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Research 중화신경외과질병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1.0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897
  • 国内刊号: 61-13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水蛭素和重组链激酶联合应用于脑出血血肿腔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鹰;陈衔城;季耀东;任惠民;符荣;宫晔

    目的研究水蛭素和重组链激酶联合应用于脑内出血(ICH)血肿腔中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制成ICH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组链激酶组、水蛭素+重组链激酶组(联合组),各组分别在ICH后8 h、16 h、24 h、48 h向血肿腔中注入生理盐水、重组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加水蛭素.ICH后72 h处死大鼠,观察脑组织中的含水量、Na+、K+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在ICH后8 h、16 h、24 h、48 h应用重组链激酶,可引起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以及Na+、K+的变化(P<0.05),在ICH后8 h重组链激酶组,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与重组链激酶组比较脑组织的含水量在8 h、16 h、24 h、48 h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EB含量在8 h、16 h、24 h、48 h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ICH血肿腔内单独应用重组链激酶可加重ICH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联合应用水蛭素不但可防治重组链激酶溶化血块时对脑组织的损伤,而且还可降低血肿本身所释放的毒性物质所引起的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致巨人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义;苏长保;任祖渊;王任直;马文斌

    巨人症少见,是由于儿童时期体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分泌过多所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原发性GH分泌过多主要为垂体GH腺瘤所致.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7月至2000年1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垂体GH腺瘤所致巨人症7例,报告如下.

  • 人IFN-β基因脂质体转染胶质瘤细胞及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伟;章翔;王占祥;郭衍;张剑宁;费舟;王西玲;梁景文

    目的观察β-干扰素(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及其对SHG4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IFN-β的表达情况;应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转染组与对照组SHG44细胞增殖的差异.结果 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后4 d和6 d,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7%和32.7%.ELASA及流式细胞仪蛋白检测均表明转染后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的IFN-β表达(P<0.01),其中在转染后72 h和96 h,IFN-β表达量分别为(35.4±2.7)U/ml和(40.3±3.2)U/ml.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实验也表明转染后的细胞有明显的IFN-β的表达.结论 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可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并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表达谱及相关基因的聚类研究

    作者:陈菊祥;卢亦成;胡国汉;骆纯;楼美清;应康;李瑶;谢毅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含13 939种人类基因的BioStarH140S型表达谱芯片,以正常成人脑及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 4000扫描芯片荧光信号,提取脑及胶质瘤组织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用Hierarchical聚类对胶质瘤差异基因进行特征提取;用Northern杂交验证及进行初步功能研究.结果正常脑与18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间筛选出多类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和Hierarchical聚类,发现α-连环素、微型染色体维护蛋白7、细胞周期素B2、FBX05、着丝粒蛋白F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密切相关,该类基因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差异不明显,但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明显上调.Northern杂交显示该类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密切相关,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可快速、高效地筛选胶质瘤相关基因,发现的5条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强密切相关,可成为判断胶质瘤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垂体腺瘤染色体改变与侵袭性的相关性

    作者:高恒;冯东侠;惠国桢;马文雄;俞文华;吴思荣;王清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染色体改变及其与肿瘤临床侵袭性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转变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方法将30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取得的新鲜垂体腺瘤组织制作单细胞悬液,体外直接阻滞法获取染色体,结合R显带核型分析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ISH),对染色体变异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垂体腺瘤染色体变异主要为数目改变,涉及除4、16、Y之外的每一条染色体.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染色体变异几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8、9、12、19号染色体的增加在垂体腺瘤染色体变异中十分常见, 9、11、19号染色体变异和8号四体,9号四体多见于侵袭性垂体腺瘤.间期FISH验证并补充了常规核型分析的结果.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染色体变异几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8、12号染色体的改变可能在垂体腺瘤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而9、11和19号染色体的改变可能与肿瘤侵袭性的增加相关.

  • 神经内窥镜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刘玉光;吴承远;李刚;苏万东;王云彦;李新钢;朱树干

    一、对象与方法1. 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0~57岁,平均41岁.病史2月~6年;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痛,其中第一支1例,第二支1例,第二、三支8例.所有患者均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 犬颅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

    作者:侯明山;章翔;费舟;李茂林;刘卫平;宋少军;杨江河;程光;梁景文;王西玲

    目的研究犬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bcl-2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犬颅脑枪弹伤模型,制备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脑组织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犬脑偶见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细胞中有微弱bcl-2的表达,枪弹伤后凋亡神经细胞及bcl-2于2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48 h开始下降.不同区域表达不完全一致.各观测点神经细胞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犬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具有时空规律性.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凋亡保护基因的调节有关.

  • L-NIL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建;秦建兵;施炜;金国华;刘道坤;毛伟峰

    目的探讨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L-N6-亚氨乙基-赖氨酸(L-NIL)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中对大鼠伤后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创伤性脑损伤组、创伤性脑损伤组、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组、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IL组.其中L-NNA组、L-NIL组分别于伤后即刻、24 h、48 h经腹腔注射L-NNA或L-NIL.进行避暗回避试验以评价伤后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恢复情况.伤后第7 d处死大鼠取脑,采用Nissl染色及神经元抗核抗体(Neu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测量伤侧海马CA2区锥体细胞层面积.结果①L-NIL组避暗回避试验结果显著好于创伤性脑损伤组(P<0.05).②L-NIL组海马CA2区锥体细胞层面积与创伤性脑损伤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③L-NIL组避暗回避试验结果及海马CA2区锥体细胞层面积值均优于L-NNA组.结论适当地应用选择性iNOS抑制剂L-NIL可促进大鼠脑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保护海马神经元,其效果优于非选择性NOS抑制剂.

  • 人与大鼠海马血管构筑的观察

    作者:章翔;姬西团;费舟;林绿标;赵明;曹锐蜂;王西玲;程光;梁景文

    目的比较分析人与大鼠海马构筑模式.方法本实验采用血管色素明胶灌注与甲酯铸型扫描电镜法,对人与大鼠海马血管来源、分布规律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其血管密度与管径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人海马血管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而大鼠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人海马表面与内部血管呈规律性分布,而其内部血管分布不如大鼠海马明显.另外,见到人与大鼠海马内部均存在着丰富的血管吻合.同时观察到大鼠海马血管构筑与其神经组织结构呈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大鼠海马血管分布与神经组织构筑相匹配,人与大鼠海马血管内部存在着广泛的血管吻合.

  • 大鼠脑创伤后海马CA3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陈建良;董广宇;李雪松;赵庆琐;吴耀晨

    目的研究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脑创伤后不同时间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及Bcl-2,Bax和Caspase-3基因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创伤后海马CA3区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凋亡,Bcl-2在脑损伤后表达下降,而Bax和Caspase-3在脑创伤后表达升高;Caspase-3表达的峰值时间(72 h)出现在Bax之后(48 h).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CA3区存在细胞凋亡及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Bcl-2/Bax表达比值下降早于Caspase-3的上升,Bcl-2/Bax表达比值改变可能与Caspase-3活化有关,进而启动并加重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 NT3基因转染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邓志宏;邱建华;王锦玲;刘顺利;黄维国

    目的通过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转染的方法,了解NT3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方法,并进行神经丝蛋白(NF)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及受体酪氨酸激酶C(TrKC)免疫组化染色.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将重组质粒pIRES2-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NT-3瞬时转染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观察转染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数量等改变.结果成功培养了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NT3基因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见聚合分布的、胞体及轴突发出绿色荧光的螺旋神经节细胞,与未转染细胞相比,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继续培养2周后,各实验组细胞的数量均减少,但NT3转染组细胞减少的数量低于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 NT3基因转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退行性改变.

  • CT脑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常会民;欧书锦;苏军;刘清流;林鹏;彭卫华;田喜光;姚雪峰

    CT脑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通过浅静脉注入造影剂来显示脑血管性病变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因其具有无创、快速、显像清晰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1999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5例

    作者:汪靖;王本瀚;张长远;张月高;郭效东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1998年至2002年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5例,现就治疗效果、手术技巧及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等方面问题加以分析.

  • 大骨瓣减压救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

    作者:高广伟;岳新灿;张剑宁

    我院自1995年至2000年采用去大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颅脑损伤后自发性食管破裂

    作者:李力;贺晓生;付洛安;程光

    Boyehaale's综合征或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非直接、异物或器械损伤的食管透壁破裂或全层裂开,是一种迅速危及生命的疾病,如颅脑损伤后合并此综合征,则预后极差.我科自1989年至今共收治6例此类病例,现报告如下: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附25例报告)

    作者:陈劲松;郭义雄;庹秀均;田少斌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我院从1998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25例,分析如下:

  • 创伤后多发性硬脑膜外血肿

    作者:王京;陈宏;蒋宇钢;李敏洪;黄威

    创伤后多发性硬脑膜外血肿较少见,1991年4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该类患者26例,占同期473例硬脑膜外血肿的5.5%,现总结报告如下.

  • 重型颅脑损伤脑室出血临床救治体会

    作者:王长平;肖哲;刘颉;李争民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室出血患者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终室、侧脑室置管灌洗治疗全脑室内出血铸型

    作者:李茂林;王军;王祝峰;胡炜;刘鑫;王东杰;焦杨

    全脑室内出血铸型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可由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出血、脉络丛血管瘤、颅脑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脑室内出血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室急剧膨胀,导致颅内压骤然升高,脑深部结构遭破坏,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治疗
  • 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嵌顿性脑疝的临床应用

    作者:谭翱;兰祖秀;郑军;谢宝君;王有存

    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去大骨瓣减压同时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的联合减压手术方法治疗28例GCS 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中晚期脑疝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利用率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吴铁军;田辉;张连群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过去多从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眼部征象、运动功能以及颅内压等方面进行伤情评价,而对于脑氧代谢的改变及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对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利用率变化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评估病情、指导治疗中的意义.

  •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

    作者:漆建;冯凌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较为少见,但预后极差,死亡率高.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92例,并发高钠血症27例,死亡15例.

  •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江建东;黄民权;姚一;杨大金;吴家阳;张小斌;何雪阳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但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多变,甚至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死亡.我科于1997年至2002年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感觉-运动区病变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

    作者:蔡廷江;崔益钿;万青;宋洋;江小伟;王栋;沈志刚

    感觉-运动区病变成功的手术切除,同时又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仍然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术前和术中对感觉-运动区和锥体束的精确定位以及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的良好运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5例感觉-运动区病变的病例,探讨了感觉-运动区病变手术的操作要点.

  • 神经干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潘灏;章翔;刘卫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没有再生能力,损伤后死亡的细胞不能像上皮组织那样由再生的细胞替补.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存在有干细胞,即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

  •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敬文;刘相轸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大直径2.5 cm的动脉瘤,是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5%左右,其好发部位是颈内-眼动脉、颈内-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等处.

  • 颅骨非骨化性纤维瘤

    作者:黄红星;秦天森;匡卫平

    我们收治一例良性颅骨非骨化性纤维瘤,鉴于本病少见,好发于四肢长骨,多见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且该类病例多为骨科或放射科同仁报导,经查询国内文献未见发生于颅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报导,特此结合文献复习将病例介绍如下:

  • 婴儿重型颅脑外伤1例救治体会

    作者:陈焕然;金大为;许民辉;邹咏文

    患儿女性,出生55 d.因车祸致颅脑外伤伴不哭、拒食、反复抽搐30 h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36次/min,潮式呼吸40次/min,体重4.5 kg.头顶部头皮有一擦痕,少量渗血.前囟饱满,颈项强直,口唇发绀,双眼向左上方凝视,瞳孔针尖状缩小,光反射迟钝,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状,肌张力高,右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按GCS改良法[1,2]评分为5分,头颅CT示双额、左顶脑内及大脑镰旁血肿,脑沟脑池密度增高.

  • 桥脑小脑角淋巴上皮瘤样癌合并外耳道胆脂瘤1例

    作者:唐忠;朱炎昌;李志勇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病,多发生于扁桃体、唾液腺、胸腺等.而颅内桥脑小脑角(cerebellar pontine angle, CPA)淋巴上皮瘤样癌国内外尚未见报告,尤其合并外耳道胆脂瘤者更属罕见.本文首次报告1例合并外耳道胆脂瘤的桥脑小脑角淋巴上皮瘤样癌.

  • 低速弹颅脑损伤早期脑微循环变化实验研究

    作者:王凡;陈长才;毛伯镛;毛庆;徐如祥

    本实验研究采用猫制作低速弹所致火器性颅脑损伤模型,应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微循环图象分析仪直接观察微血管的动态变化,旨在阐明低速弹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missile wound, CMW)后脑微循环动态变化的基本病理过程,探讨减轻CMW早期对脑组织损害的有效途径.

  • 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MRI影像学特征

    作者:刘健;刘沣;杨华;刘窗溪;高方友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脑肿瘤,对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及实验性治疗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稳定的胶质瘤动物模型.

  •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作者:许百男;孙正辉

    颅内动脉瘤是非创伤性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显微手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经过神经血管外科医师长期不懈的探索、创新和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尤其是巨大动脉瘤的治疗仍是神经外科领域中棘手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动脉瘤 外科治疗
  • 与颅底相关的眼眶创伤临床诊治

    作者:王雨生;惠玲;惠延年

    眼眶(orbit)为两个独立的四边形锥形骨腔,分别位于头颅前面正中线的两侧,介于颅骨与面骨之间.眼眶与颅底关系密切,眶顶即颅底的一部分,它将眶内容与颅前窝和额窦隔开.

    关键词: 眼眶创伤 颅底创伤
  • 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处理问题

    作者:

    关键词: 医学论文
  •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和舒张脑血管因子研究

    作者:王涛;李健;赵继宗;赵元立;张淑珍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中血管紧张素II(AT-II)、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 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拟行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分别于术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 4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AT-II、ET 和CGRP的浓度.结果 4个时间点AT-II均在正常值范围.ET于术中3个时间点即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分别明显低于术前基础值(P值分别为0.002、0.001和0.009).术前CGRP高于正常值,术中3个时间点CGRP较术前基础值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缩血管因子不升高,但舒血管因子有所降低,提示术中应注重扩血管治疗,以预防术中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大脑后动脉第2段动脉瘤

    作者:史继新;王汉东;杭春华;成惠林;谢伟;潘云曦;樊友武;印红霞;刘承基

    目的对本院1990年以来治疗的11例大脑后动脉第2段(P2段)动脉瘤的临床和手术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11例患者中,1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颞下入路、4例经翼点入路.5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或塑形夹闭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5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另l例行血管内弹簧栓栓塞术.结果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8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中包括5例动脉瘤夹闭者以及3例动脉瘤孤立者,另外2例动脉瘤孤立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梗死,出现暂时性轻偏瘫和同向性偏盲.l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恢复良好.结论 P2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有形成巨大动脉瘤的倾向.手术以经翼点入路和颞下入路显露为主,对必需行动脉瘤孤立者可行载瘤动脉重建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害.

  • 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彭怀德;韩德清;孙亦明;邹武;朱卫华;邱志华;匡友志;陈玉光;孙培永

    目的分析报告30例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例均予以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对载瘤血管加照"手术位"造影片,诊断明确后显微手术治疗.结果发现动脉瘤30例,28例成功夹闭瘤颈,脑血管造影满意,2例行动脉瘤包裹.结论全脑血管DSA造影、"手术位"造影的应用及显微手术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 颈内动脉颅内段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作者:许在华;章翔;高操

    目的为颈内动脉(ICA)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24具灌注红色苯乙烯的新鲜成人标本及6具防腐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颈内动脉颅内部分包括:岩骨段(C2);破裂孔段(C3);海绵窦段(C4);床突段(C5);眼动脉段(C6);交通段(C7).测量出颅内各段的管径和长度,描述了颈内动脉及主要分支,走行过程中与其周围特殊解剖结构的关系.结论颈内动脉颅内部分解剖学分段及其显微解剖资料对临床显微外科、血管介入、影像学有指导意义.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68例疗效分析

    作者:丰育功;吴国庆;孙淼;张兵;王厚忠;吴唏;孔军;王伟民;管勇;刘伟;赵经郊;孙敬熙

    目的通过对168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以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来我科首诊的经CT、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力争在72 h内(由外院转诊已错过急性期者均在两周后)经翼点入路开颅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168例中,治愈139例(82.7%)、好转11例(6.5%)、植物生存3例(1.8%)、死亡15例(8.9%).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 SAH,经CT、DSA确诊后应争取早期手术.选择佳手术时机、手术入路、熟练掌握显微操作技术及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手术治疗栓塞失败的颅内动脉瘤

    作者:王硕;齐巍;赵继宗

    目的总结用开颅手术方法治疗栓塞失败的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1999年2月至2002年4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栓塞失败的颅内动脉瘤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1例.动脉瘤的直径平均为12 mm.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脑血管造影复查,动脉瘤均完全消失,无动脉瘤残留.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无手术合并症和术后死亡.结论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动脉瘤残留或再通者建议行显微手术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