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림상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287
  • 国内刊号: 34-116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骨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戴尅戎,江曙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B-Twin cag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

    作者:杜发会;姜永涛;毕明昊

    目的:探讨采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B-Twin cage治疗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5~130 min,术中出血量95~225 ml。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植入cage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术后JOA下腰痛评分:优33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应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安全性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少锋;魏运栋;吴占勇;苑乾;郁来报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治疗前(T0)、术后6个月(T1)、术后12个月(T2)、术后24个月(T3)的下腰痛评分及改善率。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将受试者分成优、良组(A组)和可、差组(B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术前JOA评分、影像学分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96例经24个月随访,疗效评估结果显示:74例为A组,优44例(45.8%)、良30例(31.3%);22例为B组,可17例(17.7%)、差5例(5.2%)。所有受试者T3时JOA评分较T0时显著提高(P<0.05)。②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影像学分型、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及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年龄<60岁者52例(70.3%),病程<24个月者53例(71.6%),中上胸节段者50例(67.6%),椎管面积残余率≥50%者48(64.9%),术前JOA评分为(7.0±1.5)分,各项依次高于B组的9例(40.9%)、8例(36.4%)、9例(40.9%)、8例(36.4%)、(5.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椎管面积残余率<50%及术前JOA评分<6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JOA评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疗效观察

    作者:王磊;李天旺;刘建强;刘晓宗;王照国;田艳;张永兴;王伟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策略、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68例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冠状面躯干偏移及矢状面躯干偏移。以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60个月。 Cobb角术前12°~28°(15.9°±4.6°),末次随访3.6°~9.8°(5.2°±3.1°);腰椎前凸角术前1.2°~3.3°(1.9°±2.9°),末次随访-28.1°~4.6°(-23.6°±3.7°);冠状面躯干偏移术前8.2~13.7(10.8±5.2)mm,末次随访2.8~5.6(4.3±1.8)mm;矢状面躯干偏移术前10.2~15.6(12.6±3.7)mm,末次随访3.1~6(4.6±2.2)mm;ODI评分术前25.2~29.8(27.6±2.1)分,末次随访2.1~4.2(3.6±1.3)分。以上各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3%。末次随访时未发现钉棒松动或断裂等情况。结论对于冠状面Cobb角<30°且躯干失平衡较小的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行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

  • 应用 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作者:赵广超;薛双桃;桂召柳;吴天亮;林志祥;曹松松;夏太保

    目的:探讨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行手术治疗。术中按分型的损伤机制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内固定。对踝关节术后疗效使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踝穴形态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满意。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6个月。按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优2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指导术中骨折复位,选择合适内固定,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情况,提高手术疗效。

  • 经伤椎双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年以上随访结果

    作者:刘新民;李悦;管波清;刘书茂

    目的:比较经伤椎双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63例经伤椎双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并获得3年以上随访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测量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组(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7~77(52.8±1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率: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组为90.3%、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患者为84.4%( P <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恢复( P<0.05)。末次随访时,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组对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P<0.05)。结论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都能较好地恢复胸腰椎骨折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对术后矫正度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相对较多。

  •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江剑;孙志波;禹志宏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B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依照Kolmert et al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 A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功能评价:A组优18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4.1%;B组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A组疗效优于B组( 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功能恢复较好。

  • 两种后路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唐少龙;黄庆华;吴罗根;周文华;曹华敏;陈大勇;袁野

    目的:比较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微型钛板组),24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钉棒固定术(钉棒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VAS评分、术后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术后活动度影响及手术并发症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型钛板组为(23.8±8.1)个月,钉棒组为(23.6±8.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JOA评分:两组手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痛VAS评分:术前钉棒组显著高于微型钛板组(P<0.05),术后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矢状径: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改善明显优于钉棒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钉棒组减少的度数明显大于微型钛板组( P<0.05)。结论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微型钛板对颈椎的活动度影响较少。

  •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作者:张鹏翼;于沈敏;李敏;蔡兵;林文;傅隼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 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 B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等项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椎体高度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

  • 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单束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评估

    作者:张勇;朱明生;杨林;谢伟杰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单束前交叉韧带( ACL)的位置、形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应用解剖重建技术行单束ACL重建术,移植物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行X线、MRI检查,了解骨道情况,观察移植物形态及张力,并与11例健侧膝关节的正常ACL进行对比。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隧道内口位于髁间窝顶与股骨后缘皮质线交叉点前缘,胫骨隧道内口位于髁间窝顶后方。 MRI显示所有重建ACL张力良好,ACL上倾角为50.82°±4.57°,胫骨平台止点至前缘距离与平台纵径比值为0.50±0.04,两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44个月。 Lysholm评分术后为92.20分±4.2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4.76分±7.1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ACL的位置及形态接近解剖结构,早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 踝间线足背动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髓外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张冰;洪剑飞;费军

    目的:探讨踝关节力学中心体表标志点,为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下肢力线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膝骨关节炎( OA)终末期患者实施初次TKA治疗,股骨侧采用髓内定位,胫骨侧采用髓外定位,实验组(34例)踝关节力学中心位于踝间线足背动脉处,对照组(30例)定位则按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测量患者胫骨假体胫骨角及后倾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年。胫骨假体胫骨角平均度数:实验组为(2.1±0.2)°,对照组为(2.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假体后倾角:实验组为(3.1±0.2)°,对照组为(3.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胫骨假体力线优于对照组。结论踝间线足背动脉定位可靠,其标示简单易行,能提高胫骨假体力线的精确度,不失为TKA术中踝关节力学中心定位的理想参考。

  • 两种翻修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尊贤;林达生;余爱玉;章鹏;练克俭

    目的:比较钢板结合异体骨板(PWBP)固定与交锁髓内钉(IIN)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患者按照翻修方法分为PWBP组(18例)和IIN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折愈合时间:PWBP组13~18(16.8±2.7)周,IIN组10~18(14.3±3.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WBP组1例出现股四头肌粘连,行松解术后持续CPM训练,疗效满意;IIN组2例出现骨不连,均为术前存在较大骨缺损者,改行PWBP后骨折获得愈合。结论 PWBP与IIN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均能起到满意疗效。 IIN固定在骨折愈合时间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存在较大骨缺损者有术后发生骨不连的风险。

  • 关节镜下复位结合 Ilizarov 技术治疗胫骨平台 SchatzkerⅣ、Ⅴ型骨折

    作者:赵志明;于桂泳;张宁;李煜;刘鹏;刘玉民;董桂贤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35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Ⅴ型骨折患者。参照膝关节Hohl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处全部愈合。根据Hohl标准评价关节功能:优2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1.4%。结论关节镜下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Ⅴ型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能早期负重的优点。

  • Kocher-Langenbeck 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作者:陈校明;唐新桥;刘忠;朱宝玉;梁培雄

    目的:探讨Kocher-Langenbeck ( K-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采用K-L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52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解剖复位17例,良好复位12例,复位差6例。按照改良D′Aubigne-Postel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74.3%。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及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异位骨化5例。结论复合髋臼骨折中,后柱伴后壁骨折、大多数横断伴后壁骨折及某些T形骨折和少量双柱骨折通过单纯K-L入路可以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 L-解剖锁定板治疗 B3、C 型 Pilon骨折

    作者:薛文;管晓鹂;康忠仁;王增平;刘林;钱耀文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延期(伤后9~19 d)治疗36例B3、C型Pilon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石膏固定6例,骨牵引11例,腓骨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11例,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43个月。术后2例出现医源性腓浅神经麻痹,1例闭合骨折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6.1%。 SMFA 问卷得分0~39(24.7±8.2)分。结论选择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解剖复位、L-解剖锁定板坚强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曾杉;郭剑;徐远林;韩明远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 VAS)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l2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27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6%。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早期疗效满意。

  • 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邱大权;张文志;李旭;段丽群;贺瑞;唐康

    目的:比较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42例采用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万向钉治疗(经皮单平面组),34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传统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44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经皮单平面组均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术后3 d经皮单平面组较传统开放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且创伤小。

  • Philos 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焦庆丰;白鹏程;张媺;王辉;路友群;吴健;周明

    目的:探讨使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hilos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onstant 评分标准评价:优22例,良36例,一般4例,优良率93.55%。结论 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损伤小的优点,但不是Neer四部分骨折的佳适应证。

  • 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作者:曾金才;朱立帆;朱晓东;钱学锋;鞠文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76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成3组:跨伤椎4钉固定( A组)30例,伤椎单侧5钉固定(B组)16例,伤椎双侧6钉固定(C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和后凸角的矫正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等。结果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和后凸角的矫正丢失率:A组差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C两组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A组有3例断钉。结论与传统的后路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经伤椎单、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内固定失效率低。

  • 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作者:关永林;赵学权;王振东;马斌祥;孙乐伟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 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 P<0.05)。 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王新杰;陈辉;袁盛平;孙秀良;林望得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6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骨折均愈合。 X线片显示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外形恢复基本正常;B?hler 角:术前0°~20°,术后32°~39°;Gissane 角:术前89°~100°,术后120°~145°。按照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4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对降低全膝置换隐性失血的疗效

    作者:卢道云;黄强;栗景峰;邹守平;徐蒙;叶力;胡维帆;赵强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TKA)后隐性失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两组, A组(30例):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B组(30例):不应用氨甲环酸,放置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患肢周径变化等指标,术前和术后3h检查D-二聚体和相关凝血指标,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24 h输液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量A组(480 ml ±140 ml)少于B组(908 ml ±248 ml)( P<0.05)。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3 h的D-二聚体A组为(0.92±0.45) mg/L ,B组为(1.22±0.67) mg/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36±0.12)mg/L和(0.35±0.14)mg/L (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凝血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周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明显减少了术后隐性失血量,同时减少了输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 锁骨钩钢板加喙肩韧带转位治疗 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高俊;李志华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加喙肩韧带转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喙肩韧带转位治疗32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无伤口感染,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肩峰骨折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优19例,良8例,可5例。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喙肩韧带转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再脱位率低等优点。

  • 两种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疗效比较

    作者:汪凡栋;张智;郑佳状;陈宇;蔡奇霖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TLIF)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PLIF)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将5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TLIF组(25例)和PLIF组(25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2个月Prolo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TLIF组均低于PLIF组(P<0.05),术后Prolo评分及优良率TLIF组均高于PLIF组(P<0.05)。结论 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颈椎动力位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王兴武;陆建猛;水淼;俞武良;韦勇力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量42例患者共59节病变节段在颈椎过屈、中立、过伸位时的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对比两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变化。结果59节病变节段,在过屈、中立、过伸位时,测出平均硬膜囊中矢径分别是:(7.63±0.90) mm,(6.48±0.82) mm,(5.85±0.89) mm;平均脊髓中矢径分别是:(6.44±0.80) mm,(5.81±0.82) mm,(5.56±0.82) mm。在过伸位时,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之间差值小(0.29±0.60) mm(P<0.01),脊髓代偿空间小。结论在脊髓型患者中,颈椎病动力位MRI可以显示脊髓在不同体位下动态受压变化,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臧学慧;孙辉;高立华;苗贵强;林军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手术,观察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6、12个月摄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未见距骨倾斜,均未发生复发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AOFAS评分为83.52分±7.2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0.45分±4.58分。踝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7例,可1例。结论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 弹性棒固定治疗两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卫秀洋;陈勇忠;王金星;黄哲

    目的:探讨弹性棒固定治疗两节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评估其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两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L3~4、L4~5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弹性棒椎弓根钉固定术;对照组32例采用L3~4、L4~5椎间盘切除、横突植骨、椎弓根钉棒固定术。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34(26.2±2.3)个月。VAS评分: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上位邻近节段L2~3椎间隙高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L4~5节段椎间隙高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 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 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诗强;林宏生;董玮;熊文华;陈洪筹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55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出现上肢外展上举受限,将患者分为受限组(15例)和未受限组(240例)。采用JOA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DI)评价颈椎疗效。分析影响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影响因素。结果2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个月。15例术后上肢外展上举受限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8.8±1.7)分提高至(13.8±2.3)分;颈椎NDI评分由术前平均(9.7±2.2)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5±1.5)分。术后C4~5椎间盘退变评分、C4~5节段椎间隙高度增加量受限组与未受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受限组中,术前 C3~5脊髓信号改变比率为8/15(53.3%),明显高于未受限组的3/2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限组者中,手术节段≤2个者上肢受限发生率(3/15)显著低于手术节段3个者(12/1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后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患者预后较好,患者多节段减压手术及术前C3~5脊髓高信号为术后发生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影响因素。

  • 钢板加异体骨板治疗股骨干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

    作者:刘国浚;陈卫;黄国锋;陈奇;林龙泉;吴本文;丁真奇

    目的:探讨钢板加异体骨板治疗股骨干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夹心法手术治疗,术后1年采用Merchan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脂肪栓塞、感染、排异等反应。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44个月。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4~9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和不愈合等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 标准评定:优11例,良6例,可2例。结论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比较

    作者:晏雄伟;廉凯;鲁宏;胡杨;周健波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TLIF)与开放TLIF治疗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微创组( MAST Quadrant 通道下行微创TLIF,51例)和开放组(行开放TLIF,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腰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采用ODI评估术后功能;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结果。结果97例均获得随访,微创组随访时间28~78(48.7±21.8)个月,开放组随访时间27~76(48.6±19.7)个月。手术时间:微创组(148.8±24.2)min,开放组(191.7±37.6) min(P <0.001);失血量:微创组(482.8±274.8) ml,开放组(787.9±264.3)ml(P<0.001);输血量:微创组(379.3±81.6)ml,开放组(619.8±237.6)ml(P<0.001);卧床时间:微创组(1.3±0.8) d,开放组(3.1±1.6) d(P <0.001);住院时间:微创组(4.8±1.7) d,开放组(11.2±3.1)d(P<0.001);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微创组(1.9±0.8)分,开放组(2.7±1.2)分(P<0.001);末次随访时ODI:微创组(22.8±9.7)%,开放组(22.5±11.6)%( P>0.05);螺钉位置不良率:微创组3.4%,开放组2.2%(P>0.05);Cage移位率:微创组3.9%,开放组2.2%(P>0.05);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微创组(1.3±0.6) mm,开放组(1.5±0.7) mm(P>0.05);椎间融合率:微创组94.1%,开放组95.7%(P>0.05)。结论微创TLIF与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创伤小、卧床及住院时间短、残留腰疼轻等优点。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

    作者:田野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将47例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按固定方法分成两组,均先行肱骨髁上不全楔形截骨,然后分别采用传统克氏针内固定( A组,24例)和骑缝钉内固定( B组,23例)。比较两组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幅度。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复发。骨性愈合时间:A组3~3.5(3.1±0.2)个月,较B组的2.2~3.2(2.7±0.4)个月长(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幅度:A组135°~154°(144.5°±7.7°),较B组的155°~175°(164.3°±7.3°)小(P<0.05)。结论采取骑缝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内固定可靠,骨折端愈合较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

  • 双侧经微创通道椎弓根置钉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志荣;杨戈;邹为涛;练克俭

    目的:探讨双侧经Quadrant微创通道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Quadrant微创通道组(微创组,n=20)和传统开放组(开放组,n=20)。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 VAS)评定患者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判定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与切口长度少(小)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1 d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6、12个月OD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侧经Quadrant微创通道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及有双侧根性疼痛患者值得选择的术式。

  • 单侧与双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兵乾;薛峰;盛晓文;房小文;钱宇峰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其中行单侧PLIF治疗26例(单侧组),行双侧PLIF治疗25例(双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双侧组(168±20) min,单侧组(94±18) min;术中出血量:双侧组(750±41) ml,单侧组(450±40) ml;术后输血:双侧组7例,单侧组均未输血;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硬膜囊撕裂:双侧组1例,单侧组无。术后神经根痛加剧:双侧组2例,单侧组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双侧组为84.0%(21/25),单侧组为92.3%(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双侧组为92.0%,单侧组为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率优于双侧PLIF。

  • 终腱斜行游离延长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

    作者:王连存;周庆文;孙海艳;高克;李静成

    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们采用改良术式终腱斜行游离延长方法治疗14例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终腱延长 锤状指
  • 钢丝环扎加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作者:雷宁波;邢涛;董林

    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科采用钢丝环扎加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68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徐信龙;殷建华;高晨亮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2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经腓骨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

    作者:周广明

    2010年3月~2014年1月,我科经腓骨入路治疗16例合并后踝骨折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损伤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腓骨入路 踝损伤
  • 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进初;李动;胡青松

    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科应用髌骨爪治疗3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汪青;徐峰;孙斌峰;尹自飞;桂鉴超;蒋逸秋

    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24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腕舟状骨腰部骨折

    作者:申建军;王久夏

    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科采用腕掌侧切开复位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17例腕舟状骨腰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王成勇;丁晶;陈斌;齐波;张颖;史冲;杭勇;郑玉华

    2008年3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3例跟骨骨折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章建新;谢伟;吴向科;毛晓晖

    2010年3月~2015年1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2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作者:刘超;张焱祥;刘华

    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科采用锁定钢板治疗43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后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张先军;陈士军;严宏伟;韩业福;许炎

    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锁定钛板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杨良军;王从虎;杨魏;常谦

    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病区采用锁定钛板内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外侧解剖接骨板结合自体腓骨植骨治疗股骨髁骨折并骨缺损

    作者:金霖峰;叶性璞

    2007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外侧解剖接骨板结合自体腓骨植骨治疗13例股骨髁骨折并骨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健侧C7移位后的下干分支修复受损神经

    作者:冯俊涛;王涛;顾玉东

    2007年3~6月,我们采用健侧C7移位后的下干分支修复受损神经治疗2例全臂丛撕脱伤患者,现将手术方法及初的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 踝关节后外侧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项飞;潘波;吴新军;牟洪

    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28例三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闭合复位伽玛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张亚;李健华;刁天月;蒋学军;杨挺;兰海东;吴浩然

    2012月5月~2014年9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伽玛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大块异体骨重建下肢长骨干开放骨折后骨缺损

    作者:陈奇;陈卫;丁真奇

    2006年5月~2014年9月,我们采用钢板+异体骨治疗18例下肢开放骨折后骨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1例

    作者:林杰;王朝阳;贾永鹏;孙军健;沈彦;彭林

    患者,男,52岁,因提重物时感左肩部疼痛10余天于2016年1月14日入院。病史:患者约10年前因外伤致左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并在我院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多次摄片复查见骨折处骨痂生长,于术后1年后行内固定取出术。1年前患者搬重物时感左肩部轻度疼痛,但能忍受,活动无明显受限,未予以重视。10余天前患者搬重物时感左肩疼痛明显,休息时缓解,左肩关节上举、外展受限。左肩关节X线片显示:左肱骨头坏死塌陷,残端边缘光滑,关节盂形态正常,见图1。查体:左肩未见明显畸形,无肌肉萎缩,左肩关节周围轻度压痛,触之三角肌下肱骨头较右肩肱骨头塌陷,左肩关节活动度受限:上举70°、外展90°、后伸45°。患者自觉目前左肩关节功能无严重障碍,手术意愿不强烈,目前采取非手术治疗。

  • 自体游离髂骨板移植关节面重建治疗股骨内侧髁骨折伴关节面缺损1例

    作者:杨寅;曹军军;柏龙文;张延平;梁晨

    患者,男,26岁,因摔倒致左膝疼痛伴活动受限12 d入院。入院体检:左膝关节轻度肿胀,无畸形及皮下淤血,内侧压痛,主动及被动活动时疼痛,浮髌试验(-),前后抽屉试验及侧方应力试验(-),患肢肢端运动、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外院X线、CT 及MRI检查显示:左股骨内侧髁骨折,前内侧骨片明显移位,大小约2.5 cm ×1.5 cm,内侧髁关节面缺损并塌陷,松质骨压缩,见图1A、B。结合影像学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拟行手术治疗,告知患者术中探查若缺损的骨块较大且完整可固定,缺损大无法固定可髂骨植骨重建关节面,后期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植骨吸收缺损、关节内游离体等情况,也不排除远期关节置换可能。取得患者同意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膝关节内侧髌骨旁入路,探查见股骨内侧髁前内侧塌陷,约累及1/4关节面,关节面不平整,游离骨片碎裂无法复位固定;清理关节腔,见关节面及下方骨质缺损,自同侧髂骨取内板骨块带部分松质骨,修整成与缺损区相匹配的形状,于塌陷骨缺损处植骨,内板置于关节面方向,略高出周边软骨约1mm,适度加压后使内侧髁关节面平整,用2枚克氏针穿过植骨块交叉固定,1枚克氏针横向固定,稳定骨折,3枚克氏针尾置于皮外。 C 臂机透视显示内侧髁关节面恢复,骨折已固定。术后患肢支具外固定,术后3 d在CPM机辅助下膝关节小范围被动屈伸功能锻炼,2周内避免患肢负重,6周将克氏针拔出,12周左右可恢复正常活动。随访1年,患者左膝关节无疼痛,活动无受限,步态正常,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及体力劳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关节面恢复,Britt-berg-Peterson评分由术前的82分降至0分,已无症状。见图1C、D。

  • Camurati-Engelmann病1例

    作者:袁普卫;杨威;康武林;周国干;张晓亮

    患者,男,25岁,因四肢骨钝性疼痛伴全身乏力3月余,于2015年3月28日入院。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酸痛无力,疼痛范围和程度呈缓慢进行性加重,自觉症状稍轻后于西安某医院骨肿瘤科诊治,给予相关辅助检查后诊断为“畸形性骨炎”,建议口服钙剂,连续服用4周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随后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给予中药汤剂(补益肝肾为主)口服1周后,四肢骨酸痛及无力感明显减轻。5个月后症状复现,主诉:四肢骨酸痛,以双下肢症状明显,偶见头颅骨疼痛不适;自发病以来,夜间颈项以上出汗量多,五心烦热,口不渴,饮食及二便可。既往史:幼儿时走路晚,呈鸭步。专科检查:身高179 cm;双侧大腿中段周径为35 cm、近心段周径为36 cm(见图1),脊柱生理曲度存在,骨盆后凸明显,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四肢骨及额骨压痛(+),叩痛(+),四肢肌力为Ⅳ级,双侧跟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为326 U/L,球蛋白为36.1 g/L,白球比为1.2;骨钙素:92.860μg/L,甲状旁腺素正常;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及核医学检查见图2A~C。双膝关节正、侧位DR提示:双侧膝关节骨质疏松,双侧股骨下段、胫骨上段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多考虑局限性骨干发育不良;双侧股骨正侧位DR提示:双股骨及双胫骨上段呈对称性骨皮质增厚,其骨内外膜增厚、模糊,骨髓腔消失,呈网格状改变,双侧肌肉萎缩,考虑为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双侧股骨CT提示:股骨干骺端近端髓腔存在,右侧变小;股骨中段髓腔明显变窄,皮质明显增厚;骨扫描提示:颅骨、双肱骨、股骨和胫骨近端骨代谢活跃,多考虑良性病变。诊断为 Camurati-En-gelmann病( CED)。

  • 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肩峰切割2例

    作者:郭志民;张萌;上官天丞;田胜

    病例1:患者,女,47岁。摔伤致右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伤后2d行肩锁关节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固定术。术后第1天X线片见锁骨远端脱位纠正(见图1A)。术后6周患者诉肩部仍有疼痛,复查X线片及 CT,显示锁骨钩切割肩峰,肩锁关节半脱位(见图1B)。与患者沟通后行钢板取出术,症状缓解。

  • 病理性肥胖患者直接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可造成臼杯前倾角减少/Brodt S,Jacob

    作者:胡孔足(译)

    肥胖患者由于暴露困难,对全髋置换术可造成不利影响。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90例患者。将臼杯俯倾角和前倾角与体重指数做相关性分析。发现臼杯前倾角与体重指数呈显著相关性,病理性肥胖患者前倾角减少约3.4°;俯倾角则没有显著影响。作者认为,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术中前后方髋臼拉钩牵拉导致骨盆倾斜。

  • 抗生素骨水泥髋臼顶可增强人工髋关节感染翻修骨水泥占位器的稳定性

    作者:胡孔足(译)

    人工髋关节感染的二期翻修间隔期,骨水泥占位器脱位、碎裂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作者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髋臼顶增强骨水泥占位器的稳定性,分析了47例患者(50髋)资料。发现术后无占位器脱位、碎裂和其它与抗生素骨水泥髋臼顶相关并发症。13例(26%)使用占位器超过120 d,7例翻修术后感染复发。因此认为,可以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髋臼顶增强人工髋关节感染翻修骨水泥占位器的稳定性。

  • 一种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周围骨重塑

    作者:胡孔足(译)

    短柄假体的设计理念是保留股骨近端骨量,改善应力传导增加股骨距压应力。作者分析了一种新型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周围骨重塑,包括27例患者(37髋)。发现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在7个Gruen 分区里骨密度都有增加;术后6~24个月,在7个Gruen分区里骨密度有轻微变化。关节功能显著改善。但是,有5例因为假体松动需要翻修。因此,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虽然有利于保留骨量,其本身的高翻修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出血量:一项随机双盲对照

    作者:胡孔足(译)

    关节腔或者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出血量,两种方式同时应用还没有文献报道。作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30例),术前静脉应用1g氨甲环酸,手术切口缝合后将3 g氨甲环酸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另一组为对照组(30例),术前静脉应用1 g氨甲环酸,手术切口缝合后将100 m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24 h失血量:实验组为466 ml ±313 ml,对照组为743 ml ±358 ml;第2天失血量:实验组为644 ml ±382 ml,对照组为1017±519 ml。两组术后90 d 内均未见血栓形成。因此作者认为,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比单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大约37%失血量。

  • 脊柱在体运动研究进展

    作者:陆维;陈家瑜(综述);陆声(审校)

    脊柱运动形式复杂,了解脊柱生理负载下的运动形式,对于认识引起脊柱病理变化的生物力学因素以及脊柱疾病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脊柱运动状态的测量经历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估算到精确计算的过程。该文就文献报道的脊柱在体运动测量方法作一综述,为脊柱运动测量研究提供参考。

  • 局部抗生素缓释技术在骨缺损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作者:高建廷(综述);黄国锋;丁真奇(审校)

    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新策略层出不穷,该文对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以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为重点,分别对细菌生物膜与移植相关感染的机制、缓释支架常见包封抗生素种类及支架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讨论,着重分析目前药物缓释系统中载药技术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对缓释系统的制备工艺做了总结,指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材料和工艺的未来发展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临床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