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儿无症状性微小血尿的诊断

    作者:易著文;白海涛

    微小血尿是指尿检RBC<20个/HP无症状血尿,1986年中华儿科学会对21个省市224 291名健康儿童进行尿筛查,尿检异常率0.85%,其中无症状血尿包括微小血尿在内的构成比为49.30%.1974~1989年日本东京预防医学会针对中小学生尿筛查结果显示无症状微小血尿发生率小学生为58.6%,中学生为37.7%,提示微小血尿在泌尿系统异常中是常见症状,且长期(2年)随访发现无症状血尿大约40%基本恢复,但约50%无变化,且有10%有恶化倾向.

  • 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党西强

    近年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是一种新趋势[1].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即应遵循循证医学来决定[2],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在传统的临床医学实践中,医生多根据个人及高年资医师的经验或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结果处理病人(经验医学);然而EB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医学研究中为重要的进展,它通过多中心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为人类疾病疗效的评价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许多人体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的治疗实际上无效或害大于利;而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却被证实利大于害,应该推广.

  • 蛋白尿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作者:丁洁;管娜

    蛋白尿是儿科肾脏疾病常见症状,当尿蛋白水平>50mg/(kg·d),同时伴低清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时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其中大量蛋白尿是其关键的表现.蛋白尿发生主要与肾小球滤过屏障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围绕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电荷屏障及有关分子进行较多的研究,但蛋白尿发生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确.近5年来,国外通过研究先天性及遗传性肾病新认识,许多与蛋白尿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为研究蛋白尿发生机制开辟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复习各种与遗传有关、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介绍其相关的致病分子,有助于理解蛋白尿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 儿童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危害及其预防

    作者:宋红梅;魏珉

    儿童肾病综合征(NS)的特征之一即为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清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质成分异常升高.由于其可促进肾脏疾病时肾小球损伤、影响疾病预后,并易诱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已渐引起大家重视.

  •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表达及其与心肌损害关系

    作者:于小华;杜九中;张新刚;赵刚;陈瑞珍;李双杰

    目的探讨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小鼠于感染后d10处死,取其心脏,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心肌细胞CAR表达水平,并检查心肌病理变化,并对CAR表达水平与心肌的病变程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实验组存活小鼠心肌中CA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实验组小鼠心肌CAR抗原免疫反应明显增强(t=4.94 P<0.01),且其CAR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 P<0.01).结论CAR表达水平增加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朱冰;周荣;许文娟

    目的探讨适合临床检验和科研应用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技术在HBV-DNA基因分型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乙肝无症状携带者HBVDNA的基因型.方法设计两对扩增S基因引物,3条针对B、C、D基因型荧光探针,进行荧光PCR检测.结果广州地区HBVDNA的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其中B型62.7%,C型35%,B、C混合型3.3%.结论荧光PCR基因分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分型率高,操作相对简便,适合临床检验及科研.

  • 围生期新生儿贫血110例

    作者:杨彩云;林影;王慧欣

    目的分析围生期新生儿贫血的病因.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内科新生儿病房围生期新生儿贫血110例,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并了解导致围生期新生儿贫的血病因.结果本组围生期新生儿贫血病因以溶血为主,共79例,占71.8%,其中ABO及Rh溶血病多见;失血性贫血24例,占21.8%以新生儿出血症为首生成障碍性贫血仅占0.9%,为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障.结论围生期新生儿贫血病因以溶血占首位,失血性贫血次之,生成障碍性贫血极罕见.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围生期 贫血
  • 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

    作者:耿岚岚;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何婉儿;梁文青;赖桂香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腺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轮状病毒腺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2003年2~12月900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及腺病毒抗原.结果腺病毒阳性330例(36.7%);轮状病毒阳性440例(48.9%),其中189例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结论腺病毒同轮状病毒一样,是引起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常见.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简便、经济.

  • 儿童风疹并溶血性贫血7例

    作者:郭海英;石慧文;臧晏;吴敏媛;金玲

    目的探讨儿童风疹并溶血性贫血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认识.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7例儿童风疹并溶血性贫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为学龄儿童,在风疹症状出现后2~4 d并溶血性贫血;血风疹病毒抗体IgM均阳性.其中4例直接Coomb's试验和(或)红细胞抗体阳性;并呈重度贫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给予激素、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球)、输血治疗后病情好转.3例直接Coomb's试验和红细胞抗体阴性并呈中度贫血,仅予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好转.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儿童风疹并溶血性贫血很少见,当并AIHA时,应加用激素、丙球治疗,必要时予输注洗涤"O"型红细胞.本病经适当的治疗儿童预后良好.

  • 双侧海马注射神经肽Y 3-36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池霞;郭锡熔;陈荣华;费莉;龚海霞;丁胜利;倪毓辉

    目的探讨神经肽Y Y2(NPY Y2)受体调节大鼠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双侧海马插管注射Y2特异性激动剂NPY 3-36,观察其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情况.结果1.注射NPY3-36组大鼠训练期的错误次数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记忆测试期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2.注射NPY 3-36组大鼠双侧背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NPY通过Y2受体能促进大鼠的记忆能力,并可能通过促进c-fos基因上调参与大鼠的记忆形成过程.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郑爱东;杜军保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心脏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SLE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并心脏损害组(40例)与无心脏损害组(38例).结果SLE患儿并心脏损害占51.3%,常见为心包积液,占33.3%;其次心肌炎,占21.8%;肺动脉高压占12.8%.SLE点并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在发热、高血压、肾功能不全、高滴度ANA、抗DNA阳性及低补体C3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并得出其线性关系:Y=-8.432+0.259T+0.21BUN+5.3×10-5ANA+1×10-4 DNA-0.137C3,r=0.762.结论SLE心脏损害是与否发热、高血压、肾功能不全、高滴度ANA、抗DNA阳性及低补体C3有关,SLE心脏损害提示病情较重.

  • 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与食物过敏的关系

    作者:王小卉;杨毅;王莹;于晓璐

    目的观察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植过程及其在食物过敏症患儿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形成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16SrRNA,经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细菌数量,对71例健康无过敏症母乳喂养婴儿和100例食物过敏婴儿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行定量检测.结果婴儿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定植过程,随生长发育,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肠道定植增加,大肠杆菌数量减少.食物过敏婴幼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健康婴幼儿低,而大肠杆菌数量较健康婴幼儿高.结论婴儿期肠道菌群仍处于动态演替过程.食物过敏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不同.

  • 系统性红斑狼疮10例误诊分析

    作者:肖菊新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锒疮(SLE)的认识.方法对1996年7月~2002年6月我科住院误诊的10例SL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SLE中误诊为肾脏疾病3例,风湿性疾病3例,败血症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脑炎各1例.结论对儿童期尤其是女性青春期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肾脏损害、关节疼痛、皮肤损害等表现、均应尽早查SLE有关指标,以免误诊.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的意义

    作者:秦艳;崔崇瑜;王霞;张豫华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方法测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CK-MB,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分成1.非心衰组和心衰组;2.非青紫组和青紫组,比较各组血清CK-.MB水平.结果1.先心组血清CK-M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心衰组血清CK-MB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1);3.青紫组血清CK-MB值显著高于非青紫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CK-MB显著增高,提示先心患儿心肌受损,心衰加重.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

    作者:李志英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细胞免疫状况和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方法检测24例ITP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CD56)及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和TPO水平.结果CD3、CD4、CD4/CD8、IL-2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CD8、CD56、TNF、TPO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TP患儿T细胞亚群异常,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TP患儿TPO接近正常水平,故对ITP患者予TPO治疗,难取得良好疗效.

  • 高频彩超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作者:齐信王;汤贞彦;兰文胜

    目的明确高频彩超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高频彩超资料,并与治疗后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腹腔内均显示5个以上低回声椭圆形结节,治疗后淋巴结数目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赵金英;马秀强;邱功青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手术治疗24例儿童颅咽管瘤的术后管理情况.结果16例发生尿崩症,12例发生水电解质紊乱,6例发生体温失衡.经处理后水电解质紊乱和体温失衡纠正,13例尿崩症痊愈,3例缓解,均未发生癫癎.结论术后严密监测尿量和血电解质,积极处理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可有效降低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死亡率.

  • 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意义

    作者:张文林;唐成和;申长敬

    目的探讨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ET)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窒息新生儿56例分为轻度窒息组20例和重度窒息组36例;另选择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ET、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指标变化及其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轻度窒息组E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项血小板参数无差异.重度窒息组ET、MPV及PDW较余两组升高,PLT较其余两组降低,有显著差异.治疗后重度组PDW仍高于其他两组(P<0.05),余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血浆ET、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对窒息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演变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 败血症患儿葡萄球菌分类及对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作者:郭珊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在小儿败血症中的分布及其耐药谱特点.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鉴定菌种,用K-B法作10种常用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162株菌株分离出8种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位居前3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52.5%,MRS仅对万古霉素有100%抗菌活性,耐药率<20%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磷霉素、利福平等.结论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近年来日益增多,MRS感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 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栗河舟

    目的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的1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5例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全部相符,胆总管部位探及球形、椭圆形或梭形无回声区是胆总管囊肿的主要征象,囊肿与近端肝管相通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结论超声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 血清心肌酶谱改变患儿临床分析

    作者:魏健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心肌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82例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79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酶谱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86例患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非病毒性心肌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心肌酶谱变化不能作为心肌炎的唯一诊断依据,有许多因素可导致心肌酶谱改变.诊断心肌炎时应结合病史、体征等做出判断.

  • 危重新生儿血浆β内啡肽变化及纳洛酮对其影响

    作者:张连英;张爱国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血浆β-内啡肽(β-EP)变化及纳洛酮对其影响.方法对NICU收治36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8例,于治疗前后1 h及3 d采血测血浆β-EP浓度,比较两组治疗后β-EP水平差异,并与正常足月儿18例血浆β-EP浓度对比.结果治疗前治疗组[(92.05±19.39)ng/L]及对照组[(98.33±28.04)ng/L]血浆β-E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25.38±7.80)ng/L](P均<0.01);经纳洛酮治疗后3 d,治疗组[(24.05±6.84)ng/L]接近正常足月儿,明显低于对照组[(53.39±4.36)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危重新生儿血浆β-E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纳洛酮可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血浆β-EP水平.

  • 外固定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7例

    作者:王会领;赵斌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儿行交叉穿针外固定架固定,在对胫骨假关节加压固定同时做胫骨干骺端骨延长.结果7例假关节均获得骨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并达到3~7 cm骨延长,随诊1~5年,未发现再骨折,疗效满意.结论外固定架是治疗先天性假关节的一种有效方法.

  • 几种胆道重建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评价

    作者:孙蔓丽;师松年;李萍

    目的评价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几种胆道重建术疗效.方法CCC 38例均行囊肿切除,其中行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0例,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肠吻合术9例,阑尾间置肝总管十二肠吻合术3例.术后随访6个月~6年.结果获得随访34例,其中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并胆管炎、钡餐造影钡剂反流各2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钡餐造影钡剂反流1例;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8例,吻合口狭窄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瘘各1例;阑尾代胆道2例,并胆管炎1例.结论CCC术后远期疗效与术式选择、抗反流机制的建立密切相关,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伴抗反流术式,是囊肿切除术后重建胆道的理想术式.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98例临床分析

    作者:麦笃雄;吴邦发;李燕;陈月香;蒙秀英;陈海兰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5年来本院儿科收治的298例HIE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农村、文化程度低与不接受孕期保健者为高发群体.HIE与宫内感染及产伤有直接关系.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治感染、避免产伤可降低HIE的发病率.

  • 顺尔宁佐治哮喘疗效观察

    作者:宋舜意;王桂芳;吴焕卿;娄莹

    我们于2001年2月~2004年2月应用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顺尔宁
  • 儿童EB病毒脑炎27例

    作者:李鸿;叶露梅;陈培佳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脑炎(EBE)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方法对27例经荧光定量PCR(FQPCR)及巢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病毒阳性而确诊的EBE与26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患儿临床及脑脊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FQ-PCR检测EB-DNA结果为(2.82±2.03)×103拷贝;EBE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异常较HSE少(P<0.05).结论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EBE并不少见,约占10%,且多单独出现而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一部分.EB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EB-DNA检测是诊断EBE敏感而可靠的方法.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 婴儿型脊肌萎缩症17例

    作者:吴海香;杨晓苏;赵利

    目的探讨婴儿型脊肌萎缩症(SMA-Ⅰ)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7例SMA-Ⅰ型的临床及肌电图.结果本病临床特点为6个月内起病,四肢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肌萎缩不明显,肌电图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电图有助于婴儿型脊肌萎缩症的早期诊断.

  • 肝豆状核变性头颅CT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艳恒;张和平;戴晓峰;张岩

    目的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颅CT表现和临床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豆状核变性16例患儿行头颅CT检查.结果13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2例以肝损害表现首发,1例以肝损害伴精神症状首发.头颅CT检查正常4例,异常12例(占75%),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区对称性低密度灶,2例伴丘脑低密度灶,1例伴额叶低密度灶,3例有轻度或中度脑萎缩.16例血清铜检查提示代谢障碍.结论头颅CT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纳洛酮对反复高热惊厥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单英;秦炯;汤秀英;常杏芝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时间的纳洛酮对反复高热惊厥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热水浴惊厥模型隔日诱导70只生后15 d SD大鼠发生7次热惊厥,期间治疗组大鼠每次惊厥发作后分别于5、30、60 min,2 h腹腔注射1 mg/kg纳洛酮,而惊厥对照组大鼠上述时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末次惊厥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生物素标记(TUNEL)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结构及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惊厥对照组比较,大鼠热惊厥后5、30、60min应用纳洛酮均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P<0.01);而惊厥后2 h给药,神经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惊厥后不同时间给药组间比较,发现TUNEL阳性细胞数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纳洛酮愈早应用,凋亡发生愈少.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少高热惊厥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有效地保护神经细胞.

  • Lennox-Gastaut综合征31例

    作者:王文正;邵民坤;曹传祥

    目的总结分析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临床发作、脑电图(EEG)及治疗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LGS的临床发作形式、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均有2种或2种以上发作形式,1例达4种发作形式.EEG11例表现为背景波异常,31例均有全导爆发的1.5~2.5 Hz棘慢波.31例均有智力损害.15例用一线抗癫癎药(AED)使发作控制,16例一线AED不能控制发作而添加托吡酯治疗.结论LGS特点是形式多变的癫癎发作;EEG有1.5~2.5 Hz棘慢波;多数患儿智力发育落后;对一线AED疗效差,添加新型AED可提高疗效.

  • 发育中神经元惊厥性损伤的相关基因表达

    作者:曹海燕;王静敏;姜玉武;潘虹;薄涛;吴希如

    目的研究惊厥发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Cx36基因表达.方法无镁细胞外液短暂处理培养的发育中皮层神经元,用Real-time定量RT-PCR方法检测IL-1R、Cx36 mRNA表达改变.结果1.体外培养6、17 d神经元无镁处理后IL-1R表达呈一过性降低,之后6 d神经元表达恢复正常,而17 d神经元表达增加,于处理后24 h达高峰(P<0.05).2.体外6 d的神经元无镁处理后Cx36表达渐增高,于处理后24 h达高峰.体外17d神经元处理后6 h Cx36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24 h降低达峰值.结论无镁诱导惊厥后体外6、17 d神经元IL-1R、Cx36表达不同,可能与惊厥造成6、17 d的神经元损伤不同有关.

  • 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作者:王震宇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对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儿治疗,同时给予生长抑素、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8例痊愈,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并呼吸、循环障碍3例在腹腔灌洗4 d内纠正,5例在腹腔灌洗1 d后腹痛、腹胀消失.出院时血象,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有助于减少胰腺炎腹腔内毒素及炎性介质吸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婴儿肝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及延迟手术治疗

    作者:胡显良;沈文律;李建宏;蒋学武;陈中献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合延迟手术治疗婴儿巨大肝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不能手术切除的肝母细胞瘤8例患儿(男6例,女2例)接受1~3次栓塞化疗.年龄2~12个月.每次栓塞化疗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栓塞化疗时首先超选择进入肿瘤的供血动脉,经该动脉先灌注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的混悬乳液,再使用弹簧圈栓塞该肿瘤血管.结果每次TACE均未遇到任何大技术问题和明显化疗毒性反应.6例TACE结合手术患儿及经3次TACE及静脉化疗患儿均无瘤存活至今.另1例1个月后死于肺炎.结论TACE是治疗婴儿肝母细胞瘤有效、安全的方法.

  • 小儿漏斗胸纠治不同术式的特点

    作者:林涛;何海生

    目的探讨小儿漏斗胸纠治不同术式优缺点.方法小儿漏斗胸畸形23例中,应用胸骨抬高法2例,用胸骨翻转法4例,采用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术矫治漏斗胸17例.结果胸骨抬高法2例外观不满意;胸骨翻转法外观不满意3例,满意1例;胸、肋骨截骨加克氏针内固定法无1例出现并发症,矫形效果优良.结论胸肋骨截骨加克氏针内固定术操作简单,矫形效果好.

    关键词: 漏斗胸 截骨术 矫形
  • 儿童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作者:郭兰青;司予北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损伤的特点.方法对儿童颅脑损伤患儿98例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与成人颅脑损伤比较.结果儿童颅脑损伤后腹痛、脑梗死、癫癎发生率均高于成人组(P<0.05),两组预后存在差异(P<0.05).结论儿童颅脑损伤后临床表现较重,但预后较成人好.

  • 流行性腮腺炎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例

    作者:毕长柏;于哩哩;王桂霞;徐丽瑾

    患儿,男,11岁,因发热5 d,双侧腮腺大3 d,伴烦躁、四肢湿冷1 d入院.查体:体温39.2℃,脉搏170次/min,心率40次/min,血压40/30 mm Hg.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有猩红热样皮疹.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例误诊分析

    作者:刘丽华;张慧玉

    例1,女,9个月,因生长发育落后7个月入院.生后4d出现黄疸,2个月消退;新生儿期吸吮无力,哭声低哑,少动,不出汗,便秘.4个月抬头,现不会坐,当地诊断营养不良,经治疗,效果差.查体:体温36.3℃,脉搏106次/min,身高62 cm,上部量:下部量为1.7:1,体质量5kg.面色苍白,反应迟钝,眼距宽,鼻梁低平,舌体肥厚,心音低钝,肝肋下2.5 cm,脐部膨隆.心电图示窦性心率,Ⅱ、Ⅲ、aVF、V5导联倒置.

  • 头皮针胸骨骨穿致心包压塞死亡1例

    作者:张兵

    患儿,男,2岁5个月,因发热,咳嗽,皮肤、巩膜黄染7 d,全身皮疹1 d入院.查体:体温39.8℃,脉搏135次/min,呼吸36次/min,体质量11.5 kg.急性重病容,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黄染,可见散在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呼吸浅促,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脏无异常,腹平软,肝右肋下2.5 cn,质软,脾肋下未及.

  • 选择性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作者:王志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的疗效.方法根据急性期cTnI检测结果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组(阴性组)40例,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阳性组)36例,阳性组随机分为单次大剂量静脉输注IVIG组(单次组)和分次IVIG组(分次组),于治疗前及病程3、6、12个月心脏彩超随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结果阳性组临床表现消退时间显著缩短(P<0.05);阳性组较阴性组继发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阴性组治疗前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冠状动脉损害;单次组防治KD冠脉损害优于分次组(P<0.05).结论cTnI可作为KD冠脉损害选择1VIG治疗的指标;单次大剂量IVIG可作为治疗KD的首选方法.

  • 安奇片添加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吴铁峰;黄爱芬

    目的观察安奇片和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疗效.方法选择HP相关胃炎110例,随机分成A组60例,采用安奇片、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1周;B组50例,采用克拉霉素、奥关拉唑联合治疗1周.1周后两组均单独应用果胶铋胶囊治疗4周.两组均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两组HP根除率、胃黏膜炎症好转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HP根除率为93.3%,B组为76.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A组胃黏膜炎症好转率为96.7%,B组为84.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5.0%,B组8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奇片、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小、顺应性好等优点.

  • 脑性瘫痪患儿锌硒宝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作者:郝艳秋;高强;任志民

    目的通过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锌硒宝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1g)A、IgG、IgM测定,探讨锌硒宝对脑瘫患儿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血IgA、IgG、IgM含量.结果锌硒宝治疗前后,脑瘫患儿血中IgA、IgG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gM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锌、硒的缺乏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 转移因子和双八面蒙脱石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90例

    作者:张金荣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双八面蒙脱石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腹泻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口服转移因子和双八面蒙脱石,对照组单用双八面蒙脱石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2%)(x2=9.013 P<0.01).结论转移因子和双八面蒙脱石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金双歧治疗腹泻70例

    作者:惠云杰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0例小儿腹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金双歧与贞芪扶正治疗,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胖得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1%,明显优于对照组71.4%.结论贞芪扶正胶囊配合金双歧片治疗腹泻效果佳.

  • 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作者:王菁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疗效.方法64例经胃镜活检或13C-UBT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随机分为A、B组,A组奥美拉唑0.8 mg/(kg·d),甲硝唑20 mg/(kg·d)、阿莫西林40 mg/(kg·d).B组予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15 mg/(kg·d)治疗2周,奥美拉唑、甲硝唑用量同A组,停药4周以后作胃镜或用13C-UBT检查.结果HP根除率A组62.7%,B组94.1%,B组明显高于A组(x2=31.80 P<0.01).治疗后1、2周疼痛缓解率B组明显高于A组(x2=19.30P<0.05).结论克拉霉素作为三联疗法中抗HP感染,疗效明显优于阿莫西林.

  • 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清蛋白排泄率早期改变与脂质紊乱的关系

    作者:袁琛;金海荣;马名方;魏亚新;沈雪华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激素治疗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早期改变与脂质紊乱及其关系.方法检测27例原发性NS患儿血脂、血尿蛋白及尿清蛋白指标.结果经正规激素治疗,血尿蛋白相应改善,并随血脂指标(TC、TG、LDL、apoB)缓解而改善(P<0.01).治疗前NS患儿血清清蛋白(Alb)、尿清蛋白排泄率(UAE)与TC、TG、LDL、apoB均显著相关(P均<0.01),而24 h尿蛋白定量(Up)仅与血胆固醇(TC)显著相关(P<0.05);激素治疗2周后UAE、Up下降量(AUAE、△Up)与治疗2个月后随访血脂变化(△TC、△TG、△LDL、△△apoB)有一定相关性(P<0.01,P<0.05);与△Up比较△UAE与△TC、△TG、△LDL、△apoB有更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NS患儿UAE早期变化与脂质紊乱治疗转归密切相关.

  • 慢性肾衰竭20例临床特点

    作者:翁志媛;郝志宏;于力

    目的总结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特点,探讨慢性肾衰竭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住院CRF 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CRF的主要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和肾发育畸形等.其临床表现多为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肾性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等.原发疾病治疗主要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大多数同时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阿法骨化醇和钙剂等;采取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采用定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儿生存率较高.结论CRF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早期诊断、有效干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CAPD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长期治疗手段.

    关键词: 肾衰竭 慢性 治疗 儿童
  • 皮肤及肾组织Ⅳ型胶原α链测定在早期诊断遗传性肾病的意义

    作者:张薇;何威逊;朱光华;罗运九;方明俊

    目的探讨皮肤及肾组织基底膜Ⅳ型胶原α链在薄基底膜肾病(TBMN)患儿中早期诊断Alport's综合征(AS)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有肾脏病家族史且诊断为TBMN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基底膜(EBM)及肾小球基底膜(GBM)Ⅳ型胶原α链分布情况.结果21例中18例EBMα1α5(+)连续,GBMα1α3α5(+)连续.另3例中1例男童肾炎性肾病:EBMα1(+)连续、α5(-),GBM α1(+)连续、α3α5(-);2例女童孤立性血尿:EBMα1(+)连续、α5(+)不连续,GBMα1(+)连续、α3α5(+)不连续.此3例后确诊为AS.结论对TBMN患儿行皮肤及肾活检检测基底膜α1、α3、α5链,可早期发现AS患儿.

  •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杨晓;李秋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证实为紫癜肾炎(HSPN)20例患儿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根据不同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病理分型将2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组,并比较、分析临床特点.结果肾小球病理改变为Ⅱ、Ⅲ级2型,病例在起病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肾外症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Ⅲ级组蛋白尿排出显著多于Ⅱ级组、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也显著重于Ⅱ级组,此外HSPN组尿微量蛋白、血浆IgA、C3浓度等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紫癜肾炎大部分患儿均同时存在肾小球及肾小管病变,两者基本病变相平行,与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

  • 维生素E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一氧化氮分泌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维玲;何小解;李长钢;易著文;吴小川

    目的研究维生素E(VitE)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大鼠分对照组、脂多糖(LPS)组、50 mg/L VitE+LPS组、100mg/L VitE+LPS组、200mg/L VitE+LPS组共5组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分24、48、72 h 3个时间段收集培养上清及培养细胞;实验末应用生化法测定培养上清NO水平,应用ELISA技术检测培养上清MCP-1水平,应用RT-PCR检测MCP-1 mRNA表达.结果24 h末LPS组GMCs NO分泌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其他各组GMCs NO分泌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1),MCP-1分泌与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1);48 h末各组NO分泌均较对照组降低,LPS组在48 h末与72 h末MCP-1分泌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均<0.01);与LPS组相比,48 h末与72 h末不同浓度VitE组MCP-1分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在不同时间段MCP-1 mRNA表达明显增高(P均<0.01),MCP-1 mRNA表达在48、72 h较LPS组明显降低(P均<0.01),且发现各组MCP-1 mRNA表达在48、72 h无明显差异,100mg/L VitE组与200mg/L VitE组较50mg/L VitE组MCP-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经相关分析表明,NO分泌与MCP-1分泌与表达明显负相关(γ=0.613、0.682P均<0.01).结论VitE一方面可能通过促进NO分泌而抑制MCP-1表达与分泌,另一方面VitE可能是通过影响MCP-1 mRNA翻译而影响MCP-1分泌,减轻GMCs免疫损伤,延缓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淋巴细胞凋亡、增殖及地塞米松对其作用

    作者:刘晓鸣;卢思广;薛凌宇;季平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凋亡、增殖及地塞米松(Dex)对其作用.方法将PNS分为微小病变组(MCNS)和非微小病变组(NMCNS).碘化丙啶染色法测定PBLs凋亡率,观察空白组、Dex处理组和经PHA刺激后Dex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Dex对PBLs增殖影响.结果MCNS空白组PBLs凋亡率降低,Dex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MCNS患儿PBHs对体外PHA刺激的增殖率降低,而空白组3H-TdR掺入量却增高.NMCNS与正常儿童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浓度Dex(10-~10-6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NS及正常儿童PHA刺激PBLs增殖.结论MCNS组PBLs部分活化增殖,凋亡下调,可能参与MCNS的发病机制,而Dex可诱导其凋亡上调并抑制增殖,可能是糖皮质激素(GC)对PNS作用机制之一.

  • 小儿意外伤害906例

    作者:孙力安

    目的了解近4年小儿意外伤害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意外伤害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门诊急诊科收治906例意外伤害种类、构成比、年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婴儿期是意外窒息的危险年龄;交通意外、溺水、跌伤以1~6岁儿童多见;意外伤害农村多于城市;交通意外与儿童性格及性别因素相关,窒息、中毒与环境因素相关;烧伤与母亲职业及儿童看护人因素相关.跌伤与家庭子女数相关.结论意外伤害不仅与小儿自身特点有关,而且与地域、家庭、社会条件分不开.培养小儿避免伤害能力、加强安全管理及对父母保健指导是预防意外伤害的根本措施.

  •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分析

    作者:李娟

    目的探讨城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DA)原因.方法对散居677例3个月~3岁婴幼儿进行IDA诊断及个体因素调查,并建立数据库,对不同年龄组IDA发病率、个体因素与发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主要集中在3个月~1岁年龄组;腹泻、呼吸道感染、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情况、体格发育是IDA的相关因素,其中母乳喂养是3~4个月组主要病因,添加辅食和腹泻、呼吸道感染是5~12个月组主要病因(P<0.05).结论3个月~1岁组防治是婴幼儿贫血防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改善发病因素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 平顶山地区儿童意外损伤516例

    作者:胡香玉

    目的了解平顶山地区0~14岁儿童意外损伤的原因、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方法平顶山市中医院及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意外损伤患儿516例,对各年龄组意外损伤类型及原因、致残及死亡人数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间住院2127例,意外损伤516例,意外损伤发生率为24.26%;516例中残疾181例,致残率35.08%;死亡46例,死亡率8.91%.本市儿童意外损伤发病率较高,致残率、死亡率高于其他省市.结论意外事故已严重威胁着儿童生命安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 H因子与肾脏疾病

    作者:仇丽茹;周建华

    H因子是补体替代途径中主要的C3活性调节物,有多种生物活性,H因子缺陷使C3失控性激活导致持续低补体血症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的重要机制.而H因子C端突变导致H因子功能失调是导致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H因子 肾脏疾病 儿童
  • α干扰素治疗婴儿血管瘤

    作者:卢新天;孙桂香

    婴儿血管瘤中瘤体巨大且发生于体内重要部位或伴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性血管瘤,治疗困难.国外已有α干扰素治疗婴儿血管瘤成功的报告,本文简要综述α干扰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机制、适应证、疗效、主要不良反应.

  •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肾炎

    作者:黄建萍;钟旭辉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简称急进性肾炎,是Ellis于1942年提出的,以数周或数月内急性进行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少尿,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则发生终末期肾改变的肾小球疾病.RPGN是肾脏疾病中极为危重的一种,病死率高,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可在临床上表现为RPGN;肾脏病理大多数伴广泛新月体形成,又称新月体肾炎(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CGN).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