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tomatology 림상구강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1634
  • 国内刊号: 42-11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卫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根管测量仪测定不同类型患牙工作长度准确性的探讨

    作者:徐俊杰;邱赛男;沈婷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患牙应用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88例需要根管治疗的病例,共122颗患牙,均为单根牙,其中牙髓炎组62颗,根尖周炎组60颗.两组分别采用Root ZX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并与X线法计算的根管工作长度比较,了解其应用在不同患牙时的准确性.结果:应用根管测量仪牙髓炎组的准确率优于根尖周炎组.结论:电测法测定根管工作长度快速、准确,但对较复杂的患牙,需用X线辅助校正电测法的结果.

  • 早期阻断矫治后乳前牙反(牙合)患者在替牙列期的颅颌形态特征

    作者:葛元输;刘进;韩剑丽;秦春平

    目的:探讨乳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后替牙列期的颅颌形态特征,进一步认识乳前牙反(牙合)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对接受早期阻断矫治的49例(男19例,女30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至替牙阶段的Hellman,s ⅢA期病例,根据上、下颌恒切牙的覆盖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37例;男14例,女23例)和复发组(12例:男5例,女7例).对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牙、颌、面测量值之差异.结果:在矢状骨性关系中,复发组患者的SNA、ANB、Wits值、A-NPog及Co-A显著小于稳定组患者;在垂直骨性关系中,复发患者的蝶鞍角(N-S-Ar)较小,下颌角(Ar-Go-Me)较大.复发组患者的下切牙倾斜度(IMPA)显著小于稳定组患者.与稳定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软组织面角(G-Sn-Pog′)较大.复发组患者的上唇位于审美平面之后,而稳定组患者的上唇位于审美平面之前.结论:在替牙列阶段的Hellman's ⅢA期,乳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后复发患者的颅面特征,与乳牙列期和恒牙列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有所差别.

  • 唇腭裂患儿高级听觉中枢的MRI形态学研究

    作者:束煌;杨峰;丁桂聪;向葵;Bradley McPherson;王骥

    目的:通过对2岁以下唇腭裂患儿采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形态学研究方法,调查低龄唇腭裂患儿高级听觉中枢可能的结构异常.方法:选取6月~2岁唇腭裂患儿18例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婴儿18例,分别在1.5T磁共振成像仪上扫描采集脑结构数据,运用FreeSurfer软件重建脑结构并对各部分进行测量,对2组数据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唇腭裂组患儿的左侧大脑灰质、左侧丘脑和左侧颞上平面(听觉皮层所在区域)的体积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左侧颞上平面的厚度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右侧大脑半球、右侧丘脑及脑干的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患儿的高级听觉中枢可能有异于正常儿童.这种异常也许构成了其中枢性听觉处理障碍(AP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颈鞘内神经鞘瘤的诊治分析

    作者:汤国雄;陶学金;朱声荣;陈卫民;谢三祥

    目的:探讨颈鞘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 2010年收治的23例颈鞘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超和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检查后对23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CTA检查是诊断颈鞘内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务求彻底,术中尽可能保存来源神经的完整性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 口腔转移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周萍;朱正龙;吴敢峰;封华;李霞

    目的:分析口腔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口腔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分析,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口腔转移性肿瘤,1例原发肿瘤为肝内胆管腺癌,另1例原发肿瘤为肝细胞肝癌,转移性肿瘤形态与原发部位肿瘤较一致,必要时可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论:口腔转移性肿瘤少见,明确诊断终依赖病理学检查,但详细了解病史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 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与拔牙矫治后颅颌面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晓雪;冯雪;刘海波

    目的:分析比较非拔牙矫治与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后,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面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已完成病例,非拔牙组105例,男62例,女43例:拔牙组92例,男52例,女40例.经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矫治前后以及组间颅颌面的改变情况.结果:非拔牙组矫治后∠SArGo、∠SNB、∠NGoMe、∠SN -OP、G-o-Me/N-S比值以及∠L1-MeGo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B、∠NGoAr、∠U1-SN、∠U1-L1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矫治后,∠SArGo、∠SN-OP、S-Go/N-Me及Go-Me/N-S比值、∠U1-L1均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GoAr、∠U1-SN及∠L1-GoMe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U1-SN比拔牙组少减小了10.31°(P<0.05);非拔牙组∠L1-CoMe、∠SNB分别比拔牙组多增大了6.74°、1.73°(P<0.05);非拔牙组∠ANB比拔牙组多减小了1.12°(P<0.05).结论:两种矫治方法均能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同时均有利于上切牙内收.但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前牙内收更为明显.

  • 在即刻种植术中应用两种不同方法处理骨缺损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向辉;张磊;孙卫革;黄辉;张林;何美英

    目的:比较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或覆盖生物膜在即刻种植术中对骨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8只成年实验用犬,拔除双侧第2、3、4下颌前磨牙,同期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颈部的环状骨缺损,每侧植入3颗种植体,将种植体随机分为3组:A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混合物;B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覆盖可吸收胶原膜;C组作为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先后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组间差异.结果:A组新生骨质较优,骨量多,B组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两者间骨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再生效果较差,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处理方法对种植体周的骨再生均有积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骨组织生长方面优势明显,生物膜在阻挡软组织长入方面效果较优.

  • 430例复发性口疮临床特征及分析

    作者:王汉明;朱晓密;赵雅君

    目的:对430例复发性口疮(RAU)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430例RAU的临床特征中分别记录病例的性别、年龄、部位、类型、中医分型,伴随全身症状,并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30例RAU患者中,50.3%为女性,49.7%为男性.轻型RAU占69.8%、重型RAU占17.9%、疱疹型占12.3%,口疮累及的部位依次为唇部、舌部、颊部、口底;中医分型心脾积热型占73.0%,阴虚火旺型占14.9%,脾肾阳虚型占12.1%;RAU患者体液免疫检查IgM,IgA,IgC,补体C3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RAU的发病与全身因素有关.

  • 切牙转矩对上颌骨性前突患者颌骨和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作者:王丽艳;林珠;施亮;刘艳;张娟

    目的:探讨转矩力对骨性上颌前突病例上颌切牙整体移动的效果及对侧貌的影响.方法:实验组16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年龄14~34岁(平均26岁),常规上颌拔牙矫治内收前牙,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标准弓形使上颌切牙段根舌向转矩30°控根;对照组16例骨性上颌前突病例,年龄12~45岁(平均32岁),拔牙矫治内收上颌前牙,未做控根处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切牙的轴倾度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SNB、∠ANB、U1-SN、U1-NA、NLA、UL-EL、Facial Convexity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上颌骨性前突病例内收前牙后控根可避免切牙过度舌倾,上颌骨基骨后移,上颌前突面型改变更加明显.

  • 南京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瑜;龚玲;计艳;沈荃

    目的:探讨南京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12岁儿童660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南京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31.1%,男生患龋率29.6%,女生患龋率3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用碳酸饮料和第一恒磨牙是否做过窝沟封闭这两个因素与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有显著关联(OR>1).结论:碳酸饮料是龋病的危险因素,做窝沟封闭可以降低患龋的危险性.

  • 两种正畸粘接剂在埋伏牙矫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何爱娥;冮卫东;韩晶;熊贵忠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的正畸粘接剂在埋伏牙导萌中粘接正畸附件的脱落率.方法:含埋伏牙正畸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闭合式开窗术后粘接正畸附件,实验组24例,用GC Fuji正畸粘接剂、对照组24例,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术后1周加力牵引,比较加力2、6、12个月后正畸附件脱落率.结果:两种粘接剂加力2个月时正畸附件脱落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时正畸附件脱落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月时埋伏牙粘接正畸附件脱落率GC Fuji粘接剂效果优于京津釉质粘接剂,两种粘接剂远期粘接效果相同.

  • 壳聚糖抗菌膜治疗RAU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海波;王喆;孔锐;郭爱军

    目的:观察壳聚糖抗菌膜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RA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锡类散喷于溃疡表面,4次/d,;治疗组46例,将壳聚糖抗菌膜喷于溃疡表面,4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抗菌膜治疗RAU临床疗效好.

  • 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陆伟;俞洁;轩昆;冀堃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人乳牙牙周膜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表面标记物及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酶消化法和有限稀释法对正常人乳牙牙周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对其来源进行鉴定,进而从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等方面对乳牙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培养获得的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在形态上与恒牙牙周膜干细胞相似,均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分子表型鉴定显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阳性表达间充质来源的表面标志STRO-1,CD146,CD29和CD90,造血系来源的标志物CD34为阴性;细胞周期,MTT和克隆形成率的检测结果显示,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于恒牙牙周膜干细胞;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骨,脂肪细胞方向分化;同时RT-PCR检测发现,矿化诱导后细胞成骨相关基因(ALP,OCN,Co1 I)的表达上调,成脂诱导后细胞成脂相关基因(PPAR-γ,C/EBPα)的表达上调.结论:人乳牙牙周膜中确实存在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并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了新的可能来源.

  • 壳聚糖/葡甘聚糖混合膜对人牙周膜细胞作用观察

    作者:赵利芬;夏斌;段开文

    目的:通过壳聚糖/葡甘聚糖膜单独、以及膜加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第4代人牙周膜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壳聚糖/葡甘聚糖膜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质量比壳聚糖与葡甘聚糖共混膜对第4代细胞HPDLCs增殖影响及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葡甘聚糖混合膜对HPDL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加载bFGF后,HPDLCs增殖得到增强,且壳聚糖/葡甘聚糖膜比3:0和1:2的混合膜还可增强ALP的活性水平.结论:壳聚糖/葡甘聚糖膜是一种潜在的牙周组织再生膜.

  • 仿生溶液法检测材料生物活性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张少姬;陈卓凡;潘浩波

    目的:探讨仿生溶液(SBF)检测种植体生物活性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宏观形貌一致的两种商用种植体Osseotite(@)和Nano TiteTM分别体外浸泡于仿生溶液及DMEM+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14天,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镜(SEM)检测其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结果:SBF中的两种样本表面无明显晶体形成;DMEM培养基中Osseotite(@)表面无明显晶体形成,NanoTiteTM表面磷灰石晶体成球状簇集,并伴大量有机分子附着;XPS显示NanoTiteTM经DMEM浸泡后表面磷灰石晶体为碳酸羟基磷灰石.结论:SBF作为材料表面生物活性的检测模型,可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有机大分子对生物矿化层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以DMEM培养基作为体外生物活性研究模型的检测结果可信度更高.

  • IL-1β与IL-10mRNA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秦春平

    目的:检测IL-1β与IL-10mRNA在正常牙龈及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炎症的关系及内源性抗炎因子IL-10对致炎因子IL-1β是否有拮抗作用.方法:采集14例成人牙周炎患者炎症区牙龈组织,6例正常牙龈组织,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中IL-1β与IL-10mRNA的表达及其强弱程度.结果:成人牙周炎组牙龈组织IL- 1β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2.86%,IL-10mRNA阳性表达率为71.43%,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两者与临床指标间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均可在牙龈组织中表达;机体自身IL-10水平不足以完全拮抗IL-1β活性;IL-10对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不同雌激素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去卵巢大鼠颏舌肌功能的影响比较

    作者:卢芸;刘月华

    目的:探讨不同雌激素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去卵巢大鼠颏舌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去卵巢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氧组(NC)、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CIH雌二醇干预组(E2)、CIH金雀异黄素干预组(GEN)、CIH白藜芦醇干预组(RES).后4组建立CIH大鼠模型,建模后4d,E2组、GEN组、RES组分别给予雌二醇.金雀异黄素、白藜芦醇2.5 mg/kg/d腹腔注射,NC组、CIH组给予相应剂量DMSO腹腔注射.建模后麻醉大鼠,分离颏舌肌,电脉冲刺激舌下神经中央支诱发颏舌肌收缩,检测颏舌肌收缩功能.结果:①各组大鼠颏舌肌单刺激收缩大张力(Pt)与强直收缩大张力(Po)无明显差异(P>0.05);②各组大鼠抗疲劳性比较,E2组、GEN组、RES组高于CIH组(P<0.01),E2组稍低于N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EN组、RES组低于NC组、E2组(P<0.01),RES组高于GE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物雌激素能一定程度恢复慢性间歇性低氧造成的去卵巢大鼠颏舌肌肌功能下降,但效果不如雌二醇,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鲍利红;陶庭亮;边华琴;张志宏

    目的:分析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的力学分布特点.方法:利用CATIA画图软件,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模型,分析垂直向和斜向加载条件下平齐对接(PM)和平台转换(PS)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差异;比较不同材料基台平台转换冠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差异.结果:①PS型种植体在垂直加载和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大von Mises应力值均较PM型小.②不同材料基台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云图相似,应力均集中在种植体颈部.结论:①PS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应力值较PM种植体小,但基台、中央螺丝、种植体的应力增大.②斜向加载较垂直向加载种植体周围应力值大大增加,特别是基台及种植体部位较为明显.③基台材料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值无明显影响.

  • 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TNF-α含量的变化

    作者:吴艳;伏艳;米方林

    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TNF-α的动态监测,探讨TNF-α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结果:TN F-α在成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含量显著高于无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后TNF-α浓度显著减少(P<0.05);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后下前牙牙槽骨降低,后牙牙槽骨无明显改变.结论:TNF-α参与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改建,TNF-α是重要的炎性因子.

  • 口腔黏膜白斑及其恶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花;李铁军

    白斑(LK)属癌前病变,恶变率约0.13 %~17.5%.与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的高危因素很多.本综述主要介绍口腔白斑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口腔白斑恶变的危险因素.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临床应用

    作者:裴延平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免疫和血小板聚集物,包含了所有能促进伤口愈合和增强免疫反应的成分.属于新一代的血小板聚集物,处理简单,不需要任何生化处理.在纤维蛋白结构中聚集了大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这种结构有利于细胞迁徙,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该文就PRF的发展过程、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运用DNA倍体系统对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及预测

    作者:熊贵忠;李红丽;孙小蓉

    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运用DNA倍体系统对可疑病变作DNA定量细胞学检查,具有取材广泛、无创、诊断标准化、敏感度高、快捷方便等优点,弥补了细胞病理形态学诊断的不足,已广泛运用于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与筛查,本文对DNA倍体系统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及预测作综述.

  • 原发于腮腺的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陈宇轩;韩小宪

    原发于腮腺的恶性淋巴瘤并不常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往往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原发于腮腺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女,60岁.于2个月前偶然发现右侧耳垂下方有一"蚕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及明显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使用抗生素治疗,肿物未见缩小.近1月来,肿物迅速增大,来我院就诊.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腮腺
临床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