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陈小慧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重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1000~6/1000.目前对PPHN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仍不明了,PPHN的防治更是新生儿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肺血管的异常收缩、血管床发育不良、肺血管的重塑是PPHN的主要病理类型.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镇静、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血管活性物质、肺血管扩张剂等.目前吸入一氧化氮是扩张肺血管的主要措施.新的肺血管扩张药物如前列环素、内皮素-1抑制剂,磷脂酶抑制剂等已用于治疗难治性PPHN,但并未明显降低PPHN的病死率.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策略

    作者:张雪峰

    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重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阻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危害性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母婴传播阻断进行了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学术组织也分别公布了关于母婴传播阻断的新指南,但从临床实施指南现状的情况看,很多问题仍然未达成共识.现对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产后联合免疫等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热点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使母婴传播阻断策略更加规范有效.

  •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营养管理策略

    作者:韩树萍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早期如无快速积累蛋白和能量,将发生营养不足,导致神经发育不良和疾病的增加.理想的营养策略为出生就开始肠外营养,氨基酸、脂肪乳剂分别从2.0 g/(kg·d)和1.0g/(kg·d)开始,并快速达到3.5 ~4.0g/(kg·d)、3.0 g/(kg·d),保持适当的蛋白/能量比,合理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肠内营养于出生后24 h左右开始喂养,微量喂养10~20 mL/(kg·d),持续3~5d后逐渐增加奶量.母乳喂养者奶量增至75~ 120 mL/(kg·d)可添加母乳强化剂.奶量至120 mL/(kg·d)停肠外营养.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杨杰;杨浩鸣

    危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预后已成为临床医师与患儿家属的关注重点.振幅整合脑电图是一种无创且操作相对简便的脑功能检查手段.危重患儿早期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多种的参考信息,帮助判断患儿神经系统预后情况.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始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作为危重患儿的神经系统检查项目.

  • 不同胎龄早产儿肺功能研究

    作者:胡海燕;查萍;吕敏;张健;王丽丽;傅燕娜;阮珊三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点,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与足月儿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住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100例无呼吸道疾病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48例和晚期早产儿组52例,同时选取同期入住、无呼吸系统疾病的足月适于胎龄儿40例为对照组,3组均于出生5~7d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比较各组间肺功能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比(TPI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及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早期早产儿组TPIEF/TE、VPEF/VE明显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呼吸频率早期早产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晚期早产儿组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各项肺功能参数均落后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呼吸道阻塞越明显,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是早产儿呼吸系统监护的重要手段,能为早产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 胎龄 肺功能 婴儿 早产
  •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3例及家系临床表型与核因子κB基本调制器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陈晓春;杨尧;何玺玉

    目的 研究3例新生儿色素失禁症(IP)及家系临床特点及核因子κB基本调制器(NEMO)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总结3例新生儿IP及家系临床特点,抽取患儿及家系女性亲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EMO基因特异引物In2/JF3R和假基因△NEMO特异引物Rev-2/JF3R,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3例患儿均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2例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室内、脑室旁弥散加权成像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出现抽搐;1例眼底检查提示轻度视网膜剥离;3例患儿NEMO基因均存在共有序列4~10号外显子缺失.结论 女性患儿新生儿期即出现典型皮肤损害性改变,需考虑IP可能,并进一步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和眼底检查除外大脑和眼底受累,重要的是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全面、多系统检查以及分子遗传学分析,以利于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

  • 血清肌钙蛋白Ⅰ、血浆脑钠肽联合心脏Tei指数评估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及心功能

    作者:黄晓玲;陈柏梁;仇烨;房晓祎;郭继忠;杨斯岚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脑钠肽(BNP)及心脏Tei指数对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心功能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足月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45例)和重度窒息组(28例),设对照组30例.用ELISA方法检测窒息组及对照组血清cTnⅠ及血浆BNP水平,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心脏Tei指数.窒息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窒息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分析BNP与cTnⅠ及心脏Tei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2组窒息新生儿治疗前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心脏Tei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度窒息组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心脏Tei指数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2组cTnⅠ、BNP水平及心脏Tei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轻度窒息组血浆BNP水平与血清cTnⅠ(r =0.521)、心脏Tei指数(r=0.705)均呈正相关(P均<0.01);重度窒息组血浆BNP水平与血清cTnⅠ(r=0.642)、心脏Tei指数(r=0.639)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联合检测cTnⅠ、BNP及心脏Tei指数可早期、全面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情况、评估疗效.

  • 基于核心家系的PTEN基因和儿童孤独症的关联研究

    作者:刘漪;张燕霞;禹顺英;杜亚松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基因家族中PTE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孤独症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就诊的孤独症核心家系97例,通过基于家系的关联研究软件及Haploview软件进行基于家系的单位点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分析上述标签SNP与儿童孤独症之间的关联.结果 1.基于家系的关联分析发现5个SNPs等位基因中有2个SNPs的等位基因倾向于过传递(rs17107001 G:Z=2.982 P=0.003;rs2299941 G:Z =2.524,P=0.012),并且经过错误控制法校正后,2个SNPs仍显示出与孤独症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2.单倍型分析结果发现LD区块rs532678-rs 17562384-rs2299941(block2)构建的单体型T-T-G,C-T-A显示出显著的传递不平衡,单体型T-T-G能从双亲过传递给子女(Z =2.986,P =0.003),单体型C-T-A则相反(Z=-2.197,P=0.028).结论 PTEN基因可能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关联.

  • 小儿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方润桃;刘洁玉;杨艳玲;金怡汶;季涛云;熊晖;王爽;张月华;包新华

    目的 通过分析病理确诊的15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患儿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资料,探讨儿童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病因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肌肉活检病理资料、尿代谢筛查、血氨基酸和肉碱谱分析、SLC22A5、PNPLA2基因检测.随访患儿5个月~5年4个月.结果 15例患儿(男10例,女5例)中隐匿起病13例,亚急性起病2例;13例以四肢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就诊,2例患儿因肌酸激酶升高就诊(尚无临床症状);患儿肌肉活检病理均显示肌纤维内脂滴显著增多.血、尿代谢筛查诊断戊二酸尿症Ⅱ型5例,10例无特异性改变;对此10例患儿行SLC22A5、PNPLA2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补充维生素B2、辅酶Q1o和左旋肉碱治疗后,5例戊二酸尿症Ⅱ型患儿运动恢复正常;8例原因不明脂质沉积性肌病患儿中7例症状减轻,1例死亡.2例拒绝药物治疗的患儿仍有运动耐力下降.结论 脂质沉积性肌病病因复杂,多种辅助检查方法(血肉碱谱分析、尿有机酸筛查和基因检测)联合应用也仅能明确部分患者的病因,戊二酸尿症Ⅱ型可能是儿童脂质沉积性肌病常见的病因.脂质沉积性肌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病因,但对于病因不明确的患者,补充肉碱和改善能量代谢治疗亦可改善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

  • 药物相关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颅外恶性实体瘤38例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蒋马伟;吴晔明;周仁华;张弛;吕凡;陆冬青;欧阳凤秀;李玉华;袁晓军

    目的 探讨药物相关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颅外恶性实体瘤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将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38例难治性儿童颅外恶性实体瘤的手术标本及外周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测序的方法检测肿瘤药物相关分子靶标.共检测15种化疗药物和2种靶向药物的基因表达或突变.结果 入组的38例标本中,35例为手术标本,其中3例为二次手术标本、3例为外周血标本送检肿瘤药物相关分子靶标.检测了肿瘤标本化疗药物分子靶点DNA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A)34例、微管蛋白β3(Tubulinβ3) 32例、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28例、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 Ⅰ)28例、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20例、胸苷酸合成酶(TS) 13例、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RRM1)6例.68.75%对氟尿嘧啶及培美曲赛敏感,66.67%对吉西他滨敏感,56.25%对长春碱类敏感;而67.65%对蒽环类/依托泊苷敏感性低,64.29%对铂类药物、拓扑替康/伊立替康敏感性低,63.64%对替莫唑胺敏感性低.外周血标本化疗药物分子靶点33例CYP2C9*3、14例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C829T)基因多态性PCR测序,结果显示100.00%和93.33%对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敏感;用外周血标本化疗药物分子靶点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显示100.00%环磷酰胺及甲氨蝶呤毒副反应弱,76.19%伊立替康/依托泊苷毒副反应弱;肿瘤标本靶向药物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15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5例和外周血标本细胞间黏附分子-1检测10例,显示68.00%对贝伐珠单抗敏感,EGFR 5例都无扩增,对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无效.依据上述检测结果,对标准化疗方案疗效欠佳的患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后,取得了初步效果.结论 本研究首次在儿童颅外恶性实体瘤的治疗中引入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的检测,对于开展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药物毒副作用的预测,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 维生素D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

    作者:尹冰如;钱素云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疾病,病死率较高.脓毒症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较健康人群发生率更高,并可作为危重患者脓毒症的预测指标,且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现仅就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维生素D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脓毒症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维生素D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关系等问题进行综述.

  •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赵丹;程燕;陈衍晨;王斌

    围生期多种因素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脑损伤,多见于围生期窒息.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机制一直未能充分阐明,且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改善围生期缺氧所致的脑损伤.现就近年来关于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研究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从斑马鱼缺氧性脑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和行为学基础、建模方法、研究策略,并结合其在神经营养药物筛查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对斑马鱼研究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 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孙素珂;文建国;李真珍;贾智明;牛建华;谢佳丰;吴军卫;黄书满;吕宇涛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HB)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出生后3~14d确诊为轻中度HB的新生儿26例.观察HB新生儿同日内蓝光治疗期(12:00-16:00)和间歇期(无蓝光照射)(08:00-12:00)各4h的自由排尿情况,HB新生儿按常规持续匀速静脉液体治疗.每次排尿前后尿垫重量的差值记作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通过超声测得.分别记录排尿时间、排尿次数、排尿量、残余尿量,比较蓝光治疗期和间歇期相关参数的异同.结果 共进行了112例次排尿观察,蓝光治疗期45次,蓝光治疗间歇期67次.每次排尿量2.1 ~ 103.3 mL,平均(19.73±13.16) mL.患儿多不能完全排空膀胱,常有残余尿.蓝光治疗期残余尿测得率为75.6%(34/45例),残余尿(11.73±10.81) mL;蓝光治疗间歇期残余尿测得率为77.6%(52/67例),残余尿(13.65 ±9.72) mL.蓝光治疗期HB新生儿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排尿总量分别为(1.73±1.00)次、(16.26 ±9.34) mL和(30.83 ±24.45) mL,显著低于蓝光治疗间歇期[(2.58±0.70)次、(20.84±9.05) mL和(54.32 ±30.2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蓝光治疗期和间歇期HB新生儿的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治疗对HB新生儿排尿方式有显著影响.

  • 口腔按摩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

    作者:仝慧茹;徐慧颖;周春兰;曾鹏程

    目的 探讨Sandra Fucile口腔按摩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设计分组将2012年7月至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早产儿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口腔、脐部、体位等日常护理;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Saudra Fucile口腔按摩,1次/d,连续10d.采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估2组早产儿在不同的时间(干预开始当天、干预开始后第7、10、14天)的经口喂养能力.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早产儿在不同时间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062,P<0.001),2组在干预开始当天评分均为小值,之后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干预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5.538,P=0.022),除干预开始当天、干预开始第7天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50,P=0.204;t =0.817,P=0.369)外,其余各时间点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339、24.141,P均<0.001).不同时间和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1.561,P<0.001),干预组干预后量表评分的增长速度和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早产儿呕吐的发生率[42.4%(14/33例)比34.4%(11/32例)]、干预后感染的发生率[27.3%(9/33例)比9.4%(3/32例)]、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30.3%(10/33例)比25.0%(8/3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445、3.457、0.288,P均>0.05).结论 Sandra Fucile口腔按摩在干预10 d后可以明显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发育,且不会增加呕吐、胃食管反流、感染的发生率,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死亡的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16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潘新年;许靖;韦秋芬;李燕;花少栋;沈开颜;蒙丹华;梁英福;经连芳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EOS)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EOS引起7日龄内死亡的病例作为死亡组;同期纳入的当月发生EOS未死亡的患儿设为存活组,设计统计表格,检索病历资料.结果 死亡组16例,存活组54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母体及产科因素、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母亲年龄[分别为(29.8±8.2)岁,(28.2±6.0)岁]、居住环境[城市:12例(75%),40例(74%)]、受孕方式[辅助生殖:2例(12%),5例(9%)]、分娩方式[剖宫产:4例(25%),10例(19%)]、先兆子(间)[2例(13%),16例(30%)]、母亲糖尿病[2例(13%),5例(9%)]、宫内窘迫[6例(38%),23例(43%)]、胎膜早破[4例(25%),16例(30%)]、宫内感染[14例(88%),37例(69%)]、绒毛膜羊膜炎[10例(63%),33例(61%)]、胎盘功能不全[6例(38%),16例(30%)]、胎龄[(36.8±1.7)周,(37.5±1.6)周]、出生体质量[(2 695.9±688.6)g,(2 895.8±466.8)g]、宫内发育迟滞[3例(19%),7例(13%)]、窒息[7例(13%),6例(1 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母亲感染性发热[7例(44%),4例(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新生儿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5例(31%),7例(1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0例(63%),17例(32%)]、急性肺损伤(ALI)[8例(50%),11例(20%)]、肺出血[6例(38%),3例(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56%),11例(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43,0.003,0.013);病原菌检出情况:大肠埃希菌[10例(63%),34例(63%)]、大肠杆菌[7例(44%),19例(35%)]、肺炎克雷伯菌[8例(50%),24例(44%)]、铜绿假单胞菌[6例(38%),15例(28%)]、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25%),9例(18%)]、表皮葡萄球菌[5例(31%),9例(17%)]、人葡萄球菌[3例(19%),3例(6%)]、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例(31%),12例(22%)]、链球菌[4例(25%),8例(15%)]、白色念珠菌[2例(13%),5例(9%)]、其他真菌[2例(13%),8例(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发热、NEC、肺出血、D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21,0.024,0.033).结论 母亲产前感染性发热是致死性EOS发生的显著因素,NEC、ALI、肺出血、DIC是EOS病情发展难以逆转的危险因素,致死性EOS的致病菌与存活组相比无特异性.

  • 不同受孕方式妊娠双胎儿围生期相关情况的研究

    作者:张晓蕊;曾超美;刘捷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受孕方式妊娠双胎妊娠期及新生儿期常见临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10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双胎(IVF-ET组)、16例单纯促排卵妊娠双胎(单纯促排卵组)及96例自然受孕妊娠双胎(自然受孕组)孕母孕期病史、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IVF-ET组产妇年龄[(32.51±4.03)岁比(31.25 ±3.38)岁比(30.20±4.13)岁,F=8.061,P<0.05]、足月儿娩出率(21.5%比0比10.4%,x2=7.566,P< 0.05)明显高于单纯促排卵组及自然受孕组,单纯促排卵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IVF-ET组及自然受孕组[(1 918.1±516.4)g比(2 228.3±454.2)g比(2 164.4±442.5)g,F=3.293,P<0.05],晚期早产儿娩出率(87.5%比51.0%比64.6%,x2 =9.322,P<0.05)及双胎发育不一致发生率(50.0%比21.6%比18.8%,x2=7.781,P<0.05)则明显高于IVF-ET及自然受孕组,而自然受孕组单卵双胎率明显高于IVF-ET组及单纯促排卵组(52.1%比5.9%比0,x2=58.016,P<0.05).2.单纯促排卵组妊娠高血压病发生率明显高于IVF-ET组及白然受孕组(50.0%比17.6%比22.9%,x2=8.344,P<0.05),而单纯促排卵组及自然受孕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IVF-ET组(12.5%比14.6%比3.9%,x2=6.838,P<0.05).3.自然受孕组新生儿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IVF-ET组及单纯促排卵组(6.3%比0比0,x2=7.588,P<0.05),单纯促排卵组新生儿呼吸暂停发病率明显高于IVF-ET组及自然受孕组(43.8%比15.7%比24.0%,x2=7.081,P<0.05).单纯促排卵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湿肺、新生儿低血糖症、颅内出血及重症感染等多项新生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IVF-ET组及自然受孕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IVF-ET技术受孕双胎母婴围生期并发症与自然受孕双胎相似,但采用单纯促排卵技术妊娠双胎发生部分母婴围生期并发症概率高于IVF-ET技术及自然受孕,应重视及加强对单纯促排卵技术妊娠双胎母婴围生期的保健及新生儿救治,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 衔接蛋白p66Shc在高体积分数氧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郭琳;董文斌;车忠丽;李清平;康兰

    目的 检测衔接蛋白p66Shc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损伤的A549细胞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体外培养人A549肺泡上皮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置于含50 mL/L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高氧组[通入3 L/min的900 mL/L氧气(O2)和50 mL/L CO2高纯混合气,10 min后密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24 h后细胞形态变化,荧光显微镜测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4 h后细胞中p66Shc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与p66Shc蛋白表达变化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倒置显微镜下:与对照组相比,24h高氧组细胞形态变圆,间隙加大,活细胞数量明显降低,悬浮细胞明显增多.2.与对照组相比,24h后,高氧组A549细胞红色荧光减弱,绿色荧光增强.3.对照组A549细胞内p66Shc的表达为0.057 664 88±0.006 517 84,高氧组24 h后A549细胞内p66Shc的表达为0.123 600 50±0.004227 23,高氧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6,P<0.001).4.膜电位的下降与p66Shc蛋白表达的增加呈负相关性(R=-0.998,P<0.001).结论 在高氧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66Shc表达增多,二者呈负相关性,从而推测p66Shc可能参与人肺泡上皮细胞高氧损伤过程.

  • 长时间高体积分数氧暴露对角化上皮生长因子保护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效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靓;刘伟;李文斌;程婷婷;高春芳;莫露霞;常立文

    目的 探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环境下,角化上皮生长因子(KGF)对Sprague-Dawley(SD)大鼠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Cs)增殖/存活、凋亡及死亡水平的影响.方法 提取SD大鼠胎鼠ATⅡCs进行原代培养,在常氧环境下[210 mL/L氧气(O2)]、高氧环境(950 mL/L O2)下分别培养细胞,并给予不同质量浓度的KGF(15 μg/L、25 μg/L、50 μg/L、75 μg/L、100 μg/L),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常氧组、常氧+KGF组、单纯高氧组、高氧+KGF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细胞增殖检测法(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LDH法)检测细胞存活、死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指标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常氧环境下培养细胞,常氧+KGF组KGF 15~ 1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各质量浓度组MT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常氧组,25~ 1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各浓度组LDH显著低于单纯常氧组.与单纯常氧组相比,高氧环境暴露下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呈现时间依赖性,高氧暴露4h以上,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死亡水平明显升高.高氧暴露0.5~1.0 h,高氧+KGF组15~75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各质量浓度组MT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氧组,15 ~75 μg/L KGF内各质量浓度组LDH显著低于单纯高氧组.高氧暴露4h后,15 μg/L及25 μg/L高氧+KGF组细胞MTT水平高于单纯高氧组,25 ~ 100 μg/L范围内LDH释放水平低于单纯高氧组.延长高氧暴露时间达8h,仅高氧+50 μg/LKGF组细胞存活水平高于单纯高氧组,高氧+75 μg/L KGF组细胞死亡水平低于单纯高氧组.高氧暴露达12 h时,与单纯高氧组相比,高氯+KGF各质量浓度组细胞存活、死亡水平均无显著差异.高氧暴露4~8 h时,与单纯常氧组相比,细胞凋亡指标活化的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与此同时,在上述时间点分别需要25 μg/L和75 μg/L KGF,才能降低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结论 KGF能够在常氧、短时间高氧情况下促进ATⅡCs的增殖/存活、抑制凋亡及死亡,发挥细胞保护作用;但长时间高氧暴露会降低KGF敏感性,抑制KGF保护效应.

  • 被动降温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刘芳;郭志梅;赵晴;吕少广;司丽英;暴丽莎;常志霞

    目的 亚低温已成为足月儿围生期窒息后神经保护的标准治疗方法,但主动降温(头部或全身)成本高,相对复杂,现探讨被动式降温治疗重度窒息足月儿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重度窒息足月儿32例,患儿均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随机分为被动降温组(n=17)和主动降温组(n=15).主动降温组采用MTREALLONTM-体温调节系统,被动降温组采用自然降温法.亚低温治疗时间均为72 h,治疗结束后总结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心律失常、低血糖、持续代谢性酸中毒、血源性感染,无局部寒冷损伤或出血现象.被动降温组患儿的直肠温度波动范围相对较宽[平均(33.47±0.71)℃],而主动降温组患儿直肠温度波动范围相对较窄[平均(33.66 ±0.29)℃],但2组平均直肠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P=0.055).在主动降温组中,l例患儿因窒息合并急性肾衰竭,家长要求放弃治疗,其余31例患儿均存活.2组存活患儿自行吃奶的日龄、住院天数、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评分、颅脑超声及颅脑MRI异常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被动降温方式在环境温度相对稳定的NICU可以便利地作为重度窒息足月儿的亚低温治疗手段,且无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

  • 卷曲蛋白4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章晟;李秋平;孔祥永;张小英;张玉佩;王自珍;柯艳;封志纯

    目的 研究卷曲蛋白4(Fzd-4)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关系.方法 按照ROP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就诊的北方地区93例汉族ROP患儿,其中轻度ROP患儿86例,重度ROP患儿7例,并选取102例无眼科疾病的早产儿为对照组.采取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Fzd-4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各组之间的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zd-4基因外显子1区域存在205C/T基因多态性位点.轻度ROP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重度ROP组和对照组、轻度ROP组相比较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其中等位基因T使重度ROP的发病风险提高了43.714倍,由轻度ROP进展为重度ROP的概率提高了36.857倍;携带等位基因T使重度ROP的发病率提高了29.143倍,由轻度ROP进展为重度ROP的概率提高了24.571倍.结论 Fzd-4基因205 C/T基因多态性与重度ROP易感性有关联效应,而与轻度ROP易感性无关联效应.

  • 2012年欧洲儿科胃肠肝脏营养学协会乳糜泻诊断指南

    作者:郭红梅

    1990年欧洲儿科胃肠肝脏营养学协会制定了乳糜泻诊断标准.此后,鉴定出乳糜泻自身抗原组织转谷胺酰胺酶,检测乳糜泻特异性抗体实验得到改进,对乳糜泻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2年欧洲儿科胃肠肝脏营养协会组织17名专家,根据2004年国家卫生机构的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报告以及2004年至2009年有关乳糜泻儿童患者抗体检测的文献作为循证依据,重新定义乳糜泻并且依据德尔斐(Delphi)程序提出新的诊断标准.有症状患者诊断依据乳糜泻相关的症状、阳性血清学结果和组织病理.当抗组织转谷胺酰胺酶2型IgA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0倍,可以选择省去十二指肠活检,仅进行实验室检测.无症状患者诊断依据血清学阳性结果和组织学检查.人类白细胞抗原DQ2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Q8检测阴性,可排除乳糜泻.新指南将提高乳糜泻诊断的准确性并将减少患者和家庭的负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