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改良微创贴面在前牙缺损的应用

    作者:李劲

    目的:评价改良微创贴面在前牙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40颗前牙切端缺损要求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统瓷贴面及改良微创贴面进行修复,修复1年后对颜色匹配、边缘、修复体完整度、牙龈健康及术后敏感度进行评价.结果:改良贴面在边缘、牙龈健康及术后敏感症状上优于传统贴面(P<0.05),在修复体完整性与颜色匹配上与传统贴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严格选择好适应症的前提下,改良贴面在前牙切端缺损的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咀嚼肌不同功能位超声形态研究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赵亚平;祖青

    目的:建立正常(牙合)青年男性浅层嚼肌、颞肌前束在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超声形态正常值,比较其差异,为评价正畸患者浅层嚼肌、颞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分别处于姿势位、大紧咬位、大前伸位时浅层嚼肌周长、面积、宽度、大厚度、平均厚度、长度及颞肌前束大厚度、平均厚度并对其不同功能位置的各项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颞肌前束的厚度与大前伸位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颌处于大紧咬位时浅层嚼肌的各项超声形态指标及颞肌前束厚度与大前伸位及姿势位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处于不同功能位浅层嚼肌、颞肌前束超声形态差异显著.

  • 腓骨肌皮瓣加种植体植入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功能重建

    作者:裘罡;李阳;郭丽盟;曲卫国;马卫东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功能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7~2011年7月,我科应用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3~67岁,其中左下颌牙龈鳞癌4例,右下颌牙龈鳞癌2例,右舌下腺腺样囊性癌1例,右口底鳞癌2例,左下颌黏液表皮样癌1例,成釉细胞瘤1例.其中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和成釉细胞瘤2例进行即刻种植.受区血管均为同侧,组织瓣均吻合1根动脉、2根静脉.动脉选用颈外动脉分支,静脉选用面总静脉、颈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所有动静脉吻合均采用端端吻合法.分析皮岛的设计、大小、修复部位、存活情况等.结果:本组游离腓骨肌皮瓣11例全部成活,均携带1块皮岛,由一个穿支供养,皮岛大6 cm×4 cm,小3 cm×2 cm,皮岛均用于口内软组织缺损修复,2例即刻种植植入种植体6颗.术后面部外形、功能及咬合关系良好.语音功能基本正常.下肢功能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腓骨瓣的骨量充足,具有骨膜和骨髓双重血供,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移植后易于成活.可根据需要做多段截骨塑形从而更加准确的恢复颌骨牙槽突形态.操作过程中远离头颈部,可以双组同时手术.腓骨的高度和宽度以及皮质骨的厚度也十分适合牙种植体的植入.游离腓骨瓣的皮岛不仅可用于口内外的软组织缺损修复,还可作为术后血供的观察窗.腓骨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中具有血供安全可靠,塑形灵活,模拟外形准确,利于监测,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能够同时兼顾颌骨缺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

  • 唾液中胃蛋白酶检测对非典型GERD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薛法义;郑创益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菲典型表现多种多样,本研究致力于观察是否可通过检测唾液中的胃蛋白酶来辅助诊断非典型GERD.方法:收集疑似GERD病人的唾液,收集时间为夜间睡前,症状发做时,晨起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其中的胃蛋白酶.所有病例接受24 h食管pH值监测,然后,口服40 mg/次埃索美拉唑,2/d,持续两周.结果:40名病人中,20名胃蛋白酶检测阳性,主要是症状发作时采集的唾液样本呈阳性,(45%)健康对照组八名全部阴性,24 h pH监测阳性者9人(23%)以24 h pH为金标准,则胃蛋白酶检测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为理想.然而,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欠佳.结论:收集GERD非典型症状患者症状发作时的唾液,检测其中的胃蛋白酶,为疑似GERD患者提供了一种敏感、非侵人性检查方法.

  • 口腔癌患者VEGF-C、PTN及Fascin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危由春;江毅;文冰;邓蔚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VEGF-C、PTN及Fasc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口腔癌患者,40例癌肿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49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为非转移组,对两组患者的肿瘤标本分别进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C( VEGF—C)、多效生长因子(PTN)及Fascin蛋白的检测,观察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转移组VEGF-C阳性率、PTN阳性率及Fasc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且VEGF-C和PTN"++"及"+++"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因子-C(VEGF-C)、多效生长因子(PTN)及Fascin蛋白3种蛋白与口腔癌患者的癌细胞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早期采取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识别,可作为预测患者癌肿淋巴转移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隐裂牙预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作者:周修能;崔春;边专

    目的:评估隐裂牙的临床检查指标对其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50例上颌前磨牙的隐裂牙的临床相关资料,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 Meier法绘制术后累计生存率曲线,Log- rank x2检验行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时间3~24个月,随访期间拔除9例(18%),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2%.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隐裂牙预后的临床检查指标为牙周探诊指标和X片牙周膜增宽指标.多因素分析显示X片的牙周膜增宽指标是影响隐裂牙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X片的牙周膜增宽指标是影响隐裂牙预后的独立临床指标.其临床意义在于隐裂牙的牙周破坏程度与隐裂牙的预后密切相关.

  • 四手操作在根管充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程春;彭成星

    目的:评估四手操作在根管充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做根管充填治疗患者分为四手操作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2组患者治疗所需时间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测评,作x2检验.结果:2组根管充填时间、患者满意度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运用四手操作可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 成年人颏部形态与正畸拔牙设计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锋;胡荣党;倪振宇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34岁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牙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2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U1-NP,SNP测量项目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 NB,U1-NP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在2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对于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小,上切牙唇倾度和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大.

  • 口腔中重度异常增生及癌症病变中异倍体细胞的研究

    作者:熊贵忠;牛晓泉;孙小蓉

    目的:比较口腔红斑和白斑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上皮细胞内DNA倍体分析结果,研究口腔中、重度异常增生及癌变组织中异常体细胞及细胞核内DNA分布区的变化.方法:用小刷刷取口腔红斑或白斑处的上皮细胞,经固定后,涂片离心机制成1~2张玻片,行Feulgen染色做DNA倍体测定.同时在可疑处做活检行组织病理检查.比较病理和DNA倍体测定结果,同时测定口腔上皮细胞核内DNA分布区的变化.结果:46例病例中,病理证实为27例无异常增生、6例轻度异常增生、7例中度异常增生、5例重度异常增生和1例浸润癌.DNA倍体分析在无异常增生和轻度异常增生病例中未见DNA倍体异常;除1例外,另12例中、重度异常增生和浸润癌均可见DNA倍体异常.对12例口腔异倍体细胞定量测定发现5c(7±2.6)%、7c(11±4.3)%和9c(16±5)%细胞核内高DNA分布区明显较2c细胞(2±1.2)%增多(P<0.05).结论:口腔中、重度异常增生和浸润癌的病例多可出现DNA倍体异常;DNA倍体异常细胞伴有核内高DNA分布区增大.

  • 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微丝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董海波;李艳萍;牛玉梅;张巍巍;甘友华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微丝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旋转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将HDPSCs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微重力培养组,分别于4、12、24、48、72 h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丝的变化;72 h后,透射电镜观察微丝骨架变化及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4h时即有粗大的微丝纤维束解聚,24~72 h变得模糊,紊乱,且出现多向排列趋势;实验组细胞迁移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牙髓于细胞微丝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发生改变,呈时间依赖性并使细胞迁移能力降低.

  • 颌面部肉瘤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黄兰柱;唐恩溢;丁洁;邓润智

    目的:探讨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颌面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好发年龄为19~49岁,平均36岁,男女比例1.2:1,病理分型以骨肉瘤居多,多发生在下颌骨,总生存率59%左右.结论:颌面部肉瘤病理类型多样,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淋巴转移罕见,晚期可有肺及多脏器转移.首次治疗时根治性切除是关键,如果切缘不足,或者有远处转移时,则须考虑放、化疗.

  • 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骨愈合期的共振频率分析及早期负荷临床探讨

    作者:王瑶;耿威;谭包生;李钧;孙玉洁;唐德争

    目的:应用共振频率分析仪检测Straumann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SLActive)种植体骨愈合期内稳定性变化及种植体早期负荷临床探讨.方法:49例患者共计植入68颗Straumann SLActive种植体,分别在植入即刻、术后1、3、6、10、12周测量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稳定商值(ISQ)>65的种植体于术后6周早期负荷.结果:术后1周ISQ呈小幅增长,术后3周下降至低,之后逐渐上升.经方差分析在术后12周时ISQ的增长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时点无显著性差异.放射片显示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小于1 mm,术后12周时种植体留存率达100%.种植体颌位对ISQ有显著影响(P<0.05),种植体直径、长度对ISQ无显著影响.结论:Straumann SLActive种植体早期负荷具有较高的临床可预期性,临床中可以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共振频率分析是监测种植体稳定性变化的有效手段.

  • 纳米银正畸釉质粘结剂的抗菌性与机械性的体外研究

    作者:赵刚;杨露;李德超

    目的:将不同含量的纳米银抗菌剂添加到正畸粘结剂中,体外观察其不同时间抗菌效果及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含量(质量比为0%、1%、2%、3%、4%、5%)纳米银抗菌剂添加到京津正畸釉质粘结剂中制成30 mm×30 mm,厚度为2 mm的试验样品,及用含纳米银抗菌粘结剂粘有正畸专用托槽的离体牙,加入5 mL人工唾液浸泡,每3d更换1次,用抗菌性能试验(薄膜密着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正畸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同时,用万能测试机检测托槽抗剪切强度,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1周和24周组添加抗菌效果好的纳米银正畸粘结剂与空白对照组的表面培养变形性链球菌48 h后,其细菌粘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纳米银粘结剂抗菌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各不同浓度间的抗剪切强度无显著差异;各不同时间的抗剪切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观察的不同浓度间ARI记分无明显差异.结论:5%的纳米银釉质粘结剂与其他实验组相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机械性.

  • 下颌骨囊性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介亚琼;韩新光

    目的:探讨手术刮除+石碳酸烧灼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囊肿刮除+石碳酸灼烧等治疗并随访的颌骨囊性病变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治疗的72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术后半年颜面畸形基本消除,X线复查,囊腔大小均有所缩小或完全消失,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囊肿刮除+石碳酸灼烧等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有简单实用,术后感染率低、复发性小、并发症少、愈合快等优点.

  • 反复熔铸钴铬烤瓷合金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作者:林泓磊;张长源;郑明;林东红;程辉

    目的:评价反复熔铸后钴铬合金的细胞毒性.方法:原代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按照ISO10993标准,制备经1~3次熔铸钴铬烤瓷合金浸提液,CCK-8法测定其对HGFs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GFs生长情况,初步评价经1~3次熔铸后钴铬烤瓷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经1~3次熔铸后的钴铬烤瓷合金细胞毒性级为1~2级,各实验组细胞形态良好,经2、3次熔铸的钴铬烤瓷合金A值与经1次熔铸的钴铬烤瓷合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认为经1~3次后熔铸的钴铬烤瓷合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自体颗粒脂肪游离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俊;牟行蓉;肖峰;赵吉宏

    目的:总结观察自体颗粒脂肪游离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效果.方法:用负压注射器抽取自体颗粒脂肪,清洗离心纯化后分别注射于颞部、鼻唇沟、颊部、皱纹及面部不对称凹陷部位.结果:本组53例患者,注射1~3次,随访3~24月,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游离移植应用于面部美容效果理想.

  • 不同磨光方法对弹性义齿基托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晶;张翔;陈小冬;高蔚虹

    目的:研究不同磨光处理对弹性义齿基托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磨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常规制作弹性基托试件90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硅橡胶磨头(1#-3#),金刚砂磨头(001#、002#),砂纸卷(500目、1000目、1500目)粗磨,采用布轮沾水,布轮沾抛光蜡,布轮沾抛光蜡和亮托抛光浆细磨抛光,利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测定其粗糙度,扫描电镜观察磨光后的表面形貌,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检测:不同粗磨方法样本组的表面粗糙度(Ra值)的平均值比较:砂纸组<硅橡胶磨头组<金刚砂组,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抛光方法表面粗糙度(Ra值)的平均值比较:布轮沾抛光膏和亮托抛光浆组<布轮沾抛光膏组<布轮沾水组,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扫描电镜观察:经金刚砂粗磨,试件表面粗糙,划痕较多,较深;经硅橡胶磨头粗磨,试件表面较光滑,划痕较浅;经1500目砂纸粗磨,试件表面光滑,划痕浅.经布轮沾水抛光,试件表面粗糙,划痕较多,较深;经布轮沾抛光蜡抛光,试件表面较光滑,划痕较浅;经布轮沾抛光蜡和亮托抛光浆抛光,试件表面平滑.结论:经砂纸;硅橡胶磨头;金刚砂处理弹性义齿试件,获得不同的表面粗糙度,经1500目砂纸和硅橡胶磨头处理的试件表面平滑.经布轮沾抛光蜡,布轮沾亮托抛光浆抛光弹性义齿试件表面,表面粗糙度得到显著降低,试件表面平滑.弹性义齿试件不同的粗磨和抛光方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经1500目砂纸粗磨和布轮沾抛光蜡和亮托抛光浆处理后,可以获得较低的粗糙度值,试件表面平滑.

  • 全口义齿满意度和咀嚼能力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克飞;张玉峰;陈小晖

    目的:问卷调查全口义齿满意度与主观咀嚼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进行全口义齿满意度和咀嚼食物类型的问卷调查.结果:全口义齿患者的满意度与咀嚼能力自我评价高度相关.结论:食物问卷调查表分析获得的咀嚼能力分值与全口义齿满意度具有高度相关性,能够反应患者的实际咀嚼功能,是研究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功能的现实可靠的方法.

  • 磁力扩弓后上颌骨位置三维变化的螺旋CT测量研究

    作者:马巧玲;李煌;王铁梅;韩方凯;韩磊

    目的:研究磁力扩弓(MPE)后上颌骨三维方向的位置变化.方法:选取15例磁力扩弓患者,拍摄治疗前后螺旋CT,测量上颌骨的各测量点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和角度,并采用配对符号秩检验对比分析各项数据.结果:MPE治疗前后上颌骨位置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上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腭中缝得到有效地扩大,呈前后较小中间稍大的纺锤形扩大.结论:磁力扩弓能取得有效的扩弓效果,上颌骨在三维位置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研究

    作者:钟波;叶惟虎;张七援;范兵

    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三维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73颗上颌第一恒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观察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点.结果:173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128颗牙的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出现峡区,发生率为73.99%;近中颊根距根尖5mm~区段峡区发生率高,为68.21%;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混合型根管峡区所占构成比高,达60.94%.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发生率较高,加强峡区的清理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IL-10对Pg-LPS刺激下兔枯否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许雯静;李艳芬;闫福华;吴春芳;游晓庆

    目的:探讨IL- 10对Pg- LPS刺激下兔枯否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只,收集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KC),分为空白对照组:RPMI1640+KC,Pg- LPS组:1 mg/LPg- LPS+KC,IL- 10+ Pg- LPS组:0.1 mg/L IL-10+1 mg/L Pg-LPS+ KC,刺激24 h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Fas、p53的表达量.结果:1 mg/L Pg-LPS可促进兔KC的凋亡,Caspase-3、Fas、p53表达量增多(P<0.05);IL—10干预处理可减少兔KC的凋亡,抑制Caspase-3、Fas的表达(P<0.05),但对p53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Pg-LPS可通过外源性/内源性凋亡途径导致兔KC凋亡,而IL-10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从而达到抑制KC凋亡的作用.

  • 不同振动频率对3种粘接剂粘固种植体基桩时拉伸强度的影响

    作者:高士军;侯庆荣;李德超;张继力;高雪;马珊珊

    目的:比较不同振动频率对3种粘结剂粘结种植体基桩与钴铬烤瓷合金基底冠之间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90个纯钛种植体基桩及与基桩相匹配的钴铬合金基底冠.按不同的振动频率分为5组,0点组、7点组、8点组、9点组和10点组,分别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 zinc oxide—eugenol,ZOE)、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和种植粘结剂(premier implant cement,PIC)粘结金属基底冠和基桩.以握笔式将洁牙机工作头的前端部分与基桩长轴垂直接触颈缘,螺旋振动15 min,测试拉伸强度.结果:同一种粘结剂的粘结作用下,随着洁牙机振动频率的增加,种植体的基桩与基底冠产生的脱位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一振动频率作用下,不同粘结剂对种植体基桩与基底冠产生的脱位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洁牙机的振动频率与脱位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不同振动频率对金属冠与基桩之间拉伸强度有显著性影响.

  • 人白细胞介素-10质粒转染抑制RANK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形成破骨细胞

    作者:郭建斌;马守治;赵欣;陈江;闫福华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0(human interlenkin- 10,hIL-10)质粒转染后的表达产物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将hIL-10及相应的空载体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获取含hIL-10蛋白的培养液;通过TRAP染色及骨吸收实验观察转染产物对RANK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的影响.结果:hIL-10质粒脂质体法瞬时转染293T及RAW264.7细胞获得成功,部分细胞发出绿色荧光,ELISA检测表明目的基因获得表达,RAW264.7细胞在RANKL诱导下可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在该培养体系中加入含hIL-10蛋白的培养液上清,TRAP染色阳性细胞及骨吸收陷窝面积显著减少(P<0.05).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hIL-10质粒可以成功转染293T及RAW264.7细胞,产生的hIL-10蛋白在体外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生物学功能.

  • 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于晓琳;邓飞龙;宁成云;王聪;刘芹

    目的:评估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其元素成分分析.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各组材料表面的粘附、铺展、增殖和分化进行评估.结果:钛表面形成相互连通的纳米多孔结构,XPS显示在钛表面成功引入氨基.细胞在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伸出更多伪足,增殖和分化均优于其他各组.结论: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铺展、增殖和分化.

  • 木瓜蛋白酶水解对β-酪蛋白膜的润湿性和构象的影响

    作者:姚江武;左起亮;林峰

    目的:评价木瓜蛋白酶水解对牛β-酪蛋白(β-CN)膜的润湿性和构象的影响.方法:将β-CN通过自组装固定于芯片表面,采用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测量β-CN膜频率(△F)变化.β-CN膜水解前后的润湿性和构象变化分别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和掠角红外光谱(GA-FTIR spectra)仪测量.结果:水解后β-CN膜接触角变小,伴随酶的浓度从0.5~12.5 mg/L增加,β-CN膜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变.FTIR测量表明β-CN膜水解后的构象发生了改变.除α-螺旋结构外,β-CN膜含有的二级结构(%)均变小,表明水解反应首先发生与β-CN分子的疏水性C端.疏水性反应和氢键结合是水解反应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木瓜蛋白酶水解β-酪蛋白β-CN膜导致了润湿性和构象的改变,其生物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5-氮-2′-脱氧胞苷选择性上调癌—睾丸抗原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的表达

    作者:梁素霞;樊明文

    目的:探讨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DC)对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s,CTAs)在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低转移株)和ACC-M(高转移株)中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RT- PCR检测5DC处理后6种癌—睾丸抗原(MAGE-1,MAGE-C2,NY-ESO-1,SCP-1,KU-CT-1,SLLP-1)在ACC-2和ACC—M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中3种抗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正常对照组,MAGE-1和MAGE-C2在ACC-2和ACC-M中均表达,而NY-ESO-1仅在ACC-M中表达.不同浓度的5DC处理后,MAGE-1、MAGE-C2在ACC-2和ACC-M中的表达增强(P<0.05);NY-ESO-1表达无明显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5DC处理后,MAGE-1和MAGE-C2在两个细胞系的表达增强.结论:5DC可选择性增强MAGE-1和MAGE-C2在ACC-2和ACC-M的表达,提示MAGE-1和MAGE-C2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的潜在靶向抗原.

  • 不同功率He:Ne激光对种植体骨结合面积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范芹;徐世同;王宇彤;吕聪;段瑞平

    目的:探索不同功率He:Ne激光对种植体骨结合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Beagle犬6只,每只犬每侧胫骨植入4枚种植体,种植体随机编入A、B、C、D组,A、B、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每组12枚,共48枚.实验组术后立即采用不同功率He:Ne激光垂直照射种植体对应体表,A组15.9 J/cm2、B组26.5J/cm2、C组37.1 J/cm2,20 min/次,1次/d,持续2周.术后1、2、3个月分别处死2只犬,取标本制作种植体骨磨片,Goldner's 三色法染色后测量种植体骨接触率,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结果:种植体骨接触率:术后1、2个月A、B、C、D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A与B及C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A、B组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术后持续照射低功率He:Ne激光2周,能明显增加种植体骨结合的面积,以15.9 J/cm2或26.5 J/cm2照射效果佳.

  • 大鼠舌鳞癌诱变过程中MMP-3、TIMP-1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治平;赵建江;陈中利;韩久松;郑俊发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MP-1)在大鼠舌鳞癌诱变过程中转录水平表达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另2组每天喂养0.002%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于16周和24周处死;16周组可见上皮异常增生,而24周组已经为舌鳞癌,分别选取8个标本作检测.各组利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检测MMP-3、TIMP-1在不同病变时期舌组织中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MP-3及TIMP-1的mRNA于正常对照组相对表达量较少,上皮异常增生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舌鳞癌组的相对表达量高.MMP-3与TIMP-1的mRNA表达之间成显著相关性.结论:MMP-3与TIMP-1随癌变的发生表达显著上调,两者间平衡失调可导致舌鳞癌的发生及发展.

  • 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0和IL-17的分析

    作者:高少怀;段海英;李智勇

    目的:分析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不同时期龈沟液(PISF)中IL- 10和IL- 17的变化,探讨其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种植体随机分为实验组A(丝线持续结扎17w)和实验组B(结扎8w后去除丝线并进行洁治),以口腔内另一侧不进行丝线结扎的种植体为对照.各组种植体分别在丝线结扎时(基点)和基点后1、4、8、9、13、17周时记录牙周袋深度(PPD)、菌斑指数(P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采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检测PISF的量以及其中IL-10和IL- 17的含量.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种植体各项临床指标、PISF量以及其中IL-10和IL- 17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丝线结扎后种植体周围PPD、PI和MBI均出现改变.在临床指标出现改变前,PISF的量以及其中IL- 10和IL-17的含量开始变化.PISF的量随时间增加,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PISF量降低,13周后与对照组无差异.IL- 10的含量随时间降低,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开始升高.IL- 17的含量随时间增加,洁治后降低.结论:IL-10和IL-17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状况,IL-17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 纳米金刚石改性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性能

    作者:罗娟;梁洁;胡爱云;刘学恒

    目的:观察纳米金刚石作为改性功能填料加入到高分子树脂类义齿粘附剂中,对义齿粘附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比例配方的纳米金刚石作为功能填料,加入到义齿粘附剂中,观察其粘接抗张强度的变化,同时优选出纳米金刚石的佳配方产物,浸泡在人工唾液后粘接性能的改变.结果:添加比例为0.05wt%、0.1wt%,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抗张强度均明显提高,添加比例为0.1wt%时提高为明显;纳米金刚石偶联剂改性后反而降低粘附剂强度;0.1wt%组浸泡人工唾液20 min粘接抗张强度提高明显.结论:适当比例的纳米金刚石能增加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抗张强度,浸泡唾液一定时间后能改善其粘接性能.

  • 大鼠实验性牙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rgpB和kgp变化的研究

    作者:邢石峰;潘春玲;赵戬;潘亚萍;钟鸣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检测不同时段大鼠上颌第一磨牙龈下人工定植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rgpB和kgp相对含量的改变,动态观察牙周炎发展不同阶段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基因的变化.方法:选择6周的成年雄性大鼠13只,应用钢丝结扎法和细菌种植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分别在4周和8周取上颌第一磨牙龈下菌斑,提取细菌DNA,应用PCR方法进行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基因rgpB和kgp特异引物扩增,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大鼠牙周炎不同时段rgpB和kgp的相对变化.结果: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对含量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周组高于4周组;实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rgpB和kgp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组和8周组rgpB和kgp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gpB基因和kgp基因与牙周炎的致病性有关而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可能无直接相关.

  • 葛根素应用于犬即刻种植后通过Micro-CT进行骨形态计量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保玉;霍蓓蓓;曹选平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微创拔牙窝的即刻种植动物模型骨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出沿种植体左右各临1颗牙四方骨块的实验犬骨样本共8枚,其中实验组4枚,空白对照组4枚;将所取标本固定于Micro-CT内部的载物盘上,标本放置的方向以种植体的垂直轴向保持平行,然后固定后进行图像采集;划定种植体周围相同距离的骨质界,利用分析处理软件Micview三维重建及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获取骨小梁不同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对比性研究.结果:以相同剂量的葛根素植入种植窝和空白对照根据不同观察时间进行分组,通过Micro- CT获取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统计各骨小梁形态学参数的P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各组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呈高度阳性指标.结论:葛根素应用于即刻种植的拔牙窝后,对保存牙槽嵴骨细胞及抑制牙槽嵴吸收具备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为提高即刻种植的成功率与完美性增加可靠依据.而将Micro- 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结合,可获取高精度的骨小梁参数进行分析,为口腔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态计量法提供更精确、立体、快速且无损测量骨微结构和评价骨质量的方法.

  • 3种抛光方法对正畸牙釉质的抛光效果比较

    作者:杨湲波;董青;陈洪伟

    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后,需要拆除正畸附件并去除残留黏结剂,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损伤牙釉质,引起细菌黏附增加,色素沉着,导致龋病和龈炎[1].本研究通过比较3种抛光方法对正畸牙釉质的抛光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牙瘤的研究现状及发病机制探讨

    作者:吴添福

    牙瘤(odon'toma)是牙源性的良性肿瘤,由成牙间充质和上皮的发育异常造成,瘤体内含有高分化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等正常牙体组织的结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分类(WHO,2005)细分为混合性牙瘤(Odontoma,complex type;OC)和组合性牙瘤(Odontoma,compound type,Ocp)两种[1].本文将从牙瘤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特性、细胞生长分化潜能等角度阐述近年来在牙瘤及其纵向相关的研究,进而讨论可能的发病机制.

  •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1例

    作者:张瑛;刘勇;赵晓华;吉浩;王鹏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Na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drome,NBCCS)又称Gorlin- Goltz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6000,男女比为3∶1,临床上罕见[1].该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具有较高的外显率和多变的表现型.主要表现为:1)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2)皮肤痣样基底细胞癌;3)多种骨骼异常,如分叉肋、脊椎骨异常、脑膜钙化和特征面型等.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血友病A牙龈自发性出血1例

    作者:叶芳;罗玉;杨健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及遗传性FXI缺乏症,其中以血友病A为常见.男性发病,女性传递,患者终身有自发性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的倾向.少数患者是以牙龈自发性出血、拔牙术后出血难止为首发症状到口腔科首诊.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