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锥形束CT对牙根外吸收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衡士超;程勇;李波;肖丽珍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牙根外吸收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牙根外吸收的患者应用CBCT和数字化根尖片检查,对患牙在牙槽骨中的近远中向、颊舌向病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由3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5阶法行ROC曲线解析.结果:50例应用CBCT检查得到的图像可准确显示近远中向、颊舌向的牙根外吸收情况;而数字化根尖片只可显示近远中情况,不能准确判断牙根外吸收颊舌向情况.CBCT图像的ROC曲线解析参数(Az=0.90),大于数字化根尖片的解析参数(Az=0.69).结论:CBCT有利于牙根外吸收的早期诊断.

  • 温度变化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储殷佳;李卫红;张海燕;侯本祥;杨东梅

    目的:在体外观察温度升高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热牙胶根管充填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悬液于不同温度及时间培养,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台酚蓝染色测定细胞的存活,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及死亡情况.结果: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死亡率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流式细胞分析显示:50℃组较对照组的坏死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度升高能诱发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力降低,死亡率、凋亡率上升.

  • 区域性切除术与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比较研究

    作者:冯桂花;冯维;申秀梅

    目的:比较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术中各项参数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96例.其中102例采用区域性切除术,94例采用腺体浅叶及肿物切除术,随访1~3年,2组参数比较.结果: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Frey's综合征、腺体功能、涎瘘与积涎、耳周皮肤麻木、面瘫等方面区域性切除组优于浅叶切除组,术后复发、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明显优于浅叶切除术.

  • 活动翼矫治技术治疗双颌前突前后软硬组织改变的分析

    作者:陈启锋;黄荣城;赖昌拥

    目的:研究分析活动翼矫治技术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5例双颌前突拔牙病例,应用活动翼矫治技术进行矫治.于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前牙平均内收5.82 mm、直立16.87°,下前牙平均内收4.61 mm、直立10.99°;上颌磨牙未伸长,下颌磨牙伸长1.33 mm,下颌骨未发生顺时针旋转;上下磨牙分别前移2.35 mm和2.07 mm;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1.95 mm和3.68 mm,下唇长度减小0.83 mm.结论:双颌前突患者应用活动翼矫治技术矫治后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可得到较好控制,侧貌明显改善.

  • 纤维桩不同长度对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抗折能力的影响

    作者:迪丽努尔·阿吉;努力帕·阿布来

    目的:评价侧向加载条件下纤维桩在根管内的长度对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体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单根管前磨牙36颗,随机分为6 mm、9 mm和12 mm的3个组,将离体牙行纤维桩修复后使用速率为0.2 mm/min的135°角侧向加载.结果:桩长度为6 mm组的荷载力值明显的低于其余2组的荷载力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体,当桩在根管内的长度小于临床牙冠时,修复体的抗折能力较低,因此,临床上尽可能的达到一定的长度,以消除临床失败几率.

  • 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张月兰;袁建桥;闫利辉;刘林嶓

    目的:将Twin Force矫治器用于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洽,并用X线头影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12例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经平均8.2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面部轮廓明显改善,前牙的反(牙合)得以矫治,磨牙关系为Ⅰ类,SNA和ANB均增加30,Ptm-A增加2.05 mm,而SNB和NPog- FH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能够促进上颌发育,迅速有效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且患者戴用舒适,易于配合,对患者配合的依赖性较小.

  • 氧化锌丁香油基质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性能研究

    作者:杨俊;童红敏;葛新;张国晴;程汉庭;樊明文

    目的:比较几种氧化锌丁香油基质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微渗漏情况,评价其封闭性能.方法:选择因正畸原因拔除的健康单根管前磨牙60颗,随机分成7个实验组(每组8颗)和2个对照组(每组2颗).实验组分别采用6种氧化锌基质根管封闭剂(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材料厂研制的1、2、3、4号氧化锌类糊剂,Pulp canal sealer糊剂及Endomethasone ivory糊剂)和一种树脂类封闭剂(Ah-Plus)作为根充糊剂,各组均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充填后采用印度墨汁染色处理,体式显微镜观察染料渗入的深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7个实验组之间微渗漏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Endomethasone ivory的微渗漏情况明显大于Ah- Plus.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研制的氧化锌基质根管封闭剂具有其他几种封闭剂同样的根尖封闭效果.

  • 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

    作者:周荣华;周效禹;徐婷;范兵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出现率为60%.分支根管分布在根尖1/3为82.35%,其开口在颊侧的发生率为20.59%,舌侧为16.67%.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形态及规律,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上颌种植钉配合摇椅曲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作者:吴佩蓉;朱宪春;闫森;张娴;史学明

    目的:通过改变摇椅曲度和游离牵引钩高度来分析牙齿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建模软件和Ansys分析软件,建立上牙列及其支持组织、以及不同曲度摇椅曲(5°、10°、15°、20°、25°)和不同高度的牵引钩(2.1mm、4.0 mm、5.5 mm)模型,施加1.5N向后的内收力.结果:牙齿受到的应力值大于牙周膜,牙齿应力集中区主要在托槽和颊面管区域,牙周膜主要在牙颈部.尖牙受到的应力值大,其次是侧切牙.结论:牙齿和牙周膜所受到的大应力都是随着摇椅曲和游离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 成人和青少年正畸患者对治疗相关认识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陈昕;张永清;万雪斌;张同凯;李倩

    目的:研究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患者对正畸治疗的看法和认识差异.方法:对304名正畸初诊患者(分青少年组和成人组)进行有关正畸治疗的认识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正畸的主要目的、选择正畸的外部影响因素、对咬合及面型的关注程度和认识、治疗时关注因素,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88份,显示成人组正畸治疗的目的更加多元化,其正畸治疗的主动性更强,对咬合、面型等更加关注,同时在治疗时的要求也更高.这些都与青少年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结论:成年正畸患者对正畸治疗的目的和要求都高于青少年,需要更加慎重的对待.

  • 面颈部13例钙化上皮瘤临床分析

    作者:马力;何等旗;于涛;张峰林

    目的: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1年收治的13例钙化上皮瘤患者作一临床分析.结果:结合文献发现钙化上皮瘤为单一的局部皮下硬结,大小在5cm以下不等,成菱形或类圆形,可隆起于皮肤表面,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或有局部发红出现,有时肿瘤与皮肤紧密粘连.B超及CT可提供肿瘤内部结构特点.结论:根据如上临床特点结合B超及CT检查结果可明显提高钙化上皮瘤术前正确诊断率.

  • EZH2和P130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迟艳侠;李德超;南晓利;杜欣娜;刘海花;刘凤华;张杰

    目的:研究EZH2和P130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ZH2、P130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结果: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86%,在正常腮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30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ZH2、P130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ZH2与P130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PR-ZH1磁致伸缩牙科综合治疗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刘国勤;刘新华;张庆福;周龙华;张新海;王琼;陈骏;赵海军

    目的:基于磁致伸缩原理研制一种多功能牙科综合治疗仪,为临床牙周、根管治疗提供新的超声治疗选择.方法:基于磁致伸缩基本原理,从设计思路、技术加工和技术参数等方面对磁致伸缩式多功能牙科综合治疗仪进行研制和功能完善,然后结合临床应用对其满足牙周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根管超声荡洗等多方面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研制成功磁致伸缩牙科综合治疗仪,仪器工作性能稳定,具有牙周洁治、龈下刮治及超声根管荡洗等多种功能.结论:PR-ZH1磁致伸缩牙科综合治疗仪功能多、用途广,工作性能优异,值得在临床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中推广应用.

  • 下前牙纤维加强树脂夹板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作者:郑立娟;马卫东;陈锦波

    目的:建立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夹板及下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应力.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应用Mimics等软件,建立树脂夹板固定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构建的夹板修复前后的几何模型与实际情况接近,共1411个节点,4718个单元;不同牙周状况下前牙树脂夹板固定后,VonMises应力的大值均减小;戴用夹板后,垂直载荷时,下前牙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舌侧区域.结论:夹板模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能有效分散合力.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梁秋娟;刘海霞;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0~2009)、OVID(1960~2009)、EMbase(1974~2009)、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9),收集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研究质量和提取数据,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异质性研究不能进行Meta分析者,则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3篇,评价后纳入5个研究,其中3个随机对照试验和2个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为2个研究被评为B级,3个研究被评为为C级,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不高.由于纳入研究存在疗程不一,随访期不一,以及对照组干预措施等临床异质性,无法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效应量,只做了描述性的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BT对TMD的治疗效果较其对照组并无明显优势,各研究随访结果也有差异,其疗效还无法确定.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无法得出CBT治疗TMD的确切疗效.因此尚需要开展设计严谨,方法学质量更高的临床试验以获得更可靠的证据.

  • 锥体束CT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管形态的研究

    作者:王岩;裴涛;曾红燕;赵颖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系统分析上颁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及第二(second mesiobuccal,MB2)根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95名进行CBCT扫描的患者,共计180颗上颌第一磨牙,观察近颊根根管形态、MB2根管的发生率、左右侧发生比率及男女发生比率差异.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形态以Ⅲ型为主,MB2根管发生率为79.4%,左右侧发生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6),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43).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MB2根管的发生率较高,可通过CBCT有效的发现MB2根管,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整合素αvβ6:一种新的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潜能指标

    作者:陈彦;李海霞;王姗;马奔;陈东;孙苗;方明;郑金华

    目的:观察整合素αvβ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OSCC内αvβ6的IA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癌组织的胞膜及胞浆中广泛出现αvβ6着色,而在正常口腔黏膜和良性上皮肿瘤中αvβ6不表达或弱表达.高、中及低分化癌中αvβ6的IA值分别为74.0128、132.892、259.432.αvβ6的表达在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活性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αvβ6的表达强弱与细胞的侵袭或者异质间粘附密切相关,其表达的强弱可以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与转移的一种指示剂.

  • 应用多个因素分析方法曲面体层与CBCT对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的对照研究

    作者:韩方凯;王铁梅;廖波;韩超;卢明星;闫翔

    目的:通过应用数字化曲面体层摄影术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观察,研究其对牙齿定位的诊断价值,探求其对埋伏牙定位评判观测的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5~8月在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手术的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7~18岁,中位年龄13.5岁,均采取术前数字式PTG、CB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其中开窗正畸牵引41例,外科拔除15例.对PTG采用多个因素分析法对埋伏牙进行判读分析,并且通过CBCT及术中确认,研究本观察方法的与临床的一致性.结果:对PTG采取多个因素分析观测方法对埋伏牙定位的准确性与CBCT无显著性差异,但准确的空间定位与直观性不如CBCT.结论:CBCT是埋伏牙定位的金标准,而PTG可以用来判断埋伏牙的位置,其观察宽窄定唇腭、比例定倾斜的方法具有规律性,采用多个因素分析放大率的方法分析牙体的倾斜度及唇腭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及相关口腔专科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董岩;邵东升;王亮

    目的:调查影响口腔焦虑的相关因素,并深入分析口腔专科因素.方法:运用DAS量表及特质焦虑问卷对口腔不同专科共929例患者(女性591位,男性338位;20~59岁)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元逐步回归法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和口腔专科对口腔焦虑分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口腔焦虑明显高于男性,二者有统计学差异.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其口腔焦虑分值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为中学、小学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口外专科患者口腔焦虑分值高,与口腔修复专科、口内专科有显著性差异,与口腔正畸专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口腔正畸专科、口腔修复专科和口内专科,三者之间口腔焦虑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和口腔专科.口腔各专科患者焦虑状况的不同源于治疗方法的不同.针对口腔焦虑的原因可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研究

    作者:徐玲;于卫强;张富强

    目的:研究不同管径的阳极氧化TiO2纳米管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的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基底表面制备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的微结构,肌动蛋白染色研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生长情况,活/死细胞双染色研究对原代培养的HPDLCs的毒性效应.结果:HPDLCs的肌动蛋白骨架在30 nm管径的TiO2纳米管表面比70 nm和120 nm管径的TiO2纳米管更规律,培养24 h后,70 nm和120 nm管径的TiO2纳米管对HPDLCs的毒性显著大于30 nm管径的TiO2纳米管.结论:30 nm管径的TiO2纳米管有利于HPDLCs的肌动蛋白组装,同时毒性效应小,有利于HPDLCs的粘附和增殖.

  • 太极扣附着体修复游离端缺失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昀;张卫平;李立;马楚凡;孙静;孙晓红

    目的:研究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肯氏Ⅰ、Ⅱ类牙列缺失伴牙周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对照组36例,采用卡环式义齿修复,修复后3、6、12、36个月临床复查,通过患者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片观察其修复效果,并比较2组的临床成功率.结果:通过3、6、12、36个月的系统观察,随访,评价,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卡环式义齿修复,值得推广.

  • 基于逆向工程的个性化舌侧正畸矫治体系数字化设计

    作者:翟敬梅;常琛扬;夏琴香;蔡斌;项露赛

    目的:准确建立个性化右侧上颌舌侧正畸矫治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从而为生物力学分析打下基础并提供可靠的研究途径.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获得头颅DICOM数据,在Mimics中进行牙列的三维重建,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对牙列模型进行曲面修补及拟合,在UG NX软件中构建矫洽系统数值模型,后将其导入ANSYS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结果:建立了含矫治系统的个性化右侧上颌牙齿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结论:基于逆向工程的个性化舌侧矫治数字化设计方法,将Mimics、Geomagic及UG NX综合运用进行数值建模,极大地提高了建模精度,是一种快捷高效的舌侧矫治系统的建模途径.

  • 腮腺区包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马欣;王永功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9年192例腮腺包块的统计分析,探讨腮腺包块分布类型,以及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2例腮腺包块病例,随访其治疗效果,并进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25例,恶性肿瘤34例,非肿瘤性包块33例.腮腺包块中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常见类型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和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少,以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居多.非肿瘤性包块多为炎性包块.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炎性包块多采用抗炎治疗.结论:腮腺区包块涵盖的疾病复杂,应根据肿瘤性质、位置及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或手术方案.

    关键词: 腮腺 包块 诊断 治疗
  • 平阳霉素作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后VCAM-1、ICAM-1、ICAM-3表达

    作者:贾玉林;张文峰;贾俊;赵怡芳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PYM)作用于人静脉畸形内皮细胞(HVMECs)后Ig粘附分子(VCAM-1、ICAM-1、ICAM-3)表达.方法:体外培养HVMECs,采用细胞ELISA和RT- 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PYM作用人HVMECs后Ig粘附分子表达.结果:PYM作用人HVMECs后粘附分子表达具有时间浓度效应.PYM能诱导VCAM-1在人HVMECs表达,2h后明显增高,8h后达到峰值,12h后下降,48 h后呈阴性表达.PYM能促进ICAM-1在人HVMECs表达,12h后显著增高,18 h高,24 h逐渐下降.PYM能促进ICAM-3表达,12 h后逐渐增高,24 h达到峰值,72 h后1CAM-3仍高表达.0.01~1 mg/L PYM能诱导或促进粘附分子表达,表达水平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1 mg/L PYM作用人HVMECs后粘附分子表达较高,10 mg/L PYM作用人HVMECs后,表达下降.RT- PCR检测PYM作用人HVMECs 2、6、12 h能诱导或促进VCAM-1、ICAM-1和ICAM-3mRNA表达,8、12、18h后mRNA表达高.1 mg/L PYM作用于HVMECs后,粘附分子mRNA表达高,mRNA表达具有时间浓度效应.结论:低浓度PYM能诱导或促进人HVMECs粘附分子表达,具有时间浓度效应.

  • 壳聚糖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载体介导BMP-2转染成骨细胞的研究

    作者:赵刚;赵熙儒;莫宏兵;陈家亮;蒋丽妍

    目的:研究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纳米粒载体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及转染后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A-CS纳米粒载体对成骨细胞的毒性反应;用HA-CS纳米粒载体转染技术,将BMP-2目的基因导入成骨细胞,评估转染效率;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aphatase,ALP)活性.结果:MTT结果提示HA-CS纳米粒混悬液浓度在500 mg/L以下对成骨细胞无毒性作用;其转染效率优于没经修饰的HA;转染后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增加了ALP活性.结论:HA-CS纳米粒在一定浓度下对成骨细胞无毒性作用,作为输送载体可以安全地将目的基因BMP-2导入成骨细胞,并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牵张应力对Hedgehog通路相关基因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

    作者:韩磊;张晓玲;唐国华

    目的:观察牵张力下Hh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牵张力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机械应力对成骨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Flexcell 4000TM加力系统对大鼠成骨细胞施加0.5 Hz,3%、6%和9%的张应变,作用时间4h、12h和24 h.用机械通道抑制剂三氯化钆(GdCl3)对成骨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与细胞增殖变化,定量PCR检测Hedgehog通路相关基因Ihh、Shh、Ptch和Smo的表达.采用SAS8.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的张应变对Ihh表达量的上调作用亦不相同,6%张应变作用24 h的对Ihh表达量上调为明显,其下游基因Ptch和Smo的表达变化与Ihh类似;上述上调Ihh表达的作用均可被GdCl3抑制.;6%同3%牵张力相比,更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结论:Ihh基因对力学刺激敏感;Ihh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成骨细胞的增殖相关.

  • SCC-9舌鳞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

    作者:吴国民;胡敏;孙秀梅;袁红艳

    目的:分离SCC-9细胞中CD44+的肿瘤细胞亚群,鉴定CD44+亚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方法:采用CD44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44+的细胞亚群;检测各细胞亚群的细胞周期;检测CD133、Oct-4、BIM-1在CD44+和CD44-中的表达;检测各细胞亚群克隆形成率.结果:SCC-9细胞中CD44+的细胞亚群约占30%;CD44+的肿瘤细胞亚群70%处于G0/G1期;胚胎干细胞因子CD133、Oct-4、BIM-1在CD44+和CD44-的OSCCs中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D44+细胞亚群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CD44-的细胞亚群.结论:在SCC-9舌鳞癌细胞系中CD44+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 骨吸收对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影响

    作者:符策广;李智勇;王敏;白轶;夏海斌

    目的:观察骨吸收对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COSMOS 2.85软件包建立不同程度骨吸收的种植体支持下颌第一磨牙金属冠三维有限元模型共10个.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形式分别采用平齐对接(模型A)和平台转换(模型B)设计,模型又分为无骨吸收(A0,B0)和骨吸收的深度分别为0.5mm(A1,B1)、1.0 mm(A2,B2)、1.5 mm(A3,B3)和2.0 mm(A4,B4)5种.采用垂直和斜向两种形式加载,载荷均为200 N.观察骨吸收程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程度骨吸收时两种设计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不同.结果: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的应力分布相似,应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随着骨吸收程度的增加,应力集中的范围增大;当皮质骨完全吸收后,种植体根部也出现应力集中的趋势.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的大等效应力随着骨吸收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皮质骨完全吸收后改变明显.同等程度骨吸收时,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的大等效应力小于平齐对接设计;随着骨吸收程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结论:骨吸收会导致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集中的范围加大而大等效应力减小;骨吸收后平台转换设计改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作用变得不明显.

  • 静磁场对大鼠面颌骨骼肌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王丽艳;许艳华;林珠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技术观察静磁场作用下骨骼肌细胞胞浆内Ca2+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面颌骨骼肌细胞,利用LCSM测定180、280、360mT磁场分别作用12、36、60 h后,大鼠面颌骨骼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结果:12 h组各磁场强度的骨骼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无明显变化.36 h组细胞内Ca2+浓度均有增加,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明显.60h组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均非常明显,各磁场强度组相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磁场促使大鼠面颌骨骼肌细胞胞浆内Ca2+浓度增加,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向诱导实验研究

    作者:仲维广;纪舒昱;林典岳;郑根建;施琥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体外培养以及骨向诱导分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兔的股骨骨髓,然后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结果:体外分离的骨髓基质细胞呈贴壁生长,改良MTT法测定显示骨髓基质细胞于第7.8天左右可达到增殖高峰;诱导后BMSC可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呈成骨细胞形态为梭形和多角形并可形成钙化结节.改良钙钴染色法检测诱导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呈强阳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呈较典型的成骨细胞状态,并可见钙盐沉积.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来源充足,取材方便,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增殖能力较强,成骨能力确定.所以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有比较可靠的依据.

  • 冷热循环对不同金属与树脂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刘晓;廖光天;李慧慧

    目的:冷热循环对不同金属与树脂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铸造直径分别为4 mm和5 mm的镍铬合金和纯钛,切割成长度为3 mm的标本.2种规格的同种金属标本配对,金属表面经50 μmAl2O3喷砂,涂布Alloy Primer,使用Super-Bond C&B和Panavia F 2种粘接剂粘接.固化后经37℃恒温水浴24 h以及10000次冷热循环,测试剪切粘接强度.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00次冷热循环后,镍铬合金与Super-Bond C&B、纯钛与Panavia F粘接强度显著提高(P<0.01),其余各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粘接剂的种类对冷热循环前后的粘接强度没有明显影响,金属的种类对冷热循环前后的粘接强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是不同金属和不同粘接剂的配伍组合在冷热循环前后的粘接强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 翻转静脉双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聪;屈振宇;曲卫国;马卫东;李志祥;李明恒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双桥接技术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IOVG基本完全吸收形成类神经外膜样结构.3个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图象分析结果提示3个组轴突再生率相同,再生轴突成熟度Ⅰ组与Ⅲ组均高于Ⅱ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翻转静脉和双桥接技术联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钛表面成骨细胞中骨钙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纪伟;郭宏亮;孟尧;韩建国

    目的:通过观测特定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β1,TGF-β1)对钛表面成骨细胞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对钛表面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钛片表面,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0.5 μg/L的TGF-β1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对照组不加TGF-β1,分别收集第1、2、3、5、10天培养的细胞.通过RT- PCR检测不同培养时间OCmRNA表达情况.结果:浓度为0.5 μg/L的外源性TGF-β1加入到接种于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中后,可显著增加OC基因表达(P<0.05).结论:浓度为0.5 μg/L的外源性TGF-β1对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OC因子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

  •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小壮;万山;周凤梅;吴征元;谢宏新

    腮腺区良性肿瘤在口腔颌面外科常见,传统切除术的要点包括“S”形手术切口,解剖面神经,切除肿瘤及部分腮腺腺体,术区加压包扎,此术式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疗效.但常发生诸如颌面部瘢痕明显、局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1].为取得更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先后应用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5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术式主要包括:按肿瘤所在区域选择手术切口与进路、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局部填塞、术后负压引流.

  • “尖牙中性关系”的应用探讨

    作者:邱斌元

    “尖牙中性关系”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时,当上尖牙舌侧的近中部分与下尖牙唇侧的远中部分相接触,下尖牙牙尖咬在上尖牙舌侧的近中边缘嵴的内侧时,尖牙在近远中方向上所处的位置关系为中性关系.根据该标准,在正中位(牙合)时,当上,下尖牙的牙尖相对,甚至上尖牙牙尖完全位于下尖牙近中时,称为尖牙远中关系;反之称之为尖牙近中关系.现以安氏Ⅱ类1分类为例,将尖牙中性关系的建立及保持关注要点加以探讨.

  • 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在评价口腔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王露霏;樊怡;朱智敏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心理因素对口腔疾病疗效的影响已成为发展的热点.传统的评价指标仅包括临床检查,是不全面的.所以,反映口腔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综合评估——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越来越受到重视.

  • 唇部外伤性动静脉瘘1例

    作者:张瑛;贾丽红;候欣

    动静脉瘘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的动静脉瘘为出生时即有的血管发育畸形;后天性的动静脉瘘多由外伤后造成.其发生机制是:外伤时,血管壁受到损伤,特别是静脉血管损伤,难以愈合,由于动静脉是伴行关系,动脉血直接进入静脉形成瘘.或局部形成血肿,包裹动静脉,血肿吸收机化,但已损伤的动静脉之间形成了瘘口.瘘口较大时,临床听诊可有吹风样杂音的症状.近期我院就收治了1例因唇部外伤所致的动静脉瘘患者,现报告如下:

  • 云南昭通高氟区改灶降氟后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

    作者:范群;姚霜;季娟娟

    目的:调查云南省昭通煤染型高氟区改灶降氟后氟斑牙患病情况,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与诊断标准和Dean氏氟牙症分类标准,对云南昭通高氟地区改灶降氟前出生的35~44岁成人和改灶降氟后出生的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及口腔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人群总体氟斑牙患病率为91.0%,氟牙症指数为2.58.35~44岁人群氟牙症检出率为100.0%,中、重度氟斑牙者占总数的87.50%,氟牙症指数为3.49,12岁学生氟牙症患病率为86.5%,中、重度氟斑牙者占总数的47.25%,氟牙症指数为2.12,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12岁学生组中,无性别差异,但存在城乡差异(P<0.05).结论:改灶降氟后云南昭通高氟区人群氟斑牙患病率降低,病情程度减轻,但仍属氟斑牙中度流行区域.建议在改灶降氟的前提下,将健康宣传教育、科学管理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纳入地方性氟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之中.

  • 河南省部分地区唇腭裂患者术后继发畸形调查分析

    作者:马敬斋;张景霞

    目的:了解唇裂、腭裂一期手术后继发畸形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河南省部分地区人群进行随访,对唇腭裂患者进行术区照相,根据照片记录手术类型、术后继发畸形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随访唇腭裂术后患者2046例.单侧唇裂患者1514例,术后继发畸形1268例,,双侧唇裂患者488例,术后继发畸形466例,腭裂患者446例,术后继发硬腭穿孔及软腭复裂26例.结论:适当选择唇腭裂手术类型,对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诊及普查,及时发现、治疗术后继发畸形,对提高唇腭裂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