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传波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2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下检查有无PHG,分为肝硬化合并PHG组62例和肝硬化无PHG组60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肝功能进行根据Child-Pugh评分分级为A级、B级、C级,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PGR),分析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PHG组肝功能明显低于无PHG组(x 2=6.588,P=0.037);PHG组较无PHG组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t=7.378,P=0.000);重度胃黏膜病变患者血清PG Ⅰ、PGR水平较轻度患者明显降低(t=2.392、4.292,P=0.009、0.000);肝硬化病变不同部位各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2.632、0.658,P=0.174、0.080,0.522).结论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可反映肝硬化胃黏膜受损程度,对评价胃黏膜功能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 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广杰

    目的 探讨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合并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普拉克索组25例,给予口服盐酸普拉克索治疗;高压氧组25例,给予高压氧舱吸氧治疗;联合组30例,给予口服盐酸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吸氧治疗.3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水平及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PQSI评分、ESS评分分别为(4.36±1.22)、(2.19±3.52),均明显低于普拉克索组[(6.88±1.83)、(5.62±4.33)]和高压氧组[(6.54±1.66)、(5.16±3.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UPDRS-Ⅲ评分、H-Y分级评分低于普拉克索组和高压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明显高于普拉克索组和高压氧舱组(P<0.05),睡眠潜伏期和睡眠觉醒次数明显低于普拉克索组和高压氧舱组(P< 0.05).3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作者:井文玺;周宗航;杨建华;毛成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予以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11.0±1.8)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4.3±2.7)h、手术时间(40.2±3.1)rain、住院时间(5.1±0.8)d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74.4±11.7)ml、(27.0±2.9)h、(56.3±2.8) min、(9.1±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0%vs.1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实施治疗,创伤小,效果显著,可对胆囊功能较好的施加保护,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两种心内心电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对比分析

    作者:范玉滢;杜爱红;郑晓纯

    目的 探究两种心内心电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准确性、敏感度.方法 选取符合人组标准的患者100例,将两种心内心电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应用心电图定位结果和胸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心电图特征性P波判断PICC导管头端进入上腔静脉下1/3段的灵敏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和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以胸片结果为金标准,PICC导管头端进入上腔静脉下1/3段的准确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研究组心内心电定位技术判断PICC导管头端位置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宇;罗奇;沈玉杰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CT引导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180例,观察围手术期镇痛效果、复发率以及治疗并发症.结果 使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镇痛有效率100%,术后1年镇痛有效率95.1%,复发后VAS评分(7.3±2.7),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好,可满足患者快速镇痛、效果持续、减少复发的要求,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苗红战;张冠军

    目的 研究分析脊椎骨折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脊椎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5±6.2) min、(60.4±3.5)ml、(8.4±1.2)d.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3±0.2)、伤椎Cobb角(6.4±1.0)°、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3.2±4.1)优于术前的(7.0±1.4)、(19.7±3.5)°、(5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固定、复位及改善伤椎前缘高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 不同分流方式在正常颅内压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旭

    目的 探讨不同分流方式(脑室腹腔分流和腰大池腹腔分流)在正常颅内压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正常颅内压脑积水患者80例,分为脑室腹腔分流组和腰大池腹腔分流组,各40例,分别实施脑室腹腔分流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评定两组预后,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脑室腹腔分流组步态不稳改善率(64.8% vs.60.5%)、小便失禁改善率(60.7% vs.55.6%)和进展性痴呆改善率(72.7% vs.68.7%)与腰大池腹腔分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似(12.5%vs.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颅内压正常脑积水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二者预后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值得借鉴.

  • 25-(OH)D3与相关血液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丹凤

    目的 测定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D3(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并探究25-(OH)D3与BAKP(骨碱性磷酸酶)及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382例本院儿童保健所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共5组,采用酶联免疫测试法检测血清25-(OH) D3含量,并测定血清BAKP及Cu、Zn、Fe、Mg等微量元素含量,分析25-(OH) D3与BAKP、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 各年龄段儿童均明显存在25-(OH) D3缺乏的现象.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Zn和BAKP、Cu,Fe和BAKP、Cu、Zn,Mg和Cu、Z、Fe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25-(OH) D3与BAKP存在相关性(P<0.05);而25-(OH) D3与Cu、Zn、Fe、Mg等微量元素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0~5岁的儿童均不同程度地缺乏25-(OH) D3,尤其是0~2岁的儿童缺乏25-(OH) D3现象严重.相关性分析说明25-(OH) D3与BAKP存在相关性,与Cu、Zn、Fe、Mg等微量元素无相关性,补充Zn和Fe可有助于改善BAKP含量,对改善儿童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晋荣;李朝阳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EH患者1 12例,行血液生化检测及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依据血压不同进行分级,即1级组、2级组、3级组,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4组,即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进行比较.结果 各级EH患者血清UA值分别为(315.89±60.77)、(354.36±66.00)、(438.84±78.52)μmol/L,不同血压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超声结果4组间血清UA值分别为(297.71±54.28)、(353.61±70.07)、(400.43±82.22)、(469.32±85.11)μmol/L,不同内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UA水平增高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UA水平是EH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EH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血清UA水平呈正相关.

  • 23例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

    作者:党红梅;孟巧绒;冶省娟

    目的 总结23例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和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共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病例、自制回顾性分析调查表、分析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情况、妊娠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发生意识障碍共6例,神经损伤共6例,视物模糊共5例,恶心呕吐共6例.对患者不同脑血管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后有14例患者引产,所有患者均随访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危急应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保证孕妇生命安全,病情稳定后,应对孕妇引产的必要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终止妊娠.

  • 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毛屏;李加生;荣大庆

    目的 分析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保胆取石术后随访满3年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8例胆囊结石复发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40例未复发病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先行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导致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67.86%的患者年龄≥60岁,较对照组的32.50%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功能差、胆囊壁过厚、结石数量≥10枚、饮食油腻、运动缺乏患者的概率分别为35.71%、57.14%、64.29%、53.57%、57.14%、64.29%,较对照组的7.50%、27.50%、22.50%、27.50%、20.00%、30.00%显著较高(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功能差、胆囊壁过厚、结石数量、饮食油腻、运动缺乏是导致胆囊结石患者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偏大、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功能差、胆囊壁过厚、结石数量多、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患者在行保胆术后更易复发结石,临床上应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行保胆取石术的患者应清淡饮食、适当运动,以降低结石复发率.

  • 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罗鹏飞;邓勇军;黄海;全国宏;宋兴林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27例术后复发,125例未复发;发现年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结石大直径、总胆红素异常、结石残留、黄疸史及术后并发症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有关.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手术发生率.

  •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总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郝晓飞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总IgE水平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儿科门急诊及住院的66例哮喘患儿以及30例同期健康幼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三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同患病程度的哮喘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而血清总IgE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进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而总IgE水平增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缓解组及轻度组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血清总IgE水平不相关(r=0.207,P=0.112;r=0.127,P=0.251);中重度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血清总IgE水平呈现负相关(r=-0.698,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总IgE参与哮喘急性发作进程,且两者呈现负相关,提示25-羟基维生素D对IgE有抑制作用.

  • 钛锆合金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情况及生物毒性分析

    作者:成毅

    目的 探讨并分析钛锆合金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情况和生物毒性.方法 从本院口腔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人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材料修复,观察组则采用钛锆合金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情况、不良反应和生物毒性.结果 ①观察组的支架松动率、损坏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对照组的28.26%、1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2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生物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新型的钛锆合金材料,可以显著提高修复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生物毒性较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杜文文;陈海燕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2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SAS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以上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得分分别为(37.10±5.15)、(41.95±7.8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林艳;兰翠;吕丹丹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人院的10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病情监测、施药操作、体位护理、床边护理与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以心理护理、行为干预、腹腔穿刺干预与饮食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患者干 预后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与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 护理教学中临床能力评估工具CAT-NE的编译和评析

    作者:阮兰红

    本文介绍了2016年冰岛阿库雷里大学UNAK和挪威护理学院老师研究并循证的一种新的临床能力评估工具Clinical Assessment Tool for Nursing Education(CAT-NE),旨在为以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护理教育提供国外新护理教学的发展研究成果.CAT-NE可按照护理教学4年各学期教学目标,定制专用的临床能力评估工具,值得高等护理学校师生进行循证测试.

  • 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在县级医院院前急救中的运用

    作者:叶碧波

    目的 了解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在县级医院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9例院前急诊车祸患者作研究组,给予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进行院前急救;另选取29例同类情况患者作对照组,按传统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完成初级评估所用时间分别为(16.3±6.9) min、(26.2±7.7) min,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从急救现场至人院治疗的死亡率分别为3.45%、20.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县级医院院前急救中实施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郭荣芹

    目的 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为改善癌因性疲乏提高参考.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肿瘤患者共120例为对象,发放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和Piper癌因性疲乏量表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经癌因性疲乏量表测定:整体疲乏得分为(4.83±2.56)分,其中:无疲乏7例(5.83%),轻度疲乏23例(19.17%),中度疲乏38例(31.67%),重度疲乏52例(4333%).癌因性疲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化疗次数、病程、医保情况、化疗副反应是影响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P<0.05).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多数因素可诱发癌因性疲乏.有必要强化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控制癌因性疲乏.

  • 凶险型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萍;沈萍;唐知

    目的 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参与护理干预,对凶险型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 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波

    目的 探讨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机械振动排痰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及无创通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H值、PaO2分别为(7.52±1.07)、(84.69±15.15)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02为(52.67±12.36)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部压伤、排痰障碍、恐惧发生率分别为2.56%、0%、5.1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对改善患者肺通气及动脉血气指标效果显著,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无创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改良式体位引流结合口腔清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李艳

    目的 探究改良式体位引流配合口腔清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其中140例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与口腔清洁护理为研究组,140例采用常规体位引流与口腔清洁护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口腔炎症发生率、ICU时间、脱机成功率、肺部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口腔炎症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为6.4%,病死率为3.6%;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4.3%,病死率为1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配合口腔清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因此应用改良式体位引流结合口腔清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郝晶晶;宋乃云;杨文丽;郝玲;赤宏卿;武克文

    采用历史文献法对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预警评分机制的应用现状及效果进行分析.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索更为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结合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特点,构建具有精神科特色的患者安全预警机制,从而大限度地确保患者安全.

  • 儿科低年资护士离职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作者:林楚琴;韦丽娜;金芳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低年资护士离职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 对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6年儿科护士离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低年资儿科护士离职率高,1~3年的护士离职人数有90人,占离职总人数的83.33%;其主要原因有工作强度大占90.74%,工作压力大占94.44%,工作环境差占83.33%,待遇不理想占88.88%.结论 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的心理素质,降低离职率,促进儿科护理事业发展.

  •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关小丽;赵文雅;潘京华;林爱仙

    目的 通过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制定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持续护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中同时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持续干预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锻炼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干预组康复锻炼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髋关节Harris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49.73±4.90) vs.(46.6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71.30±5.22) vs.(68.90±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相近[(83.20+5.51) vs.(81.30±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助于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康复.

  • 风险管理在NICU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胡广乐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NICU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的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考评结果、新生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89%和8.89%,家属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45±1.87)与(95.56±1.48),研究组的NICU护理质量考评结果、新生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ICU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于NICU病房.

  • 基于个体的延续护理影响胃癌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研究

    作者:张莎莎;王淑艳;韩瑜

    目的 研究以个体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对其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出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入院治疗的92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同样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后以个体为中心进行延续护理.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生存质量、心理韧性评分以及治疗功能共性评分.结果 延续护理实施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管理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总自我效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韧性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升高;治疗功能共性评分指标:功能状况、情感状态、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个体的延续护理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护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护理更贴近患者需求;同时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帮助提高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提高心理韧性,促进疗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130例麻醉复苏室患者的护理分析

    作者:黄丽;韩丽

    目的 探讨麻醉复苏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30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30例采用PACU护理,对照组100例未行PACU护理.对比两组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麻醉复苏室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和相应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为(54.33±10.57) min,对照组为(67.28±11.0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麻醉复苏期容易发生低血压、低氧血症、躁动、高血压、喉头水肿等并发症,麻醉复苏室护理能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持续监控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复苏质量.

  • 罗哌卡因复合液超前镇痛用于胸腰椎后路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立明;陈光福;赵晓东;付美奇;王建波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液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170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分层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罗哌卡因复合液组),每组85例,分别按照各自组内用药方案予以镇痛,记录每例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6h、12h、24h、36h、48h、3d及7d的疼痛评分、术后首次补救镇痛药物时间、补救镇痛药物的总人次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与A组[(315.29±222.81)ml vs.(348.24±308.16)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2h、24h、36h、48 h、3d及7d的疼痛评分,A组分别为(3.00±1.31)、(2.81 +0.92)、(2.39±0.60)、(2.11±0.89)、(1.71±0.59)、(1.53±0.98)、(1.16±0.65),B组分别为(1.91±1.28)、(1.74±0.86)、(1.59±0.66)、(1.44±0.59)、(1.21±0.66)、(0.79±0.66)、(0.40±0.21),B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首次补救镇痛药物时间B组(85.9%)长于A组(63.5%)(P<0.05);B组使用曲马多的次数(13人次)显著少于A组(47人次)(P<0.05),但两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A组:5人次,B组:4人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例数B组(13人次)显著少于A组(30人次)(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液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探讨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伟明;谢中勇;卢远达;钟文清

    目的 研究早期静注入免疫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820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10例,将130例(因家长不同意使用而未使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剔除280例;观察组410例采用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的效果显著,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总有效率(92.68%)、机械通气时间[(3.52±2.65)d]、住院时间[(6.05±1.34)d]和并发症发生率(21.9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效果优于不使用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早期使用能阻止病情恶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到改善并减少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 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刘燕冰;孙新多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两种麻醉药物的优劣势以寻求适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其中七氟烷组预充七氟烷诱导麻醉和复合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则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并复合输注丙泊酚,对比两组在手术前(Tn)、手术开始10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前30 min(T3)、手术结束前10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中(pH、P02、PCO2)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苏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两个时间段的HR和MAP的两项指标和手术前10 min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七氟烷组T2时HR和MAP为(73.89±7.13)次/min、(80.69±9.43) mmHg,T3时为(72.11±6.25)次/min、(80.14±8.91) mmHg,丙泊酚组T2时HR和MAP为(66.24±7.24)次/min、(68.71±10.18)mmHg,T3时为(63.47±6.45)次/min、(67.13±11.35)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T3两个时间段丙泊酚组相较于七氟烷组HR和MAP下降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七氟烷组PO2T2时为(247.51±71.47) mmHg、T3为(268.15±68.46)mmHg,丙泊酚组T2时为(189.17±73.32) mmHg,T3为(183.14±67.17) mmHg,两组患者在T2、T3时间段PO2水平也较T1时间段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并且以七氟烷组患者升高的趋势更明显(P<0.05);丙泊酚组术后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0.4±2.5) min、(20.5±7.2)min、(35.8±8.6)min,七氟烷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2±1.9) min、(12.8±3.8) min、(24.6±6.1) min,七氟烷组患者术后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时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丙泊酚组为(4.2±0.4),七氟烷组为(4.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手术患者,七氟烷复合麻醉方式相比丙泊酚更具优势,不仅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更稳定的生命体征,同时能够显著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炎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许立华

    目的 探讨炎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和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血清及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和平均治愈时间为(15.4±4.6)d,对照组分别为75.00%、(30.5±5.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及泪液NO、TAC、MDA、GSH-Px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治愈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 评价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作者:连德明

    目的 分析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于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疗效差异,总结优化的半夏炮制方法.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本院住院门诊收治的12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以半夏为主要成分的黄芪陷胸胶囊治疗.基于半夏炮制方式的不同,将120例病例分成生半夏组、清半夏组和法半夏组各40例,重点观察3组病例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等血压指标的变化,评估调整半夏炮制方式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生半夏组治疗8周后SBP、DBP及PP改善效果均要优于清半夏组和法半夏组(P<0.05).生半夏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清半夏组和法半夏组的85.0%和82.5% (P<0.05).结论 ①半夏炮制方法不同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有着不同的影响;②基于生半夏的炮制方法入药能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脉压减小达至佳状态,同时还能稳定舒张压,该炮制方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推广价值.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临床疗效

    作者:靳玫;马世江;沈长波;刘杰;王文晟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对照组发病后3~6h内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发病后3h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及14 d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14 d 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关旭;刘军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影响及疗效.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依达拉奉基础上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用药2周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VE-cadherin和vW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2周期间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 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及成本比较

    作者:于爽

    目的 研究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及成本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7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扩张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B组采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医疗成本.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显著高于B组的70.3%(P< 0.05).A组的总成本为(8959.48±2139.27)元,显著高于B组的(7672.51±2362.56)元(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治疗方案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和临床疗效,美洛西林舒巴坦成本较低,更为经济,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清珍

    目的 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本院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时和治疗结束时MP-IgM滴度阳性率分别为42.5%和5.0%,对照组分别为72.5%和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胃肠道不适反应和局部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至儿童慢性咳嗽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价值.

  • 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卿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疼痛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关胸前给予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再接静脉镇痛泵;对照组40例患者则在关胸前给予10μg舒芬太尼与50 mg氟比洛芬酯为负荷量,再接静脉镇痛泵,并对比分析其机体疼痛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VAS评分分别为(3.26±0.33)、(2.51+0.64)、(1.83±0.80)和(1.51±0.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0.59)、(3.05±0.54)、(2.39±0.75)和(1.9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1d、术后3、5、7d的MMSE评分分别为(26.7±0.9)、(25.8±1.4)、(25.9±1.2)与(26.5±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4±2.1)、(23.1±2.7)、(24.0±2.1)与(24.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7d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例数较少,其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使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能够缓解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疼痛,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利于术后患者机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阎萧萧;李雅莉;宋明惠

    目的 为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患者,临床探究舍曲林、阿立哌唑联合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人院治疗的80例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一组、治疗组,每组40例.其中单一组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精神分裂评分进行记录比较.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95.0%,单一组为82.5%,单一组较治疗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PANS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NSS、HAMD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临床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舍曲林、阿立哌唑联合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好.

  • 基于Orem自护模式的护理理念对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萌斐;张丽;陈艳;顾羊林

    目的 探讨基于Orem自护模式的护理理念对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依基于Orem自护模式的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Orem自护模式的护理理念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脑卒中简化中医辨证分型诊疗策略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高思山;韩培海;李成君;丁宁;高利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医简化分型诊疗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根据高利教授中医简化分型理论和标准,随机选取77例ACI住院患者进行中医简化分型诊疗,其中热证型46例、非热证型31例,选取同期ACI住院患者49例未中医简化分型对照观察.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对热证组、非热证组和未分型ACI患者分别实施治疗,热证组另加自拟清热抗炎方清热解毒泻火,观察入院及治疗2周患者NIHSS、Barthel index、舌苔、睡眠障碍、四末温度、并发症、大便干秘、出院费用等指标,评价ACI简化分型诊疗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2周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5,2.601,5.723;P<0.05),Barthel index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3.15,3.28;P<0.01).治疗2周后3组组间NIHSS、Barthel index 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热证型组治疗2周后舌苔、苔色、苔质、四末温度、大便干秘正常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组患者出院费用明显低于未分型组(t=2.615,P< 0.05).结论 脑卒中简化分型诊疗策略临床应用对脑卒中综合诊疗效果显著,热证组、非热证组和未分型组综合治疗都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功能恢复.热证组患者生活舒适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降低.本研究是脑卒中传统诊疗策略创新,对推动脑卒中创新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甘小玲;陈晓彤;陈锦武;陈庆瑜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并探讨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9,126例20岁以上体检人群分别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甲状腺超声,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2.0%,其中男性35.1%,女性50.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4.1%,其中男性27.5%,女性19.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女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甲状腺结节组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对甲状腺结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经年龄及性别校正,结果显示超重/肥胖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OR=1.85,95%可信区间为1.15-2.87).结论 (1)广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较高,且两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超重/肥胖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之一.

  • 孕妇年龄与围产期胎儿出生缺陷关联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林惠芳;林嘉玲;姚振江

    目的 探究孕妇年龄与围产期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9-2012年广东省21个地市共58家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络数据的孕妇年龄和胎儿出生缺陷进行分析,计算出生缺陷率及其RR值,以确定孕妇年龄与出生缺陷的关联.结果 2009-2012年共有789,319例围产期胎儿,出生缺陷有29,11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69/万.孕妇年龄为<20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和>35岁的出生缺陷率分别为365.43/万、358.02/万、355.30/万、379.41/万和439.74/万,其中25~29岁的出生缺陷率低(RR:0.97;95%CI:0.90-1.05),>35岁高(RR:1.20;95%CI:1.10-1.30).结论 孕妇年龄与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关系密切,应加强孕妇尤其是高龄孕妇的孕前、孕早期保健宣传,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避免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177例登革热患者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姚尧;黄浩;黄宪章;刘胜武

    目的 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特征,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统计2014年7月至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登革热病例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其特征.结果 疑似登革热病例217例,确诊阳性177例,阴性40例.病例中0~13岁组20例,14~50岁组125例,≥51岁组72例,阳性率分别为70.0%、85.6%和77.8%.阳性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WBC)降低、血小板计数(PLT)降低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2.1%、32.2%和35.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以及肌酐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4.8%、29.4%和21.5%均高于阴性组,而血清尿素异常的比例为10.7%.14~50岁组与≥51岁组WBC和PLT降低程度比0~13岁组更为明显.成年组及老年组的登革阳性率高于儿童组,WBC和PLT降低程度更明显.结论 本实验室检验结果符合登革热诊断指南的描述特点,但患者年龄较以往报道偏大;WBC和PLT具有一定筛查价值.

  • 针刺督脉穴位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

    作者:宋洪涛;武忠;张瑞霞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督脉穴位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在线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中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文献,检索起止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同时辅以手工检索,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用RevMan 5.3软件对遴选出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筛选出的778篇文献中,经遴选后有9篇符合纳入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4周时针刺督脉穴位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针刺督脉组与西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督脉穴位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及MRI的表现与诊断

    作者:贾力

    目的 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经由手术及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对其进行CT及MRI检查,并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8例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且靠近透明隔,透明隔同宽基相连,透明隔存在不同程度受压状况且向对侧移位;4例患者接受CT平扫,其肿瘤均呈现分叶状,可见结节状钙化,幕上脑室系统存在明显扩大表现,呈现脑积水改变.结论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CT、MRI检查结果,可对患者作出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但对于儿童患者,应结合各项辅助检查以排除疑似肿瘤类型.

  • 内镜直视下扩张在无积水肾建立经皮肾通道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伟;王永忠;梁胜军;胡明坤;陈国希;阮建民;刘冬霞;陈泽娇

    目的 评估内镜直视下扩张技术在无积水肾建立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通道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依据采用Amplatz扩张器筋膜扩张方式的不同,将126例mPCNL的患者分为2组,内镜直视扩张组(65例),采用内镜直视下扩张法;筋膜扩张组(61例),在X线引导下依序逐步筋膜扩张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通道建立时间、通道一次建立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mPCNL,两组通道建立时间[(11.44±7.9)min vs (23.30±11.6)min]、通道一次建立成功率(100% vs 78%)、手术时间[(51.72±7.4)rain vs (82.67±6.9)rain]、术中出血[(43.47±9.23)ml vs (96.47±22.76)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直视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安全、实用、可行性高,明显优于传统的筋膜扩张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化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田中华

    目的 探讨化疗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RPC)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20例HRPC患者给予化疗(10例予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10例予米托蒽联合泼尼松)3~17个周期,并根据化疗前血清PSA升高达到进入HRPC阶段首次测量PSA水平数值2倍所需的时间(PSADT)分为PSADT<1.6个月(n=9)、≥1.6个月(n=11)两组,了解不同组别患者化疗有效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期情况.结果 20例HRP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55.0%,多西他赛组为70.0%,米托蒽组为40.0%;PSADT<1.6个月组有效率为33.3%,≥1.6个月组为72.7%.PFS为1~16个月,平均(3.8±2.5)个月,多西他赛组为(4.8±1.1)个月,米托蒽组为(2.8±1.6)个月;PSADT<1.6个月组为(2.7±0.4)个月,≥1.6个月组为(4.9±0.6)个月.总生存期为6~58个月,平均(28.6±6.3)个月,多西他赛组为(30.4±4.3)个月,米托蒽组为(27.3±5.4)个月;PSADT<1.6个月组为(16.4±4.7)个月,≥1.6个月组为(31.2±5.6)个月.结论 多西他赛化疗以及PSADT≥1.6个月的患者均可获得更高的化疗有效率和更长的PFS及生存期.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