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实用临床医学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南昌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昌大学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194
  • 国内刊号: 36-12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1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谢明勇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内脏脂肪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武丽娜;杜广胜;邱强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手术前后浓度的变化。方法将100例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3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各组术前及冠心病组术后血清Visfatin水平;室验室检测各组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各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r及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CS组血清Visfatin为(67.81±4.15)μg·L-1,SAP组为(47.37±2.54)μg·L-1,对照组为(28.02±1.09)μg·L-1, ACS组及S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高于SAP组(均P<0.05)。 ACS组及SAP 组术后24 h血清Visfatin 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76.34±3.69)、(51.9±3.60)μg·L-1,均P<0.05)。结论血清Visfatin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成为预测人类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判断病变程度及指导早期行有创检查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孕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水平的分析

    作者:古丽旦·热合木

    目的:探讨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的含量水平。方法将新疆察布查尔县800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按孕期的不同分为2组:早孕组(220例)和中孕组(580例)。选择同期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妇女8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孕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孕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30.2) ng·mL-1、(432.1±48.3) pg·mL-1和(58.5±39.6)ng·mL-1比(9.2±35.1)ng· mL-1、(598.5±60.9) pg·mL-1和(101.7±49.7)ng·mL-1,均P<0.05]。孕妇分娩前红细胞内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与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的相关性(r=0.021、0.016、0.037,均P>0.05)。结论中期妊娠孕妇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及早采取补充或干预性治疗,对减少或杜绝缺陷新生儿的出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中军;张爱莲;徐帆;王建林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146例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96例血浆Hcy增高(H型组),50例血浆Hcy正常(单纯组)。 H型组中54例(H型1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42例(H型2组)给予甲钴铵及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 H型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单纯组(77.08%比32.00%,P<0.05)。H型1组2例、H型2组1例因咳嗽退出本研究。治疗后半年,H型1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H型2组(7.7%比34.1%,P<0.05);治疗后1年,H型1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H型2组(13.5%比43.9%,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能有效减少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复发。

  • 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及降钙素原的影响

    作者:肖成伟;杨在东;张小芹;陈源浩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万 U·kg-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静脉滴注,q8h。2组均5 d 为1个疗程。2组患儿分别于入住ICU时及治疗5 d 后采集静脉血4 mL,测定TNF-α、IL-1及PCT,观察治疗前后TNF-α、IL-1及PCT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IL-1、TNF-α和PCT水平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组治疗5 d 后 IL-1、TNF-α和 PCT 分别为(86.48±17.29)pg·L-1、(105.86±20.79)pg·L-1和(5.33±0.85)ng·mL-1,对照组治疗5 d 后IL-1、TNF-α和PCT分别为(112.34±18.54)pg·L-1、(189.04±28.36)pg·L-1和(8.54±1.43)ng·mL-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IL-1、TNF-α及PCT有明显降低作用,从而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 抗凝血酶Ⅲ活性改变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作者:廖红霞;冯辉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活性改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32例)、中型组(43例)和重型组(35例)3组;选择非脑血管病的其他非凝血、血栓性疾病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对各组患者治疗后36 h及1、4周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入院治疗4周后对急性脑梗死各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抗凝血酶Ⅲ活性:脑梗死轻、中、重型3组患者治疗36 h后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重型组低于中型组及轻型组(均P<0.01);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轻、中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轻、中型组(均P<0.01)。治疗4周后各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效:治疗4周后,脑梗死轻、中、重型组有效率分别为84.4%、81.4%及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

  • 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陈伟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手术标本45例(研究组,淋巴结转移23例,未转移22例)和同期良性结肠黏膜息肉标本20例(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良性结肠黏膜息肉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VEGF-C、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研究组VEGF-C阳性率及VEGFR-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率及VEGFR-3阳性表达(LVD)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91.3%比40.9%),(21.07±5.14比10.56±5.01),均P<0.01]。结论结肠癌存在VEGF-C及VEGFR-3的高表达,可能与促进淋巴结转移有关。

  •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分析

    作者:黄丽丽

    目的:了解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在南昌师范学院教职工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该高校年龄≥40岁的393例教职工在2012年的体检资料。按不同年龄(40~49、50~59、60~69、≥70岁)、不同性别分组,分析其腹部B超及血脂结果。结果393例中,脂肪肝180例(占45.8%,180/393),脂肪肝伴血脂异常148例(占37.7%,148/393);180例脂肪肝中伴血脂异常148例(占82.2%,148/180)。不同年龄组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脂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教职工脂肪肝和伴血脂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教职工脂肪肝发病率较高,控制体质量和血脂是降低脂肪肝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 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琼;张道进;幸艺婷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厄贝沙坦组,每组40例。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早晨口服,1次·d-1;奥美沙坦酯组给予奥美沙坦酯20 mg,早晨口服,1次·d-1。2组均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用药2、4、6、8周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血压(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均P<0.01);奥美沙坦酯组各时间段血压降低的幅度均大于厄贝沙坦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应用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不良反应相对少,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选择。优于对照组。

  • 溃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伍堪清

    目的:探讨溃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适当休息,进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同时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2周后,改为奥美拉唑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溃疡汤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 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96.67%比76.67%、80.00%,均P<0.05)。结论溃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刘红菊;阳丽;饶惠平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平时缺乏运动的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2组均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对照组每次持续运动30~45 min。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BMI、SBP、DBP、TC、 TG、L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BMI、SBP、DBP、H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TC、wc、FPG及2 hPG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2组间血压、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饮食、长期规律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比运动30~45 min的有氧运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MS患者的BMI、血压,调节血脂,减少wc,降低FPG及2 hPG等指标。

  •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作者:吉沛;李耀扬;国华

    目的:探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 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抑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清NGF和NSE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妍;陈桂生;王凯斌;刘艳峰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稳定斑块、神经保护和改善微循环等,并根据病情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压。在此基础上,康复组采用Brunnstrom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坐位平衡、转移动作训练、站立床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入院时,治疗2、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2组血清NGF、NSE水平,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2组进行Fugl-Meye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治疗2周后Fugl-Meyer得分、血清NGF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NSE水平明显降低,治疗4周后Fugl-Meyer得分明显升高(均P<0.05);康复组治疗4周后血清NGF、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恢复,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 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疗效

    作者:朱立毛;舒菊红;戴升太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体质量增加的疗效与剂量关系。方法将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年)伴肥胖的2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A组61例、研究B组62例、研究C组61例、对照组62例。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750 mg·d-1、1000 mg·d-1、1500 mg·d-1治疗6个月,对照组不予干预直接随访;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后1、2、3、6个月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结果各研究组体质量和BMI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研究A组在入组后1、2、3、6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B组在入组后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明显下降,均P<0.05);研究C组在入组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3、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各研究组空腹血糖减分值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入组后6个月各研究组空腹血糖稳定或略降,对照组则呈升高趋势,各研究组血糖减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其剂量在1000~1500 mg·d-1效果更明显。

  • 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

    作者:何灿丽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M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48例。 M组给予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埃索美拉唑,N组给予静脉点滴埃索美拉唑联合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比较2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组首次止血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N组(87.5%),再出血率(2.1%)明显低于N组(10.4%)(均P<0.05);2组均无异位栓塞、胃食管穿孔发生,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脑出血患者内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啟伍;李其英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内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30 d的生存与死亡预后分为2组,其中死亡组20例,生存组10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平均动脉压(MAP)更高,出血量>30 mL、脑干出血、ECG异常和血糖升高的比例更高(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内科治疗的预后主要与年龄、MAP、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关,ECG异常情况、血糖水平也是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

  • Kiss-1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迪群;吴雪艳;钟华

    目的:以结肠癌细胞SW480为模型,探讨Kiss-1基因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培养后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N1空载体)、实验组(转染pEGFP-N1-Kiss-1)及空白对照组(未转染)。实验组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EGFP-N1-Kiss-1重组质粒转染至SW480细胞,上调结肠癌细胞中Kiss-1的表达水平,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采用 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Kiss-1的表达,采用CCK8试验分析Kiss-1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成功将pEGFP-N1-Kiss-1重组质粒转染至SW480结肠癌细胞。 Kiss-1在实验组中高表达,而在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中低表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72 h后,实验组SW480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SW480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基因在SW480-Kiss-1细胞中能稳定、高效地表达;Kiss-1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 低血糖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能文;何金秋;熊墨龙;胡佳

    目的:探讨低血糖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将82例肝衰竭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低血糖组(45例,血糖值<3.9 mmol·L-1,轻度26例,中度15例,重度4例)及正常血糖组(37例,3.9~6.1 mmol·L-1)。分析血糖水平的变化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82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空腹低血糖者45例(54.9%),其中死亡24例,病死率为53.3%;肝衰竭晚期低血糖发生率高为78.95%,与早、中期肝衰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56、4.01,均P<0.05);早期肝衰竭与中期肝衰竭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患者其病死率(53.33%)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13.51%),且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或P<0.05)。中、重度低血糖肝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低血糖肝衰竭患者(均P<0.05),且预后差。结论肝衰竭患者常并发空腹血糖低下,其病死率高;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衰竭程度、指导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的疗效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孙华伟;邓小兵;郑竞舟;邓名山;赵建军;章剑;臧元升;廖忠林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创伤导致下肢长段骨缺损患者11例,延期采用带监测皮岛(瓣)的腓骨移植修复,皮岛(瓣)切取3 cm×5 cm~7 cm×11 cm,骨缺损6~20 cm,其中吻合血管的双侧腓骨组合移植1例,吻合血管的单根腓骨移植3例,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移植7例,自体血管移植桥接3例,修复股骨3例,胫骨7例,胫骨远端并踝关节缺损1例。结果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及色泽良好。术后3~6个月患肢开始负重行走。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查X线片示移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结论采用带监测皮岛(瓣)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安全可靠,疗效好,疗程短,功能恢复满意。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伤情及条件选择更适合于患者的本种术式,对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

  • 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庆林;卢伟杰;罗春强;梁桂泉;卢志文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对照组33例,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测定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于术后12 d 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察,观察患者是否有DVT 形成;记录2组患者术后12 d内胃肠道出血和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伤口局部血肿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手术后VTE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安全性与其相当,并且简化了治疗过程,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的有效方法。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效果的比较

    作者:梁玉英;陈祯;陈守坚;罗婉飞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腰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无妊娠合并症的足月孕妇150例(ASA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罗哌卡因10 mg组(R1组)、罗哌卡因12 mg组(R2组)、罗哌卡因15 mg组(R3组),每组50例。选L3~4为穿刺点行蛛网膜下腔穿刺0.5%罗哌卡因腰麻。分别观察各组的感觉阻滞平面,是否需要硬外追加局部麻醉药或静脉使用强化药物,以及低血压、恶心、呕吐、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的麻醉平面,R1组低于R2组及R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组低于R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椎管内追加药物,R1组多于R2组及R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2组与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静脉强化用药,R1组多于R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1组与R2、R2组与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良发应,低血压,R3组多于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1组与R2、R2组与R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12 mg在剖宫产腰麻是安全、有效的。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烧伤整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柳欢;邱琼英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烧伤整形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烧伤整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30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30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毕2组均接受曲马多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术后1~24 h的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并记录2组术后24 h曲马多用量。结果 P组术后1~8 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术后24 h P组、C组曲马多用量分别为(285.9±38.6)mg和(328.8±50.6)mg,P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烧伤患者整形术后的疼痛,减少术后曲马多镇痛药物用量并提高镇痛质量。

  • 外固定支架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作者:卢陈勇;杨毅;李珏东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清创、外固定支架术后进行传统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术联合VSD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对2组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缺损组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0±2.2)d、(5.5±1.3)个月;对照组缺损组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0±5.8)d、(8.0±2.5)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0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比66.7%,P<0.05)。2组均无感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术联合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可充分引流,保持创面新鲜,促进创面愈合,有效地降低了感染率。

  • CTA检查阴性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1例报告

    作者:胡坤;蒋秋华;张震宇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比例不到1%,多由钝器、枪伤、车祸等引起,其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1-2]。赣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17日收治1例CTA 检查阴性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笔者现对其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作者:梁春;詹晓明;罗裕春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精索经脉曲张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3组:腹股沟组30例采用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显微手术组30例采用经腹股沟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腹膜后组30例采用经腹膜后小切口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3组手术在单侧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的精液质量较之术前明显提高(P<0.05),显微手术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显微手术组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其余2组(P<0.05),各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阴囊水肿、睾丸鞘膜积液等并发症。结论显微手术在精液质量改善、预防术后复发方面明显优于经腹股沟和腹膜后手术,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简单的手术方式。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观察

    作者:覃东克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胆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4例。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5.5±15.1)min、(60.5±18.5)mL、(51.3±15.1)h、(45.5±5.6)h及(10.5±1.3)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5.6±21.3)min、(35.5±15.6)mL、(20.1±12.5)h、(16.3±6.1)h及(3.2±3.5)d,腹腔镜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要远远优于开腹手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微创经皮肾镜激光碎石严重肾出血护理对策

    作者:罗艳萍;黄娇;王志慧;李满媛;冷远景;陈捷;黄立新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严重肾出血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接受PCNL术严重肾出血接受肾动脉造影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严重肾出血的护理对策和体会。结果27例出血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24例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3例出血停止患者行两次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1例患者因孤立肾行DSA引起短暂性肾功能不全,连续行血液透析7 d后,肾功能恢复。结论 PCNL术后并发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导致肾切除,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PCNL术严重肾出血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有利于PCNL术的展开。

  • 小儿烧伤患者氧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作者:王艳霞;姜莺

    小儿烧伤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常需要用氧治疗,但由于小儿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造成给氧困难,达不到给氧治疗目的。而传统的氧管固定方法是将胶布交叉蝶形固定于鼻翼,舒适度差,导致患儿哭闹而拒绝给氧。为了改善患儿用氧舒适度,提高用氧治疗效果,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自2011年7月开始改进小儿患者氧管固定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氧管 固定 烧伤 儿童
  • 综合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谢柳昭;吴建瑜;许绮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主要为基础护理方案,遵医嘱用药和治疗,并对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抗感染护理、体表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留置导尿管4~15 d。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平衡及对症抗感染护理后均痊愈,护理效果明显。

  • 介入诊疗术中血管相关不良事件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颜琼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术中血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322例行介入诊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6322例患者中发生血管相关不良事件106例,不良事件包括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反射性低血压、气胸。不良事件发生时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保障诊疗的顺利进行,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密切观察血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征及熟悉相关的处理原则,加强监测,配合医生积极、冷静地处理,术后细致护理,才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吴林燕;马海萍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进行采血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选择两侧肢体,一侧静脉留置针输液,另一侧肢体进行采血;观察组选择一侧肢体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同时联合真空抽血器抽血化验输液。比较2组在采血中的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率、血源性污染及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采血完成时间短,采血成功率高(均P<0.01);血源性污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

  • 危重患者血浆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刘洪所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将患者的血液引出,通过血浆置换器将血浆和细胞成分分离,弃去血浆或血浆中致病因子,而将细胞成分和等量的血浆替代品输回体内,以清除体内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蛋白相结合的毒物等)来治疗一般疗法无效的多种疾病[1-2]。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14例危重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术进行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应用效果

    作者:蔡静;胡庆霞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51例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穿刺。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比90.2%,P<0.05),而患者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比39.2%,P<0.05)。结论单手送管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能让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明显改善,满足了患者安全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

  • 交通事故致成批伤员的急救护理对策

    作者:关仲彦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成批伤员的特点,探讨急救护理对策,以提升交通事故创伤的救治质量,减少伤残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交通事故致成批伤员共92例的救治资料,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及院内接收后的相对集中救治等处理。结果经过急诊科的积极救治、护理、分流,74例住院治疗,16例门诊治疗,2例转外院治疗。结论提升急诊人员急救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急诊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成批交通事故伤的关键。

  • 纳米银敷料应用于颈部淋巴结核脓肿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

    作者:李藕;陈敬芳;宗华;戴文艺;曹秀芬;温国欢;高重阳

    目的:对比观察纳米银敷料应用于颈部淋巴结核脓肿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颈淋巴结核并发浅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纱条换药。比较2组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62±12)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79±15)d,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银敷料应用于颈部淋巴结核脓肿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可以达到应用传统方法异烟肼、利福平纱条换药的治愈效果,且愈合时间短。

  • 3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结肠造瘘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淑萍;陈伟琴;黎小红

    目的:总结3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结肠造瘘的护理经验。方法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肠瘘)、皮肤护理、造口护理以及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营养支持、出院指导等。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拆线后带人工肛袋出院,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管的引流情况以及伤口恢复和造口情况,防止出血、感染、肠瘘以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给予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帮助其术后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 早期护理干预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的影响

    作者:蔡春花;蔡伟良;梁海燕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儿护理干预3、6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6个月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2%、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5.79%、28.9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个月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3%(P<0.05)。结论早期的吞咽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吞咽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品管圈对提高口腔手术患者满意度的效果

    作者:苏烦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提高口腔手术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随机选取接受口腔手术治疗的患者59例(对照组),术后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QCC管理,运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方法对口腔手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计划并加以实施,经过6个月的分析与改进,于2013年12月再次随机选取患者51例(观察组),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96%,对照组满意率为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结论通过对口腔手术患者给予品管圈管理,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显著提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华;余辉明;郑可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肝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脏肿块病变患者的超声资料,评估CDFI的诊断价值。结果 CDFI显示肝血管瘤(n=43)无血流信号;原发性肝癌(n=13)血流信号丰富,动脉流速较高,阻力指数较大;转移性肝癌(n=12)在瘤体外围有较少的彩色血流信号。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流灌注指数(DPI)、门静脉充血指数(PCI)、阻力比(RR)以及肝总血流量(TLBF)明显高于肝血管瘤患者(均P<0.05)。结论 CDFI在肝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较大。

  • 颈动脉彩超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伟雄;吴舟;叶木石;田焕书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测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评价检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右侧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硬斑、软斑、扁平斑、复合斑及斑块总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声检测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应用。

  • 碘对比剂在先天性小肠闭锁X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雷景宽;郭天畅;祖兰筠;樊孝杰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在先天性小肠闭锁的X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实用的检查方法。方法对20例用碘对比剂造影的先天性小肠闭锁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用碘对比剂均能显示小肠闭锁情况,其中十二指肠闭锁8例,空肠闭锁5例,回肠闭锁7例。未发现不良反应,不影响先天性小肠闭锁诊断。结论碘对比剂在先天性小肠闭锁造影检查中实用、安全,能达到诊断要求。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林波;胡金平;陈小林

    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PTP的MS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病部位胰头2例,胰体尾部7例;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内可见出血;9例肿瘤实质性成分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均呈渐进性强化,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结论 SPTP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与胰腺其他肿瘤相鉴别。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作者:李骋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支气管扩张、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及保持酸碱与液体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2组患儿的疗效,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的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憋及肺部哮鸣音、湿性啰音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不仅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一种较好的方法。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运金;陈圣玺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小儿肝脏和心肌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60例大便细菌培养与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腹泻患儿(对照组)血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观察2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DH(262.39±92.47)U·L-1、CK-MB(49.99±33.87)U·L-1、CK(197.52±82.36)U·L-1、AST(38.20±23.98)U·L-1和ALT(40.24±24.89)U·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3.33±76.58)U·L-1、(22.53±20.67)U·L-1、(139.99±70.87)U·L-1、(25.31±16.59)U·L-1和(24.33±18.64)U·L-1(均P<0.05);观察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7%、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18.3%(均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合并肝脏、心肌损害,应尽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心肌酶的检测,以便临床及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干预治疗。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脊液总胆红素及颅脑MRI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先红;张健;郑洪;孔萤;孙路璐;刘光辉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脊液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颅脑MRI特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44例胆红素脑病组和79例非胆红素脑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脑脊液总胆红素水平,并对2组行颅脑MRI检查。结果胆红素脑病组脑脊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均P<0.01)。胆红素脑病组MRI表现为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33例,其他部位高信号7例(MRI 表现为1例右侧基底节区内囊后肢外侧小片状异常信号、1例右侧尾状核头T1WI高信号、3例侧脑室旁异常信号、1例双侧额叶异常信号和1例窦汇处短T1T2信号),MRI未见异常信号4例。非胆红素脑病组MRI表现为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3例,其他部位高信号1例(MRI 表现为1例右侧顶枕部点状异常信号),MRI未见异常信号75例。胆红素脑病组MRI 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P<0.01)。结论脑脊液总胆红素水平检测可作为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早期颅脑MRI主要特征为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需定期随访并早期干预治疗。

  • 纳洛酮干预治疗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梁光明;郑琼;甘晓红

    目的:探讨纳洛酮干预治疗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9例给予吸氧、保暖、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干预治疗。7~14 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及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临床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NBN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给予纳洛酮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评分和提高NBNA评分,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

  • 取环钳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

    作者:廖冬菊;何成;刘红梅;周燕

    目的:探讨取环钳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中的作用。方法将妇科检查为后位子宫或有腹部手术史或腹壁肥厚,自愿要求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83例受术妇女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术时由巡回护士自阴道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起固定作用后将取环钳置入宫腔调节子宫的位置,对照组术时由术者用示指将子宫复位为前位子宫,术中未使用取环钳辅助。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6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总时间、盆腔操作时间分别为(5.0±2.5)、(16.5±5.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0±6.5)、(23.0±8.5)min(均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中应用取环钳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受术者术中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但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 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与产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惠文;陈玉燕;陈小燕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与产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足月分娩的初产孕妇163例,根据是否存在产后尿潴留,分成尿潴留组45例和非尿潴留组118例。非尿潴留患者按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分为<6 h亚组(56例)和6~8 h亚组(62例)。比较初产妇产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差别并进行产后尿潴留与产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尿潴留组孕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非尿潴留组;在非尿潴留亚组分析中,产后首次排尿时间6~8h亚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产后首次排尿时间<6 h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潴留与匹兹堡睡眠质量各指数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是产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合理的产后指导减少尿潴留发生对防止初产妇产后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 3种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秦卫萍;陈宇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行子宫全切术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 A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B组接受经阴道子宫全切术,C组接受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比较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C组(P<0.05)。 A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雌二醇、卵泡刺激素(ESH)、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水平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3.3%)明显低于A组(73.3%)及B组(76.7%)(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效果更好,但费用较贵。

  • 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张倩平;刘淮;舒宽勇;付楚慧;陶玉玲;黄敏

    目的:评价盆底肌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PHENIX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65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和功能锻炼,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及功能状态。结果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88.4%(311/352),阴道壁膨出治疗有效率为90.9%(431/474),轻中度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为62.4%(151/242);盆底肌肌力明显提高,Ⅰ类肌纤维肌力达4级以上者由治疗前12.6%上升到治疗后67.4%,Ⅱ类肌纤维肌力达4级以上者由治疗前13.6%上升到治疗后70.8%,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肌电值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分别为(10.30±4.53)μV和(16.58±5.05)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腹疼痛、大便异常、性功能障碍、腰骶酸痛、阴道下坠感等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盆底肌康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方法。

  •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蕾

    目的:探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ST)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防龋效能。方法将210例(共548颗牙)需行窝沟封闭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组(E组)105例(共274颗牙)采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普通窝沟封闭术(CST)组(C组)105例(共274颗牙)采用普通窝沟封闭术。术后0.5、1、2年定期复查,记录封闭剂保存率及龋齿发生率。结果术后0.5年E组封闭剂保存率略高于C组,龋齿发生率略低于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E组封闭剂保存率明显高于C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可提高远期封闭剂保存率,有效预防龋齿发生。

  •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的疗效

    作者:邹琦波;吕海燕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48例轻中度错牙合畸形(无严重骨性畸形)的青少年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直丝弓组2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方丝弓组22例,按照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根据PAR指数的测量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评价其治疗效果,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直丝弓组后牙排列的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均低于方丝弓组(均P<0.05)。直丝弓组治疗时间为(17.8±1.3)个月,方丝弓组治疗时间为(22.5±2.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疗程短,矫治结果优于方丝弓矫治技术。

  • 头孢唑林钠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

    作者:陈海兴

    目的:探讨头孢唑林钠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70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34耳)采用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组26例(36耳)在头孢唑林钠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微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5耳,有效9耳,无效2耳,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9耳,有效13耳,无效12耳,总有效率6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头孢唑林钠联合微波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恢复患者的听力,从而减少患者痛苦及并发症引起的手术治疗。

  • 精神科护士关爱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小红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关爱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江西省某精神病院护士120名,采用关爱行为问卷(CBI)进行信息收集,内容涵盖保证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尊重维度和联系维度4个方面。分析总体得分和各维度得分的特征,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该院精神科护士关爱行为的总体得分和各维度得分虽有一些差异,但均处于较好水平。影响总体得分的因素为护龄(P=0.008)和文化程度(P=0.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关爱行为存在一定差异,并受护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

  • 2011-2013年我院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处方调查分析

    作者:刘碧丽;杨嘉永

    目的:对2011-2013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急诊用于癌症镇痛处方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本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对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3年门急诊用于癌症镇痛所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共6824张,其中2011年2088张、2012年2280张、2013年2456张。对其药品使用情况进行逐一统计、整理、分析。结果麻醉药品总消耗量逐年增加,注射用麻醉药品的使用频率低,普通片剂次之,缓控释制剂使用频率高;2013年的门急诊麻醉处方合格率较2011年明显升高(97.7%比86.8%,P<0.05)。结论本院自2012年开展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后,本院的肿瘤诊疗进一步规范,处方质量进一步提高,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临床止痛治疗基本上实现首选无创途径给药、个体化治疗等。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李钰;伍琼芳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 MOGCT)是一组来源于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而形成的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女性,生长迅速,恶性程度大,预后差,受到临床医生的格外重视。以往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其首选的治疗原则,不仅使患者丧失了生育功能,更因为卵巢切除影响第二性征发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化学治疗重大进展,化疗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 硅油眼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叶婷;周琼

    随着玻璃体切割术的发展,眼内硅油充填已成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主要的治疗手段,白内障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的常见并发症,因此进行硅油取出术时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此时精确测量人工晶体度数,对于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硅油眼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实用临床医学》稿约

    作者:

    关键词:
实用临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