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호흡여위중감호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6205
  • 国内刊号: 51-163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2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刘春涛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结核性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的救治分析

    作者:康乃民;张秀娟

    目的 探讨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救治过程,以提高此类患者围术期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52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手术后在ICU中的救治情况.术后ICU常规治疗.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术后出血的监测和治疗,术后纤维支气管镜主动吸痰及检查,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纠正急性呼吸衰竭.结果 52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术后活动性出血11例,经ICU综合救治,活动性出血逐渐停止,无术后出血死亡病例.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经过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救治顺利,无因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病例.结论 结核性毁损肺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患者ICU救治术后活动性出血取得良好效果,主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吸痰,并对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临床救治效果明显.ICU综合救治措施为此类患者围术期恢复提供了保障.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肺泡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坤;吴晓梅;王欣燕;康小文;肖金玲;李兆国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的肺脏迁移及分化情况,探讨MSC治疗肺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雄性Wistar大鼠的MSC.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制备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B组和C组分别于博莱霉素注射后,立即和7d后通过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雄鼠MSC液0.5 mL(含细胞数2.5×106个);D组造模后,立即注入未标记的等量雄鼠MSC液,作为阴性对照.提取肺组织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雄性鼠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以判断外源性MSC是否存在于雌性鼠肺组织中;留取肺组织、新鲜提取的骨髓干细胞和培养至第5代的MSC行BrdU和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通过逆转录PCR (RT-PCR)检测其是否表达SP-C mRNA和水通道蛋白5(AQP-5)的mRNA,观察MSC移植前后的分化情况.结果 造模后立即和7d后移入雄性MSC的雌性鼠肺组织均可表达sry基因,且肺组织中的MSC可转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并具备AECⅡ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表型,但立即移入组明显好于7d后移入组(P<0.01).新提取的骨髓干细胞和培养至第5代的MSC表达SP-C mRNA,而不表达AQP-5 mRNA,且SP-C的免疫荧光染色阴性.结论 外源性MSC可移入到损伤的肺组织内并转化为AECⅡ,而且早期移入更显著.这种分化潜能在骨髓阶段已具备,但要到损伤的微环境下才能发生转化.

  • 24例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张向峰;丁少芳;朱光发;杨京华;刘双

    目的 调查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住院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患病率,研究合并PTE对于OSAHS患者起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临床干预方法.方法 分析24例合并PTE的住院OSAHS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栓塞面积、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夜间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LSpO2)和所接受的治疗措施,与30例未合并PTE的OSAH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44% (31/1268)的住院OSAHS患者合并PTE,合并PTE的OSAHS患者平均AHI高于未合并PTE的OSAHS患者[(27.8±11.6)次/h比(18.2±8.1)次/h,P=0.038],而LSpO2则低于未合并PTE者[(78.4±8.5)%比(85.2±7.9)%,P=0.035].临床干预方面,两组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合并PTE的OSAHS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抗凝和/或溶栓治疗.结论 住院OSAHS患者合并PTE的发病率较高,合并PTE的OSAH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及继发的夜间低氧血症较严重,临床上需要采取以抗凝和CPAP为主的综合治疗.

  • 托瑞米芬对大鼠Lewis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及微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

    作者:徐英;颜浩;韩娟;章培;徐淑晖;周黎强

    目的 探讨托瑞米芬对大鼠Lewis肺癌雌激素受体(ER)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Lewis肺癌细胞大鼠皮下移植瘤组织悬液,建立大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雌二醇组(0.006 mg/mL)、托瑞米芬低剂量组(0.25 mg/mL)和托瑞米芬高剂量组(5 mg/mL),每组10只.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别计算ERα、ERβ及VEGF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用Weinder方法对PECAM-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观察ER表达和VEGF表达及MVD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肿瘤随时间均呈现二次函数的增长趋势,托瑞米芬组的增长速度较空白组和雌二醇组慢(P<0.05).雌二醇组抑瘤率为负值,托瑞米芬低剂量组抑瘤率为22.6%,托瑞米芬高剂量组抑瘤率为45.1%.雌二醇组ERα和VEGF表达及MVD计数均高于其他3组(P<0.05).托瑞米芬剂量越高,ERα及VEGF表达及MVD计数越低(P<0.05).ERα表达与VEGF表达、MVD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托瑞米芬具有一定的抑制肺癌生长的作用,推测可能与其抑制ERα介导的VEGF表达而发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西地那非治疗门脉性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申永春;文富强;易群

    目的 探索西地那非对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例采用西地那非治疗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西地那非治疗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现状.结果 1例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因活动后心累、气紧入院,经完善心脏彩超、胃镜等检查后确诊,使用西地那非治疗后其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证实西地那非能有效降低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上对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识有待提高,西地那非治疗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验证.

  • 自主呼吸试验联合B型脑钠肽浓度预测撤机成功率的价值

    作者:杨田军;张德文;吕世进;王锦全;刘宝

    目的 评价自主呼吸试验联合试验前后B型脑钠肽(BNP)变化情况是否能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83例ICU住院需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前30 min及90 min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血浆BNP数据.依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正态分布数据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及配对检验.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自主呼吸试验前后BNP差值预测撤机成功率的价值.结果 83例患者中,撤机失败13例(15.7%).6例自主呼吸试验成功而撤机失败(占入选患者的7.2%,占撤机失败患者的46.2%).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BNP水平显著高于试验前.撤机成功组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BNP水平及上升幅度均明显小于撤机失败组(P <0.001).自主呼吸试验前后BNP差值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03(P <0.001),以BNP上升123 pg/mL为拐点,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1.4%.结论 自主试验前后BNP的变化可作为撤机结局的一种预测指标,联合自主呼吸试验能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 SIGIRR对HMGB1诱导的A549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黄勋;梁晓华;田丰;姜涛

    目的 观察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有SIGIRR 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瞬时转染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使SIGIRR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其表达.HMGB1刺激A549细胞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染前后核转录因子κB( NF- κB)转录活性的改变,ELISA检测转染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转染SIGIRR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其SIGIRR表达量显著上升.HMGB1刺激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NF-κB转录活性明显升高,而转染SIGIRR表达载体后NF-κB转录活性下降.ELISA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SIGIRR的A549细胞在接受HMGB1刺激后其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SIGIRR表达上调可以抑制HMGB1诱导的A549细胞产生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A549细胞转染前后NF-κB转录活性的改变提示SIGIRR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参与NF-κB转录活性的调控有关.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与阴性在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中临床表现的差异

    作者:李国安;蔡柏蔷

    目的 比较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与阴性在Churg Strauss综合征患者中临床表现的不同,结合文献探讨ANCA及嗜酸粒细胞增多在Churg Strauss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5例Churg Straus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hurg Strauss综合征患者ANCA阳性率为32.0%,以P-ANCA为主;ANCA阳性和ANCA阴性患者肺受累发生率分别为16.7%和82.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脏受累发生率分别为60.0%和64.2%(P>0.05);外周神经受累发生率分别为85.7%和66.7%(P>0.05);肾脏受累发生率分别为75.0%和35.3% (P >0.05).结论 Churg Strauss综合征依ANCA的状态不同可能存在不同亚型,在临床表现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 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和抗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聂蔚;唐昊;修清玉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大部分是在1936 ~1968年间发现的,过去的40余年仅发现了3种具有新型抗菌作用机制的药物,即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Mutilins[1].有限的抗菌药物资源和抗菌药物滥用使得细菌迅速获得耐药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给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NDM-1耐药基因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所有主要利益相关方,包括决策者和计划者、公众和患者、行医者和处方者、药剂师和药物供应商以及制药业,采取行动并负起责任,抵御抗菌药物耐药性.

  • 联合检测半乳甘露聚糖和(1→3) -β-D葡聚糖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晓鸥;刘霆

    近年随着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其中侵袭性曲霉病( invasiveaspergillosis,IA)在IFD中比例逐年增高[2].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在血液科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为常见,其次为呼吸内科、感染科和免疫科[ 3],IA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4],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患者中IA的发病率为2%~26%[5],在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IA死亡率高达70.0%~90.0%[6].造成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病程早期不能对IA进行可靠诊断,往往使患者延误治疗而死亡.

  •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庄春香;张桂;周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其特点为非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和弥漫性肺实质病变[1].ARDS前期以急性炎症和肺泡毛细血管的损伤为主要特点,后期缓慢恢复或发展为持续性的感染和紊乱的纤维增生,伴发持续性酸血症、高热、白细胞增多症.自1967年Ashbaugh等描述了12例ARDS病例之后的40多年,ARDS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在美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约有9%的患者患有ARDS,病死率高达40%~60%[2].在ARDS晚期各种抗炎药物与免疫抑制剂中,皮质激素无疑是研究多的.现就皮质激素在ARDS晚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膈肌萎缩信号通路与白细胞介素17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范伟;刘朝晖;张溪林;梁志科;曾祥富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膈肌萎缩信号通路—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E2-14K、MAFbx和MuRF-1蛋白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50表达情况,以及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血清及膈肌中的表达,探讨膈肌萎缩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入脂多糖+反复熏香烟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膈肌内E2-14K、MAFbx、MuRF-1及NF-κB p50表达,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膈肌中IL-17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PD大鼠膈肌中E2-14K、MAFbx、MuRF-1及NF-κB p50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96±0.12比0.53±0.09,0.99±0.10比0.53±0.08,0.95±0.08比0.51±0.16,1.11±0.10比0.64±0.50,P均<0.01).ELISA结果显示IL-17在血清及膈肌中的表达均升高(P均<0.01).NF-κB p50与E2-14K、MAFbx、MuRF-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0.92、0.86,P均<0.01);血清IL-17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F-κB p50、E2-14K、MAFbx、MuRF-1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0.90、0.85、0.84及0.79,P均<0.01);膈肌IL-17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F-κB p50、E2-14K、MAFbx、MuRF-1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0.90、0.72、0.86及0.80,P均<0.01);血清IL-17与膈肌IL-17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 COPD大鼠膈肌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与NF-κB通路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膈肌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IL-17可能参与了膈肌萎缩的调控.

  • 肺内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大鼠慢性炎症的调控

    作者:管小俊;宋琳;郭雪君;徐卫国

    目的 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肺气肿大鼠慢性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 烟熏法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转染MSC,烟熏大鼠肺内输入转染的MSC(n=4),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MSC的分布.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气肿组及MSC干预组,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BALF、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测量平均内衬间隔(ML)评估肺气肿改变.结果 肺内输入MSC 4周后,不同肺叶仍可见存活的MSC.与肺气肿组相比,MSC干预组BALF中细胞总数、血清和BALF中TNF-α及IL-1β水平、肺组织中MDA含量和MLI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MSC降低肺气肿大鼠气道及全身炎症介质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对肺气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雪冬;刘双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快速培养法在成人社区下呼吸道感染( LRTIs)患者M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LRTIs患者120例,取患者咽拭子样本用快速培养法进行培养,同时做血清学MP抗体(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结果 受检的120例LRTIs患者中,33例MP快速培养法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27.5%;24例血清学检测MP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20.0%;MP快速培养法阳性率高于血清学检测MP抗体,但两种检验方法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快速培养法培养MP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MP快速培养法与血清学检测MP抗体联合应用能提高阳性率,避免漏诊.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曾小莉;张韶岩;郭晶;林玮;王爱萍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检测68例脓毒症患者、40例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sTREM-1、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比较sTREM-1、PCT和hsCRP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评价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对sTREM-1、PCT和hsCRP与SOFA评分、TNF-α和IL-10之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各组血清sTREM-1、PCT、hsCRP、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sTREM-1、PCT及hsCRP水平较非感染SIRS组显著升高(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sTREM-1、PCT和hsCRP对脓毒症及非感染SIRS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 (95% CI0.674 ~0.871)、0.718(95% CI0.601~0.835)和0.664(95%CI0.532 ~0.797).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sTREM-1和PCT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1),hsCRP水平与存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sTREM-1水平与SOFA评分、血清IL-10和IL-10/TNF-α比值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3、0.301和0.417,P均<0.05);与血清TNF-α无明显相关性(P>0.05).PCT与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436,P<0.05);hsCRP与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sTREM-1水平不但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sTREM-1和PCT可能在脓毒症诊断、预后判断和病情评估方面优于hsCRP.

  • P2Y2受体对支气管哮喘豚鼠α防御素表达的调控

    作者:何仁忠;朱黎明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豚鼠α防御素(RNP)的表达及P2Y2受体对其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和哮喘组(B组),以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白蛋白(OVA)复制哮喘模型.将A组及B组分为生理盐水组(AL/B1组)、ATP干预组(A2/B2组)、苏拉明干预组(A3/B3组),分别对豚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ATP及苏拉明.检测豚鼠气道外周阻力(RL)、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PMN)计数;HE染色显示炎性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浆RNP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含量;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RNP蛋白和mRNA以及P2Y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哮喘组及其干预组豚鼠RL上升幅度较A组及其干预组增加10% (P <0.05).HE染色证实哮喘组豚鼠支气管管腔变窄,炎性细胞浸润.B1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PMN计数高于A1组和B3组,低于B2组(P<0.05);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血浆和肺组织中RNP表达较A1组和B3组增高,较B2组表达减低(P<0.05);A1组较A2组表达减低,与A3组比较增高(P<0.05).B1组血浆中IL-8表达较A1组和B3组增高,较B2组减低(P<0.05);A组及其干预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RNP主要表达于细支气管中,尤其PMN浸润部位.RNP mRNA表达结果与肺组织中RNP表达趋势一致.A1组P2Y2 mRNA较A2组表达降低,与A3组比较增高(P<0.05);B1组P2Y2mRNA表达较B2组降低,与B3组比较增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组及其干预组RNP与PMN、IL-8无明显相关性,RNP与P2Y2mRNA呈正相关;B组及其干预组RNP与PMN、IL-8、P2Y2 mRNA呈正相关.结论 α防御素在支气管哮喘豚鼠中表达增高;豚鼠α防御素表达可能与P2Y2受体有关.

  • 焦虑情绪对社区基层医院老年哮喘患者症状表现和控制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毅;魏咏梅

    目的 研究焦虑情绪对社区基层医院老年哮喘患者症状表现和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老年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一般资料、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哮喘有焦虑情绪者ACT评分平均(17.45±3.14)分,明显低于无焦虑情绪者(21.45±2.37)分(P<0.05).经济收入低、合并症多者焦虑发生率明显升高,有焦虑情绪者哮喘控制水平较低,需使用更多哮喘药物,有更多的哮喘症状表现.哮喘未控制、使用较多的哮喘治疗药物和较多的哮喘症状显著增加焦虑发生的可能性.结论 社区基层医院老年哮喘患者同样存在焦虑,焦虑情绪可增加哮喘症状表现和降低哮喘控制水平.

  • 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用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白冲;戈霞晖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主要病理特点为上皮层大量的以嗜酸粒细胞为特征的炎性细胞浸润及以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生、胶原蛋白沉积为主的气道重塑.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而炎症因子表达异常在哮喘的发病中发挥主要作用[1-3].哮喘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约有3000万以上哮喘患者,而目前对于哮喘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瞿金龙;李文放;林兆奋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早期治疗肺外源性A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间同一治疗组收治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在15 ~20分之间,氧合指数(PaO/FiO2)在100~ 200 mm Hg之间的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5例,16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为CBP组;19例未予CBP治疗,为对照组.CBP组: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置换液流速1.5 L/h,透析液流速1.5 L/h,血流速度100~ 200 mL/min,治疗时间为72 h,统计学分析患者血液净化干预72 h NICO和PICCO相关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CBP组死亡率为6.3%,对照组死亡率为36.8% (P <0.05).CBP组的肺毛细血管血流量(PCBF)、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钟CO2排出量(VCO2)、肺泡通气量(MValv)、平均气道压(Pm)、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呼吸浅快指数(RSBI)、死腔通气/潮气量(Vd/Vt)、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PVPI)及PaO2/FiO2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2 h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Apm)、心排指数(CI)及中心静脉压(CVP)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肺外源性ARDS治疗中,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以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同时减少PCBF、EVLW,改善肺的顺应性,增加肺泡通气量,从而改善氧合指数,改善预后,且不会影响心功能和循环稳定,安全可靠.

  • 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血清损伤人肺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宪宝;李新宇;王晓燕;信文启;陈姚;杨晴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保护严重脓毒症血清损伤离体人肺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PMVECs,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加入10%胎牛血清,N组)、健康血清组(加入10%健康人血清,H组)、患者血清组(加入10%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S组),乌司他丁组(加入1000 U/mL乌司他丁+10%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U组);分别于培养0、1、2、4及6 h 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OD),观察PMVECs增殖活性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比较不同时相4组上述指标变化;于培养1h时,免疫组化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S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U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略下降,S组和U组1、4及6h细胞增殖活性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U组1、2及6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S组PMVECs多数胞核呈明显阳性表达,U组PMVECs仅少数胞核呈阳性表达,N组及H组PMVECs未见NF-κB表达.与N组比较,S组和U组各时间点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组与U组各时间点TNF-α含量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TNF-α的释放,减轻严重脓毒症血清损伤离体PMVECs程度.

  • 临床病理讨论——反复咳嗽、发热、肺部阴影8个月

    作者:林明;陈愉生;许能銮;李鸿茹;陈小岩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咳嗽20 d,发热15 d”于2008年8月6日第一次入院.患者于2008年1月因“发热、咳嗽”住当地医院,胸部CT示左上肺占位及右上肺阴影(图1),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当地医院病理结果考虑炎性假瘤.人我院前20d无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干咳,咳嗽剧烈时伴右侧胸痛.15d前出现发热,体温38 ℃左右,发热时伴明显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总数8.11×109/L,中性粒细胞(N)0.785.胸部CT检查:①左上肺术后;②右肺多发团块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图2).痰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安、氟康唑治疗无好转来我院诊治.否认鸽粪接触史.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两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光明;杨蓉美;艾志伟;李赞华;彭建平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是一种以哮喘、血和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管外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该病临床罕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24/100万[1].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CSS患者报告如下.

  • 24例肺淋巴管癌病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

    作者:张英为;丁晶晶;陈露露;代静泓;黄妹;蔡后荣

    肺淋巴管癌病(PLC)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肺内转移癌,以转移性癌细胞在淋巴管内弥漫性生长、形成癌栓为特征.常见于腺癌、鳞癌及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的肺内转移.胸部CT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形成网状、网结节状改变,或支气管血管束显著增粗,酷似肺间质病变,因此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4例PLC病例分析如下,以强化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重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石荟;张伟;张必利;李强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HIT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HIT较常见,不是免疫性反应,很可能与肝素直接激活血小板有关,是一种良性反应.血小板计数多大于100×109/L,极少显著降低,且可自行恢复.Ⅱ型HIT则是免疫介导的综合征,与很多因素有关,各种给药方式都可引发,如静脉或皮下注射,甚至接触极少量肝素等.本文报告1例行冠脉介入手术使用肝素后发生血小板减少,肺泡出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改为磺达肝癸钠(Arixtra)抗凝后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及处理能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4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