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前牙残根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陈丽娟;朱亚桥;吕杰;宋亚玲

    目的:评价前牙区残根行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者共72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术后12周行桩冠修复,并记录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冠修复后1月、6月、12月的相关评价指数,包括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松动度(toothmobility,TM)、延长出的冠高度及黑三角(black triangle,BT)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2周患牙SBI,PLI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2周患牙TM有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2周比较,术后6周及术后12周时新延长出的冠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患牙SBI、PLI有增高趋势,对比修复即刻,术后12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患牙TM趋于稳定.修复后黑三角发生率逐渐下降,对比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及修复后12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牙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能够获得足够的临床高度以满足修复体固位需求,结合桩冠修复是保留残根的有效方法.

  • 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面积的CBCT研究

    作者:史建陆;陈燕青;檀巧林

    目的:应用CBCT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患者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牙槽骨面积的大小.方法:选择骨性Ⅲ类患者44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14例、均角16例、高角14例.应用DOPHIN软件,分别测量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不同水平牙槽骨的横断面面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低角患者上颌切牙在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处骨面积都大于均角与高角患者(P<0.05),下颌切牙在冠1/3、根中1/3水平处骨面积也大于高角与均角患者(P<0.05).结论:低角患者上下切牙牙根周围骨质较多,高角患者少.

  • EMMPRIN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伟;向军波

    目的:研究EMMPRIN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牙龈组织中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临床健康和炎性牙龈组织中检测到EMMPRIN蛋白的表达,在炎性牙龈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牙龈(P<0.05).Pg LPS处理后的牙龈上皮细胞(HGEC)中EMMPRIN和MMPs mRNA的表达存在个体差异:来源于临床健康个体、牙龈炎和轻度牙周炎患者的HGEC在作用前后EMMPRIN和MMPs 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而来源于重度牙周炎患者的HGEC在Pg LPS刺激后mRNA的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EMMPRIN可能参与牙周组织正常的生理改建;在炎症状态下EMMPRIN可能作为MMPs的诱导因子参与了对牙周组织的破坏,且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牙龈 EMMPRIN MMP
  • 全口义齿上颌后牙区(牙合)堤位置对Piezography中性区印模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董坚;张伟;张非煜;金文静;殷戬;李国庆

    目的:初步探讨全口义齿上颌后牙区(牙合)堤颊舌向位置对下颌Piezography中性区印模颊舌向位置的影响.方法:在临床门诊选择无牙颌患者5例,设定2种全口义齿上颌后牙区(牙合)堤颊侧缘位置:1)与上颌基托颊侧缘在咬合平面投影线重合(B-0);2)位于上颌基托颊侧缘在咬合平面投影线偏舌侧3 mm(B-3).采用Piezography发音法制取下颌中性区印模,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测量印模(牙合)面磨牙区(M),磨牙与双尖牙交界区(MP),双尖牙区(P)及前牙正中部(AC)的唇颊舌向位置变化,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结果:在B-3条件下,MP和P的颊侧缘及颊舌中点的位置较B-0条件下的更偏向舌侧(P<0.05),且更接近牙槽嵴顶,M和AC各部位的位置虽与B-0条件下的无显著差异,但存在偏向舌侧的倾向.结论:全口义齿上颌后牙区(牙合)堤偏向舌侧设定可引起下颌Piezography中性区印模颊侧缘同向偏移,有利于下颌人工牙排列更接近于牙槽嵴顶.

  • 根尖定位仪定位根管纵折的体外研究

    作者:丁江峰;江千舟;陈敏乐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多频根尖定位仪定位根管纵折的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釉牙骨质界处截除43颗单根管下颌前磨牙牙冠.在牙根冠方制备水平参考平面,牙根的近中或远中面打磨出平行于牙根长轴的水平面.随机用3种不同规格的金刚砂片在水平面上沿根管长轴制备一条联通根管的水平槽.根尖定位仪PROPEXⅡ与JustyⅡ在固定测量装置上分别定位水平槽上端顶点并计算测量锉尖与顶点的距离(DEUL).在显微镜下测量水平槽的大小以及上下顶点距离根尖和冠方参考平面的距离.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PROPEXⅡ和JustyⅡ测量DEUL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0.904 mm和0.711 mm,分别定位60.46%(n=26)和65.21%(n=28)测量锉尖距离槽上顶点冠方1.0 mm范围内.两种根尖定位仪测量值与水平槽的面积和宽度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两种多频型根尖定位仪不能精确定位不完全纵折,但可以为临床上牙根不完全纵折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根尖定位仪测量值变化与纵折大小相关,与其位置无关.

  • 383例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病理系统性回顾与分析

    作者:纪志勇;张佳莉;孟柳燕

    目的:通过回顾病检证实为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的根尖周病变,分析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2003~2013年十年期间病理检查报告单中诊断为根尖周肉芽肿和根尖周囊肿的病例383例,并回溯其临床相关资料.纳入标准是所有根尖周病都来源于牙髓感染,其他原因发生的根尖周病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内.结果:383例根尖周病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8∶1,年龄分布范围广(8~82岁),以20~29岁组多,占22.19%.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比为3.5∶1,X线片上根尖周囊肿病变直径较大,多存在骨白线,而根尖周肉芽肿多无骨白线.收集病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1.70%.结论:经手术治疗的根尖周病变临床病检样本中以根尖周囊肿居多;临床检查以及二维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根尖周病有较大的局限性.

  • 冠心病与牙周病患者IL-6、TNF-a、PGE2水平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斐斐;郑纪伟;丁志江;王丽;王瑾;韩建国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牙周病患者牙龈沟液中IL-6、TNF-a、PGE2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60~74岁的12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龈沟液中IL 6、TNF-a、PGE2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伴牙周病组及单纯牙周病组中,龈沟液中IL-6、TNF a、PGE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冠心病伴牙周病组龈沟液中IL-6、TNF-a、PGE2含量高于单纯牙周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与牙周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IL-6、TNF-a、PGE2水平明显升高.

  • 口腔修复体内冠蜡型三维打印成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丹;孙健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口腔修复体内冠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和传统方法制作内冠蜡型各10个,要求各个面厚度均为0.5 mm,比较测量2组厚度及适合性.结果:三维打印技术组厚度均匀,与传统方法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打印技术组边缘适合性为(44.61±3.48) μm,轴面适合性为(66.01±3.64) μm,(牙合)面适合性为(83.35±5.80) μm和(86.49±4.26) μm,与传统方法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内冠蜡型在厚度的控制和适合性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关键词: 内冠 蜡型 三维打印
  • 固化光源光照方向和角度对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琳;马雪;朱澌洁;牛玉梅;刘会梅;李季

    目的:研究固化光源光照方向及角度对复合树脂固化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63颗离体前磨牙,在颊面牙颈部以釉牙骨质界为中心制备圆形Ⅴ类洞,常规酸蚀粘结,充填复合树脂,将所有实验牙以光源不同朝向随机分为A组:光源方向朝向龈壁;B组:光源方向朝向(殆)壁;C组:光源方向朝向近中壁.再将A、B、C每组按固化光源与充填材料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随机分1组:成30°光照;2组:成60°光照;3组:成90°光照.所有实验牙均光照40 s.分别浸泡于0.1%罗丹明B荧光染色剂中24 h.然后经修复体中央,沿牙体长轴沿颊舌向纵向剖成两半,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下分别观察检测微渗漏大小.结果:龈壁处的微渗漏情况:在光源的不同朝向下,不同的光照角度对龈壁处微渗漏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光照角度均为90°时微渗漏值小(P<0.05);(黯)壁处的微渗漏情况:当光源朝向(黯)壁及近中壁照射时,(黯)壁处3组之间微渗漏有明显差异(P<0.05),光照角度90°时微渗漏小;当光源朝向龈壁时,(黯)壁处微渗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固化光源的光照方朝向及光照角度对微渗漏有影响.

  • A型肉毒毒素咬肌内注射联合颊脂垫切除面部轮廓塑形

    作者:李芸;田霞;勾庆芬;付冰川;严玲玲

    目的:探索应用A型肉毒毒素咬肌内注射联合颊脂垫切除进行面部轮廓塑形的技术.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咬肌内注射,使咬肌均匀萎缩变薄;同时经口内黏膜切口去除双侧颊脂肪垫.结果:本组78例,治疗1个月后面部轮廓开始变瘦,3个月获良好效果,随访49例3~12个月,效果稳定.结论:A型肉毒毒素咬肌内注射联合颊脂肪垫切除进行面部轮廓塑形,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特点,对于胖圆脸该方法比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好、更稳定.

  • TR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海涛;黄晓华;陈剑锋;王如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及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5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30例口腔黏膜白斑、2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TRAIL的表达水平.结果:TR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黏膜白斑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水平(P<0.05),分别为33.3%、56.7%、86.4%,其在癌组织与白斑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IL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TRAIL在不同临床分期组间及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AIL表达的抑制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有关,并且TRAIL可能参与了初始阶段的正常黏膜向癌组织的转化.TR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

  • 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细娇;严翔;曹正国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松动牙,通过Biosplint固位纤维牙周夹板固定前后PD、CAL、PIL、BOP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探讨个别树脂粘合夹板失败病例的原因,总结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治疗方法与特点.方法:对我科2012~2013年15例中重度牙周病患者(90颗牙),基础治疗后采用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加Dyract flow流动树脂固定.分别测量基线0月,固定后3月,6月,12月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并用ANOVA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后PD,CAL,PIL,BOP出现显著性的降低.结论:采用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固定松动牙时,辅以口腔医师的专业维护及术后患者良好的个人护理,是松牙固定成功的关键因素.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固定松动牙是治疗中重度周炎行之有效的措施.

  • CBCT在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闵艺;李航;万新辉

    目的:评估CBCT影像系统在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41颗完成根管治疗的牙齿进行回访,拍摄X线片,进行CBCT扫描重建,对比研究患牙根管治疗前以及回访时病变区域的变化,了解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发生情况,评价根管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17例临床术前诊断为根尖周病的病例在CBCT上均可见根尖周组织存在破坏,而X线上仅8例可见根尖区存在破坏.回访病例中根据X线片和CBCT影像诊断为根管治疗后疾病分别为17.03%和39.02% (P<0.05).结论:CBCT有利于评估根管治疗程序的可靠性,对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断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牙髓病诊治中推广应用.

  • 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术后集中片切矫治中度拥挤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姚世红;俞怀洲;曾立军;方俊;周红;廖子敏

    目的:探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矫治中度拥挤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对牙拥挤度3.0~6.0 mm的“临界病例”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常规直丝弓矫治法完成治疗(集中片切组).20例“临界病例”选择拔牙矫治(拔牙矫治组)和16例“临界病例”选择邻面去釉矫治(邻面去釉组).观察牙列排齐整平时间、间隙关闭时间、完成矫治时间;矫治期间和矫治结束后牙齿过敏、龋齿发生率.结果:牙列排齐整平时间无显著差异.关闭间隙时间和完成矫治时间上集中片切组与拔牙矫治组有显著差异(P<0.05).集中片切组与邻面去釉组牙过敏及龋齿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可为中度拥挤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矫治提供足够间隙,缩短拔牙矫治关闭间隙时间,减少牙过敏、龋齿发生的风险.

  • 后牙根折的临床及CBCT影像学研究

    作者:林梓桐;朱敏;刘淑;王铁梅

    目的:探讨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临床特点及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上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CBCT明确诊断的47名患者的60颗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下列临床资料:患者性别、年龄、根管治疗情况.同时对CBCT图像上根折的部位、方向、根折移位情况,伴发的其它病变进行分析研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及男、女性根折牙发生比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管治疗与非根管治疗根折牙数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根折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36.2%),其次为上颌第一磨牙腭根(29.3%).51.7%的根折表现为牙根全长根折.牙根颊舌向根折是常见的根折方向(41.7%).51.7%的根折牙伴发根尖周骨质吸收.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影响根折的重要因素.CBCT可以对根折牙的根折部位、方向,根折移位情况及伴发病变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评价,是一种可以明确诊断根折牙的诊断方法并为我们探讨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临床特点提供了很好的影像学支持.

  • 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谭繁胜;谭海波;曾曙光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症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在炎症消退后进行手术,增生牙龈均覆盖超过1/3牙面高度.采用PerFect TCS(tissue contouringsystem)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系统进行牙龈成形术,术后即刻观察止血效果及切割是否彻底,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后复查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60例患者患牙术中均能充分暴露根面,创面轻度水肿,无明显渗血.术后1周复查均示龈缘红肿基本消退,龈颈缘线清晰,美观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及1年后患牙牙龈外形满意,牙龈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1),牙松动度则无明显改变,牙龈呈粉红色,无明显增生及退缩,探诊无明显出血.结论: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症行牙龈成形术,手术操作简单、省时,增生牙龈处理有效、创伤小、出血少,修复效果良好.

  • 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牙正畸治疗后唇组织变化预测方法初探

    作者:陈晓波;牛赟;张漫

    目的:探索并建立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的唇组织改变的预测方法.方法: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32位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患者,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行配对t检验,软组织变化的相关分析及逐步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水平向唇组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而垂直向改变无统计学差异.上唇水平向的位置变化(H-LS)与上切牙颈部的位置变化(H-Pro)正相关,下唇水平向的位置变化(H-Li)与上切牙突点(H-UIP)的位置变化正相关.结论: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正畸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切牙回收量较好地预测其唇组织水平向的改变.

  • 局部含漱治疗患糖尿病老年人义齿性口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梦明;彭骊苏;刘大勇;郭红;贾智

    目的:探讨仅局部应用含漱液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义齿性口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有义齿性口炎的老年糖尿患者根据糖尿病控制情况分成控制较好组(31例)和控制不良组(32例)及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义齿性口炎患者组成的对照组(20例),3组均采取局部使用0.1%西吡氯铵含漱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交替含漱的治疗方法,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控制较好组临床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控制不良组(50%),稍低于对照组(95%),P<0.01.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义齿性口炎使用局部含漱液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此外还需控制好血糖,保持口腔和义齿清洁,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 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多种等位基因的检测

    作者:王宏岩;谭丽思;赵海礁;李倩;潘亚萍

    目的:探讨轻度慢性牙周炎个体和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个体携带不同数目牙周炎易感基因的差异.方法:对纳入的慢性牙周炎个体和健康对照组进行牙周临床检查,并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HLA-DRB1*1501、TNF-A-308、IL-1B+3953、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5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个体携带3种以上易感等位基因的百分比为56.6%,轻度慢性牙周炎个体携带3种以上易感等位基因的百分比为12.5%,健康对照组携带3种以上易感等位基因的个体百分比为7.5%,经方差分析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慢性牙周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携带VDR-TT、ER-XX基因型的个体临床附着丧失重于携带VDR-tt和ER-xx基因型的个体,经t检验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种等位基因的共同携带有助于慢性牙周炎的进展;VDR-TT和ER-XX基因型可能是牙周骨组织丧失的危险因素.

  • 基于牙美学指数对青年人群正畸需要的评估

    作者:刘颖;夏大弘;程祥荣;梁宇颂;郭颖;孙燕

    目的:使用牙美学指数评估青年人群的正畸需要,并分析牙外观自我评估值同牙美学指数分值之间的关系.方法:358名大学生参加了牙美学指数检查,同时每位被调查者使用视觉模拟量表对牙外观进行自我评估.对牙美学指数分值和牙外观自我评估进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并基于牙美学指数分组对牙外观自我评估进行秩合检验.结果:37.7%的被调查对象牙美学指数分值≥31,属于需要正畸治疗人群.牙美学指数与牙外观自我评估间呈中度负相关(P<0.001),基于牙美学指数分组对牙外观自我评估进行秩合检验表明4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样本中,37.7%的被调查对象需要正畸治疗;牙美学指数与牙外观自我评估呈反向关系.表明牙美学指数可用于青年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 片段弓和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两种方法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春芝;张栋梁;周玉玲

    目的:比较两种临床矫治技术:片段弓,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压入和内收上前牙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临床筛选18例患者,使用片段弓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筛选19例患者使用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头影测量描记上前牙,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使用根尖片测量根尖吸收的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发现下列测量指标有显著性减小变化:U1-SN,覆盖,覆(牙合),PP-U1,U1 horizontal,UL-U1.相比种植支抗组,片段组的病例中如下头影测量指标有显著性增加:U6 angle,MP-SN,PP-U6,U6 Horizontal.压入内收上前牙的所需时间和根吸收在两组比较中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入内收上前牙.和传统片段弓压入内收上前牙相比,种植支抗在矢状向,垂直向都能够有效地维护上磨牙原有的位置.

  • p38MAPK在大鼠实验性根尖病变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睿;彭彬

    目的:观察大鼠根尖周病变过程中P-p38,RANKL和破骨细胞的表达及变化,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根尖周炎症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开髓,分别于术后7,14,21,28 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P-p38和RANKL在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观察破骨细胞.结果:在正常根尖周组织中偶见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术后7d根尖周有炎症细胞浸润,可见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增多;术后14 d,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上升至高值;术后21~28 d,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下降.从7d组到28 d组,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与P-p38和RANK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呈现一致的趋势.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参与RANKL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破骨细胞分化,参与根尖炎骨吸收的病理过程.

    关键词: p38MAPK RANKL 根尖周炎
  • FimH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作者:刘忠芳;陈林;殷晓佳;李晓霞;李宇红;孟柳燕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构建并表达3种FimH重组蛋白,并对FimH重组蛋白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纯度FimH重组蛋白.方法:采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能表达FimH的重组质粒,并分别对诱导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和增大其可溶性,后以亲和层析分离纯化3种FimH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大肠杆菌(K12,BL21)和沙门氏菌(S.T.)FimH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K12/BL21/S.T.,经酶切、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正确.在适当浓度的IPTG诱导,15℃震荡培养20 h,可使FimH的表达量达到大,分离纯化的蛋白在SDS-PAGE中显示为一条带.结论:本研究构建以3种FimH为表面呈现系统的表达载体,3种FimH基因和预测蛋白结构略有差异.本研究为后续研究3种蛋白 生物活性差异及其靶向M细胞的免疫佐剂活性提供物质基础.

  • 巯基蛋白酶水解蛋白质/色素复合膜

    作者:张怡;左起亮;姚江武

    目的:采用茶黄素(theaflavin,TF)和去磷酸化牛β-酪蛋白(dephosphorylated bovine β-casein,Dβ-CN)在芯片表面形成蛋白质/色素复合膜的模型,评估3种巯基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s,CPs),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无花果蛋白酶,对Dβ-C/TF复合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在消散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上建立Dβ-C/TF复合膜,Boltzman方程评估CPs水解复合膜的质量,水解前后膜变化通过掠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grazing ang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pectra,GA-FTIR).结果:3种CPs水解复合膜的功效由大到小依次为无花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P<0.05).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实,CPs能够有效地清除结合在Dβ-CN表面的TF.结论:本研究表明,CPs具有在牙色渍清除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开发口腔保健产品中该类酶值得进一步研究.

  • KRSR多肽/TiO2纳米管复合涂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与成骨的影响

    作者:孙圣军;于卫强;张益琳;张富强

    目的:本研究在二氧化钛纳米管层表面固定了KRSR序列短链多肽,对此材料的粘附和诱导成骨的能力进行了研究.方法:于二氧化钛纳米管层上共价连接固定多肽后,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在试件上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各种技术对细胞的粘附和分化进行评价.结果:固定KRSR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对细胞的粘附率无明显影响,但铺展、骨向分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固定KRSR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能够较好地诱导细胞骨向分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幼犬牙齿的基础研究

    作者:卜冬平;汪崇

    目的:探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幼犬牙齿是否有效以及对幼犬牙槽骨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方法:选用6只本地雄性幼犬,在每只犬的一侧下颌第二前磨牙(P2)第三前磨牙(P3)颊舌侧龈下10 mm处分别植入微型种植体,2周后用链状橡皮圈越过颌面连接双侧的种植钉(皮圈力量为150 g),分别压低P2、P3,每2周加力1次,共8周.对侧下颌骨不种植为对照组.实验前后测量同一条幼犬两侧下颌骨的长度及4个部位的宽带和高度值.结果:实验侧和对照侧在种植前后下颌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生长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幼犬实验侧受力牙齿P2被平均压低1.47 mm,P3被平均压低0.98 mm.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压低牙齿进行有效移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牙齿对幼犬牙槽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发育无显著影响.

  • 57例牙隐裂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莉;陈晓敏

    本文对近年来我科就诊的57例牙隐裂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牙隐裂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2012年,作者共收治符合牙隐裂诊断标准患者57例,患牙63颗.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牙位,隐裂线走向,临床症状及体征.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仅有冷热刺激痛,牙髓活力测试正常且无夜间痛和自发痛患者采用调颌,备洞后树脂充填或行全冠修复.对有牙髓炎症状的患牙,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被要求每4~6个月随访1次.

    关键词:
  • 襄阳市樊城区3163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调查

    作者:张建军

    儿童乳牙龋病是临床上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对儿童口腔局部及全身都有不良的影响.为了解襄阳市学龄前儿童新的乳牙龋病发病情况,更好地指导并开展龋病防治工作,推动襄阳市口腔事业的发展,我科于2012-2013年对襄阳市樊城区22所幼儿园3163名儿童进行了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襄阳市樊城区22所幼儿园3163名3~6岁儿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其中男1714名,女1449名.3岁组389名,4岁组814名,5岁组1058名,6岁组902名.同时向3163名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

    关键词:
  • 牙半切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安倩

    牙半切术是指对于发展不平衡的多根牙病损分离去除病变较重的一部分冠根组织而保存相对健康的部分冠根组织的一种方法.牙半切术能有效切断感染途径,有利于保留牙齿的剩余功能,同时避免了因拔牙后牙槽骨缺乏功能性刺激而逐渐吸收,也为以后的修复减轻邻牙负荷、增强修复体的固位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人们保存天然牙齿观念的不断加强,以及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发展、相互交融与促进,牙半切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并提高了预后水平.目前该术涉及牙体牙髓、牙周、齿槽外科、修复、种植、正畸等多个学科,其应用的效果是对口腔医生综合素质的考验.本文对牙半切术的概念、适应症的选择、治疗过程及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术后修复方式、影响预后的因素等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 CBCT辅助确诊异位瘘管来源1例

    作者:路万峡;卢志山;刘湘梅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0岁.于2012年3月10日来烟台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主诉:右上前牙牙龈肿胀1个月.现病史:患者在我院修复科行左上前牙冠修复期间发现右上前牙牙龈肿胀,无明显自发痛,左上前牙1月前外院治疗,十几年前上前牙外伤史,未予治疗.既往史:身体健康.检查:12牙冠变色,近远中舌侧均有较大面积白色旧充填物,冷(一),叩(一),牙周袋深度(PD)<3.11牙冠颜色正常,颊侧牙龈靠根尖区瘘管.见图1,少量分泌物,探查该瘘道表浅,11冷(一),叩(一),PD<3,11电活力正常,对照牙为41.根尖片显示瘘管牙胶尖示踪指向11根尖近中,12根尖低密度影面积较大,低密度影范围有向11扩展的趋势,见图3.CBCT显示牙胶尖示踪阴影是12的根尖炎症,其阴影形成重叠影像延伸到11根尖近中侧,11根尖周牙周膜增宽,见图6、图7、图8.

    关键词: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