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中国肿瘤外科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외과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江苏省肿瘤医院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136
  • 国内刊号: 32-179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56
  • 曾用名: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唐金海 曾庆琪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不同Child分级的高HBVDNA滴度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守峰;张金岭;殷忠美;李明;张峰;张云

    目的 对比不同Child分级的高HBVDNA滴度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HBVDNA滴度的原发性肝癌患者,Child A级50例,Child B级30例,均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在介入治疗后6个月内肝功能损伤的差异.结果 两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均在介入治疗后2周~1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B级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在介入治疗后明显升高,损害程度主要为Ⅱ、Ⅲ度,差异与Child A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2个月Child A级和B级患者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83%和50%(P<0.01);4个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88%和67%(P>0.05);6个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2%和80%(P>0.05).结论高HBVDNA滴度Child B级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损伤比例较高,提示介入治疗前联合HBVDNA滴度和Child分级评价介入治疗指征的重要性.

  •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

    作者:高蓉;顾连兵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妇科肿瘤全麻术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均在术后应用持续静脉镇痛.A组用药:舒芬太尼150 μ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氟比洛芬酯150 mg+舒芬太尼100 μg +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两组持续输注量2 mL/h.观察术后6、12、24、48 h时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S)、Ramsay镇静评分(RSS)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镇痛结束后记录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期间各时间点疼痛VAS、PHS及R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搔痒、呼吸抑制、嗜睡及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毒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行间质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林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行局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7例确诊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食管癌根治术组(对照组,n=53)和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组(植入组,n=5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和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植入组在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植入组术后3年生存率(61.11%)优于对照组(39.62%)(P<0.05);植入组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18.52%)低于对照组(45.28%)(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能够将药物直接植入病灶部位以维持缓慢释放高浓度状态,提高药物敏感期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 1枚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保腋窝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陈卓荣;沈三弟;张凯;李敏;吴家豪

    目的 探讨1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腋窝(omitting axillary dissection,OAD)的可行性.方法用美蓝作为示踪剂先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分为SLN阴性组与1枚SLN阳性组,随后两组均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以解剖出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比较两组间NSLN的阳性率.结果 SLN阴性组30例,1例NSLN阳性,阳性率为3.3%,准确性为96.7%(29/30);1枚SLN阳性组30例,仅3例NSLN阳性,阳性率为10.0%;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612).全组随访1~48个月,均无区域淋巴结复发.结论 1枚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考虑OAD.

  • Encor微创旋切术在乳腺亚临床病灶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黄湛;杨传盛;刘纯刚;雷睿文;罗智辉;张凯;陈卓荣;欧林洋;李敏

    目的 探讨乳腺亚临床病灶的性质及Encor微创旋切术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630例964个乳腺亚临床病灶行B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分析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964个亚临床病灶成功切除.术后病理示纤维腺瘤686个(71.2%),囊肿132个(13.7%),乳管内乳头状瘤45个(4.7%),腺病瘤89个(9.2%),乳腺癌12个(1.2%).136个BI-RADS Ⅳ级病灶中3个确诊为乳腺癌;而BI-RADSⅡ~Ⅲ级中,9个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漏诊率为1.09%(9/828).良性病例随访至今,定期复查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摄片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出现.结论 B超诊断的良性乳腺亚临床病灶中仍有漏诊乳腺癌可能,需要密切随访.辅助Encor活检对亚临床病灶的切检效果准确、可靠,是"一步手术"诊治的佳选择,可降低早期乳腺癌漏诊的风险.

  • 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预防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狭窄

    作者:庞彬;丁旭青;董亚辉

    目的 探讨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预防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0例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重建时采用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双荷包组)吻合,并与同期行吻合器常规吻合法吻合的80例(常规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双荷包组术后仅2例发生轻度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狭窄8例,其中5例为中-重度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行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重建操作简单,可有效预防术后的吻合口狭窄.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TK基因治疗对骨肉瘤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作者:霍洪亮;吕智;冯毅;李晋惠;原元凯;张桦栋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脂质体介导的自杀基因/丙氧鸟苷(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 重组质粒plRES-EGFP-TK培养和转染人骨肉瘤U-2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后的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plRES-EGFP-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的杀伤力.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 plRES-EGFP-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旁观者效应在TK+∶TK-细胞比例为5∶5时明显出现(P<0.05),而联合ATRA后,在TK+ ∶TK-细胞比例为3∶7时明显出现(P<0.05),且在细胞生存率均在50%时,TK+细胞比例下降20%.ATRA(10-6 mol/L)处理人骨肉瘤U-2细胞 24 h、48 h、72 h后,CX43蛋白的浓度分别为(0.559±0.018)ng/mL、(0.654±0.023)ng/mL、(0.826±0.065)ng/mL,均P<0.01.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增强CX43的表达,提高plRES-EGFP-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的杀伤效应.

  • DNA倍体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邢应如;胡万发;杨路宝;张荣波;阮建华

    目的 探讨DNA 倍体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胸腔积液分为恶性组(68例)和良性组(40例).除常规细胞学检查外,以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患者胸腔积液中的DNA倍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胸腔积液中CEA、CA199、NSE、CYFRA211、SCC、CA125 等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DNA 倍体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与细胞学诊断的优劣.结果 DNA倍体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6%、95.0%,Youden's指数为0.656,敏感度稍高于细胞学诊断的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NSE外,其他5种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胸腔积液中浓度均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CA199、CA125、SCC、NSE的AUC分别为:0.893,0.828,0.759,0.691,0.524及0.490;COV分别为:149.2 ng/mL,53.6 ng/mL,78.2 IU/mL,1 559.0 IU/mL,48.72 ng/mL及78.3 ng/mL;敏感性分别为:44.1%,44.1%,35.3%,29.4%,13.2%,5.9%,特异性均为100%.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DNA倍体检测的敏感性为88.2%(60/68),特异性95%,显著高于细胞学诊断.结论 DNA倍体联合CEA、CA199、CYFRA211和CA125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较高敏感性,具有定量、快速、价廉、易标准化的特点,且操作简单.

  • 显微手术治疗四脑室肿瘤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薛咏

    目的 探讨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60例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操作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60例中手术全切除52例(86.7%),次全切除8例(13.3%).术后并发脑积水3例,缄默症2 例,头皮下积液2例,脑脊液漏5例,颅内感染4例,1例出现术区血肿致脑疝,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四脑室肿瘤接近脑干或直接来源于四脑室底,手术解剖部位特殊,周围组织结构复杂,其并发症十分常见且严重.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陈建海;王永宏;赵澜涛

    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探讨术式在预防并发症上的优势,术后随访6~24个月,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残胃出血、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均临床治愈.结论 管状胃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出血7例分析

    作者:周绍荣;焦兰农;姚建根;毛跃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出血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近期出血3例,远期出血4例.结果 7例均为胃窦部癌,首次术式均行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Billroth Ⅰ或Ⅱ式吻合.3例吻合口出血发生在术后12 h~7 d,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吻合口小动脉活动性出血以"8"字缝扎;4例发生于术后9个月~2年,先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二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多由操作不当引发,正确评估病情和规范手术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 Ⅰ期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前后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的临床作用

    作者:王忠;张振;丁波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在Ⅰ期原发性肝癌外科切除术前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可随访到的准备按Ⅰ期肝癌行手术切除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17例,仅术后行TACE者29例,所有TACE中均行超选择动脉造影(DSA)及碘油CT检查.结果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发现4例多发病灶,仅术后行TACE者发现8例新病灶.46例重新进行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8例,ⅢA期4例.结论 TACE包含的DSA及碘油CT检查弥补了常规检查的不足,更有利于发现肝内的微小病灶从而能重新行TNM分期,为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手术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也为术中残留的病灶提供了补救治疗的机会.

  • TIVAP和PICC在肿瘤化疗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并发症比较

    作者:谢书勤;覃谦;孙治平;庞伟;顾云;刘慧琴

    目的 研究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 ports,TIVAP)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两种不同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及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应用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481例采用TIVAP和PICC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TIVAP组置管失败率、导管阻塞率、感染发生率、湿疹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均低于PICC组(P<0.05);两组二次置管率、暂时性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 TIVAP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化疗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 手术联合125I粒子及缓释化疗粒子靶向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宇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125I粒子及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南阳医专附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术中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胶质瘤41例.治疗中交替植入卡莫司汀(BCN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125I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90~100 Gy.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3~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显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6例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局部控制率为73%.随访6~28个月,长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4年,现仍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胶质瘤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和BCN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安全、副作用小、费用低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综合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手段之一.

  • 食管癌术后患者镇痛的综合护理

    作者:曹堂珺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法依据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运用不同药物结合活动护理、心理护理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疼痛.结果 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者占55%,一般占41%,不满意占4%.结论食管癌术后疼痛不可避免,在镇痛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

  • 简易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的护理

    作者:钱冬兰;张伟;邵燕

    目的 总结自制负压封闭吸引装置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采用自制的简易负压封闭吸引装置(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多侧孔引流管、3 M贴膜、无菌纱布)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控制压力在-150~-125 mmHg,每2~3 d更换引流管1次,每次更换引流管时进行清创.根据创面大小及肉芽情况适时缝合以加速愈合.结果 13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吸引治疗7~18 d(平均10 d)后,创面被肉芽组织填充,4例7~12 d后愈合,9例较大切口予再缝合,8~15 d后愈合.结论 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吸引装置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局部血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切口愈合,较传统换药方法积极有效.临床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综合保温干预的效果评价

    作者:徐坤仪

    目的 探讨术中综合保温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保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保温措施为调节室温22 ℃~24 ℃及覆盖棉被;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充气式保温毯,皮肤消毒液、术中静脉输液、盆腔冲洗液等均用恒箱加温至37 ℃,加温气腹CO2.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鼻咽温度及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体温降低、苏醒延迟,寒颤、躁动等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术中积极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低体温,减少麻醉恢复期苏醒延迟、寒颤及躁动等的发生率.

  •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科病房中开展的效果及体会

    作者:王霞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1年6月开始施行优质护理服务,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实施前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焦虑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大限度满足了患者需求.

  • FOXO3a基因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振;刘益飞;刘俊华

    FOXO家族是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参与细胞代谢、细胞周期/凋亡的调控、肿瘤发生等,成为抗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FOXO3a是其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在多种类型肿瘤中的表达都有所下调或缺失,表明多种机制导致的FOXO3a失活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该文就FOXO3a在各组织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胸腔镜手术与肺癌

    作者:许林;张治

    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已占据恶性肿瘤的首位.自1933年Graham为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成功实施全肺切除以来,肺癌外科治疗已有近70年的历史.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治疗为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这种手术模式既可使癌组织完全切除,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又可保留足够的肺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其5年生存率可达60%~70%.Ⅱ期非小细胞肺癌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也可达35%~40%.因此,时至今日外科手术仍是早期肺癌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技巧的改进、麻醉及术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肺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以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技术的发展为迅速.

  • 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β的甲基化与表达研究

    作者:姚微;黄华;花敏慧;高薇薇;仲建新

    目的 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化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TM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 5-氮杂-2'-脱氧胞苷与顺铂对MDA-MB-231细胞的联合作用

    作者:沈三弟;陈卓荣;肖高芳;刘彦明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DAC)与顺铂(cisplatin,PDD)联合应用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5 μM DAC处理组(DAC组),15 μM PDD处理组(PDD组),2.5 μM DAC与8 μM PDD同步处理组(DAC+PDD组),2.5 μM DAC与8 μM PDD序贯处理组(DAC→PDD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以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各处理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以q值评价两药的联合效应.结果 DAC组的24 h、48 h、72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12±0.79)%、(21.72±1.60)%及(30.39±1.31)%;PDD组为(35.14±2.00)%、(49.22±1.01)%及(65.52±1.53)%;DAC+PDD组为(54.25±3.82)%、(68.89±1.52)%及(87.26±2.37)%;DAC→PDD组为(6.84±0.68)%、(67.64±0.91)%及(88.76±3.54)%.联合组较单药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1).DAC+PDD组、DAC→PDD组24 h、48 h、72 h的q值分别为1.12、1.14、1.15和0、1.12、1.17,两药联合有增效作用.对照组、DAC组、PDD组、DAC+PDD组、DAC→PDD组24 h、48 h、72 h凋亡率分别为(1.57±0.38)%、(1.83±0.27)%、(2.26±0.42)%;(10.41±0.70)%、(15.37±0.74)%、(21.39±1.22)%;(16.63±0.65)%、(21.89±1.20)%、(30.39±2.20)%;(21.42±1.11)%、(33.86±1.16)%、(42.92±1.16)%;(8.26±0.68)%、(28.98±1.01)%、(41.98±1.12)%.联合组较单药组及对照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DAC与PDD均能抑制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两者联合有增效作用.

  • 肺癌患者CD14的表达及检测分析

    作者:吕敏;吴晓柳;沈宗丽

    目的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CD14的表达,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41例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于术前、术中检测CD14指标,包括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中性粒细胞率(粒%)、淋巴细胞率(淋%)和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观察其数值的变化.结果 41例肺癌患者术前与术中CD1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高于术前(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高于术前(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淋%)、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CD14MFI、粒%、淋%和DR+/淋会发生改变,其增强或增高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发展或手术相关因素有关.

    关键词: CD14 肺癌 流式细胞术
  • 胸腔镜下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作者:李健;谭庆伟;顾春东;李文渊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高质量的有关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中文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实验(RCT),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25.结果 纳入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RCT文献4篇,共954例.Meta分析显示: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相比较,VATS趋向于取得更好的生存率,可彻底完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并降低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及漏气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相比于开胸手术,VATS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更好的选择,可以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因研究质量和研究样本的局限性,上述结论仍有待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再加以验证.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原因分析

    作者:张治;袁方良;黄建峰;邱宁雷;胡江文;尹荣;许林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进行的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共1 432例,其中98例中转开胸.结果 中转开胸率为6.84%,实体肿瘤平均直径为37.4 mm(5~70 mm).平均手术时间21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50 mL.中转开胸原因包括:血管损伤(占36.8%),淋巴结干扰(占26.5%),致密粘连(占21.4%),其他原因(占15.3%).结论 血管损伤出血和淋巴结干扰是主要的中转开胸的原因.

中国肿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