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微创外科研究进展

    作者:吴晔明

    微创外科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并已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小儿外科水准的指标之一,并对外科理念、临床治疗和外科教学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小儿微创外科手术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一些医院和医师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部分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创外科手术将在小儿外科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现简要介绍了近20 a来国际小儿微创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 儿童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研究进展

    作者:李仲荣

    先天性巨结肠(HD)是小和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多数需要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HD是一种理想的根治方法 ,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在复习近年国内外神经于细胞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不同种类神经干细胞在消化道移植的情况,及不同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治疗现状

    作者:张广超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年龄较小儿童常见的实体肿瘤,诊断应由熟悉儿童肿瘤的病理学专家完成,但有时仍不与其他小圆细胞的儿童肿瘤相鉴别.全世界公认诊断NB的低标准为:1.光镜下获肿瘤组织的肯定病理诊断.儿茶酚胺或代谢产物升高,包括多巴胺、高香草酸、香草扁桃酸.2.骨髓针吸或环钻活检均获得确定的肿瘤细胞及尿、血浆中儿茶酚胺或代谢产物升高.儿童NB的某些生物学变量已被确定,特别是Shimada组织学分级、肿瘤DNA倍性和肿瘤组织内N-myc基因扩增,如何治疗取决于这些因素.其他生物学变量包括染色体1p缺失、17q长臂增强、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高亲和力基因编码表达(TRK-A、TRK-B)、17q、14q杂合体缺失等.临床病理学分期系统包括评价肿瘤标本的基质数量,神经细胞成熟程度,细胞核有丝分裂指数.国际肿瘤协作组依据年龄、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分期和肿瘤病理(MYCN状况、Shimada组织学、DNA倍性)将NB患儿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目前,NB的治疗进展主要是针对高危病例,其治疗要点可概括为3个方面:加强诱导治疗、灭髓治疗和对微小残留病灶的治疗.以铂类为主的诱导方案化疗,有效率为68%~90%.新的细胞毒性药物: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托普替康)加环磷酰胺或卡铂对难治性或复发的NB有效.外周血干细胞连续移植支持下的灭髓治疗,使得高危NB的3 a无事件生存率已达58%,且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尽管给予多种方式的强力治疗,仍有超过50%的高危NB患儿由于耐药导致残留病变而复发.类视黄醇、维A酸类可诱导NB分化,凋低MYCN mRNA表达,使瘤细胞持续增殖停止.高危组NB的其他治疗选择包括放射性碘标记的间碘苄胍、抗血管生成、抗神经节苷酯(GD2)抗体的免疫治疗、神经营养索信号抑制剂、凋亡前药物[桦木醇酸、多种反义核苷酸抑制B淋巴细胞瘤(BCL2)的药物]治疗等.

  • 先天性胆道闭锁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施诚仁

    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外胆管部分或全部发生闭锁的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外科梗阻性黄疸.现就其病因学研究,尤其是病毒感染和胆管基板异常学说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对胆道闭锁有关诊断、Kasai手术后并发症处理、治疗结果 等现状进行阐述.

  •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文建国;王庆伟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高,患儿生活质量差,并发症多.随着儿童尿动力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不仅可准确反映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且为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有效预测上尿路损害风险及评估术后疗效和长期跟踪随访提供重要依据.其诊断模式已发展为多学科协作模式.其治疗随着新型药物及清洁间歇导尿术的出现及对康复治疗的重视,使得患儿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 肾积水大鼠模型肾脏CD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意义

    作者:董泽伍;李晓忠;周云;王兴东;朱雪明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CD3+T淋巴细胞浸润,及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在-β(TGF-B)在梗阻性肾积水大鼠肾小管损伤和肾问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22只健康雄性Wistar-Imamichi (WI)大鼠和5只纯合子WI种群先天件肾积水(CHN)大鼠饲养于塑料笼巾,至4周龄通过手术完全或部分阻断其输尿管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6周龄时处死全部大鼠,取其肾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肾组织基本病理变化、肾间质纤维化、小管问质CD3+T淋巴细胞浸润及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VEGF和TGF-β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N、完全单侧输尿管梗阻(CUUO)和部分单侧输尿管梗阻(PUUO)组多数积水肾肾盂肾盏明显扩张,扩张的肾盂肾盏上方的肾实质变薄,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肾小球数量减少.肾间质增宽,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各实验组积水肾间质区CD3+T淋巴细胞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a<0.05),其中CUUO组和PUUO组肾间质CD3+T淋巴细胞较CHN绀显著增多(Pa<0.05),而CUUO组与PUUO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UUO组、PUUO组和CHN组积水'肾肾小管CD40、TGF-β表达均显著增强(Pa<0.05);PUUO组积水肾肾小管CD40表达与CHN组比较显著增强(P<0.05);CUUO组肾小管CD40阳性表达率介于PUUO组和CHN组之间,与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肾小管TGF-β表达存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VEGF肾小管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PUUO组和CHN组肾小管表达率显著降低(Pa<0.05),CUUO组肾小管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组人鼠小管问质CD3+T淋巴细胞数与肾小管CD40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与肾小管VEGF表达呈负卡甘关(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表达与其他3个细胞因子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肾间质CD3+T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CD40和TGF-β表达显著增加,VEGF表达显著减弱,可能是肾脏慢性炎性反应和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结合蛋白-3检测的意义

    作者:张文林;赵东菊;贵艳玲;石太新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IL)儿童中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初治ALL患儿30例为ALL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二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人院前均无肝、肾疾病、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疾病史.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I水平,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BP-3水平.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L组与健康对照组IGF-I血清水平分别为(18.95±4.02)×106g/L、(34.12±7.86)×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9.412 P<0.01);ALL组IGFBP-3血清水平为(1 186.52±211.64)×106g/L,健康对照组为(2 070.45±673.82)×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6.855 P<0.01);ALL组血清IGF-I与IGFBP-3呈显著正相关(r=0.745 P<0.01).结论 IGF-I及IGFBP-3可能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生、发展.

  • 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作者:柏振江;徐仑;封其华;谢敏慧;华军;杜晓晨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17例ALI患儿,在持续镇静下俯卧位通气4 h,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PC mode),以监测呼出潮气量6~8 mL/kg反馈调节控制压力,吸气时间0.6~1.0 S,呼吸频率28-42 次/min,吸人氧体积分数400~1 000 mL/L,呼气末正压6~16 cmH2O(1 cmH2O=0.098 kPa).监测0、1、4 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 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1、4 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 h,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O2)均较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显著升高(Pa<0.05),俯卧位通气4 h和恢复仰卧位通气4 h时的尿量也有增加(Pa<0.05).而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呼吸道峰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增加尿量,恢复仰卧位通气后氧合改善,尿量增加仍持续存在.

  • 罗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表达

    作者:孙艳;张爱华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MC,应用不同水平的Ang Ⅱ(1,10,100 nmol/L)或应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或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再用Ang Ⅱ刺激,于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抽提细胞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 1.MC应用100 nmol/L AngⅡ刺激后,其3H-TdR掺入量及细胞数分别是基础状态下的2.14倍和2.32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诱导的MC增殖,其抑制率可达85%以上.2.MC应用100 nmol/L AngⅡ刺激24 h后,48%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罗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阻断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3.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诱导的MC TGF-β1、PAI-1和FN mRNA表达.4.MC应用100 nmol/L Ang Ⅱ刺激60 min后,ROS产生是对照组的3.85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诱导的MC ROS产生,10 μmol/L罗格列酮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ROS产生.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 Ⅱ诱导的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

  • 降低超声筛查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方法

    作者:祝伟宏;吴志坚;欧玉平;周小平;沈建平;姚一明;江秋香;郭良斌

    目的 探讨降低超声筛查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方法 .方法 利用黑白B超对食用三聚氰胺奶粉的5 049例婴幼儿(其中150例已在外院做过B超检查)泌尿系统进行系统扫查,了解有无结石及结石大小、形状、部位,有无肾积水及其他疾病,对初筛阳性或有明显症状而初筛阴性患儿当日由另一专业人员进行彩超复查或CT检查,对比外院初诊结果 ,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出现的原因.结果 5 049例患儿中发现泌尿系统结石63例,检出率为1.25%;在本院初筛有结石23例中,经二人二器法检查,6例证实无结石,假阳性率为26.1%;在本院初筛无结石而有明显症状且有奶粉喂养史的48例患儿,经二人二器法,4例证实有结石,假阴性率8.3%.外院诊断为泌尿系统结石在本院复诊的47例患儿中,本院排除结石20例,假阳性率约42.5%;外院诊断为泌尿系结石阴性但有症状来本院复诊的103例中,本院确诊结石15例,假阴性率约14.6%.结论 熟练的扫查手法及变换体位多切面探查、合理调节仪器参数、熟练掌握结石诊断新标准、保持膀胱适度充盈和良好的肠道准备、利用彩色血流信号、采,取两人两器法等均是超声筛查婴幼儿结石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方法.

  • 青海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晓阳;社海星;沈国武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UT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本院2006年12月-2008年2月门诊及件院经中段尿细菌培养确诊的UTI患儿229例,对分离出的229株细菌应用改良Kirhy-hauer法进行签定和耐药性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UTI主要表现为腹痛、尿路刺激征,伴腹部压痛及尿道口充血.UTI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丰,占30.13%;其次为肠球菌属(19.21%)、金黄色葡萄球菌(15.28%)、屎肠球菌(7.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色念珠菌I型、表皮葡萄球菌Ⅱ型等.细菌耐药率均呈上二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仅对亚胺培南及万占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极为敏感,余抗生素均耐药,其中对头孢唑啉、诺氟沙星全部耐药.结论 肠道细菌是儿童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段尿培养仍足尿路感染诊断的必要方法 ,临床医师应结合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生素.

  • 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作者:张卫珍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骶管麻醉在小儿外科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件.方法 选择1~5岁行外科手术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A组采用2.5g/L布比卡冈加5 g/L利多卡因;B组2.5g/L罗哌K因加5g/L利多卡冈;C组3g/L罗哌卡冈加5 g/L利多卡因;D组3.5 g/L罗哌卡因加5/L利多卡冈.行骶管麻醉,药液剂量按0.75 mL/kg计算.先注入总量的1/4作为试验剂量,5 min后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后注入剩余量,15 min后开始手术.记录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牛情况.结果 4组均可满足手术需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及麻醉起效时间各组问无显著差异.C、D组与A组感觉阻滞时间比较均无叫显差异,B组短于A组.结论 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安人有效地用于小儿外科手术.3异/L罗哌卡因或3.5异/L罗哌卡因混合5g/L利多卡因更有利于术后镇痛.

  • 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孕酮受体的影响

    作者:王小引;张晨光;李晓娟;李东亮

    目的 观察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脑组织中孕酮受体的影响,探讨孕酮对新生鼠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 24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药物预防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预防组大鼠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然后将动物置于37℃恒温密闭容器中,以1.5 L/min的速度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的混合气体2.5 h,建立缺氧缺血脑病(HJE)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做缺氧处理.药物预防组动物于建立模刊前30 min按8 mg/kg腹腔注射0.5g/L的孕酮溶液,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注射同等量的9 g/L盐水溶液,24 h后大鼠被全部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孕酮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 分析,无脱失.各组大鼠脑组织的胞质和胞核中均有孕酮受体表达,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组织中孕酮受体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药物预防组孕酮受体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孕酮可增强新生鼠缺氧缺血时脑组织中孕酮受体的表达,通过基因组效应发挥对HIBD的保护作用.

  • 儿童脊髓髓内占位病变的临床特征

    作者:霍亮;王华

    目的 探讨儿童脊髓髓内占位病变(IMSCT)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本院确诊为IMSCT的16例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卉灯变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如X线、CT、MRI、直肠肛管、测压、冲经传导速度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5个月~14岁,平均(8.55±4.28)岁.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 d~9 a,平均2.23 a.首发症状以疼痛为常见.主要症状:肢体运动障碍14例,疼痛12例,二便障碍9例,步态异常8例,肢体萎缩3例.体格检查:腱反射异常14例,浅反射消失9例,肛门括约肌松弛6例,巴氏征阳性5例,脊柱畸形4例,局部包块3例,感觉异常2例,双下肢不等长、潜毛窦、色素沉着各1例.患儿均行脊髓MRI检查,均有病变段脊髓增粗和髓内异常信号区.病理类型:畸胎瘤5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各2例.误诊为尿路感染2例,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问盘突出各1例.结论 儿童IMScT以先天性肿瘤为主,首发症状多为疼痛,MRI检查为其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早期发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本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 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经口气管插管小儿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比较

    作者:杨泉涌;薛富善;许亚超;刘毅;廖旭;张雁呜;刘建华

    目的 比较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经口气管插管小儿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下整形外科手术的患儿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在丙泊酚麻醉诱导中采用盲法应用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μg/kg.采用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1、2、3、4、5 min时的血压(BP)和心率(HR),计算各观察时问点BP和HR相对于基础值的变化率,并计算二重指数(RPP).结果 2组BP和HR的基础值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基础值比较,虽然气管插管导致F组的BP、HR、RPP及其观察期大值显著增高,但R组气管插管时BP、HR、RPP及其观察期大值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观察期时间点的BP、HR、RPP及其大值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期时间点的收缩压(SBP)和HR变化率及观察期其大变化率2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期SBP和HR增加>基础值30%的发生率在F组显著高于R组;但观察期SBP和HR降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在R组显著高于F组.结论 在小儿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较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芬太尼2μg/kg不足以完全抑制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虽然瑞芬太尼2μg/kg能够完全消除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但可导致更多不良的心血管功能抑制.

  • 小儿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初次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彭小旅;董琦;林海;李权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 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 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 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 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 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孑L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 mL)、耗时长(3.5~5.0 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 mL)、耗时短(2.5~3.0 h).结论 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孑L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足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 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不同镇痛方法比较

    作者:王建光;张冰;徐振兴;寿红艳

    目的 观察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与对乙酰氨基酚直肠给药用于小儿疝修补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对乙酰氨基酚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患儿行基础麻醉后,神经阻滞组行患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乙酰氨基酚组经肛门塞入直肠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对照组未予任何药物镇痛.分别于术后1、3、6、8 h进行疼痛评分,由患儿父母评价总体满意度.记录各组镇痛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阻滞组、对乙酰氨基酚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术后1、3、6 h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延迟性股神经阻滞在神经阻滞组较对乙酰氨基酚组、对照组发生例数显著增多(F=4.22 P<0.05).结论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乙酰氨基酚直肠给药均可用于小儿疝修补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对乙酰氨基酚直肠给药更易被小儿接受,实施方法 简便易行.

  • 瘤体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盛辉;曹东升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瘤体内注射对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拟手术治疗的增生期血管瘤患儿20例,分别于术前3 d、6 d、9 d、2周注射曲安奈德1次(1 mg/cm2),各5例;对照组为消退期血管瘤5例和增生期血管瘤5例,均不予用药.手术切除后瘤体标本,立即予40 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第2代通用型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测定每张图片的平均吸光度(A)值,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结果 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用药组与未用药组组织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见VEGF表达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已出现血管腔的内皮细胞胞质中和尚未出现血管腔的内皮细胞胞质或胞膜中,在增生期未用药组中可见棕褐色颗粒,呈强阳性表达,随着激素影响时间的延长,1周后其表达强度浙下降,染色深度渐变浅,阳性细胞渐减少.测定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积分A值,未用药组与术前6 d、9 d、2周和消退期血管瘤组行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7.919 1 p<0.01),糖皮质激素影响时间和血管瘤VEGF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92 2 P<0.01).结论 应用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能明显下调VEGF表达,促进血管瘤消退.

  •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7例

    作者:陈建兵;崔杰;王顺荣;沈卫民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的临床救治和创面处理方法.方法 17例先天性皮肤缺损患儿通过采用抗休克、补液治疗,创面暴露或包扎换药,皮瓣转移手术等单一或综合处理方式进行治疗,总结其恢复过程中休克的处理时机,抗休克效果,液体补充规律,液体输入过程和液体治疗结果,不同面积、部位、缺损创面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结合文献及临床结果,对先天性皮肤缺损患儿手术处理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总结.结果 本组17例新生儿均恢复良好,无在院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头顶皮肤缺损患儿1例自动出院后失访.16例随访1 a,7例无明显瘢痕,功能恢复良好,局部仅留轻度色素改变;4例有轻度的瘢痕组织,均无明显功能影响;3例出现瘢痕增生、挛缩,其中2例并小脚趾萎缩;枕部和前胸皮肤缺损的患儿除切口瘢痕外,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正确的治疗可使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有良好的预后.

  • 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冯娟;王玉林;朱梅;梁皓;张楠;郭文彬

    目的 评估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 ,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PDA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技术失败率、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率等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共5篇文献,总样本量349例.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组技术失败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组对照试验(CT),349例,3.0%vs 0,RR=4.29,95%CI(0.77,23.95)],但无显著性差异(P=0.1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5组CT,343例,3.1%vs38.0%,RR=0.11,95%CI(0.05,0.23)](P<0.000 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5组CT,343例,0.5%vs 6.O%,RR=0.23,95%CI(0.06,0.90)](P=0.03);Amplatzer封堵器组治疗后即时残余分流率高于手术组[4组CT,304例,16.3%vs0,RR=16.06,95%CI(3.0,86.12)](P=0.001);出院时残余分流率虽高于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5%135 0,P=0.33).结论 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尽管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与手术相仿,随着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可作为PDA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 儿童颅内肿瘤5种多药耐药蛋白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映良;金先庆;夏佐中;宿玉玺;赵珍珍;张燕;梁平;翟瑄;周渝冬

    目的 探讨肿瘤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l)、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a)在儿童颅内肿瘤的表达特点,为其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儿童颅内肿瘤的石蜡标本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颅内肿瘤儿童中多药耐药蛋白P-gp、MRP1、LRP、GST-π及TopoⅡa的表达;以10例非肿瘤患儿脑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1.颅内肿瘤患儿脑组织P-gp、GST-π、TopoⅡa、MRPl和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0.5%、47.4%、44.7%和44.7%,非肿瘤患儿脑组织P-gp阳性表达率为10%,其他4种多药耐药蛋白均为阴性.二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同一病理类型5种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及同一耐药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间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3.P-gp在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较高,而在颅咽管瘤和室管膜瘤组织则不明显.P-gp、GST-π在低恶性组和高恶性组间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儿童颅内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与血脑脊液屏障、血肿瘤屏障对化疗药物阻滞及肿瘤细胞本身的原发耐药密切相关.不同儿童颅内肿瘤的耐药性有各自的特点,有助于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订.如果针对性地阻断这些耐药相关因素,能提高儿童颅内肿瘤的化疗效果.

  • 镇静镇痛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剑珲;蔡朝晖;洪婕;司徒勋;赵小媛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镇静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20例.镇痛组应用芬太尼0.5~2.0μ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对照组口服布洛芬5~8 mg/(kg·次).二组均用盐酸咪达唑仑0.01~0.20 mg(kg·h)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或0.05~0.10 mg/(kg·次)间断静脉推注镇静.观察二组术后2、8、24、48 h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检测二组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血糖的应激指标水平;观察二组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评估镇静镇痛对患儿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2组在术后2、8、24 h行Ramsay、Comfort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2、8、24、48 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血糖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显著(Pa<0.05).镇痛组术后2、8、24、48 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镇痛组8 h血皮质醇、血糖,24 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血糖,48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存在应激反应,应用芬太尼联合盐酸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的术后镇静镇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小,有利于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

  • 婴儿腹腔实体肿瘤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作者:胡明;陈其民;吴晔明;殷敏智;施诚仁

    目的 探讨婴儿腹腔实体肿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998年4月-2007年2月及上海新华医院2001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52例1 d~1岁腹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患儿病史资料通过病史采集方式获得.病理类型通过复查病理切片和病理报告核对.随访采用电话和信访方式及患儿来院复诊记录.随访时间5个月~8 a.结果 52例中年龄1 d~1个月7例,≥1个月~1岁45例.其中畸胎瘤23例(44.23%),神经母细胞瘤9例(17.31%),肾母细胞瘤6例(11.54%),肝母细胞瘤5例(9.62%),肝血管内皮瘤、先天性中胚层肾瘤各3例(5.77%),胰头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肝错构瘤、后腹膜小细胞恶性肿瘤各1例(1.92%).良性肿瘤:恶性肿瘤=1:1,良性肿瘤中男:女=1:1,恶性肿瘤中男:女=2.33:1.0.患儿均手术切除肿瘤,恶性肿瘤辅以化疗.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中复发或转移2例,其中1例死亡.失访4例.结论 婴儿腹腔实体肿瘤以畸胎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居多.良性肿瘤数量与恶性肿瘤相当.良性发病无性别差异,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恶性肿瘤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完整手术切除配合术后化疗,复发少,病死率低.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 不同日龄隐睾复位大鼠睾丸组织结构观察

    作者:宋翠萍;王海磊;张国林;艾芳;陈金兰

    目的 观察不同13龄隐睾复位大鼠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72只21 d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隐睾组、双侧隐睾组、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建立单、双侧隐睾动物模型.2周后行隐睾大鼠睾丸下降固定术,于日龄40、60 d处死取睾丸,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精曲小管生育力指数(TFI)和平均精曲小管直径(MTD);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法(TUNEL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隐睾侧睾丸MTD、TFI显著低于阴囊内睾丸,而隐睾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增高于阴囊内睾丸(P<0.05);单侧隐睾组阴囊内睾丸TFI低于相应日龄的假手术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d时单侧隐睾组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AI较双侧隐睾组低(P<0.05),日龄60 d,各组隐睾侧睾丸AI较40 d时明显降低(P<0.05),但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A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验隐睾复位大鼠睾丸AI升高,同时单侧隐睾鼠对侧睾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复位时间的延长,隐睾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恢复的趋势.

  • 三聚氰胺致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并胆道结石3例

    作者:胡石腾;吴志坚;周海军;陈林凯;娄辉

    小儿上尿路结石、胆道结石较少见,2008年9月24日一10月7日本院对6 996例食用奶粉的婴幼儿进行结石筛查,对B超发现结石者行CT复查,CT确诊泌尿系统结石82例.其中发现3例泌尿系统结石伴胆道结石.现报告如下.

  • 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机制及防治

    作者:王刚;潘征夏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体外循环是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条件,由机械物理因素,缺血再灌注等造成的肺损伤,电成为体外循环术的一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预后.通过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机制的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经承学;王琳琳;方栓锋;冯启明;王家琳;陈国力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心理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广两壮族自治区南宁、桂林、百色、玉林和北海5个城市)367名青少年(男4 361名,女5 006名;年龄12~18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SCL-90各因子得分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13分)为界,划分有无心理健康问题.EMBU每个条目以1~4分量化其轻重程度,结合SCL-90及一般情兄调查结果,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所有数据均经SPSS 13.0及PEMS 2.0软件处理.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筛选出有心理问题1 362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4.5%,广西青少年各因子得分均低于2004年4省常模,其中得分较高的项目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女性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男性;非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非单亲家庭子女;少数民族青少年与汉族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呈负相关;而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顷因子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结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广泛重视.

  • 功能性遗粪症儿童心理发育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衣明纪;周晓彬;王敬彩;冉霓;傅芃

    目的 探讨功能性遗粪症(FE)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青岛市城区抽取4 044名4~5岁儿童.男2 196名,女1 848名.应用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与遗粪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3~7岁儿童气质量表与家庭环境量表一中文版(FES-CV)调查抽样儿章的家庭环境和牛长发育状况,将调查发现的90例FE儿童作为病例组,其他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探讨FE儿童的气质、行为和家庭环境特征.FE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手册第3版(CCMD-3)标准.结果 4~5岁儿童FE的患病率为2.23%(90/4 044例),其中男童患病率为1.46%(32/2 196例),女童患病率为3.14%(58/1 848例).FE儿童气质维度方面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和坚持度的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注意分散度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家庭环境特征方面病例组亲密度和组织性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而矛盾性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E儿章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较健康对照组大(OR=1.931).FE足男童发生不成熟、分裂样、攻击和行为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2.96,3.94,8.26,3.22),是女童发生体诉、攻击性和多动的危险因素(OR=4.35,3.47,2.14);FE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风险人于健康对照组(OR=2.650).结论 FE的实际患病率远远超过临床医师的估计.FE儿童有其气质特点,发生行为问题及患ADHD的风险较高.FE对儿童的行为发展和家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改善FE儿童的生命质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 国外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指南介绍

    作者:黎海芪

    儿童适宜生长监测应包括定期测量体质量、身长,并评价其生长速度,有助于鉴别儿童矮小、消瘦、超重等,以便及时干预;体质量指数(BMI)/age不是诊断工具,但可筛查体脂肪不正常积聚的儿童.2003年泛美卫生组织(PAHO)/WHO提出纯母乳喂养婴儿的10项原则中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引入其他食物,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婴儿6个月左右逐渐引入富含铁的食物,以补充母乳不足,但不增加总能量的摄入和改变生长速度;纯母乳喂养婴儿2月龄后开始补充维生素(Vit)D至少200 IU/d;人工喂养婴儿、儿童、青少年摄入配方奶量或Vit D强化奶达500 mL/d可满足Vit D需要,否则亦应补充Vit D至少200 IU/d;有过敏高危史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或喂低敏配方奶粉,或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补充喂养;这些婴儿6个月后引入固体食物,1岁后食用其他奶制品,2岁后食用鸡蛋,3岁后食用花生、坚果、鱼等食物;纯母乳喂养婴儿4个月始补充铁;9~12月龄婴儿进行贫血筛查,增加1~5岁高危儿童的贫血筛查.

  • 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生命后期健康的影响

    作者:齐可民

    生命早期营养状况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期的健康,生命早期的营养低下或营养过剩、生长发育速度异常等均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其发生机制在于生命早期与后期的营养环境不一致、不谐调,导致生命早期形成的基因及表观基因型与后期的营养环境不匹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要从生命早期开始.

  • 基于语料库的综述论文结构式英文摘要文体分析

    作者:王兰英;王连柱;王家勤;张瑞君;雍文明;郑会绍

    现在应用语料库及索引工具,对综述论文结构式英文摘要进行文体分析,客观、系统地归纳出其文本特征、组成要素、句法和用词特点,以期帮助英文摘要的纂写者和翻译人员掌握其文体特征,规范书写格式和语言.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