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CT联合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对唾液腺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姜德奇;龚忠诚;林兆全;尹小朋;杜柏兴;王岳森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对唾液腺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4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的唾液腺肿瘤病变患者197例.所有患者均需在我院同时行术前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比较这些检查诊断与终常规病理检查诊断的符合度情况.根据以上比较结果评价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上有差异(P<0.05).CT诊断符合率64.0%(126/197);术中快速冰冻检查诊断符合率82.7%(163/197).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94.4%(186/197),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各具优势,且二者联合应用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具有各高的价值,为我们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 bFGF与米贝拉地尔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节

    作者:冯冬菲;王春雨;刘枫;田素宝;张睿;秦丽红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下用B代表)与米贝拉地尔(Mibefradil,以下用M代表)这两种药物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s)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B分10.0、20.0、30.0μg/L 3种浓度(分别为B1、B2、B3),M分2.5、5.0、10.0μmol/L 3种浓度(分别为M1、M2、M3),再按加药时间分为1d组、2d组和3d组,用WST法检测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和按先后不同顺序联合使用后HPLFs的增殖率.结果: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可分别起到促进和阻滞细胞增殖的效果,但是B作用时间过长细胞表现为增殖受阻滞.其中,B3作用1d组细胞增殖率高(P<0.05),M2作用1d组细胞增殖率低(P<0.05).M仅对加用B3的细胞有明显阻滞作用,与单独使用B3的细胞增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只有B1不能改变细胞加用M后增殖受阻滞的现象.所有联合用药后的细胞增殖率均与正常细胞增殖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与Mibefradil单独使用有各自的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除过度增殖状态外,HPLFs增殖状态很难受到阻滞,并且处于增殖受阻滞状态的细胞很容易恢复增殖状态,以维持HPLFs不断处于增殖平衡状态.

  • 不同剂量阿替卡因对不可复性牙髓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王素;李进红;毕成;周毅

    目的:本研究对仅有刺激痛的早期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者在下牙槽阻滞麻醉时,比较使用1.7 mL阿替卡因和3.4mL阿替卡因的麻醉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将76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7mL组和3.4 mL组(两组都为4%阿替卡因与1:100000的肾上腺素),进行下牙槽阻滞麻醉.根管治疗过程中,使用Heft-Parker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的疼痛值.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72名患者纳入了研究结果,两组的成功率都没有达到10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3.4 mL组有较高的成功率74.4%,1.7 mL组成功率为27.8%.结论:在对下颌第一磨牙进行下牙槽阻滞时,提高阿替卡因的注射剂量可以显著提高麻醉的成功率,但也达不到100%的麻醉成功.

  • 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阳;刘思佳;常缨;王婷婷;李贞;王婧娇;张敬;王丽;漆明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口腔扁平苔藓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和白芍总苷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白芍总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57%,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白芍总苷组(P<0.05),不良反应轻(P<0.05);同时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较白芍总苷治疗组OLP患者的补体C3、C4、CD3+缅胞数升高(P<0.05).结论: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疗效显著,能较好地调节OLP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不良反应轻微.

  • 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的治疗研究

    作者:杜建东;郑雪莉;杨兰;张颖杰;韩保迪

    目的:评价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20例(尚未矫治)和矫治6个月临床诊断为牙龈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牙周健康患者20例设为牙周健康组,60例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黄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采集4组研究对象的牙周临床指数和龈沟液标本,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组间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炎3组患者,其中大黄组用大黄明胶海绵药条,明胶海绵组用灭菌蒸馏水明胶海绵条,分别置于龈袋内,每周上药1次,共4次,对照组患者龈袋内不放任何药物.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牙龈炎组治疗前牙周临床指数、龈沟液IL-1β浓度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大黄组、明胶海绵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治疗后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大黄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牙周健康组比较,龈沟出血指数(SBI)接近正常.结论: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Avastin联合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体外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丽娟;郑阳;泥艳红;韩伟;黄晓峰;胡勤刚;王志勇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与口腔鳞癌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联合应用,体外研究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CAL27、SCC4肿瘤细胞系的培养,检测VEGF分泌水平;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冻融法制备SCC4口腔鳞癌细胞可溶性抗原并致敏DC,检测DC表面标志物变化,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IL-12分泌水平;将同源人T淋巴细胞与之共同培养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CTL细胞,Avastin联合CTL对SCC4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SCC4较CAL27分泌更高水平的VEGF;经肿瘤抗原致敏后的DC,其表面标志CD83、CD80、CD86、CD40及功能相关分子IL-12表达上调,CD1a的表达下调,可显著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Avastin联合CTL对SCC4的杀伤率达5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vastin联合DC致敏的CTL能显著抑制口腔癌细胞的生长.

  • 上颌窦黏膜和窦口在锥体束CT中的解剖学表现

    作者:郭英;曲哲;马岚;韩文利

    目的:基于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窦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特点,并分析黏膜和窦口开放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共300个上颌窦.使用CBCT测量上颌窦黏膜厚度,记录上颌窦不同的影像特征,并观察窦口的开放性,以开放和阻塞分类.结果:黏膜平均厚度为4.9mm,大于2 mm者占65.67%,黏膜增厚以2~5 mm为多见.上颌窦的病变黏膜增厚为常见,其次为上颌窦囊肿.有10.67%为阻塞窦口.窦口的开放性与黏膜增厚的程度和类型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窦口的平均直径为1.76mm,窦口下界距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为30.79 mm.结论:术前CBCT扫描时应将窦口包含在内.窦口阻塞和上颌窦存在病变的患者术前应请耳鼻喉专家会诊,特别是病变类型为上颌窦囊肿、部分浑浊液体积累和完全浑浊化者,黏膜增厚大于10 mm者,因为这些患者窦口阻塞的风险增加.

    关键词: CBCT 上颌窦黏膜 窦口
  • 益生性唾液乳酸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物质的初步探究

    作者:王立鹤;薛龙;聂红兵;周海静;郭曼丽;康永杰;曾飒;杨兰

    目的:在从健康人群口腔中筛选出具有益生潜能的唾液乳酸杆菌,对益生菌用于口腔疾病的防治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取身体健康且无口腔疾病的志愿者非刺激性唾液并进行选择性培养,筛选得到乳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鉴定及16srDNA测序分析得到唾液乳酸杆菌,将菌株纯化培养后取其无菌的发酵液上清以变形链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实验,进而筛选出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目标菌株,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成功筛选出目标菌株唾液乳酸杆菌w22a,其抑菌物质的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对热稳定、对过氧化氢酶及多种广谱蛋白酶敏感并能抑制多种口腔常见的致病菌.结论:w22a是一株有口腔益生潜能的唾液乳酸杆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 新型全口义齿印模边缘整塑材料边缘封闭效果的临床实验研究

    作者:陈雷;孙迎春;王晨;安然;刘子豪

    目的:临床实验测试新型全口义齿印模边缘整塑材料的边缘封闭效果.方法:按相关专利配方,精细调整新型边缘整塑材料中石蜡、聚乙烯低聚物和增塑剂等各成分比例,使其软化点温度控制在37℃左右.临床选取23例无牙颌患者,分别采用边缘整塑印模膏和新型边缘整塑材料进行无牙颌个别托盘边缘肌能整塑后,测试与比较两种材料完成边缘封闭后的下颌个别托盘固位力.结果:应用两种材料进行边缘封闭后的下颌个别托盘固位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边缘整塑材料临床操作便捷,肌能整塑的整体一致性更好,可以替代传统的边缘整塑印模膏实现良好的无牙颌个别托盘的边缘封闭效果.

  • E-cadherin和Vimentin在OSCC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表达

    作者:陈震;郭燕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表达.方法:选取7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和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RT-PCR检测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TGF-β1、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结果:OSCC患者组织中TGF-β1mRNA和Viment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E-cadherin和Vimentin在OSCC组织中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TGF-β1 mRNA和Vimentin mRNA相对表达量越高,而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则越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CC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与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322,P=0.004),而与Vimentin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61,P=0.000).结论:TGF-β1和Vimentin在OSCC组织中表达增强,而E-cadherin则表达降低,提示EMT过程在OSCC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抑癌基因Lkb1超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人舌鳞癌细胞SCC-15中的生物活性分析

    作者:张亚婷;高志;邱丽华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LKB1对人舌鳞癌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通路机制.方法:构建LKB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人舌鳞癌细胞系(SCC-15),利用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来检测SCC-15中基因表达和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结果:LKB1在SCC-15细胞中mRNA水平上成功过表达约300倍,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同时发现LKB1超表达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并可上调p53、PTEN和TGF-β,同时下调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了LKB1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在SCC-15细胞中超表达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调控p53、PTEN、TGF-β和VEGF基因表达,可能参与调控p53和TGF-β等多种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LKB1基因在恶性舌鳞癌发病的机制和临床治疗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下前牙牙周组织和基骨宽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颖;彭国光;陈扬熙;房诗玲

    目的:研究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术后下前牙牙周组织和基骨宽度的变化,评估其手术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轻中度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健康成人,进行下前牙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并对下前牙正畸矫治前后的各项牙周指数和基骨宽度进行比较.结果:下前牙正畸矫治前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龈萎缩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后角化龈宽度(5.8士2.4)mm大于术前(5.2士1.9) mm(P=0.041);下前牙根尖区基骨厚度治疗后(6.04士4.57) mm比治疗前(5.32士3.87)mm增厚(P=0.024),但其中下前牙根尖区唇侧基骨厚度治疗后(2.27士1.72)mm,比治疗前(2.88士2.35)mm减小(P=0.014),舌侧基骨厚度治疗后(3.97士3.49) mm则比治疗前(2.54士2.06)mm增大(P=0.040);下颌B点基骨厚度治疗后(7.17士5.21)mm比治疗前(6.47士3.99) mm增厚(P=0.042).结论: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矫治中度安氏Ⅲ类错(牙合),对其下前牙牙周组织是安全的,甚至能刺激下前牙基骨的增生.

  •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牙合)垫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玲阁;张睿;李喜红;丁文生;刘军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40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大开口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开口度、疼痛程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及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同时点比较,张口度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6个月时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优于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透明质酸钠.

  • 钴离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及Bax、Bcl-2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新年;连文伟

    目的:研究Co2+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及对凋亡基因Bax、Bcl-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以5种浓度(0~10μmol/L)的Co2+培养液培养细胞12 h、24 h、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细胞生长状态,采用MTT法检测各培养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率,RT-PCR法检测各培养组在不同时间点Bax、Bcl-2的表达变化,以评价Co2+的细胞毒性.结果:当Co2+作用浓度在7.5 μmol/L以下,观察时间内对细胞无毒性;在7.5 μmol/L以上时,刺激24 h以后对细胞有轻度毒性.随着Co2+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各实验各组Bax mRNA表达量逐渐上调,Bcl-2 mRNA表达量逐渐下调,Bax/Bcl-2的比值升高.结论:Co2+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低浓度Co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存在毒性作用,高浓度时(≥7.5 μmol/L对细胞有轻度毒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两种材质改良高嵌体/冠修复中重度后牙缺损的疗效研究

    作者:周蕾;王传江;魏玉华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材质的牙色改良高嵌体/冠修复中重度后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名患者51颗中重度缺损后牙分别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改良高嵌体(冠)(A组)及钴铬烤瓷改良高嵌体/冠(B组)修复,在修复后12、24个月分别进行回访观察,比较其修复效果.结果:B组有1例在24个月回访时发现边缘瓷层崩瓷,边缘密合度增加,修复体未见损坏、松动,患牙未见继发龋及折裂,7颗修复体与患牙或邻牙颜色轻度不匹配.A组有3颗修复体与患牙或邻牙颜色轻度不匹配,其余未见异常.结论:两种不同材质的牙色改良高嵌体/冠用于中重度后牙缺损的修复效果均较理想,兼顾了修复体的强度与美观,在选好适应症的情况下,简化了疗程,且临床疗效较好,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期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4种常用口腔金属材料MRI伪影对比研究

    作者:斯琴高娃;迪丽努尔·阿吉;王星;廖博;齐鲁;帕孜丽娅·吐达洪;比沙拉·叶尔努尔

    目的:比较4种不同口腔金属材料在MRI检查中伪影大小.方法:在标准备牙模型上制作钴铬合金、纯钛、银钯、金钯金属全冠实验组以及二氧化锫全瓷冠对照组,并用25 cm×13 cm×10 cm(长×宽×高)塑料容器蒸馏水包埋后放置于1.5T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比较伪影大小.结果:不同金属在同一自旋回波序列中产生伪影大小不同,钴铬合金、纯钛、银钯金属冠的伪影分别为(450±665)、(343±322)、(141±186) mm2,3组间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金钯金属冠与对照组二氧化锆相比伪影大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4种金属MRI检查中伪影的大小钴铬合金>纯钛>银钯合金>金钯合金.

    关键词: 口腔材料 金属 伪影 MRI
  • 口腔鳞癌细胞分泌的胞外体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宠;朱杨;山本哲也;李德超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细胞株(OSC-4)分泌的胞外体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OSC-4,从其上清培养液中分离提纯胞外体(exosome,EXO),CD9标记,将提取的胞外体作用于OSC-4,MTT检测胞外体对OSC-4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胞外体对OSC-4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i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胞外体对OSC-4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上清液提取物免疫金标结果可见金标记的CD9,即分离提纯物为胞外体;MTT检测结果显示胞外体作用后的OSC-4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其迁移能力增强和transwi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其侵袭能力也增强(P<0.05).结论:OSC-4分泌的胞外体可以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浸润能力.

  • 细胞松弛素B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文霞;康宏;吕玮;李燕梅;钟妮;包广洁

    目的:肌动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蛋白,其与细胞形态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实验通过肌动蛋白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检测细胞骨架完整性与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细胞松弛素B对关节盘细胞增殖及形态的影响并得出适浓度;观察适浓度作用后细胞凋亡、粘附及肌动蛋白形态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2μmol/L浓度的细胞松弛素B对关节盘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随培养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降低,无促进凋亡作用;细胞粘附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突起结构逐渐消失,形态变圆,肌动蛋白纤维丝明显的断裂,荧光强度降低;肌动蛋白mRNA表达降低.结论:细胞松弛素B可能是通过破坏肌动蛋白的结构抑制了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形态及功能.

  • 一种平台转换种植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蒋剑晖;王清妹;樊牮;陈江;戴霖霖

    目的:提出一种建立不同修复材料下平台转换种植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口腔种植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数字模型基础.方法:通过SDD高精度激光扫描仪与PRO-E软件相结合,建立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支持的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激光扫描同比例标本所得模型外形特征精确,且未破坏实体标本完整性.由PRO-E软件建立的实体模型具很高的几何相似性以及力学相似性,可正确反映力学研究中的问题.结论:借助高精度扫描仪及PRO-E软件可获得高度精确符合分析需要的模型.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犬股骨髁骨缺损的微观结构研究

    作者:肖琼;董露;杨琴秋;孙勇;陈红亮;赵峰;芦帅

    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犬股骨髁制备骨缺损,按Choukroun方法制备PRF膜,将PRF膜、Bio-Oss骨替代材料及自体骨骨松质随机填入3处骨缺损.12周、24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采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microfocus computerizedtomography system,Micro-CT)检测分析新生骨的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结果:PRF新生诱导骨骨小梁结构呈板状,厚度较厚,连续性和成熟度良好,数量稍少,接近自体骨组的成骨情况,优于Bio-Oss组;观察期内均数随时间延长,有向天然骨组衍变的趋势;PRF诱导成骨表现为向心性的特点.结论:PRF可诱导新生骨形成,成骨效果接近生理状态,表现为向心性成骨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小鼠切牙损伤对成牙本质细胞Notch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尹秋蓉;王胜朝;罗颖;童娟;胡轶

    目的:观察小鼠切牙机械损伤后成牙本质细胞(OB)的Notch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Notch信号与OB细胞凋亡的可能关系.方法:小鼠下颌切牙牙冠远中颈部机械备洞制造牙齿损伤,损伤后1、3、5、7d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B细胞Notch1、Notch2表达情况,用TUNEL染色法观察OB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机械损伤可激活OB细胞Notch表达并呈动态变化:损伤后1d,Notch1、Notch2呈阳性表达;损伤后3d,Notch1、Notch2表达明显,呈强阳性;损伤后5d,Notch1、Notch2仍呈阳性表达;损伤后7d,Notch1、Notch2表达均减弱.对照组OB细胞Notch1、Notch2仅有微弱表达.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对照组OB层仅见零星凋亡细胞;损伤组的近损伤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OB细胞凋亡在损伤后1d多,损伤后3~7 d逐渐减少.以上说明:机械损伤导致OB层细胞凋亡和Notch表达激活伴行出现,前者1d明显,后者3d达高峰.结论:小鼠切牙机械损伤后成牙本质细胞Notch信号表达激活并可能与细胞凋亡调控存在联系.

  • 牙囊干细胞诱导成骨的体外研究

    作者:汪晨;徐燕;杨洋;孟明理;王敬;周永敏;王晓静

    目的:体外研究牙囊干细胞(DFSC)的成骨能力,为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FSC,用有限稀释法纯化细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DFSC后,然后进行成骨诱导,并通过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Real-timePCR、Western-blot检测成骨/牙骨质细胞表面标记物ALP、OCN、BMP2、RUNX2的表达.结果:DFSC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免疫组化示波形丝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DFSC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90、CD105、CD146;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其ALP、OCN、BMP2、RUNX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DFSC是牙周组织再生良好的种子细胞,必将为牙周组织再生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柳康;王越;彭慧敏;卢浩;马晓周;杜宝霞;张伟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涎腺疾病的探索提供体外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取7d龄Wistar大鼠双侧下颌下腺,仔细分离脂肪、包膜、神经和血管,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培养.运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tokeratin-8 (CK-8)抗体和α-Amylase抗体的表达;PAS染色法检测细胞糖原分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可成功获得下颌下腺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部分细胞胞质为棕黄色,提示CK-8抗体表达阳性,α-Amylase抗体表达阳性;PAS染色可见胞质呈紫红色;SEM可见细胞伸出长短不一的伪足,胞核着色深,有些细胞可见分泌颗粒.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以成功培养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并且操作简便.

  • 牙周基础治疗对伴高脂血症牙周炎大鼠血清IL-6及牙槽骨吸收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冲;刘欣;李豪;马千惠;常乐;任秀云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合并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HL组(B)、CP组(C)、HL+ CP组(D);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从建模开始15周后随机处死B组大鼠1只,取颈动脉分叉血管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泡沫细胞形成,则建模成功.再将C/D组随机分为2小组,C1/D1为自然进程组,C2/D2为牙周基础治疗组,进行2次牙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1周、第1次干预后1周、第2次干预后1、3、5周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单侧上颌骨,剥离牙龈,进行亚甲基蓝染色,使用电子数显卡尺在徕卡显微镜(16X)下测量离体上颌骨实验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cementoenamel junction and alveolar bone crest,CE]-ABC)的距离(第一、二磨牙共12个位点)作为牙槽骨吸收值以检测牙槽骨吸收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6含量C、D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C1/D1组随时间推移一直呈现上升趋势,C2/D2组则在第2次干预后1周血清IL-6含量达到高峰,随观察时间延长则逐渐下降并低于基线水平(P<0.05);牙槽骨丧失量:C、D组>A组(P<0.001),而C2/D2组较C1/D1组牙槽骨丧失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槽骨吸收与血清IL-6水平呈Pearson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高脂血症可加重牙周炎病变,牙周干预后短期内表现为机体炎症反应加重,远期则可能因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而减轻全身病变进程.血清IL-6水平升高后,牙周局部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量增加.牙周基础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的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丧失的进程.

  • 不同配色方案对复合树脂双层修复颜色的影响

    作者:刘洋阳;韦家强;王璐;徐镔亭

    目的:研究不同牙釉质/牙本质树脂配色方案对复合树脂双层修复颜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个品牌(Z350,NG)按照牙釉质色与牙本质色一致(方案1),牙本质色比牙釉质色加深一个色号(方案2),牙釉质色统一为A3色(方案3)3种配色方案制作釉质层1.0 mm厚双层修复树脂试样,分光光谱仪测量获取试样颜色参数并计算与Vita经典比色板的色差(ΔE).结果:2种树脂品牌及3种配色方案的ΔE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Z350的ΔE值均小于NG.对于A1色,方案一的ΔE值小;对于A2色,方案1、2的ΔE值小于方案3.结论:对于釉质层1.0 mm厚的树脂双层修复,Z350颜色与比色板颜色更接近;对于A1色,牙釉质色与牙本质色一致的传统配色方案与A1色比色板颜色接近;对于A2色,传统方案与牙本质色比牙釉质色深一个色号的配色方案与A2色比色板颜色更接近.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牙周组织重建领域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靓雯;晏奇;施斌

    把特定的细胞因子负载到病毒上,再导人成熟体细胞,可将已分化的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iPS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同时长期保持未分化状态,并可被诱导形成多种成熟体细胞、组织及器官.可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将iPS细胞与特定细胞因子联合培养,与合适的细胞支架结合,通过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沉淀,启动成骨及成血管过程,修复缺损的牙周组织.本文对iPS细胞的来源、培养方法,组织工程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支架,及iPS细胞在牙周组织重建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 成牙本质细胞表达相关蛋白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高祥;张琦;张鲁鲁;于士洋;姜秋;盖立婷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基质、生长因子等在牙齿发育和牙髓损伤修复中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牙本质基质蛋白(DMP1)、牙本质涎蛋白(DSP)、牙本质磷蛋白(DPP)、巢蛋白、clock蛋白、骨黏附蛋白聚糖(OS-AD)等在牙本质形成、矿化及牙本质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此外,其中某些蛋白对常染色体隐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非矿化组织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成牙本质细胞表达相关蛋白在牙发育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牙尖形态重塑法矫治颌间矢状关系1例及机制探讨

    作者:金丽飞;黄一慧;弓国梁;林新平

    安氏Ⅱ类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上下牙齿的锁结关系常干扰矢状向调整.临床上通过局部牙尖形态的重塑,对咬合力进行重新分配,来达到牙齿的定向移动,可有效矫治矢状关系.本文报告1例牙尖形态重塑法矫治颌间矢状向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机制探讨,为临床提供有益的治疗参考.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