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全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塑料牙与瓷牙能量缓冲作用的比较分析

    作者:宋文植;尹万忠;李美华;毕涛;孙晓东;孙宏晨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塑料牙与瓷牙对全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及其支持组织的能量缓冲作用.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双后牙游离端加载下应用塑料牙或瓷牙时义齿各部分弹性变形能.结果:应用塑料牙比瓷牙的弹性变形能大,同时使其他部分的弹性变形能减少.结论:塑料牙比瓷牙能量缓冲作用大,有利于种植体及其支持组织的保护.

  • 口腔鳞癌新辅助化疗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梁利荣;周歧;阮方超;杨卫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990~2000年我院住院治疗的 36例新辅助化疗口腔鳞癌患者和72例术前未作任何辅助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对化疗后临床肿瘤退缩程度、生存率、术后复发和转移率作比较.其中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接受一个疗程的VM方案化疗后进行手术.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6例,有 18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6.7%.在平均48个月(6~120个月)的随访中,新辅助化疗组12例出现复发(33.3%)、3例( 8.3%)转移、6例(16.6%)死于肿瘤,对照组48例复发(66.7%), 20例(27.8%)转移、 28例(38.9%)死于肿瘤.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安全低毒、不影响手术、近期肿瘤缓解率明显、远期可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大大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

  • 呼吸方式与舌骨位置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凯;曾祥龙

    目的:揭示呼吸方式与舌骨位置的关系.方法:通过口鼻气流同步测定系统的随机检测,选择鼻呼吸比例≤70%(口呼吸组)及鼻呼吸比例≥95%(鼻呼吸组)的11~14岁儿童各34人,比较其头颅定位侧位片中舌骨位置的差异,及与口呼吸比例的相关关系.结果:口呼吸与鼻呼吸儿童除H-RGn(P<0.05)外,舌骨位置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未发现呼吸时口气流所占的比例与舌骨位置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呼吸方式与舌骨位置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口呼吸 鼻呼吸 舌骨
  • 观测器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调查

    作者:陈磊;程祥荣;黄翠;郭泽清;周蕾

    目的:探讨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应用观测器的重要性.方法:分别用观测法和目测法设计和制作可摘局部义齿,一年半后从支架的缺陷、口腔支持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和义齿的功能三大方面评价两组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义齿的固位,稳定,取戴,支持组织的炎症,患者的舒适度等方面,观测法组均优于目测法(P<0.05),两组在咀嚼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修复中应常规采用观测器来设计和制作可摘局部义齿.

  • 儿童第一恒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早期修复治疗

    作者:聂德周;宋光泰

    目的:观察不锈钢预成冠及复合树脂嵌体早期修复儿童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6~12岁儿童56颗大面积缺损的第一恒磨牙,分别进行不锈钢预成冠和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术后12个月的临床观察,除一例嵌体修复出现牙体部分折裂外,其余不锈钢预成冠和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固位良好,第一恒磨牙咬合关系及邻接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儿童第一恒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早期修复有利于正常恒牙(牙合)关系的建立.

  • 福建省城乡15岁以上人群乳牙滞留状况抽样调查分析

    作者:卢友光;林挺;冯岩;苏柏华;丁林灿;赵爱梅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乳牙滞留状况及分布规律,为临床滞留乳牙的治疗及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5岁、18岁、35~44岁、65~74岁年龄组8528人的乳牙滞留情况.结果:15岁、18岁、35~44岁、65~74岁年龄组乳牙滞留率为1.41%、1.31%、0.38%、0.其中年龄大为36岁,单人滞留牙多为4颗,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和上颌尖牙常见.结论:对没有恒牙胚的滞留乳牙,可尽量保存,对有恒牙胚的可拔除滞留乳牙,引导恒牙萌出.在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时应考虑乳牙滞留问题.

  • 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治疗特点

    作者:王秀丽;朱声荣

    目的:评价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临床与治疗特点. 方法对602例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进行了手术、硬化、激光、介入等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治疗474例,占78.73%,治疗有效率达99.58%,硬化治疗67例,占11.13%,有效率达98.51%,激光治疗56例,占9.31%,有效率达98.21%,介入治疗5例,占0.83%,有效率达80.00%.四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达99.16%.结论: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治疗应选择好适当的方法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上颌第三磨牙的根管治疗

    作者:梅林;袁琛;冯怀玉;刘勇刚

    目的:评估上颌第三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技术特点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32例患牙髓炎症的上颌第三磨牙进行常规根管预备,标准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术后X线评估根管充填质量.结果:32个病例中,适充25例,适充比例为78.12%,欠充7例,欠充比例为21.88%,没有超充病例.结论:常规根管治疗技术治疗上颌第三磨牙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作者:邵菊萍;白雪芹

    目的: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患者14例,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上切牙突度减小,Ptm-6距减小(P<0.05);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P<0.05);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因上颌牙弓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海波;姜淑霞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及优点.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215例.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治愈197例(91.63%),基本治愈11例(5.12%),有效7例(3.25%).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6.75%,有效率为100%.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痛苦小,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卫;龚蕾;赵晓莉;申琳;潘光珍

    目的:研讨自固化磷酸钙(CPC)人工骨填充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常规方法去除病变组织,经彻底止血处理后,充分调和的自固化磷酸钙修复骨缺损.结果:全组26例应用CPC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反应,X线显示:CPC与宿主骨接触紧密,无脱落,术后3个月出现降解,新生骨形成.结论:CPC安全无毒,使用方便,易塑性,生物相容性好,能在体内降解,可以替代自体骨材料在颌骨缺损的应用.

  • MEAW技术在正畸末期精细调整的应用

    作者:张苗苗;刘玉芝;邵玶

    目的:探讨多曲唇弓技术在正畸矫治末期精细调整的作用.方法:选择拔牙矫治病例8例,非拔牙病例4例,均在矫治末期存在轻度的咬合紊乱.使用方丝弓及国产直丝弓矫治器,经过排齐、整平、关闭拔牙间隙,后使用多曲方丝弓矫治前、后牙的局部开(牙合)、磨牙轻度近中、远中关系,尖牙尖对尖关系,上下中线不齐等局部错(牙合).结果:12例病人平均两个半月时间达到较理想效果.结论:可将多曲方丝弓技术应用于正畸末期的精细调整,操作准确、效果稳定.

    关键词: 多曲唇弓 精细调整
  • 婴儿腮腺巨大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

    作者:李劲松;陈伟良;潘朝斌;王建广;杨朝晖

    目的:评价婴儿腮腺巨大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随访分析1996年6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63例未满周岁的婴儿腮腺巨大血管瘤病例,年龄小者仅45d.全部病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保存面神经的血管瘤和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婴儿安全度过手术和麻醉关,仅2例术中需输血50 mL.2例术后出现支气管肺炎,经转入儿科治疗后痊愈.手术创口除2例延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发生.术后12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3~6个月恢复.随访6个月至5年,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对婴儿腮腺巨大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出血和仔细解剖面神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47例冠根纵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丽;蒋红;李阅

    目的:对47例冠根纵折的患牙进行分析,探讨佳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通过观察47例冠根纵折的病例,对牙位、牙髓状态、牙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牙冠纵折多见后牙,以上颌第一磨牙为多见,其中无髓牙33例,牙折裂前有近一半曾作过根管治疗,活髓牙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隐裂,牙周炎和咬合创伤.结论:牙折裂只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牙是可以保留的.积极诊治牙隐裂、合理的牙髓治疗及全冠修复是预防牙折裂的有效方法.

  • UB-I粘结剂粘结面的微形态观察

    作者:姜涛;王景云;徐经伟;孙宏晨;孙伟

    目的:研究UB-I粘结剂的粘结界面和粘结表面的微形态特点.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UB-I和牙本质的粘结界面和粘结表面.结果:UB-I粘结剂在牙本质小管内可聚合形成树脂突,在牙本质小管内的树脂突表面有树脂侧枝呈树枝状横行排列,并且和相邻的树脂突相连接,在牙本质和复合树脂之间有杂合层形成.结论:UB-I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与牙本质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机械嵌合.

  • 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少虎;樊明文

    目的:观察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并测定小抑菌浓度、小杀菌浓度.方法:对五倍子分别采用水、乙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对致龋菌的抑制作用,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小抑菌浓度、小杀菌浓度.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粘性放线菌ATCC 1924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20.41 mm、10.46 mm、6.74 mm;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小抑菌浓度为15.6 g/L;小杀菌浓度为15.6 g/L;五倍子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粘性放线菌ATCC 1 924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20.71 mm、14.87 mm、6.57 mm;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小抑菌浓度为1.95 g/L、3.9 g/L;小杀菌浓度为3.9 g/L、3.9 g/L.结论:五倍子水、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对粘性放线菌ATCC 19246株没有抑菌作用.

  • 兔骨髓基质细胞在不同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

    作者:蒋滔;程祥荣;夏海斌;王贻宁;童华

    目的:比较兔骨髓基质细胞在3种不同化学蚀刻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情况.方法:分别用HNO3、热H2SO4/H2O2、热H2SO4/HCl处理纯钛片30 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试样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取兔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钛片表面,培养30、60、120 min,采用荧光显微镜和四唑盐比色法对细胞粘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HNO3组表面形貌光滑,平整; H2SO4/HCl、H2SO4/H2O2组表面粗糙.3组钛片表面的主要成分为钛、氧和碳.细胞在H2SO4/HCl、 HNO3组表面粘附伸展良好,在H2SO4/H2O2组表面伸展较差.结论:细胞在H2SO4/H2O2组表面的粘附不及H2SO4/HCl组,甚至不如HNO3组.

  • 口腔鳞癌VEGF和NO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李晓光;王延秀;王春;杨宪勇;王青;李毅;侯刚

    目的:研究VEGF、iNOS和eNOS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在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口腔鳞癌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6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iNOS的为65.63%,表达eNOS的为70.31%,表达VEGF的占60.94%.2)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VEGF NOS 口腔鳞癌
  • 釉基质蛋白体外诱导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骨桥素和骨钙素mRNA的表达

    作者:柴枫;金岩;赵铱民;段小燕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环境中,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在两种不同形式釉基质蛋白(粗提型EMPs及纯化型EMD)诱导条件下,成骨分化标志骨桥素及骨钙素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SD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含釉基质蛋白(EMPs或EMD或EMPs+EMD)的培养液中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以β-actin cDNA为内参照,检测骨桥素及骨钙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诱导实验组细胞均出现骨桥素mRNA的表达;2)仅EMPs+EMD组出现骨钙素mRNA的表达.结论:外胚间充质细胞经釉基质蛋白特别是粗提型EMPs及纯化型EMD体外复合和诱导培养,可向成骨或成牙骨质方向分化,出现骨桥素及骨钙素mRNA的表达.

  • 丙二醇/反丁烯二酰氯缩聚物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实验研究

    作者:刘勇;孙宏晨;陈学思;邓明虓;欧阳喈

    目的:研究丙二醇/反丁烯二酰氯缩聚物复合材料(poly(propylene fumarate, PPF)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并探讨其体内降解机制.方法:每组10个试件,分5组随机分别植入10只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每组并设2只空白对照.于术后1,3,5,8,12周取材料周围软组织包膜、大鼠肝、肾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结果:植入部位在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5周后基本消失,未见多核巨细胞积聚现象;12周时材料保持形态完整,但强度明显下降.结论:PP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适宜的降解性能,是一种有前途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 作者:

    目的:比较研究幼鼠和成年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方法:本研究包括两组大鼠,其中幼鼠30只(年龄约6周),成年鼠30只(年龄约9~12个月).大鼠上颌牙一侧用于实验侧,另一侧用于对照.实验侧的三颗磨牙用结扎丝颌粘接剂固为一个整体,在超弹性拉簧作用下(力值为0.1牛顿)向切牙侧移动.1,2,4,8和12周时给予大鼠过量麻醉剂,材料用于组织学研究.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侧根为根吸收研究对象.压力侧和张力侧的牙根吸收程度在显微镜下进行长度测量.实验侧与对照侧,压力侧与张力侧,幼鼠与成年鼠之间的牙根吸收程度分别以实验时间为参照,在统计学手段下进行了组间和组内分析和比较,以探讨牙齿移动时间和年龄因素对于牙根吸收的影响.结果:实验侧的牙根吸收在幼鼠与成年鼠之间在1,2,4,8周时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第12周时,成年鼠实验侧牙根吸收大于幼鼠 (P<0.05).成年鼠实验组压力侧的牙根吸收明显大于对照组压力侧,而在幼鼠组没有发现这一差异.两组年龄幼鼠的实验组其压力侧和张力侧的牙根吸收均高度相关.结论:相对于对照侧,正畸牙齿移动并没有在幼鼠的实验侧诱发更多的牙根吸收.在成年鼠,长期的正畸作用力倾向于诱发更多的牙根吸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正畸成年病人的后期治疗要更加注意防止牙根吸收.

  • 机械压力及细胞内钙释放通道阻滞对髁突软骨细胞骨架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旻;王美青;王景杰

    目的:探讨髁突软骨细胞骨架随力学刺激的变化过程及其是否受到细胞内钙及其IP3通道的影响.方法:消化法培养2周新西兰白兔的髁突软骨细胞,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可控液压细胞加载装置分别在90 kPa压强下加载60 min、360 min、20 g/L肝素阻断处理后再分别进行90 kPa压强下加载60 min、360 min,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观察各实验组细胞骨架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MCC细胞骨架系统显示为围绕胞核呈丝网状紧密有序排列,弥散性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其中;90 kPa加压60 min后MCC细胞骨架增多且排列致密;加压时间延长至360 min时,MCC细胞骨架表达较60 min时减弱,且多呈网状排列结构;IP3通道阻断后,再经90 kPa加压60 min,MCC细胞骨架收缩聚集于胞膜周边,呈现稀疏、不连续的排列状态;加压时间延长至360 min时,MCC细胞骨架有序的网状结构重新出现,有些细胞出现特征性"鸟喙"样改变.结论:MCC细胞骨架系统参与了髁突软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过程,适宜的压力可使骨架表达增强、排列致密,在此机械力导致MCC细胞骨架的重排过程中,细胞内钙及其IP3通道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 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自发分化

    作者:邓蔓菁;金岩;史俊南;董蕊;何大为;张光东;聂鑫

    目的:探讨无人为抗分化因素干扰下,具干细胞特性的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自发分化的方向.方法:取第4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去除抑制分化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2d、2周爬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去除LIF,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成纤维样变得多样化,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去除LIF 2d,细胞不再表达HNK-1、NSE、S-100,约65%细胞表达a-SMA,I型胶原出现表达.去除LIF2周,约1%细胞表达NF,零星细胞表达GFAP.结论: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出现自发分化,向平滑肌细胞分化具有明显优势.

  • 炎性牙髓组织中LEK的变化及与BK的关系

    作者:潘乙怀;王健平

    目的:探讨炎性牙髓组织中LEK与BK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牙髓炎模型,测定其牙髓组织中LEK与BK的含量.同时,采用生化法于体外将热处理的大白鼠血浆和胰蛋白酶及不同浓度的吗啡,LEK等阿片样物质共同孵化后测定BK值.结果:1)大鼠牙髓炎模型建立1、6、24 h后,LEK及BK含量均有显著性增加,72 h后向正常水平恢复.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2) 对大鼠血浆激肽原在胰蛋白酶作用下生成BK,吗啡与LEK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在炎性牙髓组织中BK对LEK的产生和释放起到调节作用,而LEK以负反馈机制抑制BK的生成从而达到镇痛作用.

  • 基于Web 的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数据平台的建立

    作者:张圃;刘洪臣;柳春明;雷蕾

    目的:建立基于Web 的适用于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的医学专业数据平台.方法:以专业网站、远程数据传输,本地数据库、本地虚拟手术系统等模块构成数据平台,以Web 形式连接入world wide web,进行基于Web 的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专业数据处理.结果:网站架构合理,Web 数据交流平稳、可靠,数据平台各模块之间数据流通顺利,数据处理准确,数据处理方式适合专科专科特点.结论:以网站、数据库、虚拟手术系统等功能模块可以初步构建起本专科的Web 数据平台.

  • 弱激光对牵张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战鑫;彭铁男;孙宏晨

    目的:探讨弱激光对牵张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家兔下颌牵张成骨实验模型分为两组,A组接受弱激光照射,B组未接受弱激光照射.采用彩色病理图像测量系统对两组定量分析,比较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在牵张成骨过程中,A组骨小梁形成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弱激光能加速骨形成,促进牵张成骨.

    关键词: 激光 牵张成骨
  • 羟基磷灰石与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皮下成骨实验

    作者:彭铁男;王战鑫;金玉玲;孙宏晨

    目的:观察rhBMP2/TGF-β对羟基磷灰石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矿化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成年新西兰兔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细胞并以5×106/mL浓度分成4组,A组加入rhBMP2(10 μg)/TGF-β(20 ng),B组加入rhBMP2(10 μg),C组不加生长因子作为对照,然后将细胞接种在羟基磷灰石上,体外培养3d,D组细胞不接种材料上,继续体外培养.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检测磷酸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附着情况.将复合物埋植于新西兰兔自体皮下.4周后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合成情况.结果:A、B组的碱性磷酸酶平均OD值显著高于C组(P<0.01).细胞接种在材料3d后,各组材料表面均见大量多边形的细胞附着.复合物植入皮下4周时HE染色见各组均有条索状骨基质形成, A、B组Ⅰ型胶原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C组(P<0.01=,各组骨形成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羟基磷灰石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能够形成骨组织,rhBMP2/TGF-β较rhBMP2有更强的促进骨形成作用.

  •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大鼠正畸牙压力侧骨改建中的作用

    作者:杨健;谭颖徽;裘松波

    目的:初步探讨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factor-κB ligand, RANKL)的表达在破骨细胞诱导和骨改建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压力侧RANKL的表达及其变化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观察了RANKL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组化结果显示,RANKL阳性表达位于牙周膜细胞和位于骨陷窝内的破骨细胞中,在正畸牙移动第3、5和7天时呈强阳性表达.体外破骨细胞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lone stimulating factor, M-CSF)协同作用下,RANKL呈剂量依赖型诱导TRAP阳性细胞生成.结论:大鼠正畸牙移动中,RANKL在压力侧的表达上调有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并导致牙槽骨吸收.

  • 三维培养的牙周成纤维细胞在循环张力作用下基质降解的变化

    作者:韩光丽;Hans Von den Hoff

    目的:研究培养在胶原胶中的牙周成纤维细胞受循环张力作用后胞外基质降解的变化.方法:植入牙周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胶受循环张力机械作用24 h,应用组化染色、酶凝胶电泳和ALP、DNA分析,观察细胞受力后形态学变化,检测培养基及胶原胶中MMPs的表达变化、细胞的增殖、ALP活性的改变.结果:受力后,细胞沿应力方向排列,DNA含量增加,培养基中MMP-2 的表达增加,ALP活性降低.结论:循环张力能改变细胞排列方向,促进了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的改建.

  • 制备高性能氧化锆陶瓷牙科修复体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石保;陈朝辉;王忠义;唐立辉;马楚凡;简科

    目的:本文对以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Y-TZP)纳米微粉为原料,经部分烧结-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D/CAM)加工-完全烧结三步法制备高性能的牙科修复体的工艺路线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先经模压成型,低温烧结,制作了可供CAD/CAM加工的部分烧结Y-TZP陶瓷块;然后经牙科CAD/CAM机加工,得到初步的牙科修复体;后对此修复体进行完全烧结,得到高性能的氧化锆牙科修复体.结果:部分烧结的陶瓷块的切削性能优良,与CAD/CAM预期时间吻合.完全烧结的陶瓷材料机械性能优良,弯曲强度达到710MPa,断裂韧性达到4.77MPa*m1/2.在完全烧结过程中,各个方向收缩均匀一致.得到的牙冠形态逼真,无裂纹.结论:部分烧结-CAD/CAM加工-完全烧结三步法制备高性能的牙科修复体的工艺路线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

  • 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C末端在FtsZ-FtsA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于维先;胡晓春;彭桂娥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与FtsA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方法:通过缺失诱变法构建了C末端缺失变异型的 PgFtsZ (ZΔC01, ZΔC02, ZΔC03),并表达和纯化了这些蛋白质,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法来鉴定这些C末端缺失变异型的PgFtsZ.然后,通过overlay assay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阴性对照,检测了这些C末端缺失变异型及野生型PgFtsZ和PgFtsA相互作用的特性.结果:野生型PgFtsZ与PgFtsA表现出极强的结合特性,然而去除C末端的73个氨基酸残基的ZΔC01,则表现出极弱的结合特性,或者当进一步去除C末端的128和177个氨基酸残基的ZΔC02和 ZΔC03,同ZΔC01一样也表现出与PgFtsA极弱的结合特性.结论:PgFtsZ和PgFtsA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位于PgFtsZ的C末端.

  • GIOMER复合材料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晓明

    牙体缺损临床多见,可由龋坏、外伤等多种原因造成,一般采用银汞、玻璃离子或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但这些材料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均存在不同的缺点.而日本松风产GIOMER复合材料,采用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牙体缺损修复材料.本文通过对38例98颗牙各种类型牙体缺损进行修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排龈技术对牙周健康影响的临床评价

    作者:陈桂军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18~54岁,共116颗基牙,其中上前牙92颗,双尖牙24颗;四环素牙、釉质发育不全56颗,变色或牙体畸形28颗,冠折或牙体缺损32颗;口腔卫生情况良好,牙周组织健康,无全身系统性疾病.116颗牙均采用修复体龈下边缘设计,随机分为3组,其中第1组40颗采用排龈线排龈技术,第2组36颗用排龈膏排龈技术,在牙体颈缘预备、取模和冠粘固前分别进行排龈处理;第3组40颗未使用排龈处理技术.采用美国3M产"#00、#000"的排龈线,法国碧兰公司产的排龈膏,贺利氏古萨公司产藻酸盐印模材料及德国产的变色龙印模材料,日本产超硬石膏.

  • 种植义齿即刻负重3例病例报告

    作者:孟维艳;张理生;周延民;李艳秋;赵静辉

    即刻负重技术是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立即修复上部结构,恢复患者美观和功能,大大缩短修复周期,这一修复方法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我们种植中心新近开展种植固定义齿即刻修复(即刻负重)技术,并进行了6~9个月短期临床观察,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应用

    作者:金铁林;田忠林;李杰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当疼痛发作时,患者极为痛苦,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不清楚确切的发病原因.中医称三叉神经痛为"面痛",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肝气不舒或大怒伤肝","久郁化火,肝火上攻",而引发"面痛","气血受寒凝滞、气血不通",则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为:突然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如电击、刀割、针刺或烧灼样),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突然停止.疼痛有自发的,有刺激(如洗脸、呵欠等)或触及某一"板机点"(如口角、舌侧缘、牙齿及牙槽骨等)而引起发作.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的时间逐渐延长(数分钟至1~2 h),间歇时间逐渐缩短(甚至变为连续痛),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十年."板机点"又称"敏感点"或"痛点",刺激该点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是本病发病的大特点,也是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之处.

  • 碘仿甲硝唑糊剂治疗急性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学斌;王定安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科初诊的210例急性冠周炎患者,其中男120例,女90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岁.1.2 药物处方碘仿1.0 g、甲硝唑0.4 g,用适当丁香油调成糊剂备用.1.3 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内服头孢氨卞0.5 g,每日4次,用盐水、3%双氧水反复冲洗冠周袋.实验组龈袋导入碘仿甲硝唑糊剂,对照组龈袋导入碘甘油,治疗每日1次,治疗3d后观察.

  • 上颌第一恒磨牙MB2根管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秀梅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科就诊的上颌第一恒磨牙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在治疗中发现MB2根管共52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男24人,女28人.1.2 材料牙科探针、不锈钢K锉、低速球钻、5.25%次氯酸钠溶液、氧化锌丁香油湖剂、标准牙胶尖等.

  • 两种Ⅱ类牵引方式对下颌磨牙移动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项国华;谌东明;胡宏娥

    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选择选择拔除(4|4)/( 4|4) 的正畸治疗患者48名,男女患者各24例,年龄范围在12~25岁之间,平均年龄14.5岁.1.2 方法 48名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打开咬合与关闭间隙阶段都采用橡皮圈进行II类牵引,每一侧牵引力为150~200 g,每天更换一次橡皮圈.其中一侧作为实验侧,舌侧加焊牵引钩,采用下颌磨牙颊、舌侧每3d交换一次的Ⅱ类牵引方式.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下颌磨牙颊侧牵引钩的常规II类牵引方式.分别观察磨牙位置改变,近远中倾斜、舌侧倾斜情况及拔牙间隙减小情况.

  • 前牙铸瓷贴面的临床观察

    作者:牟灵芝;李宝清;乌日罕

    目前四环素牙,氟斑牙,牙冠部分缺损,前牙腭侧位等,临床多采用贴面、烤瓷冠等治疗方法.因烤瓷冠磨除牙体组织过多,使贴面的牙齿美容性修复成为人们不断探索的方向.贴面主要有树脂类贴面、烤瓷贴面、铸瓷贴面等,树脂类贴面机械强度较差,易着色,色泽层次远低于瓷类贴面.烤瓷贴面透光性好,但较脆、收缩较大;而铸瓷贴面韧性较大.耐磨性与牙釉质相近,边缘适合性好.近年来已成为前牙变色,牙冠部分缺损,过小牙,前牙腭侧位等美容性修复的较理想的新治疗方法.

  • 280例面颈部皮瘘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子忠;林先军;张苗

    面颈部皮瘘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各地报道较多[1,2].但皮瘘的来源各种各样,来源和发病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来源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我科自1993~2002年共收治此类病人280例,本文对该组280例患者分析了其来源,并按来源进行分类,分析来源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并总结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治疗前后牙反(牙合)

    作者:华先明;徐海涛;梁学进;石恺;黄华;曾丽英

    本研究采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对替牙期非骨性前牙反(牙合)合并单侧后牙反(牙合)的儿童进行正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防龋DNA疫苗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许庆安;樊明文

    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根据DC的来源,可将其分为髓系DC(myeloid DC)和淋巴系DC(lymphoid DC)两大类,亦可分别称为DC1和DC2.这两大类DC均起源于体内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布于除脑组织以外的全身各处.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相关性

    作者:刘颖;姜晓钟;赵云富;张洁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是颌下腺的一种纤维化病变,组织学可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是公认致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治疗器官纤维化的靶标.本文就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生机制提出较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

  • 原发于颞下窝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王卫红;许彪;庞文筠;吴勇

    口腔颌面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颞下窝的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肝癌翼腭窝转移1例

    作者:谭汉提;潘朝斌;李劲松;陈伟良;杨朝晖

    大约50%~64%肝癌有肝外转移,但口腔颌面部转移少见,肝癌口腔颌面部转移常多见于下颌骨,翼腭窝转移极其少见.现将诊治的1例肝癌翼腭窝转移报告如下:

  • 13岁患儿服用激素3年引起牙齿松动1例

    作者:张玉苹

    患者,男,13岁,3年前因"间断鼻衄7d伴黑便1d"收入院.化验室检查:白血球13 100/mm ,血色素8.3 g/dL,血小板2万/mm,.骨穿示: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入院查体,双下肢及右肩3~4个(2 cm×2 cm)~(4 cm×5 cm)青瘀斑,双下颌及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后采用输血、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及能量治疗.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3年间住院治疗5次,两次病危通知,每次住院10~19d,出院后一直口服强的松,每日10~32.5 mg之间反复调整服用,同时给予多维钙片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 关节镜辅助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1例

    作者:李小丹;邓末宏;龙星

    患者,女,35岁.主因"闭口困难3周余"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因爆炸伤导致全身皮肤烧伤,于当地医院治疗.期间因呼吸困难经口腔气管插管,3周前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现患者不能闭口,当地医院口腔科医师诊断为颞下颌关节脱位并行手法复位,未能成功.现全身情况好转,皮肤烧伤渐愈合,转来我院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入院后体检,神智清醒,营养欠佳,体重35 kg,不能自行站立,胸部、腹部、面部、四肢广泛烧伤瘢痕,双眼不能闭合,呈"面具脸".专科检查见下颌处于开口位,不能闭合,前牙开(牙合),双侧后牙早接触.曲面断层及双侧颞下颌关节断层X线显示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未见下颌骨体部及髁突骨折发生,见图1.

  • 多数恒牙先天缺失行间隙保持1例

    作者:刘居智;孙艳丽

    患者,男,11岁,因乳牙拔除1年余,无牙萌出而就诊于我科.患者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智力正常,无家族先天缺失恒牙病史.其父母均为铅锌矿石厂工人,母亲健康,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现处于稳定期.患者由其父亲陪伴就诊,检查及治疗比较合作.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