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국제의약위생도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245
  • 国内刊号: 44-1417/R
期刊荣誉:
  • CT与MRI联合检查对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付建立

    目的 探究CT与MRI联合诊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16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将单纯行CT检查作为对照组,行CT与MRI联合诊断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征象表现及术前分期情况、诊断准确率.结果 CT扫描征象表现主要为子宫体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MRI扫描征象表现主要为:36例表现出宫腔内肿块;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病理分期均以Ⅲc期所占比重分别为25例(31.25%)、28例(35.00%),Ⅲc期所占比重高(P<0.05);研究组分期准确率较对照组高(95.00%比77.50%,P<0.05).结论 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以CT与MRI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姜红;刘晓宇

    目的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本院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患者共96例,按照来院的前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65±0.85)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54±2.7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治疗时应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替普瑞酮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将其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有助于优化患者的病理评分,降低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研究

    作者:王瑞莉

    目的 对比研究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的36例路易体痴呆(DLB)患者和24例帕金森痴呆(PDD)患者,将其分为DLB组与PD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症状、认知水平以及精神行为症状.结果 DLB组患者病程(2.13±1.98)d明显短于PDD组(5.65±3.59)d;DLB组患者的UPDRS Ⅲ、震颤评分分别为(26.73±11.61)分、(2.59±1.83)分显著低于PDD组(37.16±13.73)分、(5.15±3.59)分,但姿势步态障碍评分(9.16±1.64)分高于PDD组(6.35±2.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LB组患者MMSE、MoCA以及CDT评分显著低于PDD组,且DLB组患者在视空间和执行、注意力及定向力方面评分也显著低于PD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LB患者中幻觉、情绪不稳发生率明显高于PDD组;DLB患者中淡漠、抑郁、焦虑发生率低于PDD组,PDD患者睡眠障碍明显高于DLB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痴呆患者在认知和精神行为等临床症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DLB患者认知障碍较PDD患者进展快,存在明显幻觉及易激惹,而PD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以及睡眠障碍.

  • 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陈泽慧;张跃强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本院接诊的1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化疗治疗.观察组: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比较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93%,高于对照组的5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75,P=0.003).对照组治疗前CA125为(52.18±3.44) kU/L,CY211为(19.29±1.88)μg/L,CEA为(41.09±4.11)μg/L,SCC为(3.23±0.42)μg/L,CA199为(53.71 ±4.78) kU/L;治疗后CA125为(35.79±3.45)kU/L,CY211为(9.23±1.05)μg/L,CEA为(24.16±3.48) μg/L,SCC为(1.97±0.28)μg/L,CA199为(38.31±3.59) kU/L.观察组治疗前CA125为(52.24±4.65) kU/L,CY211为(19.26±1.57)μg/L,CEA为(41.08±3.98) μg/L,SCC为(3.25±0.48) μ g/L,CA199为(53.66±4.68) kU/L;治疗后CA125为(30.88±3.41)kU/L,CY211为(3.45±0.45)μg/L,CEA为(18.12±2.69)μg/L,SCC为(1.21±0.21)μg/L,CA199为(31.26±3.24) kU/L.观察组治疗后CA125、CY211、CEA、SCC、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治疗,疗效较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梁辉声

    目的 探究分析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90例患者采用传统剖腹探查术诊治,设置为对比组;另90例患者采用电子腹腔镜诊治,设置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Fugl-Meyer)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0.23±12.28) min、术后排气时间为(5.31±1.11)h、住院时间为(7.66±1.25)d,均短于对比组,且术中出血量为(105.62±13.45)ml、切口感染率为3.33%,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Fugl-Meyer为(78.44±5.61)分、Barthel评分为(80.66±4.36)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治中,采用电子腹腔镜的效果更佳,安全可靠,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 阿米替林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偏头痛伴失眠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彦林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偏头痛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80例偏头痛伴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淀粉胶囊进行治疗,早晚各一粒;实验1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进行治疗,早晚各一次,每次25 mg;实验2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联合阿普唑仑进行治疗,阿米替林早晚各一次,每次25 mg,阿普唑仑每晚睡前一次,每次0.4 mg;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治疗4周后和8周后的头痛发作次数和总睡眠时间.结果 治疗4周及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和实验2组均能显著减少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增加患者的总睡眠时间,并且实验2组的治疗效果要更加优于实验1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米替林联合阿普唑仑对于偏头痛伴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用阿米替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元胡止痛片与坎离砂联合治疗预防痛经发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海英

    目的 观察元胡止痛片与坎离砂联合治疗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使用效果,寻找简便有效治疗及预防痛经发生的方法.方法 将44例患有原发性痛经的女大学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元胡止痛片联合坎离砂外敷小腹部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以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痛经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总有效率为95.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使用接受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2%,使用接受率为72.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痛经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结论 元胡止痛片联合坎离砂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及预防发作具有显著作用,无明显副反应,简单方便,疗效好,学生接受度高.

  • 甲巯咪唑片与柴胡疏肝散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冬静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片与柴胡疏肝散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巯咪唑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情绪、甲状腺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7%比72.3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2.31%比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比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巯咪唑片联合柴胡疏肝散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显著,临床疗效较好.

  • 胰岛素促泌剂与阿卡波糖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PAI-1、GLP-1水平的影响

    作者:盛晨曦

    目的 探究胰岛素促泌剂与阿卡波糖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PAI-1、GL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SG组、AG组、GG组和RG组,分别使用西格列汀、阿卡波糖、格列本脲、瑞格列奈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生化指标、胰岛素相关指标、血脂和血清GLP-1、GC和PAI1的水平.结果 四种药物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2h INS均显著升高(P<0.05),AG组FINS[(7.21±2.70) mU/L]和HOMA-IR(39.86±6.97)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SG和AG组的HOMA-IR[(2.38±0.87)、(2.25±0.84)]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GG和RG组血脂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SG组TG(2.04±0.54) mmol/L、TC(4.64±0.67) mmol/L和HDL-C(2.57±0.43) mmol/L均显著降低并低于GG和RG组(P<0.05),治疗后AG组TG(1.91±0.52)mmol/L显著降低并低于GG和RG组(P<0.05).治疗后SG组的GLP-1显著升高[(29.53±6.32)pmol/L,(P<0.05)],GC[(41.24±8.25) pmol/L]、PAI-1[(41.75±10.53) ng/L]显著降低,并且与GG组和R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组GLP-1[(25.74±6.41) pmol/L]显著升高而PAI-1[(39.53±10.73)ng/L]显著降低(P<0.05);GG组和RG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阿卡波糖具有提高GLP-1水平的作用,而胰岛素促泌剂对GLP-1水平无显著影响.阿卡波糖具有调节血脂、降低PAI-1水平的作用,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缓解有关.

  •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范军伟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肛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7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45.43±7.82)min比(39.04±6.33)min],术中失血量[(28.27±4.73)ml比(41.51±5.62) ml]、创面愈合时间[(25.41±4.03)d比(38.22±3.70)d]、住院时间[(8.04±1.22)d比(12.20±3.07)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Wexner评分高于对照组[(5.42±0.86)分比(3.84±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16.00%)少于对照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较切开挂线术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具有失血少、术后易恢复等优势,且可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效果分析

    作者:田丽丽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上前牙阻生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外科导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56%,只发生2例牙龈炎症,无咬(牙合)错(牙合)和牙列紊乱发生,不良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3.66%,发生5例牙龈炎症,8例咬(牙合)错(牙合)和6例牙列紊乱,不良发生率为46.34%.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4~36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和破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咀嚼功能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前牙阻生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可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不良发生率,促进前牙的萌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影像及疗效分析

    作者:魏秀芝;管清华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影像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于本院脑病科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rt-PA溶栓治疗后采取护理干预疗法,对照组采取单纯rt-PA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颅脑C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5天的脑中线位移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以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灶周围或脑白质部分低密度区不明显,未出现明显脑水肿;治疗后3天、5天,观察组中线位移值为(0.16±0.09) cm、(0.10±0.05) cm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3.45±3.85)分明显大于对照组(62.87±3.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9.28±1.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93±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大于对照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能够有效减轻再灌注损伤情况,防止代谢性酸中毒,控制脑水肿,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护理进一步推广研究.

  • 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电子报告单提升监测报告准确率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建丽;张小红;杨晓红

    目的 讨论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电子报告单在提升工作成效与监测报告准确率的成效.方法 自主制作相关的电子报告单,从院内感染关键机构的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中抽选2 600项当作研究对象.对照组1 300项采取以往人工方法制作的监测报告单,试验组1 300项采取电子监测报告单.对比两组在科室整理监测材料、检验科误发与漏发报告的差别度.结果 对照组漏发28项,误发96项,共占9.5%;试验组漏发9项,误发20项,共占2.3%,试验组漏发及误发状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98,52.118;P<0.05).对照组整理监测材料平均用时(8.0±1.2)h多于试验组(3.0±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185,P<0.05).结论 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电子报告单中的事项综合性强、形象,看上去非常明了,便于相关人员在监测与检验中加以运用.

  • 医疗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者伤害影响因素的量表设计

    作者:张建荣;黄艳芳;黄庆萍;张淑清;许柳琴;兰红双;高莹

    目的 构建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调查量表,为第二伤害者患者的干预提供全面、有效、统一的评价工具.方法 采用Delphi(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确定的评价量表,对135名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进行样本调查,验证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确定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3项,形成医疗不良事件第二伤害者评价量表;量表总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1,折半信度为0.887,结构效度KMO(MSA)值为0.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主要成分分析,得到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4.结论 构建的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量表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能为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的伤害提供更好的依据和方法,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 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作者:殷瑛;陈萌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护理后效果,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功能锻炼掌握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7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1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功能锻炼掌握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 中药薰洗联合功能锻炼在膝骨痹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志限;刘卫军

    目的 观察中药薰洗联合功能锻炼在治疗膝骨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7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膝骨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5天的疼痛评分和治疗疗效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天NRS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5天,实验组NRS评分分别为(4.59±1.48)分、(3.82±1.72)分、(3.26±1.18)分、(2.32±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1±1.18)分、(4.74±1.13)分、(4.32±0.92)分、(3.26±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8.6%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膝骨痹患者疼痛,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作者:梁腊梅;黎清耀;刘经飘;曾秋月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枸橼酸咖啡因等相同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早产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干预的护理措施,比较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同时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联合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干预的措施后,观察组的呼吸暂停发生频率、呼吸暂停持续时间、需给予额外刺激(如弹足底、托背刺激)分别为(3.83±1.82)次/d、(22.76±2.54)s、(45.74±12.85)%均较对照组(5.35±1.23)次/d、(30.68±2.38)s、(66.78±13.56)%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联合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干预较单纯的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更能明显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减轻发作程度,提高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儿预后,且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操作简单方便,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对临床护生服务礼仪及沟通技巧的提高作用

    作者:周艳;王敏贤;帅淑华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对提高临床实习护生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抢救配合能力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本院实习的60名护生,其中本科5名、大专55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名.对照组传统带教;研究组情景模拟演练带教,具体选择3个项目(护生的服务礼仪、沟通技巧和抢救配合能力)实施研究,比较两组护生实习后的3项能力掌握情况.结果 研究组(情景模拟演练带教+师带徒)护生在服务礼仪、沟通技巧和抢救配合能力评分分别为(93.56±7.15)分、(93.4±7.44)分、(94.81±8.6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带教)(83.36±8.00)分、(84.3±9.32)分、(89.83±7.82)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生服务礼仪及沟通技巧,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 社区养老院压疮现患率调查与护理干预策略

    作者:涂仙凤;孙成武;庞国梅

    目的 探讨社区养老院压疮的现患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实施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发放调查表统计3所社区养老院和长者相关信息与压疮发生率、部位及程度,筛选、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682例养老院长者男386例、女296例,年龄范围为58 ~ 97岁、平均72.4岁;71例(10.4%)、96处(14.1%)并发不同程度压疮;其中Ⅰ期35例(49.3%)45处(46.9%)、Ⅱ期21例(29.6%)31处(32.3%)、Ⅲ期11例(15.5%) 14处(14.6%)、Ⅳ期4例(5.6%)6处(6.3%);压疮伴有明显渗出、感染者37例(52.1%)44处(45.8%).比较、分析相关条件,显示年龄、疾病、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环境条件等系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养老院多系年老体弱长者,护理知识缺乏,压疮发生率高、程度重,完善医养结合服务、加强专科指导和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 4R危机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

    作者:汤嘉敏;张素娇;席杜鹃;汪玉泉;江燕开;李红艳

    目的 探讨4R危机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4例和实验组1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瘘管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内瘘管理的基础上运用4R危机理论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结果 对照组总并发症例数47例,发生率为32.6%;实验组总并发症例数19例,发生率为12.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液透析充分性为(1.21±0.18),实验组血液透析充分性为(1.36±0.20),实验组透析充分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R危机理论可以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 介入透视下注射聚多卡醇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茂华;徐磊;张十一;吴学君;种振岳;金星

    目的 观察介入透视下注射聚多卡醇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本院血管外科介入透视下注射聚多卡醇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7例(瘤体29个)的疗效.结果 随访3~ 20个月,显效24例(瘤体26个),89.7%(26/29)的血管瘤基本或完全消退,有效2例(瘤体2个),无效1例(瘤体1个),总有效率达到96.6%(28/29);发生并发症1例,经治疗后恢复.结论 介入透视下注射聚多卡醇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微创、安全、定位准确,疗效显著.

  • 纳布啡、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妇科单孔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冬;胡宏强;肖平侠

    目的 观察纳布啡、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妇科单孔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104例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经脐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A组采用舒芬太尼0.04μg/(kg·h),术后持续48 h泵注行自控静脉镇痛;B组在缝合伤口前用0.5%盐酸罗哌卡因10 ml行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术毕采用舒芬太尼0.03μg/(kg·h)加纳布啡15μg/(kg·h),术后持续48 h泵注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记录妇科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0~2h、2~6h、6~ 12h、12~24 h、24~48h时间段的镇痛、镇静及舒适评分,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镇痛相关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PCIA需自控按压次数及单孔腹腔镜手术切口部位舒适满意度.结果 B组在腔镜手术后12 h内各时间段按压次数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出恢复室后2h、6h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出恢复室后各时间段BCS舒适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女性患者对单孔腹腔镜手术切口部位舒适满意度评估B组明显优于A组(P<0.05),镇痛相关的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B组明显低于A组(P< 0.05).结论 纳布啡、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妇科单孔腹腔镜术后,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增强了术后单孔手术切口的舒适满意度,为特定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喜辽妥在小儿疑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贺秋平;王建丽

    目的 探究喜辽妥在小儿疑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需静脉穿刺的172例静脉穿刺困难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静脉穿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血管部位涂抹喜辽妥软膏,再按传统穿刺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穿刺时间及穿刺部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19%,高于对照组的60.47% (P<0.05).观察组留置针、PICC穿刺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不良反应率为11.63%,低于对照组的31.40% (P<0.05).结论 在小儿疑难静脉穿刺中辅用喜辽妥,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

  • 宫腔镜在保留生育功能的Ia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萍;曹莉莉;赵航;许华玲;邱慧玲;王玲玲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保留生育功能的Ia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共计6年收治的Ia期子宫内膜癌有生育要求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均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后对照组行分段诊断术、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定位活检术,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宫腔粘连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其复发率均为25.0%,术后6、12个月观察组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妊娠率显著提高(66.6%比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采用宫腔镜下定位活检术在Ia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中不仅确保临床疗效,同时降低宫腔粘连率,能大限度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预后较佳.

  • 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尚子妺;吴静;李楠楠;周洁

    目的 分析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现状.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efviz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84篇相关英文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近年来生态瞬时评估法在症状管理方面的研究呈现发展趋势,其中美国的文献量多,其次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结论 生态瞬时评估法已逐渐从初戒烟、戒酒等研究引入临床心理、医学和护理等领域,并逐渐应用于症状管理研究.目前,随着移动设备智能化,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管理方便易行,且获取数据更精确,利于指导临床实施精准的对症护理,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 CR3-TLR2合作体在小鼠巨噬细胞识别马尔尼菲蓝状菌中的作用

    作者:胡永轩;周冼苡;戚欣雨;韩雪;毛祖豪;吴中

    目的 探讨CR3-TLR2合作体在小鼠巨噬细胞识别马尔尼菲蓝状菌中的作用.方法 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靶细胞,siRNA靶向下调巨噬细胞CR3、TLR2的表达,与马尔尼菲蓝状菌分生孢子共培养,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共培养前后巨噬细胞的吞噬率,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siRNA靶向下调RAW264.7细胞CR3、TLR2、CR3+TLR2后,与马尔尼菲蓝状菌共培养,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蓝状菌分生孢子的吞噬率均下降(P<0.05),且以干扰CR3+TLR2后下降明显(P<0.05);同时,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下降(P<0.05).结论 在先天性免疫早期阶段,CR3-TLR2合作体为巨噬细胞识别、介导吞噬马尔尼菲蓝状菌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之一;IL-2、IFN-γ、IL-4、IL-10等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均参与巨噬细胞抗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免疫.

  • 人类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酪氨酸羟化酶

    作者:成洪聚;辛青;亚白柳;相龙全

    儿茶酚胺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类物质,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信息传递作用.酪氨酸羟化酶是体内儿茶酚胺合成限速酶,临床多学科疾病与其表达和功能异常相关,因此酪氨酸羟化酶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作者回顾了酪氨酸羟化酶的结构、作用和调节机制,重点总结了国内外酪氨酸羟化酶相关疾病的研究及其治疗进展.

  • 网络平台延续护理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丽娜;张伟峰;苏严琳;周焕芳;唐玉;胡雪萍;冯秋婷

    目的 探讨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实施网络平台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P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于患者出院时基于网络平台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HAMD及HAMA评分分别为(17.64±3.24)分和(11.98±2.53)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为(30.95±4.36)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85.12±6.02)分、(88.97±5.87)分、(90.82±5.12)分、(91.82±4.69)分及(90.37±5.92)分,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CI患者实施网络平台延续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出院后心理状况,并提升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复方a酮酸联合速尿对CKD-5期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青;岑福兰;张静波;刘银春;张志娟

    目的 分析复方a酮酸联合速尿对慢性肾脏病5期(CKD-5)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60例CKD-5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a酮酸联合速尿治疗,观察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E/A水平高于对照组,cTnT、pro-BNP、LA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KD-5期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复方a酮酸联合速尿治疗可以延缓患者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心功能.

  • 元胡止痛胶囊与塞来昔布对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程兆明;王苏芹;寇剑铭;庄禄昌;冯康;孙承庄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骨科门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予以元胡止痛胶囊及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塞来昔布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WOMAC关节炎指数、OA严重程度指数(ISOA)以及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观察后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3.21±1.06)]、WOMAC关节炎指数[(80.67±29.85)]、OA严重程度指数(ISOA)[(4.69±0.83)],同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WOMAC关节炎指数及OA严重程度指数(ISOA)[(5.39±2.03)、(92.56±31.39)、(5.22±0.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实验组12.00%,对照组14.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元胡止痛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减轻患者疼痛,是中医药治疗该类疾病的较好选择之一.

  • 不同手术方案对A2-3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国强;张来波;刘云峰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对A2-3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A2-3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A组(52例)和B组(52例),分别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Harri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3.85±19.23) min、(311.76±43.82) ml、(274.97±44.56) ml、(213.82±57.83) ml、(13.89±1.71)周,B组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6.17±10.67)min、(96.93±17.63) ml、(89.46±15.90) ml、(65.63±12.91) ml、(14.15±1.76)周,B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输血量及引流量均显著优于A组(P<0.05);A组和B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74%、87.04%,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7.4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A2-3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相近疗效及安全性;但PFNA术应用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和手术创伤程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 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庆中;刘文权;徐武华;曾德良;梁宇健

    目的 探讨四通道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48例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按接诊序号将患者分别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四通道电刺激治疗,治疗每天1次,每次治疗20 min,每周治疗5d,共持续治疗2周.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两周后,两组FMA和BBS评分有明显提高,实验组为(17.54±6.99)分、(35.67±10.67)分,对照组为(13.75±5.50)分、(28.33±12.32)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四通道电刺激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效果分析

    作者:徐扬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组,纳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尿糖水平为(3.52±1.01)mmol/L,高于对照组的(1.98±0.5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26.71±4.31)mg/L,高于对照组的(16.50±5.1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进行单一检测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主要指标,与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准确率较高,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影响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慧营;梁庆伟;刘庆栋

    目的 探究影响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进行生化检查的120例患者的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线对影响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比较患者在初检和复检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钾的水平,观察不同采血方式血钠、血糖和血钾的水平,并观察血标本处理血糖、尿素和氯离子的水平.结果 通过分析可得,在分析前年龄、性别、饮食、运动以及药物和环境可以影响生化检测结果,在分析时标本的采集时间、操作以及保存和送检可对生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分析后标本的处理、仪器、生化试剂可影响生化检测结果;初检溶血血钾的含量为(7.1±1.8) mmol/L,乳酸脱氢酶含量为(713.6±50.9)U/L,肌酸激酶含量为(263.1±30.8) U/L;复检出血血钾的含量为(4.1±0.6) mmol/L,乳酸脱氢酶含量为(143.6±20.9) U/L,肌酸激酶含量为(52.1±10.8) U/L,初检时溶血的血钾、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复检时(P<0.05);对侧采血血钠的含量为(132.1±15.3) mmol/L,血糖含量为(6.6±0.9)mmol/L,钾离子含量为(4.1±0.3) mmol/L;同侧采血血钠的含量为(152.3±13.2) mmol/L,血糖含量为(23.6±4.9) mmol/L,钾离子含量为(7.2±1.8) mmol/L,采取同侧采血患者血液中钠、钾离子和血糖的含量明显高于采用对侧采血的患者(P<0.05);纤维蛋白未析出时,氯离子的含量为(28.6±4.6) mmol/L,血糖含量为(0.8±0.1)mmol/L,尿素的含量为(0.5±0.1)mmol/L;纤维蛋白析出时,氯离子的含量为(104.2±16.5)mmol/L,血糖含量为(6.5±1.3) mmol/L,尿素的含量为(6.1±1.5) mmol/L,血样标本纤维蛋白未析出的氯离子、血糖和尿素的含量明显低于纤维蛋白析出的含量(P<0.05).结论 生化检测分析的前、中、后都存在影响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因素,所以,要加强生化检测的质量,有效地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 1575例血清M蛋白阳性患者免疫特征分析

    作者:朱小影;李身锋

    目的 分析1 575例血清免疫电泳阳性患者M蛋白的测定结果,探讨M蛋白检测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标本均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住院门诊送检病例,通过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标本进行M蛋白检测,对1 575例M蛋白阳性患者的免疫特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 575例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后出现M蛋白的患者中,IgG型所占比例高(47.7%),其次是IgA(24.0%),IgM型所占比例低(7.0%);在轻链分型中,κ型占6.3%,λ型占15.0%,无论是Kappa型还是Lambda型,其κ/λ比值均呈现显著异常.结论 利用免疫固定电泳对M蛋白进行检测、分型对临床MM的诊断和治疗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研究

    作者:柴成太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OSA-RH)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资料,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TC、TG、hs-CRP、RBC、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AHI、MA/Cr、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发生率分别为33.33%、50.00%、84.38%,呈上升趋势.结论 与单纯高血压相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偏高,且伴随病情加重发生率逐渐增高,且发生BMI、AHI、MA/Cr、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等变化有关,需加强监测,及时进行干预处理.

  • 哈密维吾尔族女性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过程及结局的影响

    作者:杜趁香;刘海;李清阳;张颖;陈梅;茹晓翠;尼牙孜汗·依明

    目的 探讨哈密维吾尔族女性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GWG)与妊娠合并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28例足月单胎维吾尔族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分别将产妇按孕前体质指数(BMI)和不同孕期体重增长(GWG)分组,采用SPASS22.0软件进行分析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合并疾病及结局的关系.结果 维吾尔族孕妇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8.0±4.9) k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441.6±487.6)g.①肥胖组和超重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巨大儿、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组(P<0.05).根据IOM推荐孕期GWG分组,超GWG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巨大儿、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GWG及正常GWG (P<0.05),而低GWG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超增重组(P<0.05).②孕前超重、肥胖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OR=1.99,OR=2.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39,OR=3.98)、巨大儿(OR=1.70,OR=2.95)、剖宫产(OR=2.01,OR=2.47)、产后出血(OR=1.98,OR=2.37)、新生儿窒息(OR=3.36,OR=7.05)的发生风险,超GWG增加妊娠期高血压(OR=1.78)、妊娠期糖尿病(OR=2.10)、巨大儿(OR=3.16)、剖宫产(OR=1.43)的发生风险,而低GWG会增加低体重儿(OR=5.29)的发生风险.结论 维吾尔族妇女孕前BMI和及孕期GWG不仅影响妊娠合并疾病的发生,也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心肌酶的影响

    作者:赵博;梁飞;王燕;崔挪

    目的 探求冠心病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肌酶与血浆BN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4h后,观察组LDH、CK-MB、CK及BN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可减轻机体创伤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心肌损伤.

  • 新型RS泪道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徐强;孙秋月;蒋燕玲

    目的 探讨新型RS泪道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眼科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手术治疗的泪小管断裂伤患者62例62眼,其中下泪管断裂58例,上泪管断裂1例,上下泪管均断裂3例,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所有患者均使用新型RS泪道硅胶管作为管腔支撑物,术后3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6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62只眼手术顺利,全部吻合成功,手术时间35~55 min,拔管后随访时间3个月评估:62只眼中56只眼治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4只眼好转,轻微溢泪,泪道冲洗通而不畅;2只眼无效,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总有效率为96.8%(60/62).结论 新型RS泪道硅胶管应用于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临床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骶麻对小儿疝气七氟烷吸入全麻苏醒期躁动与苏醒时间的影响

    作者:韩明杰;陈振毅

    目的 探讨骶麻对小儿疝气七氟烷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苏醒期躁动与苏醒时间影响.方法 送取本院2017年3月1日至11月31日ASAI ~ Ⅱ级小儿疝气择期行疝气修补术患儿80例,随机等比分为骶麻复合全麻组(A)、全麻组(B),两组患儿七氟烷诱导后均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A组患儿给予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1 ml/kg骶管麻醉,A、B两组术中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待七氟烷MAC≤0.3,拔出喉罩.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20 min(T4)、30 min(T5)、40 min(T6)患儿的躁动评分.结果 A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8.1±2.0) mim比(13.0±2.8) min、(2.5±0.5) min比(4.8±1.5)min,P<0.05];T3、T4、T5时A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7.5%比25.0%、5.0%比25.0%、2.5%比20.0%,P<0.05).结论 骶管麻醉可以明显缩短小儿疝气手术七氟烷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的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减少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

    关键词: 疝气 骶麻 躁动 七氟烷
  • 益脑增智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

    作者:张哓红

    目的 探讨益脑增智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6)与对照组(n=56).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养血清脑颗粒,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脑增智汤,均治疗2个月.统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分值)、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BI分值较治疗前增高,NIHS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BI分值高于对照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益脑增智汤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恢复其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儿童重症真菌血症治疗1例

    作者:吴艳兰;张剑珲

    随着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重症监护技术的推广,有创操作、留置管道增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增多,重症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也增加,真菌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伏立康唑是一种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该药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性大[1],可导致药敏试验敏感而临床上抗真菌效果不佳的现象.而在儿科临床上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并不多,现报道一例通过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来指导儿童重症真菌血症治疗的个案,以引起儿科同行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重视.

  • 左眼睑基底细胞癌合并右眼眶血管瘤1例报告

    作者:郑艳霞

    报告1例左眼睑基底细胞癌合并右眼眶血管瘤患者.患者,男,64岁,左眼睑内眦部肿物及黑色破溃结痂,右侧眼眶上缘软性类圆形肿物,受压或低头时增大,切除后病理分别提示基底细胞癌及血管瘤.患者同时伴有全身多发脂肪瘤,提示临床仔细查体、积极应用辅助检查、术前讨论诊疗方案非常重要,病理检查结果是重要的循证依据.

  • 沙棘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作者:蔚晓晖

    目的 探讨沙棘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7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沙棘提取物低剂量组、沙棘提取物中剂量组、沙棘提取物高剂量组.每组大鼠15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手术前分别生理盐水灌胃,其他三组分别给予沙棘提取物(剂量分别为4 g/kg、8 g/kg、16 g/kg).在末次给药30 min后,制作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0 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后,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水平;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测定心肌梗死率.结果 沙棘提取物各剂量组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心肌梗死率分别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棘提取物各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模型组,沙棘提取物各剂量组丙二醛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棘提取物各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分别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棘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肌炎症反应程度,可能与其抗氧化及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有关.

  • 广州市梅毒防治:成效、挑战和策略

    作者:叶兴东

    为了更好地实施梅毒中长期控制规划并为落实目标提供借鉴,我们对2005-2016年间广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梅毒控制基本策略.分析表明,2016年广州市获得性早期梅毒和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66/10万人、27.0/10万活产数,2005年以来年均分别下降2.0%、12.0%,而2016年隐性梅毒报告数达7 829例,2005年以来年均上升14.0%.梅毒防治必须与艾滋病防治相结合(“一个”结合),通过进一步完善梅毒监测和检测“两个”体系,以提高公众梅毒知识知晓率、梅毒初筛阳性者STD门诊有效转诊率、医疗机构梅毒规范诊疗报告率“三个”率为抓手,以女性工作者、吸毒人员、男同性恋者和孕妇“四个”人群为重点的梅毒防治“1234”策略.本文还结合梅毒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梅毒 流行 控制 策略
  • miR-25表达对糖尿病肾病形成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刘洁婷;肖阳;李洪志;柏合;初彦辉

    目的 探讨microRNA-25(miR-25)表达调控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链脲佐菌素和高糖诱导法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Dia组)小鼠和模型HK-2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小鼠(Con组)和Dia组小鼠肾脏质量指数(LVWI)和肾脏miR-25、DAB2IP、P38-MAPK、P-AKT 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HK-2细胞miR-25、DAB2IP、P38-MAPK、P-AKT mRNA表达水平.采用miR-25 mimics在HK-2细胞中过表达miR-25,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AB2IP、P38-MAPK、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ia组小鼠建模全部成功.Dia组小鼠肾脏质量指数、P38-MAPK、P-AKT、DAB2IP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组,肾脏miR-25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组(P<0.05).模型组HK-2细胞miR-25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HK-2细胞(P<0.05),模型组HK-2细胞P38-MAPK、P-AKT、DAB2IP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HK-2细胞(P<0.05).用miR-25 mimics转染HK-2细胞和模型HK-2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HK-2细胞中P-AKT和P38-MAPK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miR-25高表达可抑制P-AKT和P38-MAPK表达,可能通过JNK信号通路促进DN的发生.

  • miR-4295靶向结合PTEN促进EMT和鼻咽癌细胞的侵袭

    作者:肖烈钢;黄季萌;何本夫;朱成全

    目的 探讨miR-4295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PCR检测鼻咽癌细胞系中miR-4295的表达,通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建立稳定高表达miR-4295的鼻咽癌细胞株5-8F/miR-4295.分别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损伤修复实验及三维培养实验检测过表达miR-4295后细胞株5-8F的迁移、侵袭能力;WB和QPCR方法检测E-Cadherin、Fibronectin、Vimentin在5-8F/miR-4295及5-8F/vector细胞中蛋白及miRNA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活性检测miR-4295与PTEN靶向结合情况.结果 miR-4295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高表达,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损伤修复实验、三维培养实验均显示过表达miR-4295后5-8F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WB及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miR-4295后,5-8F细胞上皮细胞分子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细胞分子标志物Fibronectin、Vimentin表达上调;过表达miR-4295后PTEN蛋白表达抑制荧光素酶活性降低.结论 miR-4295靶向调节PTEN蛋白促进上皮细胞间质化的过程增强鼻咽癌细胞的转移及侵袭.

  • MicroRNA-618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红梅;孙奋勇;张成;梁恩瑜;郑智明;黄宪章

    目的 通过检测miR-618(MicroRNA-618)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618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探索miR-618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及表达的意义.方法 设计miRNA-618定量引物,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0对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618的表达水平;转染食管癌细胞miR-618的mimics(小RNA混合物),分别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MTT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618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瞬时转染miR-618的食管癌细胞相比对照组,处在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转染mimics后,培养72 h,MTT实验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生长出现差异,第4天生长差异更大(P<0.05),实验组吸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MTT吸光度增大.结论 miR-618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在细胞功能中促进细胞由细胞间期向分裂期发展,并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即促进食管癌癌症发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