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침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779
  • 国内刊号: 23-1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1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申田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不寐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佩芳;刘霞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不寐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主要取督脉上的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神道、印堂7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艾司唑仑片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治疗30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不寐 通督调神 针刺
  • 针刺配合社区干预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50例

    作者:何永昌;李秀红;石霞萍

    目的:观察针刺和行为干预对社区居民中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提供一种适合社区医疗服务的治疗方法.方法:在社区中选取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干预和健康促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每年三伏天和三九天期间进行针刺治疗,为期2年.观察其血压状况、心血管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血压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致死率、致残率均降低10%以上.结论:针刺和行为干预能有效治疗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 圆利针阿是穴合谷刺配合体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睿智;娄必丹

    目的:观察圆利针阿是穴合谷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圆利针阿是穴合谷刺组(治疗组)与毫针阿是穴合谷刺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愈显率分别为65.38%和30.7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圆利针阿是穴合谷刺能较好地改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缓解疼痛.

  • 电针结合TDP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亚丽;杨桂桂;杨丽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针刺关元、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地机等穴,将两侧子宫、三阴交接电针仪,留针30 min,下腹部照射TDP 30 min.对照组针刺方法及时间同观察组,但不行电针和TDP照射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TDP较单纯针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更明显.

  • 围刺法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琳;徐佳

    目的:评价局部围刺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位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局部围刺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20天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围刺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

  • 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曹野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针刺治疗.根据中医症状评分和NIHS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针刺
  • 不同针刺频次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莉;孙远征;孟薇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次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在针灸科病房住院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治疗组采用以项针为主针刺治疗,主穴:风池、翳明、廉泉、金津、玉液、供血、治呛、、吞咽、发音;配穴:三阴交、太冲、丰隆、合谷.每日2次,连续治疗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选穴、操作、疗程均同治疗组,只是针刺干预频次与治疗组不同,每日1次.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功能分级、言语功能分级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分级、言语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分级、言语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临床有效,且每日针刺2次的临床疗效优于每日针刺1次.

  • 电针促进腰麻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寅秋;刘志顺;李辛洁;贾擎;谢珅;岳红

    目的:探讨电针促进腰麻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病人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方法为待病人麻醉平面消退到胸10水平时开始取针刺关元、归来、中极等穴位,关元、中极及双侧归来穴分别接上韩氏电针仪,频率2 Hz,连续波,电流强度2mA起,留针30 min;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待病人麻醉平面消退到胸10水平时开始记时,但不给予针刺干预,观察平面消退到胸10水平时距离自主排尿时间.观察病人术中使用腰麻药物的时间和剂量;麻醉后各时间点记录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和心率(HR);术前及术后记录患者排尿情况、排尿时间、尿量等,排尿通畅情况、下腹坠涨、排尿不尽感、舒适度及可接受度等.结果:两组间麻醉平面消退到胸10至排尿时间的比较P <0.05,两组间腰麻后20 min至排尿时间的比较P <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腰麻后排尿时尿量比较经完全随机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腰麻后排尿时尿量按400 ml为限,经卡方检验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可有效促进腰麻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无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尿潴留 电针 腰麻
  • 电针齐刺治疗女性经行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玲;侯广云

    目的:观察电针齐刺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行头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电针齐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乐葆口服治疗.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及疗程结束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4天之内症状好转的患者达50%,而对照组1天之内症状好转的患者为24.32%,统计学比较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齐刺能有效治疗经行头痛,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冬病夏治”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新建;李成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法对肺肾两虚型为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44例患者,采用药物穴位敷贴大椎、天突穴结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喘可治”治疗,共治疗3个夏季(7月~8月)后统计效果.结果:临床控制2例,显效14例,好转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5%.结论:“冬病夏治”法对肺肾两虚型为主的慢性支气管炎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分层穴位注射合电针治疗腰椎同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黄彬;姜岳波

    目的:观察分层穴位注射合电针、普通穴位注射合电针及单纯分层穴位注射3种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8例采用分层穴位注射合电针疗法;B组46例采用普通穴位注射合电针疗法;C组44例采用分层穴位注射法.分层穴位注射分深浅两层,深层是注射至神经根附近,浅层注射至肌肉层;普通穴位注射只注射在肌肉层.穴位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12,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A组和B组电针方法相同.观察3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疼痛消除时间及复发率 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疼痛均有消失或减轻,A组总有效率为95.8%;B组总有效率为93.5%;C组总有效率为93.2%;临床总有效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者疼痛消失治疗次数有差异,A组疼痛消失的治疗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1),C组疼痛消失治疗次数也低于B组(P<0.05);而A组和C组患者疼痛消失治疗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半年内腰部疼痛复发A组占13.0%,B组占16.3%,C组占48.8%,A组和B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分层穴位注射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研究近况

    作者:井夫杰;孟红岩

    参照近10年相关文献资料,对治疗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临床常用的外治法有推拿、针刺疗法、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特色疗法及综合疗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便秘提供借鉴.

  • 针刺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探讨

    作者:冯晓玲;苏琳;王磊;李波;赵颜;时思毛;姚美玉

    研究表明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可以作为复发性流产的独立因素,但其案例目前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用药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刺治疗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时就可以发挥其专长,在妊娠前的3个月进行治疗.本研究通过讨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对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理、针刺治疗的理论依据,明确针刺临证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于这种简单安全有效方法的临床推广.

  • 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张荣荣;郭徽;朱世峰;唐文富

    急性胰腺炎(AP)是目前治疗棘手的急腹症之一,在胰腺炎症发作后出现的疼痛、胃肠道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和随之而来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是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的同时,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引入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而针刺具有镇痛、改善胃肠动力、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而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AP的治疗.对此,笔者对针刺在AP治疗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能促进针灸在AP治疗中的普及和推广.

  • 针刺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璐;王锐

    过早搏动,亦称期前收缩,是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点提前发出激动,过早地引起心脏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一次除极.根据兴奋点的不同位置分别称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和窦性早搏.

    关键词: 针刺 过早搏动 综述
  • 电针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疼痛评分和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彩举;杨帆;李熳

    目的:探讨电针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疼痛评分和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颈丛神经阻滞加假电针组(颈丛阻滞组)和电针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电针复合组),每组2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T0)、术中60 min(T1)、术毕(T2)、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术后7天(T5)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即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T3时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水平均较T0显著升高(P<0.05);电针复合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低于颈丛阻滞组(P<0.05).结论:电针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显著降低患者围术期的疼痛评分和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是甲状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针灸治疗便秘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赵洁;唐纯志;于隽;吴琼

    目的:观察针灸对功能性便秘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和西药组,针灸组穴位采用中央随机分配4个穴位(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西药组采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 m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在4周治疗结束后进入1个月的随访期,观察第9周大便次数分别统计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费用.结果:成本-效果分析针灸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21/23)和61.9%(13/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针刺大肠的合募俞及下合穴对便秘的后期疗效比枸橼酸莫沙比利疗效好,但是治疗费用稍高于西药,从远期效益来看,针灸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应用MRI测量乳根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作者:许宇飞;李晓陵;曹丹娜;吴瑶;姚家琪;关昕;曲冰

    目的:研究乳根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数据,提高针刺的安全性,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取身体健康志愿者20人,其中男、女各10人.标记乳根穴的体表定位点行MRI扫描,在影像图像上测量乳根穴到胸膜的直刺深度.结果:男性组针刺危险深度:左侧(23.65±1.95)mm、右侧(25.31±2.83)mm;安全深度:左侧(17.73±1.47)mm、右侧(18.99±2.12)mm.女性组针刺危险深度:左侧为(25.14±2.46) mm、右侧为(26.42±2.78)mm;安全深度:左侧为(18.85±2.13)mm、右侧为(19.81±2.24)mm.针刺危险深度男女性别差异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左右侧差异性比较P >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乳根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为(24.39±2.21)mm、右侧为(25.87±2.80)mm;安全深度:左侧为(18.29±1.80) mm、右侧为(19.40 ±2.18)mm.MRI检查为乳根穴的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 烧棉法合电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25例

    作者:于晓华;王健;吴富东;单秋华

    目的:观察烧棉法合电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阿是穴进行烧棉治疗,电针围刺阿是穴,常规针刺神门、合谷、太冲穴治疗带状疱疹25例.结果:总有效率100%,25例患者经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0例,好转5例.好转的5例患者,又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均获痊愈.结论:烧棉法合电针围刺能快速促进疱疹愈合,减轻疼痛,预后良好.

  • 对应针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李鹏;杨励;李志道

    针灸治疗疾病范围广泛,尤其是治疗各种痛证的疗效可靠,现将李志道老师多年临床治疗疼痛的"对应针刺法"做以简单介绍."对应针刺法"是以经络循行为理论基础,由传统针灸的表里配穴、前后配穴、上下配穴、左右配穴等方法发展而来的,是在对巨刺、缪刺的方法进行深入认识和研究后,在其基础上的一种拓展[1].

  • 蜂针疗法用蜂量的探讨

    作者:万赖思琪;李万瑶

    本研究探讨了蜂针疗法用量,认为:蜂针量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应因人、因时、因病施治.新患者少量为佳,1~2只始,过敏期内维持1~3只为宜;久用蜂疗者可适当加量,一般维持在10只左右,严重病患者可酌情加大至30 ~ 50只.体虚、病轻、复针者宜少量蜂针治疗,体实、病重者可适当增加蜂量.病情轻浅者可以每周或隔周1次,1~3次可愈;急性病、严重病者需每日1次,或每日两次,持续2~3个疗程或更久;预防复发可1周~1月1次.小蜂量难以愈病,过量易导致严重后果,要严格把握好蜂针的用量,以期用合适的量缓解患者的痛苦.

  • 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处方规律探讨

    作者:吴利;张瀚丹;吴曦;杜晨;兰颖

    目的:探讨古今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处方规律.方法:检索古代和现代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相关文献,对其选穴、配伍、刺灸方法、手法的规律进行小结和分析.结果:古代针灸治疗多选用局部阳经腧穴,并以灸疗为主;现代针灸治疗在采用局部阳经穴位的基础上,同时重视阴经腧穴的选取,并常用毫针刺补缓泻急、阴阳同调.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应以局部取穴为主,宜阴、阳经腧穴同取,可采用补缓泻急的手法,在此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 针灸治疗痛经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李月;陈淑琳;朱博;杨灿洪;方家丽;江佳璇;曲姗姗;黄泳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4年针灸治疗痛经的文献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并总结规律以指导临床及科研.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获得国内有关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文献数量、地区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单位、研究性质、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参考文献、治疗方法、选穴等方面的计量学研究.结果:共纳入文献269篇,山东、广西、广东等省市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文献集中发表于上海针灸杂志、辽宁中医杂志、针灸临床杂志等期刊上,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临床实验、临床观察和综述,治疗方法以针灸综合疗法为主,三阴交、关元、气海等常用作治疗主穴.结论:针灸治疗痛经疗效确切,方法多样,应用广泛,但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水平有待提高.

  • 针刺调节膀胱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探讨

    作者:代秀;钟贞;翟希;陈虹静;胡卡明

    通过检索近15年针刺治疗膀胱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文献报道80篇,对其选穴规律进行总结,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对该规律进行总结与分析,为针灸临床治疗膀胱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 谷世喆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经验撷菁

    作者:王浩;谷世喆

    谷世喆教授认为面瘫多为阳明、少阳经脉络空虚,卫气不能固护肌表,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面部筋脉失于濡润滋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治疗中强调整体论治、针药结合,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重视经筋理论在面瘫治疗中的应用;选穴精当,善用透刺;同时根据病人的年龄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期施治,即将面瘫分为急性期、稳定期、后遗症期3期,在不同时期选取不同穴位,采取不同刺法,配合不同的药物,效果显著.

  • 针刺“项针六穴”治疗中风后饮水呛咳1例

    作者:尹哲坤;时国臣;高维滨;于国强

    患者王某,女,70岁.2012年6月6日初诊.住院号:00026642.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饮水呛咳1月余.中医诊断:喉痹.西医诊断:脑出血恢复期.初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情绪激动出现头晕,恶心但未呕吐,口歪流涎,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数分钟后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急送至当地医院,行头CT提示:右侧壳核出血,出血量20 ml,给予脑保护、降颅压、营养支持治疗,5天后意识清楚,现留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语笨、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

  • 《针灸资生经》针灸禁忌浅析

    作者:张永臣;张春晓

    本研究从6个方面对《针灸资生经》的针灸禁忌内容加以探析,包括引经据典,指出针刺不当之害,针灸避人神、相天时,针灸禁忌腧穴,针灸过量之害,据个体差异定针灸禁忌,据病情定针灸宜忌.

针灸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