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效果分析

    作者:翟莹

    目的 探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 1月入院的80例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8字缝扎+宫腔填纱布处理,实验组患者则予以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及其新生儿相关临床参数、Hb水平与相关临床事件.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45.25±179.45)ml]与术后24h出血量[(1021.15±113.87) 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 463.03±406.25) ml,(1 502.79±231.70)ml];Hb水平[(83.76±11.25) g/L]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62.88±13.58) g/L];输血率(27.5%)、子宫切除率(25%)与产妇转入ICU发生率(1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60%,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 艾拉光动力疗法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解士海;黄壮峰;赵卫华;黄荣云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凝胶(商品名: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度痤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科收治的中度痤疮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41例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对照B组46例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4.78%,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36.59%及对照B组的56.52%(x2=21.389 4、8.859 3,P<0.05),对照B组总有效率56,52%明显高于对照A组的36.59%(x2=3.457 9,P<0.05).结论 艾拉光动力疗法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度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损伤小,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为基层医院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甲状腺癌65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章万勇

    目的 对65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今后患者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至2015年进行手术治疗的65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结果 统计显示65例患者,男18例,女47例,发病比例1∶2.6,平均发病年龄42岁,其中分化型乳头状癌为主50例(76.92%),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21例,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大部分切除术18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11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3例,姑息切除术2例.结论 临床甲状腺癌以分化型为主,预后较好,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肿瘤分期及患者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选择合理的术式,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pelin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谢印军;王海静

    目的 探讨血清Apelin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60例(AC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ACS组PCI术前及术后第5d血清Apelin、NO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Apelin、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PCI术后血清Apelin、NO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elin和NO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Apelin有望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 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谭嘉莉;郑珊珊

    目的 探究健康管理用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我市5个社区中筛选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选出4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采取健康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的风险因素个数、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以及运动饮食情况等.结果 经过6个月的健康管理,40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明显减少[(2.05±0.10)个比(4.18±0.21)个],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LDL-C值明显降低(P<0.05),HDL-C值明显提高(P<0.05);每日的有效运动时间延长[(28.4±7.3) min比(20.5±6.5) min],每日摄人能量减少[(1 742±321)千卡比(2 103±452)千卡](P<0.05).结论 健康管理用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出现糖尿病的风险性,提高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治疗尘肺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宜强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治疗尘肺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尘肺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治疗,2周后比较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和PE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和P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70%与对照组的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下肺灌洗可以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与腔内治疗的效果比较

    作者:秦跃辉

    目的 对应用手术切除和腔内治疗两种模式对患有腹主动脉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腔内治疗方式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腹主动脉瘤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相对于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失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治疗时根据患者情况优先考虑.

  • 儿科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作者:鲁新友;周洪波;贺婷;李琳;张祥

    目的 了解本院儿科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分离株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TDR-300B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儿科病房呼吸道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科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分离株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0%~12.2%);对其余8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24.5% ~ 100.0%);2016年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显著高于2015年,而2016年分离株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则显著低于2015年.结论 儿科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分离株耐药严重,临床工作者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并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耐药菌的播散.

  • 腹泻型、便秘型及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比较

    作者:黄强

    目的 比较腹泻型、便秘型及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IBS患者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比较四组患者肠道菌群差异.结果 对照组肠道菌群密集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0%、10%、35%、55%,腹泻组10%、60%、25%、5%,便秘组5%、25%、35%、35%,混合组5%、20%、40%、35%,腹泻组肠道菌群密集度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多样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5%、20%、65%、10%,腹泻组15%、50%、15%、20%,便秘组10%、30%、45%、15%,混合组10%、45%、30%、15%,腹泻组、混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组和便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分别为(8.18±0.68)、6.74±0.89)、(8.93±0.87)、(7.05±1.07)、(8.42±0.64)logCFU/g湿便,B/E值为(1.08±0.15),而腹泻组分别为(8.81±1.04)、(6.40±0.87)、(8.26±0.94)、(6.32±1.05)、(8.62±0.62) logCFU/g湿便和(0.95±0.14),便秘组(8.24±0.87)、(6.58±1.05)、(8.54±1.04)、(6.48±0.84)、(9.24±0.64)logCFU/g湿便和(1.04±0.18),混合组(8.83±1.12)、(6.78±1.19)、(8.62±0.91)、(6.21±1.04)、(8.48±0.69) logCFU/g湿便和(0.98±0.16),与对照组比较,IBS组肠杆菌、拟杆菌增多(P< 0.05),双歧杆菌、乳杆菌和B/E值减少(P<0.05),肠球菌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肠道菌群紊乱,其中以腹泻型IBS菌群失调为严重,肠道菌群是影响IBS发生的因素之一.

  • 2种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学效果和甲状旁腺损伤比较

    作者:刘学智;郭冀鲁;袁丁;牛俊波;贾守艇

    目的 比较2种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学效果和甲状旁腺损伤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A组,43例)和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B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甲状旁腺损伤情况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镇痛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26.09%,显著低于A组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肿瘤总复发转移率19.57%,与A组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相较于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能够增强手术学效果,减少甲状旁腺暂时性损伤发生.

  •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翠彩;张国山

    目的 探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合理休息、饮食调整、戒烟戒酒、合理运动、定期复查等方面遵医行为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能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连续细致化护理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赵琼

    目的 探讨连续细致化护理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分娩的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8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连续细致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时间为(6.19± 1.48)h、活跃期为(3.11 ±2.07)h、第二产程为(0.68±0.47)h,均低于对照组[(9.29±2.24)h、(5.21±2.10)h、(1.59±0.5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7.27%(34/44),高于对照组的51.16%(2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6.51±0.41),低于对照组的(8.8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细致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产程,改善分娩结局.

  • 项目管理降低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的效果

    作者:钟文仙;王彩芳;牟丹;郑艳

    目的 探讨建立项目管理对降低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方法 成立管路滑脱项目管理小组,设定项目目标值,运用PDCA、柏拉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通过比较意外拔管发生率来评价目标是否实现.结果 实施项目管理,采取制作并培训防范意外拔管风险评估表的应用、规范管道标识、修订保护性约束患者护理常规、气管导管、胃管、尿管护理常规及意外拔管应急预案等措施后,本院5个多发意外拔管科室的留置管道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由1.26‰下降到0.61‰,下降率达5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4,P=0.000 99).结论 项目管理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在降低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中取得较好成效,值得借鉴.

  • 图片对话对妊高征孕妇教育效果的影响

    作者:徐佳

    目的 探讨图片对话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孕妇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妊高征孕妇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图片对话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变化、分娩自我效能感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干预后疾病认知度评分[(922±6.1)比(87.6±6.7)]、遵医行为评分[(93.8±6.0)比(88.4±6.9)]、结果 预期评分[(905±10.6)比(70.6±7.7)]、效能预期评分[(94.3±8.6)比(78.2±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图片对话能明显提高妊高征孕妇疾病认知度及遵医行为,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促进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提升,进而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 实例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应用效果

    作者:白昆霞;练秀群

    目的 探讨采用实例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实施实例教育后的护理不良事件20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实例教育前的护理不良事件2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实施实例教育前,主动上报率97.27%、护理差错发生率16.4%、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89%;实施实例教育后,主动上报率100.00%、护理差错发生率6.9%、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97%.与实施实例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例分析法生动、直观、可行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护士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提升护理团队安全行为,为患者创建了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目的.

  • 护患双方参与安全管理模式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陆彩连;陈翔;管莉倩;陈瑜婷;陈昌木

    目的 探讨在内镜检查患者中邀请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起,本科内镜中心在内镜检查患者中改变了以往患者不参与安全管理的模式,采用护患双方参与患者安全管理,即在检查预约时详细告知检查目的、风险以及相关信息,在取检前邀请患者参与身份和检查项目确认,填写标本瓶上标签时再次核对,5d后回访了解患者感受和征询建议.统计2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下患者出现不适例数和护理满意度,并分析比较.结果 实施护患双方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模式后,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排血便、昏厥跌倒、心慌气短等)例数由24例降至3例,护理满意度由(91.78±3.89)分提高到(97.17±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护患双方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内镜检查患者,可提高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认知及行为,使患者更安全,既能提高医疗护理服务,又能融合护患关系,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和身体不适,提高护理满意度.实践证明这一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流程合理,具有可行性.

  • 18F-FDG显像剂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观察

    作者:陈丽莹;苏少弟;肖菊梅;李鲜花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注射18F-FDG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检查的肿瘤患者12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检查护理基础上加强注射18F-FDG显像剂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配合度为78.13%,观察组患者配合度为90.6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行PET/CT检查的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注射18F-FDG显像剂的护理能够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能够让患者在各方面均保持愉悦、舒适的状态,以此提高对检查的配合,改善PET/CT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 PDC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成娟;朱雪莉;邹丹;杨娜;周根秀

    目的 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管理模式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组建多学科合作的质量管理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步骤改进6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质量.采用实施措施前后对照,对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压疮、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后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时间比实施前提前[(8.05±4.44)d比(10.58±4.34)d,P=0.0002],平均住院时间比实施前缩短[(17.70±7.36)d比(19.90±5.83)d,P=0.026 0]州,患者压疮发生率(2.63%比5.63%)、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88%比1.41%)均有所下降.结论 通过运用PDCA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

  • 孕期体重管理策略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作者:严瑾;朱晓童;孔祥;王亭婷

    目的 构建孕期体重管理策略量表并评估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及德尔菲法等编制孕期体重管理策略量表初稿;对623名孕妇进行测试,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并采用信度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检测量表信效度.结果 正式问卷包含管理目标、家庭支持、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刺激策略、自我监控调节6个维度,共27个条目,6因子模型累积方差贡献率60.659%.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3,S-CVI/Ave为0.94,I-CVI为0.85~1.00,信度指标Cronbach'sα为0.834,各维度Cronbach'sα0.681~0.883,项目平均值为0.835,分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813.结论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孕妇孕期应用体重管理策略的效果.

  • 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马晓华;王建华

    目的 总结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共9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介入术.根据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睡眠障碍组)36例,对照组(非睡眠障碍组)5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总结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发生原因.结果 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为(18.4±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6,P<0.05).经单因素分析,年龄≥65岁、术后重度疼痛、心理过于紧张、环境较吵闹、术后有尿潴留、术后存在体位不适是造成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 对行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强化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等专项护理,并尽量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 小剂量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宫颈癌盆腔复发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秀娜;郝晓丽;孙吉明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宫颈癌盆腔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1例适形照射的宫颈癌盆腔复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大剂量组30例和小剂量组31例.两组均采用盆腔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腔内治疗,大剂量组同步给予大剂量奈达铂化疗,小剂量组同步给予小剂量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CR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9%比83.3%,100.0%比100.0%;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白细胞下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轻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IMRT同步治疗老年宫颈癌复发患者,其近期疗效与大剂量条达铂化疗相似,但其血液、胃肠道毒性作用明显减轻,患者均可耐受.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Ⅲ~Ⅳ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春梅

    目的 分析Ⅲ~Ⅳ期癌症者癌性疼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Ⅲ~Ⅳ期癌症者癌性疼痛96例资料,按照临床选择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将48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8例于其基础上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临床效果、安全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概率87.50%比对照组60.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疼痛评分(2.57±1.62)分低于对照组(3.38±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8.33%比对照组2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Ⅳ期癌症者癌性疼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消化道肿瘤伴发抑郁症的效果及患者GDNF表达

    作者:王超;谢娟

    目的 研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消化道肿瘤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及血清GDNF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8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患者均实施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舒肝解郁胶囊,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3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30/44);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GDN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消化道肿瘤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具有一定安全性,而血清GDNF可能与患者抑郁程度存在密切相关.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合并单纯型呼吸性碱中毒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作者:王艳茹;纪意如;欧阳雪;苗月;朱艳芳;杨燕;卓龙彩

    目的 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合并单纯型呼吸性碱中毒患者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简述血气分析在OHSS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9月收治的中重度OHSS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动脉血气分析,50例患者合并有单纯型呼吸性碱中毒,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及胸腔或腹腔穿刺术,于6h后再次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患者呼吸频率及pH、PaCO2的值.结果 经吸氧及穿刺术等对症治疗,患者呼吸困难、腹胀不适等症状明显好转,呼吸频率减慢,pH值下降、PaCO2升高,穿刺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OHSS合并单纯型呼吸性碱中毒的患者应尽早给予吸氧及穿刺术等对症治疗,OHSS患者入院后应常规行血气分析.

  • 地佐辛对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作者:谢长春;陈旭;刘翠翠;信文君

    目的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地佐辛(Dczocine,DZ)对大鼠离体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强度、适强度、幅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为探讨地佐辛对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制备好的大鼠坐骨神经干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10min,分别测定其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阈强度、适强度、幅值和传导速度;再将其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n=8),分别为地佐辛0.25 mg/ml、2.5 mg/ml和5.0 mg/ml孵育组、0.25%利多卡因孵育组、5 mg/ml地佐辛+0.25%利多卡因混合孵育组,孵育20 min后分别测定其上述指标的变化;经5.0 mg/ml地佐辛孵育后的坐骨神经干再分为3组,置于3种不同浓度(0.02 mg/ml、0.2mg/ml、0.4 mg/ml)的盐酸纳洛酮溶液(Naloxone,Nal)中孵育20 min后,观察其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地佐辛孵育前(生理盐水孵育)相比,0.25 mg/ml的地佐辛处理后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阈强度、适强度、幅值和传导速度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 mg/ml、5.0 mg/ml地佐辛处理坐骨神经干后,动作电位的阈强度P< 0.01)和适强度显著升高(P<0.01),幅值显著降低(P<0.01),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显著减慢(P<0.05,P<0.0l).与盐酸纳洛酮处理前(地佐辛处理后)相比,0.02 mg/ml盐酸纳洛酮处理后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阈强度、适强度、幅值和传导速度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2 mg/ml和0.4 mg/ml盐酸纳洛酮处理后的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阈强度、适强度显著降低(P< 0.05,P<0.01),幅值和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P<0.01).与单纯0.25%利多卡因孵育组相比,5.0mg/ml地佐辛+0.25%利多卡因混合孵育组的动作电位较早消失.结论 地佐辛能降低大鼠坐骨神经干的兴奋性,减慢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盐酸纳洛酮抑制地佐辛引起的动作电位兴奋性的降低和传导速度的减慢;地佐辛能加速利多卡因的起效时间.

  • 益生菌对纯配方奶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黄艳;宫学雷;李惠玲;陈幽;周平;李月凤

    目的 了解口服益生菌对纯配方奶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生后24h内入住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n=20)和对照组(n=20),采用多通道流式细胞术分别于生后24 h内、14d、28 d、纠正胎龄36周4个时间点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GM-CSF、IFN-γ、TNF-α、MIG等9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在临床并发症和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临床合并症方面,益生菌组患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晚发性败血症、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细胞因子表达方面,NEC或死亡组VLBWI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NEC或死亡组(94.9l pg/ml比5.71 pg/ml,P< 0.05);在VLBWI合并败血症患儿中,口服益生菌生后14 d时血清IL-8、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83 pg/ml比40.58 pg/ml、7.68 pg/ml比9.45 pg/ml,P<0.05);在住院期间相对稳定VLBWI中,口服益生菌患儿在纠正胎龄36周时,血清IL-2、IL-4、GM-C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33 pg/ml比6.0pg/ml、0.37 pg/ml比0.31 pg/ml、12.53 pg/ml比8.85 pg/ml,P<0.05).结论 益生菌可下调促炎因子和上调抑炎因子水平,保持抗炎和抑炎因子的动态失衡,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死亡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病例选择方法初探

    作者:吴玲;王楠;雷杰;竺澎波;孟繁荣;谢贝;杨瑜;牛群;谭守勇;邝浩斌;刘志辉

    目的 对以患者居住地为基础的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病例选择方法进行理论性评估.方法 在本院建立的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中提取9 234株结核分枝杆菌相应的患者信息资料,以患者居住地假定其间传播关系的有无,分析每条传播链中患者发病时间间隔及年龄组合情况.结果 以县-乡镇-村-组等农村区划、市-区-社区-街道等城市区划为路线,发现387条假定结核病传播链,以2-5病例传播链为主,分别为210、100、35、23条,其它则包括6、7、8、1l、12病例传播链,分别为6、7、4、1、l条.从传播链中患者居住地看,农村地区以同村为主,占农村区划传播链的89.39%(59/66),城市地区以同街道为主,占城市区划传播链的89.10%(286/321);传播链中患者发病时间间隔在半年、1年、1年半、2年、2年半、3年内及大于3年的传播条数分另为131、81,59、59、50、6和1;按少年(< 15岁)、青年(15~44岁)、中年(45~64岁)、老年(≥65岁)4个年龄段划分,不同性别跨1年龄段、同性别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跨2年龄段、不同性别同年龄段、同性别跨1年龄段、同性别跨2年龄段、不同性别跨3年龄段的传播链条数分别为94、69、69、67、59、28、l条.结论 以患者居住地为基础的传播链分析所获得的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病例比较符合现行结核病传播理论,在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切实可行.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监测肌松药对活体肌肉组织硬度影响中的应用

    作者:陈菲;张文静;周晓华;邱少东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剂量肌松药对活体兔肌肉组织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新两兰大白兔10只,应用法国Supersonic超声诊断仪测量大腿肌群硬度,单侧大腿肌肉注射肌松药苯磺酸阿曲库铵0.3 mg/kg体重,5 min后重复进行注射,每次注射后测量肌群硬度.分析肌松药对肌肉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 注射肌松药前大腿肌群硬度Emean值为(13.20±1.50) kPa,Esd值为(0.16±0.02) kPa;第一次注射肌松药后大腿肌群硬度Emean值为(10.00±3.20) kPa,Esd值为(1.15±0.27)kPa;第二次注射肌松药后实验兔死亡,大腿肌群硬度Emean值为(21.30±2.80) kPa,Esd值为(].20±0.34)kPa;注射前后大腿肌群硬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反应不同剂量肌松药及肌松药过量致死对活体兔肌肉组织硬度的影响,可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肌肉组织硬度提供分子学基础,同时,可为临床定量麻醉时定量肌松提供影像学指标.

  • 围产期健康教育对提高产科质量和孕产妇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

    作者:孙品妍;唐红梅;郑燕梅;谭雪影;梁映梅;何淑芬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HE)在孕产妇围产期(Maternal perinatal period,MPP)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科接受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38名,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名给予常规围产期健康教育;观察组69名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个性化的围产期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干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而明显高于对照组(79.71%比59.42%,P< 0.05),观察组新生儿评分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273 1、6.900 0,P<0.05),观察组BF、RF、EF、CF、SF、OH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围生期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方法,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确保了母婴身体健康,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

  • 不同部位不同面积脑梗死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钟水生;李志刚;廖硕希;胡运新;杨慧;包泽岩;潘梦秋;胡琼力;匡祖颖;曾昭龙;康维礼;张婷婷;许绍强;王展航;陈文明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梗死面积和部位的变化,并探讨其与OSAS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并完成睡眠多导监测的6h~3w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146)和后循环梗死组(n=54),大面积(≥5 cm) 47例、非大面积(2~5cm及<2 cm)153例,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2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单纯脑梗死组(n=89)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n=11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睡眠参数方而的检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单纯脑梗死组其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63例(70.8%),脑梗死合并轻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40例(80.0%),合并中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25例(75.8%),合并重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18例(64.3%),四组前后循环中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大面积梗死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分别为20例(22.5%)、27例(24.3%),非大面积梗死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分别为69例(77.5%)、84例(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脑梗死的部位、面积与OSAS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 柯氏模型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璠;魏梅香;李桂兰;郑秀丽;张淑清;林嘉玲

    目的 探讨以柯氏模型(Kirkpatrick's Model)作为效果评价(Effectiveness Evaluation)的理论依据,对医院在护士分层级培训(Training),充分的为护士培训评价方案的设置提供借鉴和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在护士分层级培训班的86名临床护理人员,从柯氏4层级,即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方面来观察评价在护士分层级培训后的效果.结果 培训6个月后,柯氏评估模型在护士分层级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培训创新性、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及教师教学能力显著地高于培训前(t=108.2098、13.049 4、14.609 7、47.929 5、58.917 7,P<0.05),柯氏模型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培训考核结果、护理管理满意度、护士专业理论及护士专业技能均高于培训前(t=26.280 1、34.350 7、9.999 3、11.526 9、9.935 6,P<0.05).结论 柯氏模型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自身能力和考核成绩;有效的提高了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以及教学能力.

  • 被监管高血压患者血压无线远程监控护理模式的研究

    作者:王文婧;杜鹤;肖燕灵;周再生;唐霞英;王军;王忠

    目的 观察评价无线远程监控护理模式对被监管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本院被监管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RCT)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控制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给予无线远程监控护理模式,并比较两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结果 两组被监管高血压患者初始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清晨血压达标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x2=24.300 0、20.317 5、22.259 3,均P<0.05).结论 无线远程监控护理模式对被监管高血压患者血压通过实时信息给予及时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被监管高血压患者对自身血压的关注度以及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婉媚;卢劲松;魏换娣;曾彩云;万德胜;厉新

    目的 联合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的血清肿瘤标志物(TM)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多家合作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首次确诊病例)63例设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分为鳞癌、腺癌组;排除非小细胞肺癌,其他肺部疾病患者37例设为对照A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3名设为对照B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并根据肿瘤分期系统(TNM)不同分期的NSCLC患者及对照A组、对照B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和CEA水平.结果 血清CYFRA21-1、CEA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关,肺腺癌组CEA水平显著高于肺鳞癌组(P< 0.05),肺鳞癌组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肺腺癌组(P<0.05);临床分期中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结果显示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显著地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血清CYFRA21-1、CEA水平与NSCLC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存在关联,CEA在肺腺癌中水平较高,而CYFRA21-1在肺鳞癌中水平较高.肿瘤临床分期越晚,TM水平越高,TM单一检测敏感度低,血清CYFRA21-1、CEA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敏感度、正确率.

  •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作者:何善智;王明霞;丁菱;王敏;邹婵娟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腰椎BMD值,参照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109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量减少组(OPl)组和骨质疏松(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包括血清骨钙素(0C)、Ⅰ型原胶原N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VitD-T)和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结果 随着OP程度的加重,BMD值逐渐降低,而年龄逐渐增大;然而不同骨量组患者的OC、PINP、β-CTX和PT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未提示与骨密度存在联系;血清OC、PINP、β-CTX和PTH只反映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的高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无明显意义.

  • 痰脱落细胞涂片结合TCT及痰沉渣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林淑端;郭智俊;陈石桥;潘啟森;黄倩萍

    目的 观察痰脱落细胞涂片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痰沉渣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APSM)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医院及社区搜集符合本研究高危人群定义的287名南海经济开发区居民实施肺癌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并且均符合下列任何一项者:每年>20包香烟的吸烟史;具有肺癌家族史;肺部既往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结核(Tuberculosis);职业接触史.结果 在287名疑似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自荧光支气管镜(Fluorescent bronchoscopy,FB)技术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医师确诊为肺癌273例(95.12%).痰脱落细胞涂片、TCT及APSM法检测肺癌细胞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99 5、8.134 9、1.734 0,P>0.05);TCT+APSM细胞学联合检测肺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为97.80%,显著高于痰脱落细胞涂片检测的74.36%(x2-62.609 6,P<0.05).结论 TCT+APSM细胞学联合两种制片的应用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支气管刷检制片、染色等方面,是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有效地减少假阴性,并且.减少可疑癌报告例数,显著地提高痰恶性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 韶关市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杨彬;徐新;周志堂;李利华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韶关地区4县农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t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治疗现状,分析与指南存在的差距,探讨改善措施,以提高STEMI的治疗质量.方法 采取查阅患者住院病历和电话、门诊回访相结合的方法,收集742例韶关市农村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情况.结果 ①人选病例中STEMI患者742例,283例(38.1%)接受再灌注治疗,其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16.2%),163例(22.0%)患者选择转院行转运PCI治疗.②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FMC-溶栓进针时间中位数为2.20 h,溶栓延迟时间中位数为1.7 h.③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溶栓进针中位数时间为6.35 h,发病3h内溶栓者占21.6%,发病12h内溶栓者占92.5%.结论 目前韶关市农村STEMI再灌注治疗比例仍较低,就诊及溶栓治疗延迟现象较明显,与指南要求差距较大.

  • 血清IL-6浓度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蔡绮纯;白冰;高岩;王潇潇;黄慧强

    目的 探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病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治疗前血清的初治NKTCL病例59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 NKTCL病例血清IL-6显著增高,49例未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Non-HLH)患者为2.56(0~22.29)pg/ml;而10例合并HLH患者为102.11(23.44~5871.24) pg/ml.在发热、晚期、高KPI评分、化疗耐药、高C反应蛋白的NK/TCL病例中,血清IL-6浓度增高患者的比例也显著增高.在生存方面,血清IL-6浓度≥3.12 pg/ml的NKTCL病例,其5年无疾病生存(PFS)率为(7.3±5.0)%,5年生存(0S)率为(17.0±7.4)%;而血清IL-6浓度<3.12 pg/ml的NKTCL病例,其5年PFS率为(58.6±9.1)%(P=0.000),5年OS为(62.1±9.0)%(P=0.001).结论 血清IL-6水平增高与NKTCL病例高危临床特征和长期生存差相关.

  • 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B7-H1表达与免疫功能的改变

    作者:王方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iysaccharide,LPS)所致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B7-H1表达及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以10 ng/ml脂多糖刺激体外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建立脓毒症免疫麻痹体系,利用显微拍照技术、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和BrdU细胞增殖反应试剂盒分别检测树突状细胞形态、B7-H1表达及抗原特异性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结果 LPS刺激引起DCs由未成熟转变为成熟,且B7-H1的RNA水平增加了11.07倍(P<0.001),蛋白表达平均荧光密度值由12.39增加到43.81 (P<0.001);然而抗原特异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OD值由0.761减少为0.374,并且封闭B7-H1后OD值由0.374增加到0.595 (P<0.001).结论 LPS所致脓毒症小鼠DCs表达高水平的免疫共抑制B7-H1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免疫反应低下,呈现免疫麻痹状态.

  •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在耳聋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术后听阈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丽娜;武兰;孙小龙;周亚萍

    目的 探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在耳聋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术后听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听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比69.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耳纯音听阀、右耳纯音听阀以及助听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耳纯音听阀、右耳纯音听阀以及助听言语识别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EP各波峰间潜伏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EP各波峰间潜伏期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聋患者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听阈.

  • 吉非替尼与化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群;张军科;刘卓环;林清;陈雁秋;容景瑜

    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吉非替尼及细胞毒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培美曲塞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维持治疗的有效手段,为对比两类药物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吉非替尼、吉西他滨及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的65例晚期NSCLC,按照所接受的维持治疗方案种类分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和化疗维持治疗组,分析两组间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 65例患者34例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10例已知为EGFR基因突变患者),31例为化疗维持治疗(21例为吉西他滨维持化疗,10例为培美曲塞维持化疗),两种维持治疗方案获得的疾病控制率(70.6%比64.5%,P=0.791)、PFS(6.4月比5.0月,P=0.110)、OS(16.3月比12.0月,P=0.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发现EGFR突变状态未知时,吉非替尼对比吉西他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PFS(4.0月比4.0月比5.0月,P=0.462)、OS(14.4月比12.0月比12.2月,P=0.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EGFR突变阳性患者较突变状态未知患者PFS(11.2月比4.0月,P=0.001)、OS(31.9月比14.4月,P=0.02)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NSCLC吉非替尼与化疗维持治疗疗效相似.吉非替尼维持治疗EGFR突变阳性患者较未知患者有明显获益,建议晚期NSCLC予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时常规行EGFR突变检测.

  • 某基层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

    作者:鲁新友;周洪波;贺婷;李琳;张祥

    目的 了解医院四个临床科室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6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儿内科病房、内一科病房、泌尿外科病房及新生儿科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儿内科病房、内一科病房、泌尿外科病房和新生儿科病房、分别分离86株、10株、60株和7株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美洛培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为0% ~ 26.7%;对其他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相对较高,为34.9%~89.5%,由于送检率不同,不同临床科室之间耐药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痰液、血液及分泌物.结论 大肠埃希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对抗原激活红细胞天然免疫反应主干道血脂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伟;彭雪峰

    目的 研究抗原激活红细胞天然免疫反应主干道对血脂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血液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体检合格的健康人300例,分离出血浆、全血细胞以及白细胞,抗原采用酵母菌加卡介苗,分别激活免疫反应全血细胞、无血浆的免疫反应细胞以及未激活的免疫反应细胞,各组血脂含量的变化比较.结果 酵母菌联合卡介苗能激活血液的免疫反应,发现激活免疫反应细胞的血脂明显高于无血浆激活的免疫反应细胞,激活后的免疫反应全血细胞TC、HDL分别为(0.29±0.07)mmol/L、(0.008±0.0004)mmol/L,与激活的免疫反应白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然免疫反应主干道中红细胞对调控免疫反应以及血脂含量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中药自拟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刘志伟

    目的 探讨中药自拟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自拟方联合西医治疗的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和2个疗程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量表、6 min步行的距离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价、6 min步行距离差异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价、6 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自拟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方式,两者的安全性无差异,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效果

    作者:张洪林;李海蓉;律正严

    目的 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使用补肾调经汤联合来曲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内分泌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及孕酮激素(P)水平变化、计算并比较两组排卵率、妊振率、早期流产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疗效68.2%高于对照组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CG、E2及P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HCG、E2及P激素水平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E2及P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排卵率和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敬文娜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1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按照术式不同进行分组治疗,分别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术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式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种术式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与97.22% (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腹腔镜组患者表现均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术后72 h,腹腔镜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IL-18、IL-10细胞因子指标均到达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患者IL-18、IL-10细胞因子指标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对机体免疫影响小等优势,可作为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首选方式.

  • 腹腔镜手术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琳

    目的 探究腹腔镜手术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盆腔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NPR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40例的效果观察

    作者:伍信阳;邓振农;陈志光;陈潮江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外科辅助下精索内静脉显微结扎手术治疗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病例均行显微外科精索内静脉结扎术,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0-28) min.所有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精液.结果 患者精子数量、活力及浓度均优于术前.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复发及睾丸萎缩.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后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症,治疗效果良好.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施黎银;赵明

    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代谢失衡性疾病脂质是细胞生长、激素合成、轴突髓鞘形成和皮肤屏障形成所需的基本物质[1-4].脂质主要来源于饮食和自身合成,脂质是疏水性的,所以需要脂蛋白微粒包裹,通过血液或组织淋巴液的亲水环境转运.这些微粒的产生不仅涉及到脂蛋白,也涉及到酶蛋白网络、转运体和细胞信号传导过程.虽然脂质是人体必须的,但是过量的脂质,例如细胞内过剩的胆固醇,尤其堆积在动脉血管壁的巨噬细胞中是有害的.动脉胆固醇的积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脂质的产生和消耗之间的平衡,饮食摄取等可能与生理利用有关,例如脂质的α和β氧化;然而自身合成与一种叫做胆固醇逆转运路径有关,这种路径主要负责处理过剩的胆固醇.通过这种路径,过量的胆固醇从外周转运到肝脏和小肠,终经肠道排泄.

    关键词:
  • 内皮微颗粒CD144+/Annexin V+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翠荣;吴志峰;余研;王军;秦逸辉;李毅

    目的 探讨内皮微颗粒CD144+/Annexin V+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85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冠脉正常对照组,冠脉病变组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非ACS)组,Gensini评分将冠脉病变患者分为低分值组(1.5 ~ 24)和高分值组(>24).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内皮微颗粒水平,同时测定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脉病变组尿酸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组血浆EMP-CD144+/Annexin V+高于对照组[1 940.86(2 519.79)个/μ1比1 228.32(1 671.89)个/μl;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MP-CD 144+/Annexin V+明显高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 729.16(3 476.04)个/μ1比1 422.28(2 362.10)个/μl;P=0.001];Gensini评分高分值组EMP水平虽然高于低分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CD144+/Annexin V+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血浆EMP-CD144+/Annexin 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即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大小)无相关性,但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