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Research 중화신경외과질병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1.0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897
  • 国内刊号: 61-13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42例报告

    作者:史航宇;张刚;苏建云;李楠

    目的 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MFA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法仍有很大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意在结合我们临床实践经验及文献复习对这些争议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行神经内镜辅助囊肿-基底池造瘘术(39例)及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的42例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MFAC的外科治疗指征,手术方式,临床及神经影像学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 ~36月(平均随访18月),39例(92.8%)临床有效(至少有一种症状改善或完全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为30例(71.4%).临床症状中高颅压表现缓解为明显(治愈率达81.25%;有效率100%).造瘘术后囊肿缩小及消失37例(95.0%),无一例患儿死亡及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相较于囊肿-腹腔分流手术,神经内镜囊肿-脑池造瘘术同样安全有效,但创伤小.所以对于儿童MFAC的治疗,建议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态度,治疗方法首选神经内辅助囊肿-脑池造瘘术,但对于每个个体病例需行严格评估,选择优的治疗方式.

  • 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

    作者:周小龙;张鹏;韦玮

    目的 本课题为了研究早期手术与初始保守治疗对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到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损伤48 h内的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分组后12 h内手术清除血肿)和初始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期如认为有必要方行血肿清除术).如患者少于两处大于10 mL的血肿以及无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则满足条件.主要预后的评估是对患者6个月的情况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问卷调查.对患者6个月进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问卷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早期手术治疗组58例中34例(75.6%)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为预后好,较初始保守治疗组的29例(50.0%)高,相对危险度(OR):0.43;95%置信区间(CI):0.21 ~0.88;P=0.02.初始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手术治疗组相比死亡率更高[21(36.2%):7(15.6%),P=0.023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 对创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较初始保守治疗能使患者有更好的结局.

  • 神经内镜下不同等级术中脑脊液漏颅底重建技术比较研究

    作者:陈卫良;陈星;王玉海;杨理坤;李培培

    目的 探讨经鼻神经内镜手术术中脑脊液漏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颅底重建技术.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鼻神经内镜手术的95例患者按术中脑脊液漏等级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总结分析不同等级的术中脑脊液漏相对应的颅底重建技术.结果 术中脑脊液漏等级0级45例,3种颅底重建技术均未见术后脑脊液漏;术中脑脊液漏等级1级21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18.2% (2/11),联合重建1O% (1/10);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脑脊液漏等级2级29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50%(5/10),联合重建10.5%(2/19);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程度的蛛网膜破损应选择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减少粘膜瓣过度使用带来的并发症和大腿损伤,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舒适感,还可以为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提供便利.

  • 大黄素甲醚对颅脑损伤大鼠NSE和GFAP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长栋;荔志云

    目的 观察大黄素甲醚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2~3个月龄,体重200~ 250 g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颅脑外伤组(10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0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hUC-MSCs)+大黄素甲醚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hUC-MSCs移植组、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增强,联合组表达更为显著.结论 大黄素甲醚可通过诱导hUC-MSCs表达神经元NSE、GFAP,发挥其对TBI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非典型脑膜瘤的生存分析

    作者:殷尚炯;曹藏柱;程月飞;杜秀玉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31例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后放疗等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存活时间为123个月,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84%,8年生存率为72%.29例大体全切的患者中平均复发时间为个71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52个月,3年复发率30%,5年复发率为51%,8年复发率为62%.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P=0.03)对非典型脑膜瘤的生存时间有影响,手术次数(P=0.01)和手术切除程度(P =0.001)对复发时问有影响.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发手术切除程度(P =0.006)对生存时间有影响,肿瘤位置、手术次数、手术切除程度、术前KPS分级影响复发时间.结论 手术全切是延长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 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皮层神经元自噬与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文科;戴舒惠;杨悦凡;罗鹏;费舟

    目的 观察6000 m海拔高度下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暴露对小鼠皮层神经元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及不同时长(1d、3d、7d、14 d)的高原低氧处理组,每组8只.模拟6000 m海拔的高原低氧环境,实验组分别给予1d、3d、7d、14 d的高原低氧处理,对照组饲养于舱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自噬标志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皮层组织的表达;赫斯特荧光染料33342(Hoechst 33342)染色用于观察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改变.结果 与平原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处理增加了小鼠皮层组织HIF-1α、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同时明显增加了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率.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下,自噬的激活可能是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发生的重要原因,而HIF-1α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 孕酮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

    作者:路楷;查海锋;徐彬彬;程晓午;承军;黄晓成;王海华;查洲舟;钱晔

    急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欧美国家成为青壮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也已成为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因素,怎样降低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神经外科医师努力的课题.除了常规手术治疗之外,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不能推荐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减轻脑水肿,延缓神经细胞凋亡,阻止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害.近年来大量资料表明,孕酮(progesterone,PG)可以抗氧化、抗兴奋毒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但也有一些随机研究出现了阴性结果.内源性阿片肽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多种神经元中,其主要成员β-内腓肽(β-endorphins,β-EP)、强腓肽[Dynorphin-A(1-13),Dyn-A(1-13)],在TBI患者中释放增加,尤其是Dyn-A(1-13)被认为在TBI早期起到了脑继发性损害的作用,为此本文探讨TBI患者经PG治疗并检测其与β-EP、Dyn-A(1-13)的相关性.

  • 经侧脑室三角区穿刺的脑室-腹腔分流疗效观察

    作者:肖华明;颜明布;康军阳;邹积典;隋强波;田伟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leperitoneal,V-P)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主要手段.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85例,分别经额角和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颅脑CT或MRI确诊脑积水患者85例,其中男50例(58.8%),女35例(41.2%),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2岁.经额角穿刺患者42例,经三角区穿刺患者43例.2.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智能障碍、小便失禁等.

  • 小骨窗显微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张宗杰;祁磊;王轶;王茂德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在脑血管疾病中位居首位.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疗法,但传统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因其创伤大并发症多,除非在脑疝的情况下用于去除骨瓣减压,目前很少采用.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本研究为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不需要去骨瓣减压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 双针穿刺治疗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王亮;袁丁;孙晓川

    老年人重症脑出血发生比例高,开颅血肿清除术风险大,我科采用双针穿刺联合局部尿激酶液化法治疗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60岁;②CT检查明确出血位于基底节区;③出血量≥50mL;④首次出血者;⑤CT或病史排除脑血管畸形或肿瘤性出血可能;⑥不合并其他脑叶及脑室出血;⑦家属知晓病情,签署知情(包含医学伦理学内容)同意书.符合上述标准且家属同意手术者共75例,双针穿刺组24例(男16例,女8例),开颅清除术组51例(男30例,女21例),两组患者性别(x2=1.01,P>0.05)、年龄[双针组为(67.97 ±8.34)岁,开颅组为(65.43±6.71)岁,t=1.63,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 自噬在急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雪;王枫;熊利泽

    半个世纪以前,比利时细胞学家Christian de Duve用自噬这一术语来描述细胞利用溶酶体来消化胞浆成分这一过程.依据待降解产物运送到溶酶体时的形态不同,自噬主要可以分为三类:①大自噬,其特征是形成独特的双层膜细胞器-自噬小体,这是一种通过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的途径并在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②小自噬,溶酶体器膜将胞浆成分直接内吞进去;③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由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70、溶酶体相关的膜蛋白2A介导的降解过程[1].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大自噬(以下称之为自噬).一般情况下,自噬保持在基线水平并维持亚细胞结构的功能,如内质网和线粒体.

  • 高频振荡在癫痫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国平;王晓飞;王群;杨小枫

    在过去十几年中,频率在80 Hz以上的脑电活动-高频振荡(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HFOs)的临床意义越来越被重视.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高频振荡与癫痫的起始区或致痫区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高频振荡还可以反应癫痫的严重程度,用于评价各种癫痫治疗方法的疗效,且对判断癫痫的易感性、预测癫痫发作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将就高频振荡在癫痫诊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 儿童神经外科医师的专科培训探讨

    作者:方铁;倪鑫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临床专科医师的培训成为一项必要的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了符合各自国情的一套完整的专科医师培养体系.我国在不断完善临床住院医师正规培训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临床专科医师的正规化培训.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对于儿童神经外科医师的专科培训情况,分析我国儿童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儿童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是随着神经外科的整体发展而发展.在了解儿童神经外科医师专科培训前,我们首先需要初步了解神经外科医师的培训体系.

  • Toll样受体在脑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静波;赵磊;岳亮;刘海啸;李霞;林艳;屈延

    脑损伤分为脑缺血与脑出血两种类型,相对于出血性脑损伤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缺血性脑损伤显得十分棘手,目前来讲,血栓溶解疗法是缺血性脑损伤的唯一治疗途径.因此,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1].新研究发现,预处理作用是一种能够对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方式,其依赖于机体对阈下损伤、刺激的反应,这类反应将会有助于对抗随后更为严重的损伤.而能够促进预处理作用发生的因素包括:麻醉、药物、炎性因子、短暂的缺血等[2].

  • 胶质瘤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作者:赵建辉;胡世颉;李兵;费舟

    胶质瘤又叫胶质细胞瘤或神经胶质瘤,其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治疗复杂且预后差,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一类疾病[1],其中成年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5岁,中位生存期仅为14个多月[2],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3].在神经系统肿瘤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的发生率约为5:100 000 ~10:100 000,其中胶质瘤就占40%,而恶性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50%[4].恶性胶质瘤给患者带了巨大痛苦,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一直以来都是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胶质瘤临床诊疗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胶质瘤 诊断 治疗 进展
  •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对侧硬膜外血肿1例报告

    作者:周小利;王明春;蒋晓帆;查继辉;苟理宏;李明;谈小红

    患者,男性,39岁,主因“左侧外伤性颅骨缺损7月”于2013年2月28日入院.缺损大小约10 cm ×8 cm(图1).患者有头痛、头昏、局部触痛、易激怒、焦烦不安症状,并对缺损区的搏动、膨隆、塌陷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强烈要求手术修补.术前准备完善后,于2013年3月3日进行“左侧颞顶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成形术”.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以原手术切口,切开头皮、仔细分离筋膜层、颞肌层,在分离过程中硬膜破裂有脑脊液漏出,进行了修补.将塑形的钛网植于颞肌外侧,于钛网外及头皮下放置引流管手术比较满意,患者安返病房.术后第一天(2013年3月4日)患者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无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术后第二天(2013年3月5日)出现头痛、恶心、烦躁症状.考虑到修补术后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即刻急查颅脑CT(图2)提示:出现右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即刻第二次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侧颞顶部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取右侧颞顶部马蹄形手术切口,形成约7 cm×6cm大小骨窗,揭开骨瓣见硬膜外有约40 mL暗红色凝血块,完全清除血肿,硬脑膜呈银白色,脑波动良好,脑压不高,手术顺利.术后意识转为清醒,复查颅脑CT(图3)示:硬膜外血肿清除干净,中线结构居中,颅骨修补术区正常,经治疗2 w后于2013年3月20日痊愈出院,未遗留不良不适.随访1年无异常.

  • 低频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1例报告

    作者:赵明明;尹丰;刘平;周春辉;刘爽;张剑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死亡为主要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损害[1].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ulation deep brain stimulated,STN-DBS)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PD,长期观察发现高频电刺激可以有效而持续稳定地改善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而60% ~ 80%的患者轴性症状(包括步态、姿势稳定性和言语等)随时间的延长而控制不佳[2].本工作组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索,现报道1例如下.

  •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多发真菌性脑脓肿1例

    作者:邹鹏;李刚;黄钢;贺晓生

    患者,女性,10岁,因头痛2月,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于2015年11月24日入院.入院前11个月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口服强的松2 mg/kg·d,每4周减量0.5 mg/kg·d.入院时查体,一般状态可,神志清楚,无颜面、肢体水肿,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3.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未见异常,无颈强直.头颅增强MRI示颅内多发环形病灶伴左侧额叶大片水肿及囊变,结合长期激素服用病史,左额叶真菌性脑脓肿待排(图1).初步诊断:左额叶占位(脓肿可能性大).病情显示,患者有高颅压表现,MRI显示病灶及水肿有明显占位效应.于2015年11月27日在全麻下行左额叶占位切除术.

  • 重新认识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炎症反应

    作者:陈礼刚;江涌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近十年来TBI的总体死亡率已经由50%降至了30%左右,但是仍有10%轻度TBI患者会遗留永久的神经功能障碍,中重度TBI患者的致残率甚至高达66%~100%,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1].TBI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一方面是由原发性创伤的严重程度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与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密切相关的[2].TBI可以导致许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继发性反应,其中突出的是神经炎症反应[3].

  • 整形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带教体会

    作者:张曦;张栋梁;马显杰

    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整形外科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对于整形外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整形外科临床型研究生的带教方法.方法 作者回顾了整形外科研究所以往在培训进修生及研究生方面的临床带教经验和体会并进行分析,总结了6条行之有效的带教方法:①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②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与读书报告;③手术带教;④学术活动;⑤技能培训;⑥专题授课.结果 为了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的带教效果,将以上6种带教模式进行综合运用.结论 我科作为整形外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研究生,其中以临床型研究生所占比例大.本文的6种带教方法切实可行,将会对临床型研究生的带教起到良好的效果.

  • 基于病例库结合模拟人的骨科实习教学研究

    作者:闫晓东;钱济先;孙嗣国;冯军强;安琦;周勇

    目的 探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在骨科实习的本科实习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66.7% (P <0.001);实验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P<0.01).结论 采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进行骨科实习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探讨:31例报告

    作者:徐金山;方铁;解自行;方方;吉训明

    目的 分析裂隙脑室综合征临床过程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裂隙脑室综合征的适当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以及预后;其中6例行更换分流管系统或重新脑室腹腔分流,25例行腰大池-腹腔分流.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完全缓解,视力损害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良好;3例术前检查发现有横窦狭窄或闭塞的,术后半年复查头MRV显示横窦重新开放.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相对简易、安全,适用于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蛛网膜囊肿或者脑积水分流手术应选择可调压抗虹吸的分流管系统,利于后期调整合适压力,减少裂隙脑室综合征的发生率;裂隙脑室综合征可以出现颅内静脉窦变窄,随着颅压恢复正常后,静脉窦狭窄可以消失.

  • 儿童先天性脑脊膜膨出的诊治研究

    作者:黄从刚;陈谦学;段发亮;吴京雷;黄茂华;罗正利;卞红强

    目的 探讨并总结儿童先天性脑脊膜膨出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9例儿童先天性脑脊膜膨出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膨出14例,脊膜膨出5例,19例均行脑脊膜膨出修补手术.结果 手术无死亡病例,院内出现伤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为脊膜膨出患儿;脑脊液漏2例,为脑膜膨出患儿.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未见复发,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先天性脑脊膜膨出依据临床包块部位及特征结合CT或MRI检查可确诊.只要患儿无手术及麻醉禁忌症,脑脊膜膨出修补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脑脊膜膨出的首选方法.

  • 症状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特征对比

    作者:黄元志;韦玮;刘赟

    目的 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 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 =4.831,95% CI=2.471~ 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 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 CI =1.117 ~2.930,P=O.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966,95% CI =1.218~3.626,P =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 vs 36.3%,P=0.024)、冠心病(47.1% vs 29.5%,P=0.000)、糖尿病(24.3% vs 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 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 vs 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 神经内镜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朱宏伟;刘希尧;谭国伟;马永会;王占祥

    目的 比较锁孔内镜和开颅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锁孔内镜组28例和传统开颅组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和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两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锁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92.1% ±3.9% vs 86.5%±9.1%,t=3.007,P=0.004),锁孔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组(138 min±15 min vs 232 min±16 min,t=-23.041,P=0.000),锁孔内镜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组(21.4%vs 50.0%,x2=5.119,P=0.024).两组术后GOS预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Z=-1.754,P =0.079).结论 锁孔内镜是一种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个体化手术230例疗效分析

    作者:田钧;赵海康;李侠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个体化手术方法,以总结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近5年收治的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230例,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230例,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差异,但是术中输血量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显著少于大骨瓣开颅手术组,且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选择性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对老年性高血压出血患者,应该根据临床情况来决定,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在适宜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 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技术及疗效研究

    作者:李明;范学政;胡志卿;林超群;易剑波;邱波

    目的 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技术细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的走向、预防出血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等相关技术细节.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101.03 ±21.30) mL、手术时间(62.12±9.29) min、切口长度(5.02 ±0.37)cm及骨窗面积(6.65±:0.31) cm2.术后24 h内行CT扫描,49例患者中43例血肿清除完全,5例血肿少量残留,1例未复查CT,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1例因脑疝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存活4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V级5例.结论 ①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满意及预后良好的特点.②恰当的皮质造瘘位置、顺血肿长轴工作通道的走向和术中轻柔的操作,能够大限度降低手术副损伤;术前及术中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机会,内镜下“内镜结合吸引器”等直视下止血方法简便实用,值得推广普及.

  •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作者:于嘉;邓剑平;李江;张涛;陈虎;方伟;闫忠军;赵振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 ±0.72) 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圈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 磁导向纳米磁性药物载体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子文;桂铮;卢学刚;郭栋;朱明;李臻;韩新巍;于耀宇

    目的 探讨在磁导向下纳米磁性药物载体(MNA-DPD)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20),处理组(n=20):溶剂对照组(DMSO)、纳米磁性蛋白组(MNA)、2-2联吡啶组(DPD)和纳米磁性药物载体组(MNA-DPD).处理组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DCVS模型,然后每天分别通过腰大池给予0.01% DMSO、MNA、DPD和MNA-DPD,剂量50 mg/kg.MNA组、MNA-DPD组给予外加磁场磁导向.在给药7d时处死动物,取其基底动脉行HE染色并测定管径,同时行普鲁士蓝染色.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给药后7d动物模型基底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Myc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显示DMSO组、MNA组基底动脉明显痉挛,DPD组基底动脉可见痉挛,MNA-DPD组基底动脉基本正常的形态(P<0.05).并可见蛛网膜下腔的纳米磁性微粒被染成蓝色.Western Blot定量分析PCNA、p53、c-Myc、VEGF蛋白在DMSO组、MNA组和DPD组呈现高表达,MNA-DPD组呈现低表达(P<0.05).结论 在磁导向下,腰大池给予纳米磁性药物载体,能够有效地抑制DCVS.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