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신경질병여정신위생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574
  • 国内刊号: 23-147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35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德华 吴中学 贾建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认知脑区灰质体积的改变

    作者:王泓力;张亚萌;周瑶;白莹莹;李中林;尤阳;秦玉龙;张杰文;张红菊

    目的 通过对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认知脑区改变的探索,寻找其与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形态改变的异同,为两者的联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14例iRBD患者、12例PD患者及8名健康人(CON组)进行认知心理测评(复杂图形测试、临摹及回忆、符号-数字转换测试、连线测试、画钟测试、数字广度测验)及磁共振检查,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的研究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iRBD组及PD组患者的数字符号转换测试、连线测验测试2与CON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RBD组与P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iRBD组与PD组患者的右顶叶及左枕叶体积均缩小(P<0.05),但iRBD组与P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右枕叶较CON组体积减小(P<0.05).结论 iRBD患者及PD患者均出现注意力及执行功能等认知能力下降,并且都出现右顶叶和枕叶萎缩,提示两者的认知损害存在相似的病理基础.

  • 软膜下脂肪瘤的外科治疗与分型:附5例报告

    作者:王汉斌;苏亦兵;史良;金铂;张岩

    目的 对不合并脊柱裂的软膜下脂肪瘤进行临床回顾,根据临床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影像学的新的亚组分类,并对其手术策略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例软膜下脂肪瘤患者.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常规进行术前的评估,定期门诊随访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影像学评估.基于磁共振影像特点将本组5例病例分为两组:单纯型组和侵袭型组,比较两种类型的术式及临床情况.结果 所有5例患者在术前的神经功能均有轻中度的损害,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均较顺利,单纯型中1例达到了完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侵袭型中3例均为部分切除;肿瘤切除情况在术后的MRI检查中得到证实,所有病例终均经病理学证实为脂肪瘤.两者表现为不同的影像特点和不同的神经功能恢复过程.单纯型并发脊髓空洞,术中肿瘤边界较易探查;侵袭型肿瘤中有神经组织穿行,切除过程中即产生损伤,在术后病理中可得到证实.两种类型在术后均有短暂的神经功能下降,但单纯型在术后两年基本恢复到术前情况,预后较后者好.结论 单纯型和侵袭型的分类方法对认识不伴脊柱裂的脊髓软膜下脂肪瘤可能有一定帮助,单纯型一般手术中可发现肿瘤与脊髓的边界,可能完全切除;而侵袭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任何试图切除肿瘤的操作可能导致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减压性手术可能是佳的选择.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李梅;于鹭;韩露;杨红;朱德生;管阳太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访2013年1月~201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78例GBS患者,根据出院后第6个月时Hughes评分分为预后较好组(Hughes<3分)和预后不良组(Hughes≥3分),比较两组间临床、脑脊液生化资料及免疫治疗方式.结果 临床预后较好组与不良组之间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前驱症状、肺部感染、机械通气、脑脊液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IgG指数、24 h鞘内IgG合成率、神经轴索损伤、免疫治疗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肌力评分、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73,8.01;P<0.05).血脑屏障损伤与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32,P<0.01).结论 GBS患者入院时血脑屏障损伤其临床预后较差,血脑屏障通透性可作为评估GBS患者临床预后的生化指标.

  • 76例首诊精神科的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和转归

    作者:侯成业;梁英

    目的 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就诊于精神科的现状,探讨该人群的转归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RPR筛查结果阳性、经确诊为神经梅毒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确诊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纳入随访的76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随访至12个月时,3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18例为躁狂或抑郁状态;10例出现幻觉及妄想状态;9例好转,2例临床治愈,1例死亡.76例患者均使用抗精神病、抗抑郁、抗躁狂或抗焦虑药物治疗.32例患者进行驱梅治疗,44例未用驱梅药物治疗,将随访患者分为驱梅治疗组与未驱梅治疗组,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于随访12个月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和驱梅治疗对神经梅毒患者的疗效并不显著,神经梅毒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

  • 百乐眠治疗焦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夏娟;陈其文;邓青龙;唐富荣;杨忍忍;王继伟;余金明

    目的 评价百乐眠治疗躯体性疾病患者焦虑症的疗效、安全性及与疗程的关系.方法 检索截止到2016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发表的百乐眠治疗焦虑症文献,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用Stata 14.0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2篇,患者共1060例,其中试验组536例,对照组524例.总体有效率RR(95%CI)=1.33(1.21~1.45),HAMA评分SMD(95%CI)=-0.36(-0.65~-0.07),不良反应率RR(95%CI)=0.42(0.26~0.70).治疗2,4,8,12周的有效率RR(95%CI)分别为1.34(1.16~1.54),1.24(1.07~1.45),1.36(1.15~1.60)、1.50(1.06~2.13);治疗2,4,8周HAMA评分的SMD(95%CI)分别为-0.96(-1.85~-0.06),-0.28(-0.70~0.14),-0.75(-1.36~-0.13);治疗4,8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95%CI)分别为0.25(0.09~0.69),0.41(0.19~0.91).结论 百乐眠胶囊对于改善躯体性疾病患者焦虑症状的总体有效率疗效显著,随着用药疗程的增加其治疗有效率优势越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某医院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管理对策

    作者:黑洪萍

    目的 调查某医院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其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此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居住在北京市多家干休所的某医院380名离退休老干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并比较不同年龄和疾病状态的老干部的心理状态.结果 医院离退休老干部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老年组躯体化、强迫、精神病、人际关系、偏执等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偏执、恐惧因子外,老年组与中年组各项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在外住院者与非住院者恐惧、躯体化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离退休老干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离退休老干部需要接受心理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 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朱翠珍;陈京红;崔东红

    抑郁症伴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6%的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慢性疼痛,73.3%慢性疼痛患者会诱发抑郁症.现围绕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炎症及肠道菌群失调的病理机制及药物治疗在这种共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药物治疗在这些共病中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峥荣;郑伟;陈蕊;冷传芳;杨欣湖;蔡东滨;宁玉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首选治疗策略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见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为催乳素升高.催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由垂体前叶细胞所分泌,并参与体内多种生理过程,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2].高催乳素血症是指男性或女性(非妊娠或哺乳期)催乳素水平>20 μg/L[2].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肥胖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施凯;陈京红;崔东红

    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以奥氮平、利培酮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因其保留了第一代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却无或很少有锥体外系症状,而成为当今一线用药.然而,SGA也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它们能够增加患者体重,从而导致肥胖症,而肥胖症又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深入探究其引起肥胖症的机制对于未来研发新药来预防和治疗以肥胖症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意义重大.现对近几年研究者们从不同的机制阐述SGA引起的肥胖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探究思路.

  • 绝经后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晓;周晶晶;丰雷;肖乐;王刚

    研究表明女性进入绝经期阶段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1].国外相关研究显示绝经后抑郁症发病率在5.7%~59.8%[2-3].生殖衰老分期(STRAW+10)[4]将绝经后分为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绝经早期是指末次月经至之后6年期间,该阶段和围绝经期存在1年重叠;绝经晚期是指在此之后阶段.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慢性酒依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婷;刘小翠;程亚玲;田博

    酒精滥用通常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生活.通常,酒精滥用和依赖统称为酒精中毒.在美国,酒精中毒是位居第3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中国的一项流行病资料调查显示,在10年的时间里酒精中毒患病率增加了约10倍[1].长期大量饮酒能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使患者感到痛苦,继而引起情绪改变等一系列变化,妨碍人们正常社交功能.

  • 抑郁情绪在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攻击性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解应平;郑德伟;张增国;孙宏伟;陈新岗;谭东

    目的 探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以及抑郁情绪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探究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 对山东省内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以及抑郁情绪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强制性、寻求赞许、认知哲学因子和抑郁情绪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愤怒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失调性态度与除认知哲学与言语性攻击、愤怒外的各攻击性因子均相关(P<0.05),抑郁情绪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占全部作用的16.32%.结论 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攻击性相关,抑郁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6433例精神科急诊患者人口及疾病学资料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京渊;潘轶竹;马征;朱辉;李广泽;及晓;李小强;王威;尹利;陈媛

    目的 对精神科急诊就诊非取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学资料进行调查.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3日~2016年1月31日在北京安定医院急诊就诊的6433例非取药患者,按照攻击风险评估表及自杀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分为攻击组、自杀组、攻击自杀组、非攻击非自杀组,并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口学资料显示女性:男性(3628/2805),居住在北京、汉族、年龄在21~30岁的患者占多数;疾病学资料显示起病无诱因、性格内向、无家族史的患者占多数.攻击组和非攻击非自杀组进行比较,性别、居住地、有无伴侣、父母关系、是否在职、有无诱因、性格、家族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513,9.46,17.40,27.21,11.078,8.402,11.059,9.129;P<0.01);自杀组和非攻击非自杀组进行比较,性别、父母关系、有无诱因、性格、家族史、躯体疾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894,6.594,67.309,4.309,5.715,32.779;P<0.05).诊断躁狂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诊断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行为(P<0.01).结论 精神科急诊就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就诊年龄以21~30岁居多,居住地在北京、无伴侣、父母关系不好、目前在职、发病有诱因、性格外向、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诊断躁狂状态的男性多出现攻击行为;而父母关系不好、性格内向,有起病诱因、家族史阳性、有躯体疾病、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的女性患者多出现自杀行为.

  • 院前具有攻击行为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特点

    作者:苏中华;徐芳芳;张怀晨;王中刚;张明;张鸿燕

    目的 了解院前发生攻击行为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的临床干预措施和治疗效果的特点.方法 以151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新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疾病信息调查表收集疾病相关信息,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的兴奋因子(PANSS-EC)、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风险评估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其精神病理症状、护理风险和治疗效果,根据MOA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攻击行为患者组和无攻击行为患者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151例患者中,入院前一周内有攻击行为者74例,无攻击行为者77例.(2)相对于无攻击行为患者组,攻击行为患者组既往有暴力/攻击史者比例较高,入院前1周未服药比例较高;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较重,PANSS-EC、BARS和MOAS评分均较高;攻击风险和防攻击护理医嘱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院时医生处方口服药物均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使用比例为68.9%,其次为奥氮平(13.2%)、喹硫平(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行为患者组氟哌啶醇注射率和保护性约束使用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组(P<0.05);(4)出院时,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PANSS-EC评分、MOAS评分和出院疗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发生攻击行为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于无攻击行为者,住院治疗疗效相当,但入院时病情较重,较为兴奋激越,攻击风险和出走风险较高,住院期间肌肉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和保护性约束等措施应用较多.

  • 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刘天心;刘佳;孙秒;冯娟

    目的 探讨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8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CX3CL1水平.病例组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行NIHSS评分,并于发病3个月后随访行mRS评分.将病例组患者根据NIHSS评分及mRS评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CX3CL1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血浆CX3C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OR=0.387,P=0.020),且血浆CX3CL1水平与CRP呈负相关(r=-0.232,P=0.00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3CL1水平与其入院后24 h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9,P=0.034).预后不良组(mRS>2分)血浆CX3CL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mRS≤2分),白细胞计数及CRP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mRS评分呈负相关(r=-0.263,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OR=0.087,P=0.004).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CX3CL1水平较低,且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