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Delta Force托槽矫治错(牙合)畸形

    作者:武玉海;陈建民;兰泽栋

    目的:探讨低摩擦力矫治器(Delta Force矫治器)矫治错(牙合)畸形特点.方法:选择25名患者(其中安氏Ⅰ类9名、安氏Ⅱ类11名、安氏Ⅲ类5名),使用Delta Force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矫治中选择不同类型的结扎方式以减小矫治器系统的摩擦阻力.结果:患者矫治结束后均获得正常覆(牙合)覆盖和后牙尖窝咬(牙合)关系,疗程平均26.2个月.托槽脱落率为6.9%.结论:临床应用Delta Force矫治器可根据牙齿移动和控制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扎方式,既有利于牙齿的移动,又可对牙齿移动进行有效控制.

  • 微螺钉结合片段弓技术内收上前牙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燕琴;林新平

    目的:评估微螺钉结合片段弓技术内收上前牙对上切牙垂直向和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实验组(微螺钉结合片段弓技术)和对照组(微螺钉全牙弓).测量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相关指标,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上切牙切缘至RL(通过翼上颌裂点作腭平面的垂线)距离U1E-RL减小7.26 mm,阻抗中心至RL距离U1CR-RL减小3.72 mm,根尖至RL距离U1AP-RL减小1.23 mm,切缘至腭平面的距离U1E-PP增加0.49 mm,阻抗中心至腭平面的距离U1CR-PP减小0.19 mm,根尖至腭平面的距离U1AP-PP减小0.25 mm,上切牙长轴与腭平面交角U1-PP减小11.65°;对照组U1E-RL减小6.18mm,U1CR-RL减小2.94 mm,减小U1AP-RL 0.47 mm,U1E-PP增加0.53 mm,U1CR-PP增加0.27 mm,U1 AP-PP增加0.28 mm,U1-PP减小16.31°.结论:微螺钉结合片段弓技术内收上前牙对上切牙的转矩和垂直向控制较好.

  •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丹;田玉楼;周青;张扬;冯翠娟;郭艳

    目的:通过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系统评价稳定型咬合板对颞下颌疾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20例,全部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等4个时点分别测量患者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痛大开口度、下颌前伸距离、左侧偏动距离、右侧偏动距离.结果:患者的CMI、VAS指数均显著性下降,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治疗期间患者的无痛大开口度显著增加,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下颌前伸距离PE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下颌的侧方(牙合)运动距离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稳定型咬合板有利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增大下颌运动范围,解除开口受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Nance弓治疗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作者:唐明娜;刘海霞

    目的:研究改良Nance弓序列治疗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致第二乳磨牙早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例单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致第二乳磨牙早失的患者,应用改良Nance弓口内支抗,由弹力橡皮圈提供矫治力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直至开辟正常生理间隙后再进行序列的间隙管理.结果:患者应用改良Nance弓5~10.5周,平均7.6周后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3.5~5 mm,平均获得间隙4.83 mm,第一恒磨牙均移动到正常生理位置并直立,再进行序列间隙管理,维持了牙弓生理长度.结论:改良Nance弓是治疗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致第二乳磨牙早失的有效方法,临床易于操作推广.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3例

    作者:贺飞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8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bFGF直接喷涂于溃疡面,4次/d;对照组予0.9%的生理盐水液漱口,4次/d.就诊后开始治疗,治疗1周后作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P<0.01);观察组的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bFGF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 3组不同根充材料连续波根管充填的根尖微渗漏研究

    作者:王美娟;李谨;张光东

    目的:比较3组不同根管充填材料的根管封闭能力.方法:选择34颗双根管离体上颌恒前磨牙,随机分为A、B、C3个实验组各10颗牙和2个对照组各2颗牙,使用TF镍钛器械预备根管,采用以下材料进行连续波根管充填,A组:04锥度Resilon主尖和Realseal SE糊剂,B组:04锥度牙胶尖和AH Plus糊剂,C组:04锥度牙胶尖和Cortisomol糊剂.用墨汁染色法和透明牙技术测量根尖微渗漏深度.结果:A组(0.41±0.56) mm,B组(1.20±1.74) mm,C组(1.99±2.13) mm.A组和B组的微渗漏深度无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的微渗漏深度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和C组的微渗漏深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采用连续波根管充填时,Resilon/Realseal SE的根管封闭能力优于牙胶尖/Cortisomol糊剂,而与牙胶尖/AH Plus糊剂无显著性差异.

  • 恒牙期安氏Ⅱ1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刘俊玲;李洪发;费丽思;武杰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重建恒牙期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比较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者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对恒牙期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患者各30例进行CBCT扫描,利用invivo5软件三维重建,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左、右两侧颞下颌关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颞下颌关节在部分测量项目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左、右侧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基本对称;上颌前突组髁状突在关节窝中位置相对靠前;上颌前突组较下颌后缩组髁状突粗、长,关节窝宽、深,关节结节较高.

  • 错(牙合)患者CO—CR位前牙咬合关系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佳莉;张端强;许潾于;钟萍萍;苏杰华

    选取78名错(牙合)畸形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双手技术获取正中关系位,并用AD2(牙合)架记录患者正中(牙合)位和正中关系位时咬合关系,分别测量所有患者前牙区的覆(牙合)、覆盖.CO位及CR位前牙覆(牙合)、覆盖的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覆(牙合)变化量与覆盖变化量呈负相关.因此,正畸治疗前必须明确患者下颌处于CR时的咬合情况,发现(牙合)与下颌位置之间的不协调,了解患者的生长型,明确诊断,以实现正畸治疗后获得理想的功能(牙合).

  • CBCT+Invivo5软件介导的种植美学修复的评价

    作者:周宏志;薛立秋;曲哲

    目的:探讨使用CBCT+ Invivo5软件介导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比30例均来自本院种植中心患者,对于美学要求较高的15例患者使用CBCT+ Invivo5(A组)软件预先设计,自制压模外科导板,植入种植体,其他15例患者未使用Invivo5软件,直接进行种植手术,分别于修复后24个月进行随访,并对修复体形态,色泽,牙龈形态,色泽,丰满度,龈缘曲线,牙间乳头,以及临牙与对侧同名牙协调性进行美学评分,得出满意度.结果:利用计算机的设计及在自制导板的辅助下,可预知种植体植入的角度,能够在修复时与对颌牙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可预先评估要恢复的牙槽骨的骨量及丰满度,以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结论:对上颌前牙区的美学种植及美学修复可以使用CBCT+ Invivo5软件设计,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对增进医患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两种根管封闭剂牙本质小管渗透性的扫描电镜研究

    作者:陈欢;吴补领;高杰;闫文娟

    目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并比较两种根管封闭剂在根管冠、中、尖三部分的牙本质小管渗透深度.方法:选取24颗健康单根离体牙,随机分成Realseal self-etch (SE)组和AH-Plus组,每组各12颗.所有离体牙完成根管预备,使用两种根管封闭剂采用热牙胶垂直充填方式充填.所有样本取根管冠、中、尖横截面,行SEM观察并分别测量封闭剂在牙本质小管渗透深度.结果:在根管冠、中、尖三部分Realseal SE组与AH-Plus组的牙本质小管渗透深度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牙本质小管渗透深度在根冠、中部与根尖部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根管冠、中、尖三部分牙本质小管中,Realseal SE均较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AH-Plus表现出更深的渗透深度.两种根管封闭剂在根冠、中部的牙本质小管渗透深度均高于根尖部.

  • 下颌不对称后退术后两侧髁突位置变化的比较

    作者:王颖;曲卫国;丰鑫;屈振宇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SSRO)不对称后退下颌骨(asymmetric mandibular setback,AMS)术后两侧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16例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采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退下颌骨,小钛板坚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1周(T1)做CBCT检查,利用InVivo dental软件测量双侧髁突的位置及角度变化,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除冠状位髁突头长轴的角度外,两侧髁突各观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两侧冠状位髁突颈的角度、轴位两侧髁突头的角度变化、冠状位后退距离小的一侧髁突颈的角度变化、矢状位后退距离大的一侧髁突前后向位置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两侧的改变程度仅轴位内外向变化和矢状位前后向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的SSRO不对称后退下颌骨可能会对两侧髁突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正颌手术 髁状突 CBCT
  • 氯己定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的保护作用:疲劳循环老化实验

    作者:陈宇江;刘宁;芦帅;徐帅;李玲;李芳;张凌;陈吉华

    目的:借助疲劳循环模拟老化条件,探讨氯己定预处理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的作用.方法:36颗离体第三磨牙使用全酸蚀粘接剂Adper Single Bond 2进行粘接处理,粘接前涂布2%氯己定作为预处理,分别在即刻和经疲劳循环老化后,观察氯己定预处理对粘接界面的作用.结果:即刻测试的两处理组间的微拉伸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疲劳循环老化后,CHX+SB组的微拉伸强度显著高于SB组(P<0.05).纳米渗漏检测的结果显示疲劳循环老化后,SB组的纳米渗漏显著增多(P<0.05).结论:氯己定预处理可以抑制疲劳循环老化引起的粘接界面的退变,提高粘接界面的稳定性.

  • 烤瓷贴面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清磊;谭燕;何艳;陈畅

    目的:通过对32例共115颗牙瓷贴面修复效果的观察,评价烤瓷贴面在美容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门诊选择115颗需要美容修复的前牙和前磨牙,使用长石瓷烤瓷贴面修复系统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周、6个月、1年、2年进行复诊,对修复体保存完整度、颜色匹配、边缘适合性、术后敏感及牙龈反应等进行评价.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年内96%的瓷贴面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绝大部分患者牙龈健康良好,半年内有3个修复体折裂重新制作,半年后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敏感状况.结论:烤瓷贴面修复系统是一种可靠的、理想的前牙美容修复方法.

  •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部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红文;耿发云;耿晓瑞;曾宪涛;姚馨蕙;韩晓东

    目的:比较不同冲洗剂对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部的清洁效果,运用CT对根管峡部的充填效果进行研究.方法:140颗有根管峡部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采用Protaper旋转镍钛锉进行根管机械预备,冲洗液分别用A组5.25% NaOC1,B组5.25% Naocl-+17%EDTA,C组生理盐水,D组3%H2O2,E组0.5 %NaOCl+17% EDTA,根管预备后进行标本电镜扫描,观察根管峡部清洁效果;分别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及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根管预备及充填后进行CT扫描,以观察根管峡部的形态及体积变化.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B组根管峡部牙本质小管和管间结构清晰,清洁效果好;C组、D组玷污层厚,有不同程度的碎屑残留;A组有明显玷污层,少量牙本质小管暴露;E组多数牙本质小管暴露,少量玷污层.结论:5.25% NaOCl+ 17% EDTA根管峡部清洁效果好;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率高;根管峡部充填率显著低于主根管充填率.

  • 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颧弓骨折46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前超;任雯;邓末宏;向国林;王琳琳

    目的:探讨小切口在颧弓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颧弓骨折患者经术前颌面部CT平扫+三维重建确诊后,全麻下取颧弓骨折凹陷处表面皮肤小切口,骨折复位后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面神经损伤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4例术后张口度小于3.5 cm的患者经过张口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正常;3例术后6个月仍眶下区麻木的患者明显有好转.结论:颧弓内固定小切口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小,路径短,能有效恢复颧弓外形及开口功能,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值得临床推广.

  • 葛根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作者:吴琳琳;王彦;郑雅心;兰泽栋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向体外培养的hPDLSCs中分别加入0.01 mmol/L、0.1 mmol/L和1 mmol/L葛根素作为实验组,另设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MTT法检测葛根素对hPDLSCs活性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otase,ALP)试剂盒、茜素红染色及qRT-PCR对葛根素作用后hPDLSCs生物学特性作初步观察.结果:0.01 mmol/L葛根素可明显促进hPDLSCs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I,COL-I)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均阳性表达;与空白组对比,实验组7d后ALP活性升高,14 d后茜素红染色见矿化结节形成,qRT-PCR检测ALP和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分别在加药后7d和14d表达上调.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牙周膜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表面硅涂层改性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粘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董红;余和东;庞光明;张敬阳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厚度硅涂层对Lava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Lava氧化锆长方体状陶瓷试样共81件(10 mm×10 mm×3 mm),按20%、30%、40%3种硅涂层浓度及100 nm、200 nm、300 nm 3种硅涂层厚度分为A、B、C、D、E、F、G、H、I共9组(n=9)对氧化锆陶瓷粘结面进行处理,然后将每组试样与Panavia F树脂水门汀粘结,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剪切粘结强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到I组各组剪切粘结强度值(MPa)分别为3.09±0.20、3.27±0.22、3.30±0.38、3.17±0.25、5.35±0.39、4.09±0.29、3.16±0.29、3.24±0.23和4.01±0.28.不同厚度的硅涂层各组间粘结剪切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硅涂层各组间粘结剪切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和厚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30%浓度200 nm厚度硅涂层获得的剪切粘结强度值大.结论:硅涂层浓度和厚度对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剪切粘结强度存在交互效应,30%浓度涂抹200 nm厚度的硅涂层为较适宜的浓度和厚度,可明显提高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剪切粘结强度.

  • 葡萄籽提取物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即刻粘接性能的影响

    作者:窦祈;方明;刘瑞瑞;唐成芳;芦帅;沈丽娟;严莉;陈吉华

    目的:探讨富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即刻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红外光谱测试不同浓度GSE预处理剂处理不同时间对Clearfil SE Bond双键转化率的作用,筛选佳处理时间用于即刻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GSE浓度对双键转化率无显著影响,预处理40 s组高.各组间粘接强度无统计学差异,3%GSE组高,以混合断裂为主.结论:3%GSE预处理40 s可在不影响双键转化率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提高即刻粘接强度.

  • ProTaper和TF的根管偏移的μCT比较研究

    作者:吕军州;边专

    目的:通过μCT来研究对比2种机用镍钛系统:ProTaper和TF在离体牙根管预备中产生的偏移.方法:选取远颊根弯曲度不超过20°且近颊根弯曲度不低于20°的24颗上颌第一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牙齿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12颗牙,24个根管.1组的近颊根(M1)和2组的远颊根(D2)使用TF进行预备;1组的远颊根(D1)和2组的近颊根(M2)使用ProTaper进行预备.用μCT对预备前后的牙齿分别进行每25 μm为一层的扫描,将距离根尖3 mm,5 mm和7 mm的影像导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根管预备前后中心点的距离测量,从而对预备前后的根管偏移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根管均存在偏移.无论是在直根管还是弯曲根管的三个横截面中,TF预备产生的根管偏移都要明显小于ProTaper.结论:在离体牙根管预备中,TF维持原有根管形态的能力要远远优于ProTaper.

    关键词: TF protaper μCT 根管偏移
  • N0期舌癌淋巴结清扫治疗与观察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飞;杨兰;邢占奎;张凯亮;夏鑫;马惠霞

    目的:系统评价对N0期舌癌患者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或者观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1966~2012年6月年发表的关于)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比观察治疗对舌癌患者死亡率以及淋巴结转移率等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严格评价符合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终纳入3个研究,共2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ND(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降低No期舌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而观察治疗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结局指标上优于清扫术,其他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D治疗方案比观察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N0期舌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使淋巴结转移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然而在隐匿性淋巴结的控制方面END方案不及观察治疗方案.

  • CBCT测量正常人牙齿及牙列形态数据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邱晓霞;韩丽会;郭东晓;闫波;赵光洁

    目的:探讨CBCT测量正常人牙齿及牙列形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0名正常青年人(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2~24岁)进行CBCT扫描,2名实验者分别用CBCT自带软件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数据测量2次;并制取上述10名青年人上下颌全牙列石膏模型,2名实验者分别用电子卡尺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数据测量2次;应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名实验者利用CBCT系统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测量结果显示的平均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名实验者利用电子卡尺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测量结果显示的平均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BCT系统与电子卡尺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测量结果显示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BCT在牙冠及牙列的重建上准确可靠,在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形态数据测量上稳定可重复,可用于测量活体牙及牙列的形态数据.

  • 不同载力方式对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影响

    作者:韦健;徐镔亭;李清;王贻宁

    目的:分析比较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中不同的力量加载方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并探讨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在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非接触式红外扫描仪和Simpleware软件包对下颌肯式Ⅱ类牙列缺损模型和可摘局部义齿模型进行三维建模,使用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获得咀嚼力的分布,在Abaqus软件中分析比较不同载力方式对牙槽骨上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加载合力越大,缺失侧近中基牙牙槽窝和剩余牙槽嵴上的应力也越大;同等大小的加载合力条件下,合力中心靠近缺失侧近中基牙时,基牙牙槽窝上会产生更大的应力集中,剩余牙槽嵴上应力分布则更均匀.结论:不同载力方式会对可摘局部义齿三维有限元分析带来明显影响;T-Scan可获得更可靠的咬合力分布并用于指导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的力量加载.

  • 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基质生成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付永伟;和红兵;李向新;龚永庆;徐宏志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牙周组织中基质生成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牙周炎(P)以及正常对照组(N).DP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后,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P组仅建立牙周炎模型,N组不予处理.实验动物分别于P组和DP组丝线结扎后3、6周分批处死,进行牙槽骨丧失的测量和组织学检测.观察指标:牙槽骨丧失、单位面积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计数、单位长度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计数、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凋亡率以及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与N组比较,P组和DP组牙槽骨丧失明显增加(P<0.05),与P组比较,DP组牙槽骨丧失亦显著增加(P<0.05).与N组比较,P组和DP组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数目减少,与P组比较,DP组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与N组比较,P组和DP组凋亡成纤维细胞及凋亡成骨细胞增加,与P组比较,DP组凋亡成纤维细胞及凋亡成骨细胞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条件下,糖尿病可能通过加强牙周组织中基质生成细胞的凋亡,降低这些细胞的数量,从而促进牙周组织的破坏.

  • 兔下颌骨双侧种植体植入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封伟;赵宝红;武金明;商亚薇;张伟;蔺增;钟鸣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双侧种植体植入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15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在每只兔子的两侧下颌骨内各植入2颗直径3.5 mm、长度5 mm的圆柱型纯钛种植体.根据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为应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种植体表面制备磷酸钙涂层,对照组为纯钛种植体表面喷砂处理.分别于植入后4、6、8、10和12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健康状况良好,均存活至取材,种植体稳定无松动;组织学检测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观察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形成不同密度的骨小梁及哈佛氏系统,且随着时间延长,种植体-骨界面新生骨组织增加,实验组在各检测时间点的新生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种植体表面改性研究中,建立兔下颌骨双侧种植体植入的动物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 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保存面神经探讨

    作者:宋绍华;何艳召

    腮腺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好发部位之一,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类型各不相同[1],术前对肿瘤确切诊断往往较为困难,随着冰冻病理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术中冰冻大多数情况下可为术中如何处理面神经及手术范围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但由于腮腺区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再加上冰冻病理技术的局限性及各医院病理技术水平的不同,术中不能明确肿瘤性质甚至误诊现象仍有时发生,因此腮腺区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式仍然是一个值得大家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将我院2005~2011年将在我院手术的227例腮腺区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对腮腺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2005~2011年间我科共收治腮腺区肿瘤病人227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A(恶性)组和B(良性)组,A组63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21~96岁,平均61岁;根据常规病理统计,其中粘液表皮样癌19例,腺样囊性癌15例,恶性多形性腺瘤11例,腺泡细胞癌9例,腺癌5例,基底细胞腺癌1例,恶性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根据术前有无发现远处转移统计,其中61例未发现远处转移,2例发现已经远处转移;根据术前有无面瘫统计,其中术前62例无面瘫,1例面瘫.B组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9~84岁,平均47岁;本组不再进行病理等分类统计.

    关键词:
  • 牙龈瘤诊疗及复发预防

    作者:董晖

    牙龈瘤为牙龈上生长的局限性增生物,常发生于牙间组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瘤样病损,由创伤和慢性刺激引起,特别是龈下结石和菌斑是牙龈瘤的主要病因,常伴有其他牙位的牙龈炎,甚至牙周炎.治疗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及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易复发,因此彻底清除瘤体的手术规范操作及护理,术后有效的口腔菌斑控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1].我院口腔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对32例牙龈瘤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手术切除,临床疗效好,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PDGF和IGF对骨组织修复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安琪;罗云纲;顾芯铭;李美华

    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指骨的形状、密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骨重建受到骨生长因子、年龄、局部血供、营养及力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促进骨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是由骨细胞和血液细胞分泌的一大类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factors,FGFs)等[2].骨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由骨细胞或血液细胞产生并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3].这些骨生长因子也可储存于骨组织中,在骨吸收的过程中释放出来发挥作用.骨的更新和改建,主要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骨生长因子通过促进间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向成骨细胞分化,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因此研究骨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证明骨的形成和发生机制筛选出具有协同作用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骨缺损,治疗骨组织疾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骨生长因子PDGF和IGF对骨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翔

    正畸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是骨形成和骨吸收两者偶联的动态平衡过程[1],即牙槽骨处于骨代谢的动态变化之中,不断的进行骨形成与骨吸收,这种骨的更新替代称为骨转换.正畸牙移动刺激牙周组织的内环境发生短暂的改变,从而影响骨吸收和骨形成水平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分泌[2].

    关键词:
  • 牙根持续发育期根尖乳头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义彬;陈柯;熊华翠;刘彩奇

    近年来,一些病例报告显示,患有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年轻恒牙,在经过保守的根管治疗后牙根尖持续发育成形[1,2].近发现的存在于年轻恒牙根尖乳头中的新间质干细胞群,也许能部分解释这个问题,这些细胞被称为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3].1 SCAP的组织学特征牙根开始发生时,颈环处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向根尖方向的增殖,牙乳头间质细胞分化成成牙本质细胞,后者形成原发性牙本质,将牙乳头包围起来并使其发育成为牙髓.在根尖乳头和牙髓间有一个富含细胞的区域,而干细胞分别位于牙髓和根尖乳头组织中,且其特性也稍有不同[3~7].

    关键词:
  • 右下颌牙龈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

    作者:张波;李丽

    恶性血管外皮瘤(MH)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下肢、盆腔、头颈、躯干及后腹膜等处.国内外报道很少,现报告1例牙龈MH.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移植术后快速过渡修复1例

    作者:杨骏;石连水;张林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不仅造成面部外形凹陷,而且导致咀嚼、发音、吞咽等一系列功能障碍.下颌骨重建修复的方法比较复杂,耗时长,咀嚼、发音、吞咽等功能常难以即时修复[1].患者常常表现出不愿与人交流,情绪低落,焦虑、失眠,带口罩出门等.如何术后即时、快速地制作过渡性修复体以恢复患者的美观功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18岁患者下颌骨大部分切除肋骨移植术后的即刻快速过渡性修复.

    关键词:
  • 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牙根三根管1例

    作者:于鑫;李明恒;邱伟

    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从多到少依次是单根双根管、双根双根管、单根单根管和其他.三根三根管较为少见,我科诊治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牙根三根管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7岁,2012年7月16日以"右上后牙咬物疼痛1周"就诊.临床检查:14远中邻(牙合)面充填物松动,边缘继发龋坏,探诊(-),冷诊(+),叩诊(+),松动(-).X线片示14远中邻(牙合)面原充填物旁低密度透射影像累及髓腔,根尖未见明显阴影,见图1.诊断:14慢性牙髓炎.局麻下,降合,去原充填物,去腐;开髓;拔髓,起初仅探及颊舌侧2个根管,但感觉颊侧根管上1/3处似有台阶.仔细探查后发现为分隔,并探及一个细小的近颊根管.根管疏通后,插诊断丝拍根尖片证实为3个牙根、3个根管,见图2.根尖定位仪测量工作长度(mm):近颊根21、远颊根20、腭根19.用Hero 642预备根管至25 #,超声波根管荡洗.试尖,到位,见图3.冷牙胶侧压法充填根管,复合树脂充填窝洞.X线片示根管充填后3根管均适填,见图4.

    关键词: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