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狼疮性肾炎治疗进展

    作者:何威逊;郭桂梅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未知病因的自身疫性疾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多克隆B细胞活化和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发病机制.其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狼疮性肾炎(1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重要并发症,已成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类型之一.预后与病理及有无间质累及等因素有关[1],LN患儿若能争取及早肾活检,了解病理类型,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保护肾功能,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2].

    关键词: 儿童 肾炎 狼疮性 治疗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

    作者:姚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多系统损害同时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由遗传、环境和性激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引发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所致.本症好发于青春期和育龄女性,准确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估计<15岁儿童SLE发病率为0.04~0.06/1万[1],患病率为0.4~25.0/1万,以亚洲地区女童发病较高[2].我科近10年确诊SLE 92例,平均每年新诊断5~8例.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并非少见,应引起儿科医师的关注.随SLE治疗的进展,该病不良预后的发生已大大降低,但5年生存率只有85.3%,死亡的威胁依然很大.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能力和及早合理的治疗.

  • 小儿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作者:杨霁云

    遗尿症(enuresis)指小儿已达到应自主控制排尿的年龄,但仍不能自主随意排尿,"遗尿"在临床上多指此年龄后小儿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即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俗称尿床(bed wetting).本症不仅临床常见,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遗尿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近年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的研究深入,使人们不仅更好地理解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且可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现对近年对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查研究进展

    作者:王元

    近10年来,由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的迅猛发展,风湿病学的实验室检查亦有质的飞跃.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代表的风湿性疾病一个重要特征是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一些系统性风湿病有其各自标志性抗体.应用先进的实验手段研究和检测这些标志性抗体,一度成为风湿病学界临床实验的热点,为临床工作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武器.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外临床表现

    作者:易著文;何庆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皮肤、黏膜、关节、心血管、肺、血液、消化道、肝脏、肾脏、浆膜等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其中1/4~2/3SLE患者出现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1,2].一般而言,狼疮性肾炎患者由于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等表现易引起重视,诊断并不困难,而以肾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LE病例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本文重点讨论SLE的肾外临床表现,希望引起临床重视.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同时期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变化

    作者:容志惠;常立文;钱莉玲;李文斌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TIMP-1)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外基质降解在B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进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F-кB)活性研究,阐明MMP-9转录机制的调控.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病房死亡患儿尸检肺组织标本共29例,分别行肺组织病理染色、MMP-9、TIMP-1和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临床诊断和尸检病理诊断分为2组:1.肺透明膜病(HMD)或BPD组:25例,依据Dik分期标准,按死亡时日龄将其分为4期,急性期(11例)、再生期(7例)、过渡期(2例)和慢性期(5例);2.对照组:即无肺部疾病者4例.结果 BPD组MMP-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BPD慢性期MMP-9/TIMP-1比值明显降低(P<0.05);细胞核内NF-κB与MMP-9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419).结论 MMP-9/TIMP-1表达失衡造成细胞外基质降解发生变化为BP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N-κB在上调MMP-9表达中起关键作用.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覃肇源;丘小汕;沈振宇;柯志勇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临床表现多样化,急性期胸部X线片有助于诊断.口服泼尼松、静滴甲泼松龙治疗本病有效.结论胸部X光对本病诊断有帮助,痰液或胃液检查找到含铁血黄素细胞有助于确诊.使用激素宜足量,足疗程,无效可予免疫抑制剂,并使用铁螯合剂(去铁敏).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免疫性血管炎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小鸥;康闽;王宏伟;施虹;韦卫中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免疫性血管炎致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雄性大耳兔24只分为3组.A组:基础饲料喂养对照组8只;B组:胆固醇喂饲组8只;C组:10%牛血清清蛋白注射并喂饲胆固醇饲料8只.实验满4周,A、B、C 3组分别取心脏做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检查,主动脉血管弹力纤维染色及NOS组织化学染色,测血清NO和血浆血管内皮素(ET)含量.结果 B组出现轻度AS,内弹力膜不完整;C组出现严重AS,内弹力膜断裂.3组NOS均呈阳性着色反应,C组阳性着色区域较A、B组明显扩大.C组与B组比较,其脂质斑块面积(PA)增大、小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IA)增高、NOS平均光密度(A)增高,血浆ET含量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免疫性血管炎为AS发病的危险因素,NO/ET平衡失调,NOS活性异常可能参与免疫性血管炎致AS形成的病理过程.

  •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硒及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董湘玉;倪倩;沈阳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硒(Se)水平、T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VM患儿4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Se、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Se水平明显提高(P<0.01),IL-1、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提高(P<0.01).T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黄芪具有抗病毒、调节机体T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平衡,提高血硒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等作用.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临床特点

    作者:钟家蓉;王燕;李岚;田杰;钱永如

    目的研究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收治婴幼儿CHD并EFE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166例CHD中21例(0.66%)并EFE,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室间隔缺损(VSD)6例,PDA+VSD1例,ASD+VSD2例,法洛四联症1例.临床有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多伴肺炎,心脏增大较明显,起病绝大多数较急,病情多较重,预后较差.结论 CHD是引起EFE的原因之一,但不除外其他原因尤其是病毒感染导致EFE;疾病预后可能与心脏扩大程度、心力衰竭程度、并发症严重程度及治疗及时与否有关.

  •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邱玉芳;沙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培养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败血症患儿50例为实验组,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确诊组和疑似败血症组,实验组均分别在诊断败血症后24 h内和24 h后取静脉血检测CRP、IL-6、TNF-α,并在使用抗生素前查血培养加药敏.选择同期无感染征象的新生儿1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日龄3~6 d时抽血检测CRP、IL-6和TNF-α.结果 1实验组血CRP、IL-6、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实验组24 h内IL-6和TNF-α敏感性高于CRP,尤其是IL-6,3.CRP 24 h后敏感性上升,与IL-6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L-6和TNF-α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IL-6可作为首选指标.

  •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淋巴细胞活化、凋亡及雷公藤对其作用

    作者:郭维;卢思广;关凤军;刘同强

    目的探讨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活化、凋亡及雷公藤内酯醇(TP)对其作用.方法选择PBLs为研究标的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5抗原表达及凋亡率.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HSP患儿PBLs培养0、48 h后CD3+CD25+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5),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应用TP后培养48 hHSP患儿PBLsCD3+CD25+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HSP患儿PBLs活化明显增多,凋亡延迟,可能参与HSP的发病;TP抑制PBLs活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是雷公藤对HSP作用机制之一.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窦黏膜炎症程度、细菌定植密度的关系

    作者:胡伟国;朱欢;陈桧平;徐彰;黄开宇;徐辉;黄爱芬;程芹芹;陶洪群;谢小志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慢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Hp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对7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CagA抗体,并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经HE及改良Giemsa染色后观察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定植密度.结果 7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CagA抗体阳性67例(84.81%),其中胃窦黏膜轻度炎症9例(13.43%),中重度炎症58例(86.57%),而12例血清CagA抗体阴性患儿胃窦黏膜轻度炎症7例(58.33%),中重度炎症5例(41.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0.076 P=0.002),而两组胃窦黏膜Hp定植密度无明显差异(H=0.246 P=0.884).结论 CagA与慢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有关,而与Hp在胃窦部的定植密度无关,CagA阳性Hp菌株能引起胃窦黏膜较重炎症.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白淑霞;高伟;黄美蓉;李筠;余志庆;杨健萍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收治15例PPH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心电图示右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大、肺动脉增宽.14例行心导管检查显示肺动脉压增高、肺小动脉楔压正常.PPH预后差,仅3例治疗后活动耐力增加.结论 PPH症状无特异性,心导管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PPH缺乏有效治疗,血管扩张剂和钙通道阻滞剂有一定疗效.

  • 超声检查对胃食管反流患儿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伟;张宝琴;俱西驰;艾红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患儿胃液体排空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窦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测定胃食管反流55例患儿(病例组)及5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不同测量时点的胃窦横截面积,计算不同测量时点胃排空率、胃半排空时间.结果餐后20 min时病例组胃排空率较对照组低(P<0.05);餐后60 min时病例组胃排空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胃半排空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47.27%胃食管反流患儿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患儿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超声检查能帮助临床医师判断胃食管反流患儿是否存在胃排空障碍,可指导临床治疗.

  • Castleman病9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忠德;奚政君;吴湘如;张凤英;张文竹

    目的探讨Gastleman病(CD)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对小儿CD 9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8.9±3.2)岁.局限性7例,系统性2例.局限性病例大多有局部压迫症状,发热、体质量减轻等全身表现较轻;系统性病例均有显著全身表现.肿块位于腹腔5例,纵隔2例,颈部及腋下各1例,肿块直径2.5~12.0cm.镜下浆细胞(PC)型6例,透明血管(HV)型2例,混合(MV)型1例.随访结果示局限性病例预后良好,系统性预后不良.结论小儿有较长时间发热、消瘦,B超及CT等检查有肿块时应考虑CD可能.常见发病部位为腹腔,PC型组织学类型常见.局限性病例手术切除良好,系统性病例预后不佳.

  • 叶酸对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体外的作用

    作者:陈力军;张太娥;王红美;高飞;顾艳

    目的探讨叶酸对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CEM)细胞的作用.方法 1.四氮甲基唑蓝(MTT)法检测叶酸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CEM细胞增殖影响;2.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叶酸作用于CEM细胞24、48、72 h细胞形态变化;3.流式细胞术检测叶酸持续作用于CEM细胞48 h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表面凋亡相关蛋白Bcl-2、C-myc表达;4.DNA电泳分析凋亡细胞DNA片段化的生化改变;5.MTT法检测叶酸对甲氨蝶呤(MTX)抗肿瘤作用影响.结果 1.叶酸对CEM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4~3.0)×10-4μg/L时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30%~40%;2.叶酸分别作用于CEM细胞24、48、72 h后,光镜下可见CEM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各阶段的变化,在浓度为(0.2~6.0)×10-4μg/L均可见到凋亡细胞,尤其在(0.4~3.0)×10-4μg/L凋亡率较高;3.流式细胞术分析,叶酸浓度为3.0×10-4μg/L时诱导凋亡作用强,凋亡率为6.19%,CEM细胞经叶酸处理后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叶酸作用于CEM细胞48 h,在PI荧光的直方图上可见凋亡细胞在G1/G0期前出现一亚二倍体峰,细胞表面凋亡相关蛋白Bcl-2、C-myc表达率均明显下降;4 CEM细胞经0.4×10-4μg/L和3.0×10-4μg/L叶酸处理48 h,提取DNA电泳,可见典型的梯状条带;5.叶酸在浓度为(0.2~12.0)×10-4μg/L不影响MTX的抗肿瘤作用.结论叶酸可明显抑制CEM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癌基因Bcl-2和C-myc表达而诱导CEM细胞凋亡,具有抗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娄百玉;张三强;王乐丰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12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PDA患儿,采用美国AGA公司生产Amplatzer自膨性蘑菇状封堵器,选择封堵器的型号较PDA窄径大2 mm,用6F传送鞘经静脉置入,术后即刻行胸主动脉造影.手术前、后均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术后24 h,3、6、12个月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检查.结果 PDA窄径1.8~6.3 mm,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听诊杂音消失11例,轻度收缩期杂音1例.15 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1例完全闭塞(91.6%),随访3~12个月,患儿均无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目前介入治疗PDA理想方法.

  • 高压氧对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时间选择

    作者:盖勇;张曦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高压氧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来探讨治疗时间的选择.方法对照组生后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1次,治疗组生后5 d起连续行高压氧治疗5~10次,在48 h内和d5高压氧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分别抽取股静脉血2 mL,离心后取血清检测SOD和MDA.结果早期应用HBO治疗患儿MDA明显上升(P<0.05),SOD明显下降(P<0.05);在d5行高压氧治疗患儿,MDA和SOD均上升,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度HIE患儿行HBO治疗时间应少在生后5 d进行,过早则会导致脂质过氧化损害.

  • 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希玲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术前、术后d1、d4、d7、d14 IgA、IgM、IgG及NK活性、IL-2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术后上述指标降低,降低程度与体外循环时间有关.结论体外循环降低机体免疫力,时间越长,损害越重.

  •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制霉菌素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观察

    作者:李素敏;靳隽;曹瑾玲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软膏与制霉菌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方法将60例红臀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用无菌棉签在患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然后再均匀撒上制霉菌素粉末;对照组30例,在患处涂抹金霉素眼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 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制霉菌素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显著.

  • 癫癎和热性惊厥患儿脑脊液生长抑素的变化

    作者:施旭来;李光乾;汤行录;叶秀云;陈翔;胡鸿文

    目的探讨癫癎(EP)和热性惊厥(FC)患儿脑脊液(CSF)生长抑素(SS)含量及其与EP和FC发病机制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EP和FC患儿CSF中SS含量.结果 EP组CSF中SS水平(139.59±45.95)ng/L明显高于FC组(89.71±37.51)ng/L和对照组(77.31±37.10)ng/L(P均<0.05);FC组CSF中SS水平(89.71±37.51)ng/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严重组EP和FC患儿CSF中SS水平与普通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SS参与EP发作,可能有致EP发作作用,而与FC的惊厥发作无关.

  • 谷氨酸对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的影响

    作者:刘健;霍展样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发病可能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谷氨酸,用TS动物模型评分方法观察动物的刻板行为;利用积蓄中毒方法,喂饲大鼠谷氨酸,并观察1个月后行为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侧脑室注射100μg和200μg谷氨酸,均可诱导大鼠出现明显的TS样刻板行为(P<0.05).2.在饮水中添加谷氨酸(40 mg/kg)1个月后可诱导新生(P<0.001)和1月龄大鼠TS样刻板行为明显增加(P<0.01).结论谷氨酸参与大鼠TS样刻板行为的发生.

  • 儿童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

    作者:张双;包新华;刘晓燕;秦炯;吴希如

    目的总结儿童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应用AEEG或VEEG监测,对26例ESES患儿临床、脑电图、神经心理损伤及治疗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5例有癫癎发作.21例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病后16例精神行为异常,15例语言障碍,13例两者兼有.17例归于癫癎综合征.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治疗反应良好,激素对于消除电持续状态效果明显.随访18例,15例发作控制.16例ESES消失后4例仍留有神经心理损伤.2例ESES 仍存在.结论 ESES是一种特殊脑电图现象,非快动眼(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神经心理损伤主要原因,有效控制癫癎发作,消除电持续状态,是改善神经心理损伤的关键.

  • 硫酸镁结合pH-stat血气管理在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的协同神经保护效应

    作者:陆兆辉;张耀东;鲁亚南;王顺民;徐志伟

    目的探讨硫酸镁结合pH-stat血气管理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幼猪24头体质量(10.2±0.26)kg,雌雄不拘,随机均分为pH-stat组和Alph-stat组.将两组再随机均分为加硫酸镁组和不加硫酸镁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至肛温18℃,停循环90 min,再灌注复温.手术过程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气、肛温、颈内动脉血流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析颈静脉血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水平变化.结果硫酸镁结合pH-stat对血清氨基酸水平影响集中在转流降温阶段,对谷氨酸、天冬氨酸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0.05),在停循环后的复温阶段对谷氨酸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P<0.01),而对于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则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两者结合可显著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P=0.012).结论硫酸镁与pH-stat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效应,其保护效应主要是通过均匀改变脑血流量,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等来实现.

  • 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睾丸发育评估

    作者:张廷冲;陈亚军;张金哲

    目的总结和评估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Palomo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术后睾丸发育情况.方法腹腔镜Palomo术治疗31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术前后B超测量患侧曲张静脉的大直径及两侧睾丸大小,计算睾丸体积,以观察术后静脉恢复情况及术后睾丸体积变化;采用彩色Doppler评估两侧睾丸血液供应,比较术前后睾丸血运.结果腹腔镜Palomo术后1个月精索曲张静脉大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术后患侧睾丸血液供应无减少;患侧睾丸体积术后增长明显快于健侧(t=2.28 P<0.05),至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体积与健侧相仿.结论腹腔镜Palomo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简便,患侧睾丸术后有一个补偿性生长过程,无睾丸萎缩和发育不良,手术效果满意.

  • 睾丸肿瘤4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穗生;刘唐彬;谢家伦;李桂生;刘文旭

    目的总结小儿睾丸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2002年2月收治41例睾丸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3个月~6岁,其中<2岁25例,睾丸卵黄囊瘤24例,睾丸畸胎瘤16例,睾丸横纹肌肉瘤1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其中17例卵黄囊瘤和1例横纹肌肉瘤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恶性肿瘤均行联合化疗.睾丸畸胎瘤患儿均存活,卵黄囊瘤随访21例,生存16例,死亡5例.结论 B超是鉴别睾丸肿瘤有效方法之一,CT扫描对了解有无转移灶有益;甲胎蛋白(AFP)测定对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极大帮助,术后多药联合规则化疗对提高睾丸恶性肿瘤的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 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翟松会;高举;孙蕾

    患儿,女,9岁,汉族,因腹痛1周,当地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入院.入院前1周患儿因腹痛在当地医院腹部B超检查发现多发性胆囊结石,血常规发现红细胞明显增多(Hb 216g/L,RBC 7.21×1012/L),无头晕、乏力.居住环境海拔600 m,自幼面色发红,否认心肺疾病史.其母自幼面色发红,常感头晕、乏力,我院查血Hb 189 g/L,RBC 6.80×1012/L,HCT0.553,脾脏不大.家族中无其他类似患者.

  • 先天性肝纤维化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

    作者:荆丽娟;许蔓春;邹纬;王丹;马恒颢;谢祥鳌

    患儿,男,7岁,1岁起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淤斑,2岁时家长发现其腹部渐膨隆,在当地医院查腹部CT:肝脾大,双肾实质钙化性质待定.近0.5年来症状加重.无反复发热、呕血、黑便、黄疸等.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身高130 cm,体质量15 kg,头围48.5 cm).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兄长为乙肝大三阳.入院时查体:精神好,肤色黝黑,轻度贫血貌,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蜘蛛痣及肝掌.心肺无异常.腹膨隆,隐约可见少许腹壁静脉扩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剑突下8.5 cm,质硬,边钝,欠光滑,无触痛,脾脏甲乙线12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2 cm,质中,边钝,光滑,无触痛.

  •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3例

    作者:赵晓明;白松婷;王怀立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of fibrinogen,CAOF)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自幼自发性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1].临床医师对此认识不足,易误诊为血友病.我院1994~2003年共收治CAOF患儿3例.现总结如下.

  • 先天性肾及输尿管发育异常并急腹症1例

    作者:曾智勇

    患儿,女,13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5 d伴呕吐入院.查体:体温37℃,营养较差.腹部明显隆起.右下腹可扪及儿拳大小包块,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B超示双侧附件囊肿.急诊手术探查:腹膜后巨大囊性包块,占据左肾区,弯向右肾前,再向左下扩大延伸至骨盆口,扭曲而不规则.

  • 妊娠期社会心理应激对子代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高延;杨玉凤

    妊娠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此期间发生的社会心理应激事件,会通过心理中介机制,引起母体内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为主的代谢改变,使胎儿暴露于循环中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中,从而影响胎儿记忆、认知、气质、行为等多方面发育,成为日后心理问题可能的危险因素.通过回顾有关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对妊娠期社会心理应激影响子代心理行为发育的机制和结果进行综述.

  • 小儿术后镇痛进展

    作者:王建光;李雪梅;连庆泉

    小儿术后疼痛更需治疗,小儿术后镇痛原则是简单、安全、有效、监测.镇痛方法包括简单的镇痛方法,注射镇痛技术(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技术、椎管内给药),药物治疗措施(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和采取多模式镇痛等方式.

    关键词: 镇痛 手术 儿童
  •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明花;汪翼;孙书珍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特异性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在D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MMPs/TIMPs在DN中的变化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胸腺素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李亚利;张丽华;陈秋征

    目的探讨胸腺素α1(Tα1)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的疗效.方法随机对66例12~16岁体质量>33 kg CHB患儿随机分为Tα1+LAM组和LAM组;Tα1+LAM组为Tα1 1.6 mg,皮下注射,1次/d,连用5 d,后改为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LAM为1次/d,100 mg/次,顿服,共用26周后停用Tα1,LAM继续应用至52周;LAM组只用LAM100 mg/次,顿服,共用52周.评价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酸(HBV-DNA)、HBV标志物、ALT变化.结果治疗52周时血清HBV-DNA转阴率Tα1+LAM组为100%,LAM组为93.7%;Tα1+LAM组在治疗52周时ALT复常率为87.1%;LAM组为78.1%;治疗52周时Tα1+LAM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为58.1%,LAM组为2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α1与LAM联合治疗CHB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应用LAM.

  • 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尹清澄

    目的观察国产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重症新生儿细菌感染28例,首次用IVIG 0.2~0.4 g/kg,静滴,2~3 d后重复1次.结果治疗组IgG及亚类明显高于抗生素治疗组(An组).1周后治疗组低体质量儿IgG、IgG1和IgG2仍高于An组.治疗组新生儿病死率及交叉感染率明显低于An组,未见近期不良反应.结论用国产IVIG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 中剂量阿糖胞苷早期强化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4例

    作者:尤安磊;魏秀丽;孙鸿霞;周新强;马砚敏;张爱梅

    目的研究中剂量阿糖胞苷早期强化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疗,探索提高儿童ALL长期生存的方法.方法应用标准的首次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后,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1 g/(m2·次),1次/12 h×6次,配合柔红霉素(DNR)或米托蒽醌(MTZ)方案早期强化治疗,2~3个疗程进入维持治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本组ALL完全缓解率(CR)为93.8%,标危(SR)ALL为100%,高危(HR)ALL为83.3%,5年EFS率达72.3%,SR-ALL患儿5年EFS率达84.2%,6例(10%)复发,治疗相关死亡2例(3.3%).结论采用中剂量Arac方案早期强化治疗,降低化疗相关死亡,提高ALL患儿5年EFS率.

  • 复方丹参、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

    作者:刘文彬;王太森;刘华君;郑淑梅;许红波;汤雪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IgA、IgG、IgM、补体C3、T淋巴细胞亚群、IL-2水平分别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火箭电泳法、APAAP法及MTT比色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HSP患儿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IgA、IgM、CD8明显升高(P<0.01),补体C3、CD4、CD4/CD8、IL-2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gA、IgM、CD8明显下降(P<0.05),而补体C3、CD4、CD4/CD8、及IL-2明显升高(P<0.05),可达正常水平,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1).结论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可改善HSP患儿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 预防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作者:梁进娟;张华;王黎莅;张宁

    目的评价缓解期预防性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三联雾化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为对象,治疗组18例,在缓解期预防性每日规则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照组18例,在缓解期未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两组在急性发作期治疗均采用三联药物雾化吸入法.结果治疗组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缓解期预防性吸入皮质激素结合急性发作期三联压力雾化吸入是目前治疗哮喘安全有效的方法.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

    作者:郭红梅;王晓红;朱启鎔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2月住院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61例,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2001年3月~2002年2月住院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54例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观察患儿总胆红素(TBIL)、ALT、AST等,判断药物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婴儿肝炎综合征治疗组TBIL、ALT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69%和6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有助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谱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作者:毛斐斐;沈惠琴;余小锋;李春梅

    目的分析我院近2年9515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痰培养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9515例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 9515个标本中共分离细菌2788株,阳性率29.30%,革兰阴性杆菌1790株(64.2%),球菌998株(35.8%).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8.7%、大肠埃希菌15.7%、流感嗜血杆菌14.4%;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2%)与肺炎链球菌(14.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低,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等耐药率低,肠球菌属对多种药物均出现高比例耐药,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达7.9%.结论应根据本区域近年病原菌谱变迁及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礼周;石太新;户风莉

    目的测定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研究其在婴儿CMV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3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婴儿21例血清IL-18和TNF-α水平.结果 CMV肝炎患儿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均与血清ALT呈显著正相关(P<0.01);阴转组治疗结束后血清IL-1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而未阴转组IL-18和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IL-18及TNF-α检测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的评判指标,并对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

  • 麻疹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作者:谢正德;张辉;刘亚谊;申昆玲;许文波

    目的研究广泛麻疹疫苗接种后儿童麻疹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1年4~7月我院隔离门诊的可疑麻疹病例.所有病例就诊时静脉采集全血2.0mL,分离血清,-20℃保存.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若麻疹IgM抗体阴性,同时检测风疹IgM抗体.结果本文共收集85份临床可疑病例,男56例,女29例;年龄46 d~8个月13例,>8个月72例.85份血清麻疹抗体IgM阳性44例,阳性率51.76%,其中年龄46 d~8个月10例,占22.7%;>8个月34例,占77.3%.41份麻疹IgM阴性血清中检测风疹IgM,阳性9例,阳性率为21.95%:占总病例的10.59%.麻疹和风疹皆阴性32例,占37.65%.麻疹44例中,出疹前发热<3 d 28例(63.6%),≥3 d为16例(36.4%);有Koplik斑35例;95 5%麻疹病例有结膜炎.风疹9例中,出疹前发热<3 d 8例(89.9%),≥3d1例(11.1%):全部风疹病例无Koplik斑;而22.2%风疹病例有结膜炎.结论小儿麻疹的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己发生变化,单凭临床特征易造成较多的漏诊和误诊,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麻疹病例实用、特异、敏感.

    关键词: 麻疹 风疹 IgM抗体
  • 儿童携带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及bro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袁林;杨永弘;王艳;张美和;甄景慧;沈叙庄

    目的对儿童携带214株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酶率和9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研究产酶株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英国抗生素化疗学会(BSCA)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小抑菌浓度测定;用Nitrocefin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β-内酰胺酶;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bro基因分型.结果 214株卡他莫拉菌中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94.4%.产酶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的MIC90分别为32mg/L、2mg/L和8mg/L,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的0.5 mg/L,1.0 mg/L和0.5 mg/L;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耐药率分别为95%、46.5%和76.2%,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组(0%)(χ2=100.889,8.159,28.961 P均<0.001);产酶株与非产酶株组对头孢噻肟、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红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和四环素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其总体敏感性分别为100%、95.8%、100%、100%、34.1%,所有分离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产生耐药(100%),MIC50和MIC90高达32 mg/L和128 mg/L.202例产酶株经bro基因分型,69.8%(141/202)为bro-Ⅰ型,30.2%(61/202)为bro-Ⅱ型.bro-Ⅰ型携带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50和MIC90高于bro-Ⅱ型的耐药株.结论北京地区携带的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产酶率较高,产酶株对氨苄西林耐药较为严重,β-内酰胺耐药株以携带bro-Ⅰ基因为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bro-Ⅱ基因携带株明显高.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快速诊断结核和其他细菌感染

    作者:向稚丹;方峰;陈如;聂兴草;董永绥;李革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系统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并区分结核和其他细菌感染.方法多重PCR系统检测129份临床样本包括脑脊液108份、胸水10份、腹水11份,与培养结果比较,分别评估该系统检测普通细菌和结核杆菌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系统检测临床样本中普通细菌和结核杆菌的敏感性均达100%,特异性分别为86%和81%.结论多重PCR系统可成功地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细菌感染,并有效区分结核和其他细菌感染.

  • 持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肾损害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彦;姚勇;黄建萍;杨霁云

    目的提高对儿童持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肾损害的认识,尽量避免心脏根治手术前后肾损害发生.方法对1例持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年发绀病程后出现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伴高尿酸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经适当放宽液体入量限制,降低血液黏滞性治疗尿蛋白减轻后转外院手术治疗.结论儿童持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可致肾损害,对其肾损害发生应充分重视,以减少心脏根治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

  • 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

    作者:赵雪;田秀巧;张会丰;窦志艳

    目的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激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各1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TGF-β1、VEGF水平变化.同期1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PNS单纯型患儿用激素治疗,TGF-β1、VEGF由病初高水平较快下降,而肾炎型患儿激素治疗前后两者变化不明显.肾炎型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单纯型.结论 TGF-β1、VEGF参与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监测两者变化有助于临床分型,早期对预后做出评估.

  • 急性肾衰竭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孙书珍;汪翼;陈莉华;刘明花;曹修岩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与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肾衰竭80例病历资料.结果 80例中肾性肾衰63例(78.8%),以肾小球疾病47例(58.8%)居首位;肾前性肾衰15例(18.8%);肾后性肾衰2例(2.5%).23例行肾活检,病理改变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9例(39.1%)多见,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肾炎各4例(17.4%),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3例(13%),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8.7%),轻微病变1例(1.3%).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改变特点,予补液、泼尼松口服、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冲击、透析及利尿降压等治疗,治愈31例(38.8%),好转27例(33.8%),自动出院10例(12.5%),住院期间和放弃治疗中共死亡21例(26 3%).1996~2003年病死率(9.4%)明显低于1988~1995年(37.5%)(x2=7.85 P<0.01).结论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明确病因,及时对因治疗.肾活检在肾性肾衰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中起重要作用.适时透析治疗是急性肾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

  • 白细胞介素-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向龙;付雪梅;卓平辉;毛萌;杨涛;王伟光;周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分析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的关系.结果 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期肾炎型肾病组(NN)血清IL-1高于单纯型肾病组(SN)(P<0.01).PNS血清IL-1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间呈明显正相关(r=0.758 P<0.01).结论 PNS患儿血清IL-1水平是升高的,IL-1可能在PNS发病中起部分作用.

  • 肾脏疾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亚类的变化

    作者:雷晓燕;王三萍;熊海金;张宏;赛依帕;郑芳

    目的通过对儿童各类肾脏疾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亚类测定,探讨不同肾小球疾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急性肾炎26例、肾病综合征(NS)30例、紫癜性肾炎(HSPN)28例进行Ig及其亚类测定,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NS、急性肾炎、HSPN患儿IgG1和IgG2亚类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IgG、IgG3、IgG4降低不明显,而急性肾炎组IgG3明显高于N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儿不同肾小球疾病具有不同的免疫特点,尤其是在总Ig无明显变化的状况下,各亚类的变化在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 肾病综合征血脂检测及高血脂对肾脏、心血管的影响

    作者:郭琴华;夏永辉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NS)的脂代谢异常特点.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30例血脂变化与20例无肝、肾病史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患儿行对比分析,并观察28例NS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全部患儿存在脂代谢紊乱,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8例肾病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呈正相关(P<0.05),ECG异常与ApoB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病患儿存在脂代谢紊乱,可致肾脏、心血管损害.

  •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1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桂菊;沈颖;刘敏

    目的探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1型糖尿病肾病(DM)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十二烷基黄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法(SDS-AGE)对1型糖尿病(DM)病人47例和健康者30例行晨尿电泳,根据DM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分为DM组和DN组.结果 DN组与DM组及对照组比较,清蛋白条带深且宽,DN组清蛋白条带阳性率较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 01).DM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N组可见大或小分子条带,DM组和对照组未见大或小分子条带.结论 DM病人尿蛋白电泳出现较正常人深且宽的清蛋白条带,或同时出现大、小分子蛋白条带,病人进入早期DN的可能性很大.SDSAGE可作为诊断早期DN的辅助检查手段.

  •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顾岚;蒋瑾瑾;苏渊;吴莉;何威逊

    目的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检测31例非IgA肾病、24例lgA肾病(IgAN)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作为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差异不显著;2.作为检测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肿瘤粒细胞花环率(TNR)、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TLR)均较对照组降低;3.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紊乱可能是MsPGN的发病机制之一,提高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可能为临床治疗MsPGN提供新思路.RCR、RICR、TRR、TNR、TLR均可作为判断病情、疗效、预后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关系

    作者:黄晓燕;姚辉;周建华;林汉华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将大鼠模型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用RT-PCR方法研究肾脏组织中BMP-7和TGF-β1 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用SPSS11.5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产物和内参(β-actin)的吸光度容积比值作为表达强度.糖尿病组大鼠BMP-7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TGF-β1表达明显升高,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819 P<0.01).结论BMP-7和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变化相关,二者相互作用调节肾脏内环境平衡,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肾病综合征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测定

    作者:娄婷叶;韩子明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2例肾病综合征和30例正常小儿测定血脂及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结果肾病组脂蛋白脂酶及肝脂酶活性低于对照组,而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肾病综合征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降低为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病因之一.

  • 肾病综合征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与肿瘤坏死因子、清蛋白及尿蛋白的关系

    作者:杨巧芝;吕学云;于爱菊;崔爱华;梁珺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FT4)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清蛋白(Alb)及尿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活动期NS 60例患儿血清FT3、FT4、TNF、Alb及尿蛋白,2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肾病组血清FT3、FT4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S组血FT3、FT4与Alb呈正相关,与TNF,尿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NS患儿活动期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为小剂量甲状腺素(TH)佐治NS提供理论依据.

  •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意义及肝素对其影响

    作者:朱慧娟;蒋玉红;王一冰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及肝素对其影响.方法血清PDGF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USA法.HSPN患儿肝素治疗前后测血清PDGF,肝素钙100U/(kg·d),皮下注射,疗程2~3周.结果 HSPN患儿30例肝素治疗前血清PDGF(596.23±199.43)ng/L较对照组(259.76±69.58)ng/L高;肝素治疗后血清PDGF(272.83±116.96)ng/L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结论 PDGF参与HSPN发病,肝素在HSPN的治疗中通过调节血清PDGF而发挥作用.

  • 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球蛋白检测与应用激素的探讨

    作者:罗晓菊;李秋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患儿IgG、IgA、IgM、IgE、C3水平,探讨肾病患儿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的敏感性,了解肾病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C3及ELISA法检测血清IgE.结果原发性肾病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gA、C3无显著差异,肾病患儿血清Ig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IgM、IgE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单纯型与肾炎型肾病结果一致.单纯型与肾炎型肾病对激素治疗敏感性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8.48 P<0.005);原发性肾病患儿血清IgE升高组与IgE不升高组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2.46 P<0.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免疫球蛋白合成异常,可能与患儿体液免疫紊乱有关.而激素治疗敏感性与肾病综合征临床分型及IgE水平高低有关.

  • 改良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

    作者:常平;陶少华;杨军;封志纯

    目的探索适合儿童患者、操作简单的腹膜透析(PD)法.方法不同年龄段患儿选用不同型号气管导管,刺侧孔及消毒后代替PD管,采用深静脉置管装置行床边穿刺置管,PD液分别从两个不同通路流入、流出腹腔.结果经此法治疗21例急性肾衰竭(ARF)患儿虽有5例死于DIC或MOSF,但水肿均渐消退,循环、呼吸好转,尿量增加,无1例发生腹膜炎和腹壁渗漏,血清Scr、BUN、尿酸(UA)、K+、CO2-CP分别从PD前(424±133)μmol/L、(41.5±12.6)mmol/L、(764±187)μmol/L、(6.7±2.1)mmol/L、(14 5±3.7)mmol/L降至PD结束时(166±37)μmol/L、(8.9±3.1)mmol/L、(350±74)umol/L、(3.7±0.4)mmol/L、(23.0±1.8)mmol/L,相差均非常显著.结论以气管导管或导尿管代替PD管,床边穿刺置管行P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铅中毒儿童血清锌、铜、铁、钙等元素含量变化

    作者:张红忠;宋玫

    目的探讨铅中毒儿童体内锌、铜、铁、钙等元素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在市区、农村、海岛共抽取540名儿童.对这些儿童进行血铅及其他元素(锌、铜、铁、钙等)含量测定,并分析这些元素含量在儿童铅中毒情况下有无变化.结果铅中毒组血锌水平(4.93±1.12)mg/L,明显低于非铅中毒组(t=2.282 P<0.05),其他元素含量两组无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体内血锌、血铜含量对儿童血铅水平有显著意义.结论补充适量锌制剂或通过膳食补锌可预防儿童铅中毒,减少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达胜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肾脏生理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数周)急剧衰退,不能维持机体在摄入和排泄间平衡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废物在体内积聚.大多数患儿伴少尿(每日尿量<250 mL/m2),但少数病例可无少尿表现(非少尿型肾衰),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衰,少尿可不明显.本病是儿科危重病症之一,病死率高,应引起儿科工作者重视.

    关键词: 肾衰竭 急性 诊断 治疗
  • 水肿多尿氮质血症

    作者:张薇;朱光华;何威逊

    患儿,男,14岁,因"发热头痛5 d,眼睑水肿3 d"入院.当地医院曾拟"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曲松、安乃近等治疗(具体剂量不详),热未退且出现腰酸、眼睑水肿、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腹泻、面色苍白,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及少尿和皮疹,查血BUN15.5 mmol/L,Cr539μmol/L,转来我院,查尿常规"Pro(+),RBC 2~4个/HP,WBC 5~10个/HP",拟"急性肾炎"转入我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检:体温37.4℃,心率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21/12 kPa.神清,精神反应可,营养发育好,步入病房.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大.双眼睑水肿明显.咽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未见颈静脉怒张.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阴囊及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阴性.

  • 全军第9届儿科专业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张国成;封志纯;成胜权

    全军第9届儿科专业学术会议于2004年7月25~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总院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490篇,其中专家讲座22篇,军队医院论文409篇,地方医院论文59篇,8位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46名代表进行了大会论文报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