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중국열대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9727
  • 国内刊号: 46-106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4-2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热带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海南
  • 主编: 杜建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sST2检测的性能评价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剑桥

    目的 对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 gene 2,sST2)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sST2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sST2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浓度,探讨sST2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临床联系,比较两指标对心衰的诊断价值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sST2检测试剂盒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4.8%和2.8%,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5.9%和6.7%,线性范围为0~206.622 ng/mL.实验组sST2浓度为(52.63±9.38) ng/mL,与对照组(20.93±9.76) 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ST2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和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s,LVEF)有关,Ⅱ级、Ⅲ级和Ⅳ级心衰患者的sST2浓度分别为(30.42±10.43) ng/mL、(38.10±12.61) ng/mL和(68.52±11.76)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0.5和LVEF<0.5的患者sST2浓度分别为(39.41±10.32) ng/mL和(64.35±9.8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浓度在心衰患者起病病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ST2和NT-proBNP相关系数为0.420,心衰患者sST2水平与NT-proBNP存在相关性.结论 sST2检测性能满足实验室检测要求.sST2作为一种新型血清标志物,可与NT-proBNP联合检测,提高对心衰的诊断价值.

  • 口虾蛄总生物碱提取及其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影响

    作者:王槐高;孔霞;顾帝水;郭向华;周艳芳

    目的 筛选口虾蛄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并研究口虾蛄总生物碱在体外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口虾蛄乙醇提取物及新鲜口虾蛄分别以酸提碱沉,继以乙酸乙酯萃取,取得上清提取物(简称L)和沉淀提取物(简称S);以薄层色谱法探讨各提取物的分离条件及初步化学性质鉴定;继用CCK-8法观察各提取物体外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以新鲜口虾蛄酸提碱沉后萃取所得总生物碱较多;氯仿-环乙烷系统分离各提取物效果佳;沉淀提取物(S)的显色反应及色谱显色结果显示其可能为生物碱类物质;口虾蛄总生物碱S1和S2均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上清提取物L1及L2则不明显;口虾蛄总生物碱S1和S2作用于人鼻咽癌CNE-2Z细胞48 h后,其IC50分别为(71.18±0.56) μg/mL和(49.31± 0.65) μg/mL.结论 以新鲜口虾蛄酸提碱沉后萃取总生物碱的方法,简便、稳定、高效;口虾蛄总生物碱体外可明显抑制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显示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Ⅵ:基于消除感染性羊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实例

    作者:神学慧;傅忠宇;戴建荣;孙乐平;王琳;汪伟;邢云天;曲国立;王宜安;梁幼生

    目的 在以感染性羊为主要传染源流行区,探索采用以消除感染性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可能性,为完成防治目标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江心洲五墩村为观察现场,在2004-2010年间每年按常规实施孳生地查螺灭螺、村民和家畜同步查病治病、健康教育及感染性水域灭蚴等防治措施;2011年在常规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淘汰全村家庭养殖羊,比较2004-2016年该村疫情变化,评价消除感染性羊措施在推进该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中的作用.结果 2004-2011年五墩村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4%~1.4%、感染性螺面积为(18~25)万m2、重点水域哨鼠感染率为3.3% ~ 18.0%;2004-2008年羊血吸虫感染率为0.0%~7.3%,2009-2011年升至为32.0%~54.3%,村庄周围江滩野粪调查239份,羊粪占96.3%(230/239),羊粪粪检阳性率为15.5%~22.9%.在消除感染性羊的次年,该村的人群和家畜的感染率降到0.0%,并连续5年(2012-2016年)未查到当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感染性哨鼠及感染性钉螺,人畜病情、螺情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标准.结论 江滩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在区域性残存传染源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查清确认当地主要传染源,采取“消除主要传染源+综合性常规防控措施”,实行精准防控,是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的重要策略.

  •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对学龄前儿童疫苗完成情况的影响

    作者:林志强;王琴;张苏晗;吴江南;周勇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首针及时接种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IPV)接种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10月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福建省1 004个合并后的乡镇中抽取34个乡镇(街道),按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抽取其中77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评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及其对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的影响.结果 调查的772名儿童中,738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93.4%,34名乙肝疫苗首针未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间超过24h和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均不利于儿童完成NIPV接种.结论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积极影响,应继续保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加强对该接种率的考核督导要求.

  • 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TTK-EG特异性T细胞表位研究

    作者:于海;王书晖;刘颖;王硕;邵一鸣

    目的 筛选和确定TTK-EG包含的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0周时分别经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和滴鼻途径免疫5×106 PFU TTK-EG,间隔4个月进行加强免疫.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细胞,采用IFN-γ ELISPOT方法筛选HIV-1 Env和Gag肽库,反应阳性的肽库进行第二轮单肽筛选.用流式细胞术(胞内因子染色,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对筛选出的单肽进行验证(小鼠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确定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结果 经过ELISPOT筛选和ICS验证,确定2条Env多肽(gp140-9,氨基酸位点60~77;gp140-74,氨基酸位点548~565)和3条Gag多肽(Gag-49,氨基酸位点196~210;Gag-64,氨基酸位点256~270;Gag-65,氨基酸位点260~274)包含H-2a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其中gp 140-74(IVQQQSNLLRAIEAQQHL)是首次发现的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Env、Gag优势表位肽与Env、Gag全肽池刺激小鼠T细胞分泌IFN-γ、IL-2、TNF-α三种细胞因子的能力基本相同.结论 Env多肽gp 140-9、gp140-74和Gag多肽Gag-49、Gag-64、Gag-65包含H-2d限制的T细胞表位,可用于重组痘苗病毒TTK-EG的T细胞免疫研究.

  •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方案研究

    作者:孙道宽;李倩;王全锋

    目的 了解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制定监测预警方案.方法 2014-2016年的每年4月份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滩地、河道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在金湖站、洪泽站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监测;对过往船只进行钉螺吸附调查.每年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渔船民、施工、种植、养殖等人员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进行血吸虫病监测,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开展经济结构调查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2014-2016年共调查面积1 327.90 hm2,未发现钉螺;累计打捞漂浮1 586 kg,投放稻草帘400块,调查船只129条,共检获海蛳等螺类17 585只,均未发现钉螺.累计DDIA查病2441人次,阳性43人,阳性率1.76%.渔船民血检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检33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资源丰富,分布有油田、可种植的滩地、养殖的水面,畜牧业、航运业、旅游业发展良好.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1 023.2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72.5 h.属季节性行洪道,具有“冬陆夏水”的特征.结论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有潜在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应做好与血吸虫病疫区相邻的重点环境钉螺监测和南水北调金湖站、洪泽站钉螺扩散监测,加强对渔船民等流动人口的病情监测,做好生态、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 深圳市福田区1994-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

    作者:石向辉;赵凌国;周洁;范苏云;陈建忠;牛姬飞;周海涛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94-2015年艾滋病监测资料,探讨该区艾滋病流行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田区1994-2015年HIV/AIDS监测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Origin 8.0软件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1994-2015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 652例,死亡30例.其中男性1 431例,女性221例.该区艾滋病流行有以下特征:(1)自2010年起,福田区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为2010年新报告数量的2.41倍.男性病例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所占比例已超过90%.(2)20~30岁年龄组病例数占总数的45.5%,近5年年均增长26.9%.(3)79%的病例传播途径为经性接触传播,其中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所占比例快速攀升至65.5%,是比重大,增长快的传播方式.(4)流动人口病例所占比例重大,增长速度快,深圳户籍病例仅占总数17.3%.结论 近年来,福田区艾滋病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形势严峻.在20~30岁男性同性恋流动人群中呈现高流行态势,男男性接触是福田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迫切需要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改变其高危行为,控制AIDS的流行.

  • 鱼藤酮对SD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损伤的初步研究

    作者:逯军;崔清洋;汲丽娟

    目的 通过对鱼藤酮导致慢性中毒SD大鼠脑组织标本的病理学检测,探讨鱼藤酮损伤脑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 mg,/(kg·d)的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8周,共10只;对照组:相同体积的葵花油颈背部皮下注射8周,共10只.实验中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并每周进行行为学测试及体重的测量.选取实验组全部存活的SD大鼠脑组织标本,共6个;在对照组中随机选取6个脑组织标本.随后进行HE染色,并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大鼠共死亡4只,对照组无死亡现象.实验组大鼠在实验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毛色泛黄、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进食缓慢等中毒症状.在体重增长速度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为学上,实验组大鼠在网格实验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行为学异常,第7、8周时两组大鼠移动的潜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病理学检测提示实验组大鼠脑干区可见神经元数目减少、核固缩、变性等改变.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nine,DA)神经元变性.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鱼藤酮导致慢性中毒的SD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发生损伤,并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推测鱼藤酮造成线粒体损伤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的主要原因.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10-2015年疟疾疫情分析

    作者:段恒先;杨恒林

    目的 调查分析保山市隆阳区疟疾患者特点,探索防治对策,完善疟疾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保山市隆阳区疾控中心2010-2015年疟疾门诊就诊患者资料进行整理,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从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以及流动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就诊患者640名,其中隆阳区居民560人,占87.50%,其他地区就诊患者80人,占12.50%;季节主要集中于6-9月份;男性516人,占80.62%;年龄主要集中于20~50岁之间;有流动史的就诊患者365人,占总就诊数的57.03%;共查出疟疾病人99人,其中18~50岁86人,占86.9%;输入性病例98人,占98.99%.结论 隆阳区疟疾病例主要集中于6-9月份;发病以18~50岁的男性人群,特别是到过缅甸务工、探亲、经商的流动人员为主.提示隆阳区要加强上述流动人员的管理、监测和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能力建设,提高疟疾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加强输入性疟疾管理,及时、规范地处理疫情,防止传播,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 127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CD4+T淋巴细胞结果

    作者:贾清;马韶辉;汪春翔;吴建英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为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青海省2013-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7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HIV/AIDS患者的平均开始治疗年龄为(37.6±10.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水平为(321.2±108.4)个/μL;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与进入治疗时点相比,其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增加了52.2个/μL、75.8个/μL、75.3个/μL和76.5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患者从0例增至37例,占患者总数的29.1%;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1~35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分别增加了80.7个/L、84.7个/μL和65.8个/μL,不同组患者HAART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青海省目前的HAART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高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并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病死率.

  • 三种方法在不同状态低值血清HIV Ag/Ab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强;王东生;卢小岚;蔡艳娟;汪光蓉;杜琴;张国元

    目的 通过对HIV Ag/Ab不同状态低值血清的筛查,评价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DICA)的筛查效果.方法 对18份HIV抗体确诊试验阳性血清样本分别用正常血清、脂血血清、溶血血清和黄疸血清进行1:2、1:4、1:8和1:16稀释,采用CLIA 、ELISA和DICA对稀释后血清进行HIV Ag/Ab复孔检测.结果 CLIA检测脂血组、溶血组和黄疸组HIV Ag/Ab分别为(1.38+2.26)、(1.46+2.27)、和(1.53+2.34) S/CO,均高于正常组的(1.42+2.29) S/CO (P均<0.01).脂血、溶血和黄疸对CLIA方法的干扰率分别为(4.71+8.15)%、(5.86+6.77)%和(10.44+8.72)%,黄疸组高于脂血组和溶血组(P均<0.01);ELISA检测溶血组和黄疸组HIV抗体分别为(11.63+22.12)和(9.76+16.86) S/CO,均高于正常组的(8.90+16.97) S/CO(P<0.01).溶血和黄疸对ELISA干扰率分别为(28.08+23.80)和(10.10+32.45)%,均高于脂血组的(-4.00+15.18)%(P均<0.01);ELISA检测正常组、脂血组、溶血组和黄疸组HIV抗体低值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94.44%、93.06%、94.44%和100.00%,均高于CLIA法的63.89%、66.67%、66.67%和70.83%以及DICA法(P均<0.01).结论 脂血、溶血和和黄疸能干扰CLIA和ELISA检测HIV Ag/Ab的效果,因此在检测该类样本出现低值阳性结果时,应重新采血并建议随访.

  • 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k13基因及其C-末端功能域的克隆及表达

    作者:赵笑;张冬梅

    目的 探索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基因k13及其C-末端propeHer结构域,为后续蛋白结构分析及青蒿素抗性机制等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k13及其C-末端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再分别用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血清进行重组蛋白rK13和rK 13-propeller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PCR扩增得到全长k13基因和k13-propeller片段,并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k13和pET-28a-k13-propeller.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两重组蛋白均表达,且重组蛋白rK13可与恶性疟患者血清反应,rK 13-propeller既可与恶性疟又可与间日疟患者血清反应.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重组蛋白rK13和rK13-propeller,两重组蛋白能够与疟疾患者血清反应,且与不同种疟疾的患者血清反应的特异性有所不同.

  • 广西防城港市2013-2015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庞秀然;莫实德

    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今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2013-2015年防城港市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全市共报告肺结核病2 723例,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84.0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96∶1;发病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68.05%(1 853/2 723);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47.34%(1 289/2 723),其次为家政(或家务)服务者,占28.87%(786/2 723).结论 防城港市2013-1015年肺结核病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家政服务者和青壮年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 血浆microRNA-145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亚利;赵敏;吕平;刘瑞娟;王金艳;崔涛

    目的 探讨血浆microRNA-145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河北省涿州市医院院就诊的疑似AMI患者282例,根据AM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MI组174例与非AMI组10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AMI患者分别于发病3、8、24、72、120和168 h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croRNA-145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肌红蛋白(Mb)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microRNA-145、cTnⅠ及Mb对AMI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microR-NA-145与AMI的关系.Spearman秩相关分析AMI患者血浆microRNA-145水平与cTnⅠ、Mb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和非AMI组血浆microRNA-145 (2-△△Ct)分别为1.06±0.25和0.48±0.12,cTnⅠ分别为2.96(0.56,10.28)ng/mL和0.05(0.01,0.23) ng/mL,Mb分别为87.35(68.42,139.34) ng/mL和43.62(30.28,70.41) 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0.07±0.01、0.00(0.00,0.00)ng/mL和19.53(11.46,32.5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nⅠ和Mb相比,血浆microRNA-145水平在AMI患者中出现较早,3h开始升高(0.72±0.16),8h达到高峰(1.84±0.52),在7d仍可见microRNA-145高表达.血浆microRNA-145佳临界值为0.72时,其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好,分别为86.4%和9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croRNA-145及cTnⅠ是AM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MI患者血浆microRNA-145与cTnⅠ呈正相关(r=0.586,P<0.01).结论 血浆microRNA-145在AMI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早期诊断AMT的生物学指标.

  • 两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抗真菌活性初步研究和分类鉴定

    作者:龚水明;方霞;陈至里;金小宝

    目的 检测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WA2-4和WA2-5的抗真菌活性,并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学鉴定.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WA2-4和WA2-5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发酵液对受试真菌形态的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结合菌株形态学特征对菌株WA2-4和WA2-5进行初步分类学鉴定.结果 菌株WA2-4和WA2-5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菌株WA2-4和WA2-5发酵液破坏了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结构,使红色毛癣菌的菌丝断裂成碎片;初步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WA2-4和WA2-5分别为链霉菌属和戈登氏菌属,与其各自亲缘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源相似性分别为93.5%和92.3%,均低于98.2%,因此推断该两株菌株很有可能是新菌种.结论 蜚蠊肠道WA2-4和WA2-5放线菌具有抗真菌活性.

  • 四川省2011-2015年非洲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

    作者:吴小红;许国君;刘阳;李黎;邹晏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1-2015年非洲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全省非洲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信息进行分析,用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和作图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总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 131例,其中非洲输入病例890例,占78.69%,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来自非洲的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苏丹、尼日利亚、多哥、刚果等国家;其中间日疟258例,占28.99%,恶性疟583例,占65.51%,卵形疟27例,占3.03%,三日疟4例,占0.45%,混合感染18例,占2.02%;埃塞俄比亚以间日疟居多,占79.79%,其它地区如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多哥、刚果和塞拉利昂等国家以恶性疟居多,苏丹恶性疟和间日疟数量相当.成都市、广安市和南充市报告病例544例,占全省61.12%.男女比例为67.46:1;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9±9.13)岁;农民工677例,占76.07%;每月均有病例报告,5-8月报告病例484例,占54.38%;从发病到就诊平均(13.20±56)d;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873例,占98.09%;重症病例78例,重症恶性疟死亡病例12例.结论 四川省非洲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态势,需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避免出现输入性继发病例,减少重症恶性疟死亡病例发生.

  • 绵阳市离异/丧偶男男性行为者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分析

    作者: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王晓丽;刘江;杨干金;李伟;贾秀伟;王洪明;杜婵娟;任延飞;廖平

    目的 了解绵阳市离异/丧偶男男性行为者(MSM)现状,分析其人口学相关信息与性行为特征.方法 2015年3-10月,以绵阳市9个县(市、区)MSM为对象,在MSM活动的固定场所开展调查,在知情同意下,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行为学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同时采集静脉血做HIV抗体和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完成合格问卷调查1 271人,年龄中位数24岁,离异/丧偶38人(3.0%).离异/丧偶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为13.2%,高于其他婚姻状况(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35岁~、年龄≥40岁、近6月肛交数>2人、近6月肛交无保护性者离异/丧偶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大专及以上文化较低(P均<0.05).结论 离异/丧偶MSM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艾滋病高危行为明显,HIV感染和传播风险较大.

  • 不同隐性感染和传播能力条件下的流感暴发防控措施效果模拟

    作者:陈田木;陈水连;谢知;李叶兰;刘如春

    目的 计算暴发疫情中流感隐性感染比例(p)以及传播能力(基本再生数,R0),模拟不同p和R0条件下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系统收集长沙市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所有流感暴发疫情资料作为p和R0估计基础数据库,在2011年1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期间暴发疫情中收集病例的病程资料.根据流感的疾病自然史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型.将SEIAR模型与所有暴发疫情进行一一拟合,计算各起暴发疫情的p和R0.同时模拟隔离、治疗患者、预防服药、停课1周、暴发前和暴发中的疫苗接种措施的效果.结果 暴发疫情中流感病例病程均数为(4.27±1.98)d,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的p均数为(0.190 3±0.295 3).流感暴发疫情的R0均数为(10.12±5.16),其中甲型H1N1流感R0均数为(11.32±5.74),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R0均数为(7.79±2.67),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0和p的大小对隔离效果的影响异质性较大.暴发前疫苗接种措施效果取决于R0,与p值大小无关;R0、P越小,暴发期间疫苗接种的效果以及治疗患者的效果越好;预防服药的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停课1周的总体效果较差.结论 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比例和传播能力均比季节性流感高.流感暴发疫情处置需要根据流感隐性感染比例和传播能力不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大蒜素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韩贵芝;张春芝;张彪;王文军;林立;张兆强;程盼盼

    目的 探索大蒜素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0.1 mL生理盐水/(10 g·bw)]、大蒜素低剂量组[100 mg/(kg·bw)]、大蒜素中剂量组[200 mg/(kg·bw)]和大蒜素高剂量组[400 mg/(kg·bw)],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灌胃容量0.1 mL/10 g,连续灌胃14 d后,随机选取8只,采用摘眼球的方式进行取血,制取为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分析大蒜素对于小鼠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值及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亚群和周期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CD4+T细胞、CD4+CD8+值相对提高,CD8+T细胞值降低(P<0.05);G2/M期及S期的细胞的比例增加,Go/G1期的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结论 大蒜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尤其中、高浓度的大蒜素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处于较高的增殖状态,促进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激化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 海南省医用X射线摄影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宾;王川健;朱仔运;李志红;李沅;雒潇

    目的 通过检测,掌握海南省医用X射线摄影机质量控制状况.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2011)的方法和要求对医用X射线摄影机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87台医用X射线摄影机中,8项检测指标均合格的有69台,合格率为79.3%,一级医院合格率为47.8%,二级医院合格率为86.1%,三级医院合格率为96.4%,二、三级医院合格率均高于一级医院(P<0.05),二、三级医院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机合格率为59.4%、进口机合格率为90.9%,进口机合格率高于国产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指标合格率低于90%的为:输出量线性为88.5%,光野与照射野四边及中心的偏离均为84.9%.结论 海南省X射线摄影机质量控制性能检测合格率较高,但一级医院相对较低,医疗机构应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放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严肃查处X射线摄影机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

  • Tipe2过表达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王方

    目的 观察Tipe2过表达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脂质体转染技术建立Tipe2过表达的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利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Tipe2蛋白表达情况,细胞信号Erk 1/2、p38、p65通路激活情况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GFP-Tipe2质粒转染H446细胞成功高表达Tipe2并带有标签GFP的绿色荧光.Tipe2过表达抑制Erk 1/2通路磷酸化、抑制NF-KB通路p65磷酸化、增强p38通路磷酸化.H446-Tipe2组在48 h细胞迁移运动明显比H446-Vector组划痕区间宽,细胞运动缓慢.结论 Tipe2过表达抑制Erk1/2和NF-KB通路并激活p38通路,并且抑制H446的细胞迁移运动.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蕾;刘巧

    目的 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100A1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并计算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使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S100A12水平与PASI相关性.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S100A12水平为(154.4±114.9) ng/mL;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为(72.6±62.8) ng/mL.寻常型银屑病组S100A1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寻常型银屑病组S100A12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 多维灰聚类分析在集中式供水金属指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李一鹏;黄展;刘鹰航;陈光强;李艳清;李嘉雯;黄进宝

    目的 了解本地区集中式供水铝、铁、锰、铜、锌五种金属指标在本地饮用水水质中的风险程度,评估其对本地水质的影响.方法 2013-2015年在本市22个监测点随机抽取生活饮用水样本,采用国标方法对铝、铁、锰、铜、锌五个金属指标进行检测,使用多维灰聚类分析方法对水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高风险样本占4.01%(46/1 147)、中风险样本占83.26%(955/1 147)、低风险样本占12.73%(146/1 147).结论 本地集中式供水水质铝、铁、锰、铜、锌五种金属指标处于中等风险水平.

  • 惠州市2013-2014年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因漏报调查

    作者:李雪燕;李霞;刘淑珍

    目的 了解惠州市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的漏报情况,为今后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两个监测县(区)各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抽中村(居委会)的所有家庭均为被调查家庭,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家庭的所有成员.本次调查覆盖人口为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的监测县(区)(共6个镇街18个村/居委)户藉人口死亡情况,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网络报告数进行比较.结果 两个监测县(区)(共6个镇街18个村/居委)户藉死亡人数共1 847人,漏报人数为170人,漏报率为9.20%.漏报率在城乡之间、不同性别和不同原因(疾病和伤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死亡地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死亡漏报的情况.结论惠州市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的总体漏报率较低,但仍应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健全死亡病例的报告工作制度,减少在家中死亡人员的漏报,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

    关键词: 死因 监测 漏报调查
  • 植物源蚊虫驱避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霞;王英

    蚊虫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使用驱避剂则为防止蚊虫叮咬及阻断疾病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植物源驱避剂具有安全环保、温和、刺激性小、且气味清新等化学合成驱避剂不可企及的许多优点,因此具有驱蚊效果的植物便成为了一大研究焦点.本文对植物源驱避剂的植物资源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应用讲展讲行综述.

    关键词: 驱避剂 植物
  • 蚊体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锴;林春燕;李平;朱勇喆

    随着蚊媒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逐渐增加,对蚊体内蚊媒病毒进行准确、快速检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初的分离接种法,发展到较新的分子生物学和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技术的进步为实现蚊媒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带来可能.本文就蚊体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我国消除疟疾的关键策略:线索追踪,清点拔源

    作者:汤林华

    我国消除疟疾已取得重大进展,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新的改变,消除疟疾的监测与响应体系已建立并在逐步完善,但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顺利达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必须采取以病例为基础的“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策略.本文评述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问题、“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策略,阐述其特点和核心的针对性与精准性,提出消除疟疾阶段监测与响应系统的根本目的是清点拔源,实现清点拔源要求线索追踪技术上的精准.因此,落实消除疟疾“1-3-7”工作规范,提高快速追踪传染源、保证疫点处理质量是我国达到消除疟疾预期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策略
中国热带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