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HERG1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缪克红;聂敏海;宋成成;宋萍萍;伍宝琴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 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进忠;徐宁;刘锋鸽;岳阳丽;乔思杰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别为47例(83.93%)和9例(16.07%),常见临床体征是包块(痛性及无痛性),感染溃疡.49例回访,7例失访.在回访中,22例(44.90%)复发,经分析表明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累计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仅有头颈部症状者48例(85.71%).初次诊断不明确者46例(82.14%).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多样化,容易与临床上其他疾病相混淆.应通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累犯≥2个部位和年龄>50岁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 不同种植系统对种植体周组织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柏翔;孟维艳;周延民;蔡青;张宾

    目的:通过对不同系统种植体术后1年中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检查,总结出不同系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稳定性差异.方法:检测BLB,3I及ITI三种系统共75枚种植体术后1年中的骨吸收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及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选取种植部位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共32颗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中,BLB种植体骨吸收量高于3I及ITI种植体(P<0.05).基台连接9个月后,3种系统种植体mBI及PD值均高于天然牙(P<0.05).BLB种植体AST水平在基台连接第6、9个月时高于天然牙(P<0.05),而3I及ITI种植体AST水平与天然牙无显著差异.结论:31(Osseotite)和ITI(SLA表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稳定性均优于BLB(HA涂层)种植体,3种系统种植体在植入1年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Xeno Ⅲ和Prime&bond NT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然;彭彬

    目的:通过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Ⅲ和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 NT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在楔状缺损1年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共98颗楔状缺损分两组进行Z350树脂充填治疗,每组49颗牙,一组用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Ⅲ粘结,一组用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 NT粘结.临床观察3、6、12个月,用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评定系统(USPH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自酸蚀粘结剂的保持率为XenoⅢ93%,Prime&bond NT为91%.比较两个粘接系统1年后的失败率没有明显差异.1年后对继发龋、解剖形态、术后的敏感度都很满意.结论:两种不同粘结系统在1年里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伴冠心病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疗效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刘健;谢辉;段亚光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的调查随访,明确伴冠心病的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该类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制定专用结构式调查诊治表,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结构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时间、是否使用牙间隙清洁工具)、生活作息规律、性格偏向、饮食中动物脂肪的摄入、吸烟、饮酒、嚼槟榔习惯、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全身疾病以及患者依从性等相关资料.口腔临床检查详细记录初诊及第一次牙周基础治疗完成后1、3、6个月,1年后复诊时每个牙齿各检测位点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牙齿松动度、血液检查获取血脂等生化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牙周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伴冠心病的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吸烟、患者依从性、口腔卫生习惯、血脂水平、饮食中动物脂肪摄入等OR值高.结论:影响牙周治疗疗效的因素中,有许多因素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许多是共同的,这为该类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 颏下岛状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比较

    作者:刘汉前;俞辉明;毛弛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结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8月,69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2种修复方法的皮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口腔功能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69例患者中,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3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37例.颏下岛状皮瓣组与游离前臂皮瓣组在平均皮瓣大小(32.78 cm2 VS 48.27 cm2)、平均手术时间(351 minVS 508min)、平均住院日(13.06 d VS 17.48 d)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相似,但颏下岛状皮瓣组发生颌下区积液的比例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口腔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方面无差异.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可作为口腔鳞癌术后中小型缺损修复的首选.

  • 微焦点CT技术评价镍钛再治疗器械去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

    作者:谭青松;陶小玲;彭彬

    目的:利用微焦点CT技术定量比较两种镍钛再治疗器械与手用不锈钢器械去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方法:30颗离体前牙经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后行冷侧方加压充填,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K锉、ProTaper D和Mtwo R去根管内充填物.再治疗前后分别对实验牙进行微焦点CT扫描,CT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图像,计算根管内中1/3段和尖1/3段充填材料体积并比较其残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数.结果:在根管中1/3段,Mtwo R组根管残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数均数小,与其他两组根管中1/3段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K锉、Mtwo R和ProTaper D这3种器械在去根管内充填材料时,Mtwo R组清理效果好.

  • 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作者:韩永付;韩新光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临床病例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初步总结.结果:27例患者中,好发部位以上颌牙龈多见,其次为腭部、下颌牙龈、颊黏膜等.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化疗、手术+生物免疫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冷冻治疗+切取活检等.随访观察1~54月,复发2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应以综合序列治疗较为合理,且生物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两种正畸粘接剂托槽生存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丽芬;张霞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剂和全酸蚀粘接剂粘接托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名固定正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使用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和两步法全酸蚀粘接剂粘接726个托槽,计算12个月内托槽的脱落率,卡方检验比较4种因素(粘接剂、牙弓、牙位和性别)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托槽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上述4种因素对托槽生存率的影响,同时评价牙釉质表面的剩余粘接剂指数.结果:两种粘接剂的托槽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生存分析表明粘接剂类型和牙弓位置对托槽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前磨牙托槽的生存率比切牙和尖牙低,女性患者的托槽生存率高于男性;自酸蚀粘接剂的剩余粘接剂指数与全酸蚀粘接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酸蚀粘接剂与两步法全酸蚀粘接剂都具有较高的托槽生存率,均能满足正畸临床粘接的要求.

  • Sirtuin 1促进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清彬;张兆强;曹威;于永红;唐伟峰

    目的:研究蛋白酶Sirtuin 1在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筛选人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并行牙周膜干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加入Sirtuin 1激活剂白藜芦醇使其工作浓度为1、5、10 mmol/L.实验组2:加入Sirtuin 1抑制剂烟酰胺使其终末工作浓度为1、5、10 mmol/L,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获取培养细胞后半定量RT-PCR检测Sirtuin 1和各组细胞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结果:通过检测牙周膜干细胞的蛋白酶Sirtuin 1和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的mRNA含量,显示随着加入白芦藜醇剂量的差异而出现梯度的上调;而随着烟酰胺的浓度的升高而出现梯度的下调.结论:Sirtuin 1可以有效的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从而促进牙槽骨再生修复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心脏移植患者3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测

    作者:曹莹;吕亚林;贾一新;韩笑;刘冬宇;丁芳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进行检测,分析其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55例心脏移植患者为实验组,36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以16、26为受检牙位,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菌斑中的Pg,Tf,Td.同时记录受检牙位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结果:心脏移植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龈上菌斑中Pg、Tf、Td检出率分别为为81.8%、69.1%、76.4%,对照组中3种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8.3%、41.7%、41.7%.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测出率为53.6%(59/110),对照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率为29.2%(2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组中3种致病菌均为阳性患者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移植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为防止牙周疾病的发生,应及早进行口腔卫生干预治疗.

  • 舌癌的CT诊断

    作者:塔西甫拉提.阿吾提;迪里木拉提.巴吾冬

    目的:探讨舌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评价CT检查在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舌癌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1岁.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对病变的部位、形状、密度及向周围浸润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舌体癌11例,舌根癌4例,全舌癌1例,14例伴有溃疡,侵犯肌层12例,侵犯口底4例,11例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舌癌CT平扫表现为舌体及舌根边缘区稍低密度肿块13例,2例表现为等密度肿块,1例表现为稍高密度肿块,边界均模糊不清,内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环形强化2例,增强后肿块边界及轮廓显示清楚,呈分叶状,14例溃疡型肿块内见气体影,11例颌下及颈部间隙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舌癌的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结构侵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尤为重要.

  •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佑兰;邹海啸;李晶

    目的:评估头颈肿瘤患者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肿瘤类型与部位、放疗剂量,牙及牙周状况,手术类型,是否拔牙,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与治疗等.结果:约一半的放射性颌骨骨坏死患者原发肿瘤是鼻咽癌.86%的骨坏死患者在放疗后5年内就诊.虽然60.8%的病例放疗剂量大于60 Gy,但81%的口腔鳞癌病人放疗剂量小于60 Gy.放疗后病人平均患龋牙数(13.5颗)明显高于放疗前(5.6颗)(P<0.01).放疗后拔牙的患者中14.3%发生射性颌骨骨坏死.结论: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与放射损伤外,亦与患龋牙多及放疗后拔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制作精度评价

    作者:胡洪成;卢松鹤;毋育伟;李箐;栾庆先;唐志辉

    目的:初步评估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制作误差大小,并分别计算其中CBCT数据提取误差和电子束熔融设备加工误差的大小.方法:分别依据8颗正畸减数离体牙的光学扫描模型和拔牙前CBCT数据提取模型,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并建立光学扫描模型,比较个性化根形种植体与离体牙三维偏差的大小.结果: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整体制作误差为(-0.18±0.04)mm(P<0.01),其中EBM设备的加工误差为(-0.20±0.01)mm(P<0.01),CBCT数据提取误差为(0.04±0.05) mm.结论: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制作误差较小,主要来自于电子束熔融设备加工误差,并可以通过调节制作参数加以减小.

  • 正颌外科手术的计算机辅助模拟以及预测的准确性评价

    作者:安娜;郑颖;牛磊;郭咏娟;白璐;刘帆;刘奕

    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预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去代偿后的侧貌照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移动来模拟正颌手术,预测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将术后6个月以上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选取19项测量参数,将术前预测值和术后实际值进行配对t检验,并评价患者性别以及骨段移动距离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评价该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硬组织相关的11个测量项目,其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相关的8个测量项目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仅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段水平向移动大于8 mm组和4~6 mm组、6~8 mm组相比,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段垂直向移动-2~0 mm、0~2 mm和2~4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骨段水平向移动2~4 mm组与4~6 mm组之间,以及垂直向移动-2~0 mm与0~2mm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in-ceph 8.0系统对正颌手术术后硬组织侧貌的预测准确,对软组织的预测稍显不足,尤其是上唇长.预测结果不受性别影响.下颌骨段后退大于8 mm的患者,上唇长的预测准确性较低.

    关键词: 正颌手术 侧貌 预测
  • 糖尿病牙周病大鼠牙周龈沟液中TNF-α,IL-1β和LPS水平的研究

    作者:姜竹玲;高睿;陈萌萌;李莹;王祥;张斌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糖尿病牙周病大鼠模型龈沟液中TNF-α,IL-1β和LPS水平的改变.方法:15只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建成糖尿病模型并使用丝线诱导成牙周病模型(组1),15只大鼠丝线诱导成牙周病模型(组2),15只大鼠链脲佐菌素注射建成糖尿病模型(组3),15只系统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组4).用ELISA方法检测龈沟液中TNF-α,IL-1β和LPS水平.结果:组1与组2、3、4相比TNF-α,IL-1β和LPS水平较高(P<0.05),组2中的水平比组3、4高(P<0.05),组3的比组4的水平高(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据表明糖尿病可以提高牙周龈沟液中TNF-α,IL-1β和LPS的水平.

  • DLX1基因在人牙齿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赵莹;蒋梅琴;汤宇;李汉梁;张丽姗;王冰梅;黄义德

    目的:研究DLX1基因在人牙齿发育中的表达模式,确定DLX1转录子亚型.方法:提取人牙胚总RNA,利用巢式RT-PCR技术克隆DLX1 cDNA序列;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检测人磨牙发育不同时期DLX1的表达情况.结果:人牙胚中表达的DLX1为转录子亚型1.在表达模式上,11周、14周、17周和19周4个不同发育时期磨牙均有DLX1表达,11周和14周少量表达于牙上皮和间充质,17周依然在牙上皮和间充质中表达,但表达增强,19周表达主要集中在内釉上皮细胞.结论:DLX1在人牙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表明DLX1可能是人类牙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 载银软衬材料颜色稳定性、吸水性和溶解性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萌;张怀勤;陆晓辰;丁绿娟

    目的:研究冷热循环对载银软衬材料颜色稳定性、吸水性和溶解性影响.方法:Sofreliner Tough和Si-lagum软衬材料各制作10 mm×10 mm×3 mm试件50个,各试件含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银.每种材料的样本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于37℃蒸馏水浸泡24 h;实验组分别冷热循环1000、2000、3000、4000次.结果:冷热循环次数增加,吸水率和溶解率增高;仅Sofreliner Tough循环1000次组和Silagum循环1000、2000次组色差值≤3.结论:冷热循环增加载银软衬材料的吸水率和溶解率,并对载银软衬材料颜色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 TGF-β3和牙髓干细胞修复损伤面神经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晓莉;玛衣努尔·艾赛提;白尔娜·吾守尔;赵莉;张蓉;木合塔尔·霍加

    目的:探讨在TGF-β3的诱导下牙髓干细胞对修复受损面神经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时间点面神经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动物模型,人为制备兔损伤面神经标本,选择同体面神经标本作对照,随机分为1月组和3月组两个大组,通过牙髓干细胞和TGF-β3再生室进行修复,收集兔断端面神经标本,进行行为学观察、组织学观察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的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恢复良好,损伤症状明显缓解.2)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新生的神经纤维较多,神经束大小不均,束间血管多,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高,且厚度增大.3)实验组面神经中S100和Nestin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S100在1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3月组mRNA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Nestin在3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1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行为学、组织学观察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在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证明通过TGF-β3的诱导作用,牙髓干细胞可定向分化成神经干细胞,从而起到修复面神经的作用.

  • 离子化胶原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王丽霞;赵寰;靳淑凤;申静;丁一

    目的:检测具有不同表面电荷性质的离子化胶原材料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粘附、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支架(天然胶原、甲基化胶原、琥珀酰化胶原)上的粘附、生长增殖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MTT法:与天然胶原比较,甲基化胶原更有利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粘附(P<0.05),琥珀酰化胶原则减弱了细胞粘附(P<0.05).结论:相对于不具有表面电荷性质的天然胶原,具有表面正电荷性质的甲基化胶原材料促进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粘附、生长增殖,为新型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提示了一种方向.

  •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田田;张巍巍;朱澌洁;潘爽;何丽娜;牛玉梅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环境对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上人牙髓干细胞(hDPSCs)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s并进行鉴定.以PLGA作为支架材料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将hDPSCs-PLGA复合物分别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和普通重力环境下培养72 h,然后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植入4周后取出组织块,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Ki67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密度、胶原生成量、Ⅰ型胶原表达量和Ki67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普通环境(P<0.01).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培养的hDPSCs的体内增殖能力高于普通重力组.

  • hOPG转染对大鼠BMSCs及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

    作者:陈轶珺;刘显;魏本娟;柳娜;罗恩

    目的:研究体内、体外人骨保护素(hOPG)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和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hOPG的重组腺病毒,蛋白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OPG蛋白功能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差别,茜素红S染色鉴定转染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建立大鼠股骨干骺端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植入动物模型.植入种植体前,实验组于植入体窝注入10 μL的病毒悬浮液;对照组注入10 μL的PBS.4周后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定量分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PG在蛋白水平高表达;茜素红S染色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都出现了较多散在的致密圆形矿化结节,萃取染色后分光光度检测两者无明显差异;体内实验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成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pDC316-hOPG-EGFP成功转染大鼠BMSCs,转染hOPG基因的BMSCs能持续稳定的高表达hOPG.转染不影响BMSCs的成骨活性.种植体周围注射hOPG具有促进种植体周围成骨的作用.

  • 上颌倒置弯根阻生中切牙的分类及正畸牵引适应征探讨

    作者:吴平;张海滨;韩立赤;王明锋;闫欣

    上颌中切牙倒置弯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阻生,以牙冠唇侧倒置居多,文献多见个例报道[1,2].对弯根的定义,是指牙根相对牙冠或牙长轴弯曲超过90°[3],而不仅仅是根尖弯曲.有学者应用锥形束CT或全景片评价唇侧倒置或腭侧阻生上中切牙的正畸矫治疗效[4,5],但未论及阻生牙弯根类型及弯根程度.本文回顾性研究倒置弯根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根据冠根相对位置分类,并通过对正畸牵引成功与不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探讨该类型阻生牙正畸牵引适应征和宜时机,对今后同类病例的诊治提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
  • 浆细胞性龈炎临床治疗

    作者:应頔;马宁;张莉;何畔

    浆细胞性龈炎(plasma cell gingivitis),又称浆细胞肉芽肿、浆细胞龈口炎,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牙龈增生,国内外少有报道.其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在治疗上也尚无满意的方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现将1例浆细胞性龈炎病历进行报道,并对该病进行一系统回顾.

    关键词:
  • 氧化锆修复体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现状

    作者:李倩倩

    氧化锆因具有高强度的机械特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修复.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影响修复效果甚至是导致修复失败的系列问题.近年来,这些问题及相对应的处理方法日益受到关注,现对氧化锆修复后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期待对氧化锆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 Wnt5a及其对口腔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项露赛

    Wnt家族是一类对生长发育和生理病理过程有着重要作用的蛋白.现今在哺乳动物中发现至少有19种亚型,根据其对上皮细胞的转化能力大小,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高转化能力组,另一类为中等转化或无转化能力组.Wnt5a是第二类蛋白中的重要成员,主要与细胞骨架、细胞的迁移和极化等相关.近年来,口腔医学领域对wnt5a的研究逐步深入,包括牙齿的生长发育,颌面部畸形、口腔肿瘤等.本文主要探讨wnt5a的结构、受体、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其对口腔组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 低温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柏娜;朱智敏

    低温等离子体属于物理概念,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具有重大医学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在低温等离子体中,气体的电离度往往不是很高(小于10%),存在大量的中性原子(基态或激发态)、离子、分子(激发态或基态)及自由基,电子在与它们的碰撞过程中几乎不损失能量,因此绝大多数的中性粒子和离子的温度通常要比电子低得多,甚至可以达到室温,从而使得化学反应在低温下进行成为可能[1].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方式主要有低频交流放电、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等离子体射频、直流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等.

    关键词: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