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华高血压

中华高血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중화고혈압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40/R
  • 国内刊号: 谢良地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xyzz@126.com
  • 曾用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福建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荟萃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作者:翁智远;林苏;万发银;郑勇;晋学庆;蔡洪斌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TSA)系统评价起搏器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CENTRAL)、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前有关起搏器与VVS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avMan5.3软件对起搏器治疗VVS后晕厥复发率进行荟萃分析,利用TSA0.9软件进行TSA.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424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药物及一般治疗比较,起搏器能够降低晕厥的复发率(4.8%比46.5%,RR=0.15,95% CI 0.08~0.30,P<0.01).TSA分析显示,其累计Z值同时穿过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该结论较为可靠.而起搏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指安装了心脏永久起搏器,但仅启用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而未启用起搏功能)相比,晕厥事件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3,95% CI 0.25~1.56,P=0.32).DDD起搏器组较非DDD起搏器组的晕厥发生率减少(RR=0.17,95% CI 0.06~0.48,P<0.01).但上述两项比较的TSA曲线既没有穿过传统界值也没有跨过TSA界值,提示该结论尚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具有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与无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相比,晕厥发生率下降(RR=0.08,95% CI 0.08~0.42,P<0.01).结论 起搏器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或一般治疗,能够降低晕厥复发率,但仍不能排除手术的安慰剂效应,DDD起搏器优于非DDD型起搏器的结果只存在于成人中,具有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优于无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然而以上结论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 双侧踝臂血压指数和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对称下降是诊断主动脉狭窄的有用指标

    作者:车武强;彭猛;蒋雄京;董徽;邹玉宝;钱海燕;李彬;张慧敏;宋雷

    目的 评估双侧踝臂血压指数(ABI)和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诊断胸、腹主动脉狭窄(AS)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双侧ABI均<0.9的患者,其中AS患者56例(AS组);双下肢动脉狭窄(BLEAS)患者160例(BLEAS组).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测量双侧ABI和baPWV,并在1周内完成外周动脉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AS和BLEAS的诊断依据为CTA或外周动脉造影定量测量胸、腹主动脉或双侧下肢动脉一处或多处直径狭窄≥5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双侧ABI和baPWV对称下降诊断AS的准确性.两侧ABI(或baPWV)的差值为左侧ABI(或baPWV)减去右侧值后取绝对值.结果 AS组和BLEAS组间两侧ABI的差值(0.03±0.03比0.27±0.22)及两侧baPWV的差值(中位数0.55比3.92 m/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侧ABI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 CI 0.892~0.959),ABI差值≤0.1诊断AS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79.4%,阳性预测值为61.6%,阴性预测值为97.7%;两侧baPWV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 CI 0.781~0.891),baPWV差值≤1.6 m/s诊断AS的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74.4%,阳性预测值为52.3%,阴性预测值为91.5%.联合双侧ABI差值≤0.1和baPWV差值≤1.6 m/s诊断AS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5.0%,阳性预测值为72.4%,阴性预测值为91.1%.结论 双侧ABI差值≤0.1联合baPWV差值≤1.6 m/s可用于诊断AS,有助于AS与BLEAS的鉴别诊断.

  • 高脂喂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肾周脂肪功能与肾损害的关系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影响

    作者:李昊;王亚萍;宋艳;张恒;李敏;索萌;高兰;田刚

    目的 探讨高脂喂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肾周脂肪与肾脏病变的关系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2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高脂喂食12周,另取体质量、周龄匹配雄性Wistar大鼠20只,给予普通喂食12周.高脂喂食大鼠中肥胖大鼠造模成功14只,随机分为高脂组(n=7)和高脂治疗组(”=7),分别给予高脂喂食和高脂+替米沙坦8 mg/(kg·d).普通喂食的Wistar大鼠中抽取14只分为普食组(给予标准大鼠饲料)和普食治疗组[标准大鼠饲料+替米沙坦8 mg/(kg· d)],每组7只.替米沙坦干预2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同时行肾脏组织切片及苏木素伊红并过碘酸雪夫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病理积分;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2)、瘦素及脂联素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并用各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制备条件培养基,利用条件培养基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在32周的实验终点,与普食组相比,高脂组大鼠尿素氮[(20.73±1.29)比(6.36±0.33)mmol/L]、肌酐[(145.32±5.98)比(68.42±4.77) μmol/L]、24 h尿蛋白[(312.74±5.51)比(30.14±2.15)mg]增高(均P<0.05).高脂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PPAR-γ及aP2表达下降,伴随脂联素表达下降,瘦素、TNF-α、MCP 1及IL-6表达上升(均P<0.05);替米沙坦干预后,刺激PPAR-γ及aP2表达,升高脂联素,降低瘦素、TNF-α、MCP-1及IL-6表达(均P<0.05).体外实验方面,和普食组大鼠肾周脂肪制备的条件培养基相比,高脂组大鼠肾周脂肪制备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升高(均P<0.05),而在替米沙坦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5).普食组与普食治疗组大鼠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喂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功能障碍促进肾损害的发生,替米沙坦可以促进高脂喂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分化,增加保护性脂肪因子(脂联素)分泌,减少脂肪细胞炎症因子(TNF-α)及趋化因子(MCP-1及IL-6)表达,并且降低有害的脂肪因子(瘦素)分泌,终通过改善肾周脂肪组织功能而产生肾保护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与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任智超;张子新;李烨;张钧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与血中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25例EH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非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并按高血压分级进行分析,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31+/CD42b内皮微粒水平;分析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高血压级别与内皮微粒及内皮素的关系.结果 血压晨峰组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高于非血压晨峰组[内皮微粒:(520.98±87.78)比(467.53±63.80)个/μL;内皮素:(18.31±7.30)比(13.31±5.54)ng/L;均P<0.01];非杓型血压组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高于杓型血压组[内皮微粒:(497.54±77.87)比(464.41±48.53)个/μL;内皮素:(17.13±7.07)比(13.33±5.16)ng/L;均P<0.05];随着血压水平级别升高,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逐渐升高[内皮微粒:(409.07±25.17)比(470.29±40.16)比(539.62±60.69)个/μL;内皮素:(7.64±4.41)比(14.55±3.66)比(18.91±4.92)ng/L;均P<0.01].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与内皮微粒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402、0.357、0.372、0.288、0.241(均P<0.01);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与内皮素水平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5、0.353、0.228、0.341、0.266、0.201(均P<0.05).结论 EH患者的血浆内皮微粒水平随血压变异性的增大而增大,也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增高而升高.血压晨峰组和非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

  •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的影响

    作者:张旗;陶杰;桑大森;李玉卿;宋达;董岩;季春鹏;高新颖;杨光

    目的 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TBS)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研究资料完整的3960人纳入统计分析.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将总研究对象分为<2、2、3、4、5、>5个6组,观察其对2012-2013年体检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的影响.结果 随着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逐渐降低(均P<0.05).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呈负相关(r=-0.19,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每增加1个理想健康行为或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平均降低0.20分(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与女性人群结果均与总人群结果一致,但男性人群中该趋势更明显.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数越多,颈动脉斑块TBS越低.

  • 基因多态性与钙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合理应用

    作者:孙可慧;丁彦春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对等位基因(共显性基因)控制的多态性遗传性疾病,并受环境因素影响.这种遗传多态性不仅与靶器官损害的个体差异有关,还与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有关.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提示了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表型的实质,为更具个体化的治疗打下了基础[1].

    关键词:
  • 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作者:刘洪洋;李莉;崔天祥;赵狄

    目的 探讨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男79、女80)例,年龄40~80岁,行动态血压心电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成杓型组(n=61)、非杓型组(n=59)和反杓型组(n=39),比较3组间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天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SDNN、SDANN、RMSSD的关系.结果 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夜间平均心率高于杓型组[(63.9±6.2)、(68.6±7.5)比(60.2±5.1)次/min,均P<0.05],SDNN、SDANN、RMSSD低于杓型组[分别为(116.1±14.9)、(103.9±12.9)比(138.5±13.7)ms,(100.0±16.9)、(90.6±14.9)比(116.0±23.7)ms,(32.3±8.7)、(23.9±7.2)比(38.2±10.7)ms,均P<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302、-0.441,均P<0.01),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r=0.635、0.409、0.505,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DNN和RMSSD为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的影响因素(B=0.176,0.213;均P<0.05).结论 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降低与夜间心率加快及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

  • 福建省沿海地区城镇青年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诗颖;吴逸海;林少炜;李煌元;张廷星;张巧辉;吴思英

    目的 探讨青年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青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的方式对福建省沿海地区的18~44岁常住城镇青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实查人数5391人,发现青年高血压患者387例,总高血压患病率为7.17%(95% CI6.44%~7.90%);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30.23%(117/387),血压控制率为19.12%(74/387);血压未控制的313例高血压分级为1级266例(84.98%)、2级38例(12.14%)、3级9例(2.88%).与非高血压者相比,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高血脂症的比例较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和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OR(95% CI)分别为0.454(0.340~0.607)和0.651(0.465~0.911)],年龄较大、经常饮酒和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1.930(1.296~2.873),1.640(1.137~2.366)和3.302(2.622~4.157)].结论 年龄较大、经常饮酒和超重/肥胖是福建沿海地区城镇青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高血压患者多处于高血压1级.

  • 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作者:刘靖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疾病负担,脑卒中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位居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前两位,严重威胁大众的健康与生命.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是ASCVD常见且可控的危险因素,往往相伴而生.为降低ASCVD负担,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关键词:
  •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优化降压方案

    作者:刘星;贺婷;黄伟;黄芸;李莹;黄志军;匡泽民;刘梅林;袁洪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并消耗巨额卫生资源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卫生支出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30岁成年人约有7%的人口患有CKD[1].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CKD患病率约为10.8%(10.2%~11.3%),患病人数估计可达1.195亿(1.129亿~1.250亿)[2].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合并高血压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CKD4~5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也高达84.1%[3].高血压是肾脏病和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它既是CKD的原因又是其并发症,对CKD患者的危害极大.

    关键词:
  • 病例162:36岁男性反复发热11年,活动后气促4次

    作者:林晓贞;陈纯娴;谢群芳;吴可贵

    患者,男,36岁,因“反复发热11年、活动后气促4次”于2015年2月28日入院.11年前(2004年)“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伴活动后气促,休息后气促好转,伴全身疲乏无力,就诊于某省属三甲医院,诊断为“心肌炎”,予治疗(具体诊疗不详)约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全身疲乏及活动后气促1月后完全好转,之后坚持每周打篮球1次,约1 h/次,运动后感四肢酸胀不适,休息数天缓解,之后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两次出现发热,发热期间步行数米即感无力不适及气促,全身疲乏明显,均于外院诊断“心肌炎”,并予治疗(具体不详)数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活动后气促、疲乏等完全恢复,能继续每周打篮球运动1次,每次运动时间逐渐缩短,至2014年约30min/次.

    关键词:
  • 产后新发性和持续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制

    作者:Goel A;Maski MR;Bajracharya S;Wenger JB;Zhang D;Salahuddin S;Shahul SS;Thadhani R;Seely EW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常见原因.近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数据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全球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18%[1].即便在孕产妇死亡率极低的西方国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与孕产妇未来发生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显著相关.

    关键词:
  • 经济困难者如何选用降压药

    作者:何秉贤

    王其梗(厦门国宇健康管理中心总检室,福建厦门361012)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文化背景、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等都不相同,所以,高血压管理应因人而异,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对经济困难者,不能因无法承担昂贵的医药费用而放弃治疗,可实行“初级保健、经济降压”,使用安全、有效、低廉的降压药物治疗,只要能把血压降下来,同样可让患者获益,减少或推迟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 女性心血管病防控: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视窗的回望与前瞻

    作者:李玉明;蔡伟;牛建民;周欣;Peizhong Peter Wang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病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一位原因.2015年发表的美国心脏病与脑卒中统计年鉴显示全美女性死亡者中1/3死因为心血管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女性总数超过40万),比死于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性痴呆和交通意外的总和还要高,是死于乳腺癌女性总数的10倍[1].我国新公布的资料显示[2],2013年,我国女性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城市人群为240.15/10万,农村人群为270.08/10万,平均每20秒就有1名女性因心血管病死亡.

    关键词:
  • 健康幼儿循环炎症趋化因子和血管特性的关系

    作者:Eikendal AL;Evelein AM;Uiterwaal CS;van der Ent CK;Visseren FL;Bots ML;Hoefer IE;den Ruijter HM;Dalmeijer GW

    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时期,并伴随血管壁炎性变化,可用B型超声检测出,趋化因子参与这些变化,它们作为血管炎症介质,出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然而该现象并没有被广泛研究.因此,该文研究人员探讨健康幼儿的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 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的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s,VCAM和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水平是否与颈动脉血管特性相关.

    关键词:
  • 新的氧化应激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关

    作者:Patel RS;Ghasemzadeh N;Eapen DJ;Sher S;Arshad S;Ko YA;Veledar E;Samady H;Zafari AM

    该文旨在验证新出现的以氨基硫醇为标志物的非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411例患者(平均63岁,男性占66%),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分析还原的(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和氧化的(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二硫化物)氨基硫醇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7±2.1)年,主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率.

    关键词:
  • 循环脂肪因子和血管功能: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Zachariah JP;Hwang S;Hamburg NM;Benjamin EJ;Larson MG;Levy D;Vita JA;Sullivan LM;Mitchell GF

    脂肪细胞因子可能是过度肥胖和血管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潜在调节因子.该研究在一以社区为基础的较年轻人群中对循环脂肪因子和血管弹性的横断面关系进行评估.方法:研究人员在Framingham第3代队列研究无心血管病的3505例受试者中(平均40岁,53%为女性),研究循环瘦素和瘦素受体浓度、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脂肪酸结合蛋白4水平与血管弹性(检测动脉张力)的关系.

    关键词:
  • 2015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的一个热点话题:钠盐摄入与心血管病和死亡率不存在J形曲线关系

    作者:孙宁玲

    近期的研究提示,减少钠盐摄入量与风险增加无关;但之前的观察研究认为两者可能存在J形曲线关系.在2015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科学会议上,有一项关于膳食钠盐摄入量与死亡率的研究报道,结果显示:在任何钠盐摄入水平下,增加钠盐摄入与未来20多年的死亡风险增加存在线性关系.

    关键词:
  • 爱尔兰和新加坡人群夜间血压的季节变异

    作者:Wong LH;Ting P;Kerins D;刘莉

    正常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改变,夜间血压呈杓型变化.然而,高血压患者夜间杓型血压随季节变化的研究较少.该文旨在检测爱尔兰人群夜间杓型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并与赤道附近四季变化不明显的新加坡当地人群进行比较.方法:获取220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其中110例来自爱尔兰科克Mercy大学附属医院,110例来自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观察时间为夏季5-6月份,冬季10-12月份.

    关键词:
  • 早期体质量增加、线性生长与少年血压的关系

    作者:Perng W;Rifas-Shiman SL;Kramer MS;Haugaard LK;Oken E;Gillman MW;Belfort MB;刘莉

    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显著增加,更加强调了识别早期血压升高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低出生体质量和幼儿时期体质量快速增加与未来血压升高风险增加相关.然而,尚无研究探讨出生后体质量增加的时间与未来血压水平的关系,体质量线性增长对血压的影响更属未知.方法:该研究纳入Viva项目(一项正在进行的美国出生前队列研究)受试者957名,探讨出生后早期4个时间阶段(出生至半年,半年至1年,1~2年,2~3年)体质量指数Z值与少年时期血压的关系.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出生至半年,2~3年的体质量指数Z值每增加1分,收缩压分别增加0.81(0.15~1.46)和1.61(0.33~2.89)mm Hg(1 mm Hg=0.133 kPa).

    关键词:
  •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高血压风险的关系

    作者:McEvoy JW;Chen Y;Nambi V;Ballantyne CM;Sharrett AR;Appel LJ;Post WS;Blumenthal RS;Matsushita K

    心脏结构异常经常先于高血压发生.该研究探讨慢性亚临床心肌损害的标记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T,hs-cTNT)能否鉴别具有高血压或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病风险的人群.方法:纳入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受试者6516人,受试者基线(1990-1992年)无高血压和心血管病.

    关键词:
  • 把健康的责任留给自己——从医学人文谈起

    作者:迟相林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首要防治措施是改善生活方式”……这些应该是脑卒中相关文献中常见的语句了,也是能影响脑卒中临床决策的朴素话题.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提到上面的话语,它们似乎成了表格和公式.然而,能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医学话题中深入体会其人文蕴意的人估计没有多少,因为,这需要跳出医学自然属性的桎梏去思考.

    关键词:
  • 做医生对自己与亲人的大益处是什么

    作者:江隆福

    在我初的记忆中,我的母亲就不时地呻吟唠叨着全身的东痛西痛,周身不适,隔三岔五的到“老中医”那里抓上几副中草药.记忆中家里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母亲的身体总是时好时坏,无论火针、油针,还是刮痧、放血,都采用过.母亲本来白皙的皮肤,在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下,早已是“体无完肤”,只是“那病”仍然不见好.于是我立下志向,长大了要做医生,好为母亲治病.

    关键词:
  • C/EBP同源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波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壁受到多种刺激使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C/EBP同源蛋白(CHOP)在动脉粥样斑块中高表达,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揭示了CHOP在血管壁不同细胞中的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表明,CHOP参与不同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等多个信号通路.

  • 弥合裂痕,应对挑战

    作者:胡大一

    马长生教授主持召开的2015年长城会议第一次筹备会上,我建议把“弥合裂痕,应对挑战”列为2015年大会主题,引领学科未来十年发展.口号的完整表述为“弥合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的严峻挑战.”这一提议经过反复阐述,终于获得专家组通过.

    关键词:
  • 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指导意见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造成心血管病发病与死亡风险增加.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中,每年165万归因于过多钠盐摄入[1].发达国家早已采取积极措施控制钠盐对高血压和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美国2010年提出了降低钠盐摄入量减少新发心血管病的计划[2].该计划建议将钠盐摄入量减少到3 g/d,预期每年可减少新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6万~12万例,脑卒中3.2万~6.6万例、心肌梗死5.4万~9.9万例、死亡4.4万~9.2万例.

    关键词:
  • 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对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国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Ⅱ:介绍和解读

    作者:胡大一;刘力生;李为民

    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和外周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致死、致残率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1].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直接医疗费为人民币300亿元,心脑血管病每年直接医疗费和间接消耗达人民币3000亿元,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进程等,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攀升,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人,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较低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极低的控制率.2002年调查统计显示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仅为6.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

    关键词:
  • 深圳市福田区清晨血压管理的社区模式

    作者:贾楠;伍贵富

    清晨血压是指清晨醒后1h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h或6:00-10:00的血压[1].与其他动脉血压指标相比,清晨血压升高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强独立危险因素,清晨血压每升高10 mm Hg(1 mm Hg=0.133 kPa),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44%[2].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清晨血压是管控全天24 h血压的风向标.通过监测清晨服药前血压,可以很好地判断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是否能够真正控制24 h血压.

    关键词:
中华高血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