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 결직장항문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西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0491
  • 国内刊号: 45-134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8-116
  • 曾用名: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结直肠肛门外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西
  • 主编: 高枫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治

    作者:覃小雄;岑国浩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结论 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 治疗肛旁脓肿如何减少肛门瘘管发生的临床体会(附127例报告)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吕警军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肛旁脓肿时如何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肛旁脓肿127例,通过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采用挂线与不挂线手术方式治疗,对术后肛门瘘管形成、复发脓肿以及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术后肛瘘发生率:单腔脓肿不挂线组11.4%(1/7),挂线组6.9%(2/29),P>0.05;多腔脓肿不挂线组60%(3/5),挂线组5.8%(4/69),P<0.05;高位脓肿切不挂线组83.3%(10/12),挂线组0(0/5),P<0.05.(2)术后复发脓肿:观察期内0例.(3)术后肛门功能不良:低位脓肿切排引流组无肛门功能不良,挂线组共3例,无失禁;高位脓肿轻度肛门功能不良共5例,无失禁.结论 肛旁脓肿因在切排术后肛瘘发生率高,尤其是高位脓肿,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寻找潜在的内口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关键词: 肛旁脓肿 肛瘘
  • 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叶镇彭;韩晓光;胡夏荣;王彤;王在国;韩方海;伍晓汀

    目的 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的应用.方法 155例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本组15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2例(1.29%),吻合口漏3例(1.94%),吻合13出血5例(3.23%),吻合口狭窄4例(2.58%).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06%(121/155)及6.45%(10/155).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58%.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 微波电凝术在Ⅰ~Ⅱ期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艾克拜尔·苏里坦;祝利;许建;龚旭晨

    目的 探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184例,并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与勺倍注射液注射组进行对比.结果 微波电凝组184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0.4%、100.0%;勺倍注射组300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7.3%、99.7%;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微波电凝组与勺倍注射液组分别为0.5%与5.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波电凝组明显低于勺倍注射液组.结论 微波电凝术在治疗Ⅰ~Ⅱ期内痔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作者:黄勇波;张卓军;孙杰聪;谢虹桥;吴雄辉;蔡海庆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采用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9~2007年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吻合术.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7.9%),肺部感染3例(4.8%),吻合口漏2例(3.2%),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营养支持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采用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单层吻合术,不仅可以避免二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痛苦,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 采用直肠部分缩窄法构建出口梗阻性便秘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吴先哲

    目的 采用直肠部分缩窄法构建出口梗阻性便秘动物模型,并研究其生理、病理及组织学特点.方法 通过对大鼠直肠进行不全结扎建立便秘模型,并通过体外拆线解除梗阻.比较建模后大鼠排便状况,及处死动物后直肠内粪便储存状况.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变.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大鼠血浆E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NF-α、血浆MTL以及VIP含量.结果 直肠不全结扎可妨碍大鼠排便,并造成大鼠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此外,模型组大鼠血浆ET和血清TNF-α含量均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增高(P<0.01),解扎组大鼠血浆ET(P<0.01)和血清TNF-α(P<0.05)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浆MTL水平与正常组、解扎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血浆VIP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与解扎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直肠不全结扎法构建的出口梗阻性便秘动物模型是一种较合理的动物模型,可用于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浆蛋白的影响

    作者:梁水权;吕益中;王羲中;王育烽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代谢、营养状态和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将8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手术后第1 d开始皮下注射rhGH,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用7 d,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 d检测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F)水平.记录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ALB、PA及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ALB、PA及TF水平高于术前和术后第3 d(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4例,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4例;治疗组的切口愈合不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早期予以皮下注射rhGH可促进合成代谢、改善营养状态以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 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

    作者:盛光;郑凯;徐敏;陈小岚;刘民生;陈萍

    目的 观察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外痔切除术,内痔结扎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100%.结论 高频电容场钳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 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乃忠;郑伟琴;颜景颖;姜雨昕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负压吸引球引流;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就一次治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提高了愈合率,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负压吸引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 青年人结直肠癌的特点与预后(附3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治;张光军;陈建钢;陆青松;张平;白敏;蒋群

    目的 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我院1987年3月到2006年2月对青年人结直肠癌38例的手术治疗,分析症状、病程、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情况.结果 我国青年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国外,与老年人结直肠癌相比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切除率低及5年生存率低.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便血、腹泻或进行性贫血、有家族遗传史等高危患者,应尽早肠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

  •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的防治

    作者:左朝晖;谭春祁;莫胜川;陈菊英;江勃年;欧阳永忠;周德善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骶前静脉丛大出血中40例止血成功,2例死亡,Miles术35例,Dixon术7例,30例出血量为900~8000 mL.结论 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骶前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按盆腔解剖结构正确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术中压迫法和术后纱布填塞法是处理骶前大出血有效的方法.

  • PPH术与改良分段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作者:覃宁嘉;缪迪;刘国生;王小风;赖展新;竹仕华;黄秋燕

    目的 探讨PPH与改良分段结扎术治疗Ⅲ、Ⅳ度痔合并肛裂、肛乳头肥大、肛周皮赘、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具有肛门合并症的Ⅲ、Ⅳ度痔患者在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PPH组54例,改良分段结扎组54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肛门水肿、手术费用、愈合时间、手术满意度、术后1个月、6个月肛门镜检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1)术后8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PPH组3.3(2~5),改良分段结扎组5.6(4~7),P<0.05,术后24 h肛门静息时VA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排便疼痛(VAS)评分PPH组优于改良分段结扎组.(2)肛门水肿PPH组0例,改良分段结扎组4例,P<0.05.(3)愈合时间PPH组10~18 d,改良分段结扎组15~25 d,P<0.05.(4)手术费用PPH组(6120±238)元,改良分段结扎组(2830±180)元,P<0.05.(5)1个月、6个月两次肛镜检查PPH组在吻合口近或远侧有隆起增生的肛垫组织6例,改良分段结扎组1例,两组均无症状与不适.(6)满意度调查PPH组95%,改良分段结扎组92%,P>0.05.结论 PPH术与改良分段结扎术两者均为有效治疗有肛门合并症的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愈合时间3个方面PPH术优于改良分段结扎术,手术费用少、远期并发症少、肛门外观平整是改良分段结扎术的优点.根据随访结果,PPH术后有明显改善便秘的症状,因此,对于内痔为主伴有便秘和肥胖的患者PPH术较好;外痔多于内痔、有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乳头肥大等良性合并症的患者,改良分段结扎术较好.

  • 结直肠癌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的研究

    作者:康旭;冼沛中;徐飞鹏

    目的 探讨p16/MTS1基因结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进行检测.并用Fisher精确检验的方法,对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临床病理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结直肠癌组织,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为35.29%.Duekes C、D期的缺失率明显高于Duckes A、B期(P<0.05).低分化腺癌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11/16)高于高分化腺癌肿瘤(4/25)(P<0.05).侵犯到浆膜及浆膜外者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高于侵犯在浆膜内者(P<0.05).结论 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肌层浸润等生物学特征有关.

  •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作者:代述东;陈朝辉;武琳琳

    目的 观察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PPH联合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3.75%,其中痊愈率71.88%,显效率12.5%,有效率9.38%,无效率6.25%.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 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9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运添

    目的 探讨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 对95例陈旧性肛裂施行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结果 95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无一例出现排便失禁、粪便溢出和排气失禁.结论 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治愈率高,并发肛门失禁的危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肛裂 手术 疗效观察
  • 高频彩超在肛周脓肿与肛瘘的临床应用

    作者:盛光;白新华;郑凯;徐敏;刘民生;陈晓岚

    目的 探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声像学特点及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24例,并与常规专科检查结果相比较,作声像图描述及术前定位.结果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和回声区,病灶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扫查病灶周缘区可发现瘘管,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结论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用于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诊断在显示病灶位置、形态、保存图像作对照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为肛周脓肿和肛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 吲哚美辛栓外用于PPH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慧琳

    目的 观察PPH术后,吲哚美辛栓外用对术后Ⅲ度疼痛及尿潴留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2月前我科PPH手术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19例病例作为治疗组,术后将吲噪美辛栓1粒纳入肛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和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PPH术后外用吲哚美辛栓可减轻疼痛及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6例

    作者:钟福星;龙亚军

    我科于2001~2006年收治肛周脓肿8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柳叶状小切口加潜剥治疗静脉曲张性外痔的体会

    作者:陶启冬;李彪

    为了达到治疗微创、"彻底"、患者痛苦小、创面快速愈合、并发症少的要求,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柳叶状小切口加潜剥静脉曲张团(痔核)的方法共治疗不同类型静脉曲张性外痔8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2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炼松

    目的 探讨中、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结果 本组23例均采用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重度直肠前突,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痊愈78.3%,显效8.7%,好转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该术式具有手术疗效确切、手术简便等特点,同时可于手术中一并处理并发的肛门疾病,可避免术后肛门狭窄.

  •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观察

    作者:金淳民;王晓鹏

    目的 探讨混合痔术式的改良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方法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同期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组治疗作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

  • 肛旁恶性黑色素瘤误诊肛周脓肿1例

    作者:程跃

    杜某某,男,84岁,因肛旁肿痛十多天入院.现病史:患者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皮肤肿起,疼痛不适.

  • 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2例诊疗体会

    作者:李来安;王帅

    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肛周感染引起的严重外科感染疾病,以肛周及会阴部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坏死而不侵及肌肉组织为主要病理特点,常合并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近30%[1].我院2007年收治2例患者,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 骶尾部囊肿3例

    作者:张宁;王晓林

    骶尾部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在青春期发病,容易误诊、误治.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骶尾部囊肿3例,现报告如下.

  • 左半结肠切除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例

    作者:林家嘉;王平;叶有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农民,已婚,小学文化.因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30余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17日入院.患者自幼大便干燥,排便困难,7~10d排便1次.

  • 搭皮桥法治疗环状混合痔前正中明显突出4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杜仲代;周静国

    2004~2007年,我院采用搭皮桥的方法,应用于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共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PPH术后并发直肠前壁脓肿、直肠后壁憩室各1例

    作者:白晓刚;辛革;孙哲;孙飞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钉合术(PPH),为意大利学者Longo 1998年首次报道,2000年国内开始引进这一治疗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已经普及,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许多前期没有发现的并发症也出现得越来越多,在此我们结合病例报告对PPH术后出现直肠前壁脓肿和直肠后壁憩室少见并发症讲行讨论.

  • 成人先天肛门闭锁并直肠阴道瘘1例

    作者:王靖;吴学东;杨利杰;庄立峰;孟飞龙

    先天性肛门闭锁(简称无肛)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型之一,合并瘘管者约占75%,女性中有95%的病例合并瘘管,其中以先天性无肛并直肠阴道瘘(或舟状窝瘘)较为常见[1,2].绝大多数患儿都在学龄前完成肛门成形术,至成人才作肛门成形者报道较少[3].作者经会阴一期完成成人先天无肛并直肠阴道瘘1例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与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李天煜;陈利生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三位且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第五位,复发、转移或死亡率近50%[1,2],癌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 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杨向东;赵向东;岳朝驰;陈小朝

    肛肠动力学是研究结肠、直肠、肛管(包括盆底)的各种运动功能的科学.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

    作者:郑伟琴;颜景颖;杨向东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

    作者: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其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本世纪初Arbuthnot Lane观察到对部分严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文献中报道的疗效有所差别,且有一定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STC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的深入研究,运用结肠次全切术治疗STC取得较好的疗效.

  • 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治疗进展

    作者:沈杰;黄平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是阴道上皮与直肠黏膜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西方早记载见于公元前430年的希波克拉[1].

  • 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形成与急性时相蛋白反应的关系

    作者:何葵;陈利生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约为8.9%~33.3%[1,2].然而此时大多数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尚属可切除或治愈范围,却往往因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使其对手术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增加术后并发症、放疗和化疗严重副作用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影响抗肿瘤治疗的整体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 中青年结肠造口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作者:朱霞;董雪云

    从1776年开始第一例的结肠造口术至今,结肠造口依然是治疗直肠肿瘤,直肠外伤,先天性崎形等疾病的重要方法.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卢瑶;鲁华珍;魏永丹;肖彦

    目的 通过对33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提出此手术的护理配合常规,包括术前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作好常规肠道准备,术中注意观察麻醉用药后的反应,术后观察出血情况,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大小便情况,排便后告知、监督患者及时薰洗坐浴,并配合医师完成换药等.这要求护士须详细了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操作过程及麻醉的配合要求等.

结直肠肛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