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血浆BNP水平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来宝;马国超;吴杰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BNP,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患者分A组(未溶栓,18例),B组(溶栓未通,11例)和C组(溶栓再通,31例),测定入院即刻,发病24小时和5天血浆BNP,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三组发病24小时和5天BNP均高于入院即刻(P< 0.05),A及B组发病24小时和5天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发病5天BNP低于发病24小时(P<0.05),三组入院即刻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和B组之间发病24小时以及5天的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均相应高于C组(P<0.05).结论 动态检测STEMI患者溶栓前后血浆BNP,有利于观察溶栓疗效、从而为病情评估、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术后综合治疗的护理

    作者:周玉华;陈楚云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术后治疗方式及护理主要问题.方法 将9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术后患者采用放化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给予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等护理措施,同时随访术后未进行放化疗10例患者,比较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在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下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综合治疗对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术后很重要,虽然有毒副反应,但在护理人员护理下,能完成治疗.

  • 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影响

    作者:钟玲玲;陈凤屏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影响.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入住我院心内二科的4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化健康教育组):每3大做一次健康宣教.对照组(未强化健康教育组):常规健康宣教.采取坚持服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调节饮食、限制剧烈运动等进行健康宣教.观察比较上述措施对健康宣教后依从性指标改善情况的影响.结果强化健康宣教后观察组的服药、饮食及运动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定期监测血压依从性比较显示实验组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健康宣教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间接地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护理对比研究

    作者:徐碧芳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探讨两者的异同.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院治疗的4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并与同期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两种术式的不同临床特点,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间护理方法的效果(包括术后体温、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切口感染人数、下床活动时间、肝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体温、使用镇痛药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患者恢复快、对应的护理方法相对于传统开腹切除术要简便易行,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 尿石症患者的饮食指导调查

    作者:申爱群;周霜竹;游惠馨

    目的 探讨尿石症患者对饮食与尿石症关系的知晓程度,对尿石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方法 调查110例尿石症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与尿石症关系的认知情况,然后由专职护士按照健康教育的程序在住院过程中及出院时予以饮食指导,并在离院时评价指导效果.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10份.患者对饮食与尿石症之间的关系的认知程度,由指导前的26.4%(29/110),上升到指导后的86.4%(95/110),x2=51.86,差异显著(P<0.05),对住院患者开展饮食指导具有积极意义,饮食指导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 经饮食指导的患者尿石症的复发率、饮食与尿石症形成及复发有了认识;但患者对饮食中各种具体成分与尿石症之间的关系知识仍缺乏.

  • 电话式护理随访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谢运娣

    目的 探讨电话式护理随访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4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病人进行电话式护理随访,观察病人空腹末梢血糖、餐后末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结果 接受电话护理随访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话式护州随访拓展护理服务内涵,延续院内护理理念,是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遵从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强化病人健康行为的有效措施.

  • 运用胃结肠反射原理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

    作者:陈慧;周笑珍;邓珍良;殷玉兰

    目的 探讨运用胃结肠反射活跃期进行肠道管理对骨科卧床患者早期排便及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145例骨科卧床病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首先评估病人,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利用胃结肠反射活跃期,进行腹部按摩、适时增加腹压及选择性扩肛等方法预防便秘.结果 实验组入院后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所需时间、粪便性状、排便感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有效运用胃结肠反射对骨科卧床病人实施肠道管理,能有效减少便秘发生.

  • 钙化根管预备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作者:林金伏;孙书昱;蚁旭贤;黄艳梅;叶敏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预备钙化根管中的护理配合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用化学(EDTA)根管预备、超声根管预备、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预备三种方法行钙化根管预备140例、167颗牙的护理配合资料.结果 155颗牙预备成功(成功率92.81%),其中3颗牙治疗过程中发生器械折断,12颗牙不成功改做根尖切除术或拔牙术.结论 合理的术前护理准备、术中的护理配合及适当术后护理是钙化根管预备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金剑;谢秋霞

    目的 探讨临床急诊科创伤性休克及时合理的现场急救护理.方法 对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初步救护措施,主动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做回顾性研究.结果 通过急救护理,急诊抢救成功43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5.56%.结论 现场救护和安全地转运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关键.

  • APN排班与层级管理在基层医院的实施效果

    作者:黄惠梅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连续性排班和分层级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 在原有护理人员基础上,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实行APN连续排班.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家属、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实施APN连续性排班和分层级管理的支持率.结果 实施后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x2=11.5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x2=3.97(P<0.01,P<0.05),护士对分层级管理和APN排班的支持率明显高于传统排班x2=7.60(P<0.01).结论 APN连续性排班和分层级管理,很好的开发了人力资源,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安全系数和满意度.

  • 护理干预家庭成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崔美珍

    目的 探讨对家庭成员进行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家庭不采取干预,观察组在按常规疾病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进行疾病宣教、心理疏导、康复知识的指导及培训,让家庭成员参与患者康复过程,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家庭成员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家庭可提高家庭成员疾病知识及康复知识,促使家庭成员情绪和照顾行为改善,促进患者康复.

  •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廖惠璇;李淑玲

    目的 探讨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系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提高产后妇女盆底肌肉收绵能力,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将产后六周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组予采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训练治疗,对照组予盆底肌肉锻炼(PFME)又称为kegel运动.结果 89例患者经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得到明显改善,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及大阴道内压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中治愈66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 湿润烧伤膏联合吹氧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作者:邓惠玲;蒙叶平

    目的 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吹氧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椒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科收治褥疮的危重、长期卧床患者30例,在褥疮护理中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敷联合吹氧,每日2次.结果 30例患者中,除2例因原发病治疗及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28例均治愈,平均时间为35天.结论 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吹氧在治疗褥疮中作用明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宫外孕保守治疗不同用药方法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叶涤;罗冰贤

    目的 观察宫外孕保守治疗不同用药方法的疗效和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 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将98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B组46例;A组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成药必甲消正丸+中药;B组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A组成功49例,占94.23%,B组成功42例,占91.30%.两组治疗后的包块缩小及成功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时间、β-HCG转阴时间、治疗1周后血β-HCG下降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影响口腔溃疡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合中成药必甲消正丸+中药治疗宫外孕,不仅提高宫外孕保守治疗的疗效,还减轻了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

  •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作者:邱金华;裘品丹;罗伟良;刘红英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我院754例肭卒中患者中46例继发患者的卒中部位、癫痫发作特点、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1%(46/754),其中早发癫痫39例占5.2%(39/754),迟发癫痫7例占0.9%(7/754); 46例继发癫痫中,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占78.2%(36/4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21.8%(10/46).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30例,部分性发作9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例,部分性发作5例.皮层病灶继发癫痫较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多见,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癫痫患者预后较无癫痫患者差.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早期控制癫痫发作有利患者康复.

    关键词: 卒中 癫痫 临床研究
  • 妇科急诊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陈伟萍

    目的 分析妇科急性疾病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急诊超声在妇科急性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经急诊超声检查诊断的妇科急性病例的超声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比较,作出临床评价.结果 经手术治疗85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的有82例,诊断正确率为96.47%;保守治疗71例,与临床后诊断及随访符合的有69例,诊断正确率为97.18%.结论 急诊超声检查能迅速、及时地对妇科急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诊超声 妇科
  • 环甲膜穿刺呼吸囊辅助呼吸在急性喉头水肿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陈俭荣

    目的 探讨在急性喉头水肿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使用环甲膜穿刺呼吸囊辅助呼吸抢救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5例院前因药物所致急性喉头水肿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呼吸囊辅助呼吸,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结果 5例急性喉头水肿患者均被成功实施环甲膜穿刺呼吸囊辅助通气,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 环甲膜穿刺呼吸囊辅助呼吸是急性喉头水肿患者人工气道建立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以脊柱侧弯、高血压为表现大动脉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余金泉;李进;肖海鹏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我院确诊以脊柱侧弯、高血压为表现的TA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T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动脉炎,好发于青年女性及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状.TA 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炎性期多缺乏特异性表现.就诊时多处于疾病晚期(脏器缺血期),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 对于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患者,应全面检查,尤其是注重检查四肢血压、脉搏及血管杂音,早期进行血管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大血管造影了解动脉受累情况,据受累血管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卡他性中耳炎176例分析

    作者:姜涛

    目的 探讨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上颌窦穿刺冲洗交替治疗98例,鼻息肉摘除39例,鼻中隔偏曲矫正25例,下鼻甲部分切除8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6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7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3~18个月,耳负压症状和积液症状均消失;鼓膜内陷减轻或消失,听力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 卡他性中耳炎保守治疗简便,但不能改变黏膜病理,易产生并发症或后遗症.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能及时改善中耳负压,解除机械性阻塞,促进分泌物吸收及咽鼓管黏膜肿胀消退,操作简便,创伤小,是治疗卡他性中耳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陈小娟

    目的 探讨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208例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刚性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中,大干7岁以上的占60.6%;病程长,以发热(92.2%)和咳嗽(79.8%)为主要表现,以胸片单侧肺病变(87.5%)为主,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59例(76.4%)、中性粒细胞升高131例(63.2%).MP-igM检测,208例均为阳性.并发症多(78.8%),其中肺内并发症68例(41.5%),以肺不张32例(47.6%)为主;肺外并发症96例(54.5%),涉及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其他系统,以贫血、心肌炎和中毒性肝炎为主,但这些并发症均为可逆性,预后良好.血、痰、胸腔液作细菌培养58例,刚性率达36.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较多.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并发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疗效显著.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重、病程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若疗效欠佳应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及时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联合刚药效果好.

  • 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覃立刚;龙艳明;陈浪辉;陈天生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刚免疫比浊法测定206例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感染组)、146例非感染病症新生儿(未感染组)的血清IgM和CRP水平.结果 感染组CRP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IgM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Se为96.12%,特异度Sp为41.78%,准确度Ac为73.60%;IgM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Se为88.29%,特异度SP为91.78%,准确度为Ac89.49%;两者联合测定,灵敏度SeCs为84.86%,特异度SpCs为95.21%.结论 血清IgM与CR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指标.

  • 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炫;殷操;黄泽明

    目的 对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减少误诊.方法 对发生于口腔黏膜的肌肉内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病例,经门诊手术切除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 明确的临床诊断及肿物的完整切除,对防止术后的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勇;周永立;刘艳丽;赵红磊

    目的 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AMI患者46例,其中20例于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溶栓治疗,26例进行院内溶栓,并将两者对比分析.结果 就诊至溶栓治疗时间,院前溶栓组为(15.11±10.25)min,院内溶仑组为(45.51±15.29)min.血管再通率院前组为70%,院内组为65.38%.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前组为10%,院内组为23.0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

  •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作者:朱建忠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住院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3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持续12周,出院后持续随访1年,每月集中一次认知干预;对照组仅采用一般随访.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采刚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研究组患者PANSS总分为(43.1±3.1)分、MRSS总分为(78.2±18.2)分、SDSS评分为(9.4±2.1)分、ITAQ评分为(7.3±1.0)分;对照组患者PANSS总分为(45.3±4.1)分、MRSS总分为(80.3±15.8)分、SDSS评分为(10.2±3.2)分、ITAQ评分为(5.2±1.1)分;两组各评分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1年后研究组PANSS总分为(38.2±2.1)分、MRSS总分为(62.7±19.3)分、SDSS分值为(6.2±2.3)分、ITAQ分值为(15.4±5.1)分;对照组PANSS总分为(44.2±2.7)分、MRSS总分为(76.0±20.6)分、SDSS分值为(9.2±3.2)分,ITAQ分值为(13.2±3.9)分;研究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密集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AKT蛋白的影响

    作者:吴昱冶;黄美玲;潘妙君

    目的 探讨密集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AKT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具有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3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前者给予表阿霉素(EPI)联合环磷酰胺(CTX)并序贯紫杉醇(PTX)的2周化疗方案,后者给予EPI联合PTX的3周化疗方案;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1周分别采集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使用免疫组化SP法对病灶活检进行AKT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AKT蛋白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reg数量及AKT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reg下降为(9.32±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6±3.65)%,差异有显著性(P=0.021);治疗后观察组AKT抗原表达密度比值下降为(0.371±0.096),对照组为(0.512±0.108),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6);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与AKT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786,P=0.013).结论 密集化疗方案较常规方案更加有效降低具有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的Treg及AKT蛋白.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利桂河

    目的 探讨经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吸氧、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BiPAP机辅助通气;对照组34例,仅予上述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 h、12 h、24 h后2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改变及需插管率等.结果 治疗组在予无创通气后2 h、12h、24 h血气分析中pH值、PaO2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aO2从治疗前(52±6)mmHg 上升到治疗后2h、12 h、24h的(67±5)mmHg、(75±6)mmHg、(81±6)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5).PaCO2值在治疗2 h后有所下降但不明显,但治疗24 h后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入院时比较pH值、PaO2、PaCO2改善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呼吸频率、心率改变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理论上需插管的有4例,需插管率为11.7%;对照组理论上需插管14例,需插管率4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等情况,减少插管率,是治疗此类患者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超短波紫外光针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

    作者:梁建军;戈平;王庆兰;王继云

    目的 为了寻求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好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30例,中药超短波紫外光针治疗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口服自拟仙紫当金汤、轻症用1个疗程、重症连续用量个疗程,同时做超短波背部或腰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紫外光按合谷、内关、列缺、委中、足三里照射治疗,分别给予二个疗程和20天的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有效率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中药超短波紫外光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一种好的综合治疗方法.

  • 干扰电治疗在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早期保守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何杰民;曾采采

    目的 了解干扰电治疗在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早期保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9月,我科对46例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其中,男15例,女31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2岁;胸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2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治疗(B组20例),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行干扰电治疗(A组26例),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26例患者治疗5 d后腰背疼痛、肿胀感消退;B组腰5例患者治疗10 d后疼痛、肿胀感消退,14例患者15 d后疼痛、肿胀感消退,1例患者20 d后疼痛、肿胀感消退.结论 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干扰电治疗(物理治疗)可加快病人脊柱骨折区疼痛、肿胀症状的缓解.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凌;范玉华;黄昌举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及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FI)诊断宫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经TV-CDFI及经TA-CDFI诊断宫内残留物98例,并与清官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98例宫内残留物全部经清官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TV-CDFI为97.9%,误诊2例;而TA-CDFI则为74.5%,误诊25例.检测小于5 mm×5 mm的官内残留物,TV-CDFI的误诊率明显低于TA-CDFI,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残留物在官腔内时间较长时,血流少,呈稀疏星点状或无血流;在宫腔内时间较短时,血流多,呈密布星点状.脉冲多普勒(PW)呈类滋养层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为0.38~0.55.结论 TV-CDFI较TA-CDFI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子宫内的异常回声团及异常的血流,因此能更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体会(附232例)

    作者:杨雄涛;吕利雄;庄潮平;陈卓毅

    目的 观察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2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232例(A组,252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220例(B组,235侧).术后随访12~3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张力修补组术后疼痛分数(VAS)、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修补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252 vs 13/235,P>0.05);无张力修补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修补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3/252 vs 18/235,P<0.01).结论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是治疗腹股沟疝一种较好的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志文;卢光;黄俭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0例卵巢癌患者用"紫杉醇+卡铂"全身化疗或"紫杉醇+卡铂"腹腔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0例中,CR12例,PR 18例,SD6例,PD4例,总有效率7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但均可耐受.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 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作者:邹国强;赖映君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作用,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60例(抗结核药物+复方甘草酸苷)和对照组200例(抗结核药物+肝泰乐),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5例药物性肝炎,对照组发生20例药物性肝炎,其中18例发生于强化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和1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以明显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效果肯定,对完成整疗程及预防耐药结核病的发生以及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幸清;胡旭东;何仁亮;张文礼;吴亚彬;凌晨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刚于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帕瑞昔布组于麻醉前5分钟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作为超前镇痛,对照组则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 ml.分别于术后4、8、12、24小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镇痫药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其镇痛效果,以舒适评分标准(BCS)判定病人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镇痫药使用例数帕瑞昔布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7,P<0.05).术后4、8、12、24小时VAS评分帕瑞昔布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0.6,2.6±0.6,3.6±0.5,1.8±0.6 ):( 1.4±0.7,3.1±0.8,4.1±0.7,2.2±0.8),P<0.05],BCS评分帕瑞昔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5±0.5,2.4±0.4,1.7±0.5,2.9±0.5):(3.1±0.6,2.0±0.5,1.2±0.6,2.6±0.5),P<0.05].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用于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患者,可明显减少术后疼痛,病人满意程度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吸毒患者手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刘端政;尹章颂;王旭东;刘燕玲

    目的 研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吸毒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516例吸毒患者按相同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均在术前持续微泵输注丙泊酚2.5~3 mg/kg,Ⅰ组258例,切皮开始前2分钟静注芬太尼2~3μg/kg;Ⅱ组258例,切皮开始前2分钟静注氯胺酮1 mg/kg,两组均术中酌情追加剂量.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中Ⅰ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下降,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增高(P<0.05),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程均未出现戒断症状,效果满意.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不仅可以防治戒断症状,而且可以增强麻醉效果.术中要注意加强监护,维护呼吸循环的稳定.

  • 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HIE效果分析

    作者:杜宝风;王丽艳;韩爱娜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脑活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限制液体入量、脱水、止痉及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纳络酮,治疗组在此疗法基础上加用脑活素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后遗症发生情况等综合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率88.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的发生率低.结论 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协同作用,能改善脑缺血区血流灌注,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 固尔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玉波;陈映雪;林楚兰

    目的 观察Curosurf即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患儿给予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肺氧合功能、呼吸机机械通气参数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儿血PaO2和pH值升高、PaCO2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54例显效,5例有效,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 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丁胶性钙混合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限局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桂霞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丁胶性钙混合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限局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限局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5例,使用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丁胶性钙混合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对照组55例,口服氯雷他定片,一日 1次,每次10 mg,外贴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肤疾宁)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74.5%,显效率为20.0%,无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治愈率为10.9%,显效率为52.7%,无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63.6%.结论 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丁胶性钙混合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限局性湿疹临床疗效好,不易复发.

  • 碳酸氢钠洗胃联合西咪替丁静滴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成胜;周景兴;薛雄豪;陈海灵

    目的 观察1%的碳酸氢钠洗胃联合西咪替丁静脉滴注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2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65例.所有病例都根据不同的原发病进行相应的综合基础治疗,其中A组仅给予原发病的基础治疗,B、C两组在相应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碳酸氢钠洗胃、西咪替丁静脉滴注,而D组在综合基础治疗的同时予碳酸氢钠洗胃联合西咪替丁静脉滴注.结果 A、B、C、D四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27.69%、13.85%、12.31%、3.08%.B、C、D三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间的发生率则大体相似(P>0.05).D组的溃疡发生率低,与A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碳酸氢钠洗胃和西咪替丁静脉滴注在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中都有明显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则疗效更为显著,且方便、经济、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缺血性卒中后头痛与负性情绪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元;李长保;易旺东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以指导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当时或之后72 h内出现头痛者设为观察组,共113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无头痛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263例.选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及国内常模比较E量表、N量表评分、女性患者P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与国内常模男女比较E量表、N量表评分、P量表及L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后头痛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且焦虑症状明显,可能为头痛的原因之一,并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 慢乙肝携带者感染麻疹HBV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关系

    作者:李文莉;吴茂盛;杨湛

    目的 观察慢性HBV携带者重叠感染麻疹后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细胞因子变化及两者关系.方法 23例重叠感染麻疹慢性HBV携带者,27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7例麻疹患者使用PCR检测HBV-DNA载量,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检测7种细胞因子IFN-r、TNF-a、IL-2,4,5,10及RANTES水平.结果 (1)重叠感染组外周血HBV-DNA载量显著低于慢性HBV组(P<0.05);(2)三组血清IFN-r、TNF-a、IL-4及IL-5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叠感染组IFN-r、TNF-a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21.25±7.48 vs 15.85±4.45、18.25±5.56,58.74±16.42 vs 25.12±12.72、38.35±10.48)pg/ml(P<0.05),IL-4、IL-5水平则显著低于其余两组(9.52±3.87 vs 20.82±7.25、15.45±6.94,12.26±5.73 vs 18.57±6.75、16.25±3.77)pg/ml(P<0.05),三组血清IL-2、RANTES及IL-10水平无差别(P>0.05);(3)重叠感染组和慢性HBV组HBV-DNA载量与血清IL-4,IL-5水平均呈正相关,与IFN-r、TNF-a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麻疹病毒对慢乙肝携带者血清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Th1型细胞应答增强、Th2型细胞应答减弱有关.

  •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血糖的影响

    作者:王庆淮

    目的 总结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血糖影响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02-2010年手术治疗的90例食骨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食管癌按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双胃管早期肠内营养;B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结果 两组比较,其术后对血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血糖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血糖波动对病人手术后的影响,有利于病人手术后的恢复,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 脐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和血红蛋白A测定在筛查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

    作者:林建锋

    目的 探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和血红蛋白A测定在筛查新生儿轻型β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提高新生儿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率.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脐血,采用一管筛查法检测红细胞脆性以及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系统作血红蛋白A区带定量测定分析.结果 共检测7023例新生儿,分出正常组(6834例)和可疑组(189例),经基因确诊159例为β地中海贫血患儿,检出率为84.13%,而且正常组和可疑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脐血红细胞渗透脆性和血红蛋白A定量,再结合父母家系血红蛋白分析,可作为新生儿筛查β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指标.

  • 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CEA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翁秋青;刘桂荣;温应方

    目的 探讨卵巢肿痈相关抗原CA 125、CA199、癌胚抗原(CEA)在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52例健康体检者、89例卵巢肿瘤(良性病变组58例、恶性病变组31例)患者血清中的CA125、CA199、CEA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组血清中CA125的浓度为(265.3±178.9)ng/ml,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108.6±100.6)U/ml和(25.6±10.7)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血清中CA199的浓度为(108.6±100.6)U/ml,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36.9±23.2)U/ml和(18.6±10.2)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血清中CEA的浓度为(25.6±10.7)U/ml,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4.2±2.9)U/ml和(2.6±1.2)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CA125、CA199、CEA的浓度对于卵巢癌的诊断、疗效随访、监测手术后的早期复发、判断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CA125 CA199 CEA 卵巢肿瘤
  • 联合检测胸水D-二聚体、癌胚抗原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大勇;彭敏;黎焯基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水D-二聚体(D-dimer,D-D)和癌胚抗原(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D-二聚体和癌胚抗原的检测资料.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的D-二聚体和癌胚抗原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57.43±2.41)mg/L比(12.63±3.23)mg/L,(73.2±6.43)μg/L比(4.15±2.35)μg/L,P<0.05)}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84.3%)和准确度(86.7%).结论 联合检测胸水D-二聚体和癌胚抗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陈祥楠;胡祖荣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目前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近年来随着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广泛实施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新情况,现就近年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复方狐臭喷雾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素平;唐石山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狐臭喷雾剂中地塞米松药物含量[1].方法 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地塞米松含量.结果 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线形范围1~6μg/ml,回归方程y=-3.8×10-3+0.0354C(r=0.999 8,n=5),回收率为98.05%~100.94%.结论 本制剂设计合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塞米松的含量,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方法简便、灵敏,测定结果准确.

  • 紫背天葵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鉴别及含量测定

    作者:谭雄斯;唐铁鑫;周本宏

    目的 建立紫背天葵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薄层色谱法建立鉴别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可靠;液相含量测定方法中,矢车菊素3-0-葡萄糖苷在36~36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加样回收率98.7%,相对标准偏差值(RSD)=2.02%.结论 本研究的方法可用于紫背天葵中矢车菊素3-0-葡萄糖苷的定性定量.

  • 硬皮病合并类圆线虫病1例报告

    作者:项瑜;卢传竖;闫玉红;林颖

    论述硬皮病合并粪类圆线虫病患者1例在我院的诊疗经过及预后.同时讨论此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硬皮病 类圆线虫
  • 我院急诊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罗汕;沈波;黄亮;王伟雄

    目的 通过研究我院急诊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现状,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新一代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我院急诊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现状,找出现阶段影响急诊外科教学质量的原因.结果 医学生实习时间短、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实习不够专心,带教老师缺乏沟通、欠缺急诊医学临床思维能力等是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积极开展入科前教育,强化教师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急诊特点,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临床实操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急诊外科 临床教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