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절강실용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3299
  • 国内刊号: 33-12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马伟杭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每搏变异度对全麻患者术中扩容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寅;黄自生;陈益君;张细明;李世峰;陈啸非

    目的 探讨每搏变异度(SVV)监测对全麻患者术中扩容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沙滩椅位右肩关节镜探查术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SVV组和非监测SVV组,各20例.监测SVV组:当SVV>15%时5分钟内静脉注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3mL/kg,当SVV≤15%时使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5~10mL/(kg·h)静脉注射,当SVV≤11%时停止输液并寻找原因,必要时中止研究;未监测SVV组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生命体征及手术步骤进行容量填充.两组均保持平均动脉压(MAP)80~100mmHg.记录两组入室(T0)、麻醉诱导前5分钟(T1)、麻醉诱导后5分钟(T2)、沙滩椅位后5分钟(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T5)、完全苏醒送回病房前5分钟(T6)的MAP、HR、rSO2、体温、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输液量、万汶和乐加用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输液量、万汶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SVV组乐加用量多于未监测SV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0~T6时MAP、HR、BIS、ETCO2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监测SVV组rSO2在T3、T4、T5时显著高于未监测SVV组(P<0.01).结论 SVV监测对全麻患者术中扩容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使全麻下沙滩椅位右肩关节镜探查术患者保持更高水平的rSO2.

  • 加巴喷丁早期使用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祝东;陈奇涵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40例,按照病情分为早期组和非早期组各,每组20例.早期组在带状疱疹初疹而未起泡时及时使用加巴喷丁;非早期组在带状疱疹发病、局部已出现水疱,皮肤破损,或水疱干涸、结痂等症状时使用加巴喷丁.两组同时配合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法:加巴喷丁前三天为剂量滴定期,第一天晚300mg,第二天中晚各300mg,第三天早中晚各300mg,第四天起根据滴定效果合理选择用药剂量,一般为900mg/d;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总量不超过1800mg/d;治疗周期为6周.抗病毒治疗采用阿昔洛韦口服800mg,3次/d,持续给药7天.结果 两组治疗后,结痂脱落,皮肤完整,局部留有瘢痕,均治愈;后遗神经痛早期组发生率(15%)远低于非早期组(50%)(P<0.05);VAS评分两组首诊和治疗1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早期组疼痛程度远低于非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机率,并在治疗6周时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早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也并无增加.

  • 绷带式隐形眼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应用

    作者:王琼;王达良;张莉

    目的 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绷带式隐形眼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60例60眼,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将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眼.术后观察组配戴绷带式隐形眼镜,对照组予金霉素眼膏涂眼,术后1天评估眼部舒适度;比较术后3天、术后7天两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天,观察组各项眼部感觉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及术后7天时,观察组角膜缺损面积均较对照组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均未见角膜无菌性溃疡、植片愈合不良、复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绷带式隐形眼镜能够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疼痛刺激,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提高手术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 GnRHa在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对BMI的影响

    作者:张建美;杨素红;顾再研

    目的 用年龄别体质量指数标准差分值(BMISDSCA)的变化来评价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对BMI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ICPP女童,根据BMI分为单纯ICPP组15例,超重ICPP组13例和肥胖ICPP组12例.采用GnRHa治疗,具体如下:曲普瑞林首剂80~100μg/kg,2周后重复注射1次,以后按照60~80μg/kg每4周注射1次.维持剂量根据性腺轴功能抑制情况(包括性征、性激素水平和骨龄进展)进行个体化治疗,抑制差者可参照首剂量,大剂量为3.75mg/次,可酌情缩短注射间歇时间或增量.疗程2年.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治疗18个月、治疗24个月(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BMISDSCA变化.结果 单纯ICPP组,治疗24个月疗程结束时,BMISDSCA变化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治疗18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ICPP组和肥胖ICPP组,治疗24个月疗程结束时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相比较BMISDSC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8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随访至治疗结束后6个月,发现BMISDSCA逐步回落至治疗前水平,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治疗对单纯ICPP女童BMI无影响;对超重ICPP和肥胖ICPP女童BMI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有上升,但影响是暂时和可逆的.

  • 两种非专用线圈在颞颌关节磁共振成像中的效果

    作者:赵佳骏;李光辉;王彪

    目的 在无专用线圈的情况下,比较头颅线圈、通用包裹线圈用于颞颌关节磁共振成像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头颅线圈对21例42侧颞颌关节、 通用包裹线圈对18例36侧颞颌关节分别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FSE)、斜矢状位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 T2FSE)、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序列(PDWI)以及斜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FSE)扫描,通过对图像进行评分,比较两种非专用线圈用于颞颌关节磁共振成像的效果.结果 39例颞颌关节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与包裹线圈组比较,头颅线圈组图像得分和图像信噪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颞颌关节专用线圈的情况下,可对扫描参数的优化设计后用现有线圈替代,其中头颅线圈是较好的选择,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 DV-Ⅱ型登革热的CT影像特征

    作者:吴芳;苏进展;饶钦盼;樊树峰

    目的 研究DV-Ⅱ型登革热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登革热诊治工作提供CT影像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登革热患者胸部CT与5例腹部CT资料,总结其临床、实验室和影像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为DV-Ⅱ型普通型登革热,未发现重症病例,全部治愈.胸部CT检查表现阴性47例(33.57%),阳性93例(66.43%),主要表现为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41例(29.29%),肺间质改变36例(25.71%),肺部表现呈斑片、结节或实变影25例(17.86%),纵隔淋巴结和/或腋下淋巴结肿大17例(12.14%),腹部CT表现阴性2例,阳性3例,包括盆腔积液3例,胆囊炎、腹膜炎、腹腔积液各1例.结论 CT检查有助于DV-Ⅱ型登革热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和疗效评估.

  • 低场磁共振对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建峰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对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0例盆腔肿瘤患者,采取低场磁共振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估低场磁共振检查对盆腔肿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90例中,经低场磁共振检查发现肿瘤阳性81例,阴性9例,经病理学检查诊断肿瘤阳性83例,阴性7例.低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度为93.98%,特异度为42.86%,准确度为91.11%.结论 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盆腔肿瘤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是基层医院开展术前诊断的高性价比方法.

  • MSCT和MR在输卵管积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林含舜;杨登法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脓MSCT和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例输卵管积脓的MSCT和MR表现,其中22例行MS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右侧18例,左侧12例,同时累及双侧9例;39例(共48侧)主要表现为附件区囊性肿块,病变呈多发囊状或串珠状改变30侧,呈腊肠状、葫芦状改变18侧;囊性区CT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ADC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明显均匀强化,囊腔无强化.结论 MSCT和MR检查能清楚显示输卵管积脓的形态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尤其是DWI及ADC成像对输卵管积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输卵管积脓 MSCT MR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性指标的分析

    作者:彭宁;邹金艳;蔡莎莎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这五项炎症性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AECOPD 126例,稳定期COPD 93例,体检健康者80例,比较各组炎症性指标的差异,并比较AECOPD患者规范治疗2周后,不同疗效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AECOPD组的WBC、PCT、SAA和hs-CR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对照组(均P<0.05),其PA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COPD组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有效的AECOPD患者WBC、PCT、SAA、hs-CRP水平较无效者明显下降(P<0.05),PA水平较无效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WBC、PCT、SAA、hs-CRP和PA可辅助AECOPD的诊断,其趋势可反映疗效,为基层医院的诊疗提供支持.

  •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亚平;宋鹏涛;石麒麟;夏慧;张晓岚;朱文娟;陆敏雅;姚佳凯

    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2例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2例均为体检发现,肿块巨检,例1大径3.5cm,切面呈实性;例2肿瘤大径3.8cm,切面呈囊性,肿瘤边界清;镜下特征: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的上皮性结节,上皮细胞形态温和,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呈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像,由淋巴组织间质分隔,淋巴组织可见具有明显生发中心的滤泡,周边有套区和增宽的边缘区环绕,淋巴组织中无上皮细胞,无胸腺小体及血管周围间隙,部分可见浆细胞;免疫组化:肿瘤性上皮细胞CKpan、CK19、p63阳性表达,间质中淋巴细胞CD20、CD79a、CD3及CD45RO均部分阳性表达,未成熟的T细胞CD99、TDT、CD10在上皮细胞团周围散在阳性表达,上皮结节内极少量阳性表达.随访2个月~1年2例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胸腺瘤的一种罕见亚型,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需与A/AB型胸腺瘤、淋巴结转移癌、淋巴上皮样癌及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鉴别,总体预后良好,但仍不排除其具有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可能.

  • 皮肌炎伴发肺癌6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杰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合并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本院6例皮肌炎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确诊为鳞状细胞癌,肿瘤多为单发,分布以外周带为主,患者肌酸激酶、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ZI-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沉、癌胚抗原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例均有大腿肌筋膜炎表现.结论 老年皮肌炎患者需警惕肿瘤如肺癌等的可能,常规行胸部CT可有助于DM合并肺癌的早期筛查.

    关键词: 皮肌炎 肺癌 胸部CT
  • 伴尿毒症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作者:吴海兵;郭晓;赵晓燕;石超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 沙利度胺及配合血液透析对伴尿毒症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伴尿毒症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1.3mg/m2,d1、d4、d8、d11于3~5秒内快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20mg静脉滴注,d1-2,d4-5,d8-9,d11-12;沙利度胺100mg/d顿服,每周加量50mg,直至200mg/d,维持4周,并配合血液透析治疗,4个周期后评估肾功能改善情况、骨髓瘤疗效、后续化疗和血透情况,以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 20例中3例肾功能完全反应,7例肾功能部分反应,10例肾功能无反应,肾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50%,中位显效时间2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45%,中位生存期28.6个月.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及配合血液透析对初治伴尿毒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获得肾功能的部分完全反应,而且起效快,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超声引导与立体定位引导对获取乳腺微钙化灶的应用比较

    作者:俞昌明;李鹏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USVAB)与立体定位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SVAB)在乳腺微钙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24例乳腺钼靶筛查及超声检查均发现乳腺微钙化的女性患者,其中58例行USVAB,66例行SVAB,对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并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种方法对乳腺微钙化的获取率、出血率、感染率和操作时间.结果 USVA组与SVAB组钙化灶获取率(94.8%、97.0%)、 出血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SVAB组操作时间更短(P<0.01).结论 与立体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对乳腺微钙化的获取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但USVAB操作过程无辐射、操作简单、耗时更短.

  • 256层与128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脉狭窄诊断效能的对比分析

    作者:蒋杏芳;应明亮

    目的 探讨256层与128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对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心肌桥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128层、观察组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检查.CT冠脉扫查后,均采用以下方式进行重建: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大密度投影法、容积显示技术.探讨冠脉狭窄的区域,分析不同层数扫描后对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在经过CT冠脉造影后的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后降支、钝缘支等心肌桥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后的心肌桥厚度、长度及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优于128层螺旋CT.结论 256层较128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检查狭窄程度和厚度上更有价值,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

  • 甲氨蝶呤联合亚叶酸钙与放线菌素D在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黄玉杰;赵薇;应俊;钱建华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亚叶酸钙(CF)与放线菌素D(Act-D)两种方案在低危滋养细胞肿瘤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低危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为MTX+CF组28例和Act-D组32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疗程数、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治愈率和β-HCG转阴疗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口腔溃疡MTX+CF组均低于Act-D组(P<0.01),肝功能损伤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CF方案治疗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敏感、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更好,在初次治疗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TX+CF方案耐药后行Act-D方案治疗仍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MTX+CF初治失败后的补救化疗方案.

  • 腹腔镜与开放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艾小顺;吴志宏;罗在胜;刘雷;谢伟峰;张永玺;雷蕾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术后吻合口瘘.方法 将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开放组)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减少,保肛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开放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在肿瘤根治性及远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且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可提高保肛的可能性.

  • 灯盏生脉胶囊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宋秋英;方红丽;叶小军;陶陈娟

    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卒中二级预防的治疗上,于卒中后2周左右开始服用灯盏生脉胶囊,共6个月.对照组仅予常规卒中二级预防的治疗.两组均不加用任何改善或促进智力的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MMSE、MoCA、Barthel评分,并比较两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病率.结果 两组卒中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各阶段PSCI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早期应用可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卒中后生活自理能力.

  • 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阻断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比较

    作者:黄慧菲;王福美;吴永茂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术的98例中央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孕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研究组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比较两组球囊预置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球囊预置时间、曝光剂量、曝光时间及胎儿透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中央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较双侧髂内动脉阻断更安全.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闵晶晶;陈琪;王霄一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透治疗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规律血透并伴高Hcy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高通量血透及低通量血透治疗6个月后,将低通量组再次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高通量血透及低通量血透继续治疗3个月.首次分组后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Hcy、肌酐、尿素氮、磷及PTH水平;二次分组后观察治疗后6个月(从第一次治疗开始,下同)及治疗后9个月上述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首次分组,治疗3个月后,高通量组Hcy、尿素氮及磷、PTH均较低通量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高通量组Hcy、尿素氮、磷及PTH均较低通量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分组治疗9个月后发现二次高通量组Hcy、磷及PTH均较二次低通量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透在清除血同型半胱氨酸方面较低通量血透有优势,其在改善磷代谢紊乱、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方面较低通量血液透析亦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瘢痕妊娠清宫术前两种预处理方式的比较

    作者:胡刚;方嵘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子宫动脉栓塞术两种不同瘢痕妊娠清宫术前预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1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予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超声监护下行清宫术;38例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72小时后行超声监护下清宫术.比较两组疗效,包括术中清除组织质量、术后出血量、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记录预处理过程中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在预处理成功后行超声监护下清宫术,其中MTX组预处理后清宫治疗成功率为97.7%(42/43),栓塞组成功率为94.7%(36/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栓塞组相比,MTX组住院时间较长(P<0.05),住院费用更低(P<0.05).不良反应方面,MTX组预处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7%(7/43),栓塞组60.52%(23/38).结论 与术前子宫动脉栓塞相比,药物预处理后清宫术具有简便、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特点,潜在风险较低,在基层医院推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子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在高龄产妇促宫颈成熟引产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秋鸿

    目的 观察子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在高龄产妇促宫颈成熟的应用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100例高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研究组予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母婴结局、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待产时间、各产程、产后24小时出血量、Bishop评分、剖宫产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产妇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产妇足月单胎分娩引产过程中给予子宫颈扩张球囊能够促进宫颈成熟度、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顺产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维持母胎免疫耐受中髓源抑制性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柳小梅;叶双来;季风

    目的 探讨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维持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以期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选择正常妊娠孕妇、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孕妇各50例,另择同期体检健康的非妊娠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结果 对照组、URSA组(孕12周)以及正常妊娠组(孕12周)外周血MDSCs的比例分别为(1.03±0.32)%、(2.64±0.63)%和(5.82±1.74)%,Treg的比例分别为(6.12±1.54)%、(8.44±1.64)%和(11.15±2.5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MDSCs和Treg显著高于URSA组(P<0.05),URSA组MDSCs和Treg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孕妇外周血MDSCs和Treg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413,P<0.05).结论 妊娠期MDSCs高表达刺激了Treg细胞分化成熟,从而维持了母胎免疫耐受,MD-SCs减低可能是URSA的原因之一.

  • 以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白塞氏病1例

    作者:陈芬芳;许善战

    报道1例以发热、双下肢皮疹为临床表现的男性白塞氏病.患者入院诊断为感染性发热,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皮肤活检病理示血管周围炎,终确诊白塞氏病,予甲基强的松龙40mg/d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治疗1周后激素减半并出院,门诊随访无殊.

    关键词: 白塞氏病 发热 皮疹
  • 风湿性多肌痛误诊2例

    作者:赵毅敏;史思仁;唐苏吉

    介绍因疼痛就诊的2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均为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分别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和双侧肩背部疼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型颈椎病.就诊时有低热,结合相关症状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予小剂量激素口服治疗后体温正常,疼痛缓解.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合并甲亢危象1例

    作者:黄珊;张洪波;于雪芬

    报道1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合并甲亢危象患者,有多饮多尿史,2个月体质量下降10kg,当时未重视,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突发甲亢危象,予ICU相关处理后病情稳定,出院后予糖尿病自我管理宣教,定期血糖检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甲状腺功能方面予甲巯咪唑片治疗并逐渐减量,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随访半年无殊,未使用胰岛素.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维持治疗

    作者:张榆;俞立虹;沈建平;邓姝

    目前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十分棘手,有效手段尚少.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有升高血小板的作用,但是作用并不持久.rhTPO小剂量用药或者延长给药间隔的"减低剂量"维持治疗在难治性ITP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维持治疗方案需更多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索.

  • 一种新型颈椎枕颌带卧位牵引装置的应用

    作者:胡水娟

    目的 探讨一种能够帮助头颈旋转、防止牵引绳与滑轮不合槽的新型颈椎枕颌带卧位牵引装置的牵引疗效以及依从性.方法 以11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型牵引装置卧位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装置卧位牵引,所有患者牵引治疗7天后,比较牵引疗效以及牵引依从性.结果 治疗7天后,观察组疗效及依从性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颈椎枕颌带卧位牵引装置,具有头颈旋转功能和防止牵引绳与滑轮不合槽的作用,可提高牵引疗效,使牵引过程更为舒适,提高患者的牵引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卧位 颈椎 牵引装置
  • 奥马哈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出院后的护理

    作者:毛仙霞;黄小琴

    目的 探讨应用奥马哈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TKA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缚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指导及随访,观察组应用奥马哈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随访干预.观察两组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出院后随访,两组膝关节评分均较出院前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的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的出院后护理有利于TKA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向基层社区推广.

  • 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持续监测护理

    作者:蓝莎利;姚瀚勋;李晓斌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3例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依据是否放置颅内压探头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甘露醇用量、镇静镇痛效果及住院时间、预后良好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1例出现脑肿胀后死亡,作脱落处理.分析存活病例,观察组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术后12、24、48小时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持续ICP监测有利于对病情的观察,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宫颈扩张球囊促足月妊娠初产妇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效果

    作者:汪淑香;葛爱平;纪建英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促足月妊娠初产妇宫颈成熟并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8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小剂量缩宫素催产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宫颈扩张球囊催产并以相关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的促宫颈成熟度、剖宫产率、总产程以及分娩结局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宫颈成熟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程相对较短,观察组72小时内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宫颈扩张球囊促足月妊娠初产妇宫颈成熟的效果良好,优于单纯使用小剂量的缩宫素,帮助提高引产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浙江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