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乔绍文;王国强;陈军;高春香;马斌;杨美英;王美岚;曹念蒙

    目的:探讨应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4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自体股薄肌腱单束重建MPFL,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8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71°±1.27°、外侧髌股角3.44°±0.76°、髌骨外移率0.50±0.13、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38分±2.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股薄肌肌腱单束法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近期效果可靠。

  • 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

    作者:康照利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采用后路4个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微创组),30例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包括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以及伤椎Cobb角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个月的随访。微创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VAS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不仅可以完成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医患受辐射损伤小的特点。

  • 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作者:付青松;王安全;周宇;李超;崔红林;吴昊

    目的:探讨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4例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取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8~2.8(2.4±0.4)h;术中出血量240~460(320±85)ml。 S-P截骨1~3(1.8±0.4)处。24例均获随访,时间18~42(26±12.4)个月。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22°~48°(35.6°±13.4°),末次随访时5.2°~10.4°(8.4°±2.6°),矫正率70.4%~78.6%(76.6%±2.2%)(P <0.01)。 JOA下腰痛评分:术前4~9(6.4±2.1)分,末次随访时20~24(21.6±2.8)分,改善率73.6%±4.2%(P<0.01)。 ODI 评分:术前32~44(37.4±5.5)分,末次随访时8~14(11.6±2.8)分,改善率66.9%±2.4%(P<0.01)。结论 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对轻中度的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

  • 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的CT评价

    作者:梅晓亮;黄爱兵;赵春明;张威;张文捷

    目的:应用CT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置入螺钉的准确性。方法分析85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的资料,置入节段为T6~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 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 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85例患者共置入380枚椎弓根螺钉,其中胸椎80枚,腰椎280枚,骶椎(S1)20枚。术后CT扫描置入椎弓根螺钉位置:17枚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0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4枚穿破椎弓根上壁,2枚穿破椎弓根下壁,总体不良置钉率8.7%。根据Mobbs-Raley简易分级标准评判:0级347枚(91.3%);1级24枚(6.3%);2级8枚(2.1%);3级1枚(0.3%),该例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二次翻修术。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准确性较高,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陈志文;刘晖;林斌;丁真奇;翟文亮

    目的:探讨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6(27.7±5.9)个月。神经损伤ASIA评分:术前25~44(34.6±7.2)分,末次随访时35~50(47.7±9.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3.1分±3.1分(P <0.05)。椎体后凸 Cobb 角:术前15.0°~29.5°(22.89°±6.63°),术后2°~5°(3.13°±0.67°),较术前平均改善19.8°±3.1°(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后凸Cobb角:3°~7°(4.06°±0.89°),丢失0.9°±0.2°(P>0.05)。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相邻节段明显退变的表现。结论采用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 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正廉;王士波;高迪;郑杰;赵廷虎;高彦军;张勇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伴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损伤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手术治疗81例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X线检查发现后踝骨折38例,其余通过CT检查发现。后踝骨折用?4.5 mm空心钉固定,以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过程中再移位,胫骨在足外旋位牵引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下段腓骨骨折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上段腓骨骨折未固定。结果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1个月。68例后踝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3例因骨折块小和移位不明显未予固定。79例骨折均骨性愈合,2例因断端间隙过大发生骨不连,经植骨后愈合。1例因后踝骨折移位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伤口无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终功能评定采用Joher-Wruhs标准:优67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常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损伤机制为旋后(足)-内旋(胫骨)引起。后踝骨折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10%者可行经皮?4.5 mm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下段腓骨骨折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上段腓骨骨折可不固定;胫骨骨折在足外旋牵引复位下行髓内钉固定可获得优良效果。

  • 骨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的治疗探讨

    作者:吴志圣;李菊明;韦永中

    目的:探讨骨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 BUP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7例BUPS患者的发病部位、影像学资料、病理、肿瘤的外科分期、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术前行X线、CT、MRI、ECT或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以虫噬状或斑片状溶骨性骨破坏为主。穿刺活检或切开活检确诊为BUPS后均行手术治疗。结果病变累及股骨远端2例,股骨近端3例,胫骨近端及髂骨各1例,其中3例合并有病理性骨折。 Enneking分期:ⅡA期2例,ⅡB期4例,Ⅲ期1例。3例行髋关节离断术,4例行保肢术辅以化疗。7例均获随访,时间12~102(45±30)个月,7例患者中3例发生转移,均为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其中2例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其余4例均无瘤生存。结论手术为BUPS的主要治疗手段,规范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预后欠佳。

  •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鹿亮;刘彬;尚希福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为5 cm ×8 cm~6 cm ×13 cm。结果15例15块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无皮瓣边缘坏死。15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外观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寰枢椎脱位

    作者:林斌;陆成武;林达生;张文彬;俞辉;杨文清;黎秋生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6例强AS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JOA颈椎评分标准和VA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8.17±9.85) min,术中出血量(301.67±34.30) 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6年。6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6个月~1年完全恢复。 VAS从术前(7.0±1.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从术前(7.17±2.48)分提高至(13.6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寰枢椎脱位是AS常见并发症。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AS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法。

  • 双肌蒂髂骨瓣结合3枚空心钉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

    作者:林绍仪;刘金伟;陈启康;蔡厚洪;李春雨;李卫;吴举

    目的:探讨双肌蒂髂骨瓣结合3枚空心钉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有移位的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 Garden Ⅲ型17例,Garden Ⅳ型6例)行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取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髂骨瓣植入股骨头颈槽内、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5~36个月。22例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1例骨不愈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 Ficat Ⅲ期);1例骨折愈合患者术后18个月随访时发现股骨头坏死( FicatⅡ期)。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应用双肌蒂髂骨瓣结合3枚空心钉治疗有移位的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可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早期效果满意。重视手术操作、合适的术后康复,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重建钢板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关翔;宋香全;王洪炳;周朝波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5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分别行重建钢板(28例)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27例)内固定,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重建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23/28;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优1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24/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 椎弓根钉棒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疗效

    作者:杨子斌;赵伟;吕乔;阮安培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疗效。方法26例下颈椎关节突绞锁中,单侧小关节绞锁者9例,双侧小关节绞锁者17例。患者入院后行颅骨牵引,3~5 d后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术。对患者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评级,测量脱位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中无脊髓、血管、神经系统损伤;术后无螺钉松动,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恢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2例A级、2例B级及1例C级患者无明显改善,其余病例较术前好转。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可行方法。

  • 不同自体骨源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作者:项力源;刘兰泽

    目的:比较棘突椎板和髂骨两种自体骨源行椎间植骨融合( PLIF)治疗退变性Ⅰ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单节段Ⅰ度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棘突椎板植骨( A组)28例,自体髂骨植骨( B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6个月。 A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伤口愈合时间、滑脱率、椎间高度和节段角度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23例、B组19例达骨性愈合,融合率分别为82.14%(23/28)和86.36%(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3.57%(1/28),B组为63.63%(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取棘突椎板与髂骨对单节段PLIF临床效果相当,前者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骨源。

  • 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伴 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

    作者:何江涛;何姝;付能高;杨鑫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单侧内固定的价值。方法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64例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30例,双侧固定组34例。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8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双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临床效果相似;单侧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费用低等优点。

  • Wiltse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夏鸿;赵林;王大峰;李建华;马俊;张云;陆洪生;杜小亮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一期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Wiltse入路一期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32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观察患者结核转归、脊柱后凸畸形、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出现胸膜破裂1例,经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 d后自愈;脑脊液漏1例,拔除引流管、伤口加压包扎治疗1周后自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7例后凸畸形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88.6%。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个月。术后1年随访24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21例神经功能明显恢复,3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结核症状全部消失。末次随访时无结核病灶复发,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该手术方式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病灶清除及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 一期原位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作者:颜翼;邱志龙;梁培雄;陈实;龙靓;朱跃良;邬江;徐永清

    目的:探讨一期原位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一期原位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15例。皮瓣大小为4 cm ×7 cm~10 cm ×16 cm。结果手术时间为4~5 h。1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有2 cm ×3 cm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一期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满足手部创面修复的特殊要求,血供可靠,外形良好,无需二期修薄。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髂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许伟斌;郑松;刘明;徐竹;陈宝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髂骨植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失访2例。肩关节活动度:前屈95°~170°(139.8°±20.2°);后伸23°~50°(33.2°±8.8°);外展91°~155°(124.5°±15.5°)。按Neer评分标准评价:优5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治疗该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比较

    作者:任士海;王鹏;赵伟;张文何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3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固定组(21例)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间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JOA评分及Macbnab功能评价。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16~29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间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及Macbnab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比较,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 负压封闭松质骨移植一期植皮与开放植骨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疗效比较

    作者:张继党;蔡锦方;李宗玉;解琛;吴世奇

    目的:评价创伤后骨髓炎采用负压封闭( VAC)+松质骨移植并一期植皮与传统开放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分别采用VAC+松质骨移植并一期植皮手术(16例)和传统开放植骨手术(19例)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创面的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12~42(24±2.8)个月,B组随访时间为12~39(23.3±2.5)个月。创面愈合无渗出时间:A组为3~6(4.3±0.8)周,B组为5~10(7.5±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性愈合时间:A组为4~7(4.6±0.8)个月,B组为5~10(7.2±1.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组患者随访1年未见复发。 B组随访1年,有2例患者复发。结论应用VAC+松质骨移植并一期植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创面愈合时间短,可迅速达到骨性愈合,复发率低,效果满意。

  • 峡部裂椎体椎弓根钉入点三角骨定位法

    作者:肖善富;张喜善

    目的:探寻一种简单、准确、可靠的峡部裂椎体椎弓根入点定位方法。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阶段:①2008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峡部裂伴椎体滑脱患者应用CT测量峡部裂椎体椎弓根中轴线至三角骨下边的距离及其至三角骨内下角顶点的距离;对其中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在C臂机下找出峡部裂椎体椎弓根标准入点,测量峡部裂椎体椎弓根中轴线至三角骨下边的距离及其至三角骨内下角顶点间的距离。②2012年2月~2014年1月,将60例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患者,分别采用三角骨定位法置钉(A组,n=30)和AO法置钉(B组,n=30),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的疼痛评分,手术后应用X线和CT检查验证置钉效果。结果进钉点位于三角骨面内、靠下方,大约在内下角下1/3分界线上下的区域内,距离内下角顶点4~7 mm,距离下边3~6 mm,在进针方向上,入点越靠外侧,钉尾外倾角度越大,入点越靠上方,钉尾头倾角度越大。对比两种方法手术结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三角骨内下角及下边无明显增生,骨面清晰明确,面积小,位置恒定。应用该定位方法置钉,操作简单、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可明显提高一次性置钉率及置钉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

  • 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融合单侧固定在腰椎退行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杨勇;黄金亮;周瑜斌;廖劲松;胡林峰;戴闽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疾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A组,40例)和后路椎板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B组,52例)。比较两组JOA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 JOA评分优良率:A组为97.5%, B组为96.2%;VAS评分:A组为1.5分±1.0分, B组为1.4分±0.5分;椎间隙高度:A组为(12.6±1.0) mm,B组为(12.2±0.7) mm。两组上述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为(85.2±17.9) min,B组为(115.6±25.3) 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250.6±50.2) ml,B组为(455.1±150.2) ml;住院时间:A组为(10.5±1.6) d,B组为(14.2± 2.1) d;住院费用:A组为(18251±453.2)元, B组为(24583±673.1)元。两组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A组为95%,B组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 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作者:李勇;刘军;刘宗智;段大鹏;段亮

    目的:比较MIS-TLIF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MIS-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18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28例),采用VAS评分及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单侧固定组为90~160(115±14.5) min,双侧固定组130~220(160±17.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单侧固定组为210~450(300±41.8) ml,双侧固定组为300~600(420±5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单侧固定组随访15~31(25.2 ±5.1)个月,双侧固定组随访16~34(26.4±5.6)个月。 VAS评分:单侧固定组术前为6.0分±1.2分,术后为2.1分±1.1分,术后1年为2.0分±1.2分;双侧固定组术前为5.9分±1.6分,术后为2.0分±0.8分,术后1年2.1分±0.7分。 ODI评分:单侧固定组术前为43.0分±1.9分,术后为15.0分±2.8分,术后1年14.0分±1.9分;双侧固定组术前为42.0分±2.1分,术后为13.0分±1.9分,术后1年12.0分±1.8分。两组两项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结论 MIS-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与双侧固定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轻等优点。

  • 3种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比较

    作者:钱利海;梁清宇;陈先进;黄平;钱辉;祝劲松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 AMA)、FasT-Fix系统及Outside-in 3种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修复手术,其中18例采用Outside-in缝合法,24例采用AMA缝合法,28例采用FasT-Fix缝合法。对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体征、临床愈合率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FasT-Fix组与Outside-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A组与Outside-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T-Fix组与AM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征: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3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Outside-in组与AMA组、FasT-Fi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MA组与FasT-Fi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A、FasT-Fix缝合法较Outside-in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 FasT-Fix是半月板修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甲基强的松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滨;冯宇;王涵韬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髓核摘除手术治疗77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3组,髓核摘除术后使用不同糖皮质激素。A组术后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B组术后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加局部使用甲基强的松龙,C组术后静脉应用地塞米松。术后对患者采用JOA评分、VAS评分进行随访。结果7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没有发生继发感染和应激性溃疡。术后局部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的患者在术后1周恢复优于其他两组(P<0.01);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在术后2周效果好于应用地塞米松(P<0.01、P<0.05),但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局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预防术后临床症状反跳的发生。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短期内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3组效果无明显差异。

  • 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作者:陈校明;唐新桥;刘忠;朱宝玉;梁培雄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54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7例。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3例。按照改良D′Aubigne-Postel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9例,可2例,差2例。结论髋臼骨折中的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部分T形骨折通过单纯髂腹股沟入路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手指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及疗效

    作者:卢建国;杨庆达;苏瑞鉴;梁波;梁大喜

    目的:分析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0指)采用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手背皮神经营养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营养皮瓣、示指背皮瓣、邻指皮瓣、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简称鼻咽窝皮瓣)、改良交腹皮瓣、改良第一趾蹼游离皮瓣等方法修复。结果术后197例(316指)皮瓣成活,3例(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8例(215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患指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畸形,吻合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8 mm,功能恢复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87例(157指),良32例(45指),差9例(13指),优良率93.0%。结论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手背皮神经营养皮瓣、示指背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营养皮瓣、鼻咽窝皮瓣能一次性修复创面,吻合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邻指皮瓣、改良交腹皮瓣需要二期断蒂或分指,增加了手术次数,同时患肢长时间制动,易引起关节僵硬等,但腹部皮瓣能切取的皮瓣面积较大,对于多指软组织缺损能一次性覆盖。改良第一趾蹼游离皮瓣能一次性修复缺损创面,不需要二期整形,吻合神经后感觉恢复良好,但对显微外科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不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 两种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血量比较

    作者:董方;李广义;刘德强;朱安礼;范孟坡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 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方法对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行PCCP(46例)及 PFNA(50例)固定,记录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常规数值,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两者显性及隐性失血量差异。结果 PCCP组失血总量为(484.9±135.2)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77.7±12.8)ml,隐性失血量为(407.4±126.1)ml;PFNA组失血总量为(699.7±185.9)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77.6±10.5)ml,隐性失血量为(622.1±177.7)ml,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术后隐性失血量均超过显性失血量的5倍以上。结论 PCCP和PFNA虽然都是微创内固定方式,但术后均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容易引起患者贫血。 PCCP内固定较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量要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对理想的方法。

  • 腰骶移行椎伴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铁峰;陈崇文;佟斌;张露;韩爽;程漠松;阚阔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65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有腰骶移行椎伴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采用单侧开窗29例,双侧开窗10例,椎板减压、扩大神经根管26例(其中15例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1.7±2.5)岁,低于一些文献报道。65例中有37例(57%)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凸,有15例(23%)出现神经根支配区变异。腰椎骶化时,可出现神经根支配区有下移倾向;骶椎腰化时,神经根支配区有上移倾向。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7年。其中单侧开窗满意率为25/29,双侧开窗满意率为9/10,椎板减压、扩大神经根管及内固定术满意率为22/26。结论腰骶移行椎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较轻,可伴有脊柱侧凸,部分可有神经根支配区发生变异,其表现为腰椎骶化时可出现神经根支配区下移倾向,而骶椎腰化时可出现上移倾向。选择合理术式,可取得满意疗效。

  • 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严宏生;郭锦明;刘俊;章斌;陈志江;杨小军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螺旋刀片切割或退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率高。

  • 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作者:朱光辉;梅海波;伍江雁;刘昆;唐进;赫荣国

    目的:评价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19例(28足)12~36月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按 Pirani系统和国际马蹄内翻足学会评分系统(ICFSG)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石膏固定4~10(6.0±1.3)次,石膏固定总时间7~13(9.0±1.3)周。26足(26/28)的患儿需行经皮跟腱延长术。 Pirani评分术前为3~6(4.9±0.9)分,术后3周拆除石膏时为0~1.5(0.4±0.5)分。按照Piran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22/28。有2足出现Ⅰ度石膏压疮,经拆除石膏、换药等处理后治愈。无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ICFSG评分1~33(13.8±11.1)分,其中优8足,良10足,中4足,差6足,优良率为18/28。6足(6/28)出现复发,其中3足行再次石膏矫形及胫前肌转位术,2足行跟腱延长、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胫前肌转位术,1足行跟腱延长及中跗骨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术。结论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12~36月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可以避免广泛性软组织松解,近期疗效满意。其复发率较小年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高。如出现复发病例需要进一步手术处理。

  • 手指甲下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郭红涛;陶忠生;冯亚高

    患者,男,27岁,因右手中指末节膨大2年入院。查体:中指末节杵状指畸形(见图1A),指甲膨隆,正常肤色,远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末梢感觉和血运正常,夜间胀痛,劳动后加重。无明显外伤史。X线片示(见图1B):末节指骨变粗,囊性改变,占据末节指骨体积4/5,未突破基底关节软骨,周围骨皮质菲薄,侧位片甲下和囊肿之间无骨皮质。局麻下手术治疗,甲板下入路,从尺侧面掀起指甲向挠侧翻开,甲床受压变薄,自甲床正中做纵行切口,轻轻剥离,甲床下显露囊肿为白色,椭圆形,有完整光滑包膜,指骨呈椭圆球形缺损。桡骨茎突局麻,切取条形皮质携带松质骨,植入示指末节,用6-0可吸收线缝合甲床切口,指甲复位,“井”字缝合固定(见图1C、D)。术后病理报告为表皮样囊肿。术后4个月复查,指骨愈合,手指外形恢复正常,新生指甲平整光滑(见图1E)。

    关键词: 甲下 表皮样囊肿
  • 胫骨骨旁脂肪瘤1例

    作者:李永山;唐献忠;岳雄;何涛

    患者,女,33岁,因左侧小腿无痛性肿块6个月于2014年8月11日入院。查体:左小腿远端轻度隆起,局部皮肤无红肿,无静脉充盈,皮温不高,无压痛,下肢肌力好,活动正常。 X 线片示左侧胫骨远端骨皮质外侧半梭形骨性突起,密度不均,呈珊瑚状,外有低密度阴影(见图1A)。 CT轴位平扫示病变处骨质异常突起,表面呈珊瑚状,外有CT值为90 Hu的低密度阴影包绕(见图1B);CT额状面示胫骨远端外侧骨皮质病变向外突起,表面呈树枝状,外有低密度阴影( CT值90Hu,见图1C)。 MRI T1加权示胫骨远端皮质外侧一梭状病灶,周围阴影为脂肪组织信号(9×5×4) cm3大小,边界清楚(见图1D)。术前诊断为左胫骨骨旁脂肪瘤,于8月13日实施肿瘤切除术。

  • 以反复泌尿系结石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症状的甲状旁腺癌1例

    作者:陈莉;张童茜

    患者,男,38岁,因“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痛疼10余年、伴渐进性行走困难、乏力、尿结石、血尿7年”于2009年5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但无关节红肿、发热和游走性关节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在负重劳动时加重,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减轻,但出现渐进性乏力、行走困难、反复出现尿排沙石及血尿等症状。既往诊治情况:于2008年1月首次来我科就诊,经 X 线及 CT检查诊断为“右胫骨及左股骨下端骨囊肿”住院治疗,行骨囊肿刮除及双侧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全身骨关节疼痛好转,期间因外伤致左下肢胫骨病理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至2009年5月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两次不慎双踝关节处扭伤前后发生骨折,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骶髂关节CT平扫提示:两侧骶骨、髂骨骨质疏松,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故再次来我科诊治。

  • 先天性异位齿状突游离小体1例

    作者:彭林;王朝阳;孙军健;贾永鹏;沈彦;包爱敏

    患者,男,59岁,因重物砸伤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7 h,于2014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在家中干活时不慎被重物砸伤颈部,当时无昏迷,即感颈部疼痛明显、活动不利,右手掌尺侧感觉发麻,其余肢体无麻木感,四肢活动好。伤后即被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急诊摄颈椎 CT示:C1骨折。转入我院以“C1骨折”收入骨科。查体:C1~2棘间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四肢肌力Ⅴ级,右手掌尺侧感觉减退,余肢体感觉正常。颈椎CT提示:C1前弓骨折。入院后仔细阅片发现患者存在先天性齿状突畸形(游离小体),且游离小体与寰椎前弓无间隙,已骨性融合(异位游离小体),见图1。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头颈胸护具保守治疗。

  • 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

    作者:李永福

    2010年6月~2014年3月,我们应用H型钢板结合克氏针横行固定治疗21例第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汪传福;孔令永

    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显微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

    作者:王会才;田勇;王峰;张金中

    2006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24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汶勇军;史传道;杜鹏刚;冯松林;高永康

    2010年6月~2014年2月,我们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作者:张朝凯;朱跃良;刘庆波;张跃华;李迎辉

    2010年11月~2013年2月,我们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 TEN)治疗1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

    作者:缪健荣;王创利;倪善军;张金坤

    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科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棘突椎板截骨回植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赵瑞林

    2008年9月~2013年9月,笔者采用棘突椎板截骨回植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治疗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张亚;李健华;刁天月;蒋学军;杨挺;兰海东;孙强

    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吴中华;张冬青

    2012年2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环抱器钢板治疗肩胛骨骨折

    作者:刘仲;年四杰;任慧强

    2011年10月~2014年3月,我科采用环抱器钢板治疗2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内六角螺钉打滑时如何使用倒丝锥快速有效取出

    作者:雷晓晶;韩鹏飞;宋晓亮

    内六角螺钉接骨板系统发生取出困难的主要问题是螺钉帽打滑,而成套的螺钉接骨板器械包中均备有内六角螺钉打滑取出器(又称倒丝锥)。对于倒丝锥的使用目前停留在经验性使用的层面,操作注意事项不明确。笔者通过直接使用倒丝锥和加深打滑孔后使用倒丝锥两种使用方法的比较,来检测倒丝锥的实用性,探讨一种高效实用的使用方法,报道如下。

  • 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

    作者:冒海军;许光跃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6例掌骨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Notch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研究中的新进展

    作者:张聃(综述);詹新立(审校)

    骨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之一,针对骨肉瘤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已较深入,熟知的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包括原癌基因C-myc、erbB-2、SAS等,抑癌基因Rb、p53、DCC、PTEN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等;P13k-Akt-mTOR、ras-MAPK、Wnt/β-catenin等诸多信号通路的研究也证实与骨肉瘤存在着密切联系。作为对细胞命运决定起关键作用的Notch信号,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对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Notch信号通路在骨肉瘤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综述了Notch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研究中的新进展。

  • 外踝上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超;何建荣

    2006年1月~2014年6月,我们应用外踝上筋膜蒂皮瓣修复24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赵忠胜(综述);林斌(审校)

    因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特殊性,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而单纯的放疗和化疗有其局限性,广泛的骶骨切除术才是有效的根治方法。该文对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回顾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诊断、手术治疗、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等;讨论该病的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与生存率等;指出广泛的全骶椎切除术对长期控制肿瘤局部复发至关重要,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方法。

  • Weil截骨治疗拇外翻合并中央性跖骨痛

    作者:喻忠斌;覃松;车彪;刘骏;王凯

    2008年3月~2014年3月,我科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12例拇外翻合并中央性跖骨痛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弹性髓内针固定儿童股骨干骨折

    作者:赵志超;康鹏云

    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科采用钛质弹性髓内针(TEN)固定治疗1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粉碎性肱骨髁间骨折

    作者:轩春岭;胡林;张耀;任军;佘军

    2011年5月~2013年9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26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周广明;田哲

    2009年3月~2013年4月,我科对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经桡侧3枚克氏针固定,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下伸肌支持带转位重建下胫腓前韧带的近期疗效

    作者:王磊;申自权;盛长部;李斌;李宗谕

    2013年3月~2013年9月,我科采用下伸肌支持带转位重建下胫腓前韧带治疗13例下胫腓前韧带完全撕裂的患者,韧带愈合良好,报道如下。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志敬;潘兵;刘海明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刚度。方法新鲜小牛下腰椎标本8具,加工成L4~5功能单位,测定其在屈伸、侧弯、轴向旋转6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值(ROM)及刚度值。依序测试:正常组(A组),单侧部分关节突切除加椎间盘摘除组(B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C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D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E组)。结果与A组比较,B组ROM明显增加,而刚度值明显减小;C、D、E组ROM减小,但刚度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ROM明显减小,而刚度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组ROM减小,刚度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刚度值增加,但前屈、侧弯、旋转5个运动方向RO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伸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术式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置入单枚cage较椎间植入自体骨的稳定性更高。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