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중국의약공업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办单位: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药学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255
  • 国内刊号: 31-124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其灼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维生素C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及透皮性能考察

    作者:黄蓓;黄传利;张彩凤;陆伴仪;龙晓英

    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维生素C(1)与磷脂形成的复合物(PC-1)的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进行表征,考察1和PC-1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后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比较PC-1和1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表明,PC-1的佳制备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1浓度10 mg/ml,与磷脂质量比1:4,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55℃.照优化工艺制备的PC-1复合率为(96.0土0.1)%;1制备成PC-1后其脂溶性显著提高、水溶性显著降低,稳定性明显增强;PC-1和1在小鼠离体皮肤模型中,12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779±0.057)和(0.333±0.014) mg/cm2,12h的皮肤滞留量分别为(0.36±0.05)和(0.06±0.02) μg/cm2.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成的PC-1能显著改善1的理化性质和透皮性能.

  •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香青兰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的活性成分

    作者:李志红;颜仁杰;邢建国;吴彤;刘莉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香青兰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指认,共指认了29个化合物.对该活性部位进行初步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在给药组血清中共发现20个成分峰,其中12个为代谢产物,8个为原型成分.主要入血原型成分为(+) methyl rabdosiin (1)、(+)rabdosiin (2)、迷迭香酸(5)、田蓟苷(1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8)、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9)、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0)和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1).进一步对入血原型成分进行药效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13、18和19体外给予30 μg/ml,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11%、9.32%和3.27%;酚酸类化合物1、2和5在浓度为12.5 μg/ml时,对H2O2诱导原代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2.79%、84.60%和88.48%.研究表明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是香青兰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中的活性成分.

  • 2-(三氟甲基)吡啶-3-甲醛的合成

    作者:陆杨;王萍萍;钱超

    本研究对含氮杂吲哚骨架药物的重要中间体2-(三氟甲基)吡啶-3-甲醛(1)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以价廉易得的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用氨气代替乙酸铵在甲醇中发生缩合反应制得3-氨基-4,4,4-三氟丁烯酸乙酯(3),避免了酯的水解.3再与丙烯醛在乙醇中经缩合、氧化2步反应“一锅法”合成2-三氟甲基烟酸乙酯(4),绿色高效.4经硼氢化钠还原得2-(三氟甲基)吡啶-3-甲醇(5),再用二氧化锰代替二甲亚砜将5氧化为1,经济、低毒、易操作.改进后的工艺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温和,绿色环保,总收率49%.

  • 盐酸雷莫司琼的异构体杂质检测及异构体化影响因素

    作者:沈晨;夏旭;高文彦;曾珊珊;叶金翠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雷莫司琼及其对映异构体,并考察了高温、光照、强酸、强碱等影响因素对异构体杂质含量的影响,从而为该药物的制剂、工艺研究和贮藏条件选择提供参考.采用YMC Chiral NEA (R)色谱柱,以50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5.2)∶乙腈(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6 nm.盐酸雷莫司琼对映异构体间的分离度大于1.5;(S)-型异构体杂质在0.04~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032 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0.2% (RSD=0.32%).影响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在强碱条件下,盐酸雷莫司琼会发生向(S)-型异构体转化,提示制剂处方工艺研究中须避免碱性因素的影响.本方法准确、稳定,可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邹晔;李林玲;陈仁尔;苏为科

    本研究对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对氯苯乙腈和4-氯-2-硝基甲苯(3)经缩合反应得4-氯-a-(2-氯-4-肟基-5-甲基-2,5-环己二烯-1-亚基)苯乙腈,以钯碳催化加氢代替文献的铁粉/氯化铵还原,制得4-氨基-2-氯-5-甲基-α-(4-氯苯基)苯乙腈(5),避免了铁泥和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且简化了后处理,收率由84%提高至92%.化合物5和2-羟基-3,5-二碘苯甲酸以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为酰化试剂,采用“一锅法”制得N-[5-氯-4-[α-(4-氯苯基)氰甲基]-2-甲苯基]-2-羟基-3,5-二碘苯甲酰胺(8),收率由81%提高至94.3%.后8和氢氧化钠成盐得目标化合物,总收率由43%提高至77%(以3计),纯度99.3%.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三废”少,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片中的9种有效成分

    作者:宁淑博;王加锋;展照双;周明波;辛丹;滕佳林

    以黄芩苷(6)为内参物,建立了一测多评法(QAMS法)同时测定银黄片中的新绿原酸(1)、绿原酸(2)、隐绿原酸(3)、咖啡酸(4)、木犀草苷(5)、黄芩苷(6)、汉黄芩苷(7)、黄芩素(8)和汉黄芩素(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0~35 min,检测1~5),325 nm (35~60 min,检测6~9).1~9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分别为0.65、0.66、0.72、0.43、1.54、1.00、1.13、0.73和0.92,相对保留时间(RRT)分别为0.16、0.27、0.38、0.55、0.86、1.00、1.11、1.16和1.28.1~9分别在1.05~10.50、1.50~ 15.00、0.28~2.80、0.40~4.00、1.20~12.00、20.00~200.00、7.00~70.00、9.00~90.00和7.30~73.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3.96%~99.28%,RSD为2.14%~3.95%.利用本法与外标法分别测定10批银黄片中的1~9,2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 野黄芩苷内水相增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初步考察

    作者:李海刚;徐佳敏;徐康

    多囊脂质体结构中具有许多非同心的、由类脂及磷脂双分子层分割成的水性囊泡,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但在制备、贮存及用药过程中易发生内部囊泡破裂、聚合,药物渗漏等现象,对其体内外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本试验以野黄芩苷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多囊脂质体,内水相中加入羟丙甲纤维素(HPMC)以增加内水相黏度,减弱内水相流动性,增强内部囊泡机械强度,避免囊泡破裂、聚合,减少药物渗漏.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和处方.结果表明,乳化时间8 min、氮气流速6 L/min,HPMC在内水相中的浓度为0.2%,大豆磷脂、胆固醇、三油酸甘油酯和十八胺在油相中的浓度分别为1.5%、1%、0.7%和0.45%,聚乙烯醇及葡萄糖在外水相中的浓度为0.5%和3%.比较了野黄芩苷普通多囊脂质体(内水相不含HPMC)及内水相增稠多囊脂质体在室温下放置30 d期间的包封率及粒子形态变化情况,初步评价本品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与野黄芩苷普通多囊脂质体相比,本品在试验期间形态光滑圆整,未见磷脂碎片,包封率改变不明显.并且,与普通多囊脂质体相比,野黄芩苷内水相增稠多囊脂质体在含3%葡萄糖的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药速率明显减慢.

  • 恩格列净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石克金;陈林;李江红;任凤英;杨晨;苟小军

    本研究对恩格列净(1)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苯酚(2)与(R)-3-羟基四氢呋喃反应得(S)-3-苯氧基四氢呋喃,与2-氯-5-碘苄溴经傅-克烷基化反应得(S)-3-[4-(2-氯-5-碘苄基)苯氧基]四氢呋喃(6).采用傅-克烷基化反应代替文献常用的傅-克酰化后再进行羰基还原,缩短了步骤.6与2,3,4,6-四-O-乙酰基-1-α-溴-D-吡喃葡萄糖在正丁基锂和碘化亚铜存在下经缩合得(2S,3R,4R,5S,6R)-2-[3-[4-[(S)-四氢呋喃-3-基氧基]苄基]-4-氯苯基]-6-乙酰氧基甲基-3,4,5-三乙酰氧基环氧己烷(8);该反应温度由文献的-78℃升高至-40~-20℃,更容易控制.后,8经氢氧化锂脱乙酰基得目标化合物1,总收率43.0%(以2计),产品纯度99.21%,α-恩格列净杂质含量小于0.1%.改进后的工艺路线更短,温度易控制,操作方便.

  • 微晶纤维素共处理辅料的粉体学性质及在直接压片工艺中的应用

    作者:蔡杰;顾王文;丁亚萍

    对微晶纤维素共处理辅料EASYtab的流动性、可压性、粒度分布等相关粉体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微晶纤维素共处理辅料的卡尔指数为16.7%,休止角为30.18.,粒径均-,流动性和填充性均优于其相同成分同比例的简单物理混合物.以吡罗昔康、卡马西平、伊曲康唑为模型药物,分别代表混合均匀性差、溶出度低、崩解慢的药物类型,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制备不同载药量的片剂,考察相应的片剂特性.在20%载药量下,加入共处理辅料制备的吡罗昔康片剂的含量均匀度A+2.2S值仅为6.53,卡马西平片在60 min时溶出率达到82.3%,伊曲康唑片剂在10s内即完全崩解,显示共处理辅料可以起到提高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加快崩解的作用.3种模型药物片剂在40%的载药量时,仍具有合适的硬度和脆碎度,表明共处理辅料具有良好的稀释潜能,是一种优良的粉末直接压片辅料.

  • 坦西莫司的合成工艺优化

    作者:白文钦;唐贞波;宋传玲;张贵民

    本研究对坦西莫司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以西罗莫司(2)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先用三甲基氯硅烷保护西罗莫司31-和42-位的羟基,再经选择性水解得西罗莫司31-O-三甲基硅烷基醚(4).通过TLC严密监测反应进程,避免了过度水解的发生;同时增加对化合物4的分离纯化操作,进一步将2的残留降至0.15%以下,避免其参与后续反应影响终产物品质.化合物4与2,4,6-三氯苯甲酰基2,2,5-三甲基-1,3-二氧六环-5-酸酐反应得2,2,5-三甲基-1,3-二氧六环-5-羧酸西罗莫司31-O-三甲基硅烷基醚-42-酯(5).5再经水解脱保护得目标化合物.本步反应中,5直接在2 mol/L硫酸的作用下,一步水解掉2个保护基团,减少反应步骤的同时,收率也提高至94%.改进后的工艺终产物纯度由98%提高至99%,总收率由60%提高至84.3%(以2计).本工艺已经公斤级中试生产验证,工艺参数及收率稳定.

  • 阿维链霉菌转化系统的优化及其不同PKS敲除菌株的构建

    作者:孟令卓;王勇;储炬

    阿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产生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阿维链霉菌基因组中除阿维菌素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外,还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11个PKS.为解决链霉菌工业生产菌株转化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接合转移方法对生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通过优化氯化镁浓度、热激条件、预萌发时间、供受比及抗菌药覆盖时间点等关键参数,使得接合转移效率提高了2.4倍.利用优化的转化方法,以阿维链霉菌工业菌株AV-LP为出发菌株,构建了7个PKS生物合成基因簇敲除的突变株,其中缺失olm、pte、rpp基因簇菌株的阿维菌素产量较出发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右布地奈德的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邢丽华

    布地奈德是一种治疗哮喘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R/S两种异构体,右布地奈德(R-构型,1)于2005年在我国上市.本研究对1的合成进行改进.以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氧化21-乙酰氧基孕甾-1,4,9(11),16-四烯-3,20-二酮(2)得16α,17α-二羟基孕甾-21-乙酰氧基-1,4,9(11)-三烯-3,20-二酮(3),在保证收率的同时避免产生废渣,简化了后处理.3经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溴代得9α-溴代-11β,16α,17α-三羟基孕甾-21-乙酰氧基-1,4-二烯-3,20-二酮(4).4以钯碳催化氢化代替六水合三氯化铬催化脱溴,得11β,16α,17α-三羟基孕甾-21-乙酰氧基-1,4-二烯-3,20-二酮(5),简化后处理,降低重金属残留的风险.5经氢氧化钾水解得16α-羟基泼尼松龙(6),以绿色离子液体[PSmim] [HSO4]代替高氯酸作催化剂,6与正丁醛缩合得布地奈德(7),收率从文献的80.7%提高至98.5%,简化了操作,且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套用,降低了成本.后7经(+)-樟脑磺酸拆分得1,总收率21.9%(以2计).

  • 基于实例的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分析

    作者:蒋海洪;李晶

    当前,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已经推广到医疗器械行业试点实施,并产生了实质试点成果.MAH制度全面实施后,医疗器械行业新格局将逐渐形成并给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应该从立法确立医疗器械MAH制度的法律地位、重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责任体系、明确持有人的责权利以及强化委托生产的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医疗器械MAH制度.

  • 基于GAMP5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实际应用

    作者:沈忱;陆振宇;徐秀卉;徐蓉;来聪聪

    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的颁布,为我国制药行业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提出了要求.而其中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水平是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的短板.基于《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指南(5版)》(GAMP5)这一国际通用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指南,本文以4类软件中为复杂的SAP(即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软件验证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实施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及产业升级对策分析

    作者:林环玉;伍振峰;曾丽华;王学成;杨明

    中药配方颗粒是饮片改革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体系也成了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家政策和法规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方向及可能途径,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低价、短缺药品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于晓雯;董敏;由春娜

    通过分析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能对低价、短缺药品产生的影响,为保障药品供应和患者用药可及性提出建议.查阅了相关法规和文献,了解低价、短缺药品现状,结合常用低价、短缺药品的一致性评价进展,分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促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尤其需要关注改革对低价、短缺药品的影响.一致性评价可能加剧药品短缺情况,国家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措施以保障药品供应和公众基本用药.

  • 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过程中起始物料的选择与控制

    作者:杜爽;梁毅

    起始物料作为原料药生产控制的源头,其质量水平对成品原料药质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目前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普遍忽视起始物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是产品申报及生产活动中的关键缺陷之一.本文从起始物料的选择依据与质量控制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建议原料药生产企业综合工艺安全性,过程能力,物料毒性,终产品用途以及工艺对环境和操作者的健康影响等因素评估风险,选择适当的起始物料.同时,应贯通上下游工艺,制定科学的质控标准,增强供应商管理的可及性与持续性,从工艺源头提高原料药质量.本文可为原料申报与生产过程中起始物料的控制提供指导.

  • 榄香烯原料药及制剂国家标准提高工作分析

    作者:岳志华;李慧义

    为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对榄香烯原料药及其制剂开展了标准提高工作.本文重点解析了榄香烯原料药及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标准中有关物质检查及含量测定方法的修订和提高过程,阐明了榄香烯原料药及制剂标准提高工作的思路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后的国家标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可控性和安全性,也为制定植物提取来源的药品标准提供参考.

  • 浅析“两证合一”监管机制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影响

    作者:颛孙燕;俞佳宁;朱佳娴

    介绍“两证合一”监管机制背景及基本情况,结合药品生产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两证合一”监管机制的实施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质量、运营的影响,汇总业界对“两证合一”监管机制落地及顺利过渡的思考及建议.

  • 关联审评审批制度下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做好药包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恕

    本文针对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于药包材、辅料和制剂关联审评审批的改革形势下,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做好药包材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讨论.回顾了我国药包材法规发展的四个阶段,就目前我国的药包材生产企业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剖析了药品生产企业之前对于药包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新的法规要求下,分析讨论了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包材的质量控制对策.结论是在我国实行药包材、辅料和制剂的关联审评审批的制度,明确了药品生产者是质量责任主体,进一步凸显监管的重点,将有助于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包材的质量控制.

  • L-核糖的合成研究进展

    作者:邹晔;苏为科

    L-核糖是抗病毒药物maribavir等的关键中间体,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需要通过人工合成得到.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合成法,本文按不同的起始原料对其合成方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这2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计算药剂学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中的应用

    作者:王嘉新;栾瀚森;王浩

    大多数的药物都存在溶解度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的缺点.结合计算药剂学,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药物与辅料形成稳定的新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处方工艺的筛选及优化,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新结构的稳定机制,实现药剂学实验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结合与相互印证.将难溶性药物制备成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是提高其溶解度的两种有效方法,即通过模拟计算药物和辅料形成包合物的结合位点及自由能,从分子层面反映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表面结构的改变,以此提高药物溶解度;以及通过模拟药物与聚合物之间的混合度和溶解度参数的计算,从而预测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后对其溶解度的影响.

  • 药物固体纳米晶体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阳;谢锦;许俊男;岳鹏飞;杨明

    固体纳米晶体是在纳米混悬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纳米技术,其遇水后可再分散成纳米混悬状态,比表面积大,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成为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药物、稳定剂与支架剂的理化属性为切入点,重点综述了影响纳米晶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期望为该递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 喷雾冷冻干燥技术及其在吸入制剂中的应用

    作者:王珏;朱壮志;张晓红

    近年来,吸入制剂由于安全、高效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的应用.为达到有效的肺部沉积,药物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粒径通常控制在6μm以下.喷雾冷冻干燥技术(spray freeze drying,SFD)作为一种新型的粉末制备技术,主要包括雾化、冷冻和干燥3个步骤,是传统喷雾干燥与冷冻干燥技术的结合.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低温操作避免了制备过程中的加热环节,适合于热敏感药物;②细小雾滴的快速冻结减少了药物的结晶或相分离;③干燥过程中,冻结的细颗粒能更加快速、均匀地生成粒径可控的多孔球形颗粒.SFD技术有助于改善粉末的理化性质,所得制品空气动力学粒径较小,适用于肺部给药.本文综述了SFD技术的过程、特点和分类,以及近年来在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大分子吸入制剂中的应用进展.

  • CRISPR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沈洁;李燕;卢治国;张田露;张欣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对基因进行精准修饰来达到治疗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目的.然而,基因药物存在不稳定、易降解、入胞能力差等问题,限制了CRISPR技术的应用.因此,需要寻求合适的递送系统,将药物有效地递送至靶细胞中,进而提升CRISPR技术的效率及特异性.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CRISPR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对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的优势、劣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总结和阐述,为各类药物递送系统在生物医药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CRISPR 载体 治疗
中国医药工业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