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肺功能与体重及血清补体的相关分析

    作者:马加;袁开芬;温林俏;金伟秋;赵国厚;李雯珠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伴营养不良(nutritional depletion,ND)及免疫低下,ND易伤及肺功能[1],补体系统活性降低易造成弹性肺组织受损,给疾病的预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2]。我们对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与FEV1%、血清补体C3、C4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强调营养干预及免疫支持的必要性。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病例选择 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收住我科COPD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6)岁。健康对照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67±5)岁。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1.1.2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3]。并排除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可能导致补体活性异常的疾病,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肺功能异常的心肺疾病。1.2 研究方法1.2.1 营养指标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占标准体重的百分比(%IBW)在90%以上为营养正常,在90%以下为营养不良(ND)。1.2.2 肺功能日本CSA-1600SFA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反应气流阻塞的敏感指标FEV1%。1.2.3 补体检测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补体C3、C4。

  • 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吴琦;陈光瑾;钟殿胜;王燕

    肺栓塞是常见病、多发病。美国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占第3位[1]。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因此,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是十分关键的,1年来我科诊治肺栓塞12例,分别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我科住院患者12例,按照全国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手册的规定,将其分为溶栓+抗凝组和单纯抗凝组。其中溶栓+抗凝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80岁。单纯抗凝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60.14岁。患者具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并行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等检查,均符合肺栓塞诊断,并于溶栓后1天和抗凝7天复查。1.2 方法溶栓+抗凝组采用尿激酶(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100万IU或150万IU溶于0.9%生理盐水,2小时滴完(体重<65kg者给100万IU,体重>65kg给150万IU)。溶栓结束后每4小时检查1次AP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ACT(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倍以内开始给予栓复欣(低分子肝素钠,意大利Alfa Wassermann大药厂生产)0.3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共7天。给栓复欣的后3天同时口服华法令3mg,每日1次,根据PTA(凝血酶原活动度)或INR(国际标准化率)调整华法令剂量,使PTA维持在30%~40%,或凝血酶原时间(PTT)控制在16~20s,或INR2~2.5,持续服用6个月。单纯抗凝组采用栓复欣0.3ml(7 5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7天,给栓复欣的后3天同时服华法令3mg,每日1次,其余同溶栓+抗凝组。

  • 三系增生异常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作者:朱芸;郝冀红;阎丰书;李玉秀;张静;李伟浩;崔秀娟

    按照FA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标准,5%~10%患者的骨髓象特征无法归类,此类患者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多系增生异常,血与骨髓原始细胞不增多,无Auer小体及单核细胞增多,不能诊断为MDS中任何一型。有的学者将其称为三系增生异常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MD)[1]。观察了我院近几年骨髓形态学有三系病态造血而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骨髓象,符合RCMD者有9例,占MDS12%,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血液病研究室按照FABMDS分型标准,共诊断RA18例,RAS6例,RAEB65例,RAEB-T25例。有三系病态造血而不能确诊的12例,符合RCMD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1.5~62岁,平均28.8岁。有3例因白细胞、血小板高而不符合RCMD诊断。同时以18例MDS-RA作对照分析,男8例,女10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39岁。1.2 研究方法对符合RCMD的患者重新进行骨髓形态学观察和临床分析,对18例符合RA诊断的均做一般资料分析。

  • 新生儿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常艳群;边绍兰;朱其凤;王炜;李卫光

    为了解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1997年1~6月在新生儿内科住院的273份病历(住院时间<48小时除外)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7年1~6月在新生儿内科住院的患儿273份病历进行查阅并按统一表格登记。医院感染诊断按照《医院感染学》[1]的诊断标准,并参照美国CD-C[2]标准,依据《实用抗菌药物学》[3]判断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2 结果2.1 医院感染情况2.1.1 一般情况 1997年1~6月新生儿内科共住院患者273例,其中男176例,女97例,男∶女=1.8∶1。感染性疾病187例,非感染性疾病86例,住院时间短2天,长52天,平均(13.21±9.37)天。2.1.2 医院感染率 273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17.58%,感染例次为5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20.15%。2.1.3 医院感染部位 4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2个部位同时发生感染7例,占14.58%。口腔感染(鹅口疮)28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7例(其中脐炎7例),主要感染部位见表1。2.1.4 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表2)。医院感染发生时间短的为住院后3天,长为住院后23天,平均为住院后(9.54±7.30)天,医院感染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16.33±6.05)天。

  • 604例老年人贫血临床分析

    作者:谢元芳;潘丽萍;李承荣

    贫血是常见的临床病症,老年人贫血也并非少见,它与机体的衰老和所患基础疾病有一定关系。贫血可使基础疾病恶化,又促使衰老过程加速,临床上应该重视。现将我们在1999年,收治的内科各种病因住院的老年(>60岁)患者共1 948例,发现各类贫血60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604例贫血患者均符合张之南等提出的贫血标准[1],男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1012/L;女性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3.5×1012/L。 贫血的程度划分标准:轻度贫血110g/L(女性105g/L)~91g/L;中度贫血90~61g/L;重度贫血60~31g/L;极度贫血<30g/L。1.2 一般资料 1999年,收治的内科各种病因住院的老年患者共1 948例,其中男984例,女964例。贫血患者604例,占同期老年住院患者数的31%。其中男288例,女316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1.5岁。 年龄分组:60~69岁为1组,70~79岁为2组,>80岁为3组。 男女各年龄组贫血情况与程度,见表1。

  • 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

    作者:

    Meige综合征即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异常综合征,是成年起病的一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既往临床多采用止痉、镇静等药物治疗,疗效多不理想。1980年Scott[1]将肉毒杆菌毒素用于治疗斜视获得成功,1993年我国同类产品问世,并开始用于临床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发现近期疗效好且安全[2]。我科近年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1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7例,女9例。发病年龄小45岁,大66岁,平均61.5岁。病程10个月至16年。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和帕金森病药物。1.2 临床表现根据Marsdan[3]分型,本组眼睑痉挛型8例,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5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3例。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双眼睑不自主紧缩样痉挛性闭合,每于瞬目动作时易诱发发作,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重者几乎呈持续性。痉挛性闭目时伴有眼睑不时眨动、缩紧,进而波及口唇及颌面部肌肉呈痉挛性收缩,表现为口唇撅动、口努嘴、颊部痉挛而呈现怪异表情。上述症状于疲劳或精神紧张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入睡后消失。1.3 辅助检查本组8例行头颅CT或MR检查,1例发现右基底节钙化,2例有腔隙性梗死。余5例未见异常。13例行EEG检查,有3例轻度异常。11例行TCD检查,3例轻微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做ECT检查正常。1.4 既往治疗本组16例既往曾分别用氟哌啶醇、泰必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抗抑郁药、中药、针灸、理疗等治疗均,无明显效果。

  • 蝮蛇毒中纤溶组分Ⅱ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作者:班建东;蓝秀万;舒雨雁

    目的:研究蝮蛇毒纤溶组分Ⅱ水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方式以及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纤溶组分Ⅱ水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方式。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纤溶组分Ⅱ能快速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链和Bβ-链,对γ-链无影响。50mg/L PRP、25mg/L PRP和12.5mg/L PRP3个不同剂量的纤溶组分Ⅱ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蝮蛇毒纤溶组分Ⅱ是一种α-纤维蛋白(原)酶,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超;程世平;罗勇;罗新华;刘加林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GE1每天10~20μg静脉滴注,每天1次。15~20天为1疗程,可重复治疗2~3个疗程,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PGE1治疗1~2个疗程后,在减少尿蛋白、消除血尿、增加尿量,改善肾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PGE1治疗慢性肾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用药量小,毒副作用少。

  • β-胡萝卜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朱元喜;郝希山;王庆生;胡建章;王文礼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BC)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CAG,包括肠上皮化生(IM)和(或)非典型增生(Dys)患者37例,给予BC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试验期间每3~4周随访1次,观察其症状变化及服药后有无副作用。3个月复查,行胃镜活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BC可明显改善CAG的临床症状,有效率分别为上腹隐痛78.79%,反酸73.68%,嗳气75.86%,厌食83.33%,口渴60%,上腹饱胀87.10%,腹泻83.33%(P值均<0.01);胃镜检查CAG有效率为:轻度71.43%,中度66.67%,重度63.67%;病理组织学检查BC对CAG、IM和Dys的胃粘膜上皮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7.57%、43.91%和44.44%。结论:BC可有效改善CAG的临床症状,并可抑制和逆转CAG、IM和Dys。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吴华;毛永辉;富林岩;裕东洁;贺承松;徐中武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急性肾衰竭时的肾脏替代疗法及预后。方法:18例老年急性肾衰竭和多脏器衰竭患者,年龄64~104岁,平均(79.7±10.4)岁;分别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2~35天,平均12天。结果:18例患者6例存活,12例死亡,病死率66.7%。预后与年龄及器官衰竭数目显著相关;单纯肾衰竭4例全部存活,2个器官衰竭者存活率40%,3个和3个以上器官衰竭病死率100%。结论:老年急性肾衰竭应用CRRT是安全、有效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改变

    作者:公慧萍;张佩珍;王庸晋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AMI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水平。结果:AMI发病后ET即趋上升,8小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多数患者于第5天恢复正常。有并发症者血浆ET明显升高,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结论:AMI患者ET分泌增加,其增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的范围有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激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刘红燕;王丽芬;劳英兰;黄珍萍;颜晓东;林碧;黄忠;余劲明;黄莹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与2型糖尿病(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①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GH和尿清蛋白。结果:方差分析显示:①DN组(79例)、非DN组(79例)与健康对照组(50例)之间血清IGF-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9.15,P=0.0002),DN组明显高于非DN组和对照组,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DN1组(27例)、非DN1组(17例)和对照1组(20例)间血清G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F=0.93,P>0.05),同时3组间IGF-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4.56,P<0.05),DN1组IGF-1水平明显高于非DN1组和对照1组。结论:IGF-1与2型DM肾病有关,可能参与其发生和发展;GH与其无显著性关系。

  • 血液透析滤过清除β2-MG的研究

    作者:弓在春;黄雯;姜丽平;王颖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对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效果及透析充分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一次HDF前、后血清中β2-MG水平,并与同批患者行血液透析(HD)时的透析充分性和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一次HDF后血清β2-MG水平明显下降,与HDF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DF前(38.33±16.35)mg/L,HDF后(7.98±3.92)mg/L,P<0.001],HDF时KT/V值与TACurea优于HD时,而且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透析耐受性。结论:HDF可有效地清除血清中β2-MG。HDF的透析充分性和透析耐受性均好于HD。

  •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李晨

    近年来,我院运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受治的急性脑梗死100例,全部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及MRI证实,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4~78岁,平均65.21岁。病程3~48小时,依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轻度(0~15分)35例,中度(16~30分)12例,重度(31~45分)3例。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7岁,平均64.32岁。病程4~79小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度34例,中度12例,重度4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伴发病及既往史积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均除外出血性疾病及严重肝、肾损害。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首次予东菱克栓酶10BU,以后隔日应用5BU 2次,均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不用其他抗凝及溶栓药物。对照组予复方丹参1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0天为1疗程,伴颅压高者予适量甘露醇。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检查。1.3 疗效评定依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分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17%左右。1.4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χ2检验进行有效率的比较。2 结果2.1 临床疗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 异丙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

    作者:吴国红;郭大斌

  • 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观察

    作者:段小*;严红;闭媛媛;陈燕

    培哚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OEH)患者46例,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WHO诊断标准,选择住院的轻、中度OEH患者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年龄60~89(69.5±11.5)岁。病程1~30(13.4±9.5)年,血压(162±10.4)/(105±6.3)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经系统检查,并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顽固性烟酒嗜好者及药瘾等。1.2 治疗方法 46例患者原有用其他降压药者一律停用1周。然后给予培哚普利4mg,每日晨服1次,服药1周后血压仍控制不良者,剂量加至8mg,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做动态血压监测。1.3 ABPM 采用美国威龙(Quit trak)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受试者的非优势臂,自动充气,采用科氏音听诊法拾取信号,日间6am~8pm,夜间自8am至次日6am,每30分钟测量1次,共测量48次,有效血压监测次数大于应获得次数的80%以上。记录并存储24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心率(HR),计算机自动统计24小时及日间、夜间的平均SBP、DBP、MBP、HR。

  • 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53例

    作者:李丹

    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已广泛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它们作为第一线降压药物,其降压效果肯定,我院近几年应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明显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自本院住院及门诊的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年龄37~72岁,37~45岁6例,45~55岁16例,55~65岁24例,65~72岁7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病程6~36年。高血压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冠心病并房颤2例;高血压病Ⅲ期(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10例,高血压病1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1例,且多为高血压伴心悸(心率均在80次/min以上),面红耳赤,体型较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型;中青年较顽固性高血压等。这些患者均有间断或持续口服降压药物史,但BP≥164/95mmHg(1mmHg=0.133kPa),故将其列为入选对象,用药前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1.2 治疗方法对联合卡托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前已用卡托普利加其他降压药或已用美托洛尔加其他药物者,将其他药物停用,用药后调整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的用量;对单用卡托普利25~50mg,每日3次口服而降压效果不佳者,加服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6.25mg,渐增加至12.5~50mg,每日2次口服;对单独口服美托洛尔12.5~25mg,每日2次,而降压效果不好者,一方面,可逐渐加大其剂量,另一方面,加服卡托普利片亦从小剂量开始12.5mg,加至25~50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疗程。

  •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任桂霞

    溶栓治疗的途径,主要有静脉用药和动脉用药,我们采用静脉溶栓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们严格筛选病例,选6小时以内发病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未发现相应低密度改变及脑出血等其他疾病,且无溶栓禁忌证,肢体肌力均在Ⅲ级以下,临床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1.2 方法①溶栓前留取血尿标本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如遇异常者不可溶栓;②首先给予100万U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30分钟内静点完毕,然后再根据肌力的恢复情况,决定是否追加50~100万U。这样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给药,既可保证疗效,又可避免因药物剂量过大造成不良反应。③同时应用维脑路通0.6g,胞二磷胆碱0.5g,加入糖或盐水中静脉点滴辅助治疗,并酌用20%甘露醇3~5天,每晚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3 结果1.3.1 临床疗效判定,以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依据,2周后显效18例,占60%,肢体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达到治愈或基本治愈;有效10例,占33.33%,肢体肌力提高1级;无效2例,占6.67%,未发现出血等情况。总有效率99.33%。1.3.2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治疗前后变化不大。1.3.3 头部CT检查 18例溶栓前后均未见异常,10例溶栓前无异常,溶栓后2周复查于一侧基底节区见腔隙性脑梗死,2例溶栓后2周复查于一侧基底节区见较大的梗死灶。

  •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毛祖湘;林兴三

    我们自1997年10月以来应用福建省三明制药厂生产的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共收治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多数在发病1周以内,全部均在2周以内,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男41例,女17例,年龄(47~83)(67.61±8.56)岁。分轻、中、重三型:轻型32例(55.2%);中型18例(31.0%);重型8例(13.8%)。给药时病情:进展13例(22.4%);停顿41例(70.7%)。好转4例(6.9%。随机分为蕲蛇酶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常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等治疗,蕲蛇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入蕲蛇酶1.0~1.5U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1~2个疗程,间隔3~5天。用蕲蛇酶前均做过敏试验(无一例发现阳性者)。1.2 两组资料比较蕲蛇酶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别为(67.31±8.94)岁、(67.92±8.29)岁,(t=0.5003,P>0.05)(表1)。

  •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评价

    作者: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之一。过去常规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采用纳洛酮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通过对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观察,证明纳洛酮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药物,为纳洛酮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自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我科留观的资料完整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0例,随机对照分组。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酒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纳洛酮治疗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9~51岁,平均35岁。对照组30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22~53岁,平均27.5岁。1.2 给药方法纳洛酮治疗组首次用纳洛酮0.4~0.8mg静脉推注,根据病情轻重,1小时后酌情再静脉推注0.4mg~0.8mg,至症状消失。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催吐或洗胃,然后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1g,维生素B6 100mg,胰岛素8U,静脉滴注。1.3 诊断标准有过量饮酒史,呼吸有酒精气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可排除药物中毒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及昏迷。1.4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完全清醒;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开始清醒,角膜反射出现;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2 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显效时间5~20分钟,平均13.6分钟。10分钟内显效15例,20分钟13例,35分钟2例。症状减轻时间20~60分钟,平均31.2分钟,症状消失时间,30~40分钟5例,50~60分钟7例,60~120分钟6例,120分钟后2例,大部分患者在1小时左右清醒,活动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在几个小时内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 抵克立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自身对照研究

    作者:李延;任延平;胡斌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对照研究

    作者: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脑水肿可使其功能缺损加重,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其常见的副作用为心肾功能损害以及电解质紊乱。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中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我们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将其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0例老年住院脑梗死患者,全部经颅脑CT或MRI证实,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参照Adama分类[2],符合累及2个以上脑解剖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血区脑梗死,梗死面积>3cm2,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8~78岁,平均(66±3.6)岁,为小剂量甘露醇治疗组。B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6~78岁,平均(68±5.2)岁,为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组。两组年龄、伴发疾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1.2 方法 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共7~15天,平均(12.3±3.4)天。B组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共用8~16天,平均(11.9±4.8)天。两组用药时间无显著差异,一般治疗均包括吸氧、抗凝、扩管、脑保护剂等。1.3 观察项目①疗效: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判定疗效;②病死率;③甘露醇并发症。2 结果2.1 疗效两组总有效率为59.6%和60.8%,恶化率为14.5%和15.6%,病死率为6.4%和6.8%。经χ2检验无差异(P>0.05),说明两种剂量的甘露醇治疗均无显著差异。

  • 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晓云;刘葆华;李亚东

    多种病毒可以侵入脑组织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但是许多病例不能获得病毒学和免疫学证据,影像学表现成为日益重要的诊断信息。1 临床诊断依据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起病前有发热,一般具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少数患者有局灶脑损害的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和视乳头水肿,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及蛋白轻度或中度增加,但正常者也不少见。脑电图多显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排除了其他的颅内感染[1]。引人注目的是传统的诊断标准中并未提及病毒学和影像学信息,而实际上这两个领域正在病毒性脑炎方面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2 急性病毒性脑炎影像改变的病理基础 广泛的静脉周围小片状脱髓鞘改变,血管壁纤维素性变,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呈弥漫性或血管袖套样浸润。脑实质内可见出血、坏死。脑细胞坏死致脑软化,以星形细胞为主的胶质细胞增生,此乃病毒性脑炎和脊髓病毒感染的特征。炎症早期即可发生局部的生化改变,局部Na、K、Ca比例失调(正常时25∶1∶1),局部渗透压增高,pH值下降(局部酸中毒),所以炎症早期在MRI上即有长T1、长T2改变。当炎性渗出以浆液性为主时表现尤为明显,当炎性渗出以蛋白为主时,T1值下降就不太明显。 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学改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直接引起的炎性改变,另一类是病毒感染诱发的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局部发生的过敏反应。

  •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研究

    作者:董艳玲;薛富英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即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SSE),是一种由朊病毒(prion)感染引起的,以大脑皮层、基底节、小脑和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和胶质细胞海绵状增生为主的朊病毒病[1,18]。1920年Creutzfeldt首次报道1例该病,此后国内外有数百例报道。近来报道的10例可能与牛海绵样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有关的变异型CJD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恐慌[2],亦使之成为研究热点。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982年Prusiner在感染Scrapie的仓鼠脑内,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大分子蛋白[3],通过修饰核酸及水解蛋白等手段不能使之灭活,称之为蛋白酶传染因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ns particies)或蛋白感染素,缩写为Prion,即朊蛋白,它不同于病毒、拟病毒,对灭活病毒的理化方法均有抵抗性,亦无机体对朊蛋白存在细胞或体液免疫证据。近来,不少研究发现蛋白感染素感染与CJD有密切关系[4,6]。蛋白感染素是仅由蛋白质构成的感染物。正常的蛋白感染素(PrPc),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一个种属间高度保守的35个道尔顿大小的蛋白质。它是由在20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基因所编码的。由于正常的蛋白感染素的异常代谢,它在翻译后的蛋白包装过程中形成变异型的蛋白感染素(PrPsc),后者大量沉积在神经细胞外而致病。PrPsc是导致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因,它可以是通过横向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遗传和体细胞突变而产生[5,6]。在脑内、PrPsc还可以促进PrPc转化为PrPsc。尽管已经知道PrPsc含大量的蛋白质β-片状结构,是不溶性蛋白质,易于聚集和不易被蛋白酶消化。但它如何导致细胞死亡仍不清楚。曾有人提出一个关于"内源性神经毒素"学说[7],即异常PrP蛋白是通过一系列"内源性神经毒素"的作用而使神经元凋亡。这一系列的"内源性神经毒素",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各种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和自由基。异常的PrP蛋白很可能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和自由基,自由基的增多可以破坏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神经元的凋亡。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探讨

    作者:高俊凤

    新型隐球菌是引起人类中枢神经系统霉菌感染的常见菌株。在脑脊液中检出病原菌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确诊的可靠证据。本院对32份脑脊液分别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细胞学伊红美蓝-姬姆萨染色法和细胞学墨汁染色法检测新型隐球菌,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的采集所有32份脑脊液均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腰椎穿刺术后留取。用普通无菌试管留置待检。1.2 病原学检测方法①涂片墨汁染色法:取脑脊液3.0~5.0ml置于普通试管中,以2 000r/min,离心10分钟后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物置于洁净玻片上,用印度墨汁混合后加盖玻片置于高倍镜下检测新型隐球菌;②细胞学伊红美蓝-姬姆萨(may grunwald Giemsa,MGG)染色法:取脑脊液2.0ml,置于侯氏细胞沉淀仪中,静置60分钟,待玻片干后行MGG染色,在高倍镜下检测新型隐球菌;③细胞学墨汁染色法:取脑脊液2.0ml,置于侯氏细胞沉淀仪中,静置60分钟,待玻片差不多干时用印度墨汁染色,再置于高倍镜下检测新型隐球菌。1.3 统计学处理检测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 Bcl-2、Bax、Bcl-2α导致凋亡双向调节作用在肝癌中的意义

    作者:白玲;张昶;陈昊

    为了解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和Bcl-2α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双向调节作用,现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Bcl-2、Bax、Bcl-2α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用外科手术切除及肝活检诊断为肝细胞癌标本57例,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分别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鼠抗Bcl-2单克隆抗体及鼠抗Bax单克隆抗体均为Santa Cruz公司产品(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稀释度为1∶200和1∶100;鼠抗Bcl-2α(Ab-1)单克隆抗体为Maxim公司产品(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稀释度为1∶50;SP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 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抗原热修复用微波修复15分钟,4℃过夜,DAB显色,苏木精复染,中性树胶封固。PBS代替-抗设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为扁桃体组织。 结果判定标准:阳性细胞为胞浆或胞膜棕黄色染色,阳性表达程度分三级:低倍镜野阳性细胞少于1/3为(+)、1/3~2/3为(++)、大于2/3为(+++)。1.3 统计学处理系四格表及配对资料χ2检验。2 结果2.1 光镜所见 57例HCC中,40例癌组织光镜下为梁状和窦隙状结构,9例癌组织内见假腺样和腺泡状结构,15例癌组织部分或大部分区域呈透明细胞癌,2例癌组织周围见大量坏死。组织学分级,在57例HCC中,高分化者22例(38.6%),中分化者18例(31.6%),低分化者17例(29.8%)。2.2 免疫组化结果 Bcl-2、Bax主要定位于胞浆部分呈粗大颗粒状分布,阳性标本表达强度不尽相同。Bcl-2α定位于胞膜,部分胞浆表达,且表达程度以(+)~(++)为主。57例HCC癌组织中,Bcl-2、Bcl-2α和Bax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4%(23/57)、17.5%(10/23)和89.5%(51/57)。其中高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1/22)、13.6%(3/22)和86.4%(19/22);中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4%(8/18)、16.7%(3/18)、94.4%(17/18);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5%(4/17)、23.5%(4/17)和88.2%(15/17)。Bcl-2、Bax、Bcl-2α在不同分化程度的HCC中,表达阳性例数无显著差异(见表1)。

  • 清燥救肺汤治疗咽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

    自动化尿液分析仪是利用其氧化还原的原理使色原物质变色来检测葡萄糖、隐血。可见一些较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可能会干扰。UristestR优利特200不仅能检测葡萄糖、隐血等,且同时检测维生素C。患者服用或注射维生素C经人体分解吸收,多余的绝大部分随尿排出[1],而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为探讨尿液分析中维生素C对葡葡糖、隐血的影响程度,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与试剂UristestR优利特200尿液11项自动分析仪与专用试剂条均由桂林市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试剂条批号:20000706。1.1.2 标本为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血红蛋白、维生素C的尿液取经尿液分析仪检测糖、隐血、维生素C均为阴性的正常人混合尿,加入不同量的葡葡糖、维生素C,得四个浓度梯度共28种仅含糖、维生素C的尿液,同样在正常人混合尿中加入不同量的血红蛋白、维生素C,得四种浓度梯度28种仅含血红蛋白、维生素C的尿液,具体含量,见表1,表2。1.2 方法在同一尿液分析仪上严格按照仪器提供的说明书操作。

  • CGRP和NPY在新生儿HIE中的实验研究及意义

    作者:徐嘉昌;蒋晓蓉;张佩荣;冯丽;贾青云;程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重度患者病死率极高,中、重度患者易留下后遗症并可产生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 relatedd Peptide,CGRP)是目前已知强的血管扩张剂。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而发挥其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儿HIE患儿不同时期血浆中CGRP和NPY的水平变化,以监测和分析新生儿HIE脑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目前CGRP和NPY在新生儿HIE中临床意义的研究尚不多见,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们所测患者均为本院新生儿病区所收治的HIE患儿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入院时日龄大为24天,小3小时,平均12.6天。对照组为本院健康体检新生儿共30例,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脑、肺疾患,男16例,女14例。日龄大22天,小2小时,平均13.4天。1.2 方法①患儿在入院后严格按照新生儿HIE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和分度,在立即救治的同时,股静脉采血2.5ml立即注入含有30μl 10%的EDTA-Na2和40μl抑肽酶的试管中,混匀,4℃3 500r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置于-20℃备用。在患儿痊愈出院前一天,清晨空腹静脉采血2ml,对照组为上午空腹静脉采血2ml,处理同前;②CGRP和NPY试剂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免研究所提供,测量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③测量仪器采用中国科技大学实业总公司GC-911γ-放射免疫计数器。

  • 29例肿瘤转移性心包积液临床分析

    作者:于瑾;胡建强;秦永文

    肿瘤转移性心包积液是指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侵犯心包膜所致,其特点为反复发作难以控制,是一种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本院近5年诊断明确及资料较完整的2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9例患者男18例,女11例,年龄38~76岁,平均56.5岁。明确诊断后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18.8个月。肺癌12例,乳腺癌8例,恶性淋巴瘤4例,胃癌3例,恶性胸腺瘤1例,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腺癌1例。1.2 诊断依据①X线胸片、CT、MRI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心包积液;②原发肿瘤经手术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明确;③心包积液穿刺引流脱落细胞学检查找到恶性肿瘤细胞。1.3 临床与结果 29例均为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4例出现急性心包填塞症状,10例有咳嗽、胸痛症状,15例无明显症状。心包穿刺25例,均为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找到恶性肿瘤细胞18例,积液癌胚抗原(CEA)>5μg/L 17例。其中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腺癌1例积液中找到腺癌细胞,积液CEA60μg/L。25例中9例行单纯心包导管引流,其中6例1个月内出现复发,早1例为引流后第7天,复发6例均再次引流并行局部注入化疗药物(丝裂霉素+氯顺铂);16例行心包导管引流及局部注入化疗药物(丝裂霉素+氯顺铂),1个月内均无复发,早复发1例为引流后第75天,长1例至2年后死亡未见复发。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M、AT-Ⅲ、GMP-140测定分析

    作者:鹿群先;王开;黄一虹;徐开林;刘翠英;张峰;任光祥

    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常见的症状,其出血机制是多因性的,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再障出血的主要原因,但血小板减少机制除了生成减少外,有无破坏和消耗增加之机制参与不清楚。此外,抗凝活性异常在再障出血机制中的作用仅有少数报道[1~4]。为了进一步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和抗凝机制在再障出血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激活分子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抗凝血酶Ⅲ(AT-Ⅲ)之血浆含量,并结合DIC实验检测做再障出血机制的进一步分析。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再障患者45例,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3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再)9例。男25例,女20例,中位年龄29(10~58)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和有关实验确诊,诊断符合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制订的标准[5]。正常对照30例,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31(12~60)岁。为本院健康职工和医学院学生,检测前均体格检查并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剂。

  • 表皮钙粘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张著学;查昭宇

    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和相互作用是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现象之一,而介导这种相互作用的分子称为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其中表皮钙粘素(E-cadherin,E-CD)是一种钙依赖性的具有细胞与细胞粘附特征的转膜糖蛋白,参与细胞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对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C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取材于贵阳市肺科医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和花溪医院1996年1月至12月外科手术标本。术前无放疗及化疗史。15例正常肺组织为随机选取的同期纤支镜活检肺组织。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17例,Ⅲ期7例,Ⅳ期2例。高中分化25例,低分化15例,淋巴结转移16例,未转移24例,鳞状细胞癌23例,腺癌17例。1.2 方法所有标本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3~4μm,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抗E-CD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按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染色。1.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

    近年来,肝硬化伴发高胃泌素血症已引起重视,而肝功能损害与血胃泌素水平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现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组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以探讨其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72例肝硬化患者(男55例,女17例),按Child pugh分级:A级19例,B级26例,C级17例。以上诊断均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均无内分泌,肾脏及原发性胃肠道疾病。正常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均为健康体检者。1.2 检测方法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置-20℃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试剂购自中国同位素北方公司免疫试剂研究所。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关系探讨

    作者:庞明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终所导致的心脑血管卒中亦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要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首先就得明确发病原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不很明确。有学者认为,高血压可能是多基因和多因素紊乱,即几种基因之间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的基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基因。近来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引起主动脉平滑肌增生,导致主动脉狭窄,并能促进血管上皮增生,而对于其在高血压形成中的关系报道尚少。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30例均符合1999年2月WHO颁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并正在服用降压药。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54~88岁,平均64.3岁。其中Ⅰ期高血压1例,Ⅱ期高血压26例,Ⅲ期高血压3例。另有对照组20例;均无严重心、脑、肾疾病。全部为男性,年龄33~80岁,平均65.4岁。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抽取空腹血3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药盒为美国产,正常参考值为107~301μg/L。统计方法用PEMS医学统计软件包统计,两组对照用t检验。2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30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有27例高于正常参考值,3例正常范围,平均数为452.61μg/L;对照组20例,平均为164.70μg/L,正常有18例,仅有2例高于正常。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8.95,P<0.05)。

  • 婴幼儿哮喘与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作者:温志红;谢庆玲;焦伟;胡琼燕;农利平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既是信息分子,又是杀伤分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与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我们检测30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NO、TNF-α的水平,以探讨NO、TNF-α在婴幼儿哮喘发病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观察组为我院1999年2月至2000年4月住院患儿,均符合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男18例,女12例,年龄11个月至3岁。住院前4周未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为17例正常儿童,男10例,女7例;年龄1.1~3岁。1.2 方法 30例患儿于入院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送检,并于缓解期进行复查。NO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试剂由南京建成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提供。TNF-α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试剂盒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

  • 糖尿病性足病的X线平片诊断分析

    作者:黄利昆;雷亿成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其并发症(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肾病、视网膜病、低蛋白血症)等也明显增多。当其并发骨关节改变时,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在骨关节病中,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的坏死与感染发生率高,称为糖尿病性足病(diabetic pedipathy)。本病结合其X线平片表现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探讨的报道尚少。我们为近年来所收集的22例糖尿病性足病的X线平片结合国内外该病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男18例,女4例,年龄49~75岁。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尿糖(+++)~(++++),血糖12~15mmol/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麻木,无痛性肿胀,局部热,有长袜状知觉消失。17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1例搏动消失,22例均发生足部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1例有发生早期黑坏疽的表现。2 X线表现2.1 22例的大部分跗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间隙不狭窄,骨性关节面大部分完整光滑,仅关节边缘或关节角骨间韧带附着处有轻微骨质破坏。2.2 未发现任何有骨膜反应的表现。2.3 足部骨皮质虽有破坏,但无骨质增生。2.4 22例中有3例发生足背动脉或跖骨间动脉钙化。

  • 肺淋巴管癌病临床及X线检查特点分析(附4例报道)

    作者:蔡后荣

    肺内转移癌大多经血行转移途径,少数由淋巴转移。经淋巴转移途径的肺内转移癌,通常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淋巴管癌病(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是Andral于1829年首次报道1例子宫颈癌转移癌细胞在淋巴管内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特殊形式[1,2],大约占肺内转移瘤的6%~8%[1,2]。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网状、网状结节状或结节状等间质纤维化样改变,易误诊为肺间质纤维化(PIF)。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以PIF为表现的患者进行分析,以引起大家对本病的重视。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40岁,咳嗽5个月,进行性气喘2个月入院。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主要为刺激性咳嗽,有时少量白痰,无发热,2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喘,在外院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出黄色胸水,经抗结核治疗无明显好转,气喘进行性加重。入院时体检:呼吸25次/min,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可闻及干性口罗音。X线胸片示:双肺中下肺野弥漫性网状、结节状阴影,其间部分融合斑片状阴影。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病理HE染色见肺内淋巴管鳞癌癌栓形成。 例2,患者男,19岁,患者因发育迟缓来内分泌门诊检查,胸片检查示双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其中部分融合成片状阴影。门诊以肺弥漫性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待查入院。询问病史患者咳嗽、咳痰4个月,咳少量白痰,主要为刺激性咳嗽,伴胸闷,活动后气喘,无痰中带血。入院时体检:呼吸20次/min,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可闻及湿性口罗音。B超示肝脾大,腹腔淋巴结肿大;肺通气功能示: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双肺肺野弥漫性小结节。①小叶间隔不均匀增厚;②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厚;③胸膜不规则增厚;④纵隔淋巴结肿大。多次痰脱落细胞检查见腺癌细胞。

  • 复合性溃疡125例内镜及临床分析

    作者:胡平;周安宁;叶碧华;杨雪炎

    复合性溃疡是指十二指肠及胃同时发生溃疡或有活动性胃溃疡伴十二指肠球部畸形。我院从1992年1月至1999年12月胃镜共检出消化性溃疡1 842例,其中复合性溃疡125例,占消化性溃疡6.8%。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4例,女31例,男女之比3∶1。年龄18~68岁,平均44.5岁。病程1年以内21例(16.8%),1~5年28例(22.4%),5~10年34例(27.2%),10年以上42例(33.6%)。临床表现有典型溃疡疼痛44例(35.2%),上腹部剧烈疼痛难忍者34例(27.2%),有呕血或便血者68例(54.4%),有呕吐者38例(30.4%),上腹部压痛者118例(94.4%)。125例复合性溃疡全部经胃镜检查确诊。1.2 胃镜结果本组125例复合性溃疡共检出溃疡318个,其中胃溃疡172个,十二指肠溃疡146个。胃溃疡125例172个溃疡,单个溃疡89例(71.2%),2个溃疡25例(20.0%),3个溃疡11例(8.8%);十二指肠溃疡125例146个溃疡,单个溃疡108例(86.4%),2个溃疡13例(10.4%),3个溃疡4例(3.2%)。①溃疡部位、个数及大小(见表1)。②溃疡形态:胃溃疡呈圆形、椭圆形156个(90.7%),不规则形16个(9.3%);十二指肠溃疡呈圆形、椭圆形104个(71.2%);霜斑状溃疡21个(14.4%),线形溃疡10个(6.9%),不规则形11个(7.5%)。③溃疡病变周围粘膜:胃溃疡充血158个(91.9%),水肿120个(69.8%),糜烂36个(20.1%),出血48个(27.9%);十二指肠溃疡充血122个(83.6%),水肿112个(76.7%),糜烂34个(23.3%),出血42个(28.8%)。④伴随病变:浅表性胃炎94例(75.2%),萎缩性胃炎21例(16.8%),糜烂出血性胃炎28例(22.4%),胆汁反流性胃炎20例(16.0%),胃潴留32例(25.6%),幽门不同程度梗阻42例(33.6%)。1.3 幽门螺杆菌(HP)检测本组有94例HP检测,阳性83例(88.3%),阴性11例(11.7%)。同期单纯胃溃疡214例中阳性165例(77.1%),单纯性十二指肠溃疡304例中阳性242例(79.6%)。1.4 活检结果本组活组织检查62例胃内溃疡,59例符合溃疡诊断,有3例见异型上皮增生。

  • 核素心肌显像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田丽红;黄石安;袁岩

    迄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操作并发症,患者常常顾虑较大,依从性较差,且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在基层医院中难以开展。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各有优劣之处,现以CAG结果为标准,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和动态心电图(Holter)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所有患者选自1994年11月至2000年3月间因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而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40例,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58.8±9.6)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心绞痛25例,心律失常4例,胸痛原因待查5例。40例患者均行CAG检查,并在CAG前后1个月之内进行ECT及Holter检查。1.2 检查方法1.2.1 CAG 以标准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及电视录像,摄取正位、左前斜位、左侧位和右前斜位片。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标准为冠状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50%,狭窄<50%为CAG阴性。1.2.2 ECT 采用99m锝-甲氧异丁异腈(99mTc-MIBI),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有心肌梗死史者仅做静息心肌显像。采集短轴、水平长轴、垂直长轴图像,以连续两层并在两个不同切面的相对应节段上呈现局限性放射性异常缺损区为阳性标准。1.2.3 Holter 采用美国HP43420B New Wave HOLTER系统,选用CM5、CM1导联记录,监测24小时,计算机自动分析资料,获得心率和ST段同步趋势图。阳性标准:ST段水平或斜型下移≥1mm(J点后75ms),持续≥1分钟。

  • 小儿支气管碘油造影的X线诊断价值(附170例造影分析)

    作者:刘维刚;马允

    小儿支气管碘油造影在操作上有很多困难,虽然随着CT的普及应用,该技术已不是支气管及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其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仍然是不能被取代的。因为该技术对呼吸系统某些疾病的诊断及X线改变有特征性意义。我们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多年来先后成功地完成了300多例,400多次造影,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文从400多次造影中选出170例进行分析,其中年龄为3个月至13岁,本组中按病变诊断种类次数统计共209例次,除正常24例次(11.4%)外,其中支气管扩张65例次(31.6%),结核33例次(15.8%),慢性支气管炎32例次(15.3%),肺不张18例次(8.6%),肺脓肿15例次(7.1%),多发肺囊肿10例次(4.8%),其余还有肺气肿、支气管异物、肿瘤等占2%。1.2 方法1.2.1 适应证与禁忌证,凡平片诊断有疑问需观察支气管的分布形态的各种病变和对手术范围及其对侧支气管情况的了解均为适应证。心、肾功能不全、体弱、急性感染期、大咯血、碘过敏为禁忌。1.2.2 选用40%碘化油加入磺胺粉为造影剂,单侧用量为5~10ml。

  • B超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作者:李历;王小平

    患者,男性51岁,突感剧烈上腹痛伴恶心4小时,急来院就诊。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查体:T36℃,P82次/min,R20次/min,BP98/53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痛苦貌,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ECG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室面高电压,门诊以腹痛待查行B超检查。B超示:腹主动脉上段,横切面呈现两个内径不同,椭圆形无回声区,间-线状强回声。纵切面显示:两个内径不同的管状无回声区,间-线状强回声。B超诊断:腹主动脉异常线状强回声,夹层动脉瘤不能排除,患者急转省级医院,随访省级医院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讨论:夹层动脉瘤是较少见血管疾病,发生于腹主动脉者更为少见,大多因胸主动脉夹层瘤向下延伸所致,系动脉壁中膜发生坏死,血液通过内膜进入管壁夹层,使中膜分成两个管腔,从而将原来管腔中的血流分为两路。声像图上横切,纵切分别显示内径不同的椭圆形和管状无回声区[1]。本例基本符合上述超声特点。患者多为中老年,常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该例患者表现为剧烈腹痛,较特殊,更易误诊。超声是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此,凡临床遇到的突发的、剧烈的胸腹部疼痛,而不能用相应疾病所解释的,千万不能忽视B超检查。

  • 高血压合并颈椎病的临床X线特点

    作者:莫瑞嘉

    为探讨高血压与颈椎病的关系,现收集近年来年龄45岁以上临床诊断为高血压并拍颈椎X线片检查者112例,与随机抽取同期年龄在45岁以上临床诊断无高血压且摄颈椎X线片检查者120例作对照,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高血压组男83例,女2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8岁。对照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45~76岁,平均57.2岁。两组患者均摄取常规正侧位和双侧斜位片,对两组颈椎病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和X线征象(椎体前缘骨赘、椎体后缘骨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韧带钙化、颈椎曲度改变、双边双突征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2 结果2.1 两组颈椎病发生率情况两组患者均按1984年桂林颈椎病专题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其中高血压组112例中,合并颈椎病者93例,发生率为83%;对照组120例中符合颈椎病诊断者51例,发生率为42.5%,经统计学χ2检验,χ2=40.43,P<0.01。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2.2 临床症状见表1。2.3 X线征象见表2。

  • 中药不良反应46例分析

    作者:张家国;李华玉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的传统药物,一直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一般都认为药性较温和无毒副作用,比较安全,还有些患者不经医生诊断自寻验方购药治疗疾病,造成各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随着中药的研究不断发展,剂型的不断改革,加之临床应用加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故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随之增多。我们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医学期刊中中药不良反应46例,以便引起医师和患者的重视,现综述如下。1 不良反应与剂型给药途径的关系 注射剂29例(63.04%),合剂2例(4.34%),丸剂5例(10.87%),片剂3例(7.52%),胶囊剂1例(2.17%),汤剂5例(10.87%),接触1例(2.17%)。 静脉滴注给药25例(54.35%),肌肉给药4例(8.69%),口服给药16例(34.78%),接触1例(2.17%)。2 不良反应与药物、用药原因及途径 双黄连注射液7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因急性肾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静脉滴注致皮疹4例;因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静脉滴注致高热寒颤2例。清开灵注射液4例,因感冒,静脉滴注致急性咽喉阻塞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静脉滴注致急性左心衰2例。脉络宁注射液4例,因脑血栓、脑外伤、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活动障碍,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复方丹参注射液,因冠心病,静脉滴注致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灯盏花素注射液3例,因脑萎缩、脑出血、脑神经损伤,静脉滴注,均致高热寒颤。茵枝黄注射液4例,因病毒性肝炎,静脉滴注,致休克2例、荨麻疹1例、红斑性皮疹1例。肝炎灵注射液2例,因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肌肉注射,致荨麻疹、红斑性皮疹各1例。银黄注射液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肌肉注射,均致荨麻疹。刺五加注射液2例,因神经衰弱、冠心病,静脉滴注,均致休克;藿香正气水,因腹胀,口服,致休克1例;牛黄上清丸,因咽喉肿痛,口服,致休克1例;天麻丸,因高血压,口服,致紫癜1例;消咳喘,因咳嗽气喘,口服,致休克死亡1例;妇科千金片,因慢性盆腔炎,口服,致皮疹1例;消渴丸,因糖尿病,口服,致中毒1例;雷公藤片2例,因关节炎、风湿病,口服,均致中毒;红茴香3例,因风湿病、扭伤、腰痛,口服,均致中毒;前列腺胶囊,因前列腺增生,口服,致乳腺增生1例;六神丸,因慢性咽炎,口服,致红斑性皮疹1例;穿山甲,因乳痈,口服,致荨麻疹1例;蒲黄,加工炮制时接触,致皮疹1例;复方青黛丸,因银屑病,口服,致手指甲变黑1例;乌头,因不育症,口服,致心律失常1例。

  • 清燥救肺汤治疗咽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白振强

    清燥救肺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以燥热伤肺为要点。其方出于清《医门法律》一书,系为燥热伤阴所设,为"诸气愤郁","诸痿喘呕"之证,以干咳无痰,气逆而喘为其辨证要点。在临床如辨证准确应用得当,可用于多种上呼吸道疾病。我们在临床上将此方化而裁之治疗咽炎,咽炎是临床常见病种,是一种以咽部症状为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咽部不适,时有少痰咳出,症轻者1~3天即愈,长者可达数月。运用祖国医学之辨证理论可将其分为数型。并利用清燥救肺汤为基础方的中药进行治疗,疗效颇佳。 原方药物组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杷叶、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主治燥热伤肺,肺之气阴两伤失其肃降之常,故见咽燥、口干等征象。用本方治疗咽炎乃采其润燥、滋阴、宣肺之意。其中桑叶清宣肺燥,石膏清肺金以治病之源,其为主药,阿胶、麦冬、胡麻仁润燥滋液共为辅药,杏仁、杷叶味苦以泄肺气兼润肺燥,人参、甘草益气生津,此四位药共为佐药,另甘草调合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肺金之燥得以滋润,肺气之愤郁得以肃降,咽部之不畅得到通顺,故此方治疗咽炎是符合原方意的,且是对原方意的发扬光大。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为基本方的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56例,其中男23例,女33例,病程长者3个月,病程短者1天。2 诊断标准 咽部检查见:粘膜肿胀,慢性充血,咽侧索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有分泌物沉着;或见粘膜干燥萎缩,兼咳嗽,X线胸片或胸透显示无明显肺部征象[1]。

  •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雄鹰;陈霄峰;张法云;沈杰;卢军;卢振

    我院近3年使用贾保祥教授研制、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的国家专利产品,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经皮、颅骨小钻孔进入血肿行抽吸、射流融碎、液化、引流血肿、脑脊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钻颅治疗组19例,均经病史,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男12例,女7例;年龄50~82岁,平均71.8岁。血肿量经CT机直接测量或CT片多田公式计算为30~168ml,其中30~50ml 6例,51~80ml 6例,81~100ml 4例,>101ml 3例。内囊出血9例,丘脑2例,壳核出血5例,脑叶3例,破入脑室14例(其中3、4、双侧脑室铸型2例)。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6~84岁,平均70.2岁。血肿量10~110ml,其中10~30ml 9例,31~50ml 8例,51~80ml 4例,>81ml 2例。出血部位:内囊10例,壳核7例,脑叶4例,丘脑2例,破入脑室13例(其中3、4、双侧脑室铸形3例)。1.2临床表现有昏迷者钻颅组16例(内科对照组14例),深度昏迷(CGS评分3~5分)9例(4例),中度昏迷(CGS评分6~9分)4例(6例),浅昏迷(CGS10~12分)3例(4例)。Greabs脑室出血CT分级计分[1],<3分5例(5例),4~8分4例(3例),9~10分3例(2例),>11分2例(3例)。入院时血压>230/120mmHg)1mmHg=0.133kPa)3例(2例),190~228/104~118mmHg8例(10例),150~180/90~120mmHg6例(8例),<148/88mmHg2例(3例)。有脑疝2例(2例)。有偏瘫及单侧或双侧巴宾斯基19例(21例)。1.3治疗情况两组在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抗脑水肿、营养脑神经药、抗感染、给雷尼替丁针、对症等治疗均相同。两组如有昏迷者均加用纳洛酮针(1.2~2mg/d)。钻颅组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经皮、颅骨直接小钻孔进入血肿中心清除,引流血肿。其中4例另加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清除,引流脑室血肿。钻颅组出血至钻孔清除血肿时间。超早期(<6小时)5例,早期(7~24小时)6例,急性期(25~72小时)8例。

  • 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治疗70例分析

    作者:单宝昌

    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高的疾病,常规开颅手术创伤大,病死率与内科治疗区别不大,生存者后遗症重。1997年7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应用CT定位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7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谢道华;赵林;郑云义;邓茂权;车正爱;刘树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5月至2000年12月期间,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大86岁,小35岁,平均56岁。

  • 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形成的微创钻颅急救

    作者:赵伍兵

    颅脑外伤所引起的颅内血肿,常由于血肿占位压迫,颅内压增高而形成脑疝,导致抢救手术不及时而死亡。我院自1997年11月起,在抢救过程中先予以用YL-1型穿刺针钻入颅内血肿腔,先行血肿引流减压,再结合开颅手术,抢救了颅内血肿所致脑疝1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报道

    作者:徐海燕

    患者,女,27岁。因多尿、多饮、多食、消瘦5年,双眼视物不见1年,于2000年4月27日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19mmol/L,予以胰岛素治疗,有时加服降糖灵,血糖控制差,一直波动于10~17mmol/L。3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力逐渐下降,眼科检查提示双眼白内障,未予重视。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不见。入院体检:T36.5℃,P 95次/min,BP110/60mmHg(1mmHg=0.133kPa),R 20次/min,身高158cm,体重42kg,视力:左眼指数10cm,右眼手动50cm。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及四肢检查正常。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15.6mmol/L,餐后0.5小时血糖15.7mmol/L,1小时血糖17.4mmol/L,2小时血糖21.7mmol/L,3小时血糖21.0mmol/L;空腹、餐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C肽均<0.2μg/L;空腹、餐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胰岛素均<5mU/L;裂隙灯下示:双晶状体混浊。诊断:1型糖尿病并双眼白内障。入院后予以胰岛素皮下注射,1个月后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0mmol/L,转眼科行白内障摘除术。 讨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较少见,发生于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速、进展快,短期内发展到晶状体全混浊,常为双侧性,一般不可逆转。本患者虽然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但因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致其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葡萄糖被转化成山梨醇在晶状体内堆积,使渗透压增加,晶状体吸收水分,形成纤维肿块和变性导致晶状体混浊。因此一经确诊为1型糖尿病,应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并使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才不致发展到如本例患者此种地步。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