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难治性痉挛性癫持续状态的治疗对策

    作者:杨思达

    癫发作依据持续的时程和对治疗的反应分为早期癫持续状态( early status epilepticus)、确认的癫持续状态( established status epilepticus)、难治性癫持续状态(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和超级难治性癫持续状态( super-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本研究主要针对难治性及超级难治性癫的治疗策略进行系统回顾,包括致病相关因素、脑损伤的分析,指出超级难治性癫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和发病率。现就近期世界范围发表的文献提出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包括麻醉药物,抗癫药物,镁剂,吡哆醇,类固醇和免疫治疗,生酮饮食,低温疗法,神经外科干预,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刺激,电休克疗法,脑脊液引流及其他传统药物等疗法。强调原因的识别与对因治疗的重要性,推荐难治性癫分段治疗方案及超级难治性癫的管理流程。

  • 高渗盐水在颅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何颜霞

    渗透性脱水是治疗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常用的措施,临床上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剂为甘露醇和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比较,高渗盐水可能降颅压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近些年来使用逐渐增多,现介绍高渗盐水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 再谈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

    作者:钱素云

    糖皮质激素( GC)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危重症。尽管GC疗效的临床探索一直不断,但争议仍然存在。近年来,GC药理学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现重点阐述GC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重症手足口病、危重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颅高压中的应用。争论依旧持续,因此,建议危重患儿使用GC时应兼顾临床指南及个体化治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作者:飞球;麦惠容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促凝和抗凝因子及血小板均有消耗,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很难准确判断疾病的真实临床进程,处理上常常需要结合所在医院习惯和专家的经验。不同类型DIC的处理、用药的剂量与方案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有关DIC的治疗,儿科目前主要参考成人的指南。DIC重要的处理措施是对潜在疾患进行强有力的治疗,消除触发凝血病变危险因素,同时采用恰当的血液制品进行复苏。尚无临床随机试验证实应用肝素在DIC患者能改善临床相关结果,活化蛋白C、抗凝血酶、组织因子通路抑制物和血栓调节素等抗凝因子在DIC治疗中的意义还有待于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

  • 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9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伟;周娟;孙莹;张秋业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9和Th17功能的影响,探讨阿奇霉素的抗感染与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17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无菌条件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体外培养。哮喘组置于不同质量浓度阿奇霉素(0、0.1、1.0、10.0 mg/L)条件下,健康对照组无阿奇霉素干预。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9、IL-17、IL-23水平。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哮喘组 IL-4、IL-9、IL-17和IL-23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9.210、3.040、8.965、2.796,P<0.05);2.阿奇霉素10.0 mg/L组PBMC分泌IL-4和IL-9水平均显著低于阿奇霉素0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剂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阿奇霉素10.0 mg/L 组 IL-17、IL-23的分泌水平低于0 mg/L 组和0.1 mg/L 组(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组患儿PBMC经不同浓度阿奇霉素干预后分泌IL-9与IL-4水平间无相关性(r=-0.255,P>0.05),哮喘组PBMC分泌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Th9和Th17细胞功能增强;阿奇霉素在较高组织浓度(10.0 mg/L)条件下可抑制Th9和 Th17细胞功能,前者与IL-4水平变化无关联,后者与IL-23水平降低关系密切;阿奇霉素在较高浓度条件下有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抑制哮喘患儿的炎性因子的产生,缓解呼吸道炎症。

  • 孕期暴露三氯生对秀丽线虫子代运动、生殖的影响

    作者:刘静;陈建涛;党宛玉;季晨博;付子毅;郭锡熔;宋雪民;王家勤

    目的:观察三氯生(TCS)对秀丽线虫子代(F1)运动能力、后代数目及世代时间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对照组和4个TCS暴露组,浓度分别为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暴露时间为24 h,观察TCS对线虫头部摆动频率、身体弯曲频率、后代数目及世代时间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 TCS 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水平暴露后,F1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为(109.40±8.61)次/min、(84.70±7.82)次/ min、(76.35±7.44)次/ min、(74.74±5.93)次/ min、(71.95±4.19)次/min,头部摆动频率显著下降(F=62.245,P<0.01)。2.对照组,TCS 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水平暴露后,对秀丽线虫F1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为(19.94±2.46)次/20 s、(15.13±1.99)次/20 s、(14.63±2.31)次/20 s、(14.69±1.96)次/20 s、(12.00±1.86)次/20 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6,P<0.01)。3.对照组,TCS 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水平暴露后,F1后代数目分别为(286.83±6.01)条、(273.33±6.41)条、(214.17±7.25)条、(173.67±9.20)条、(118.50±6.98)条,与对照组比较,暴露在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 TCS中的秀丽线虫F1个体的后代数目分别降低了4.71%、25.60%、39.45%、58.67%,且TCS暴露后秀丽线虫的世代时间缩短了2.14%~5.38%(F=27.520,P<0.01)。结论秀丽线虫在TCS暴露后,运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产卵率降低导致后代数目减少,繁殖速率加快且与TCS浓度存在量效关系。

  • 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Angelman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晶;何玺玉;杨尧;吴虹林

    目的:分析Angelman 综合征( AS)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SNP aCGH)对AS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1例临床诊断AS的患儿分别行脑电图检查、格赛尔( Gesell)评分,予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初筛,再予SNP aCGH全基因组扫描,获得染色体异常拷贝数据并分析。结果(1)11例患儿遗传诊断为AS,缺失型10例(其中Ⅱ型缺失6例,I型缺失4例),单亲二倍体(UPD)1例。(2)15q11-q13为染色体异常拷贝区域,根据其起始范围,查阅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基因库(OMIM),明确缺失片段中主要包括以下基因:MKRN3、MAGEL2、NDN、SNRPN、SNURF、GABRB3、GABRA5、GABRG3、UBE3A、OCA2、ATP10A。(3)缺失型患儿身高及体质量较健康同龄儿低3~5个标准差,UPD患儿身高及体质量低于健康同龄儿约1.5个标准差。 Gesell评估显示Ⅰ型缺失为重度、极重度智力残疾;Ⅱ型缺失为中度智力残疾;UPD患儿为轻度智力残疾。发现色素沉着障碍共8例,包括UPD患儿。1例Ⅰ型缺失和UPD患儿脑电图提示偶发棘波,另1例Ⅰ型缺失,为界限性脑电图,其余患儿为阵发性中高波幅的棘波、慢波、棘慢波(2.5~3.0 Hz)。结论SNP aCGH技术在确诊AS的同时能明确基因病理分型,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区域的起始点所在,明确缺失片段大小及片段中所涉及的基因,利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分析,提供针对性的遗传咨询,且为AS发病机制、基因功能定性等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Meta分析

    作者:鲁雯馨;徐文瑞;杜军保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的总体效果。方法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同时、独立进行检索,于PubMed数据库(1990年至2014年)、医学文摘资料库( EMBASE数据库1990年至2014年)、爱思唯尔( ELSEVIER数据库1990年至201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0年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1990年至2014年)收集筛选临床对照研究文献。采用Juni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项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美托洛尔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0.37,95%CI:0.21~0.64,P=0.0005);将8项研究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分别分为随机对照试验组/非随机对照试验组、疗效判定评分组/非评分组,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内均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亚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异质性,其中,非随机对照试验组中美托洛尔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45~1.02,P=0.06)。结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能改善POTS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统一干预方案及疗效判断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法洛四联症合并DiGeorge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斌;胡曼曼;石磊;范太兵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合并 DiGeorge综合征(DGS)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715例TOF患儿与DGS相关的临床特征,将715例患儿中明确为有胸腺缺陷的78例分为DGS组,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9.12±4.35)个月;体质量(7.28±2.34) kg。余637例为非DGS组即NDGS组,其中男387例,女250例;年龄(8.21±5.61)个月;体质量(8.19±3.47) kg。 DGS组基因筛查出10例染色体22q11.2基因缺失患儿,根据这一结果将DGS组分为基因诊断组与临床诊断组。基因诊断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8.12±4.15)个月;体质量(6.28±2.74) kg。临床诊断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8.19±4.37)个月;体质量(7.05±2.39) kg。结果 DGS组和NDGS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术前肺血管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S组患儿术前反复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NDGS组(P<0.001)。 DGS组合并低钙血症、面部畸形的概率高于NDG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GS组终带机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高于NDGS组(P<0.001)。基因诊断组合并低钙血症和面部畸形的概率高于临床诊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在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S临床表现多样,但细胞免疫缺陷、低钙血症或面部畸形并不是DGS患儿所特有的,故TOF患儿若合并有胸腺缺如或发育不良应考虑本病可能,以有效指导临床干预,终提高患儿长远期的生活质量。

  • 语文学习困难儿童视空间注意范围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徐金英;孟勇;王恩国

    目的:验证语文学习困难儿童视空间注意范围是否存在缺陷,探讨其大脑电生理动态变化特点。方法用王恩国等量表筛选可疑语文学习困难儿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固定位置注意范围等级提示范式完成字母搜索按键任务,对行为结果与脑电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行为数据上,对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类型主效应、注意范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4.34,P<0.05,η2=0.11, F(1,35)=138.75,P<0.001,η2=0.79]。对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类型主效应、注意范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4.99,P<0.05,η2=0.13,F(1,35)=101.83,P<0.01,η2=0.74]。语文学习困难儿童在大、小2种注意范围提示下,反应时长于对照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脑电数据上,在大、小2种注意范围提示条件下,语文学习困难儿童诱发了更大的P1波幅与更小的N1波幅。结论语文学习困难儿童注意范围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可能是由初级感知加工不足与注意分配缺陷造成。

  •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分析

    作者:高媛媛;杨思达;刘鸿圣;郑可鲁;李小晶;陈文雄;麦坚凝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特征的变化和影像学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9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1例。足月新生儿组34例、婴儿组41例、1岁以上年龄组14例。比较3组间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和影像学异常特点及差异。结果1.非特异性表现:54例有高热,44例有呼吸道症状,12例有消化道症状。1岁以上年龄组高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新生儿组和婴儿组(χ2=10.093,P<0.05)。2.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惊厥44例(49.4%),反应差36例(40.4%),呕吐21例(23.6%),颈抵抗9例(10.1%),前囟饱满7例(7.9%),头痛6例(6.7%),肢体瘫痪5例(5.6%)。婴儿组惊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新生儿组和1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1,P<0.05);1岁以上年龄组呕吐、头痛、颈抵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新生儿组和婴儿组(χ2=12.063、34.466、7.177,P均<0.05)。3.检验结果:外周血白细胞(WBC)[2.20~60.60(16.49±10.37)]×109/L,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4.00~376.53(131.07±86.91)]g/L。脑脊液WBC[1~21800(910.05±274.07)]×106/L;脑脊液糖水平0.00~4.50(1.72±1.03)mmol/L;脑脊液微量蛋白水平0.42~4.89(1.64±1.03)g/L。上述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例脑脊液改变不典型的患儿中,脑脊液葡萄糖/血清葡萄糖比值≤0.4的23例和血细菌培养阳性的15例。4.影像学结果:头颅MRI检查75例,51例异常。头颅CT检查30例,15例异常。婴儿组头颅CT/MRI总异常率、头颅MRI的异常率和头颅MRI呈现脑膜炎改变的比例均较新生儿组、1岁以上年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8、9.047、7.674,P均<0.05)。头颅MRI显示脑膜炎、硬膜下积液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头颅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0、5.291,P均<0.05)。结论新生儿和婴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宜早实施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脑脊液/血清糖比值≤0.4、头颅MRI序列检查和血细菌培养三者之间,两两联合对识别细菌感染较为重要。头颅MRI序列识别患儿脑膜病变明显优于CT。

  • 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及脑脊液炎性因子与脑损伤的关系

    作者:夏世文;周茜茜;胡玉莲;祝华平;李宁;韩代成;付春花;张漪;王慧;刘红艳;余晶;陈样;张佩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因子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本院出生的胎龄≤32周早产儿,存在宫内感染高危因素且合并早发型脓毒症患儿51例,存活46例。根据颅脑超声及MRI检查分为颅脑异常组(包括颅内出血和脑白质损伤)18例和颅脑正常组28例。检测出生12 h内血清、出生72 h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炎性因子的差异,脑损伤的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颅脑异常组患儿其孕母临床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44.44%(8/18例)比14.29%(4/28例),χ2=5.168,P=0.038]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51±9.03)×109/L比(6.95±5.64)×109/L,t=-2.107,P=0.041]高于颅脑正常组。颅脑异常组患儿血清 IL-6和脑脊液IL-6、IL-1β、TNF-α水平分别为(44.83±16.31) ng/L、(51.85±15.65) ng/L、(11.95±2.58) ng/L和(193.11±67.25) ng/L,较颅脑正常组[分别为(36.83±8.76) ng/L、(42.56±12.89) ng/L、(10.26±2.91) ng/L和(160.56±29.02) n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7、-2.250、0.269、-2.243,P=0.010、0.029、0.044、0.030)。孕母绒毛膜羊膜炎、血清TNF-α及脑脊液IL-6水平升高是引起颅脑异常的危险因素(P=0.014、0.031、0.047)。结论宫内感染时早产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增加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风险。

  • 脑电双频指数在危重症患儿镇静中的应用

    作者:陈婷婷;喻文亮

    危重患儿的镇静监测必须个体化并具有连续性。脑电图衍生而来的工具如脑电双频指数( BIS)作为近些年来用于镇静监测广泛的客观工具之一,使得镇静的持续监测变为可能。研究显示,BIS与主观评估工具即不同的临床镇静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存在变异性,用于区分镇静不足和适度镇静的BIS值在70左右,与其他的客观评估工具相比在镇静方面亦显示其有独特的优势。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临床医师对BIS的正确解读。 BIS在成人中研究和应用较多,但在危重患儿应用方面的经验仍然较少。现将国外有关BIS在危重症患儿镇静监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自噬与急性肾损伤

    作者:罗凤兰;王亚妹;陶于洪

    自噬对于维持肾脏细胞存活及细胞稳态至关重要,并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急性肾损伤能激活肾脏细胞自噬;但其具体调控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缺氧诱导因子-1α、抑癌基因p53和Bcl-2家族等有关。自噬在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多认为自噬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自噬将成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肾损伤潜在的新靶点。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倩倩;封志纯

    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大量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这些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是人类脐带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用于治疗视觉障碍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BMSCs属于成体多能干细胞,能够无限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近较多研究主要通过此类细胞能够分化成特征、形态与视网膜受损结构相似或者功能相同的特点,将其广泛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无论在体内试验还是体外试验,BMSCs有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潜力,因此对视网膜损伤及修复带来了帮助。现针对BMSCs的生物学特性、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危重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与高血糖的关系

    作者:吴小惠;朱翠平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 SOCS-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水平及其与高血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 PICU)治疗的脓毒症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修补术后患儿及严重外伤术后患儿共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血糖情况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增高组,选择同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体检健康儿童15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糖、胰岛素、血清SOCS-3、IGFBP-1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血糖增高组的血糖[(9.83±2.48) mmol/L]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4.82±0.76) mmol/L]和健康对照组[(4.49±0.81) mmol/L](P<0.05);2.与血糖正常组、健康对照组相比,血糖增高组胰岛素水平、HOMA-IR显著增高[9.68(5.85,17.35) mU/L比4.08(2.00,7.41) mU/L、2.83(2.00,10.10) mU/L;4.30(2.70,7.66)比0.87(0.39,1.94)、0.52(0.38,2.56)](P<0.05);3.健康对照组、血糖正常组、血糖增高组3组间的血清IGFBP-1及SOCS-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危重患儿血糖与胰岛素、HOMA-IR 呈正相关(r=0.455、0.773,P<0.05),而血糖、胰岛素、HOMA-IR与SOCS-3、IGFBP-1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危重症高血糖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同时不支持血清IGFBP-1、SOCS-3水平变化作为评估危重患儿发生胰岛素抵抗继而引起高血糖的指征。此外,不排除危重患儿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 儿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渚;陶少华;王斌;杨丽华;曾其毅

    目的:研究儿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时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 RCA)的适合剂量,并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珠江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接受CVVH且应用RCA的患儿66例,予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 ACD-A)配方抗凝。患儿按体质量分为4组:≤10 kg组(Ⅰ组)、20 kg≥体质量>10 kg组(Ⅱ组)、30 kg≥体质量>20 kg组(Ⅲ组)、>30 kg组(Ⅳ组)。每组随机接受2种不同剂量的ACD-A:ACD-A速度(mL/h)=0.75×血流量(BFR)(mL/min)(A剂量)和ACD-A=1.5×BFR(B剂量)。监测滤器持续时间、体内和体外循环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体内离子钙、体外循环离子钙、体内总钙、血尿素氮( BUN)、肌酐( 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pH值、钠( Na+)水平、碳酸氢根( HCO3-)水平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CA对不同体质量组患儿APTT、BUN及Cr的清除及ALT、AS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B剂量pH值显著高于Ⅰ组A剂量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4,P=0.015),Ⅱ组B剂量pH值显著高于Ⅱ组A剂量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2,P=0.046),Ⅰ组B剂量HCO3-水平显著高于Ⅰ组A剂量HCO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35,P=0.013),Ⅱ组B剂量HCO3-水平显著高于Ⅱ组A剂量HCO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4,P=0.042),Ⅲ组B剂量滤器持续时间显著高于Ⅲ组A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7,P=0.016),Ⅳ组B剂量滤器持续时间显著高于Ⅳ组A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P=0.000)。结论儿童CVVH应用RCA安全有效,不同体质量应用不同ACD-A抗凝速度能减少代谢性碱中毒和增强局部抗凝的效果。

  • 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儿重症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刘霜;任晓旭;郭琳瑛;梁金鑫;祝益民

    目的:观察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诊断非HIV感染重症PCP患儿的临床特点、感染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PICU诊断非HIV重症PCP共1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2例,结缔组织病3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2例,重症肺炎3例。10例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10例PCP在诊断时均存在呼吸衰竭,小儿危重评分中位数79分,入PICU时动脉血氧分压(鼻管氧)中位数为58 mmHg(1 mmHg=0.133 kPa),氧合指数中位数为103 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中位数为43.8 mmHg,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169×106/L。8例入PICU时为混合感染。10例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7例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10例均进行机械通气,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11 d,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6 d。5例出现气胸或皮下、纵隔气肿。10例患儿诊断后均接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治疗,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7例联合卡泊芬净治疗。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院内感染。 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15.5 d。存活6例,死亡4例(40%)。结论对于非HI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儿,PCP可能是致命性疾病,易并发ARDS,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查,积极予呼吸支持治疗,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改善预后。

  • 呼吸衰竭早产儿血浆皮质醇、促皮质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查萍;王琍琍;张健;傅燕娜;刘光辉;曹秀菁

    目的:观察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血浆皮质醇( Cor)、促皮质素( ACTH)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收住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早产儿30例为早产呼吸衰竭组,选取同期住院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32例足月儿(足月呼吸衰竭组)、生命体征平稳的52例早产儿(早产对照组)及17例足月儿(足月对照组)作为对照,测定血浆Cor、ACTH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Cor水平:3 d时,早产呼吸衰竭组[262.50(162.00~332.50) nmol/L]低于足月呼吸衰竭组[531.00(244.75~644.00) nmol/L],高于早产对照组[199.50(49.05~388.95) nmol/L]和足月对照组[120.00(43.90~191.00)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7 d 时,早产呼吸衰竭组[128.00(65.85~244.00) nmol/L]低于足月呼吸衰竭组[222.00(131.50~377.85)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CTH水平:3 d时,早产呼吸衰竭组高于其他组[38.20(25.18~76.65) pmol/L比24.60(19.03~38.20) pmol/L比22.30(14.40~40.60) pmol/L比24.20(13.90~45.65) p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时,早产呼吸衰竭组ACTH水平显著下降,低于足月呼吸衰竭组[16.55(12.78~31.80) pmol/L比29.85(18.23~54.65) p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早产儿肾上腺皮质较呼吸衰竭足月儿呈低水平应答,而ACTH合成及分泌的能力较强,随着应激消失,Cor、ACTH恢复正常水平。

  • 可溶性P选择素在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儿中检测的意义

    作者:王程毅;宋朝敏;王世彪;郑启安;张荣娜;黄丽芳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与临床生物标志物、小儿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探讨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在小儿重症肺炎并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3组:脓毒症组(71例),严重脓毒症组(42例),脓毒症休克组(13例)。于入院2 h内检测相关临床生物标志物,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可溶性P选择素与其相关性。结果1.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可溶性P选择素、血乳酸、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水平逐渐升高,血小板计数、危重症评分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与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与小儿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检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对其早期诊断和判定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儿童异物吸入的诊治和预防

    作者:许煊;祝彬;石苗茜;任海丽;封志纯

    目的:提出儿童异物吸入的预防建议,探讨软式支气管镜( 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对38例呼吸道异物在FB下取出,并对出现肉芽组织增生的患儿进行氩气刀( APC)联合二氧化碳( CO2)冷冻治疗经验,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入异物至就诊的时间、临床及X线表现、异物所在位置、支气管镜与 APC 及冷冻治疗、并发症和结局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男31例(81.6%),女7例(18.4%);年龄10个月~14岁,平均年龄28.5个月;有明确异物史30例(78.9%)。常见临床症状为呛咳(84.3%);X 线胸片示15例表现为患侧肺不张(39.5%),肺气肿17例(44.7%),肺炎改变6例(15.8%),11例来院时行肺部CT检查,仅1例见有异物影;镜检发现吸入的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22例(57.9%),花生米是本组患儿吸入的主要异物;仅4例(10.5%)在异物吸入24 h内诊明确诊断并取出异物,34例(89.5%)于异物吸入24 h 后才明确诊断及治疗;儿童哭闹是导致异物吸入的首要诱因。38例患儿吸入异物全部在FB下取出。有19例(50.0%)在异物周围有肉芽组织增生,其中5例异物被增生的肉芽组织包裹,用APC处理异物表面的肉芽组织暴露异物后取出,然后予CO2冷冻治疗;9例异物周围有肉芽组织但未形成包裹,取出异物后直接予CO2冷冻治疗。本组1例术中有心动过缓,2例术后少量出血,无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父母进行饮食习惯及喂养方法的教育是预防婴幼儿异物吸入的关键,FB下可安全取出呼吸道异物且并发症少,是异物吸入呼吸道诊断及治疗的可选方法之一。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