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风湿病与关节炎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174
  • 国内刊号: 10-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363
  • 曾用名: 中国中医药咨讯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风湿病与关节炎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娄多峰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骨痿安汤联合西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庞学丰;廖家瑜;李玉玲;吴燕红;黄政治;王思思;陈慧;陈玲;林菊

    目的:观察骨痿安汤联合西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痿安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等实验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钙及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痿安汤联合西药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

  • 30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影响

    作者:章平衡;刘健;万磊;孙玥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选取30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血标本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并计算DAS28评分.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BTLA表达频率.结果:①304例RA患者中有150例发生免疫球蛋白(IgG或IgA或IgM)改变,发生率为49.34%.其中IgG升高49例(16.12%),IgA升高87例(28.62%),IgM升高14例(4.61%).②经过12周的治疗后,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ACR20/50/70标准,XFC组与来氟米特(LEF)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XFC组ESR、CRP水平明显降低,BTLA、Treg明显升高(P<0.05);与LEF组比较,XFC组BTLA升高较明显(P<0.01),其余各指标改变与LE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FC组中,免疫球蛋白升高组治疗前后比较,其ESR、RF、CRP、IgG、DAS28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免疫球蛋白不升高组治疗前后比较,CRP明显降低(P<0.05),IgG、IgA均升高(P<0.05).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外周血中IgG与ESR、RF等疾病活动性指标、VAS、DAS28评分呈正相关,与BTLA、Treg呈负相关(P<0.05);IgA与ESR、CRP、RF、 抗CCP抗体呈正相关(P<0.05或P<0.01);IgM与ESR、DAS28评分以及医师对疾病活动整体评估(VAS)呈正相关,与BTLA、Treg呈负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变,并且XFC能够调节Treg、BTLA表达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体液免疫.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5年以内者与5年以上者临床表现差异的研究

    作者:丁琳琳;娄玉钤

    目的:探讨病程5年以内与5年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的区别.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病程分为5年以内组和5年以上组,并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患者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结果:通过对疾病发生的诱因、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的性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等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表现比较可知,①游走痛、左近指疼痛、右近指疼痛,5年以内组>5年以上组.②5年以内组<5年以上组的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较多,关节表现:关节疼痛,右肩、左掌指、右掌指、左膝、右膝;关节肿胀,左掌指、右掌指、右近指、左膝、右膝;关节柔韧感,左掌指、右掌指、左膝、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肘、右肘、左腕、右腕、左膝;关节畸形.关节外表现:全身乏力、活动后乏力加重、休息后乏力减轻、口干、心慌、多梦、头晕、视物模糊、阴雨天加重、夜尿频多、耳鸣,唇甲暗红.结论:病程5年以内者,"风邪"痹阻经络不通导致关节疼痛,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少.病程5年以上者,由较少关节受累变为多关节受累,证候多为"虚",且"虚""邪""瘀"均并存,证型愈加复杂,并累及肝肾.

  • 中药配伍对雷公藤治疗育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减毒增效的研究

    作者:袁作武;游济洲;陈海丽;杨祎;李慧;鲁小梅

    目的:观察中药配伍对雷公藤治疗育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减毒增效的作用.方法:将80例育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中药配伍雷公藤治疗,成方雷公藤、鸡血藤、丹参、白及等,对照组予雷公藤片每日3次,每次2片.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ACR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ACR70者21例,ACR20~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细胞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潘惠;汪元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DAS28评分,分为高活动组24例,中低活动组36例;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计数、B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其受体(BAFF-R);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采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B细胞计数、B细胞百分比、BAFF、BAFF-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高活动组较中低活动组明显增高(P<0.01).B细胞计数与RF、抗CCP抗体、ESR、CRP、C3、IgG呈正相关(P<0.05);B细胞百分比与抗CCP抗体、ESR、CRP、C4呈正相关(P<0.05);BAFF与抗CCP抗体、ESR、CRP、C3、IgG呈正相关(P<0.05);BAFF-R与CRP呈正相关(P<0.05).B细胞计数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局部发热、疲倦乏力、舌质紫暗呈正相关(P<0.05),B细胞百分比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局部发热、纳食减少呈正相关(P<0.05),BAFF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局部发热呈正相关(P<0.05),BAFF-R与纳食减少、大便稀溏呈正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B细胞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度、中医证候呈正相关,说明B细胞功能变化可作为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 社区医师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1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晓芹;张静;于文广

    目的:探讨社区医师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及中成药等药物系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社区医师健康教育及治疗干预.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坚持用药和定期复诊情况,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坚持用药和定期复诊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SDS评分、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干预,能促使患者坚持治疗和定期随诊,并能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三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的探讨

    作者:梁荻;吴金玉;镇立;陈永贵;郭雅雯;唐婕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检索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西医病理机制、三七药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瘀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邪实之一,是本病的发展转归的致病因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早、中、晚期均伴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凝状态和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药理研究证实,三七具有抗炎、抗血小板凝集、抗骨组织破坏、调节免疫等作用.

  • JAK/STAT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杨永生;李荣亨;董秋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性关节病,滑膜组织增生和滑膜炎是其主要病理改变.遗传环境、免疫紊乱、细胞因子、滑膜细胞过度增殖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主要机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故对类风湿关节炎与JAK/STAT信号通路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顽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作者:李满意;娄玉钤

    顽痹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顽痹的相关论述较少,且不系统,通过对顽痹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顽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是顽痹的代表性疾病.顽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 类风湿关节炎与血脂异常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匀曦;陈进春;邱明山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风湿免疫性疾病.在疾病演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和血浆自由基会参与关节外的炎症损伤,而血脂异常在这一过程中占主要地位.血脂异常与炎症反应互为因果,在体内造成恶性循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率,故对其进行综述.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璞玉;马欣蕾;南亚婷;史红霞;照日格图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优势.不同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在地域分布、民族特点和基因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等的研究对中医治疗有重要意义.

  •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燕伟;谌曦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疗效显著.

  • 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勇洪;周文强;万春平;彭江云

    针对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动物模型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结果提示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32例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作者:张秦;邵培培;路素言;张硕;顾文;马丛;温博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均阳性的32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选取年龄>60岁起病,且RF及抗CCP抗体均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2例为老年组;同时选取年龄<60岁起病,且RF及抗CCP抗体均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2例为非老年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中医证型、治疗用药方案.结果:老年组患者膝、踝关节受累例数多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患者晨僵时间平均值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肺间质改变、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人数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患者出现骨关节Ⅱ级以上影像学改变例数明显少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抗CCP抗体滴度明显升高;2组高滴度RF患者人数相当;2组红细胞沉降率数值相当;老年组C-反应蛋白数值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痰瘀痹阻型多,非老年组湿热痹阻型多;老年组治疗方案选择较非老年组局限,种类减少;老年组治疗用药选择联合雷公藤制剂较非老年组多.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与中青年不同,且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更有优势.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56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慕芝;吕蕾;照日格图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83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56例),年龄≤60岁为非老年组(12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老年组男性患病率高,首发肩、膝等大关节者较多(37.50%),2组患者的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老年组(P<0.05);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特点与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临床需提高警惕,谨防漏诊.

  • 冯兴华教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概要

    作者:孔祥民;孙娜;周晓妍;刘建勤;高玉花;温亚蒙

    类风湿关节炎是致残率极高的风湿免疫疾病,中医手段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领域十分重要,冯兴华教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思想很有代表性,主要学术思想有活动期祛邪为主,祛邪不忘扶正;准确把握中医辨证,以辨证为处方纲领;重视中医经典的运用,将各家学说融会贯通等.

  • 马武开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浅析

    作者:元晓龙;姚血明;宁乔怡;陆道敏;徐晖;安阳

    马武开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抗风湿对药、调理脾胃药、疏肝解郁药、补肾强筋骨药、藤类祛风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及辨病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简要对马武开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经验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刘健教授运用中医药内外合治单元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学术经验

    作者:孙艳秋;文建庭;董文哲;方妍妍

    刘健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正虚以脾胃亏虚为本,标实以湿、热、痰、瘀等邪互结为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及新安医学学术思想指导下,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医药内外合治单元疗法,且临床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 关于异型南五味子总三萜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抗炎靶点干预的研究

    作者:邓鸣

    目的:探讨异型南五味子总三萜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效果、抗炎靶点和药物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南五味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通过观察CIA大鼠不同时间足趾肿胀容积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IgM2RF、γ-干扰素(IFN-γ)水平改变,大鼠关节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表达情况.结果:在改善CIA大鼠足趾肿胀容积方面,甲氨蝶呤组、南五味子各剂量组12,15,30 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15,30 d,南五味子高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中IgM、IgM2RF、IFN-γ 含量比较,南五味子高、中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高剂量组较甲氨蝶呤组对IgM、IgM2RF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这3个指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关节滑膜组织MMPs表达中,异型南五味子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该蛋白高表达,与模型对照组和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型南五味子各剂量对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炎症期大鼠组织肿胀疼痛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且对炎性模型血清炎性细胞免疫因子和组织滑膜致炎蛋白酶有抑制效果,据此推测该药可能是通过阻断MMPs高表达抑制炎性因子及病情进展.

风湿病与关节炎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