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중국열대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9727
  • 国内刊号: 46-106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热带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海南
  • 主编: 杜建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吡喹酮治疗56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的纵向观察

    作者:杨兰;洪性台;黎学铭;吴钦华;许隆棋;张鸿满;农彩云;农亮红;许洪波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吡喹酮(75mg/kg×1d)反复治疗华枝睾吸虫重流行区人群的效果.方法采用Karo-Katz法对人群进行普查.结果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73.1%,其中华枝睾吸虫感染率为37.3%.通过两年四查三治,56例被观察者的虫卵阴转率为76.8%,虫卵减少率达91.6%.结论在华枝睾吸虫轻、中度流行区,采用该剂量组治疗人群,安全易行,效果满意.

  • 小儿脑瘫与弓形虫感染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美娇;方荫槐;阮和球

    目的探讨海南小儿不明原因脑瘫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为诊治小儿脑瘫提供依据.方法以住院确诊不明原因脑瘫患儿为研究组,体检正常的小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弓形虫抗体IgG和IgM、循环抗原(CAg)、DNA的四项检测,分析弓形虫感染与脑瘫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检测79例脑瘫患儿中,弓形虫阳性33例,感染率为41.8%,对照组检测269例中,弓形虫阳性23例,感染率为8.6%,两组对比差别非常显著(P<0.001).结论弓形虫感染是海南不明原因脑瘫患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孕妇、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弓形虫感染检测,是防治脑瘫发生的手段之一.

  • 30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

    作者:李登俊;岳继娥;高凤林;丁振华;陈红旗;高歌

    血吸虫病是一种行为性疾病,由接触疫水所致,感染的危险度与接触疫水活动的性质、暴露于疫水时间的长短、体表暴露的程度密切相关.我国主要以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为主,是危害人体健康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临床表现我院自1998年以来,先后共收治30例血吸虫病人.其中29例来自于1998年参加长江抗洪抢险后的退伍官兵.1例为出生于疫区感染而后在非疫区工作直到1998年3月才明确诊断者.30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0~64岁.其中20~23岁29例,64岁41例.均有疫水接触史.29例参加长江抗洪抢险的退伍官兵,其病程短者5个月,长者13个月;接触疫水后发病时间,短的1个月,长者8个月.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胸痛、腹泻、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接触疫水后1~2个月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及腹痛、腹泻者5例,伴有脓血便者1例;半年后出现腹痛、腹泻者11例.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登革热599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和权;林天东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建国后,海南岛曾有过两次DF大流行.第一次于1979年10月从儋州市发生流行,确诊是由登革病毒3型(Dengue Virus,DV3)引起;第二次于1985年9月再次始发于儋州市,尔后扩散至全岛,尤以西北部沿海地区流行甚烈,系由DV2型所致,到1989年6月停息.临高县于1986年7月至1987年10月发生由DV2型引起的流行,先后殃及全县16个区(镇),DF患者9874人,死亡42人.在此期间笔者收治DF患者809例,其中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59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收治的909例DF病人中除因初诊被误诊或病历记录不全的100例外,余下809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 Sequence determination of exp-1 Gen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Isolate FCC1/HN(英文)

    作者:单志新;YU Xin-Bing;MA Chang-ling;LI Xue-rong;XU Jin;Wu Zhongdao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FCC1/HN株exp-1基因序列.方法根据exp-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B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exp-1基因;将exp-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铺x-gal LB平板;挑取阳性茵落,用酶切,PCR扩增进行鉴定.以正确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exp-1基因序列.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exp-1基因,成功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表明FCC1/HN株exp-1基因全长937bp,编码162个氨基酸.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exp-1基因,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 O.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信真;周德华;吴多志

    目的观察0.75%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0.75%罗哌卡因组(36例),Ⅱ组为0.5%布比卡因组(36例).两组均取腰1-2行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达T8的时间、切皮时VAS评分、运动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寒颤的发生率Ⅰ组明显比Ⅱ组少(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具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恢复早,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神经毒性低的临床特点.

  • 疟疾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研究

    作者:蔡贤铮;区采莹;王香凤;华德;陈历昌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我国恶性疟、间日疟和两者混合感染地区,一次性检测人体内或蚊体内的恶性疟原虫(P.f.)和间日疟原虫(P.v.)的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方法根据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特定片段,设计合成3条寡核苷酸特异引物,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P.f.与P.v.的双重PCR技术,操作方法按PCR常规.结果从P.f.和P.v.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274bp和412bp的特异片段,检出水平达1~5个虫/μl血,而人基因组DNA、约氏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均未见扩增条带;但食蟹猴疟原虫(P.c.)与P.v.相似,在412bp可见扩增条带.经对采自不同疟区发热待查病人的滤纸干血滴和确诊疟疾病人的静脉血检测,344例血样中,检出阴性112例、P.f.109例、P.v.114例、P.f.+P.v.9例,阳性率67.4%;比常规镜检的阳性率66.3%稍高,尤以检出P.f.+P.v.感染病例高.分别检测人工感染P.f.与P.v.各10只大劣按蚊的阳性唾腺,均被检出同种的阳性结果.结论一次性检测P.f.DNA与P.v.DNA的双重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具有简化操作、提高工效、降低耗费的优点.对发热待查病人诊断和蚊媒感染疟原虫调查,以及疟疾病原学的检测质控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 结核病复治涂阳方案对初治失败病例的效果评价

    作者:符永健;林勇

    目的为探讨海南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初治涂阳治疗失败病例,采用复治涂阳方案(2H3R3Z3E3S3/6H3R3E3)的效果.方法用WH0推荐的标准化疗方案,对涂阳病人采取全程督导管理办法,对331例初治失败应用复治方案完成疗程者分析化疗效果.结果331例复治涂阳病人化疗强化期痰菌转阴率为74.6%,治愈率为77.9%,失败率为17.2%,死亡率为4.8%.结论结果表明虽然复治开始时排茵量越大,强化期转阴率和治愈率越低,但分析结果证实,该方案仍是合理有效的.

  • 登革热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Ⅰ)——兼评Newton的登革热传播模型

    作者:吴开录;吴开琛;陈文江;赵冶国

    80年代海南省曾两次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暴发流行.为了深入研究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我们在分析登革热疾病生态学、制定传播流程图和重新给出蚊虫出生率、死亡率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登革热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并以海南省两个登革热流行的现场资料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很好的吻合.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及各流行病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将我们的模型与Newton的登革热模型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比较.

  • 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作者:杜建伟;潘文利;黄好壮;王敏;陈明洁;吴清和;林经盛

    目的研究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利用封闭式调查表,对海南三市县戒毒所的506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预教育.结果吸毒人群平均年龄25.4岁,平均毒龄2.9年,平均戒毒1.5次.93.0%的人听说过艾滋病,其中38.0%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于报刊杂志,有77.1%的人愿意接受上门宣传艾滋病知识.通过干预,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在3.3-24.0个百分点.结论在吸毒人群及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非常必要,而且效果显著.

  • 鼠疫监测方法的创新与广西的鼠疫监测现状

    作者:周树武

    广西鼠疫早发生在1866年龙州县境内,后一次流行发生于1947年合浦山口乡永安村.广西自1866年至1947年的81年间,曾在44个县(市)发生63年次人间鼠疫流行.近年来,鼠疫正在全球范围内由静息期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尤其是与广西相邻的越南和云南省,后者以1~3个县的速度增加,并呈跳跃式地逐年由西向南然后向东迁移,步步逼近广西,现在广西已成为兵临城下之势.[1].因此,如何提高广西鼠疫的监测质量、系统地开展监测工作、及早发现和掌握鼠疫的疫情动态至关重要,本人就实际监测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1 广西鼠疫监测的现状广西自1952年以来便不断开展鼠疫监测工作,1973年以前主要采取病原学分离监测和宿主媒介监测,1973年鼠疫F1抗体间接血凝试验推广以后,便增加了血清学监测,1985年又开展了鼠疫放射免疫试验,1989年开展富集血凝试验(现已停止).自开展监测工作以来,仅在1975年检出7份间接血凝试验阳性鼠血清和1977年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

  • 海南省疟疾流行现状及控制恶性疟措施

    作者:王善青

    疟疾是海南省主要的热带病,近三年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5/10万,居全国之首,海南省疟疾发病人数占传染病总数的22%~29%,在传染病中排列前三位.疟疾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中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传播媒介是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由于疟疾传播快,危害大,可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特别是恶性疟可导致凶险型疟疾而造成死亡,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形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特别是控制恶性疟的流行,是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l 疟疾发病情况1.1疟疾疫情根据近三年疫情报告,全省疟疾发病徘徊于3500~5400例之间(见表1).但由于疟疾存在着严重的疫情漏报问题,实际发病人数远远高于疫情报告人数,根据近的漏报调查来推算,海南全省疟疾年发病人数约为50000例,是疫情报告人数的12~14倍.州9个市县,人口452.09万;年发病率在1~10/万的有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通什6个市县,人口178.36万;年发病率>10/万的有万宁、陵水、保亭、琼中4个市县,人口122.25万.

  • 广州市近50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刘于飞;黄源华;蔡衍珊;杨智聪;罗不凡

    目的研究广州市伤寒、副伤寒近50年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对1950~1999年广州市传染病年报的伤寒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50年发病率在1.27/10万~61.33/10万水平波动,逐代年下降,50年代发病率38.70/10万为高,60年代后呈明显下降趋势,90年代为3.04/10万;死亡率、病死率逐年代大幅下降,50年代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89/10万、2.32%,1987年后仅1999年有1例死亡病报告.病例分布广泛,从8年代以前以市区为主转变为90年代的以市辖县为主状态;全年均有病例,8月份为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0~9岁组为主,占总病例的31.01%,并有向大年龄组推移的趋势;职业分布以儿童、工人、学生为主,农民和干部职员有增加倾向.结论广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21世纪广州市伤寒病的防治应以农村和儿童青少年为重点.

  •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施侣元;仇成轩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在美国,前列腺癌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和死亡率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1996)[1].尽管在过去20多年里,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发生了重要变化[2],如1973~1990年间其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3.4%,而1991~1995年则年平均降低1%,近期死亡率亦呈下降趋势,但据新估计[3,4],1998年美国将有18.5万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死于前列腺癌者接近4万人;同年全美国存活的前列腺癌患者超过100万人,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存活者的12.1%.因此,前列腺癌仍是美国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的死因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前列腺癌低发国家,目前还没有全国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目前还不清楚,因而缺乏有针对性的病因预防手段.本文简要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前列腺癌流行分布特征、危险因素以及人群预防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

  • 疟原虫复合多价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马长玲;余新炳;吴忠道

    疟疾是流行于热带地区严重的寄生虫病.据WHO新统计,疟疾分布于世界约100个国家和地区,年发病人数3~5亿,死亡人数150~270万.大多数患者分布于非洲、亚洲、中美以及南美,我国也是疟疾流行区之一.近年来疟原虫、蚊虫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就更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研制高效的抗疟疫苗[1].由于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成份多、抗原变异等原因,单价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复合多价疫苗的问世是疟疾疫苗研制的一条新途径.多价疫苗包含子孢子、裂殖子、配子的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包括T细胞和B细胞表位),较单价疫苗更好地诱导宿主免疫反应,给有效预防疟疾带来一线曙光.本文对近年来研制的主要复合多价疫苗作一介绍.1 疟原虫的主要抗原1.1已经确定的有较强免疫原性的恶性疟原虫主要抗原有:

  • 热带医学:挑战与展望

    作者:潘先海

    1 简介热带病是指多见或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传染病和各种寄生虫病,是由生物病原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个庞大的疾病群.据印度、中国和埃及的医学古籍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1,2],热带病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古老疾病.不少热带病不局限于热带地区,亦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一些重要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已成为医学上重点发展的学科,如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原虫学、免疫学.在过去的20年间,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商业、旅游等活动频繁,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许多传染病从水、陆、空等途径传播,热带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人们日益认识到,热带病防治中遇到的诸如象贫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传递系统、基础设施等制约热带病研究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热带病的防治不能单靠医疗、卫生工作者,而是要有整个社会的参与,是一项社会工程.因此,热带病研究中把医学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结合起来,发展成为热带医学.

  • 艾滋病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廖苏苏

    1 概述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的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这种病被定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drome,AIDS),“艾滋”就是AIDS的音译.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从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分离出一种新型逆转录病毒[1],这个病毒被认为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1986年它被正式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现在,艾滋病已不仅是全球的重大卫生问题,同时它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一些高流行地区如非洲,人群的期望寿命大大降低,儿童死亡率增加,妇女生育率下降,青壮年感染死亡使社会劳动人口丧失.截止1999年底,因父母死于艾滋病遗留下大约1320万孤儿[2].

  • 中国热带病的防治和研究

    作者:石佑思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位于亚洲东部,东西跨经度60多度,南北跨纬度50度.大部分位于温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属于热带地区.由于太平洋季风影响,每当夏季多雨、气候温暖潮湿,自然条件对于许多热带病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是一个很好的环境.特别是占国土1/4的东部、南部居住着80%的人口受到许多热带病的侵袭和威胁.热带病在狭义上讲,主要指寄生虫病,而在广义上讲,包括寄生虫病、传染病和热带地区一些常见的疾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锥虫病外,其余5类即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麻风病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防治、研究的现况和展望作一简介.

  • 疟疾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志新;余新炳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传染病.迄今为止,显微镜镜检(厚血膜,薄血膜)仍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显微镜镜检做为一种诊断方法又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疟原虫形体小,形态相似,难以染色和检出,要有经验的人员才能做到正确的诊断;同时,镜检费时费力,不适合大规模样品的检测[1].七十年代初,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间接荧光抗体[1,2]和ELISA[3]均很快在疟疾诊断中得到应用.然而,这些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难以区分是现在还是以前的疟疾感染;其次,疟疾流行区人群的循环抗体水平高,用血清学检测流行区个体的抗体指标意义不大.再有生产特异纯净的抗原成本较高,而且天然抗原的制备技术落后还会直接降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的提高,以分子(疟原虫结构成份及代谢产物)或DNA为基础的疟疾诊断方法不断涌现.现将疟疾诊断技术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 三亚市农村地区O~14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陈志勇;林觉干;邢海林;陈人强;潘孝珊

    多年来,我市麻疹发病虽然一直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但局部暴发仍时有发生,且有从小年龄向大年转移的特点.为了解麻疹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1998年5月在本市农村地区进行0~14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调查.1 材料与方法采用组群抽样法(PPS),共抽查本市农村地区常住0~14岁健康儿童382名;每个对象采集末梢血0.3m1,分离血清后置-20℃保存待检,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麻疹IgG抗体酶联诊断试剂盒检测,判定标准为100为阳性,共做1:100-1:1600五个滴度,奥地利963平板阅读机(波长490mm)判定.2 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24.81,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GMT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其中3~7月龄婴儿组阳性率为71.25(57/80),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见图),婴儿组抗体水平低,9~14岁组抗体水平高.

  • 三亚市8~10岁小学生甲状腺肿调查

    作者:邢朝晖;陈毓瑚;黄梅香

    为了解我市甲状腺肿现状,为下一步对碘缺乏病的防治及其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三亚市乡村56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甲状腺肿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调查点的选择按平原、半山区、山区分为三类地区,每一类地区调查2间小学,即平原地区调查崖城镇水南小学和藤桥镇椰林小学,半山区调查天涯镇文门小学和田独镇大茅小学,山区调查育才镇那受小学和高峰镇抱龙小学.1.2调查对象和方法于2000年5月,以8~10岁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用触诊法逐个检查儿童甲状腺,由各班班主任亲自带领学生现场实施操作.1.3诊断标准按GB16006-1995执行0度:没有任何可触及的或可见的甲状腺肿大现象(即摸不到、看不见):Ⅰ度:当颈部处于正常体位时,可触及甲状腺,但肉眼看不到,当患者作吞咽动作时肿大的甲状腺可在颈部上下移动.在甲状腺不发生肿大的情况下,出现甲状腺结节也归为此度;Ⅱ度:当颈部处于正常体位时,颈部可见明显肿大,并且进行颈部触诊时,可发现肿大的甲状腺.

  • 普济消毒饮治疗小螺菌性鼠咬热7例报告

    作者:叶仕宏

    鼠咬热:(Rat-bite fever),又称小螺菌感染(Spirillum minusinfection)[1].鼠咬热是一种被鼠咬伤后,病原体(小螺菌)通过伤口经淋巴管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福建、广东、台湾、云南、贵州等地均有报告[2].笔者于1997~1999年,对7例确诊为小螺病菌性鼠咬热患者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简介7例病人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小者3岁,大为70岁.7例平均年龄17岁,以儿童居多.病人均有被鼠咬伤史,其中咬伤脚者5例,咬伤手者2例,均在夜间受伤.潜伏期时间短者3d,长者12d.其中3d发病者2例,5d发病者2例,7d、10d和12d发病各1例.

  • 儿童疥疮30例分析

    作者:郑纪文

    疥疮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动物感染性皮肤病.本文就我所皮肤科1998年8月~12月诊治30例6岁以下小儿疥疮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6岁,平均5岁.全部为三亚城市幼儿园的儿童. 皮疹部位手指间、腕屈侧8例,股部、外生殖器10例,阴囊、阴茎结节4例,上下肢4例,全身感染4例.感染来源幼儿园集体感染20例,家庭感染6例,感染来源不明者4例.疥螨检查所有病例采用丘疹刮片法,结果均为阳性.临床表现所有病例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处,如指间、腕屈侧、股部、外生殖器部位,结节好发于阴囊、阴茎,也有泛发全身感染者.皮疹主要为小丘疹、丘疱疹、小水泡、隧道、结节、结痂.自觉瘙痒,夜间尤甚.由于搔抓,个别病例继发周身湿疹样变或感染,引起脓疱疮、毛囊炎等.

  • 泰力特治疗早期梅毒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邢云

    我所门诊于1996年3月至1998年9月采用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力特治疗早期梅毒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门诊根据梅毒诊断标准[1,2]确诊的早期梅毒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1)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6~66岁,平均35.7岁;一期梅毒(硬下疳)9例,二期梅毒21例,其中玫瑰疹6例,掌跖部脱屑性红斑11例,扁平湿疣4例.(2)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34.8岁;一期梅毒(硬下疳)8例,二期梅毒18例,其中玫瑰疹5例,掌跖部脱屑性红斑10例,扁平湿疣3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及临床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方法治疗组:泰力特0.5g/d,饭前1小时顿服,疗程10d,总量5g.对照组:苄星青霉素G 240万μ,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总量720万μ.两组治疗头2d均配合强的松口服,每次5mg,一天4次.1.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转或滴度下降4倍以上为治愈,否则视为未愈.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霍乱弧菌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家豪;吴捷;许永炎;曾祥洁

    目的为检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试纸条检测霍乱弧菌(VC)的灵敏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方法以VC菌株模拟标本检验GICA的检测灵敏度,并与培养法平行检测流行期间的霍乱标本进行比较.结果GICA检测纸条检出VC的下限为105cfu/ml,比培养法灵敏度低,但已达到检测条原定技术指标;实际应用检出率比培养去稍低,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GICA试纸条检测VC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和适合基层单位使用的优点.

  • 间日疟54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何远学;贾杰

    间日疟是常见的热带病,临床表现典型的间日疟诊断不难,但非典型病例误诊仍时有发生.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992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经血片确诊的间日疟109例,其中误诊54例,现分析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20天~63岁,平均34岁.误诊疾病:上呼吸道感染33例;伤寒8例;急性菌痢4例;登革热3例;溶血性贫血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54例中院外误诊45例,院内误诊9例.2 误诊分析2.1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例1]男,19岁.因畏寒、发热、头痛5天,于1993年10月12日人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无寒战,不规则发热,间有干咳,当地医院一直拟"上呼吸道炎症"予青霉素、头孢唑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发热不退.入院时体查:体温39.4℃,咽微红,双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心肺(一).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5cm.详问病史患者来自高疟区.门诊查血常规示:WBC 10.6×109/L,RBC4.34×1212/L,Hb106g/L,N 0.75,L O.25.经3次血涂片后找到间日疟滋养体,予抗疟治愈出院.

  • 海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残存丝虫病疫点的监测

    作者:童重锦;李善文;林绍雄;胡锡敏;曾文;陈垂基;王敦雄;王建福

    目的了解龙桥镇挺丰村委会残存丝虫病感染情况和特征,为今后该地区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厚血膜常规镜检方法,并对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个案调查.结果在龙桥镇挺丰村镜检发现微丝蚴血症者9例,人群微丝蚴阳性率0.54%,微丝蚴密度平均50.4条/120ul.结论该村在丝虫病防治中存在着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查治补课,才能巩固丝虫病的防治成果.文童编号:l009-9727(2001)0l-0064-02

  • 一起误食麻风树果仁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作者:杨斌;潘先海;俞承洛;赵仁敏;王红美

    麻风树果仁引起的食物中毒少有报道,在海南省更是少见.2000年7月3日星期一,海南省罗牛山农场所属罗牛山小学85名学生因误食学校周围野果,引起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证实是误食麻风树果仁引起的食物中毒.特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2000年7月2日下午:1:30分左右,罗牛山小学三年级学生何启弟(男,10岁)上学时,听农场的一位大人(来自外地)说摘吃学校周围的野果没事,于是也学着摘吃该野果,一连吃了5~6颗.该校学生邝昌富(男,12岁)也跟着摘吃,大约吃了16颗.其野果肉乳白色,其味似生花生.旁边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吃了没事,也跟着吃,于是摘该野果吃的学生越来越多,后共有85位学生吃了该野果.该批学生中,年龄小6岁,大15岁.少者吃1颗,多者吃30颗,一般吃2~6颗不等.大部分学生于吃后20min到1.5h陆续出现恶心、呕吐1~4次,个别有腹痛.于当天晚上6:00左右向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呼救,8:00许共有32名学生人该院治疗,并向省卫生防疫站报告.

  • 海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现状、问题与建议

    作者:崔宜庆

    海南省地处我国南疆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22~26℃,适宜寄生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建国初,疟疾、丝虫病及肠道寄生虫病高度流行,危害甚烈.经40余年的大力防治,疟疾已得到控制,1986年丝虫病在全省范围内达到基本消灭.但是,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仍高达94.7%[1],迄今已查见寄生虫50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居高不下,丝虫病监测任务繁重,恶性疟抗药性继续发展,山区疟疾难以防治,疟疾暴发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寄生虫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1 疟疾1.1流行情况海南省是我国的高疟区,二十世纪50年代初年发病率达5000/10万~10000/10万,死亡率为10.4/10万.4种人体疟原虫均有发现,32种按蚊中6种为传疟媒介,其中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4.3%和3.5%.平原、丘陵和山区居民的原虫率分别为12%、34%和74%,恶性疟占60%.

  • 海南省农村中学生龋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汤小兰;黄铭西

    目的寻找龋病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652名13~19岁中学生龋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口控卫生习惯、家庭成员惠龋情况、锻炼身体等31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总龋惠率为66.26%,患者龋均为2.31颗.龋患率与早晚是否刷牙、睡前是否吃零食、是否经常锻炼身体、家庭成员是否患龋齿有密切关系,logistic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也得出类似结果.结论家庭成员患龋齿和睡前吃零食习惯是龋病的危险因子,早晚刷牙是保护因子,OR值分别为1.96、1.71、0.64.

  • 山东地区饲养动物与接触动物职业者弓形虫感染调查

    作者:赵玉强;郑雅梅;闫歌;杨国华;甄天民;付斌;韩广东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饲养动物与接触动物职业者弓形虫感染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采用滤纸干血滴间接血凝试验(IHAT)对饲养动物和接触动物职业重点人群进行弓形虫感染状况调查.结果在饲养不同种类动物的人群中,以养猫同时养狗户者弓形虫感染率为高(20.00%),从事接触动物职业的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8.67%,其中以猪肉制品加工者的感染率为高(10.23%),牛、羊肉类加工者感染率次之为9.67%,加工兔、鸡肉类者低为1.85%.在接触动物职业人群中男性感染率为9.64%;女性为7.62%,无显著性差异.从事该职业1年内的男性感染率为2.86%,女性感染率为3.64%,而从事11~20年的男性感染率为12.50%,女性为7.89%;女性从事21~30年的感染率为15.38;男性为10.00%.讨论接触动物职业时间长短与感染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弓形虫感染率可随接触动物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 长江抗洪抢险转退官兵血吸虫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邓绪礼;缪峰;赵吉来;李顺平;李登俊;赵中平;付斌;万功群;刘新;赵长磊;付兆义;王培义;李红专

    目的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对参加98长江抗洪抢险转退官兵开展血吸电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其它省区应付类似的突发事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和组织技术措施,受检者均做血吸虫病皮内试验,皮试阳性者再做间接血凝试验(IHA),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定为血吸虫感染者.结果实查2816人(占应检人数的71.82%),查出血吸虫病感染者39人,阳性率为1.38%(39/2816).患者均获治愈,数据作统计分析.结论进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抗洪抢险官兵中血吸虫感染者有地域分布特征,且采取防护措施者的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低于未采取防护措施者(p<0.05).本次调查对其他省区卫生防疫部门应付类似的突发事件有指导性意义.

  • 在流动打工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探讨

    作者:朱建平;吴青青;余昭

    由于流动打工人群多数文化水平低、防病意识差、缺乏管理约束,易于从事色情活动,是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薄弱环节.同样原因,在这一人群中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也有一定难度.本文就做好流动打工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具体的可行方法提出几点论述.

  • 护士营养知识水平与整体护理

    作者:胡敏予;朱明元;周光宇;黄忆明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士的营养学知识水平的研究,为进一步培养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医科大学2所附属医院内、外科185名护士的营养学知识及其应用现状问卷调查,76名护士任意一次尿样中抗坏血酸排出量对肌酐比值,及128例男性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营养学知识掌握普遍不足,其中基础营养学知识好于临床营养学知识(P<0.05);不同学历的护士之间,营养学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64%的护士维生素C营养处于不足状态;20.3%的18~49岁男性非危重住院病人表现为各种程度的营养不良;而护士对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不了解、了解不会做,分别占19.5%和46.5%.结论加强临床护士营养学知识的继续教育是保证护理程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为营养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 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郭泽珍;贾国华

    目的了解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全省19个县市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的死亡进行监测.结果全省19个县市三年内活产数266823,孕产妇死亡率三年平均40.48/10万.死亡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肝病,产褥感染.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娩率,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提高孕产妇保健系统服务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妊娠 死亡率 监测
  •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稿约

    作者:

    一、《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海南省卫生防疫站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将于2001年创刊发行.本刊主要报道有关热带病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二、本刊劈有疾病控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防治经验、临床诊治、检验技术、理论探讨、综述、社区卫生、短篇报道、教学与实践、科技信息、其它等栏目.三、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从事热带病防治、研究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从事热带病、传染病、流行病学、媒介防制研究的教师与学生;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机构工作者;医疗科研机构和有关图书、信息部门.

  • 现代医学图书馆在热带医学研究中的地位

    作者:柏红梅

    医学图书馆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传播医学科技知识,交流医学信息的使命,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就现代医学图书馆在热带医学研究中的地位作一概述.1 现代医学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因特网已成为涵盖186个国家的国际信息网络,形成网络2万余条,在网上运行的主机约2千万台,网上用户超过1亿.到2000年初,我国上网用户达890万,拥有WWW站点上万个,已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科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金桥信息网四大骨干网络.因特网的兴起和发展,突出表现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上资源是数字化的电子版,不仅包括文本型文献,亦包括声像、影视、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服务时间、空间、类型、数量、范围以及提供信息服务达到质量和价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知识结构,相应的也改变了传统医学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因此,开发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是当今医学图书馆发展的机遇.

  • 建立洪涝灾害疫情潜在威胁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于国伟

    洪涝灾害疫情潜在威胁的评估是在洪涝灾害即时评估和回顾性评估的基础上,对洪涝灾害疫情可能造成的威胁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并进一步对疫情的发展变化作出科学预测.本研究总结了我国历年来防病救灾工作的宝贵经验,选择了一系列敏感性好、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指标形成了洪涝灾害疫情潜在威胁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洪涝灾情评估指标体系(即衡量洪涝灾情的指标体系);防疫管理指标体系(即衡量防疫资源供给、利用及防疫管理的指标体系);承灾体综合应疫本底指标体系(即衡量受灾地区综合付疫的经济本底、文化本底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指标体系);疫情本底指标体系(即衡量受灾地区原有疫情本底和当前疫情的指标体系).

  • 浅论海南卫生防疫事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者:简梁盛

    经过半个世纪的共同努力,海南省形成了完整的卫生防疫体系,在全岛相继消灭了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控制了登革热、霍乱、疟疾、麻风、丝虫病等传染病,实现了无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全省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传染病发病率从解放初期1955年的10833.1/10万下降到2000年的192.58/10万,达到有史以来的较低水平.尽管卫生防疫系统为我省疾病防治和保护人民健康作出了极大贡献,但其现有状况已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目前面临严重的挑战.①卫生事业支出中用于预防的公共卫生费用比例较低,全省平均只占财政支出的3%,远低于国家规定的5-8%的标准,大卫生观没有真正形成,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的现象.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流行规律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急需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卫生保健模式.

  •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研究简介

    作者:陈所贤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属疱疹病毒科β亚属,又称疱疹病毒5型,核心为双股线形DNA病毒.CMV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和潜伏-活化的特性.CMV侵入机体后状况有下列几种:(1)潜伏状态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不表达病毒抗原和装配病毒颗粒,随细胞基因复制而转移到子代细胞内.(2)产毒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形成宿主细胞核内和胞浆包涵体,致细胞溶解死亡.(3)不全感染靶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而无或极小细胞病变.(4)导致宿主细胞转化可能参与致癌机制.产毒感染和潜伏感染可互相转变.1 流行病学1.1传染源患者和隐藏性感染者可长期或间歇地自唾液、尿液、宫颈与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等排毒.

  • 第二届预防HIV母婴传播国际战略研讨会及相关情况介绍

    作者:李关汉发;于冬梅;曹韵贞

    1 背景目前全球HIV的流行已达到了令人惊愕的程度,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其威胁将超过世界上其他所有健康问题的总和.至1999年底,全球HIV感染者总数已超过3,360万,其中95%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600万人感染HIV(即每天1.6万人受感染),其中一半是青年(15-24岁),40%是妇女.每年有240万感染HIV的妇女生育,造成每年60万新生儿的感染.现在,全球每一分钟就有一名婴儿感染HIV,每天有1600名婴儿受感染.90%的HIV感染儿是由母亲传给的,而那些因为母亲HIV阳性而暂时尚未感染HIV的儿童,也正在受到与日俱增的死亡的威胁.HIV的流行已使800万儿童成为孤儿,一场孤儿危机正在发生.每年死于HIV感染的儿童在50万以上,HIV/AIDS已成为儿童的一个主要死因.在乌干达进行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34%的HIV感染儿童死于1岁以内,66%死于3岁之内,75%死于5岁之内.

  • 热带病与热带医学

    作者:潘祖安

    热带地区是指赤道为中线,在赤道两侧南北纬23°27′之间的地区,而毗邻热带地区南北纬35.的地区称为亚热带.所以,我国的广东省大部、云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台湾省、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属于热带地区,而我国的中南、西南、华东、华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都是亚热带.人们总是把热带地区与热带病联系在一起.那是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生或流行,与热带地区气温高、日照长、雨量多、湿度大、生物群落繁多、植被茂盛多样以及病媒昆虫等有害虫生物易于孳生繁殖等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诚然,许多人认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热带地区多发和常见.但事实上,在热带病中除少数的病种外,并非只局限在热带地区发生或流行,而在亚热带地区甚至在温带地区也同样可以发生或流行,只不过是有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频率与流行强度不同而已.

中国热带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