=3.911,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及腺癌中P73与VEGF有显著的相关性, 加强术前检测P73,对高表达的患者有助于结直肠腺瘤癌变或腺癌早期诊断,及指导术后治疗.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模式

    作者:梁君林;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1999年行根治术的692例结直肠癌病例,术后出现复发162例.结果:复发转移率23.4%(162/69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4.1%(120/162),3年内出现者占92.0%(149/162).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6.3%(46/282)、28.3%(116/410).结肠癌69.6%(32/46)为单纯远处转移,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是肝脏.直肠癌41.4%(48/116)为单纯局部复发,10.3%(12/116)为兼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结直肠癌术后2~3年应加强随访.结肠癌术后常见的复发是远处转移,直肠癌则为局部复发.

  • 弧形切割缝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尚俊清;周建农;许发培;关心;徐晓明

    目的:探讨新型弧形切割缝合器(凯途TM)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新型弧形切割缝合器施行低位前切除的临床资料.双重器械吻合前切除术40例中,1例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39例直肠癌,其中Dukes A期 11例,Dukes B期15例,Dukes C期13例,分别行低位或超低位前切除术、或前切除术.Hartmann术6例为5例Dukes D期和1例高龄体虚Dukes B期低位直肠癌.结果:双重吻合前切除40例中,超低位吻合33例(33/40,82.5%);无吻合口瘘发生,无局部复发出现;吻合口出血3例(3/40,7.5%),直肠阴道瘘2例(2/18,11.1%).行Hartmann术6例,直肠切割闭合处平均距肛缘2.8 cm.结论:弧形切割缝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与直线形切割缝合器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

  • PPH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万乐;徐永强

    直肠黏膜脱垂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综合征之一,主要发生在女性患者、大便过分用力者和老年人.其直肠黏膜松弛、重叠,系直肠黏膜与肌层固定不牢、分离下脱所致,是肛肠科常见疾患之一.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是基于肛垫下移理论建立起来的新术式,我国自2000年7月始用于治疗重度痔,2002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PPH学术研讨会",制定了"PPH暂行规范",该"规范"指出PPH也适用于导致直肠排空障碍型慢性便秘的直肠套叠及直肠前膨出症的治疗.对直肠套叠中的直肠黏膜脱垂单纯应用PPH术治疗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组有2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曾在外院单纯行PPH术,分别于手术后3月和5月复发而来我院就诊.我们采用了PPH术和硬化剂注射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2年来,我们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了25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 直肠癌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的观察

    作者:于永铎;刘铁龙;党长宁;张焱;李彦龙;孙凤伟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中选择不同的肠造口方法,以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行直肠癌Miles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对照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内、隆起型造口术.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 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三联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25例报告

    作者:仲超祥;陈军;戚春昌;孙进

    2001年10月至2004年2月,我院采用经肛门三联疗法共治疗25例直肠全层脱垂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太宁栓在肛管尖锐湿疣电灼术后的运用

    作者:邢国良;吴先哲;杜宗浩

    目的:研究太宁栓对于肛管尖锐湿疣电灼术后的伤口疼痛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肛管尖锐湿疣电灼术后,治疗组患者每日伤口换药时以太宁栓纳肛,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换药,一日两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及术后4 d、7 d伤口疼痛显著比对照组轻,术后7 d内伤口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太宁栓有助于减轻肛管尖锐湿疣电灼术后伤口疼痛及出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 太宁栓 尖锐湿疣
  • 结直肠异时性多原发癌的诊治(附13例报告)

    作者:唐卫中;唐宗江;刘小健

    结直肠是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之一,异时性多原发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 MC)的发生率虽然低于同时性多原发癌.但近年来,随着癌肿发病率增高,MC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自1997~2005年共收治结直肠癌患者2143例,其中异时性多原发癌13例.结合文献对这13例的诊治报告如下.

  • 远段切缝近段挂线治疗阴囊型肛瘘21例体会

    作者:邓革强

    对于男性患者而言,位于肛管前间隙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容易向疏松的阴囊组织扩散,脓肿溃破或被切开引流后即形成外口位于阴囊底部的完全性肛瘘,或者在阴囊底部形成慢性脓肿而成为有内口但无外口的肛瘘-内盲瘘,笔者将这类肛瘘统称之为阴囊型肛瘘.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笔者采用远段切缝近段挂线的手术方式治疗阴囊型肛瘘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长窦道肛瘘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张少军;刘璇

    目的: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长窦道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将90例瘘道超过3 cm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式,与传统的切开切除术式对照,观察术后两组治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并发症少. 结论: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长窦道肛瘘可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疗效分析

    作者:林晖

    目的:为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测方法筛选出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应用中药内服和结直肠水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愈25例,好转4 例,未愈1例,有效率96.67%,一年后随访,治愈21例,好转4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表明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 直肠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附10例报告)

    作者:李新民;张鹏

    目的:探讨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和CT表现.方法:收集和总结2000~2006年5月期间经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10例病例资料与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肿瘤部位的准确性为100%,CT可见癌变部位肠壁增厚、僵硬、肠腔狭窄,Ⅲ期以上直肠癌尚可见邻近器官侵犯、淋巴结肿大等.结论:CT在直肠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更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 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作者:刘小健;唐卫中;郭云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进行的33例FAP全结肠切除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良性21例,癌变12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27例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3例均得到随访1~10年, 5例癌变病人因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 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息肉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该术式是治疗FAP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微波凝固+黏膜下5-Fu注射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9例体会

    作者:管小青;陈焰;吴建强;顾书成;吴际生;袁璞;袁牧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位于肛缘7 cm以下的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的 81%~98%.对于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根治术(Miles)是传统的手术方式.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10年间对9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运用微波凝固+黏膜下5-Fu注射,并在微波治疗后运用5-Fu溶液保留灌肠,取得了满意地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肛垫注射治疗小儿直肠黏膜脱垂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征云;田福年;陈伟杰;林逾峰;牟志明

    目的:观察小儿直肠黏膜脱垂的病因和肛垫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肛用1∶1消痔灵-维生素B1药液对32例直肠黏膜脱垂患儿作3、7、11点黏膜下注射.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注射后治愈,随访1个月至6个月未见复发,亦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小儿直肠黏膜脱垂主要是因为肛垫的支持组织Treitz肌的发育异常、断裂或缺陷、黏膜和肌层结合松散所致,肛垫注射治疗快速有效,无并发症.

  • 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强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服泻药患者22例(75%),无明确泻药史患者8例(25%).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但它与结肠肿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附38例报告)

    作者:陈文平;张平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在直肠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改良方法.方法:对38例直肠内脱垂患者行消痔灵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治愈28例(占73.7%),好转7例(占18.4%),总有效率达92.1%.结论:消痔灵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

  •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兆明;李世新;罗汉传;覃俊仕;黄敏;曾耀和;滕奔宇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采用"∝"形切口结合痔核高位结扎,黏膜收提,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治疗,每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大便时出血、疼痛、创缘水肿、肛门溢液、肛周皮赘、平均愈合时间、治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减轻术后大便时出血、疼痛、创缘水肿、肛门溢液、肛周皮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该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 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防治探讨

    作者:全绪威;梁邦强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术中发生骶前静脉丛大出血5例,分别采取图钉钉压、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结果:全部病例止血成功并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实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预防骶前静脉丛破裂大出血的关键,图钉钉压和碘仿纱条填塞是治疗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王万民;孙福堂;易知华;何玉峰;刘晓辉

    目的:探讨急性假性结肠梗阻(ACPO)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2例ACPO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特点.结果:6例综合保守治疗、4例结肠镜、2例手术治疗,11例7~10 d梗阻缓解;死亡2例,1例死于原发病,1例手术后瘘口反复堵塞不愈合.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可有效地与器质性结肠梗阻相鉴别,绝大多数ACPO可通过非手术方法而治愈,从而避免不当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 痔切闭术、外痔切除部分缝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应用(附50例报告)

    作者:林强;周活动

    目的:探讨痔切闭术、外痔切除部分缝合术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痔切闭术、外痔切除部分缝合术(观察组)与外剥内扎术 (对照组)各治疗50例Ⅲ~Ⅳ度混合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平均疗程(17.0±3.0)d,术后出血1例,水肿2例;随访2年,2例复发,无肛门狭窄.对照组总有效率86%,平均疗程(24.0±4.5)d,术后出血6例,水肿15例;随访2年,复发7例,肛门狭案11例.结论:痔切闭术、外痔切除部分缝合治疗重度痔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等优点.

  • PPH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丹;史仁杰

    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即治疗脱垂和痔的方法.1997年,由Pescatori报道采用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用于治疗直肠黏膜脱垂.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将此技术用于治疗痔的脱垂,并对直肠黏膜环状切除对于脱垂痔治疗的机理作了描述.后逐渐在我国临床推广应用,该手术方法具有不破坏肛垫,不损伤肛周皮肤,术后肛门疼痛轻、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由于该项技术在临床应用时间较短,较少有对其并发症的观察与研究.本文通过对2004~2005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进行PPH手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试探讨PPH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 PPH术治疗重度脱垂环状混合痔47例

    作者:黄立军;段支前;邹贤军;俞立民

    2004年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PPH术治疗重度脱垂环状混合痔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36~69岁,平均45岁,病史10~37年,平均15年.本组病例患者肛门肿物均长期环形脱出在肛门外,齿线清晰可见.大的脱出肛管8 cm,至少5 cm,有3例作过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

  • 拖线引流治疗马蹄状肛周脓肿10例

    作者:孙健;林晖

    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拖线引流术治疗马蹄状肛周脓肿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诊治1例报告

    作者:代佑果;陈真

    患者女性,66岁.因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血便3个月于2006年5月18日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直肠指诊:于肛管左前壁距肛缘约2 cm处有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3.0 cm×2.0 cm×2.0 cm,质硬,无触痛,基底与顶部之间有蒂相连,基底固定.辅助检查:CEA、CAl99、CA242均为阴性.纤维电子结肠镜提示:肛管前壁见一3.0 cm×2.0 cm×2.0 cm大小的肿块,呈浅灰色.取材病理检查诊断为:肛管直肠恶性肿瘤,低分化腺癌可能.排除手术禁忌后按直肠癌行 Miles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切面灰褐色,肿瘤细胞胞浆内含棕色色素颗粒,浸润至浅肌层,系膜淋巴结(0/6)无肿瘤转移.免疫组化:HMB45(+)、S-100(+)、 Vim(+)、ck广(-)、ck低(-)NSE(-)、Cg(-)、sy(-).

  • 癌胚抗原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

    作者:张勇;谢文彪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根治切除术后的患者有近半数复发和转移,而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这类患者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众所周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结直肠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评估和判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它往往比临床症状出现早5~7个月.因此,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定期监测CEA已成为常规,使得部分升高的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能及早发现并获得治愈性手术的机会.

  • 出口梗阻型排便紊乱的直肠指诊

    作者:李朝阳;张胜本

    1 概述直肠指诊是肛肠科常用而且重要的物理查体方法,是发现下段直肠、肛管及盆底肿瘤和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 双造口患者的护理

    作者:郑美春;朱亚萍;王玲燕;温咏珊

    双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外科医生在患者腹壁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和尿液.肿瘤患者常常因肿瘤侵犯直肠和膀胱而行全盆清扫术.患者既有永久性的乙状结肠造口,又有永久性泌尿造口.双造口手术后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重大创伤,如何做好术后双造口的护理尤显重要.

  • 硝苯毗啶(心痛定)与硝酸甘油局部应用治疗慢性肛裂对比研究

    作者:鲁兵

    慢性肛裂临床上十分普遍,常常是由于括约肌紧张所致.经典的扩肛术治疗肛裂已被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所取代,但手术治疗常可导致永久性肛门大静息压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并发不同程度的暂时或永久性肛门失禁.

结直肠肛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