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肺栓塞心电图临床分析

    作者:文雪琴;邓洁茹;练志昌;余博英;林桃萍;林海玲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表现,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0例,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下患者心电图变化表现,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非正常心电图67例次(95.7%),主要表现为(部分患者合并几种表现):房性心律15例次,窦性心动过速21例次,心房纤颤3例次,室性早搏2例次.SⅠQⅢTⅢ12例次,TV1~V2倒置2例次,TV1 ~ V3倒置10例次,TV1 ~ V4倒置11例次,TⅡ、Ⅲ、aVF倒置5例次,TⅢ、aVF倒置2例次,STV1 ~ V3压低5例次,STV1~V2上抬3例次,V1~V2呈QS型5例次,肺型P波4例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次.结论 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表现较为明显,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关键词: 肺栓塞 心电图 诊断
  • “利腰颗粒”治疗30例湿热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欧阳芳;吴声振;朱干

    目的 观察“利腰颗粒”对湿热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利腰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芬必得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个疗程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有下降(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0.0%;两组间VAS评分和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腰颗粒”对湿热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短期镇痛作用,其止痛效果与芬必得相当.

  • 胃食管癌吻合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与切口瘘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曹险峰;孙青波

    目的 研究胃食管癌吻合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与切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胃食管吻合术,实验组接受吻合器单层食管胃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5.33%),胃食管反流8例(10.67%),实验组无一例吻合口瘘,胃食管反流7例(9.33%).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1例,共7例(9.33%),实验组仅发生轻度狭窄1例(1.33%),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层胃食管吻合术更接近生理结构,能减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相近.

  •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陈恩炎

    目的 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的对鼻咽癌检出率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病理试验证实为鼻咽癌的38名患者的病例,对比分析其CT、MRI检验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CT和MRI对鼻咽部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1%和71.1%,对颅底部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6.8%和84.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鼻咽癌进行影像学检查时,MRI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对鼻咽癌患者更具价值.

    关键词: CT MRI 鼻咽癌
  • 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丽锋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对产妇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入住本院70例剖宫产术中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40例,对照组产妇3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来治疗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后出血,而对照组产妇则采取传统的宫腔填纱、结扎子宫动脉和子宫切除术等方法来治疗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后出血,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平均出血量(670.63±265.80)ml,对照组(1096.42±484.87)ml,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0.46±10.54)min,对照组为(66.72±18.6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褥病发生2例,而对照组的产褥病发生有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P=0.03).结论 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方面,安全有效、止血较迅速,值得产科的临床借鉴和推广.

  • 自搭通道在血液透析中静脉壶堵塞的应用

    作者:杨珠英;邱碧辉;符霞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静脉壶完全堵塞时的回血方法,以减少病人的血液丢失.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静脉壶完全堵塞的患者4例,应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和一次性输血管在其静脉壶侧管自搭通道密闭式回血.结果 自搭通道密闭式回血率达100%.结论 本方法符合无菌原则并能使血液过滤后再回输,安全方便,可供同行参考使用.

  • 多胎妊娠管理模式的探讨—附290例分析

    作者:张群;李冬梅;冯穗华

    目的 探讨多胎妊娠管理模式.方法 将290例多胎妊娠产妇分为A、B、C三组,2010年85例分为对照A组,为传统孕期产检;2011年73例分为实验B组,孕晚期B超测量宫颈长度预测早产,2012年132例为实验C组,孕晚期B超测量宫颈长度联合检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预测早产.对比三组平均孕周和平均出生体重.结果C组孕周(36.1±1.1),较A组(33.8±1.4)、B组(35.6±1.3)延长(P<0.05);C组早产率(43.2%)较A组(60.0%)、B组(52.0%)降低(P<0.05);C组新生儿平均体重[(2.48±0.04)kg]较A组[(2.24±0.03)kg]、B组[(2.36±0.03)kg]升高(P<0.01);C组妊娠并发症较A、B组减少(P<0.05).结论 加强多胎妊娠管理,可以有效预测早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母婴并发症.

  •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状况分析

    作者:刁蔚欣;叶晓光;傅琨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过去四年分离出的171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耐药率低的是丁胺卡那霉素(32.0%);耐药率低于40%的还有美罗培南(36.2%)、亚胺培南(39.4%)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9.7%).许多常见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的升高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显著性变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攀升的重要措施.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赖有平;邢首平;黎志伟;梁增升

    目的 探讨术前静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手术切皮前静注生理盐水5 ml,B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1 mg/kg(稀释成5 ml),C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2 mg/kg(稀释成5 ml).麻醉诱导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丙泊酚、顺阿曲库胺、芬太尼.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间断注入顺阿曲库胺.分别于出复苏室后2h(T1)、4 h(T2)、8 h(T3)、24 h(T4)对患者行VAS、BCS评分,当患者VAS为8~ 10,BCS为0,给予曲马多100 mg im.记录各组曲马多使用时间、例数、次数.观察术后24 h内各组恶心呕吐、头昏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C组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P<0.05).A组术后曲马多使用量[(121.5±2.3)mg]大于B、C组(P<0.05),B组[(51.5±2.1)mg]大于C组[(18.7±1.8)mg] (P<0.05).术后各时点BCS评分C组高,B组次之,A组低(P<0.05).三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5% vs.7.5% vs.10%,P>0.05).B、C组躁动明显少于A组(2.5% vs.2.5% vs.10.0%,P<0.05).结论 地佐辛0.2 mg/kg超前镇痛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满意度提高.

  • 应用重睑定位器行埋线重睑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欧召喜;刘小琼;李建基

    目的 探讨应用重睑定位器行埋线重睑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正力型的单睑患者93例,应用重睑定位器行埋线重睑术,随访观察6个月~1年.结果 93例186眼全部于术后7天基本消肿,重睑线条流畅自然,双侧重睑对称;3例6眼术后2~3周有皮下结节形成,拆除缝线,随访1年,重睑均未见消失,仅重睑皱襞稍微变窄,形状均对称、满意;3例5眼于3个月后重睑变浅或消失,再次埋线手术后,随访1年,重睑未见变浅或消失,形状满意.结论 对正力型的单睑患者应用重睑定位器行埋线重睑术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效果好.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分析

    作者:黄晓斌;李世昌;李红武;李艳兵

    目的 临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 45例,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 8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LA组及OA组的分别为(35.5±2.8)min及(38.1±3.4)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d及(7.2±2.5)d;术后并发症:LA组及OA组的分别为0.04%和0.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如病例选择得当,比传统阑尾切除术在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老年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玉香

    目的 通过临床上对老年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方法,观察并探讨该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按照靶控输注的浓度不同分为治疗A组(4μg/L瑞芬太尼)和治疗B组(6μg/L瑞芬太尼),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术中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A组优于治疗B组(P<0.05).结论 4 ug/L瑞芬太尼复合3ug/L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明显,同时用药量相对较少,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产前超声评估新生儿体重的多参数回归方程

    作者:刘淑霞;刘艳丽;张小丽

    目的 评价超声多参数预测新生儿体重的可靠性.方法 应用超声测量425例临产前3天以内孕妇胎儿的腹围、头围、双顶径、胸径、股骨长、肱骨长等,并与新生儿体重进行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建立新生儿体重预测方程,将预测体重与实际体重进行比较,分析其误差.结果 (1)新生儿体重与胎儿的腹围、股骨长、肱骨长、双顶径、头围正相关(r=0.778、0.713、0.601、0.696、0.583,P<0.01).(2)腹围、股骨长和双顶径入选新生儿体重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方程:新生儿体重(g)=67.803腹围+144.600股骨长+69.891双顶径-888.097.(3)单一腹围、股骨长、双顶径预测及这3个参数建立的方程预测新生儿体重的绝对误差分别是236.74 g、248.62 g、256.19 g、212.96 g,相对误差分别是8.24%、8.31%、8.61%、7.65%.结论 应用超声多参数指标预测新生儿体重较单一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新生儿体重.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巍

    目的 对儿童哮喘患儿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研究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此次收治的150例儿童哮喘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75例.对照组:给患儿吸入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儿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结果 在对患儿治疗前、后,试验组患儿白天和晚上的症状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患儿有65例,改善患儿有8例,无效患儿有2例,恶化患儿为0例;对照组:显效患儿有50例,改善患儿有5例,无效患儿有15例,恶化患儿为5例;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童哮喘患儿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效果显著,并且起效快,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症状.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度管理及妊娠结局探讨

    作者:李超容;严勤;伍碧梅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分度管理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将142例围生期ICP患者以既定生化指标值为限,取轻度患者104例,重度患者38例,分为A、B两组,A组(实验组):轻度(A1)52例,重度(A2) 19例;B组(对照组):轻度(B1)52例,重度(B2)19例.A组按分度诊断、处理:A1组患者在孕41周之前,期待自然临产、阴道试产.A2组患者提前干预,计划剖宫产术终止妊娠.B组则不采用分度处理,全执行门诊或住院后的个性化治疗.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ICP患者中,A组低体重儿11.3%、羊水粪染率11.3%、新生儿窒息率5.6%、剖宫产率32.4%、产后出血率5.6%.B组低体重儿19.7%、羊水粪染率15.5%、新生儿窒息率15.5%、剖宫产率64.8%、产后出血率9.9%.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相应的合理处理,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 改良切开引流术一次性治愈感染性皮脂腺囊肿的应用研究

    作者:林玉珍;张莉莉;罗玉珍;刘美凤;谢丽芬

    目的 探讨改良切开引流术一次性治疗感染性皮脂腺囊肿的疗效.方法 126例感染性皮脂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切开引流的基础上,清除囊壁,修剪皮缘,再配合用3L医用输液贴粘上平整对齐的皮缘.比较两组的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和复发率.结果 20天后,实验组治愈55例,观察组治愈42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292元,观察组为352元.实验组无复发,低于观察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治愈时间、医疗费用和复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术在治疗感染性皮脂腺囊肿中不仅可以缩短治愈时间,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比观察

    作者:苏杭

    目的 对比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心内科接诊的80例符合SMI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后,对两组患者SMI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实验组患者的阳性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SMI阳性检出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阳性反应发作时,会出现规律性的活动,发作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结论 采用Holter可连续记录受检者24~48小时的心电变化,记录仪轻巧,检查期间受检者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尤其对SMI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 PFNA治疗股骨近段合并股骨干骨折

    作者:关宏业;赵新建;廖绪强;曾明;杨林

    目的 探讨治疗同侧股骨近段合并股骨干骨折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至2009年我院52例手术病人,分别经由延长型PFNA及其他手术方式(股骨重建髓内钉、长DHS或者分别内固定处理).结果 随访4~25个月,平均9.3月.骨折均愈合,分别固定手术复位较好但是功能差愈合时间长,用一套内固定物整体固定复位效果理想并且功能良好,其中应用延长型PFNA统计结果好.结论 在同侧股骨近段合并股骨干骨折,整体固定优于分别固定,髓内固定优于髓外固定.同时长PFNA因为力学设计和手术步骤设计方面的优势使得在处理相关骨折时较有优势.以及长PFNA手术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鼻窦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伟;蒋黎清

    目的 探究鼻窦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颌窦根治术,观察组行鼻窦内窥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显著,彻底消除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有助于促进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孕早期超声诊断联合血清学筛查在检测唐氏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邓细娣;邱洁;丘惠娜

    目的 探讨孕早期超声与血清学联合筛查对诊断唐氏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门诊的2522例9~ 14周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联合超声测定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结果 2522例孕妇中,血清学检查阳性率4.3%,检出率66.7%;NT检查阳性率1.0%,检出率66.7%;两则结合阳性率4.5%,检出率100%.血清学联合彩色超声NT检查能提高检测率.血清学联合彩色超声NT检查阳性例数113例,其中异常染色体核型共14例,4例为DS核型,10例其他异常染色体核型.113例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孕妇不良结局44例,占38.9% (44/113),2409例筛查低风险孕妇不良结局总数201例,占8.1%(201/2409),两组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9,P<0.01).结论 PAPP-A、Fβ-HCG联合超声测量胎儿颈部NT筛查,不仅可提高孕妇孕早期DS检出率,而且对孕 妇的妊娠结局有一定指导意义.

  • 临床路径在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杰;李祖高;邹蔚;王浩;魏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费用、候手术时间、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候手术时间(5.3+1.9)d、平均住院天数(14.2+3.6)d、平均住院费用(8530.4+896.5)元、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平均候手术时间(8.4+2.6)d、平均住院天数(18.3+3.9)d、平均住院费用(11023.8+1635.6)元、并发症发生率(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为94.4%,对照组为66.7%;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4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候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

    作者:黎鉴秋;梁家源;卢云清;邓锦辉;何柏辉

    目的 研究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原因,并进行有效防治.方法 选取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2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首次手术表现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样变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同手术方式、药物预防有非常大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法洛四联症一期外科治疗

    作者:刘振勇;戴家瑗;范黄新;顾军

    目的 总结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一期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TOF早期根治的相关问题.方法 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4例,手术前均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并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对患者行一期手术.结果 TOF24例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病例痊愈出院.结论 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前正确诊断,心内畸形的矫正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发生的关键.

  • 影像学检查在胸腹通连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仇德升

    目的 探讨胸腹通连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通过膈肌裂孔或直接穿通膈肌形成胸腹通连病变的影像表现.结果 67例病变中经主动脉裂孔通连6例,主要是主动脉夹层、淋巴瘤、转移瘤、布加综合征侧枝循环开放;经食管裂孔43例,病变是食管裂孔疝、食管下段贲门癌、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经下腔静脉裂孔11例,主要是肝癌、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近心端阻塞;经膈肌直接贯通7例,病变是神经源性肿瘤、肝癌、外伤后膈穿通伤、膈肌发育不全缺损.结论 正确认识膈裂孔及通连病变的影像表现和解剖特点,有助于胸腹通连疾病病变的正确诊断

  • 鼻肠管幽门后喂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英丽;杨春万;李展鹏;张聪;陈瑞睢;黄国权;陈绍婷;凌双;高明霞

    目的 探讨鼻肠管幽门后喂养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置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幽门后喂养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白蛋白、CRP、WBC、机械通气时间、SOFA以及返流发生率、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在血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RP、WBC、机械通气时间、SOFA、返流发生率、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拥有较高的脱机成功率与较低的死亡率.结论 鼻肠管幽门后喂养可满足重症患者营养需求,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高频超声在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谢许萍;林忠超;程志坚;谢学建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囊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69例浅表组织囊肿的患者使用高频超声,观察浅表组织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的回声情况.结果 66例(95.7%)肿块部位处于皮下组织,3例位于腋下实质内(4.3%).肿块直径在6~72 mm之间.59例患者(85.5%)图像显示边界清晰、形态完整,具有明亮完整性包膜,10例包膜不完整.26例内部呈低、中回声,且分布均匀,28例呈现密度强回声夹杂小管道样低回声,10例回声不均匀分布,内部有小片无回声区,5例回声不均匀分布,内部散在强光斑.66例(95.7%)肿块后方回声增强,仅3例后方回声增强不明显.69例肿块内均无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囊肿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浅表囊肿的诊断.

  • 米非司酮联合益母调经合剂治疗胎盘植入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倪丽婵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益母调经合剂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0年5月至2013年5月的70例胎盘植入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并加服益母调经合剂,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与出血量、胎盘排出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21.32±4.35)h,手术后72小时内出血总量为(349.59±72.35) ml,胎盘排出时间为(11.25±3.25) min,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21.36±3.58)d;对照组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41.36±5.58)h,手术后72小时内出血总量为(551.25±83.28) ml,胎盘排出时间为(24.58±6.32) min,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41.58±5.94)d.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益母调经合剂治疗胎盘植入起效快、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樊献丽;武克文;赵强;焦太林;白丽娟;刘世兴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8周.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大体评定量表(GAS)、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在入组时、训练8周末和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分别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入组前,训练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后8周末、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SAPS、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A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SSSI评分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复发率(10.6%)和再住院率(20.0%)均低于对照组(30.4%)和再住院率(43.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程式能够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

  • 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红莲;李瑜;赖叶琼

    目的 观察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1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201例,观察组215例,两组均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Orem自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主动监测血糖占96.7%、自律运动占91.1%,治疗依从占96.7%、饮食控制占9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体会

    作者:姚巧玲;邱淑丽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行腹膜透析治疗的9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CNP护理.结果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中,两组的慢性肾衰竭和腹膜透析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运动和心理调整等的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透析操作掌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对患者进行个体性评估分析展开的CPN护理,对于促进患者身心方面的整体调整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值得临床考虑.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张菊平;傅俊惠

    目的 探讨辅助胸、腹腔镜下联合食管癌手术治疗前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60例采用胸、腹腔镜下联合食管癌手术患者与同期60例传统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比较.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腔镜组禁食时间短、术后拔除胸管时间短、下床活动早、使用止痛药少、住院天数少、并发症发生少(P<0.05).结论 做好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76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袁丽娟;褚小丽;丁倩婷

    目的 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症状与实施护理效果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随机平分为研究组(A组)与对照组(B组),分别进行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二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GCS评分为(7.0±1.4),B组为(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42%、21.05%、(5.1±3.3),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事故发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安全保障,降低了患者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谢春华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51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有效率达79.33%,两组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 精细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瑜;杨元生;曹海霞;容海鹰

    目的 探讨精细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影响.方法 收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精细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90%和65%、5例和13例,(15.6±1.4)d和(23.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护理可提高SAP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张玉梅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制定整体护理干预计划并实施,回顾分析两组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70%.观察组发热1例;对照组电解质紊乱4例、发热2例,感染2例,脑积水1例.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确保患者生存质量.

  • 层级培训在新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浩

    目的 探究分析在新护士带教管理时应用层级培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妇科新护士应用层级培训方法,共分为三个培训阶层.在进行培训前后使用我院自制考核表对护士进行考核,对比前后成绩.结果 新护士在应用层级培训之后相关技能与理论有了显著提升,对比培训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对新护士带教管理并不系统与专业,护士在培训之后专业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规范的层级培训能够让新护士快速的掌握其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更加有效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 喉癌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分析

    作者:钟春;徐颖;林映花

    目的 分析喉癌患者在术后呼吸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所收治的86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它们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窒息的比例也低于对照组,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喉癌患者在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而且还可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这对于喉癌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作者:欧丽梅

    目的 分析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溃疡患者共130例,予以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同时予以优质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130例患者负压引流治疗联合规范护理后均痊愈,治疗当天或次日开始出现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愈合时间14~26 d,平均愈合时间(22.7±1.6)d.治疗及护理期间未见负压失效、局部或全身感染.结论 实施VSD治疗的同时予以规范术前准备、优质术中配合及密切术后观察护理可有效提升慢性溃疡负压吸引效果及综合疗效.

  •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梁结芬;林少英

    目的 观察分析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收治入院的妇科肿瘤患者中抽取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SAS)、抑郁(SDS)程度及疼痛程度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其疼痛,促进术后恢复速度,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内科护士针刺伤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作者:任乐

    目的 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频率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法,对心内科34名护士统一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访谈及头脑风暴法等方式分析针刺伤产生的各环节.结果 发生针刺伤22例.13名护士(38.2%)被刺伤过;人均刺伤>2次18%,人均刺伤>1次24%,多为中低年资护士(≤7年);职业防护教育率64.8%;98.6%的刺伤针头已污染.针刺伤产生的因素与职业防护意识差,工作负荷大,护士人力短缺,心理素质不稳定,违反操作规程及患者因素等有关.结论 建立针刺伤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工作行为,纠正高危工作习惯,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根本途径.

  • 阴式全宫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作者:陈瑞珍;黄彩玲;朱琳

    目的 针对阴式全宫切除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证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挑选2011年期间在我院妇科入住的阴式全宫切除患者60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随机挑选各30例患者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实验组则通过术前的专科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以及不良反应的前瞻性干预和盆底肌训练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没有出现残端感染和盆腔血肿,残端出血和泌尿系统感染率只得6.67%,便秘发生率是36.67%,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没有发生阴道壁膨出和残端再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率是6.66%,对照组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残端再脱垂率分别是23.67%、13.33%、10.00%,盆底功能障碍性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30.00%,实验组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全宫切除的患者在术前大多都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加上手术自身的原因,术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相关的不良反应,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杜绝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住院的护理满意度,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阴式全宫切除术后的临床中应用具有正能量的作用和意义.

  • 临床路径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刘惠蓉;刘青梅;方景如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根据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对照组优14例,良15例,差7例;干预组优25例,良9例,差2例.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模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更易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助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彩超检测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丽贤;毕尚青;伍嘉坚;伍志贤;陈小霞;黎彩容

    目的 探析彩超检测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 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80例年龄大于50岁且无明显心脑血管病表现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彩超检查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80例患者中彩超检查显示颈总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斑块63例,检出率为78.75%;对照组80例患者彩超检查显示颈总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斑块仅10例,检出率为12.50%;两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要以软斑和溃疡斑为主,扁平斑和硬斑相对较少,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采用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个性化护理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应

    作者:杨惜珍;陈春红;吴树跃;高镇松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应.方法 以住院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依从性、检查配合度、活动参与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及缺乏活力、激活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阳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症状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4% vs 29.0%,3.1% vs 19.4%,6.3% vs 25.8%,均P<0.05).结论 充分考虑独生子女患者不同的症状特点和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成效.

  • MiR-142-3p对THP-1细胞腺苷酸环化酶9的表达调控作用

    作者:张振辉;江子欣;杨其霖;陈伟燕;熊旭明

    目的 明确内毒素脂多糖(LPS)对microRNA-142-3p(miR-142-3p)的表达调控作用及miR-142-3p的作用靶点.方法 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用LPS刺激48 h后,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42-3p和腺苷酸环化酶9(AC-9)的表达变化.接着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miR-142-3p的拟似物(mimic)和抑制剂(inhibitor)转染进入THP-1细胞,观察AC-9的表达变化.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取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THP-1细胞受LPS刺激48 h后,miR-142-3p的表达上调(P<0.05),AC-9表达则减少(P<0.05).上调miR-142-3p水平后,细胞内AC-9的表达水平出现下降(P<0.05),而抑制miR-142-3p的水平后,细胞内AC-9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 miR-142-3p可调控THP-1细胞AC-9基因表达水平,且可能具有类似LPS的促炎机制,提示miR-142-3p在调控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赖氨匹林与卡氮芥协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应用

    作者:李满强;朱春雷;郑义亮

    目的 探讨赖氨匹林与卡氮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价值.方法 通过基础实验、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等三大部分对赖氨匹林与卡氮芥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①基础实验:赖氨匹林对C6细胞具有促凋亡和增殖抑制作用;②动物实验:赖氨匹林与卡氮芥联合使用对胶质瘤具有显著性治疗作用;③临床观察:脑胶质瘤术后36例患者随访18个月,赖氨匹林、卡氮芥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无化疗组和卡氮芥组.结论 赖氨匹林+卡氮芥对动物模型胶质瘤有显著治疗效果.收集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初步证实赖氨匹林的抗胶质瘤的作用和它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 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任丽萍;杨丽

    目的 观察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95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窄谱UVB每周3次照射并疗癣卡西甫丸10 g日2次口服;对照组单用疗癣卡西甫丸10 g日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5.51%,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62,P< 0.05).结论 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 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癔球症的综合疗效、副反应及其耗费

    作者:游乐卿;刘静;贾林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米替林(AMT)治疗癔球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药物耗费和起效时间.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30例癔球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泮托拉唑40 mg,每天一次)和AMT组16例(AMT 25 mg,每晚顿服),疗程4周.以癔球症症状量表(GETS)评分为主要疗效指标,服药前及服药后3天、10天和4周各评估一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健康调查量表(SF-36)为疗效次级指标,在治疗前、服药4周后各测评一次.同时记录副反应和药物起效时间.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了研究,AMT组的有效率为75.00%,显著优于常规组的35.71%.服药3天后,AMT组的GET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3.69±1.14)VS(5.64±1.28)],4周后AMT组GETS和PSQI均显著优于常规组[(1.25±1.84)VS(3.79±2.33),(4.19±2.07)VS(8.50±4.97)],均P< 0.05.AMT组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四个维度的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AMT组的药物费用也显著低于常规组.口干、嗜睡、便秘为AMT组的主要副反应,但治疗1~2周后均明显减轻,患者基本都可耐受.结论 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癔球症是一项安全、有效和低耗的疗法.本研究属于老药新用,有利于降低患者医疗耗费和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 广东省梅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2001-2012年)效果分析与评价

    作者:邓文全;赖善中;杨瑞锋;李科伦

    目的 分析和评价我市2001年至2012年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防治工作质量,为今后结核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梅州市全市2001年至2012年结核病患者发现、登记、治疗、管理和转归的相关信息,对全市辖区内确诊登记并治疗管理的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管理评价和化疗效果分析.结果 2001年至2012年全市发现并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7701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病人21132例,复治涂阳3338例,涂阴肺结核病人13231例,每年均超额完成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任务,完成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下达我市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的109.3%,已治愈了21731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96.01%.结论 梅州市在2001至2012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期间,发现和治愈了大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效控制了传染源,遏制了结核病在我市的流行.

  • 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的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梁华铭

    目的 探析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的差异性.方法 入选50例健康志愿者,对每例受试者采用促凝管和肝素锂管真空管收集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样本,检测28项常规生化指标,比较并分析差异.结果 所有指标中,13项血浆和血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15项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K+(3.52±0.21 vs.3.75±0.27)mmol/L、TP(80.08±3.52 vs.74.92±3.42) g/L、AST(16.33±2.76 vs.20.86±3.09) U/L、AFU(32.22±1.44vs.34.11±1.67)U/L和CK-MB(16.44±0.41 vs.17.21±0.56) 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存在差异,不可简单的替代,同时运用于临床时建议建立不同的参考范围.

  • 基层医院ICU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作者:吴群召;罗东旭;王旭辉;吴伟华;王艳瑾;王亚飞

    目的 探讨我院ICU 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出院病人病例特点和转归.方法 对我院ICU病人住院时间、病人主要来源、病种分布、构成及治疗转归等进行调查.结果 ICU收治疾病构成前3位是各种外伤(47%)、脑血管意外(21%)和孕产妇术后(12%).疾病的年龄分布显示:各种外伤、脑血管意外均以40~59岁年龄组病例多;肿瘤以60~79年龄组多.结论 ICU病人病种复杂、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提高ICU医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门诊检验检查报告单集中发放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章旋燕;叶丹青;林妙;刘惜薇;刘香兰;闻来宝

    为了优化门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院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并依托信息化建设,门诊医技科室检验检查报告单集中发放,减少了患者因取报告单在不同医技科室间来回奔波;降低了检验检查报告单的漏发率,明显地缩短患者取单的时间,提高了报告单发放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明显改善了门诊的就诊秩序很好地满足了门诊患者的就诊需求,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文作者通过对门诊检验检查报告单集中发放过程中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策,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以大程度地满足、方便患者就医需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