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8
  • 曾用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沈中阳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低血容量患者静脉回流压力阶差的影响

    作者:曹枫;陈荣琳;刘先福;何茹

    目的 观察呼气末正压(PEEP)对低血容量并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CVP)、髂总静脉压(CIVP)及两者差值[D(c-i)VP]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5月-2009年5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0例低血容量并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实施0、5及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PEEP通气(分别为PEEP0、PEEP5、PEEP10),选择同期10例基本条件相似但血容量正常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CVP、CIVP,并计算D(c-i)VP;同时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力学数据;对静脉压力变化与呼吸压力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试验组CVP随PEEP升高而明显增加,PEEP0、5、10时CVP分别为(1.3±0.9)、(3.1±1.3)、(4.5±1.3)mm Hg(1 mm Hg=0.133 kPa,P均<0.01);而对照组CVP变化小,分别为(6.9±1.3)、(7.2±1.2)、(8.0±1.5)mm Hg,PEEP10时CVP显著高于PEEP0和PEEP5时(P<0.01和P<0.05).两组CIVP均随PEEP升高而升高,但升高幅度小于CVP.试验组D(c-i)VP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1),但随PEEP升高有降低趋势,从PEEP0时的(4.9±1.7)mm Hg降至PEEP10时的(2.8±1.4)mmHg,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3个PEEP水平下,D(c-i)VP值差异≤1.5mmHg.②试验组在PEEP0、5、10时CVP与CIVP均无相关性(r1=0.236,r2=0.299,r3=0.262,P均>0.05),而对照组均有相关性(r1=0.485,r2=0.679,r3=0.748,P均<0.05).结论 低血容量并机械通气加用PEEP患者,在PEEP升高时CVP及CIVP值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此对利用两值来评估血容量及指导容量复苏均会造成很大影响.

  • 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作者:汪宗昱;朱曦;李宏亮;王铁华;么改琦

    目的 探讨肺复张(RM)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病例研究方法,将2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RM组和对照组.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原则给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进行RM,每8 h重复1次,连续7 d或至脱机前;除RM外,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每日RM结束后的EVLW、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呼吸力学参数、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CVP)、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以及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能药物用量和24 h液体出入量平衡等影响EVLW各因素的数值.结果 RM组和对照组EVLW、EVLWI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VP、COP和去甲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M组多巴胺用量在4 d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液体出入量平衡RM组7 d时为负平衡,对照组则为正平衡(P<0.05).RM组平均气道压(Pmean)的均值[(18.8±3.2)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肺准静态顺应性(Cstat)的均值[(36.5±14.5)ml/cm H2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6±3.9)cm H2O和(29.3±12.0)ml/cm H2O,P均<0.05];其中RM组5 d时Cstat大于2 d和3 d时(P均<0.05).两组间PaO2/FiO2比较则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针对ARDS患者实施的RM治疗并没有明显影响EVLW,而仅起到了改善肺呼吸力学特征的作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影响肺水的因素并未影响肺水的形成和清除.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高宝安;丁琳;詹庆元;罗祖金;李洁;夏金根;姚秀丽;王辰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应用NPPV治疗AH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NPPV模式和时间以及NPPV前和2 h、24 h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①59例患者NPPV成功率为62.7%(37/59).②与NPPV失败组比较,成功组平均年龄及因肺部感染导致AHRF比例较低(P均<0.01).NPPV前成功组PaO2/FiO2与失败组无显著差异,但成功组NPPV后2 h和24 h PaO2/FiO2均较失败组显著改善(P<0.05和P<0.01),且NPPV后24 h成功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失败组显著降低(P均<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PV失败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比值比(OR)=8.30,95%可信区间(CI)2.49~27.60,P=0.002]、呼衰诱因为肺部感染(OR=6.19,95%CI 1.90~20.20,P=0.027)、NPPV后2 h PaO2/FiO2<150 mm Hg(1 mm Hg=0.133 kPa,OR=3.65,95%CI 1.20~11.04,P=0.044)、NPPV后24 h心率>100次/min(OR=7.45,95%CI 2.15~25.58,P=0.010)和呼吸频率>30次/min(OR=7.26,95%CI 1.88~24.49,P=0.018).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AHRF的一线呼吸支持方式,但对老龄和肺部感染诱发的AHRF患者失败率较高;短期应用NPPV治疗后呼吸、循环和氧合状况无显著改善的AHRF患者,应及早改为有创通气.

  • 压力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危重症患者心排血指数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智伯;高心晶;秦英智

    目的 比较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对患者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因各种原因需行有创机械通气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9例)和心功能低下组(15例).在BIPAP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潮气量(VT)分别维持于6、10、15ml/kg,其他参数不变,呼吸机模式改为SIMV后,VT调节同前.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 min后测量呼吸力学及中心静脉压(CVP)、CI、ITBVI指标,试验过程中上述参数随机选择进行.结果 在心功能正常组,两种呼吸模式间CI、ITBV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气道压(Pmean)、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67、0.124、0.348、0.328、0.110、0.187);而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10 ml/kg VT时,BIPAP模式下高于SIMV模式(P=0.030).在心功能低下组,CI、ITBVI在SIMV模式下降明显,仅在10ml/kgVT时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0、15 ml/kg VT时BIPAP模式下Pmean均较SIMV模式低(P值分别为0.003、0.000、0.004);而SVRI、HR、MAP及PEEPi在不同VT水平两种呼吸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通气模式随VT增加均可使CI、ITBVI降低.在相同VT时,压力控制模式(BIPAP)较容量控制模式(SIMV)Pmean相对低,对CI、ITBVI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应用PiCCO监测容量变化时通气模式可影响CI、ITBVI.

  • 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朱运奎;徐越斌;李继东;王舒;肖永久;韦哲;刘杜姣;刘卫;薛庆亮;周晓丰

    目的 探讨危重症抢救中呼吸支持的使用率及呼吸支持使用时间和方式与抢救成功率间的关系.方法 对458例接受呼吸支持的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层分析,其中心搏、呼吸骤停47例,急性呼吸道阻塞105例,急性呼吸衰竭(呼衰)156例,慢性呼衰150例.分别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口鼻/面罩通气,统计各组患者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抢救成功率与疾病、呼吸支持时间的关系.结果 呼吸支持治疗期间死亡117例(25.5%),放弃治疗49例,成功脱离呼吸机292例(63.8%).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及呼吸支持抢救成功率为21.3%(10/47),按病因分类,急性呼吸道阻塞导致的呼衰抢救成功率为82.8%(87/105),急性呼衰的抢救成功率为55.1%(86/156),慢性呼衰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呼吸支持成功率为72.7%(109/150).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的早期成功率分别为95.0%(57/60)和95.5%(21/22),较早期为81.7%(68/82)和69.0%(20/29),中期为65.6%(63/96)和48.1%(13/27),晚期为44.4%(40/90)和0(0/5),抢救成功率均随抢救开始时间的延迟而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呼吸支持的关键是尽早、及时进行有效呼吸支持,人工气道建立的困难和风险是不能早期使用呼吸支持的重要因素.

  • MKK6 p38α信号通路在机械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表达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中的作用

    作者:丁宁;肖慧;许立新;佘守章

    目的 探讨p38α及其上游激酶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6(MKK6)在机械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表达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DOTAP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p38α显性无活性突变体p38α(AF)+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GFP及MKK6b的组成性活性突变体MKK6b(E)+pGFP分别导入A549细胞,以质粒pcDNA3+pGFP作为阴性对照,以pGFP作为空白对照.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基因.建立体外细胞牵张应变模型,观察各组细胞在施加20%牵张应变时p38激酶活性变化及RAGE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成功转染A549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在A549细胞牵张应变模型中观察到,MKK6b(E)转染细胞内p38激酶活性明显升高,而p38α(AF)转染细胞内p38激酶活性显著下降;MKK6b(E)基因转染可促进20%牵张应变诱导A549细胞RAGE的蛋白和mRNA表达,而p38α(AF)基因转染则抑制牵引应变诱导的RAGE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 牵张应变通过MKK6 p38α信号通路调节A549细胞RAGE的表达.

  •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效果比较

    作者:宁辉;赵励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根据选取气管切开方式分为PDT组(30例)及传统气管切开术(SCT)组(30例).比较两种气管切开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低氧血症、气管食管瘘、纵隔气肿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12.75±4.42)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12.23±10.10)ml,手术切口长度(1.48±0.12)cm,切口愈合时间(2.0±1.O)d;SCT组手术时间(29.60±8.14)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26.10±13.31)ml,手术切口长度(3.98±0.38)cm,切口愈合时间(5.0±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T组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CT组(P均<0.05).结论 PDT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愈合快、术后疤痕小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低.

  • 不同部位静脉置管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血流动力学数据的影响

    作者:何清;冯喆;王菁华;唐普贤;常志刚;刘亚林

    目的 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导管和股静脉导管注入冰盐水两种方法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的影响,了解经股静脉插管这一非常规方法所测数据的可靠性.方法 应用PiCCO监测仪,对北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13例重症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同一患者分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导管及股静脉导管注入冰盐水两种方法检测,采用配对双侧t检验及Bland-Altman分析方法比较两组CI、EVLWI、GEDVI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数据39组,经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导管检测数据的差值分别为CI(0.28±0.46)L·min-1·m-2、EVLWI(1.05±1.89)ml/kg、GEDVI(195.2±105.7)ml/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5、0.001 3、<0.000 1);Bland-Ah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GEDVI的一致性较差(一致性限度为-11.9,402.3);经股静脉注入冰盐水方法检测数值较经锁骨下静脉检测的明显偏高.结论 与经锁骨下静脉注射相比,经股静脉注入冰盐水方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对CI、EVLWI、GEDVI的估计过高,其中对GEDVI影响大,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重新评估.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丁琳;詹庆元;罗祖金;李洁;夏金根;姚秀丽;王辰

    目的 观察和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使用NPPV治疗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3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49±17)岁;NPPV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 Ⅰ)评分(14±8)分,氧合指数(PaO2/FiO2)(123±32)mm Hg(1 mm Hg=0.133 kPa).②NPPV成功率为74.2%(23/31),非肺部感染所致ARDS的成功率显著高于肺部感染所致ARDS(100%比60%,P=0.017).③与NPPV前相比,成功组NPPV治疗后2 h及2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PaO2/FiO2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而失败组上述指标不但无显著改善,尚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升高(P<0.05).患者均无NPPV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NPPV禁忌的ARDS患者,NPPV可作为一线呼吸支持手段;但对于在短期应用NPPV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无显著改善者,尤其是肺部感染诱发ARDS时应及早改为有创通气.

  • 自主呼吸试验在撤机中的应用

    作者:梁建峰;田蓉;冯俐

    目的 对应用自主呼吸试验(SBT)撤机方式与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撤机方式成功拔管的患者进行比较,以寻找佳撤机方式.方法 选择57例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撤机试验前评估,然后准备撤机.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04年6月-2005年12月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撤机方式拔管;2006年1月-2007年3月的36例患者作用为试验组,采用SBT的撤机方式拔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9.45±37.1)h和(111.4±59.8)h(P=0.001),住ICU时间分别为(8.0±5.5)d和(15.3±14.3)d(P=0.034),VAP发生率分别为16.7%和38.0%(P=0.070),48 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19.4%和5.0%(P=0.253),ICU病死率分别为25.0%和24.0%(P=0.920).结论 SBT的撤机方式比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撤机方式具有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两组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基本相同.

  • 机械通气不同时段内气道黏膜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雪;胡洋;刘洋;李刚;金英;朱安峰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不同时段内患者气道黏膜细胞损伤的情况.方法 选择因脑血管疾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44例患者,于机械通气后不同时段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显微镜下检查脱落细胞形态学改变.观察机械通气<8 h(28例)、8~24 h(46例)、24 h~3 d(22例)、3~7 d(20例)、7~28 d(14例)、≥28 d(14例)6个不同时段内气道黏膜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气管、支气管黏膜细胞损伤程度逐渐加重,<8 h组气道黏膜细胞结构大致正常,8~24 h组、24 h~3 d组多呈轻度损伤,3~7 d组多呈中度甚至重度损伤,7~28 d组与≥28 d组气管、支气管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均为重度,除7~28 d组与≥28 d组间比较无差异外,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与气道黏膜损伤程度相关系数为0.781,P<0.05,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机械通气时间与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有线性相关关系;随着通气时间延长,损伤加重,8 h后可出现显著损伤,但超过7 d后损伤程度无差异.

  • 低牵张通气策略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甲君;杨茂梧;王长辉;李晨华;秦卫华;李亚林;刘清岳;李金秀

    目的 观察低牵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低牵张通气组(42例)和小潮气量通气组(43例).低牵张通气组接受峰压≤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压力限制或压力支持模式以满足气道平台压≤30 cm H2O;小潮气量通气组接受潮气量≤6 ml/kg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存活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组患者根据监测呼出潮气量(Vte)分为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11例)和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31例),分析两个亚组间患者的28 d病死率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结果 低牵张通气组患者28 d病死率与小潮气量通气组无显著差异(34.0%比37.0%,P>0.05),但低牵张通气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潮气量通气组(10.6%比40.7%,P<0.05),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4.5±1.2)d比(8.7±2.3)d]、存活患者带机时间[(8.4±2.1)d比(10.7±1.2)d3及住ICU时间[(10.2±2.2)d比(13.7±3.1)d3均相应缩短(P均<0.05);低牵张通气组中小潮气量通气比例为26.2%,小潮气量通气亚组病死率(40.8%比13.2%)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65.7%比8.6%)均显著高于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P均<0.05).结论 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比较,低牵张通气策略可降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带机时间及住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状态下,小潮气量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超前全麻插管在抢救非手术危重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乔三福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插管时机及方法不妥往往直接影响危重患者抢救效果.本院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抢救危重患者时随着病情发展在超前全麻下行气管内插管40例,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 弹性引导芯在喉镜暴露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曾玲双

    气管插管时喉镜暴露困难常会导致插管失败,而应用弹性引导芯(简称探条)行盲探引导法是处理喉镜暴露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现将探条的应用经验总结如下.

  • 519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壮;槐永军;张绍敏;张俊丽

    总结和分析本院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为推广该项技术提供临床依据.

  • 早期气管切开对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俊;张海;徐方杰;吴乾;李赛琪;杨敏

    目前胸外科手术患者有老龄化趋势,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相对较多,甚至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肺部感染逐渐增加.一旦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将不可避免,而合适的气管切开时机将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就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进行讨论.

  • 经口引导插管在困难胃管插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黄世容;周丹;严海曼;李永平

    本院于2007-2009年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2例困难胃管插入患者采用在喉镜明视下经口引导插入胃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机械通气治疗单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顾葆春;马刚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虽不常见,但因涉及通气和循环两方面的问题,却是病死率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1-2].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重要的措施,只剩单肺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总结本科近3年收治的全肺切除术后出现ARDS病例资料,谈谈体会.

  • 阿托品联合地西泮在急诊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韩传映;方勤;邓莹沛;许冰

    急诊气管插管术是危重患者抢救中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气管插管是一种刺激性操作.为此本科采用在气管插管前静脉推注阿托品联合地西泮的方法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 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作者:蒋文勇

    尿毒症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水平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氧化应激可能是导致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环节[1-2].目前广泛认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应实行预防性抗氧化治疗.本研究中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报告如下.

  • 血管生成素2在脓毒症和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作者:张如愿;汤耀卿

    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其重要致死原因[1];而伴有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脓毒症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 容量管理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俊娜;孙运波

    容量管理是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点及难点.现对各种容量管理的监测指标做一总结分析.

  • 机械通气中不同脱机方法的比较

    作者:杨敏;宋卫东;王春宝;熊剑飞

    目的 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方法 将128例采用机械通气后符合脱机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T管脱机法、压力支持通气(PSV)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SV法进行脱机,比较其脱机时间及再插管率.结果 T管脱机法脱机时间[(3.0±1.2)d]较PSV法[(5.0±1.7)d]和SIMV+PSV法[(4.5±1.6)d]均显著缩短(P均<0.05);而采用PSV和SIMV+PSV法的再插管率[4.6%(2/43),4.5%(2/44)]则较T管脱机法[12.2%(5/41)]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不同的脱机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以尽早顺利脱机.

  • 长期应用抗生素致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报告

    作者:李松

    新型隐球菌于1894年被发现,并于第二年由外科医师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终将此种病菌感染命名为脑球菌病.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肺、脑部炎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主要的发病基础[1].

  • 关注机械通气条件下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影响因素

    作者:秦英智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危重症且需机械通气患者中,超过半数合并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容量、心肌抑制或两者兼有)是常发生的.

    关键词:
  • 第22届欧洲危重症年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

    作者:秦英智

    第22届欧洲危重症年会于2009年10月11-1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本次会议讨论了危重症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重症感染、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创伤后容量复苏及监测、液体治疗与肾脏保护、电解质紊乱、肝肾脑衰竭与监护、急性肾损伤(AKI)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营养支持、镇静、镇痛以及重症医师培训、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
  • 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的改进

    作者:乔三福

    在临床使用简易呼吸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普遍使用的简易呼吸器供氧不方便,有些医护人员使用不熟练甚至接错地方,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高浓度氧气供给,从而影响了抢救效果.因此,我们对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进行了改进,经过临床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1 02
199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