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3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估

    作者:夏毓财;曹丽珍;杨琳

    目的:比较光固化树脂、光固化复合体、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60例274颗中、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B组用光固化复合体,C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1年后疗效.结果:A组成功率83.7%,B组成功率94.6%,C组成功率95.7%.A与B、C组,P<0.05,B与C组,P>0.05.结论:在中、深度楔状缺损治疗中,光固化复合体,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优于复合树脂治疗方法.

  • 52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作者:刘昌奎;胡开进;陆斌;孟凡文;孔亮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方法:通过对526例髁状突骨折病案资料的调查,对髁状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併伤、治疗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47.97%)为主要致伤原因;髁状突骨折60.59%发生在髁颈部;49.62%合并颏部骨折;儿童髁状突骨折69.85%采用保守治疗,高位(囊内)骨折69.52%摘除骨折断端;3.23% 继发关节强直.结论:髁状突骨折好发于髁颈部,髁状突矢状骨折及髁颈部骨折伴骨折断端和关节盘移位严重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发生关节强直.

  • 正常(牙合)中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

    作者:徐红红;柳青青

    目的:探讨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调查了100例正常牙合样本,男女各5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ANB角、前、后面高、前下面高、上、下后牙牙槽高度等11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高度与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呈正相关,与下颌平面角、ODI呈负相关,下颌后牙牙槽高度还与ANB角呈正相关,与APDI呈负相关.结论: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提示临床正畸医生在正畸设计时,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 决定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治疗成功的变量研究

    作者:孙旭容;林新平;邓勇;王剑锋

    目的: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头影侧位片,探讨决定其治疗成功的骨性和牙性变量.方法:采用Winceph7.0软件对21例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逐步判别分析法寻找对治疗结果具有明显预测作用的变量.结果:具有明显差别的变量有APDI,PNS-ANS,腭平面角等.对治疗结果具有预测功能的变量为:APDI,U1-APOG,POG-NB.结论:Ⅰ类骨面型的趋势,发育良好的颏部和小的上中切牙突距,对双颌前突的成功治疗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 片断弓技术纠正成人安氏二类错(牙合)伴深覆(牙合)时牙颌位置的变化

    作者:张栋梁;李梦华;王锐

    目的:通过研究矫正前后牙颌位置的变化,证实片断弓技术纠正成人安氏二类错(牙合)伴深覆(牙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6例(平均年龄25.8岁) 安氏Ⅱ类伴Ⅲ度深覆(牙合)病例,利用片断弓压低辅弓技术打开咬(牙合)至正常约2 mm.计算T1 期和T2期各测量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t检验检测各测量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结果:深覆(牙合)纠正至2 mm,平均覆(牙合)减少2.9 mm, P<0.01 具有显著性差异.上下前牙分别被压低1.4 mm,1.5 mm(P<0.001)且处于相对稳定的近远中位置(L1~NPg = -0.3 mm,NS).下颌后牙未见显著性升高.(牙合)平面顺时针倾斜增加2°(P<0.01).下颌平面未见明显的改变. 结论:片断压低辅弓技术很有效地实现了压低前牙,而后牙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升高, 深覆(牙合)纠正后基本维持原有的下颌平面倾斜角度.

  • 钛板携带种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霜印;曹保富;付新国;赵翠梅

    目的:探讨钛板携带种植体与植骨联合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9例下颌骨体部和颏部同时缺损者用带有HA涂层种植体的钛板进行修复,并在钛板上方和种植体周围植骨,术后给抗生素防感染,6个月后安装基台和义齿、拍X线片、观察钛板和种植体与植骨的结合情况,并对咀嚼功能、面部形态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钛板携带种植体植入下颌骨后切口一期愈合,6个月至5年随访,8例面部形态恢复良好,安装基台行义齿修复后可咀嚼软食,未见伤口裂开和钛板外露,X线拍片见种植体周围的植骨生存良好,植骨与种植体之间无低密度影;1例在放射治疗18个月后植骨吸收,部分钛板和种植体暴露,但仍可佩戴义齿,无明显假体周围炎.结论:钛板携带种植体与植骨联合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可恢复患者的面形和咀嚼功能,对大型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可行的方法.

  • 安氏Ⅱ类患者颅颌面形态的主成分分析

    作者:袁峰;段银钟;马晓萍;刘岚;沈璇

    目的:本文应用形态测量学及主成份分析法对安氏Ⅱ类患者的颅颌面形态进行分析.方法:60名安氏Ⅱ类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被扫描和数字化后用APS软件进行处理,图像先用小平方和法进行重叠,然后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形态差异进行评价.结果:样本总变异的近70%来自于前3个主成份因素,其中第一个主成份因素占到了总形态差异的33.9%,它表达的是颌骨垂直向上的变化;第二个主成份因素约占18.2%,表达了颌骨前后方向的变化;第三个主成份因素约占16.1%,表达了牙槽突的变化.结论:用形态测量学和主成份分析法对头颅侧位片进行群体分析,相对于传统法可以对事物的差异给予更宏观、更全面的分析.

  • 下颌前突畸形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娟;宿玉成;林润台

    目的:总结下颌前突畸形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为术后软组织侧貌的预测提供临床数据.方法:介绍术前术后正畸内容,及X线测量分析.结果:正颌手术后侧貌改观明显,正畸使之有稳定的(牙,合)关系.结论:正颌手术前后正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软组织侧貌的预测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 保留完整下颌骨的舌癌根治术式的探讨

    作者:陈永宁;张韬;赖钦声

    目的:为减少舌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丧失,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探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保留下颌骨完整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方法.方法:收集随访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本科舌癌手术患者10例(原发灶T2~T3,无明显口底侵犯或口底侵犯﹤0.5cm,颈部N0~N3).同期行舌-颈联合根治术,于正中或颏孔前截断下颌骨,沿颌舌沟切开口底黏膜达舌根处,自下颌骨内侧骨面剥离骨膜及下颌舌骨肌附丽,保留下颌舌侧牙龈及部分黏膜,外展下颌骨,直视下扩大切除原发灶,取自身组织瓣(前臂桡侧皮瓣8例,胸大肌皮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1例)一期修复,皮瓣边缘与下颌内侧牙龈或黏膜缝合,复位下颌骨并以钛板钛钉固定;术后常规放疗.结果:随访6~26个月,无1例于下颌骨内侧切缘部位复发,口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舌癌联合根治术中,通过严格选择病例,保留下颌骨完整是完全可行的.

  • 三维重建CT诊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作者:程业忠;姚声;蔡贤忠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5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因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入院治疗的病例45例,所有病人均拍摄三维重建CT.依据三维重建CT诊断结果选择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依据三维重建CT片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分析三维重建CT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45例病人均依照三维重建CT对髁状突骨折情况进行诊断并选择治疗方法.其中5(11.1%)例采用保守治疗,40(88.9%)例采用手术治疗.40(88.9%)例治疗效果好,4(8.9%)例治疗效果一般,1(2.2%)例治疗效果较差.结论:依据三维重建CT诊断结果可以很直观的判断髁状突骨折情况,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两种桩核冠修复磨牙残根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艳;樊明文;裴传道;高少怀

    目的:观察分瓣铸造桩核冠和成品螺纹桩树脂核冠在磨牙残根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69例严重缺损的磨牙,32例进行分瓣铸造桩核冠修复(A组),37例进行螺纹桩树脂核冠修复(B组),术后对其中61例残根随访2~3年.结果:54例使用良好(A组26例,B组28例),A组和B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6% 和90%,总成功率为88.5%.结论:两种桩核冠用于磨牙残根修复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声荣;王秀丽;邵乐南;陶学金;汤国雄;孙国洪

    目的:评价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对8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临床特点和24例颌下腺手术野术中脱落细胞学进行分析及检测.结果:本院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有3例复发(3/366例,0.8%),另5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均为外院转入我院.8例病例复发时间均在1年以上,其中1例第2次复发时间为第1次复发术后5个月.1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中见瘤体深叶处存留少许腺细胞,7例无腺细胞残留.术中脱落细胞显示8例原发性肿瘤手术野冲洗前有3例检测到腺泡细,5例为血液细胞,冲洗后2例为腺泡细胞,6例为血液细胞,8例复发性肿瘤冲洗前后均为1例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8例非瘤性病变冲洗前1例为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冲洗后均为血液细胞,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罕见,可能与细胞学穿刺及瘤旁腺泡有关.

  • 不同软组织厚度种植体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照峰;徐世同;刘宏伟;章锦才

    目的:观察不同软组织厚度种植体修复后半年内临床状况的变化,分析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厚度是否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方法:在种植义齿上基台前,测量30个Frialit-2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厚度(GH),并根据厚度分为3组:GH≤2 mm组、2 mm

  • 对3种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研究

    作者:余桂林;李楠;王贻宁;李友胜;陈方玉;韩兵强

    目的:检测不同体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组成、显微结构及硬度变化.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体系的包埋料包埋铸造钛铸件,肉眼观察铸件表面颜色;用电子探针对铸件表面反应层组成、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仪测试铸件表面硬度值.结果:氧化硅系、氧化铝系、氧化镁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颜色分别是黑色、银灰色、橙黄色;表面反应层厚度分别是80 μm、50 μm、14 μm;表面硬度结果显示:氧化硅系、氧化铝系、氧化镁系铸件分别在距表面120 μm、80 μm、40 μm内硬度值明显减少,超出此范围变化较小;3种铸件表面硬度值在距表面120 μm后趋于一致.结论:氧化硅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厚度厚,反应多;氧化镁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厚度薄,反应少;氧化铝系包埋料处入它们两者之间.从反应层的角度来看,氧化镁系包埋料是这3种包埋料中理想的铸钛包埋料.

  • 成人牙髓干细胞与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相容性试验研究

    作者:李珊;樊明文;梁素霞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与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并将达到一定数量级的牙髓干细胞与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扫描电镜可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成人牙髓干细胞与材料表面紧密贴附,生长良好.结论:复合壳聚糖-磷酸三钙进行培养的成人牙髓干细胞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明壳聚糖-磷酸三钙完全符合生物支架材料的要求,是一个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牙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不同加载条件下RPI卡环固位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贾洪宇;施斌

    目的:分析RPI卡环固位可摘局部义齿在垂直、水平和斜向加载条件下义齿的基牙及基托下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CT图像建立RPI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不同加载条件下RPI可摘局部义齿的应力.结果:垂直加载的应力集中部位和应力峰值与水平、斜向加载的结果不同,水平与斜向加载的应力集中部位近似,斜向加载更易产生应力集中.结论:临床设计RPI卡环固位时应充分考虑水平与斜向力的作用.

    关键词: RPI 应力 有限元分析
  • 特异性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作者:江千舟;樊明文;BIAN Zhuan;边专

    目的:研究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自愿受试者41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含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和非特异性IgY抗体的喷雾剂,每日两次,共4周.试验前、试验后1周、试验后4周分别取口腔内指定牙位的菌斑样本,在厌氧的环境中培养,检测变形链球菌菌落数及总厌氧菌菌落数,并计算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结果:使用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1周及4周变形链球菌计数较试验前有显著性减少,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分别降低12.99%和12.70%,而对照组中的变形链球菌计数和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试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可明显减少人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改变人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可为防龋提供新的思路.

  •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P53、P16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研究

    作者:王晓峰;陆晓丽;贾深汕;徐东洋

    目的: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与正常涎腺组织P53、P16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6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肿块和其周围正常腮腺组织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对肿瘤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P53与P16 mRNA表达进行研究后,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技术对两种组织的P53与P16蛋白表达研究.结果: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与正常涎腺细胞细胞相比其P53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16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甚至缺失.结论:P53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者P16基因的阴性表达二者都可以作为诊断ACC的肿瘤标记物.

  • 根管预备锥度对根管壁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施磊;牛玉梅;曲嘉

    目的:分析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后锥度变化对根管壁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Ⅳ型根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根管预备成不同锥度的修改模型,然后充填修改模型.运用特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修改模型牙根各部分在垂直或侧方加载时根管壁所受应力的大值及其分布的情况.结果:根管预备后锥度的增大会引起根管壁应力的升高,该变化主要出现在根中上三分之一段,侧方加载时根管壁产生的应力比垂直加载时根管壁产生的应力大.结论:根管预备锥度的增加可造成根管壁应力的升高,尤其是在侧方加载时.

  • 慢性牙周炎者龈下酵母菌的检出及毒力初探

    作者:赵昱;边专;李成章;聂敏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酵母菌的检出及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蛋白酶和磷脂酶活性.方法:采用真菌分离培养鉴定法,考察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酵母菌的检出及其分布;应用BSA-琼脂培养基及蛋黄培养基分别测量白色念珠菌分离株蛋白酶和磷脂酶活性大小.结果:43例慢性牙周炎者龈下酵母菌检出率为30.2%,其中白色念珠菌占46.2%;患者是否携带酵母菌与性别、年龄、吸烟、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无关;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中蛋白酶高毒力株占53.3%;深牙周袋组白色念珠菌磷脂酶活性明显高于浅牙周袋组,P=0.00<0.0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白色念珠菌的毒力特征与CP的发生和发展可能相关.

  • 冷冻/冷冻干燥处理对犬下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许亦权;胡敏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冷冻干燥处理对下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2具新鲜比格犬下颌骨随机分成2组,第1组分为新鲜组和冷冻组、第2组分为新鲜组和冷冻干燥组,分别进行抗压和抗弯曲实验.结果:抗弯曲实验中冷冻骨和冻干骨的大载荷与新鲜骨没有显著差别,抗弯曲实验中冷冻骨和冻干骨的大载荷显著低于新鲜骨,分别降低了24%和30%,刚度显著高于新鲜骨.结论:经过冷冻或者冷冻干燥处理的同种异体下颌骨保持着较好的抗压能力,尽管抗弯曲能力下降较多,仍可以在移植后提供足够的支持力.

  •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疲劳寿命预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贾骏;段嫄嫄;周建学;王忠义;吴舜;张少锋

    目的:对EmpressⅠ、EmpressⅡ、In-Ceram Alumina以及In-Ceram Zirconia 4种不同材料的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模拟1、5、10年间,相当于大咬合力的循环疲劳载荷,加载于全瓷冠模型.通过有限元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预测各种材料全瓷冠的失效概率.结果:基于本有限元疲劳分析,EmpressⅠ、EmpressⅡ、In-Ceram Alumina以及In-Ceram Zirconia这4种均可应用于后牙全瓷冠.其中采用EmpressⅠ制作的全瓷冠较其他3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失效概率(3.15%~7.486%).结论:有限元疲劳分析有助于全瓷修复材料临床应用前的耐疲劳强度的判断.

  •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中ET-1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彭解英;邢泉;王静

    目的:通过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中mRNA的表达,探讨ET-1与 OSF(oral submucous fibrosis)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 30例OSF患者,其中早、中、晚期组各10例,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例研究对象取其口腔颊粘膜,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ET-1在OSF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T-1的mRNA在OSF各期中的表达均较正常口腔粘膜高(P<0.05);ET-1mRNA在OSF早期的表达均明显低于中、晚期(P<0.05),其中期的表达与晚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各种调节因素在基因转录水平对ET-1表达的上调以及由此造成的ET-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OSF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内皮素促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燕;丁寅;李永明;董蕊;黄建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内皮素-1(ET-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 cells,HPLF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 HPLFs 体外培养技术和四唑盐(MTT)显色分光光度法及生化检测法观察 ET-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8 mol/L组 ET-1对 HPLFs 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10-6 mol/L组 ET-1对 HPLFs 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ET-1对 HPLFs 的分化没有影响.结论:ET-1为促 HPLFs 生长因子,但是对细胞分化不产生影响,可能在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中发挥作用.

  • 纳米(PMMA/蒙托土)义齿基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作者:杨俊;李志安;李四群

    目的:研究蒙托土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齿基托力学性能的改善.方法:将有机蒙托土按2.64%、3.89%、5.56%、6.92%的质量比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中,制成不同浓度的纳米(PMMA/蒙托土)义齿基托复合材料,对各组的挠曲弹性模量、挠曲强度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添加蒙托土为2.64%、3.89%(质量比)的纳米(PMMA/蒙托土)义齿基托与普通PMMA义齿基托相比,挠曲弹性模量有所提高(P<0.05),挠曲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蒙托土为5.56%(质量比)的纳米(PMMA/蒙托土)义齿基托与普通PMMA义齿基托相比,挠曲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蒙托土为6.92%(质量比)的纳米(PMMA/蒙托土)义齿基托与普通PMMA义齿基托相比,挠曲弹性模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挠曲强度下降(P<0.05).结论: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义齿基托中添加一定质量比有机蒙托土在不影响其挠曲强度的条件下可以改善其挠曲弹性模量.

  • 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锐;程晓兵;毛天球;陈富林;杨耀武;吴炜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陶瓷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特点的影响,验证其是否适于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方法:将兔的 BMSCs经过体外培养传代后,与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培养1、3、5、7、9 d.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及ALP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BMSCs能在该支架材料表面正常粘附和增殖,在体外培养时BMSCs大量增殖后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适合作为支架材料负载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

  • 利用Matlab和Pro/E软件辅助建立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作者:张少锋;孙滢滢;周冰;孔亮

    目的:利用Matlab和Pro/E软件辅助建立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应用Matlab软件编程读取通过CT扫描所获取的建模所需二维影像图像(共45张,层厚0.5 mm,无间隔)的边界数据;再利用Pro/E的自由曲面造型和加减布尔运算建立桩核冠各个三维实体模块模型,并进行三维重组;后在Ansys中进行模型单元划分和力学检测.结果:建立包含饰瓷、金属基底、桩核、粘固剂、牙本质、牙胶尖、牙周膜、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利用Matlab软件和Pro/E软件辅助建模,提高了建模的精度、速度和灵活性,为临床口腔医师进行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而精确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 胞内信号转导分子LIM矿化蛋白1在人牙髓细胞体外矿化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效英;张旗;王强;陈卓;陈智

    目的:研究胞内信号转导分子LIM矿化蛋白1在人牙髓细胞体外矿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利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矿化诱导剂,对照组不加矿化诱导剂.培养14 d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牙本质涎蛋白的表达;von kossa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培养期间,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监测LIM矿化蛋白1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SPSS11.0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培养14 d,实验组牙本质涎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呈阳性表达,von kossa染色阳性,矿化结节形成;对照组牙本质涎蛋白表达阴性,von kossa染色阴性.RT-PCR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及LIM矿化蛋白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段均表达.培养期间,实验组LIM矿化蛋白1的表达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其中培养第2天及9天时表达分别达到两个高峰,约为对照组的1.8倍及3.0倍.培养期间,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显著性增高,其中培养14 d时约为对照组的2.0倍.结论:首次发现LIM矿化蛋白1与人牙髓细胞的体外矿化过程相关,提示LIM矿化蛋白1可能在牙髓细胞的分化及矿化中发挥一定作用.

  • 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的测量研究

    作者:李霞;邵金陵;韩迎星;张志敏

    目的:通过对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的测量,为中国人颌骨数据积累一定的资料.方法:采用0~360°游标万能角度尺及数显游标卡尺对半坡博物馆内保存距今6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进行测量.其中,男性上颌骨55个,下颌骨64个;女性上颌骨34个,下颌骨40个.年龄为20~55岁.测量结果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下颌骨的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及下颌切迹宽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结论:本研究得到的结果,可对考古学利用上下颌骨进行性别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 微波照射对牙本质晶体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谢晓华;牛玉梅;樊久铭

    目的:研究微波照射对人离体牙牙本质晶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7对同名前磨牙,每对同名牙按照实验要求制备成4个试件,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处理组分别用40 W微波照射牙本质面3 s、5 s和7 s后,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检测全部牙本质试件的晶体结构.结果:牙本质的主要物相组成为羟基磷灰石.与对照组相比较,微波照射后的牙本质的晶体结构趋向于结晶度更高的羟基磷灰石.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作用效果更显著.结论:微波照射对牙本质的晶体结构有影响,使牙本质的晶体结构趋于更稳定.

  • 钛种植体与口腔内非牙龈粘膜组织间的界面研究

    作者:孙小娟;林李嵩;陈乃俊

    目的:观察钛种植体与口腔内非牙龈黏膜软组织-牙槽黏膜形成的界面情况;方法:在狗的下颌磨牙区相应牙槽骨上以唇舌侧方向穿过牙槽黏膜植入一阶段式钛种植体7枚.分别观察1、2、4、6周后切取标本.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不同时间软组织和种植体界面情况.结果:实验期间种植体均稳定.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4周和6周时,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软组织和种植体间有较紧密接触.电镜下也显示黏膜在种植体表面均有纤维结缔组织附着.结论:口腔环境下,牙槽黏膜有纤维结缔组织在种植体表面附着,缺乏"上皮袖口".

  • 活血化瘀治疗舌痛症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作者:廖喜珍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舌痛症患者30例,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45~70岁 ,平均年龄为56岁.采用活血化瘀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应用内窥镜取上颌窦内断根的临床报告

    作者:张军慧

    笔者应用鼻窦内窥镜取出上颌窦内断根病例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操作方法经验介绍如下:

  • 方丝弓结合上颌前牙平面导板治疗深覆(牙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睿;冷卫东;罗志晓;刘彩云

    在正畸治疗中,深覆(牙,合)的矫治是一个难点,在治疗过程中耗费时间较长,能否打开咬合是治疗成功的一个关键.在方丝弓技术中打开咬合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对部分病人缺乏理想的效果.作者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结合上颌前牙平面导板矫治21例深覆(牙,合)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冠周炎药膜治疗冠周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代全红;彭博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根据冠周炎的诊断标准,本组共93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盲袋水肿、充血、盲袋内及冠周有分泌物,或同侧咽部充血,张口轻度或中度受限者,未包括出现脓肿或瘘形成患者.其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17~35岁,平均20.8岁.

  • 31例新生儿唇裂修复术的麻醉

    作者:刘小艾;单维芳

    1 材料与方法1.1 我院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行新生儿唇裂修补术31例,均为足月顺产,男18例,女13例;年龄1~6 d,体重3.4~4.5 kg.其中唇裂12例,唇裂伴腭裂19例,术前常规禁奶4 h,禁水2 h.

  • 两种预备方法引发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统计分析

    作者:郭炜玮;张冬

    1 材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选择口腔科需要根管治疗的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磨牙126颗,年龄16~85岁.按就诊先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标准逐步预备组和改良双敞预备两组,每组均为63颗患牙.

  • 根管--骨内种植临床实践

    作者:吴征元;张思雄;谢宏新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根管--骨内种植的适应证为外伤性牙折(折断横断面在平齿槽骨以上者),龋齿和其他原因形成的残根且牙根短小不宜作桩冠修复.符合适应证的患者25例中29颗上颌前牙行根管--骨内人工牙种植手术,3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并定期作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

  • 牵引成骨术治疗下颌骨畸形的临床报告

    作者:牛刚;郑杰;吴烨

    我科2003~2004年应用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ngensis,DO)矫治2例严重下颌骨发育畸形患者,现报告如下:

  • Gluma脱敏剂用于楔状缺损夹层技术充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云霞

    本文采用Gluma脱敏剂与夹层技术联合应用充填楔状缺损并与常规夹层技术充填的对照组术后疗效对比,观察Gluma脱敏剂用在楔状缺损充填前减少牙本质敏感症的作用.

  • 水刀分离技术及其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叶斌;张国志

    "水刀"(water-jet)实际上就是让水在高压下做切割工作,也称为"高压水流切割工具",长期以来主要用于工业材料的精确切割.1982年Papachristou利用工业水刀行肝叶切除术,开创了水刀在医学中的应用历史.1990年德国的Rau教授开始了医学专用水刀的实验与临床应用.水刀由于具有高度灵活的组织选择性和无热损伤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整形外科等领域,如在保留下腹神经的直肠系膜全切术、保留交感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胶质瘤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中均取得了优于传统手术的疗效[1~7].随着水刀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逐渐成熟,国外已有少量文章报道其在腮腺外科中的初步应用,在适当的压力范围内不损伤面神经和减少出血,本文现对其综述如下.

  • 腭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与腭裂形成的关系

    作者:魏智博;王如

    在颅面发育过程中,细胞群体内细胞的迁移、诱导、增殖及凋亡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由于胚胎在发育、细胞群体在增大,细胞的增殖处于主导地位,凋亡则处于辅助地位;具体到某一结构的形成,凋亡可能只是在局部活跃.对腭的发育来说,常常由于各种因素而影响腭的正常发育过程,导致腭部发育畸形.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腭突中嵴上皮(MEE)细胞和腭胚间充质(EPM)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对腭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与腭裂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对腭突中嵴上皮细胞和腭胚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与腭裂畸形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颌面部的面积测量

    作者:任姝君;杨连平

    在颅颌面部的形态学研究中,通常用线距、角度等指标来表示测量区域的特征[1,2].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准确的面积测量成为可能,为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人体表面并非平面,用手工的方法在颌面部表面或石膏模型上直接测量面积不易实现,多数研究者通过颌面部的图像测量面积.在获取颌面部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后,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缘轮廓,运用计算机软件测量面积大小.

  • 上颌切牙牙根形态异常致萌出异常1例

    作者:杨蓓蓓;闵晓燕;赵彩霞

    患者,女,18岁,因左上前牙刺激上唇要求拔牙.查体:左上颌中切牙于牙槽嵴唇侧面距牙龈边缘5 mm处萌出.其切缘向上,唇面贴于牙龈,腭面完全向外.切缘所对唇黏膜有一长度、位置与切缘吻合,深约1 mm的溃疡.切缘及腭面远中部分已有龋坏.拍牙片示:该牙牙根影像与冠影像大部分重叠.

  • 下颌第四磨牙阻生引起三叉神经痛1例

    作者:陆学伟

    患者,女,23岁,右侧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1个月,发病时疼痛如针刺样,不敢触及面部皮肤,不能吞咽,说话受影响.无"板机点"、药物可止痛、且夜间常痛.

  • 严重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表现1例

    作者:卢恕来;高文信;张广耘;郭纪明

    患者,男,82岁,因牙龈出血、舌背紫斑4 d来诊.4 d前,患者发现牙龈出血,同时舌背出现紫斑,2 d前,发现双上前臂皮肤出现紫点,曾自行用云南白药敷于口内出血牙龈处,效果不佳,遂来院就诊.患者半年前在老家四川查出有心衰,住院治疗15 d,出院后遵医嘱服用地高辛1月余,自诉近几天无感冒发烧,未服用药物.

  • 一个范德伍德综合征家系的IRF6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黄长波;阎寒松;陈昕;叶晓茜;边专;金辉喜

    目的:对收集的1个湖北Van der Woude综合征(VWS)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特点分析,并进行IRF6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通过先证者及现场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系谱分析收集VWS家系.在IRF6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及9个外显子编码区分别设计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收集的VWS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系受累患者共3名(1名男性和2名女性),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下唇瘘管或凹陷,且合并有唇腭裂和先天缺牙.患者表型在同一家系内有明显差异,且呈逐代加重趋势.在所有患者IRF6基因第412位密码子发现与表型一致的CGA>TGA(c.1234C>T)改变,经查证为一个已知的无义突变.结论:该VWS家系疾病表现度极不一致,是由IRF6基因的1个已知无义突变导致,IRF6是参与颌面部发育的重要基因.

  • 口腔门诊医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

    作者:赵英利;杨学文

    目的:找出并分析口腔门诊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2003年至2005年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247例医患纠纷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医患纠纷发生的时间、过程、当事人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与许多因素有关,如与医疗行政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文化素质等有关,但只要医务人员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热情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现有的许多的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结论:针对不同的医患纠纷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杜绝了纠纷的发生.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