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与甲型H1N1重症肺炎的治疗新技术研究

    作者:潘清文;陈哲;罗俭权;陈达勇

    目的 总结我市2014年1至12月共收治11例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与36例甲型H1N1重症肺炎流感的治疗心得与技术应用体会,提出运用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技术的运用.方法 对比分析11例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与36例甲型H1N1重症肺炎流感的临床指证、并发症、综合评分、实验室数值、治疗技术、病情转归等资料.结果 H7N9组基础疾病和进入ICU接受治疗的比例均高于H1N1组.H7N9组发病初期伴有呼吸困难和气促、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率均高于H1N1组.H7N9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和死亡率均高于H1N1组.两组流感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肺间质和实质损伤,其基本CT影像改变是肺内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密度影.H7N9组患者胸腔积液和网格状密度增高表现多于H1N1组(双侧P< 0.05).结论 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与甲型H1N1重症肺炎的治疗新技术应用有创侵入性治疗技术,需要保护机体进一步损伤,抗生素治疗需注重中成药联合应用,加快治愈效果和增强免疫机能防御功能.运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针对病因精准治疗.与H1N1组患者相比,H7N9病毒易引起肺炎、ARDS、多脏器衰竭等严重疾病,患者ICU入住率和死亡率高.

  • 两种手术方式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史向转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异位妊娠的患者,根据其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患者选用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选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来探究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1±11.3)min、(33.8±10.2)ml、(13.3±2.1)h、(6.3±1.8)d;对照组分别为(65.3±15.8) min、(72.2±13.1) ml、(22.3±3.8)h、(10.2±2.9)d.经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1,15.456,14.045,-7.709,P< 0.05).结论 对于异位妊娠的患者,选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作者:付敏;张云芳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出生的236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有126例新生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窒息现象,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经过分析得知,导致新生儿窒息主要的是脐带原因(36.8%),然后依次是羊水原因(24.0%)、胎盘原因(15.2%)、胎儿原因(10.4%)、产程原因(8.0%)、分娩原因(4.8%)以及其他不明原因(1.6%).结论 定期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指导其合理饮食和做好日常卫生工作;加强胎儿B超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处理各类异常因素,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肺脓肿临床分析

    作者:张起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肺脓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灌洗组,每组41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灌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冲洗治疗.结果 常规治疗组与灌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78% (20/41)和85.36% (35/4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肺脓肿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辅助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下颌活动性局部义齿实施修复治疗应用卡环固位体、球帽附着体对比分析

    作者:高祀琴;张永生;姚永新

    目的 研究下颌活动性局部义齿实施修复治疗应用球帽附着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45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23例46颗基牙应用球帽附着体修复治疗,对照组22例44颗基牙应用卡环固位体实施修复,对比两组修复满意度、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牙齿动度、牙龈指数.结果 研究组咀嚼有力、发音清楚、佩戴舒适、稳定性好、义齿美观等修复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槽骨高度为(4.8±0.4)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0.3) mm,牙周袋深度为(3.0±1.0)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9)mm,牙齿动度为(0.7±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6),牙龈指数为(0.8±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球帽附着体修复治疗下颌活动性局部义齿可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和牙齿健康情况.

  • 钴铬合金烤瓷牙和二氧化锆烤瓷牙修复3年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罗良敏

    目的 探讨二氧化锆烤瓷牙与钴铬合金烤瓷牙的修复效果.方法 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烤瓷冠修复的患者中选取70例,将其按修复材料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钴铬合金与二氧化锆进行冠修复,观察两组3年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牙龈状况(98.5%)、龈着色(100.0%)、颜色匹配(100.0%)方面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7%、87.1%、90.3%),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4.3%)明显优于对照组(82.9%),P<0.05.结论 二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牙体缺失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影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林涛;徐增良;韩瑜

    目的 探讨影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90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脑出血患者,观察患者近期预后并研究其与年龄、GCS评分、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血压、引流后残余量等相关因素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近期预后与GCS评分、血肿量和引流后残余血肿量相关(P<0.05) 结论 GCS评分、血肿量和引流后残余血肿量对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近期疗效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术前和术中应当注意上述指标的变化,积极应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预后.

  • 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影响

    作者:安成涛;于秋梅;安成功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移位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行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结果 手术情况:观察组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34±2.14) dvs(20.12±3.24)d,(35.65±4.32) ml vs(70.32±7.35) ml],t=14.587 ~ 29.605,P<0.01;疼痛程度:术后1d、3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1 ±0.33)vs(5.16±0.35),(6.52±0.58)vs(7.64±0.82)],t=7.654 ~ 8.324,P<0.05;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24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82±7.34)vs(60.33±6.56);(94.35±10.05)vs(83.79±9.16),t=5.670 ~ 8.479,P<0.05;并发症及治疗费用:观察组并发症、再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55% vs 26.42%,5.66% vs 22.64%),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38945.35±3872.81)元vs(21873.79±2436.16)元],t/x2=6.291 ~ 17.167,P<0.05,P<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但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内固定术.

  •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宏山;瞿广桥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32例,予以常规分割性全脑放疗,剂量DT 40 Gy (2Gy,1次/d,每周5d),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d),放疗结束后每4周予以替莫唑胺200 mg/ (m2·d)口服5d方案化疗,共6周期.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5例(15.6%),部分缓解19例(59.3%),稳定4例(12.5%),进展4例(12.5%),近期治疗有效率74.9%,临床获益率87.4%,中位生存期7.6个月.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使用.

  • 欣母沛+子宫缝合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邢建琴;姜云霞

    目的 观察欣母沛+子宫缝合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85例剖宫产并发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子宫缝合术,观察组在常规子宫缝合术基础上臀部或子宫肌内注射欣母沛注射液,比较两组出血情况、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潮热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在500 ~ 1000ml者所占比例为83.7%,出血时间≤2h者所占比例为93.0%,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FSH与潮热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母沛+子宫缝合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更有效预防并控制产后出血情况,具有较大借鉴价值,值得推广.

  • 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殷建伟

    目的 观察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植骨融合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均为96.3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均为8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优良率高,植骨融合率较高且并发症少,值得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认知行为的临床治疗浅析

    作者:迟颖

    目的 浅析神经性厌食症及神经性贪食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对4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和4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治疗过程、效果及行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例神经性贪食症治愈,另外2例病情明显好转;1例神经性厌食症治愈,另外3例病情明显好转.全部患者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得到纠正,未出现自杀、自残情况.结论 认知行为的临床治疗对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均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小洹;马海燕

    目的 总结分析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溶栓、抗凝及解痉扩管治疗的同时进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取栓术治疗后,治愈30例、显效13例、无效17例,临床有效率为71.67%.其中39例患者栓塞动脉与末梢动脉搏动恢复正常,4例栓塞动脉搏动恢复良好、末梢动脉搏动未恢复;35例血运明显改善;手术取出栓子长为1 ~ 2.5 cm、血栓长为5~35 cm.术后7例合并代谢综合征,3例指或趾端坏死;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因腹主动脉骑跨栓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急症,需及早诊断、治疗,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对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远征;丘小其;梁启慧;汤世君;黄婉仪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后1h、24 h PaO2、PaCO2及pH值.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h及24 h后PaO2、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PaO2、PaCO2及pH值,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黄长安;李军;张金磊;周立

    目的 分析对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入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采用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手术治疗、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1.25%,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327,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20±5.60)min,出血量为(210.34±50.10) ml,恢复时间为(28.35±2.34)d,对照组依次为(90.56±4.45) min、(200.13±44.55) ml、(34.16±1.30)d,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5.23±0.91)分、(12.03±1.7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 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贾振锋

    目的 探究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正中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45例(90.0%)行全切,大部分切除5例(10.0%);手术病理检查结果41例(82.0%)神经鞘瘤,9例(18.0%)神经纤维瘤;43例(86.0%)患者痊愈、5例(10.0%)好转、恶化与死亡各占1例(2.0%);复发率低.结论 应用后正中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治疗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效果较好,但是术中操作需谨慎处理椎动脉、椎旁静脉丛,减少脊髓损伤,以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 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双侧小脑大面积梗塞并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林;徐增良;曹淑丽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双侧小脑大面积梗塞并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探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在双侧小脑大面积梗塞并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本院双侧小脑大面积梗塞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45例,其中24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21例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以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为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91.45±20.54) min、(11.18±3.24)d和(22 698±10 531)元,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组患者气颅、低颅压、堵管或造瘘口堵塞、发热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脑室腹腔分流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双侧小脑大面积梗塞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现代微创手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效果评价研究

    作者:丁全明;梁伟;王刚;冯世伟;邱忠凯;孙桂兰;赵兴亮;孙黎黎;张帆

    目的 探讨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佳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6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B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eteroscope recessivelithotrity,URL),C组采用微创经皮肾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nephrolithotomy,MPCNL).结果 三组病例均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成功.三组治疗效果比较,MPCNL组的结石总清除率明显高于URL组和ESW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导致输尿管梗阻高烧、感染性休克、大出血、肾损害、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上三种微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方法均为有效手段,经URL手术适应于有指症上段输尿管结石.MPCNL治疗腰3以上复杂结石具有优势.ESWL应掌握好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或联合应用可代替开放性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观察

    作者:马爱华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100例患者为目标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老式无创性面罩双水平呼吸道正压BiPAP机通气,实验组患者给予无创鼻罩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h和心衰控制后1 hHR、RR、MAP、pH、PaO2、PaCO2、B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心衰控制后1hHR、RR、MAP、pH、PaO2、PaCO2、B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h和心衰控制后1hHR、RR、MAP、pH、PaO2、PaCO2、BE水平与实验组治疗后1h、心衰控制后1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h、6h、24 h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h、6h、24 h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效果显著.

  • 足月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感染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刚明

    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感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135例足月头位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12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难产及母儿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难产率为39.3%,对照组为18.7%;研究组中母儿感染8例,胎儿7例.对照组中母儿感染2例,胎儿感染1例.研究组难产率、母儿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积极处理,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上颌尖牙正畸移动过程中龈沟液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文涛;胡宗全;宋欣

    目的 通过检测上颌尖牙远中移动过程不同时间段龈沟液内一氧化氮(NO)的浓度,分析其在正畸治疗早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例正畸口腔患者,采用镍钛圆丝拉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并分别于正畸治疗前、正畸治疗后4小时、12小时、24小时、7天、14天收集所有患者的龈沟液,使用格里斯试剂系统检测龈沟液NO的浓度,分析其在正畸早期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正畸力、牙齿移动距离的相关性.结果 在尖牙远中移动早期,患者龈沟液中NO水平在正畸加力后显著上升,并于12小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加力前水平;加载150 g拉力的患者龈沟液中的NO的浓度显著高于加载100 g组,而患者龈沟液中的NO浓度与尖牙移动距离成正性相关.结论 在正畸牙齿移动早期过一氧化氮在龈沟液中呈现动态变化,其可以有效地反映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动距离,对其水平的检测将有助于判断正畸治疗效果,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袁征

    目的 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60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一贯煎加味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症状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8周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末HAMD评分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末HAMD评分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药加服一贯煎加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 早期超短波联合序贯压力治疗对手深度烧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徐文举

    目的 探讨早期超短波联合序贯压力治疗对于手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侧手深Ⅱ~Ⅲ度烧伤患者80例,于手部创面基本愈合2周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中综合治疗组采用早期运动、佩戴压力手套、超短波、序贯压力治疗;常规治疗组仅行早期运动和佩戴压力手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手的外观情况、水肿情况以及患手功能评分及评级情况.结果 经4周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中34例外观恢复正常,常规治疗组未出现外观恢复正常者.综合治疗组患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根部及掌横纹、腕横纹处周径变化值分别为(0.493±0.021) cm、(0.585±0.091)cm、(0.487±0.023) cm、(1.104±0.072) cm、(0.754±0.05) cm,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t=38.786、20.430、30.492、28.428、24.086,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手功能评分为(88.2±3.0)分,手功能评级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6例、Ⅳ级12例、Ⅴ级22例、Ⅵ级0例,显著好于对照组(t/U=28.207、564.000,P<0.05).结论 手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超短波及序贯压力治疗,可恢复患手外观,改善水肿情况,有效改善手功能恢复情况,对于手深度烧伤后手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立君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恐惧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社会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医临床路径与常规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翟晓绪

    目的 探讨医院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与常规护理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价值.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法将近两年到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根据常规围手术期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34例选择中医临床路径干预,研究两组的临床干预结局.结果 观察组施护后的临床满意度是97.06%,相比对照组的82.35%明显增高,术后胃肠功能正常时间为(9.14±2.78)h、下床活动时间为(10.03±3.12)h,住院时间为(4.39±1.12)d,相比对照组的(15.16±4.99)h、(16.68±4.29)h和(7.61±1.57)d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各项生理恢复、提高其满意度,相比常规护理更适合加强推广.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吴爽

    目的 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同,均为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从本次研究活动的结果就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绞痛发生概率、住院时间与心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还有益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皮肤科应用CNP模式后护理满意度和疗效提升情况分析

    作者:杨丽珍;邓述欢;余南生

    目的 探讨皮肤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后护理满意度和疗效提升情况.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皮肤病患者,入选病种为急性湿疹、急性荨麻疹、银屑病及带状疱疹,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皮肤科护理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

    作者:李爱红;刘新凤

    目的 探讨个体化家庭护理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本社区登记2型糖尿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6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间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规律饮食、规律运动及血糖监测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满意度,(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方淑娟;黄叶香;陈少笑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6例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RCT)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并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康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母婴床旁护理对提升产妇及家属育儿技能的影响

    作者:蒋进英

    目的 探究母婴床旁护理对提升产妇及家属育儿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妇产科200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沐浴、脐带护理、抚摸、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方式的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0%,对照组为8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能明显提升产妇及家属的育儿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牙周炎患者人工种植牙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素英

    目的 探讨对进行人工种植牙的牙周炎患者实施周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进行人工种植牙术的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牙周炎患者行人工种植牙围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于萍萍;张洪胜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7.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对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并发症的认知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住院满意度,护患关系融洽.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分析

    作者:陈秀杰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依据急救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常规流程急救护理,研究组优化流程急救护理.结果 研究组痊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30/40) (P<0.05);研究组死亡率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6/40) (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0%(6/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 (13/40) (P<0.05).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施行优化流程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痊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作者:刘娟娟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生物、化学、环境、紫外线、锐器及个人因素等是事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树立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意识,对保护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护理效果

    作者:叶尹娣;李秋燕;张素英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护理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子宫肌瘤78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改进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改进组护理质量优良率高于常规组(94.87%VS79.49%,P<0.05).改进组生活质量中生理、社会、心理及疾病评分均高于常规组[(89.3±8.2)份VS(77.3±7.9)分,(911±5.6)分VS(79.3±8.1)分,(86.3±7.7)分VS(75.1±6.8)分,(84.4±6.8)分VS(73.0±7.2)分,P<0.05].改进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4.87%VS76.92%,P<0.05].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于子宫肌瘤中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强化护理干预对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大出血预防效果

    作者:阮叶兰;尹海燕;冯丽英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大出血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94例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前不良心理、产后2h及24 h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h及24 h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产后出血量,有效预防产后大出血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中医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积英;栾照敏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重症ICU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ICU救治的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P<0.05).结论 中医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

    作者:李熠;罗萍;李哲;蒋玥姚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前负性心理、术中应激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开展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前者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进入手术室时焦虑及抑郁程度,入院时、进入手术室时、手术30 min时、术后2h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术后2h、6h、12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排气、下地活动、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进入手术室时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手术30 min时、术后2h观察组皮质醇水平、肾上腺素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h、12 h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排气、下地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缓解食管癌患者术前负面心理、降低围术期手术应激、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中推广.

  • 品管圈活动降低脑瘫患儿佩戴腕带缺陷的影响

    作者:孙玉萍;李声华

    目的 观察和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小儿脑瘫住院患儿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抽检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脑瘫住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由我院资深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所有患儿的腕带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品管圈小组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以对脑瘫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设定相应的目标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观察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后的腕带佩戴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儿的腕带佩戴缺陷率(15.83%)明显低于实施前(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7,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小儿脑瘫患儿的腕带佩戴缺陷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兰婷;于传玲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诊治的10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和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胃肠道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淀粉酶和胃痛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活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丽霞

    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中重度PH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2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片100 mg,每天3次,甲钴胺胶囊0.5 mg,每天3次,口服.A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巴喷丁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轻,且B组在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A组;两组治疗中均有轻度头晕、嗜睡、口干、外周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PHN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贺爱辉;马兴标;李烨;刁蔚欣;李琛;梁立坤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较理想的长期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的1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78例和拉米夫定组7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后3、6、12、18、24、30、36个月时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血清HBV DNA转阴率及复阳率进行分析,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在未发生耐药性变异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恩替卡韦组HBV DNA转阴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恩替卡韦组无1例发生耐药性变异,而拉米夫定组耐药变异率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发生率越高,两组在应用18个月以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低耐药性,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 艾地苯醌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广锋;毛洪兵

    目的 探究与比较艾地苯醌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血管性痴呆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艾地苯醌组40例采用艾地苯醌治疗,尼莫地平组31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MoCA、ADL评分,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艾地苯醌组MMSE与MoCA评分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尼莫地平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头晕、皮疹、心动过速、胃痛、腿痛与总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综合疗效要优于尼莫地平,且安全性与尼莫地平并无差异,具有借鉴性.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曹峰;夏敏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联合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静脉滴注、甲钴胺注射液加壶、泼尼松口服(1周后停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1周后针灸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口服小续命汤;连续治疗15天后评判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Portmann评分值第7天(8.94±1.98)、第15天(12.35±2.13),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第7天(5.28±2.18)、第15天(8.1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联合治疗组面神经CMAP波幅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0.86±0.31)vs.(0.45±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天后联合治疗组面神经CMAP波幅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1.27±0.56)vs.(0.85±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面神经炎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CAMP波幅明显下降,患者远期预后更佳,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是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之一.

  •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雪凤;栾照家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均采用单一药物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观察组则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给予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加服雷公藤多苷片60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含量,并进行统计比较,同时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关节疼痛数为(3.09±1.48)、关节肿胀数为(2.59±1.50)及晨僵时间为(1.29±0.50)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及RF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ESR、CRP及R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观察组为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愈率高,是一种简单方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僧伟

    目的 研究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妇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884,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9%(x2=4.8077,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x2=7.5009,P<0.01).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疗效优于妇康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瑞红

    目的 探讨分析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气骨导差、听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君;王丽君;王献勇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选取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精神状态、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 (P<0.05);两组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观察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影响治疗.结果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及生活能力,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热毒宁及病毒唑对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樊翠琳

    目的 对比热毒宁和病毒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缩短效果.方法 以我院2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A组(132例)使用热毒宁治疗,B组(132例)使用病毒唑治疗,比较2组病程疗效.结果 A组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消失时间(1.5±0.8)d、(2.8±1.2)d、(2.3±0.9)d、(1.6±0.4)d,痊愈时间(3.2±1.2)d,A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和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对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效果明显优于病毒唑,且安全性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肾病(CKD)患者降脂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冬云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慢性肾病(CKD)患者中的降脂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CK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测定,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对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TC、TG、LDL-C及HDL-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C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同时HDL-C上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不适症状,仅观察组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现象,未进行特殊处理,在9日后自行恢复正常.结论 与阿托伐他汀钙相比,瑞舒伐他汀钙在慢性肾病(CKD)患者的治疗中,降脂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安全性良好,可作为轻中度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 舒适护理对改善AECOPD患者睡眠质量运用效果分析

    作者:阮亮;何薇;李桂芬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改善AECOPD患者睡眠质量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截止至2013年9月份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将2013年10月后的60例患者设为干预组,采取舒适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指数及对住院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过一周的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8.76±1.93)分vs(6.79±1.87)分],对照组睡眠质量无明显变化[(8.81±2.03)分vs(8.12±1.99)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地改善AECOPD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患者对住院服务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湛江市霞山区人流女性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失败原因和药学服务需求调查

    作者:鲁培;区惠红;吴彩虹;辜学敏

    目的 了解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湛江市霞山区人流女性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避孕失败的原因以及药学服务需求,初步探索基层药学服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224名使用COC避孕失败的人流女性进行面对面的代填式调查.结果 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地区人流女性COC避孕失败的原因依次是未按要求服药、漏服、伴随疾病和/或合并用药以及药品质量问题,人流女性对COC的药学服务需求极为迫切.结论 提高育龄女性对COC的临床认知度是保证COC避孕效果的关键,基层药学服务人员应主动承担相关工作.

  • 乳腺肿瘤内科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状况分析

    作者:钟冕;黄洁明

    目的 调查乳腺肿瘤内科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NRS2002对123例乳腺肿瘤内科化疗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分析营养风险与年龄、肿瘤分期的关系及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结果 123例患者有120例(97.6%)适用NRS200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5.8%,其中入院发生率为27.5%,住院期间新增发生率为8.3%.有营养风险中年龄≥50岁占65.1%,<50岁占34.9%;Ⅲ~Ⅳ期患者占69.8%,Ⅰ~Ⅱ期患者占30.2%.有营养风险患者中,只有34.9%患者接受营养支持,还有65.1%患者没有营养支持,19.5%无营养风险患者却接受了营养支持.肠外与肠内营养的比例是6.5∶1.43例营养风险的患者只有3例(7.0%)请营养科会诊.结论 乳腺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容易被忽视,临床医师少采用营养专科的意见,多凭经验用药,故出现营养支持明显不合理的现象.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口腔喷雾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冯丽芳;卢敏君;宁辉;占琼英;林立;郭晓军;贾健;钟永;肖昕

    目的 探讨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口腔喷雾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特点.方法 将100例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口腔喷雾,每次2喷,连续5天,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口腔喷雾,每次2喷,连续5天.比较两组儿童的疗效、退热时间和手足、口腔疱疹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ilcoxon W=929.50,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和手足、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口腔喷雾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取得疗效的强有力保障.

  • 沭阳地区汉族健康老年人TBIL、ALT、AST和CREA的参考区间调查研究

    作者:张高明;张国明;侯文权;杨莉;刘玲玲

    目的 建立沭阳地区汉族健康老年人血清TBIL、ALT、AST和CREA的参考区间.方法 分析54 912名65~104岁健康老年人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同性别间血清TBIL、ALT、AST和CREA水平分布及差异,并与现行参考区间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TBIL、ALT、AST和CREA男性检测结果均高于女性,健康老人参考区间男、女分别为:TBIL 7.8 ~ 30.6μmol/L和7.3 ~ 26.1 μmol/L,ALT 8.7 ~ 47.3 U/L和8.4 ~ 45.2[/L,AST 15.7~46.9 U/L和15.1 ~ 46.2 U/L,CREA 45.1 ~ 100.9 μmol/L和38.7~85.0 μmol/L;CREA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性别、年龄、生理、心理有明显差异,故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建立老年人血清TBIL、ALT、AST和CREA的参考区间,可供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参考.

  • 两种剂量舒芬太尼辅助下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时女性病人的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测定

    作者:史艳华;肖黎波

    目的 测定在两种小剂量舒芬太尼辅助下女性病人进行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时丙泊酚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具体是通过病人的气管插管试验来测定丙泊酚的EC50,并观察插管过程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女性病人42例,按照诱导药物分为两组:0.20μg/kg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21例和0.40μg/kg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21例.诱导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注射液(得普利麻),达到效应浓度并持续6分钟后,给予0.20μg/kg或0.40μg/kg舒芬太尼(1分钟内静脉注射).观察病人呼吸并记录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必要时给予面罩辅助通气.3分钟后记录病人插管前的血流动力学值,并由同一名不清楚分组并且光棒使用经验丰富的麻醉科高年资主治医生使用光棒引导插入气管导管,完成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记录病人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值.由该名麻醉医生判断病人插管条件是否满意:插管条件不满意记录为阳性反应(用■表示),插管条件满意记录为阴性反应(用▲表示).所有病人均遵循Dixon序贯试验原则,记录整理各靶浓度下插管反应的阳性反应例数和阴性反应例数及相关数据.然后按照半数有效浓度序贯法计算公式计算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A组丙泊酚的EC50为3.42 mg/L,95%CI为3.23 ~ 3.61 mg/L;B组丙泊酚的ECs0为2.90 mg/L,95%CI为2.81~3.00 mg/L.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同组插管前比较,A组HR与MA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与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插管前HR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青年女性患者,使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0.40μg/kg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而围术期并发症无明显增多,麻醉质量更好.

  •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及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素英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及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组,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别采集静脉血液.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及癌胚抗原含量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记录三组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CA199及癌胚抗原含量,比较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评价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良性组和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及癌胚抗原含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345、47.1969、30.9647、42.4034);良性组阳性率(单测或联合检测)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202、9.0756、6.7081、7.0704、56.806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及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卵巢癌,不仅能够提高阳性率,而且提高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引用.

  •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贾向东

    目的 总结分析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在高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测定其血清PCT、CRP水平,分析PCT、CRP诊断敏感性、相关性.结果 CRP阳性率明显高于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120例患者PCT检测结果将其划分为三组:A组(PCT低于0.05 ng/ml)、B组(PCT介于0.05~0.25 ng/ml)、C组(PCT高于0.25 ng/ml);比较分析发现三组CRP水平:C组[(80.26±12.65) mg/L]>B组[(65.26±8.12) mg/L]>A组[(43.25±5.62) mg/L],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的敏感性不高,临床一般不单独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参考指标.PCT越高者CRP水平越高,联合检测才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

  • CT与MRI检查腮腺肿块的方法及诊断价值

    作者:韩波

    目的 研究分析CT与MRI检查腮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腮腺肿块患者,分析CT和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研究106例患者中,60例行CT检查,46例行MRI检查.CT诊断为良性肿瘤有38例,恶性肿瘤有6例,CT检查腮腺肿块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73.3%(44/60);MRI诊断为良性肿瘤有28例,恶性肿瘤有5例,MRI检查腮腺肿块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是71.7%(3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肿块方法简单,迅速快捷,两者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在临床使用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认真做好腮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CT MRI 腮腺肿块
  • CT和X线在脊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栗爱梅

    目的 探讨CT和X线技术在脊椎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脊椎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对其CT扫描与X线摄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确诊的6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经X线摄片检查出44例确诊为脊髓损伤,诊断准确率为70.97%;经CT扫描检查出56例确诊为脊髓损伤,诊断准确率为90.32%;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摄片.CT扫描对62例患者脊髓损伤诊断评分(6.87±1.32),明显高于X线摄片的(3.72±1.08) (P<0.01).结论 相比X线摄片,CT扫描诊断脊椎损伤的准确率更高,更能充分反映出患者脊椎损伤的具体情况,是诊断脊椎损伤的首选,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白塞病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茱萸;李耀军

    目的 提高对白塞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科近期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终确诊为白塞病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塞病的首发表现各异,本例患者以发热、扁桃体化脓为首发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中出现外阴溃疡,行针刺试验阳性,诊断为白塞病,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好转.结论 白塞病的首发表现各异,当出现以发热、扁桃体化脓为首发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白塞病的可能.

  • 神经鞘瘤相关遗传学机制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郭伟韬

    背景 神经鞘瘤发病与INI1、NF2抑癌基因突变失活有关,已被众多实验结果证实,但在部分神经鞘瘤病例中未发现INI1、NF2基因突变位点.近来LZTR1基因在神经鞘瘤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神经鞘瘤病中的致病作用,已成研究的热门领域.目的 通过对自1995年以来神经鞘瘤发病的相关遗传学机制实验研究的探索,总结INI1、NF2、LZTR1抑癌基因在神经鞘瘤及其亚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神经鞘瘤、神经雪旺细胞瘤、神经鞘瘤病、Schwannoma、neurinoma、neurinomatosis、SNF5、INI1、SNARCB1、BAF47、NF2、LZTR1”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年至2015年PUBMED、CNKI、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上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61篇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和结论 神经鞘瘤发病与INI1、NF2、LZTR1突变失活有关;INI1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种系遗传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家族性神经鞘瘤病中;NF2基因突变在神经鞘瘤的发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散发性神经鞘瘤中的作用尤为明显;LZTR1基因在非INI1、NF2基因突变的神经鞘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能是家族性神经鞘瘤病发病的关键节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